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巴菲特傳》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19W

目錄

《巴菲特傳》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巴菲特傳》讀後感第二篇:巴菲特傳讀後感第三篇:巴菲特傳讀後感第四篇:成功是如何煉成的——《巴菲特傳》讀後感第五篇:巴菲特傳讀後感 靜靜的,等待花開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巴菲特傳》讀後感

沃倫.巴菲特--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資本家、最成功的投資人,與比爾蓋茨比肩的世界富豪。有人説,作管理的人,一定讀一讀德魯克的專著,作投資的一定要了解巴菲特。作為這樣一個凝企業管理和投資智慧於一身的傳奇人物,巴菲特成為人們追逐的明星和學習的凱模。

懷着同樣的敬慕與好奇,購得這本書--《巴菲特傳》,作者,羅傑洛斯坦。通過本書瞭解了巴菲特成長與財富積累的歷程。變化的只是財富數字的不斷累積,不變的是巴菲特獨特的投資智慧和人生信條。

巴菲特從恩師格雷厄姆的投資名著《聰明的投資人》中,悟出了投資的真蒂:真正的投資之道是價值投資。這一理念告訴我們,投資股票不是簡單盯住低買高賣就可以真正的成功的。而是要看到價格背後,投資對象的價值。巴菲特對於自己投資股票的祕訣常解釋為:別人瘋狂我害怕,別人害怕我瘋狂。巴菲特的在成功正是在於他從不盲目從眾、從不道聽途説,而是用自己的獨立思考來作出判斷。他具有無與倫比的獨立思考能力,專注工作和不受外界干擾。我想這是他之所以成功的重要核心能力之一吧。他不僅揭示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道理,同時告訴我們“世上就怕認真二字”。因此,我們在生活與工作當中,要學習這種獨立思考模式,而非人云亦云,只有這樣才能創新,才能創造出常人所不能的業績。當然切記不要走向極--固執已見、盲目自大、標新立異。巴菲特懂得適時收手,激流勇退,也懂得逆流而上,獨闢奚徑。這本身就是一種人生智慧。《道德經》説:金玉滿堂,莫之能守,那些貪婪者受到了懲罰;巴菲特一生都在追逐最具價值的股票,它看到股票背後的長期價值,他同時更加相信企業所有者、經營者的品格。凱瑟琳與墨菲都是他認為可信賴的人。所以對於他們的股票巴菲特始終不離不棄。他投資的了許多公司,可能不被人們看好,但他執意買進。那樣靜默的不為人知。老子説: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巴菲特如水一般總是流入低谷窪地,永遠追逐着價值的窪地。不與眾人強爭那些被普遍看好的股票,而總能獨闢奚徑,此謂“不與人爭,而無不爭”。巴菲特繼承了格雷厄姆的衣缽,但沒有固守其理論,而是有了更大的創新。這也是他比老師更成功的原因之一吧。是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使我想起了我國著名管理學家,南開大學教授陳炳富先生曾經送給學生的話:循門而入,破門而出,似我者死,學我者生,。只學我心,不學我手。

水的精神,巴菲特的智慧,也給當下的我們另一個有關擇業的啟示。大學生就業難,難在都想站在高處而不願隱於低谷,難在不能用智慧的頭腦看到水終將歸入大海的方向。也許,我們選擇了一個目前很小的企業,一個起薪不高的崗位,一個偏遠的就業地點。但小企業會成長,低薪會漲高,偏遠也可以成為中心。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找到這個“價值”點。如果將擇業也看作是投資,那麼我們要用價值投資的頭腦,大隱於價值的窪地,也許正是聰明的選擇。

感謝巴菲特讓我知道:一、人需要長遠的目光,看到人生與事業的長期價值,而不要為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迷惑;二、人要獨立思考能力,更要有獨立思考的水平,充分論證、理智的分析,人應該有自己的判斷而不要盲從;三、堅持誠信,相信人格的力量。人對了,就會做出正確的事,即使暫處危難也終將成功;四、金錢在某種意義上説,那就是一個符號。我們追求它的,不是物質的奢華,而是人生樂趣與人生意義;四、當你選擇了做正確的事,終會使你因為這樣的選擇與長期堅持而獲得成功;選擇了值得尊敬的人,你也將得到他們的尊敬。五、人生的智慧不在於沉浸在喧譁擾嚷中,而在於洗盡鉛華後的黙黙思考。

第二篇:巴菲特傳讀後感

巴菲特投資理念的啟示

——讀《巴菲特傳》有感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巴菲特的信徒,每年,他們會像朝聖一樣蜂擁到他的故鄉,去聆聽他條分縷析地講授投資、經營和金融的祕訣。金融家們把它的文章奉為《聖經》,像經文一樣背誦他的名言。

巴菲特能夠擁有那麼多信徒,因為他總是能夠很快就抓住問題的實質。在華爾街變得越來越晦澀深奧,讓人越來越看不懂,越來越沒有信心看明白時,巴菲特卻能夠像雜貨店店員談論天氣一樣,把金融向大家講明白。在華爾街的金融家們一個比一個打扮得更像精英時,他是一個出語平凡的美國中西部“可愛大叔”。在華爾街的精英們運用着各種精密高深的數模工具分析市場時,巴菲特的辦公桌上沒有股票走勢圖,沒有電腦,有的只是一本剪報冊和一台老式股票行情自動收錄機。這般古董級的物品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得金融市場是個突兀的另類,標誌着巴菲特不變的投資理念,這種理念讓他在金融市場上始終以大師的地位獨樹一幟。

所有巴菲特的信徒都知曉他的投資理念:“內在價值”。不論是60年代股市一派欣欣向榮的時候,還是在80年代槓桿投資盛行的時代,抑或是90年代金融衍生工具氾濫的時代,巴菲特所尋找的一直是他的老師所稱的企業的內在價值不會消減的投資真諦。

巴菲特的信條對資本市場上的人們是一種啟示。資本是經濟發展的核心,資本市場自創設以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性,“狼”的特性。在這個紛繁的市場上,股票時而一路高歌,讓投機商賺得盆滿缽

滿,時而低沉呻吟,讓千萬富豪傾家蕩產。市場如同過山車一般刺激着投資者的心臟。在這個起伏跌宕的戰場,瘋狂交易成了社會嬗變的代名詞,上一秒的英雄可能就是下一秒的敗軍之將,不存在任何永恆;投資者要做的只有不斷地廝殺,不存在片刻安寧;以金錢為名的出賣、背叛,讓冷酷、血腥變成了“狼”的榮耀。當經濟危機來臨的時候,人們唾棄着華爾街上那些貪婪的、強取豪奪的金融家們,把他們當成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雖然人們認同資本的確給社會進步帶來貢獻,但是人們卻對這充滿了“晦澀深奧”和“殺戮”的市場越來越沒有信心。這時,巴菲特的信條,無疑給資本市場上的人們帶來一種啟示:看到股票背後的長期價值;相信企業所有者、經營者的品格;幫助企業成長;通過長時間持股以獲取企業成長帶來收益的紅利。他能夠通過這些“善意”的價值判斷,保持着30年,平均30%的收益率,讓無時不刻都在做瘋狂交易的投資家們瞠目結舌。

第三篇:巴菲特傳讀後感

讀《巴菲特——一個資本家的成長》

窩在宿舍幾天,終於看完了pdf版的《巴菲特——一個資本家的成長》。這是本寫的很不錯的書,作者應該是花費了不少心血,幾乎拜訪了巴菲特周圍的所有人,從他們的描述討論中將巴菲特這個人物漸漸樹立起來,涵蓋的面也比較廣,關於巴菲特的家族,關於巴菲特的教育,關於巴菲特的成長,關於巴菲特的感情和日常生活,當然也貫穿了一條主線——巴菲特的投資。總的來説,作者描寫的巴菲特非常的全面、立體和生動。對於我來講,以前我所瞭解的巴菲特就是:一個投資大師,注重價值投資,滾雪球理論。僅此而已,讀了這本書,我想我開始理解了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

巴菲特獨立、謹慎投資性格的形成

首先,我很想談談巴菲特的童年生活。不要以為我在淡化主題,我要説的正是關鍵。因為這會關係到巴菲特性格的形成。巴菲特出生於一個叫奧馬哈的小鎮,他天資聰慧,特別是對數字特別敏感,記得他和小時候玩伴做的遊戲就是由玩伴念出一本年鑑上的城市名字,而由他説出這個城市的人口數字。我想沒幾個小孩可以玩這樣的遊戲,這絕對能説明他超強的記憶力。這當然成就了這位投資大師對財務報表的驚人理解與記憶力,後來的巴菲特能夠對他看過研究過的公司各方面的狀況如數家珍,誇誇其談。重要的一點是,即使這種股票現時不值得投資,只要股價下降到一定程度,巴菲特無須再多考慮,就會大展身手,果斷買入。 巴菲特的父親對他的影響很大,對於小巴菲特的各種決定,他都持支持態度。這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小巴菲特獨立的人格,他總是很有主見,不會輕易改變。這種獨立的品性運用於他的投資,使他獲益匪淺,特別是面對股市的兩次大牛市,他都果斷的激流勇退,避免了大崩潰帶來的損失。

巴菲特的母親給巴菲特的童年造成了很重的心理創傷,原因是她的母親情緒暴躁,經常亂髮脾氣,年幼的巴菲特別無選擇,不喜歡呆在家裏,經常出現在鄰居的家中。這種心靈的陰影即使在多年以後也未曾消退。文章有寫到,多年以後,巴菲特在走廊與母親相遇,還是不能自然地打個招呼,生活中與母親的種種是由巴菲特的妻子蘇茜代為處理。結果是,巴菲特在感情方面一直不很成熟,性格也比較自閉,當然又不同於完全的自閉,他在公共場合是很有講演氣質的。巴菲特做事經常很專注,不容易被外物打擾,也不喜歡改變。

巴菲特自幼就有一種強烈的賺錢慾望。在別的小孩還不懂什麼是賺錢的時候,他已經坐在別人的大門口,想着如何在這條繁華的街道上設個收費站。巴菲特上學的時期,他通過送報來賺錢,也就是他找了個報童的兼職。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只是送報這種簡單的工作,他也是做的盡善盡美。巴菲特總是在思索建立一條最有效的線路,花費最少的時間和人力,拿到做多的外塊。當然,他成功了,做報童的收入成為他原始積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巴菲特還有個特質,他喜歡賺錢,但不喜歡花錢。確切地來講,他是在享受賺錢的過程,喜歡看着自己的錢一點一點地增多。對於花錢則是嗤之以鼻。

除了秉賦超常之外,獨立、專注、謹慎以及對賺錢熱衷的性格奠定了其成功投資的基礎。巴菲特工作起來近乎狂熱,他不停地閲讀報表,工作環境可以稱為簡陋,食物也是漢堡加可樂足矣。這樣的性格對其成功的投資功不可沒,但對他的親人則可以用冷酷麻木來形容。有一次,他的兒子因為換燈泡摔倒在樓梯上,他竟吹着口哨從旁邊繞着上樓去了。過後,他也

覺得很抱歉,向兒子認錯。巴菲特的女兒小蘇茜也聲稱其父對其關愛不夠。在巴菲特晚年,他也改變許多,關心兒女了。

巴菲特的老師本·格雷厄姆

關於巴菲特的求學經歷,也有一段小插曲。説巴菲特曾自信滿滿地申請要到世界第一哈佛商學院讀碩士,然而卻因年紀小而被拒,於是,巴菲特才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了哥倫比亞大學。事實上,這並沒有造成任何的遺憾,當時作為證券投資領頭人的格雷厄姆正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而巴菲特正對股票懷着岌岌的熱情。無法相信,原來現實真的可以極具傳奇色彩,巴菲特與格雷厄姆命運般地相遇了。書中有一段描寫格雷厄姆的話,我認為相當精闢:“格雷厄姆遠遠不只是巴菲特的導師,正是格雷厄姆才給這座令人驚歎而為之卻步的城市——股票市場繪製了第一張可信的地圖,他為擇股奠定了方法論的基礎,而在此之前,它與賭博這門偽科學毫無差別。投資業沒有格雷厄姆就如同共產主義沒有了馬克思——原則性將不復存在。”

巴菲特繼承了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念,積極的在茫茫股海中尋找着“雪茄煙頭”。所謂雪茄煙頭指的是那種不名一文,價格非常低,偏離正常價值的股票。格雷厄姆的理念是,不要只關注電子牌上的股票價格,要深入到它的後面,去看這個企業,看他的盈利狀況,看他的資產負債表,看他的流動資金,看他的發展前景,只有這樣,你才可以對股票的內在價值有所瞭解。

巴菲特曾經得到了格雷厄姆在哥倫比亞執教22 年以來唯一給過的a+,他提出了一個似乎令人無法拒絕的意願:無償地為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由於當時環境不允許,幾年之後,巴菲特才如願地進入了格雷厄姆的公司。甚至有人説,巴菲特是唯一一個可以繼承格雷厄姆衣缽的人。

巴菲特遠遠超越市場的業績

書中有一段這樣寫道:“30 年來,他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同期道·瓊斯工業股票指數(包括紅利)的增長為9.51%,標準普爾的500 種股票為9.9%。換句話説,如果1965 年有人在伯克希爾,s&p500 和原油中各投入1 萬美元,那麼到1994年底伯克希爾可給他1130 萬美元,s&p 股票組合為16 萬3000美元,原油為65000 美元。”

之所以引用這段話,是因為這樣的比較在文章到處都是。平均30%的收益率,加上30年的時間(已經算是相當長的投資期了),不起眼的1美元增值了1130倍!這是一個令世界瞠目的結果。儘管複利早已被眾人所知,但很少有人意識到複利的威力如此強大。巴菲特讓所有人重新認識了複利。正如其在《滾雪球》中所談及的,想要積累財富,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片足夠濕的雪和一條足夠長的斜坡。這正對應着:找到有價值的股票,並且長期地持有它。

巴菲特的成績讓人豔羨,卻不容易複製,也許我們不應該所求太多,通過了解巴菲特,至少可以讓我們在投資的時候多一點理智、多一點謹慎和多一點耐心。

我也不知道該如何敍述,才能完整的呈現巴菲特的投資傑作,但我試圖通過回答下面的幾個問題,儘可能道出其中的精華之處。

1.青,出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巴菲特師承格雷厄姆,事實上,經過實際的演練,巴菲特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為了更清楚的説明問題,我想把巴菲特的投資分為大致三個階段:在格雷厄姆—紐曼工作,繼

續增加原始資本為第一階段;合夥人企業的創辦,並伴隨着大牛市結束為第二階段;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帝國階段。

我們先從第一階段説起吧。巴菲特畢業之後就一直想到老師的公司工作,但由於一些社會環境方面的原因未能如願。他到格雷厄姆-紐曼工作已經是幾年之後的事了。早期巴菲特的投資完全遵從格雷厄姆的教導,尋找幾乎可以免費得到的“雪茄煙頭”。作為經歷過30年代大危機的格雷厄姆,他的投資態度相當謹慎。由於他的保守態度,他拒絕對公司進行任何主觀的分析,而是樂於堅持自己的數學準則。原文中描述道:“有一次,一個費城的經紀商以15 美元一股的價格提供給他一種叫做家庭保護公司的名不見經傳的保險股票。由於沒有關於它的公開資料,因此沒有辦法對它進行估價。但是巴菲特找到了位於哈里斯堡的州保險辦公室,蒐集到了一些數據。他所看到的信息足以説明家庭保護公司股票絕對是便宜貨,但是傑裏·紐曼拒絕要它。於是巴菲特和克納普在自己的户頭買進了一些,一段時間以後,它就上升到370 美元一股。”可見公司上層過分保守的態度,大大限制了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發展壯大。

巴菲特進入華爾街實在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他的上一輩人還保留着30年代大危機恐懼的記憶,而後輩的精英沒尚未羽翼豐滿,這樣的結果就是,股市裏遍地都可以找到“雪茄煙頭”。對巴菲特來講,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找到的“雪茄煙頭”如此之多,而公司裏歸於他控制的資金卻相當有限。就這樣,巴菲特用自己的資金買一些他看好卻又被公司拒絕的股票,賺了一大筆。另外,雖然格雷厄姆在書本上對套利講的頭頭是道,但實踐方面,他又落在巴菲特後面。到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了。此時,巴菲特的個人資產已經從畢業時的9000美元激增到14萬,他又想回奧馬哈了。

第二個階段是巴菲特的合夥人企業。從格雷厄姆的公司出來以後,巴菲特回到了奧馬(更多請搜索:)哈。他開始籌劃建立一個合夥人企業,於是他各處遊説希望別人向他投資。巴菲特的口才很好,他周圍的人都很相信他的能力,有很多夥伴加入了他的合夥人企業。但是,巴菲特在吸收資金的時候也是有標準的,他所堅守的信條就是:巴菲特只會給合夥人一個年度成果總結,其他的便什麼都沒有了,他對他們説他不會披露他們資金的投資去向。同時,巴菲特每年只有一天“對外辦公”。在12 月31 日那天,投資人可以增加或抽回資金。巴菲特的信條無非是希望可以保持自己獨立決策的能力,對於有些難纏的客户,巴菲特果斷地拒絕了他們的投資。

根據格雷厄姆的投資原則,合夥人以7.6 美元/股的價格買下了位於馬薩諸塞新貝德福德的一個成衣生產線製造廠——伯克希爾·哈撒韋的一小部分股份,至少從賬面上來看,這是一筆合算的交易。它有每股16.5 美元的營運資金,這是它股價的兩倍。作為格雷厄姆和多德派的擁護者,巴菲特喜歡上了這種股票,並且逐漸增加他的投資。

重點來了。那就是在經營合夥人的期間,“巴菲特有了不同的想法——即不僅從格雷厄姆所喜愛的從數量角度來考慮,還要從質量方面考慮。他開始不僅僅看資產的靜止的現象,而是將之作為一個有着獨特動力和潛能的活生生的正在運作的企業來看待。”巴菲特開始研究一種與以往他買的任何股票都不相同的股票。它根本沒有工廠,也沒有硬件資產。實際上,它最有價值的商品就是它的名字——美國捷運。當時美國流行一種旅行支票,它的流通能力與現金並無太大差別,因為它的上面印着美國捷運。儘管後來捷運公司因為牽涉入一起商業詐騙(捷運是受害方)而遭受沉重的損失,同時輿論的大肆報道使得公司形象大大受損。然而巴菲特卻注意到儘管街頭巷尾都在議論捷運的醜聞,但捷運的旅行支票並未受到任何影響,於是,巴菲特繼續投資捷運,助其度過了難關。事實上,捷運後來確實給巴菲特帶來豐厚的回報。“1967 年合夥人企業向前推進了30%——比道·瓊斯多出了17個百分點,其中大部分來自美國捷運公司,它已狂漲到180 美元/股,而在它頂峯時它佔到總組合的40%的份額。在這項1300 萬的投資中,巴菲特賺取了2014 萬的利潤(他從來不把發財的來源告訴他的合夥人)。他還從沃爾特·迪斯尼上賺了50%的利潤。”

從1962年開始,連續幾年,巴菲特超越道瓊斯指數,這種超越並沒有使他自身膨脹,不可一世。在每年他向股東彙報時,都會提醒各位股東,諸如此類業績恐怕不能持續的言辭。倒不是説巴菲特如何謙遜,而是説他從未放鬆警惕,他的信條是——永遠不要預測市場。1968年,股市開始節節攀升,市場達到了頂峯,巴菲特卻感覺覺缺乏靈感,管理這樣多的資金令他不安。巴菲特的合夥人企業在1968 年鎖住了4000 萬的贏利,也就是説贏利率59%,他的資產增加到一億零四百萬美元。1969年,巴菲特覺得市場令他失望了,他宣佈退隱了,清算了合夥人企業,巴菲特只保留了克希爾·哈撒韋和戴維斯菲爾德零售店、服裝連鎖企業的控股公司的股票。

第三階段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投資帝國。説到這一段,我很想説説巴菲特對伯克希爾的投資過程。巴菲特首次投資於伯克希爾是在合夥人時期。伯克希爾原本是個紡織製造廠,但是紡織是個逐漸沒落的行業。巴菲特之所以買這隻股票,是因為伯克希爾擁有充裕的營運資金,而且市價被低估。但是,自從巴菲特投資以後,伯克希爾的盈利狀況也並未改善。起初巴菲特還是不斷投資,希望可以救活企業,但是即使是巴菲特的選擇,也扭轉不了紡織行業沒落的趨勢。最終,伯克希爾的紡織業務越縮越小,一直到沒有了。

我們都知道,在合夥人解散時,巴菲特還是堅持持有伯克希爾的股票,這時我們可以理解為巴菲特事實上已經將伯克希爾原來的紡織業務弱化了,伯克希爾現在是個投資帝國,它投資於保險,新聞媒體,可口可樂等等。我們不理解的是,為什麼當初巴菲特非要選擇伯克希爾,而不是別的更好的行業呢,為什麼讓伯克希爾的紡織繼續了那麼多年?也許文中的這段話給了我們解釋,但我的態度予以保留。“根據巴菲特的資本家的信條,他也許應該關閉紡紗廠,但是他從內心感到自己對這古老的工廠懷有一種深深的喜愛,它的過去似乎比它的未來更有生機。”

2.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股神巴菲特精確的預測了市場,因此精準的兩次在股市最高點逃離。真的是這樣嗎?答案是:完全不是。在不瞭解巴菲特之前,我確實好奇,到底這是個怎樣的人?他是如何預測市場的?讀了這本書,我認為這純粹是胡説,作為格雷厄姆的信徒,巴菲特是絕對不會去預測市場的,因為格雷厄姆説過“永遠不要去預測市場”。在這裏,我很高興談一談,巴菲特逃離的真實原因和內在動機。

我們可以重温一下合夥人解散時的情形。當時,格雷厄姆這輩人退休了,隨之帶走了對大蕭條時期殘酷的記憶。華爾街覺察到年輕一代人的崛起,他們中的許多人在1929 年時尚未出世,同時也對上一輩人無窮無盡的回憶十分厭倦了。更重要的是,他們對大崩潰之前的狂亂歲月沒有任何記憶。對他們而言,投機是無可厚非的。也就是説在當時投機盛行,各種股票的價格都被炒得很高。

在1968 年12 月,道·瓊斯指數爬升到990 點,而華爾街又把希冀的眼光放到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目標上:促成越戰結束,而且使道·瓊斯指數升到1000 點。在1969 年5 月,巴菲特擔心自己陷入對苦難不幸的哀歎,同時也擔心所得的贏利付之東流,巴菲特做了一件非同尋常的事,他宣佈隱退了。巴菲特在1969 年竭力維持了7%的收盈水平,這是合夥人企業最後一次運作。儘管這是結束的一年,它還是超過道·瓊斯18 個百分點。

為什麼巴菲特選擇收手?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他覺得很痛苦,他發現在市場上尋找“雪茄煙頭”是如此之難,有些股票的市盈率都打到幾百倍之多!市場的股價蹭蹭的上漲,而巴菲特的投資卻處處紅燈,根據價值投資的原則,到處被打上了標語:“此路不通。”所以説巴菲特是走投無路,選擇了退出。

1987年,市場再次故伎重演,股市瘋狂的與上次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巴菲特又開始苦惱了,但是這次,他不能像上一次一樣把錢還給合夥人了事,他要堅持戰鬥。“有個記憶

很好的股東問他現在的氣氛是不是很像1969 年,那時巴菲特夥伴公司剛剛成立。巴菲特回憶説:‘那時沒什麼機會,我退出了市場,把錢都還給了合作伙伴。’但他現在不能退出,他的成員——保險公司,b 夫人等仍在為他賺錢。他需要一個可投資的地方。”這時,一方面巴菲特尋找那種具有優先權的股票,它們抗風險能力比較強,收益更有保證。另一方面,除了他的三種永久股票外,他把所有的股票都賣了。他的助手説,“命令很明確:把一切都賣掉。”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股市最熱的時候,正是巴菲特最痛苦的時候,這樣他的頂部逃離就非常合理了。這是格雷厄姆的內在價值理論造成的。

3.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百家爭鳴》

格雷厄姆一派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只要找到有價值的股票就可以投資。薩繆爾森一派堅持市場有效理論,選股票就像扔飛鏢,成敗全看運氣。有關的爭辯已經持續了幾十年了,在巴菲特帶領下,格雷厄姆和多德等投資家們與現代金融理論家激烈的進行論戰。1987年的大崩潰暴露了華爾街的知識結構中的空白之處,也促使這種論戰進展到白熱化階段。但在高校教科書中,很明顯,有效市場理論佔據了主流。

巴菲特的職業前提是,合理的分析(儘管很難且帶主觀性)可以幫助股票選擇。常常有些股票的價格會比它的實際價值低,精明的投資者買了它就能獲利。有效市場原理認為不論什麼時候,一個公司的所有可公開獲得的信息都可從它的股價中反映出來。當某種股票的變動公開後,貿易商會迅速行動起來,或買或賣直到它的價格重新達到平衡。它的前提是,股票原來的價格就已很合理,因此,以後的價格變化也很合理。交易商的作用只是推行了亞當·斯密的看不見手的理論。既然股價已經反映出公司的必要信息,那麼風險分析其實只是引用一些眾人皆知的信息,“基本上是無價值和不完整的。”股票的走向仍取決於(未知的)新信息。它仍是不可測的,隨機的。

有一個通俗的例子可以用來解釋股市的不可預測。全國的人拋硬幣,拋得正面就繼續,拋得反面就淘汰,一直進行下去,最終堅持下來的人是有的,但他們能夠堅持下來完全靠的是運氣。正如股市一般,連續的贏家靠的一定是運氣。對此,巴菲特反駁説,為什麼沒有人來論證運氣好的人怎麼都集中在奧馬哈?!叫我來説,格雷厄姆把股市由賭場變成了有內在規律可尋的投資市,有效市場理論則又把它帶回了賭場。我沒有進過市場,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當然就算我進過,也未必説的清楚(這麼多人才在一起討論也沒説明白嘛)。不過,我曾經認為中國的股市就是個大賭局,或許以後我可以想,事實可能沒那麼糟糕。

我知道我的簡單的評述難以真正描畫出巴菲特投資的全貌,我的評論如果能為抓住其投資理念的靈魂有一點點的幫助,那我已經榮幸之至了。

第四篇:成功是如何煉成的——《巴菲特傳》讀後感

成功是如何煉成的——《巴菲特傳》讀後感

沃倫·巴菲特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資本家、最成功的投資人,與比爾?蓋茨比肩的世界富豪。有人説:“作為管理者,一定讀德魯克的專着,作為投資者一定要了解巴菲特。”就是這樣一個集企業管理和投資智慧於一身的傳奇人物,巴菲特逐漸成為了人們追逐的明星和學習的凱模。

懷着同樣的敬慕與好奇,購得這本書——《巴菲特傳》,作者,羅傑·洛斯坦。通過本書瞭解了巴菲特成長與財富積累的歷程。變化的只是財富數字的不斷累積,不變的是巴菲特獨特的投資智慧和人生信條。

巴菲特從恩師格雷厄姆的投資名着《聰明的投資人》中,悟出了投資的真蒂:真正的投資之道不是簡單盯住低買高賣就可以真正的成功的。要看到價格背後,真正的價值。所以此後,他總是會在投資前對這間公司的未來長久發展趨勢所做深入研究,對公司的內部價值做深入的研究後,才會出手。而且他將股票投資、企業收購和保險經營三種商業模式非常和諧的融入一體,這就是他所與眾不同的經營模式。

“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巴菲特的第一個成功之處在於他從不道聽途説、從不人云亦云,這就造就了他超人的獨立思考能力。他還十分的聰明,並不是小聰明,而是大智慧。他總能把握最根本的問題而且用最簡單最輕鬆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投資必須是理性的”他在市場上的大起大落之中始終保持着高度的理性,從1969的牛市中退市,到1973的崩盤後的勇敢挺進,不僅揭示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道理,同時告訴我們“世上就怕認真二字”。

老師、家長或是一些成功人士也告訴過我們只有“認真”才可以成功,我們卻從不聽,現在有了這樣的一個榜樣,我們終於懂得了:只有這樣才能創新,才能創造出常人所不能的業績。當然切記不要人云亦云、標新立異。巴菲特懂得適時收手,激流勇退,也懂得逆流而上,獨闢奚徑。這本身就是一種人生智慧。

老子説:“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巴菲特如水一般總是流入低谷窪地,永遠追逐着價值的窪地。那些被人稱之為“煙蒂”的股票,那些不熱門的股票,才是他所真正去投入的。他總能獨闢奚徑,他沒有實際的理論為基礎,卻有着最成功的思想和理性思維,這可能就是他比導師格雷厄姆強的原因吧!此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巴菲特的智慧,也給當下的我們另一個有關擇業的啟示。不論是在什麼時候,不論在何時,不論在什麼情況,我們都要冷靜對待,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找到這個“價值”點。如果將擇也看作是投資,那麼我們要用價值投資的頭腦,大隱於價值的窪地,也許這才是聰明的選擇。

我們學習巴菲特不只是學習他的賺錢方法,更是要學習的做人、做事、做投資的基本原則。他曾經説過:“我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享受賺錢的快樂。”他在賺錢的過程中不斷的進行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

他還把他85%的財產,相當於380億美元,全部捐給了慈善事業,只留下一部分傳給子女。巴菲特説過,他不要他的孩子們成為懶惰的人,他也會給孩子一些錢讓他們有好的生活,但是他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能給孩子們一個好的榜

樣——用賺到的錢説明有需要的人。這可能就是他為什麼要做慈善的原因了吧!感謝巴菲特讓我知道:人需要長遠的目光,看到人生與事業的長期價值,而不要為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迷惑;人要獨立思考能力,更要有獨立思考的水平,充分論證、理智的分析,人應該有自己的判斷而不要盲從;堅持誠信,相信人格的力量。人對了,就會做出正確的事,即使暫處危難也終將成功;金錢在某種意義上説,那就是一個符號。我們追求它的,不是物質的奢華,而是人生樂趣與人生意義;有的時候選對了,有時候選錯了,可是堅持去做、去選,這就是幸福;選擇了值得尊敬的人,你也將得到他們的尊敬。人生的智慧不在於沉浸在喧譁擾嚷中,而是在於黙黙思考後所得到的人生的一種昇華。

願這一切可以伴我成長。

廣東深圳深圳市南山實驗學校九年級:劉駿傑tl

第五篇:巴菲特傳讀後感 靜靜的,等待花開

靜靜的,等待花開

——讀《巴菲特傳》有感巴菲特是美國最成功的集團企業的塑造者,以世界頂尖投資人和財富創造能力贏得世人盛讚和追捧。但巴菲特又是一個平凡人,因為他和普通人一樣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也和所有人一樣擁有夢想和對成功的渴望。不同的是,他比其他人多了一份耐心。

大家在看談論巴菲特成功原因的時候,竟然全部都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事實:他的年齡快80歲了!你聽過40歲世界首富巴菲特嗎?你願意等到七、八十歲再成功嗎?人們往往只會看到最後他成為了世界首富,卻忽略了前面的默默的等待。大家都見過燒開水:前面99度,爐子都是在默默地加熱,等開水的 “勢”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最後加1度,水就開始爆發了!但人性的弱點,只會注意最後的1度,忘記了前面的99度的努力與等待。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你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那麼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對失敗。

但是,僅僅學會等待是不夠的,難道你渴望仰着頭等個幾十年天上就會掉餡餅麼?因而,在等待的同時還要學會積累。

巴菲特説,做投資,先要給自己投資,即增長知識技能,不斷積累經驗。巴菲特在幼年時就已經學會了經商,並靠自己的努力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後,他在努力學習的同時,利用業餘時間不斷積累投資經驗,在獲得碩士學歷之前,他的財產就已經相當可觀了。而年輕時代的經歷恰恰是其日後成功的必要鋪墊。如果沒有長期積累得到的經驗,也就不會造就一個如此成功的巴菲特。

此外,巴菲特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自信,他曾這樣説過“我始終知道我會富有,對此我不曾有過一絲一毫的懷疑”他毫不掩飾自己對金錢財富的狂熱追求,並始終以此為目標。在肯定了自己的夢想之後,巴菲特開始積極的為自己的未來籌劃,而不是一味的做白日夢。正是因為對自己絕對的信心以及心動後積極行動的勇氣,使巴菲特站上了一個更高的起點。

成功後的巴菲特並沒有像大多數有錢人那樣的跋扈,相反的,他顯得更為冷靜,將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公益事業上,也並不打算為自己的孩子留下一份遺產,這使得他在收穫成功之後,也收穫了良好的名譽。

的確,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成為巴菲特,但是,只要你有成功的渴望,併為此堅持不懈的付出,花,終有一天會開。

我們向您推薦更多精彩文章:

巴菲特再傳

《巴菲特傳》讀書筆記二則

讀書筆記(巴菲特傳)

《巴菲特的傳奇人生》讀後感

《巴菲特傳奇》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