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巴金《家》讀後感(通用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63K

巴金《家》讀後感(通用多篇

巴金《家》讀後感 篇1

“有你在,燈亮着”,巴金先生的去世讓每一名讀者感到遺憾和悲傷。

我並非是個熱愛看書的人,最初的相識也只不過是教材書中載選巴金先生的幾篇節選,還記得為《雷雨》在老師的課堂上演繹,在《愛爾克的燈光》中體味封建社會下帶給我們的啟發,稱不上巴金先生的忠實讀者,唯一接觸完整的一本書《家》。

不久前,我又拿出了《家》,細細回味了一遍。

《家》這部小説是從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大家庭中説起的,講述了那一代人對自由,對愛情,對創新中國的夢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們三兄弟做出的不同決定,是堅持還是放棄,是愛還是恨,是走還是留以及這些決定帶來的不同後果,越是讀到後面,情節越是起伏不定,內心越是激動不已。

《家》中塑造了一個封建壓制極其嚴重的大户人家,在這個家中有着不同性格,不同命運的人物。覺新無疑是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影子,他是一種悲劇,曾經深愛着梅,但讓他的父親用佔闔的方式決定了他的命運,娶了瑞珏。他愛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聽從別人的鬼話,將待產的妻子送到城郊,以至他的妻難產而死。他含淚忍受一切不義行為,不敢吭一聲,他活着,只為敷衍,豪無主見,這也正是舊中國的悲哀。然而丫頭鳴鳳對覺慧的不渝也是一個悲哀,這個悲哀是這個社會造成的,但麻木的人們不以為然,在他們心中丫頭擁有的權利不同於他們,他們是物品,可以當作人情相送。而覺民則不同,當他得知與馮家小姐定親時,為了自己的夢想毅然選擇離家,最終他在這個家庭中是最早取得小小勝利的人。

讀完了《家》,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為了覺民,覺慧的勝利而歡;還是為了琴,鳴鳳的大膽而喜;或者是為了瑞珏,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爺的專制受到了打擊而歌。總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難以用言語闡述。

《家》中描述了封建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家》中讓每有一位讀者熱情,衝動和幼稚,《家》中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給予我們勇於改革和創新的動力,不管碰到什麼坎坷和挫折,都要堅定信念衝下去,千萬別想覺新那樣一生充滿遺憾和內疚。

巴金《家》讀後感 篇2

當我看到巴金老先生的《家》的題目時,我便想起了我的家,想到了那個讓我温暖幸福的家,於是很愉快的讀起這本佳作。讀過之後才發覺,《家》這部小説是巴金老先生為朋友而寫的,我被它動人的情節深深感染了。

《家》這本書讓我感到無奈的是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卻因為迷信而分隔兩地。書中的覺新代表那些逆來順受的孝順子弟,他不知道怎樣去追求自己的幸福,雖然已經長大成人,卻由着父母來為自己的婚姻大事做主。他愛的是他的梅表妹,但卻要遵循父母的主張與另一個女人結婚,覺新的心裏雖然很不樂意,但卻只是唯命是從,與自己心愛的人分開了,娶了那個父母指定的女人。而覺慧卻是一個與覺新不同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不屈於封建的束縛,他積極參加學生會,參加遊行,敢於反抗,敢於表現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即使他的爺爺不允許他外出,他也沒有中斷在學生會的工作,而是在家讀書看報,瞭解當天的時事新聞,用另一種方式來反抗封建社會的統治,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滿。

覺新、覺民、覺慧這三個兄弟中要數覺慧的思想最為先進。他恨透了這個舊社會、舊體制,最終,他用離家出走來表明了他抵抗這個舊社會的決心。

這個社會是一直進步的,它不會因為什麼而停止前進的腳步,我們要像覺民、覺慧那樣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永往直前。

巴金《家》讀後感 篇3

昨晚一夜終於把家的最後幾章看完,很有想法,覺慧走了,在封建制度下,我佩服覺慧,他是邁向他的美好的未來,他自由了!

在這個封建禮教的家庭中,各人物我大致留下了這些印象:

覺慧:一個有着新時代思想以及敢於挑戰權威心態的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他從不坐轎子,因為他信奉人道主義,他不分尊卑,因為他和僕人鳴鳳戀愛,他參加遊行,他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辦報,正是這樣的青年才為封建和現代之間架起了一座過渡的橋,敢想,敢幹!

覺民:有着和覺慧一樣的思想,卻終日想着他的琴,他深愛着琴,甚至為了琴在覺慧的幫助下逃婚,幸好老太爺病重。

覺新:三兄弟的老大,作揖主義,無抵抗主義,就是這兩個主義,害了兩個風塵女子,梅和瑞珏,因為父親高克文死了,所以他要照顧整個家庭,他的這個公館,好似一個小賈府,關係很複雜,所以覺新就像林黛玉進賈府那樣,步步留心,聽從長輩的一切吩咐,他因為聽從長輩的要求,娶了瑞珏,害了梅,他因為聽從了陳姨太的要求,把懷孕的妻子送到了又冷又潮濕的產房,結果連妻子最後一面也沒見到。其實他心裏也不好受,總是默默哭泣,儘自己最大努力承擔一切,到最後,他終於醒悟了,幫助弟弟覺慧走向了光明!

琴:一個有着先進思想的女孩,卻為母親而牽絆,她熱愛她的母親,怕母親被別人説閒話,所以連短髮也不敢剪,她的家庭很不幸,只有她和她母親相依為命。她和覺新相戀,是信任支持着這份荊棘叢中的愛。

徐倩茹:剪短髮,有一個詞概括,灑脱。

鳴鳳:命很苦,自幼淪為人奴,在高公館伺候了七八年,最後還是被無情地拋棄,她因為秉持着覺慧的那份愛,所以幾度抱有希望,但最後才明白,沒希望了,她跳進河中,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老太爺:害人不淺,整個一封建老混蛋,為了面子,他害了多少人,整日做着四世同堂的美夢,年紀這麼大了,還娶了個姨太,自己不夠,還把鳴鳳送給馮樂山這個王八蛋做姨太……

陳姨太:年紀應該不大,卻樂此不疲地伺候老太爺,做他的姨太,還整日胭脂水粉,把臉塗得紅撲撲的,走過就飄過一股不自然的香氣,還扭着腰,噁心死了,老太爺死的前後,她想透了腦筋,終於想出了請巫師驅鬼和把瑞珏移到過城門又過橋的鬼地方的辦法,他大概整日跟着老太爺,思想也腐朽了。

劍雲:印象不深,他很自卑,喜歡琴卻不敢説。

瑞珏:很賢惠的一個女人,身為人妻,她體貼丈夫,卻不知丈夫心中已有別人,知道後,她也坦然面對,身為人母,她疼愛海兒,最終卻只落得個死……

黃媽:一個和藹的女僕,深受覺民覺慧兩兄弟喜愛

整個故事應該是以覺慧為主線,訴説了一代人在封建制度下受到的壓迫,他們有的崛起,有的卻永遠地倒下。

巴金《家》讀後感 篇4

長篇小説《家》以20年代初期中國內地城市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國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縮影。從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讀書知禮、事事如意”,家庭內部尊卑有序,禮法森嚴;但實際上,在這個大家族中處處都充滿着激烈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作品在揭露這個封建家庭罪惡的同時,還側重表現了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對青年一代的摧殘和迫害。作品還表現了以覺慧為代表的一代覺醒了的青年同這個罪惡家族的鬥爭。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鬥,最後,他們真正敲響了這個封建大家庭的喪鐘。

《家》是一部思想相當深刻的現實主義力作,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腐敗與黑暗,控訴和揭示了大家族和舊禮教、舊道德的罪惡以及吃人本質,並且揭示了其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同時,作品還以極大的激情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抗爭以及他們與罪惡的封建家庭的決裂。

《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高老太爺是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的代表。作為這個封建大家庭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作品突出表現了他專橫、冷酷的性格特徵。在高家,他的話就是法律,誰也不能反對。作品通過塑造高老太爺這樣一位腐朽反動的人物,表現出了封建制度以及舊禮教、舊思想、舊道德必然滅亡的趨勢。

覺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他性格上充滿了矛盾,是個“有兩重人格的人”。覺新善良,待人誠懇,原是舊制度培養出來的、有較強傳統觀念、且有着“雙重性格”的悲劇人物。他性格中的這種矛盾性,真實地反映出了當時某些時代特徵。作者通過塑造這一典型人物,批評了“不抵抗主義”,指明對於封建舊制度、舊觀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劇的惟一出路。

覺慧是大膽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他有正義感,同情下層人物,勇於反對封建束縛。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作者對覺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實於生活的。儘管覺慧身上有着明顯的幼稚,但他卻真實地反映出了“五四”時期我國覺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下面就讓我帶你走進《家》的世界。

《家》描寫的是高公館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家庭的沒落分化的過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個性格迥異的'兄弟為了自己的理想在奮鬥:大哥覺新面對封建禮教選擇了屈服和服從,擔負着全家的重擔,被兄弟責罵,在關鍵時刻也打破陳規幫助弟弟實現理想。

巴金《家》讀後感 篇5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覺新是這部小説裏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所以,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完美的戀情,可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裏,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理解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説一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説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理解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鬱鬱寡歡而死。然而對於這一切杯具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着“舊式”的生活。

小説中的另一個典型主角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着與他哥哥完全不一樣的性格。小説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進取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最終,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

《家》是一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小説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巴金《家》讀後感 篇6

讀完巴金的《家》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好比在嚴冬裏往身上澆了一盆熱水,好比在炎夏中赤腳逛街,心中一直有股勁頭在不停的上升。書中形成鮮明對比的兩個人物,同時也是兄弟兩——覺新和覺慧,他們雖然出生在同一家庭,但是兩人的思想完全不同。覺新的“作輯主義”和“不反抗主義”使我義憤填膺;覺慧的初生牛犢不怕虎,追求自己的理想,使人感到一點欣慰。

因為懦弱,因為封建禮教的傳統舊思想,斷送了覺新這個有為的、年輕的生命。覺新雖然有過嚮往“五四運動新潮”的影響,但是在封建家庭的“孝”道的感染下,在全家的封建思想的帶動中,他放棄了不敢説“不”字。當父親決定用抓鬮的方法決定婚姻時,他默認了,當家人要讓瑞鈺到城外生孩子時他更默認了……

相反,覺慧這個封建禮教叛徒,這個膽大妄為的青年卻在不平中走向光明的大上海。離開了這個關着他18年的恐怕的籠子。

正因為有了覺慧,才使這個生氣沉沉的大家庭中帶來了一絲朝氣,一股清風。“無論如何,我不跟他們一樣,我要走自己的路,甚至於踏着他們的屍首,我也要向前去。”這是覺慧對封建禮教,對舊制度發出的一聲警告;“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把自己的幸福爭過來!”這句話證明了覺慧追求自己理想,是個熱血沸騰的青年。雖然他沒有和鳴鳳結合,雖然他努力的想把腐朽的家庭變朝氣,但是他失敗了,而他在失敗中選擇了離開和放棄,去追尋自己的理想。

許多人在譴責與猶豫中一直沒有正確的選擇。可你要知道“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説去吧!”只要堅持自己正確的理想,不要管別人是如何指責,相信自己,向勝利之門衝啊!

巴金《家》讀後感 篇7

這次寒假,由於時光不足,匆忙看完巴金的名著《家》,不敢説完全看懂摸清。只能稍微説一説自我的感受。

這是一個成都地區的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潰的故事,故事發生在辛亥革命以後。長江上游某大城市有個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館。高老太爺封建專制,頑固不化,代表傳統封建的勢力。覺新是長子長孫,早熟而性格軟弱,受過新思想的薰陶卻不敢頂撞長輩,他年輕時與梅表妹相愛,但卻理解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後他過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愛自我美麗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個性是出嫁不久後梅就成了寡婦,回到成都,兩人的見面帶給他無窮的痛苦。不久,梅在憂鬱中病逝。覺新的弟弟覺民、覺慧用心參加愛國運動,遭到爺爺的訓斥,並被軟禁家中。覺民與表妹琴相愛,但爺爺卻為他定下親事,覺民為此離家躲避,覺新夾在弟弟與爺爺中間受氣。覺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個,他愛上聰明伶俐的婢女鳴鳳,但馮樂山卻指名要娶鳴鳳為妾,鳴鳳堅決不從,投湖自盡…至此,覺新有所覺醒,而覺慧則毅然脱離家庭,投身革命。

巴金以成熟的文筆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的罪惡,揭露了在温情關係掩蓋下的大家庭的勾心鬥角,揭露了所謂“詩禮傳家”的封建大家庭的無恥。另外,他還描述了新思想下,新一代青年逐漸覺醒和反抗。封建勢力雖然強大,但那畢竟已成為過去,和現代社會發展相悖,始終會被社會所淘汰和遺棄,即使覺民、覺慧不站起來反抗,還會有千千萬萬的人站起來。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用心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另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鬥。一個如此龐大的的家庭衰落,,雖然有點可惜,但封建專制始終是不可取的。

在這些充滿政治色彩的思想下,也不乏細節的描述。用了很多不一樣的修辭,景物彷彿就是為了主角的思想而生。比如小説一開頭寫風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館以及結尾寫覺慧如鳥脱籠似的離家。

《家》的另一個特點是洋溢着純潔濃厚的青春氣息。這種單純而自然的氣息,正如巴金所説:“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在歷史的洪流中,這本書永遠不會被淘汰,因為它是我們新文化運動的見證。

巴金《家》讀後感 篇8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描寫四川成都一個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高公館的故事,立體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當時的社會生活和國民的生存狀態,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篇章,告訴了我許多道理。

小説的主人公覺新、覺民、覺慧、鳴鳳……這些人物都包含着豐富的生活內容,寄託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其中,覺新的形象最為深刻、豐滿,耐人尋味。

覺新是封建世家的子孫,自小就是一個孝順、懂事的孩子,在他的性格中,與善良分不開的就是懦弱。本來,覺新是一個有理想的青年,想做一名化學家,並準備去上海、北京的大學去進修,但中學畢業以後,他被父母召回家,與一位從未謀面的女人結婚。父親死後,所有的責任又落在他的肩頭。她的青春朝氣和夢想在沉悶的家庭生活中消磨。他不惜花費時間,陪家中的女長輩買東西,他順從祖父及叔叔,阻止弟弟違抗祖父的話。他在這種自我麻痺中作者封建勢力的俘虜。當“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他也與弟弟如飢似渴地閲讀著作,覺新對封建禮教、家族制的罪惡,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但出於自身的懦弱,他還是無法像覺慧或鳴鳳那樣斷絕得乾乾淨淨。當年輕時熱戀的梅表妹和因躲避“血光之災”在外難產而死的瑞珏死去,覺新才徹底明白自己的這些悲劇原來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而因為自己的懦弱他甚至連自己的愛人都保護不了。最後,他終於鼓起勇氣,瞞着家裏其他人,幫助覺慧籌借路費,送他離家。覺新作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形象,從反面激勵着當時的無數青年為嶄新的生活而抗爭,可謂是巴金筆下不朽的人物形象。

讀完了《家》這本書,我心潮澎湃,不知是為了覺民與覺慧的勝利而歡喜,還是為了琴與鳴鳳的大膽而喜;或者是為了瑞珏與梅的遭遇而悲泣,高老太爺的專制受到了打擊而歌……總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我難以用語言來表達。

《家》中描述了封建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給予我們創新動力,不管遇到什麼挫折,都要堅定信念,千萬不要像覺新那樣一生充滿遺憾和內疚。在歷史的洪流中,這本書永遠不會被淘汰,因為它是我們新文化運動的見證!

巴金《家》讀後感 篇9

無論是在白天或是黑夜,世界都有兩個不同的面目,為着兩種不同的人而存在。

——題記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中最成功的一部,因為我對這本書的瞭解並不深,可當我真正打開的時候,它卻給我帶來了許多驚喜。

《家》主要述説了一個大家庭在封建制度、禮俗、樂教的影響下慢慢敗落、衰竭、凋亡,就像一隻蟲子慢慢蛀空一口潔白的牙齒,而封建社會制度就是這隻可惡的蟲子,葬送了無數條鮮活的生命,令我不寒而慄。

覺新是高家的長子長孫,因他特殊的身份,常常受到封建與新青年主義的兩頭壓榨,他不僅失去了自己的青春,還失去了瑞鈺和梅兩個他最愛的女人。瑞鈺臨產的時候,她在月房裏痛苦地大叫,她那時最需要的人便是覺新,她在門裏,他在門外,僅僅一門之隔卻無比的遙遠,隔着愛與恨,隔着死亡與訣別,隔着痛苦與悲傷,更是隔着封建禮俗。其實覺新就是一個活例子,他親手斷送了自己的青春、幸福、未來,他也曾反抗,也曾有過新思想,可卻被現實打得面目全非。

覺新並非是單純的一個人,而是這樣腐朽的社會下造成的悲劇人物的縮影。他的矛盾、他的不幸是許許多多同齡人所經歷的,他們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這是由自己的懦弱帶來的不幸,由時代帶來的悲劇,這是一條血路,一條由無數青年的屍體堆砌成的血路。一些哭聲,一些話,一些眼淚,一些人,就把這些年輕的、鮮活的生命埋葬,令人痛心疾首。

對比之下,覺慧要比覺新勇敢得多,他目睹了太多悲劇,他想反抗這一切,他要反抗這一切。他是勇敢的,他做了先行者,他離開了家,他掙脱開束縛了他的東西去了上海,就像甩掉一個可怕的陰影,沒有一絲留戀。這也正應了他説的那句:“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我要為自己把幸福爭過來。”

封建社會對人的迫害和地主階級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它是罪惡的。而《家》這部作品正是對摧殘人青春的封建禮教和制度進行了控訴,對那些重壓受苦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給予同情,對那些為自由生活而奮鬥的人進行了支持。

“寧做瀝血歌唱的鳥,不做沉默無聲的魚。”開始反抗命運的不公,尋求自我的反抗之路,哪怕前方有多少荊棘,我想苟活在淡血的活色中,會依稀看見微弱的光芒,真正的勇士,將更加奮然前行。

巴金《家》讀後感 篇10

《家》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它生動地展現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和封建勢力的衰落,是文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覺新是小説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因為他是長子,所以,為了維持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的“和諧共處”,他在任何事情上都採取“不抵抗主義”。

他和梅表妹有過一段美好的愛情,但是在這個封建的大家庭裏,婚姻是他們無法控制的。他的父親給了安排了婚事,他沒有反抗,而是默默地接受了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心很痛,但他不敢説一個“不”字。然後他娶了瑞鈺作為他的妻子。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災”為由,不讓瑞鈺在家裏生孩子,讓覺新送她出城去。這對覺新來説是晴天霹靂,可是他接受了。在那之前,他的表妹梅因為他而在鬱鬱寡歡死去。然而,他無法抗拒所有這些悲劇的發生,願意繼續過着痛苦的“老”生活。

小説中另一個典型的人物是覺新的弟弟覺慧,一個大膽天真的叛逆者。他積極參加學生聯合會組織的反帝反封建活動,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制度,毅然與丫頭鳴鳳相愛。他還敢於挑戰長輩們的迷信,最後,他毫不猶豫地離開了家。

小説還着重描寫了幾個不幸的女人——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人性格不同。梅是悲哀的,瑞珏是賢惠的,鳴鳳是善良而堅強的。他們的社會地位不同,但他們的悲劇結局是一樣的。通過對這些女性悲慘遭遇的描寫,進一步控訴封建倫理和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的迫害,強化了該書的主題。

《家》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巴金的創作成就和風格。它充分展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小説創作領域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