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荷花澱》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W

《荷花澱》讀後感精品多篇

荷花澱讀後感 篇一

作為一部戰爭小説,《荷花澱》的意境是優美的,語言是詩化的,與傳統戰爭文學血雨腥風的場面大相徑庭。為了體現這一特點,張興良教師以一個神話故事的誕生——荷花澱導入,加深了學生對“詩化”的理解幫忙學生融入到美麗的荷花、荷葉場景中去,獲得了感官上的多重享受。

《荷花澱》是最能代表孫犁小説風格的優秀短篇小説,很早就被收錄於高中語文課本,“荷花澱”文學流派由此誕生,華北明珠白洋澱所以名揚天下!

孫犁是一位以寫冀中農村人民抗日鬥爭而著名的小説家。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氣息,在藝術上,獨有一種清新、真摯、自然而又明麗的風格,其作品素有“詩體小説”的稱譽。

《荷花澱》讀後感 篇二

孫犁小説的獨特藝術風格就是追求散文式的格調,追求詩歌般的意境,他的短篇小説代表作《荷花澱》充分體現了這一風格。《荷花澱》所反映的是殘酷的戰爭年代,描述的是白洋澱地區人民的抗日戰鬥生活,但從作品中,我們看不到殘垣斷壁,聞不到硝煙味,聽不到聲嘶力竭的聲音;我們看到的是明月、湖水、荷花,聞到的是荷花的芳香、泥土的氣息,聽到的是嘩嘩的水聲、清脆的笑聲。一切都是那麼清新、明朗、美麗,讀後感覺彷彿置身於神話世界。小説之所以收到如此強烈的藝術效果,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成功地運用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

小説開頭三段描寫水生嫂月下編席的情景為全文定下了基調。“月亮升起來,院子裏涼爽得很,乾淨得很。”整個畫面的色調是潔淨的、清新的。接下來,作者抓住明月、薄霧、清風、荷香這些富有鄉土氣息的景物,展現了荷花澱的地方風貌,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境界。試想:溶溶月光下,農家小院裏,一位出水荷花般的少婦正在編着葦蓆等着丈夫,“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景美,人更美。景物描寫烘托了水生嫂勤勞純樸、美麗多情、温順善良的形象。

幾個女人探夫未遇,羞紅着臉,不好意思從馬莊出來,搖開靠在岸邊上的小船往家趕。“現在已經快到晌午了,萬里無雲,可是因為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涼風拂面,人的心情舒暢;湖面廣闊,人的心胸也開闊起來。此時此刻,此地此景,女人們忘記了未遇丈夫的不痛快,朝着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又説笑起來了。在藍天之下,碧水之上,一葉小舟在水面上輕輕飄蕩,水聲悦耳,笑聲清脆,充溢天地間,流淌荷花澱。

她們輕輕划着船,繼續往家趕,“順手從水裏撈起一棵菱角來,又順手丟到水裏去”。這一處描寫看似無意,實則有意,表明她們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熱愛家鄉的一草一木。“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穩穩浮在水面上生長去了。”菱角的生命力很強,我們的人民生命力更強,絕不屈服於任何外來的摧殘與侵略。

歸途中她們遇到了敵人,把船駛進了荷花澱,接下來有一段景物描寫,“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着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澱的哨兵吧。”作者在這裏不是欣賞那“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而是透露出一種暗示,暗示出即將在這裏發生一場激烈的伏擊站。,其中關鍵詞語是“銅牆鐵壁”“哨兵”,具有象徵意義,表現了婦女們剛強的性格,還為下文寫她們成立隊伍配合子弟兵作戰埋下了伏筆。

由此看出,《荷花澱》不是為寫景而寫景,不只描繪出了一副副美麗的風景畫,而是通過寫景來烘托人物,做到了情景相生,或寓意深刻,或暗示象徵。《荷花澱》就是這樣一篇景明、人美、情真、意切的小説,有人評價它是“詩中的小説,小説中的詩”。語言富有特色:樸素、清新、柔美,像藍天上的明月,如山澗裏的清泉。所以,閲讀《荷花澱》之後,感覺就像三伏天喝了一瓶冰鎮杏仁露,又像躺在芳草地上聽了一首輕音樂。

荷花澱小説讀書筆記 篇三

《荷花澱》是孫犁的短篇小説代表作,描述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白洋澱地區的一個令人喜悦的故事。作品充分體現了孫犁鮮明的三大創作特色:描述的是冀中一帶尤其是白洋澱地區人民的生活和鬥爭;善於用精練的筆墨,寫出人物的豐富的內心世界;小説帶有濃郁的抒情味道,用散文詩的語言來寫小説。作品選取白洋澱一隅,在抗日戰火硝煙瀰漫的大背景下,主人公的夫妻之情、家國之愛、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就像白洋澱盛開的荷花一樣,美麗燦爛。

《荷花澱》不只是一篇小説,由此發端,構成了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的創作流派。它的不事雕琢和語言的簡潔清麗,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荷花澱》也不只是一篇課文,由此發端,給學生以清新的生活氣息、濃郁的語感和美感,讓語文課屬於學生,使他們有機會發表、有時間思考、有空間參與,在新課程標準下更注重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本事、辨析本事、表現本事。所以,我把本文確定為“文學鑑賞課”,採用“引疑——-議疑——-釋疑”的基本方式進行師生雙向交流。但因教學時間限制,僅就“夫妻話別”前的景物描述和“夫妻話別”、“商量探夫”兩段對話描述進行鑑賞討論,到達讓學生掌握學習小説一般方法(即根據小説的特點,從環境描述、故事情節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進而理解小説的主題)的目的。

瞭解作家孫犁及“荷花澱”派的藝術風格;理解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述和傳神的對話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掌握學習小説一般方法。

這就是我對《荷花澱》這篇課文的看法。

《荷花澱》讀後感 篇四

讀罷孫犁的《荷花澱》,就彷彿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樸鼻而來,一幅幅淡雅、幽靜的畫面展現在眼前,使人感到“詩體小説”的詩意:用詩一樣的語言,創造了詩一樣的意境。

作品第三節,寫水生嫂深夜編席。“她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兩個比喻,既寫出了夜的深遠,又表現了水生嫂勤勞、樸實的品質。作者讓畫面隨人物的視線推移:“她有時望望澱裏,澱裏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着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寫銀白的澱,使畫面淡雅,寫輕紗般的霧,又使畫面靜中有動,而荷葉荷花香更使這寧靜優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質感,這是作者通過周圍的景物抒寫了自己美好的感情、願望和理想。不僅如此,這幅畫還隱寓着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靜優美的,而水生嫂的心情卻不平靜。夜這麼深了,丈夫還沒回來,她正在焦急地在等他呢。可見水生夫婦的篤深情意和恩愛,這與後面描寫夫妻話別場面相照應,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表現了水生嫂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可是,日寇的侵略破壞了這美好的生活,這就奠定了水生嫂最後決定參加抗日鬥爭的思想基礎。這一段的景物描寫把寫景、抒情、心理刻畫融合在一起,象一曲隨風飄來的樂曲,又象涓涓流水奏出的完整的樂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言盡而意無窮。

這夜景的描寫作者抓住了“靜”,文中對中午的描寫卻抓住了“動”。“這風從南面吹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象無邊跳蕩的水銀。”廖廖幾筆勾勒出了中午的荷花澱動態中的靜美,襯托出荷花澱的明朗。景物描寫的明快節奏使我們從中看到了這羣年輕婦女裝了一肚子的不快,那躍騰的浪花正暗暗反映出這羣婦女樂觀的精神。

澱上風光的描寫,詞淺意深,意境優美。可以想象:一羣婦女坐在小船上,身後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澱,近景遠景層次井然,線條分明。讓這羣婦女處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從她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地人民羣眾的精神風貌同時從稻秧、蘆葦、浪花的起伏跳躍,我們彷彿聽到這幅畫面外的風聲、水聲,那就是當時風起雲湧的抗日的時代潮流。一處景物的描寫,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內容,可見作家筆底的功力的深厚。

倘若我們對文中的幾段景物描寫對比嘴嚼一番,會從中獲得無限美好的享受。它們的構圖不同、意境不同,那詩一樣生動而凝鍊的語言,創造了畫一般美的充滿詩情的意境。孫犁“詩體小説”的風格,我們從中可見一斑。

荷花澱讀後感 篇五

《荷花澱》講述的是冀中白洋澱地區人民羣眾積極投身抗日的故事。

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農村婦女的羣像。這些婦女勤勞、樸實、善良,識大體、顧大局,是在特定的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婦女典型。她勤勞、能幹,編葦蓆,一會兒“就編成了一大片”。她賢慧、温柔,敬重老人,疼愛孩子,體貼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水生嫂雖然愛丈夫、愛家庭,眼光卻不狹隘,她能識大體、顧大局,懂得如何處理愛國與愛家的關係。當她知道丈夫報名參了軍,雖然也心疼丈夫,依戀不捨,但她還是很快欣然同意,併為丈夫準備好了行裝。

白洋澱的婦女代表瞭解放戰爭時期婦女的新思想,也象徵着婦女解放運動的初步勝利。這些被解放的婦女加入到解放戰爭的大潮中,為全國的最後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荷花澱小説讀書筆記 篇六

人們常説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荷花澱》這篇小説來説,卻是文中有畫,又文中有詩,這實在是一幅被作者充分詩化了的如同人間仙境般的有着無限開闊境界的荷花圖。這正是作品的真正的魅力所在。不能清晰地從作品的描述中還原出幾個面目真切的水鄉人物,更不會對其中的`戰鬥場面有什麼深刻印象,甚至作品所講述的一部故事都顯得那麼朦朦朧朧,似有若無;但你卻絕不會忘記那無邊無際的生長着茂密蘆葦的白洋澱,尤其是那飄着新鮮的荷葉荷花香的荷花澱。

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澱裏,澱裏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着新鮮的荷葉荷花香。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着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這所有的文字中,哪裏有一點點戰爭的味道?又哪裏有一點點塵世的紛擾?作者正是要經過這種絕美的畫面,把讀者帶入一種純美的境界。

澱上風光的描述,詞淺意深,意境優美。能夠想象:一羣婦女坐在小船上,身後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澱,近景遠景層次井然,線條分明。讓這羣婦女處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從她們身上,我們能夠看到根據地人民羣眾的精神風貌;同時從稻秧、蘆葦、浪花的起伏跳躍,我們彷彿聽到這幅畫面外的風聲、水聲,那就是當時風起雲湧的抗日的時代潮流。一處景物的描述,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資料,可見作家筆底的功力的深厚。

《荷花澱》不是為寫景而寫景,不只描繪出了一副副美麗的風景畫,而是經過寫景來烘托人物,做到了情景相生,或寓意深刻,或暗示象徵。《荷花澱》就是這樣一篇景明、人美、情真、意切的小説,有人評價它是詩中的小説,小説中的詩。語言富有特色:樸素、清新、柔美,像藍天上的明月,如山澗裏的清泉。所以,閲讀《荷花澱》之後,感覺就像三伏天喝了一瓶冰鎮杏仁露,又像躺在芳草地上聽了一首輕音樂。

荷花澱小説讀書筆記 篇七

孫犁小説中的故鄉景象不僅僅充滿了現實的生活感受,還充滿了對故鄉的詩意描述。

例如,在《荷花澱》的開頭,作者寫道:“月亮升起來,院子裏涼爽得很,乾淨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潮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着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裏跳躍着”。

多麼富有詩意的畫面啊!明月,涼院,白葦眉子,少婦……短短几十個字,作者呈現了一輪美麗的水鄉農家美景。

這些詩意的描述幾乎讓人感受不到戰爭帶來的沉重壓力,作者敢於打破既定的現實生活框架,以絢麗的浪漫色彩凸顯殘酷的現實鬥爭,這是他家鄉情結的特殊表現。孫犁用這樣如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完美的家鄉畫卷,展現了冀中平原與白洋水澱上的詩情畫意。

孫犁作為一個農民,從本質上講,深深地眷戀着這片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冀中平原土地,這是他的根。僅有深深紮根在家鄉的土地上,才能創造出更加輝煌的作品。

孫犁作為一名農民知識分子作家,他將創作的觸角延伸到冀中農村的每一個角落,並且具有各自的情緒色彩,深情地記錄當時年代農村的狂風暴雨,生動地體現了農民在那片土地上的戰爭和革命。

孫犁像艾青一樣,用感激的淚水寫下了對家鄉土地的熱愛,唱着家鄉美麗遼闊的平原水澱,讚美着家鄉淳樸善良的人們。

《荷花澱》 篇八

大船追的很緊。

幸虧是這些青年婦女,白洋澱長大的,她們搖的小船飛快。小船活像離開了水皮的一條打跳的梭魚。她們從小跟這小船打交道,駛起來,就像織布穿梭,縫衣透針一般快。假如敵人追上了,就跳到水裏去死吧!

後面大船來的飛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這幾個青年婦女咬緊牙制止住心跳,搖櫓的手並沒有慌,水在兩旁大聲嘩嘩,嘩嘩,嘩嘩譁!

"往荷花澱裏搖!那裏水淺,大船過不去。"

她們奔着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澱去,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着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澱的哨兵吧!

她們向荷花澱裏搖,最後,努力的一搖,小船竄進了荷花澱。幾隻野鴨撲楞楞飛起,尖聲驚叫,掠着水面飛走了。就在她們的耳邊響起一排槍!

整個荷花澱全震盪起來。她們想,陷在敵人的埋伏裏了,一準要死了,一齊翻身跳到水裏去。漸漸聽清楚槍聲只是向着外面,她們才又扒着船幫露出頭來。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裏。荷花變成人了?那不是我們的水生嗎?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臉,啊!原來是他們!

但是那些隱蔽在大荷葉下面的戰士們,正在聚精會神瞄着敵人射擊,半眼也沒有看她們。槍聲清脆,三五排槍過後,他們投出了手榴彈,衝出了荷花澱。

手榴彈把敵人那隻大船擊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團煙硝火藥氣味。戰士們就在那裏大聲歡笑着,打撈戰利品。他們又開始了沉到水底撈出大魚來的拿手戲。他們爭着撈出敵人的槍、子彈帶,然後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麪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趕一個在水波上滾動的東西,是一包用精緻紙盒裝着的餅乾。

婦女們帶着渾身水,又坐到她們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追回那個紙盒,一隻手高高舉起,一隻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對着荷花澱吆喝:

"出來吧,你們!"

好像帶着很大的氣。

她們只好搖着船出來。忽然從她們的船底下冒出一個人來,只有水生的女人認的那是區小隊的隊長。這個人抹一把臉上的水問她們:

"你們幹什麼去來呀?"

水生的女人説:

"又給他們送了一些衣裳來!"

小隊長回頭對水生説:

"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們是誰,一羣落後分子!"説完把紙盒順手丟在女人們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遠的地方才鑽出來。

小隊長開了個玩笑,他説:

"你們也沒有白來,不是你們,我們的伏擊不會這麼徹底。可是,任務已經完成,該回去曬曬衣裳了。情況還緊的很!"戰士們已經把打撈出來的戰利品,全裝在他們的小船上,準備轉移。一人摘了一片大荷葉頂在頭上,抵擋正午的太陽。幾個青年婦女把掉在水裏又撈出來的小包裹,丟給了他們,戰士們的三隻小船就奔着東南方向,箭一樣飛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煙波裏。

幾個青年婦女划着她們的小船趕緊回家,一個個像落水雞似的。一路走着,因過於刺激和興奮,她們又説笑起來,坐在船頭臉朝後的一個噘着嘴説:

"你看他們那個橫樣子,見了我們愛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們給他們丟了什麼人似的。"

她們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們沒槍,有槍就不往荷花澱裏跑,在大澱裏就和鬼子幹起來!"

"我今天也算看見打仗了。打仗有什麼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誰還不會趴在那裏放槍呀!"

"打沉了,我也會浮水撈東西,我管保比他們水式好,再深點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們也成立隊伍,不然以後還能出門嗎!"

"剛當上兵就小看我們,過二年,更把我們看得一錢不值了,誰比誰落後多少呢!"

這一年秋季,她們學會了射擊。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剿那百頃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

1945年於延安

荷花澱》讀後感範文

讀罷孫犁的《荷花澱》,就彷彿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樸鼻而來,一幅幅淡雅、幽靜的畫面展現在眼前,使人感到"詩體小説"的詩意:用詩一樣的語言,創造了詩一樣的'意境。

作品第三節,寫水生嫂深夜編席。"她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兩個比喻,既寫出了夜的深遠,又表現了水生嫂勤勞、樸實的品質。作者讓畫面隨人物的視線推移:"她有時望望澱裏,澱裏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着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寫銀白的澱,使畫面淡雅,寫輕紗般的霧,又使畫面靜中有動,而荷葉荷花香更使這寧靜優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質感,這是作者通過周圍的景物抒寫了自己美好的感情、願望和理想。不僅如此,這幅畫還隱寓着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靜優美的,而水生嫂的心情卻不平靜。夜這麼深了,丈夫還沒回來,她正在焦急地在等他呢。可見水生夫婦的篤深情意和恩愛,這與後面描寫夫妻話別場面相照應,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表現了水生嫂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可是,日寇的侵略破壞了這美好的生活,這就奠定了水生嫂最後決定參加抗日鬥爭的思想基礎。這一段的景物描寫把寫景、抒情、心理刻畫融合在一起,象一曲隨風飄來的樂曲,又象涓涓流水奏出的完整的樂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言盡而意無窮。

這夜景的描寫作者抓住了"靜",文中對中午的描寫卻抓住了"動"。"這風從南面吹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象無邊跳蕩的水銀。"廖廖幾筆勾勒出了中午的荷花澱動態中的靜美,襯托出荷花澱的明朗。景物描寫的明快節奏使我們從中看到了這羣年輕婦女裝了一肚子的不快,那躍騰的浪花正暗暗反映出這羣婦女樂觀的精神。

澱上風光的描寫,詞淺意深,意境優美。可以想象:一羣婦女坐在小船上,身後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澱,近景遠景層次井然,線條分明。讓這羣婦女處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從她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地人民羣眾的精神風貌同時從稻秧、蘆葦、浪花的起伏跳躍,我們彷彿聽到這幅畫面外的風聲、水聲,那就是當時風起雲湧的抗日的時代潮流。一處景物的描寫,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內容,可見作家筆底的功力的深厚。

倘若我們對文中的幾段景物描寫對比嘴嚼一番,會從中獲得無限美好的享受。它們的構圖不同、意境不同,那詩一樣生動而凝鍊的語言,創造了畫一般美的充滿詩情的意境。孫犁"詩體小説"的風格,我們從中可見一斑。

《荷花澱》讀後感 篇九

《荷花澱》一文讓我們看到了孫犁小説中詩性的特點。小説的開頭就寫到“月亮升起來,院子裏涼爽得很,乾淨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濕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着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裏跳躍着。”詩一樣的語言,簡練,優美。“跳躍着”三個字將女人編席子時的熟練寫的淋漓盡致。還有接下來的一段描寫“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澱裏,澱裏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着新鮮的荷葉荷花香。”詩化了女人遍席子的場景。給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