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生命冊》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9W

關於《生命冊》讀後感多篇由本站會員“xiaoquan20033”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關於《生命冊》讀後感多篇

《生命冊》斷斷續續地讀了兩遍,誰都知道中原省就是河南大地上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生命冊》讀後感6篇,歡迎借鑑參考。

《生命冊》讀後感一

河南作家李佩甫的系列小説《羊的門》、《城的燈》、《生命冊》,全部以中原文化為背景,構建了深厚、凝重的歷史厚實感。昨天,讀完了《生命冊》,給我的感覺是那麼熟悉的鄉土氣息,通過一個個小人物的命運發展軌跡得以展現。或者説,小人物的描寫充滿了鄉土氣息,也可以説鄉土氣息瀰漫了人物的奮鬥全程。

小説中的“我”吳志鵬是“一粒種子”,把自己移栽進了城市;"我"是一個楔子,強行嵌進城市的柳木楔子,雖然滿身是芽兒,卻不知能不能在水泥地上紮下根來。……要想在城市裏生活,你必須擁有三要素:身份、單位、關係。要不就是一個漂泊者。可是,一個來自於鄉村的大學老師在追求正常理想的過程中,卻被自己的背景和關係所拖累,不得不逃離,成為一個“北漂”。北漂中挖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又南下創業,從最初的要擁有一萬元的目標,到最後擁有百萬、千萬,甚至對億元也不滿意了,在追求中漸漸淪為精神的迷茫者。

那些沒有走出鄉村的小人物,命運更是不堪!

老姑夫蔡國寅是一個身歷戰功的英雄,卻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跌入了無休止的家庭戰爭,他雖然身為村支書,為村人做了不少好事,卻不被自己的老婆和女兒理解,最後慘死在老屋;能工巧匠樑五方曾經多麼春風得意,後來在運動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後半生成為一個上訪者,一個流浪者;蟲嫂身小力薄,但她堅韌地活着,為丈夫、為孩子,她不惜賤踏人格,以"偷"養家;春才下河坡——去球,這句話隱含着一個悲劇故事。性格內向、羞澀的巧手青年春才在性朦朧期,不堪眾婦女的調侃戲謔,又無人訴説無法排解,竟“自宮”殘害了自己的一生;杜秋月因作風問題被下放到農村改造,他滿腹才華卻活得那樣卑微,最終雖被平反卻始終沒有擺脱鄉村老婆還不得不依靠她,可見精神上何等痛苦;蔡葦香從“腳屋”做起,發跡後搖身一變為蔡思凡女士,可她也難以為自己正名……

善良樸實的鄉親們呢,你們辛勤善良,卻又愚蠢可笑,你們的唾沫淹死了罪惡,你們的閒言逼死了善良,你們的感情喧泄盲目順從打死了正義的才華呀!可誰能怪你們呢?你們的知識境界、生活閲歷、價值觀念束縛了你們的思想,綁架了你們的行為……

這些人物的命運是悲劇性的,是歷史的侷限性造成的。“駱駝”與吳志鵬是現代知識分子,他們的命運卻也是悲劇性的。“駱駝”碩士畢業,身殘志堅,智力超羣,嗅覺敏鋭,當他通過個人奮鬥終於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之後,卻沒能及時收手,最終被迫跳樓身亡。這是現實社會的殘酷和無奈造成的,當然,個人無止境的慾望也是導致悲劇命運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懷念家鄉的牛毛細雨。我懷念家鄉夜半的狗咬聲。我懷念藏在平原夜色裏的咳嗽聲或是問候語。我懷念蛐蛐的叫聲。我懷念倒沫的老牛。我懷念冬日裏失落在黃土路上的老牛蹄印。我懷念靜靜的場院和一個一個的穀草垛。我懷念釘在黃泥牆上的木橛兒。我懷念那種簡易的、有着四條木腿兒的小凳。我懷念門搭的聲音。我甚至於懷念家鄉那種有風的日子。……

我知道,我是有背景的人,我身後有人!

——這些語句,意味深長!是的,“我”的背景,就是我成長的鄉村,鄉村的人,鄉村的土地,鄉村的風俗,鄉村的觀念;“我”身後的人,就是“我”的關係,是我終生不能“負”不敢“負”的鄉間恩人!

《生命冊》讀後感二

作品是第一人稱敍事,以“我”的回憶、經歷結構全篇,回望鄉村及其歷史,穿梭於城市與鄉村之間,在書寫幾十年當代中國社會歷史變遷的過程中,展示出中國城鄉生活的形形色色,和農民的性格和命運,將自我對精神家園、人生意義的熱切尋找,與社會現實歷史、文化的思考交融在一起,視野開闊,意味深長,既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性,也有濃郁的抒情性。

《生命冊》中的每個人物幾乎都是殘缺的,或是精神的殘缺,或是生理的殘缺。駱駝

身有殘疾,蟲嫂是身體上的侏儒,春才因身體苦悶而自宮,這都是身體的殘缺。“我”(吳志鵬,小説的敍述人,小説的主要人物之一)出生不久就失去了父母,蔡國寅(老姑父)的執意而行,蔡葦香的叛逆,駱駝膨脹的個人野心,樑五方的倔強傲氣,梅村的過於理想化,春才的靦腆,杜秋月的“罪過”,範家福、夏小羽的愛情傷痕,都從根本上影響甚至制約了他們的一生。

文中的主人公“我”是一個吃“百家飯”長大的孤兒,從鄉村走進大學而成了城市人。

因為恩重如山的老姑父和鄉親們不斷託“我”找關係辦事而不堪重負,於是就逃離省

城到北京和上海,一路走來,其身份也從大學教師先後轉變為“北漂”槍手、股票市場上的操盤手和一家上市公司的負責人。漫漫人生路,風狂雨驟,荊棘叢生,曲折而坎坷。“我”是一個冷靜、深刻、內斂、節制、不偏執、不輕狂,有着內省特點和維護知識分子尊嚴的人物,所以至始至終都在默默觀察着周圍的一切。在他身焦慮的心靈,破碎的土地時候,是老姑父的教導讓他從容鎮定,這使他對家鄉常常懷有一種感恩圖報的心理,可是,他又把家鄉當做是一個包袱、累贅。家鄉人總是讓他辦一些他力不能及的事情,老姑父的電話鈴聲不斷響起,老姑父的紙條不斷傳到他的手中。他離開大學下海經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躲避家鄉人的糾纏,躲避老姑父的電話鈴聲。可是,同時,他又產生一種愧疚的心理,一種有形無形的道德壓力。不能不説,這裏寄予着李佩甫對鄉土社會的理性思考。泛倫理主義的宗法鄉土社會,那無所不在的倫理温情既給人以巨大的温情、力量,也是人的成長的陷阱、重負。即使最後他回到了故鄉,也並沒有對故鄉做些什麼。報答家鄉父老的養育恩情,這種傳統倫理也並沒有真的實現。當蔡葦香讓他投資的時候,他也只是説要想一想而已。因而,在傳統倫理的層面上,吳志鵬的性格讓人感到一絲虛偽。其次,他對故鄉的思念超出了空間上的故鄉和倫理意義上的家鄉,最終變成了一種對人生意義或價值的追尋。當昊志鵬成為腰纏萬貫的吳總經理以後,卻感到若有所失,他不僅無法找回自己失去的愛情,也無法讓自己內心變得更充實。他感到“心荒”“`荒'不是慌,是`空'。但`空'是空,卻`空'得沒有縫隙。滿大街都是蕩蕩的人流,這是説不清楚的一種感覺。是呀,大街上熙熙攘攘,人來人往,可這一切都與你沒有任何關係。走過一條條繁華熱鬧、掛滿中文招牌,並書寫着英語字碼的大街,走過一處處映着玻璃幕牆的高樓大廈,走過一個個盛開着鮮花的花壇,你看不到一張熟臉,也看不到祥和之氣〔,幾乎所有的頭都是往前衝的,沒有人願意停下來,也沒有人願意回頭看一看。連街邊上的樹,每一棵樹,都是陌生的。它不知從何處移栽這裏,陌然地立着,似與你一樣,跟這個城市也沒有任何關係。我們都是過客,只是一個過客。僅此。有時候,我會停下來,默默地站在人羣中,看一看周圍,聽一聽市聲……可我聽來聽去,還是荒。越是人多的地方,越荒。” “一片幹了的、四處漂泊的樹葉,還能不能再回到樹上”

駱駝是個才子,有領袖氣質,因為“作風問題”被免職,被逼下海,會同幾條“雜魚”來到北京,做槍手,寫通俗小説,被書商坑騙,後和“我”一起討回的 10 萬元成為第一桶原始積累資本金。隨後炒股,收購藥廠,用不法手段借殼上市。賺到了一千萬,想賺一個億,後來的目標是賺十個億。駱駝賺錢的野心越來越膨脹,做事越來越膽大妄為,發財後有嚴重的憂鬱症,最終因為案發跳樓自殺。小説總結説,“駱駝犯的錯誤是每一箇中國人都會犯的”。駱駝的失敗是一個時代的病症,那種依仗金錢的魔力為所欲為的野心膨脹是駱駝自我毀滅的根本原因。

樑五方這一形象更為深刻。他是無樑村的能工巧匠,他聰明能幹,是鄉村社會中天然生長出來的強悍的個性主義者,正因為這種據傲的個性—無樑村所謂的“各色”,就註定了他一生的悲劇。他幾十年反覆上訪以至於成為“上訪專業户”,變成滾刀肉式的性格。、

他在無樑村蓋大會堂的時候,以“龍麒麟”顯示出其聰穎過人的才幹,但這卻冒犯了行業的傳統規則,他發家致富,令無樑村所有的人羨慕、眼紅,這又使他冒犯了眾怒,當他在運動中被劃為“新富農”的時候,人們對他的仇恨如洪水猛獸一樣發泄出來。他被人羣淹沒,被村人“過籮”場面實在是驚心動魄“`嗚'一下幾百人一齊湧上去,就像是篩糧食一樣,把樑五方當做一個混在麥粒中的`石子',在人羣中你推過來,我操過去……在平原的鄉村,這叫`過籮'。在`過籮'時,被籮者就像是在簸箕上蹦趾的跳蚤,又像是立在浮萍上滾來滾去的一粒水珠,一時倒向東,一時倒向西,人完全失去了自控能力,只有不停地起了伏,伏了又起……緊接着,像雨點一樣的唾沫吐在他的臉上,像咫風一樣的巴掌扇在他的臉上,可他什麼也看不清……你可以想象人們在庸常的日子裏心裏聚集了多少怨恨,埋藏了多少壓抑特別是女人,女人需要忍耐多久才有這麼一次發瘋的機會”①“我看見林海家女人手裏拿着用麻繩線納了一半的鞋底子,一次次地衝上去扇五方的臉。”②“我看見聾子家媳婦手裏一閃一閃地亮,開初我沒看清,後來趴在地上才發現,她袖子裏競揣着一把上鞋用的錐子他在人羣裏湧動着,潮水一般地進退,每一次湧到前邊時,她手裏的錐子尖就亮一下。”③“我看見麥勒家老婆一手在上,一手在下,在上的那隻手只是應付着去推,下邊那隻手是偷着掐和擰。她一次次第暗地裏伸手去掐,是揪着了肉轉圈掐……”④在樑五方倒在地上的時候,“他的二哥五升偷偷地從袖筒裏掏出了一個驢糞蛋,塞了他一嘴驢糞。”⑤這種景象不能不讓人想起魯迅對庸眾一看客心態的鋭利抨擊“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暴君的暴政,時常還不能膺足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慾望。”⑥、

蟲嫂可以看作是《黑蜻蜓》中二姐的性格延伸和變化。蟲嫂是一個侏儒,無樑村人既同情她又將他當做可以任意羞辱的異類,她在無樑村的處境近似於孔乙己在魯鎮的處境。在普遍飢餓的年代,她學會了偷,他高超的偷竊技術使得她能夠把三個孩子養大,為了吃飽她什麼苦都能吃,什麼恥辱都能忍受,以至於成為男人宣泄慾望的工具。後來又進城拾荒,把三個孩子撫養成人,考上大學,然而,這三個孩子卻都以她為恥二,沒有一個願意讓她住進自己的家裏,在她死後卻都來爭奪她藏在扇子把裏的存摺。作品用“小蟲兒窩蛋”這種“無來由,非人工的”的植物象徵她的堅韌、頑強的生存意志。這個人物,顯示出李佩甫的歷史批判精神,對底層者生命意志的敬畏,但是,同時也包含着沉重的命運、歷史、文化的悲劇感。堅韌、頑強固然值得讚歎,可是,這種品質似乎僅僅是由於過量的苦難才煉成的,她似乎僅僅是為了完成這種苦難生存任務才來到這個世界上來的。生命的堅忍等於生命的苦難,這似乎暗示了世界的荒謬性。

吳春才是無樑村最英俊的青年,性格孤僻,喜歡一個人在望月潭游泳,像一條大魚,以至於村人們把他看成是魚託生的。他是無樑村女性的寵兒,編席子的婦女們喜歡挑逗性地調侃他,由於性慾失控,他產生一種強烈的罪惡感,終於在望月潭用蔑刀自我閹割。春才是魚,“水盡魚飛”,意味着無止境的人慾對自然的殘酷掠奪必然帶來難以意料的惡果。這和阿城《樹王》的“樹倒人死”頗為類似。這種人與自然的神祕對應、交感暗示着一種非人類中心主義的觀念。由此,整個吳志鵬對故鄉的懺悔、內疚便不僅僅侷限於個人道德範圍之內,而是具有了現代人對自身罪惡的懺悔,和濃重的悲劇感。

老姑父蔡國寅。如果説他的求愛可以看作是強烈而真摯的愛情衝動的話,那麼,他

和妻子吳玉花沒有任何感情的婚姻生活實在令人悲哀。他們永無休止地吵架、打鬥,直至生命最後一刻。老姑父蔡國寅作為村支書,腰帶上掛着權力象徵的印章,不斷被有所求的婦女“領席”,就像一夫多妻制的部落酋長一樣。這一形象暗示了温情脈脈的鄉村習俗之中根深蒂固的權力統治和崇拜。他因為那枚印章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和那些女性發生身體關係,而那些女性之所以願意和他睡覺並非因為他的形象魅力或性格魅力,僅僅是因為他腰間懸掛的那枚印章。他的眼睛失明以後,夫妻之間的感情油盡燈枯。他自己任意“領席”,行為放蕩,卻對女兒蔡葦香賺來的錢持一種高傲的道德蔑視,他拒絕搬進用這種所謂不潔淨的錢蓋起來的新居。吳玉花、蔡葦香則把唾沫吐在他的臉上。他因中風而癱瘓,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昊玉花幾乎是對他開始了報復,其性格近似於張愛玲筆下的曹七巧。可是,在她死後,蔡葦香竟然為他舉行了隆重而盛大的喪葬儀式。

《生命冊》讀後感三

在當代小説的百花壇中,各類小説紛繁湧現。商場小説作為新興的一個小説門類,不僅迅速在龐大的小説市場上“殺出一條血路”,簡直可以説是“奼紫嫣紅開遍”了,人們對於商場文化的好奇和窺視欲和對“發財”的熱切追求催熟了這類市場的繁榮。

在羣雄割據的同類小説市場上,李佩甫的小説卻顯得有些“另類”:説它是商場小説,因為它把人對權力和金錢的迷信刻畫得力透紙背,李佩甫也由此被視為是描寫中國“商場”運作最深刻、最有力度的作家,也由此進入了暢銷書作家之列;但他又對中原鄉土有着難以割捨的“依戀”,並將這種情愫在自己的文學圖景中發揮到了極致。這種依戀,讓在“官場”和“商場”中變異的人性始終有着一種原始鄉土的對照,從而有了一種“否定之否定”的哲學思辨。

我們只好把李佩甫的小説叫做“跨界小説”:他從人性的角度讓我們知道,城市與鄉村有着水乳交融、不可割捨的關係,任何一方獨立存在時,都只能是蒼白。

李佩甫的小説主題詞是權力,而比權力更廣大的是人心。他的寫作,習慣從中原文化的腹地出發,以都市和鄉村、歷史與現實互證的方式,書寫出當代中國大地上那些破敗的人生和殘存的信念。他對人心荒涼之後的權力迷信所帶來的苦難,有着尖鋭、清醒的認識,正如他精微、冷峻的筆法,總是在追問生命豐富的情狀如何才能更加健旺地生長。

從《羊的門》、《城的燈》、《等等靈魂》到今天的《生命冊》 ,我們看到李佩甫的寫作逐漸逼近巔峯,他對於人性和生命意義的文學思考,正如一瓶好酒,在黑色的土地之下,經過數十年風霜雨雪的浸潤,正走向最終的醇熟,每一滴都讓人亢奮,每一滴都讓人沉醉,讓你心甘情願跟着小説中的人物醉生夢死,最後用一種終極關懷燭照了生命。從李佩甫的《生命冊》中,我們強烈地感到:當一個人的生命與土地相融時,竟會有如此攝人心魄之美。

李佩甫早期作品多以鄉土為題材,但跟鄉土作家不一樣的是,他除了擅長講故事,更擅長剖析當代農民的精神,並通過他們的成長過程,反映中原文化的獨特生存環境。他對中原民性、民心,尤其是底層往上爬的天才和野心家,“吃”得最透。他喜歡把人喻為“植物”,植物的根都在土裏,人與土地、與世代相傳根深蒂固的意識無法割裂。由此,他挖掘中原的文化底藴,揭示中原文化生態,把人對權力的迷信刻畫得力透紙背。

李佩甫小説中有兩類人物特別吸引人:一種是“鄉村教父”式的人物,他們有一套鄉村式的哲學體系,質樸卻實用,像兩扇巨大的翅膀保護着一方鄉土,四兩撥千斤地協調着複雜多變的人際關係、利益分配,像父親一樣維護着一個大“家族”的基本秩序,比如《羊的門》中的“東方鄉村教父”;一種是“於連?6?1索雷爾”式的年輕人,他們同時有着自卑和野心,渴望進入更高的社會階層,也由此演繹出一幕幕悲喜劇,最終撥開層層迷霧,達到對人生的某種徹悟。比如《等等靈魂》中“逃離”鄉村,艱難地進入城市的農村青年馮家昌。

這兩類人物,在《生命冊》中都得到了“進化”,化身成為死後還不斷以“白條”幫人的老姑父和吃“百家奶”長大的“丟兒”。主人公吳志鵬(“丟兒”)一生的經歷尤其引人深思。正如作者在扉頁上引用的泰戈爾的那句話:“旅客在每一個生人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邊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終於來到城市工作的“丟兒”(吳志鵬)不想再跟農村牽扯上關係,卻發現自己根本無處可逃,家鄉無樑村的喜怒悲歡,已經成為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被來自鄉親們的請求搞得心力交瘁,也因無力幫助他們而羞愧,終於放棄教職而“下海”。在城市,他跟着大學同學“駱駝”(駱國棟)一起打拼出一片天下。但在發覺到好友野心膨脹之後,他毅然離開了“駱駝”,並開始用客觀的視角冷靜地審視着“駱駝”所作的一切:投機、借殼上市、造假、利用別人,看着他“搶時間”。事情敗露後,駱駝因為不想看着那麼多好人受自己連累,最終跳樓身亡。把整個公司交給了他,他一下子變成了市價一百五六十億的“厚朴堂”公司老總。可是,那個給了他生命給養的家鄉,他卻再也回不去了……

吳志鵬一個用農村的古老智慧“喂”出來的孩子,是一個“揹着土地行走的人”,在他身上,城市和農村的“根系”密切地連結在一起。在跌宕起伏、雲譎波詭的商場“戰爭”中,“鄉村”始終作為一種看不見的巨大力量而存在着。它以各種形式滲透着“丟兒”的記憶,影響着他,使他在險惡的商場鬥爭中始終沒有徹底迷失。“平原”上眾多生命現象及生存狀態構成他成長的背景,植入他的靈魂,成為他的“營養缽”。在人生每一個重要關頭的抉擇中,家鄉的父老鄉親都以他們特有的方式救了他。那些他所熟知的“人物”變成了一種種情感記憶的“符號”留存在他心裏,給他以具象化的警示。比如,“老蔡”代表“要注意分寸”,“樑五方”代表“過頭了”,“杜秋月”意思是“面臨危險,要立即回頭”……“丟兒”依戀着鄉土,然而他已經回不去了。他想為家鄉找出一種能“讓筷子豎起來”的方法,如果自己找不着,就讓兒子、孫子再去找。憑着對鄉土的深深依戀與敬仰,他希望能為農村找到一條發展致富的新路。

本書結構巧妙,以全面、多元的視角關注那個飛速發展時期的各種歷史真實,並以鄉村作為城市的背景,描述了新“城市人”在大都市艱難坎坷的心路歷程;同時以一個“城市人”的角度,珍視着來自鄉村的原始人性。這是一部集歷史發展的多元性與典型性於一身,展現農村與城市時代變遷,揭示社會問題、深入審視人性的“大書”。

改革開放是一個偉大的、在行進中、一時又不明方向的時代。它以勢如破竹之勢影響着城市,也影響着農村。作者不斷用“鄉村”的視角審視着城市,發現了城市的諸多“異化”, 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多元化價值觀的衝突,以及各種人的人生選擇及人性的錘鍊。

小説通過“丟兒”的眼睛,展示出了一幅城市與鄉村相連的巨幅“浮世繪”。這是一部自省書,也是一部“人民”的批判書。在時代與土地的變遷中,每一個人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直爽俠義的駱駝變得貪婪狡猾,聰明好強的樑五方變成了靠敲詐勒索為生的流氓,博學高雅的杜秋月成了詭計多端的潑皮無賴,“愛惜羽毛”的範家福和夏小羽卻陷進了權力和金錢的漩渦,追求真愛的梅村在“愛情”的無妄之災中一次次枯萎。在這些無奈和悲涼中,在各種異化的人生軌跡中,又藴藏着一個個生命的真諦。

對於這些人物,作者有批判,更深層次的則是人性的關懷。那些從鄉村來到城市的人物在受到權力和金錢蠱惑的同時,都具有可愛、可敬和可憐的成分,比如駱駝的俠肝義膽、衞麗麗的細緻周到、範家福的“愛惜羽毛”。對他們的失落,作者充滿了悲憫與同情。

本書的基調以繁複襯托着質樸,從世態炎涼的感悟中透出絲絲回憶的温情,也不乏對世相和時代病的冷靜審視。李佩甫就算是在寫名利場的廝殺時,也在其中寄託着可觸摸的理想和温情。小説文字温婉,具有詩性的張力,抒情詩般的句式,音樂般的節奏,為人們營造了一個可感可觸的藝術氛圍。作家通過歷史與現實的相互觀照,透視在中國城市與鄉村的二元結構中,農民“逃離”鄉村,進入城市的艱難歷程。

《生命冊》讀後感四

剛開始讀這本書覺得故事很混雜。商場和鄉村故事穿插着敍述,很多部分好像沒有直接關聯。讀到最後一章,主人公多年以後再回無樑村時,兩條故事線最終交匯,這才有了“事隔經年”的意味。

主人公吳志鵬是一個吃百家飯長大的孤兒,經村裏人的推薦才讀上大學、考研最終成為省城裏的大學助教。面對村裏人各種各樣的求助,他發出“滴水之恩,我用什麼相報”的感慨。他開始害怕那些鄉親們打來的電話,開始躲避,同時也開始放棄對學生梅村的那一份愛。 追求權利與財富是擺脱過往的表現。不少知識分子下海經商謀生的大背景下,好友駱駝想要成功的野心日益膨脹。從雙峯公司成立到厚朴堂上市,我看到的是吳志鵬一次次的疲憊倦怠。他不知道駱駝下一步還想要什麼。再加上時不時收到仿老姑父字跡的匿名信,他實在缺乏安全感——故意逃離温暖卻又令人煩惱的村莊、有一段失敗的短暫婚姻和一段無法尋回的愛情。他拖着一副沉重的皮囊行走,的確不用擔心沒錢花了,但是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呢? 他決定再一次逃離——帶着當初提到的“近乎於謊言的阿比西尼亞玫瑰”來尋找梅村。他後來知曉了她的坎坷人生,在一次撒肩而過中相遇,提着枯萎玫瑰的紙箱,他失去了和她相認的勇氣。

“當我有錢的時候,當我可以買得起任何品種的玫瑰的氣候,我已沒有了愛情”,吳志鵬在自己的人生中最無法忘懷的是當初與梅村在一起的設想——娶妻生子,戴着金絲眼鏡,圍着駝色的羊絨圍巾,順着講師、副教授、教授、碩導、博導一直做到一個著名學者。

鄉村的部分描述了老姑夫、樑五方、蟲嫂等人的故事。最後一章老姑夫家遷墳、合葬的情節中,無樑村裏的老婆們的懷舊情緒卻給煽起來了——最後給老姑夫立了碑。這令我想到蟲嫂死後,村裏人替她打抱不平,訓斥不孝兒女,對她活着時犯的錯像是一筆勾銷。淳樸的本質在於對現在的恩德大於對過往的怨恨。而且,他們也羨慕有個好結果的人——葬禮辦得風光可算作對苦熬一生的彌補。 生命就像一本冊子啊,任由人書寫、翻閲,最後一頁落滿印章,就是完整的生命冊了。

《生命冊》讀後感五

讀《生命冊》當然是因為他得了矛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是一個標尺,當你沒有好書可讀時,讀獲獎作品,最起碼能保證不輕浮、不低俗的底線。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李佩甫和他的作品(原諒我的無知),開篇讀第一章,就覺得熟悉異常,百度作者果然是同鄉,親切感油然而生,這種親切感在作品裏又一次次的加深加強。

本書文如其名,是一部以我(樑志鵬)和駱駝為主線又有老姑父、樑五方、蟲嫂等人的一部生命畫冊,講述的是這些人的人生經歷。《了不起的蓋茨比》裏説“當你想開口批評別人的時候,你要想到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你一樣,擁有那麼多優越的條件”,起初我並不十分理解這句話,讀完《生命冊》之後恍然大悟。人之一生,放佛是一幢建築,你今天看到的某人,是由他的童年、他的經歷、他的見識等過去一磚一瓦組成的,你喜歡或是討厭他的某一點,都是有其根源而不是毫無來由的。當你想武斷的評價一個人的時候,你是否想過在你的評語背後,是什麼樣的環境和因素造就了這樣的他?如本文的樑五方,一個專業上訪户。上訪户的形象,無賴、流氓、不明事理、給他人添亂。然而,上訪户在我(一個基層工作者)並不陌生,外人看到的是他的無賴,他的沒臉沒皮,而我們卻知道他們確實遭受了不公,這不公甚至改變了他的命運,令人無奈的是,憤其不公者如我一個小辦事員,無力給他一點點幫助,而有能力解決他們問題的領導,基於工作忙、不知情以及對政治前途的考量種種因素只會強制性的要求不得上訪,卻根本不會去解決他們上訪的原因。蟲嫂,一個臉皮厚如城牆的慣偷、一個不知廉恥沒有節操的侏儒,卻也是一個一切為了孩子、勤勞辛苦的母親,在別人都捱餓的年代,她的孩子們因為她的勤勞、她的偷竊和不知廉恥不僅不會餓着,甚至還能吃飽,無知的孩子因飽腹而幸福,卻在懂事後無比嫌棄這個讓他們丟臉的母親。以及樑志鵬、以及蔡韋香、以及駱駝、以及春才……,我們知道的是他們後來的成名或敗落,我們應該知道的是他們經歷了何種才至此。

好的作品應如此,他會提供給你一個平台讓你思考,而不是僅僅給你講個故事閲後即忘,人性的複雜、社會的變遷、故鄉的遠去、城鄉的隔閡,有很多語言可以去述説,卻無一不顯得無力而蒼白,而好的作品如本書敢於將方方面面展示給你看,至於你究竟讀到了什麼、悟到了什麼,因人而異,但終歸是有益的,哪怕你只是知道了有這樣一個人情複雜的鄉村、這樣一批豐富生動的人~~

作者的語言風格也使我想起了另一個河南籍作家閻連科,他們的筆下,有同樣貧瘠的土地、有同樣善惡並舉的村民、有同樣五顏六色的村莊裏的時光和聲響,他們不吝於展示故鄉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豢埃頤峭芏戀?amp;ldquo;為何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生命冊》讀後感六

行走在這茫茫塵世,看匆匆忙忙行走的他們或為職責,為慾望,為名利而奔走勞累。然而當天黑以後,夜幕降臨。當心靈四處流浪奔波之後,他們是否能找到自己心靈的歸宿。曾以為自己活在這茫茫塵世是累的。被疾病侵襲,被痛苦折磨,被慾望負累。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生命冊》中一羣羣唱着生命哀歌的人,他們用一生闡釋了活着的真諦,用血淚譜寫了一部動人的生命冊。因此,我才懂得生命之深,才知道活着是一段艱難的歷程。

故事中的“我”是一個吃百家飯長大的孤兒。從社會最底層,透過大學這座獨木橋成為了城裏人。然而等“我”找到工作成了“吃國家飯”的人時,鄉親們紛紛找“我”來幫忙。各種繁瑣之事使“我”無法正常工作,因此我不斷的逃離,最終辭去了工作。和大學同學駱駝一同北漂,最終紮根於城市,成為了成功人士。然而最終也擺脱不了對故鄉的深深眷戀。故鄉是一個烙印,深深烙在“我”的身上。

故事中“我”生命中的貴人“駱駝”,他執着,能幹,精明。是時代的弄潮兒。他雖然身體上殘疾,但卻以自己的潛質,從最初以最殘忍的方式——以命相逼奪得稿費,到最後為名利慾望奔走,機關算盡,在無盡慾望壓迫下患上了抑鬱症,最終以跳樓結束了生命。他的一生,擁有錢權名利,讓無數女生追捧,然而他的無盡貪慾和慾望,一步步讓他走上絕命之路。

看完駱駝的結局,我不盡悲歎這世間無數為名利奔走的人,為名利勞累一生,最終卻為名利而亡。故事中的“我”和駱駝算得上是社會上的上層人物。然而,最讓人心酸的是那些掙扎在社會最底層,被命運玩弄,讓命運隨意擺弄的可憐人。他們活在社會最底層,為活着而拼命着,為生存而掙扎着。讀完不禁讓人淚流滿面。

故事中最讓人心痛的要數那個活的最卑微的女生——蟲嫂。她卑微而又艱難屈辱的捱過了一生。他不顧自己的貞潔與名譽,透過偷竊換取餵養丈夫和孩子的食物。用乞討換取肉包子,滿足了丈夫死前的小小願望。然而當她得知正因自己的作風,自己的偷竊行為,使得三個孩子感到厭惡時,這時她開始去尋找尊嚴,發奮去改過自新。透過撿垃圾和賣血,供養了3個孩子成為了大學生。當鄉里人都以為她要享福了,然而卻遭到了孩子們的嫌棄。最終抱着那把破扇子回到村裏病死老去。三個孩子卻在蟲嫂死後,為了破扇子裏那幾萬元的存摺而撕破臉。

蟲草的杯具不禁讓人感歎世態之炎涼,生活之艱辛。然而那些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們又何嘗不是呢,她們和蟲嫂一樣,一樣掙扎着,掙扎着……

活於這茫茫塵世,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感歎世事之無常。世事變遷,我們無法預料,一個人的命運又該如何?有時候,人似乎成了命運手中的玩偶。那個年輕時歷經戰場,叱吒風雲,那個為感情而遷移他鄉的老姑夫——蔡國宴。在鄉里,是一個為鄉里人操勞一輩子的村支書,然而年輕時卻和妻子打了一輩子,年老時眼睛看不見了。卻遭到老婆和女兒蔡韋香的無限欺辱,直到最後臨死前想聽聽國家的聲音(想有台收音機),這個小小的願望都未能實現。

或許當我們還在感歎,老姑父蔡國宴一生悲慘的命運,感歎世事之無常時。故事中我們又看到了另外一個人樑五方。他聰慧能幹,是鄉里有名的能工巧匠。然而卻因自己驕傲自持的個性,遭到了人們的厭惡,因此被鄉人毆打,並沒收家產。從此他休掉愛妻,走上上訪之路。20多年的上訪之路,二十多年的艱辛歷程,使他最終走不動了回到了福利院。

故事中因作風問題而被下放農村的農村老師杜秋月。經歷了重重批判後,與劉玉翠成立了一個看似幸福的家庭。當他經歷平反,回城之後卻逼迫劉玉翠離婚。最終在與妻子的頂撞磨損中成為乞討者。讓人不禁感歎世事之悲涼。奮鬥了大半生最終卻成了一個乞討者。故事中還有那個讓我們感到無限憐憫的人物春才,還記得無樑村的那句俗語——春才下河破。他本是村裏能幹的小夥子,他善良帥氣,然而卻正因青春時期的心理困擾。選取了自宮的方式讓自己的大好青春香消玉殞。

每一個故事,每一個鮮活的靈魂都彷彿在訴説着一段段悲傷的故事。我不忍心再讀下去了,也不忍心再寫下去了,正因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都是血與淚堆積成杯具。再寫下去,我會在一個個悲傷的故事裏壓抑,痛哭不止。合上書的那一瞬間,我已淚流滿面。為那些被命運辜負,被命運玩弄的人而哭,為一個個生命的杯具而落淚,為世事無常,人生苦短而悲歎。我合上雙手,為《生命冊》裏那些活着的人祈福,為《生命冊》裏那些逝去的靈魂默哀,願仁慈的地母永安他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