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德魯克旁觀者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5W

第一篇:《旁觀者》讀後感

德魯克旁觀者讀後感

讀書筆記:《旁觀者》

書評人: 仇勇

我是一個保守派,總是抵制一切流行和暢銷的東西,有時這會導致我錯過一些好東西——好東西吶!

比如,我最近才看完德魯克的《旁觀者》,那知道原來寫得這麼有趣,這麼好,立刻進入我最喜愛的書籍的前10名?? 嗯。儘管它真的已經是一本很紅很紅的書,但我仍要記下我特別有感觸的部分,也推薦大家來讀:

1 奶奶還時常語重心長、若有所指地告誡孫女輩:“姑娘啊,出門時要換上乾淨的內衣褲哦。天曉得會發生什麼事。”——多麼懂得體面和體貼的奶奶啊,真是生動而嚴肅的人生第一課!所以,真正的着裝品質體現在內裏。

2 他們的世界很小,但是自成一格、團結一致,而且敬業、自重,雖無財富可言,但都懂得中庸和節制。 ——這些形容歐洲17世紀紡織手工業者的詞彙,是已經失傳的可敬的職業品德,不過我覺得,在我工作周圍的媒體圈裏,還是有這樣一批人存在的。

3 納粹卻是一股來勢洶洶的“未來的浪潮”。 ——一般觀點認為納粹暴露的是人性中深藏已久的惡的一面,是舊世界裏的鬼魅陰影。但我亦同樣確信,這其實是現代社會的現代病,它是與工業時代的文明相伴相生,也是大眾人的暴政力量的顯現,即個人被集體所統治,被吞沒,和不得不屈服。

4 因為她的教導,使我一生都懂得欣賞工藝,看到乾淨利落的作品不禁為之欣喜,並尊重這樣的技藝。 最後我發覺,埃爾莎小姐和蘇菲小姐讓我學到:高品質的教導與學習,充沛的活力與樂趣,這些都可並行不悖。 ——這才是教育的真諦吧,它不是讓你學到具體的知識,而是讓你瞭解到如何去欣賞、接納世界並與之互動。而所謂學習,並非是苦難的行軍,而應是學會如何生活。

5 千真萬確的是:沒有人忽略弗洛伊德。大家都很鄭重地討論他,然後決定加以排拒。 ——就像我們這個時代的許知遠,儘管有許多人崇拜他,也有許多人故意在提到他時表現得不以為然,但毫無疑問,他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代言人,他的優點和缺陷都代表了這們這一代人的特徵。我相信,多年後,大家還會這樣談論他。

6 但我還是要説,這樣的理論仍然非常迷人,透露出不少玄機,而且深深地觸動人性。 ——這句話仍是評論弗洛伊德的,儘管後者的學説有時代的侷限,但仍是19世紀最重要的人類智慧的結晶之一,而我尤其被最後一句“觸動人性”的評語所感。

7 那次戰爭帶來的最大的傷痛,並不是毀滅了想要創造另一個世界的希望,而是殺死了許多本來能拯救歐洲的人。 ——優美的貴族傳承和文化積澱,如果你想找到同樣的人一敍,恐怕只能去那些沉睡着亡靈的墓穴中了。

8 那件事不提也罷。我們5年前就知道會發生了。 ——德魯克在這裏描繪了一位牛逼的雜誌主編,在1927年年底,這家名為《奧地利經濟學家》的雜誌在準備年終特刊,這位

波拉尼主編為此提出的4個主題是:中國形勢(張作霖、將介石們的軍閥內戰)、全世界農產品價格滑落(意味着將面臨嚴重的經濟不景氣)、俄國的斯大林和共產主義革命、凱恩斯的經濟主義。編輯們紛紛表示不解,認為應該在年終特刊時塞入一篇論述當年夏天奧地利進行的內戰的文章,或是德國戰後賠款的評論,但波拉尼先生的回答就是:這些我們5年前就知道會發生了。 所以,我們應該討論更重要的話題,那些註定從現在開始到5年後會發生、會影響世界、改變我們的生活的事情。

9 一種沒有糖分的男性魅力。他那無可比擬的風骨與內心的純正比起學術分量所造成的衝擊力要來得深遠。 ——説到糖分,我就會想起大學時的一位同學??號稱小男子漢??

10 我們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得考慮到傻瓜——因為事情到最後總是要經由一些傻瓜來完成。 好的商人,以及傑出的藝術家或科學家的思考方式都像亨利伯伯,起自某一個特定的、非常具體的東西,最後終於得到一個準則。 凱爾斯達特之所以反對這個計劃,就是因為其中太過複雜、太多假設。 我們已經過度依賴沒有經過試驗的定量分析、傾向對稱而純粹的正統模式、從假設而非從經驗去推論,並且從一個抽象到下一個抽象概念,離具體事物越來越遠。 從很早以前開始,我就不靠自己的小聰明賺錢了。我希望自己是因為做 對的事情 而獲利。 我們已經把“符號”看做是“真實”,而所代表的物體卻成了影子。 ——德魯克在這裏描述了他24歲-27歲時所服務過的一家神奇的公司裏遇到的神奇的人,並由此學到了商業的第一課。這裏有很多條箴言我把它們合併在一起,但老實説,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思索半天。

11如果我們不用4個小時好好地安插一個職位,找最合適的人來擔任,以後就得花幾百個小時的時間來收拾這個爛攤子,我可沒這麼多閒工夫。 你們説的這位史密斯先生的記錄可真是輝煌燦爛,但是,請解釋一下為什麼他會碰上這麼多的危機,之後又處理得天衣無縫? ——以上這兩句話都出自通用汽車歷史上最偉大的ceo斯隆。在我看來,摘自不同地方的這兩句話的內在邏輯是一致的:我們總是看到危機出現才意識到制度設計的重要,而好的制度設計的最大效用就是避免危機出現;同樣的,我們總是看到災難發生時的救火英雄,卻常常忽略那些把火苗殲滅於萌芽狀態的優秀的日常管理者。

12 他在這兒樹立了這麼多的敵人,連我都看他不順眼,這樣他是無法發揮才幹的。 ——這個故事説的是,一個年輕且口沒遮攔的小夥子提出了一項大膽而魯莽的建議,結果惹惱了包括斯隆在內的多位通用汽車的高層,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叫他滾蛋。但斯隆卻把他調往另一個有上升空間而自己並不直接管理的部門,容人之量,愛才之心——看到這裏,人人都會心生敬服之意吧。

13如果一個決策的層次高到要我親自參與的話,最好多花一點時間。要是不值得這麼做,我們自會把這個問題丟回去。我們做的決策實在是不多,沒有人能做出一大堆決策而做得好的。我們最好了解我們必須決定什麼,以及關於這個決策的所有重點。——身在最高位的領導者如何掌握細節,以及知道應該掌握哪些細節。

14 常常有人問我,最佳“管理工具”是什麼?答案就是:斯隆先生的助聽器。

第二篇:旁觀者:德魯克大師管理回憶錄書評

管理者,應該是一個具有深度洞察力的“旁觀者” “旁觀者註定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管理者亦是如此。”這在《旁觀者·管理大師德魯克回憶錄》封面上的一句話。拿到這本書,因為以前沒有對這本書表示過太多的關注,便以為這和德魯克大師之前的書籍一樣,在直白的教人們怎麼管理。但是細看之下,原來這真切地德魯克對於個人經歷的回憶,只是講述了眾多有趣的故事。當看到德魯克在書中説到,這不是他最重要的一本書,卻是他最喜愛的一本時,我心裏開始對此表示濃厚的興趣,所以,當懷着愉悦的心情看完第一遍時,很多有趣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耐人尋味。但是為了找尋出德魯克對於管理的蛛絲馬跡,我再次翻開了這本書籍。第二遍閲讀,我從故事本身找尋到了很多東西,終於明白,這本書不僅是德魯克在默默回憶,也在向我們傳達着管理的真諦。

《旁觀者》這本書刻畫的都是德魯克生命中曾經出現過的人,他希望藉此呈現社會的圖像,捕捉並傳達這一代的人難以想像的那種神髓、韻味與感覺。初讀之下,我們首先是被這些有趣的故事吸引的,無論是看是愚笨的奶奶,還是倔強固執的郝姆,亦或給予作者巨大幫助的兩位老師,當然還有給了德魯克眾多思考的名人們。這些,不僅是德魯克帶給我們的有趣的故事,也讓我在閲讀中思考到了細微卻又無比深刻的管理哲理。似乎德魯克就是用一個個看似生動的故事,帶領讀者走進一條條管理思考當中,去尋找那些耐人尋味的管理技巧。 讀《旁觀者》這本書,還應該對這本書的作者有一個深刻透徹的認識,才能夠逐漸從每一個故事中領悟作者那種細緻入微、無孔不入的觀察力和思考力。當然,德魯克這個管理學大師對於眾多管理者來説,都是值得崇拜的偶像,他一生致力於管理學的研究,寫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責任、實務》、《管理的實踐》這些管理學上的著作。這些書籍,都讓管理者們找到了眾多的管理知識和技巧。但是,正如德魯克自己所説,在眾多管理學的書籍當中,《旁觀者》也是我讀過的最喜歡的一本,因為,我從這裏面讀到除了生活,還有無比深刻的管理思想。

作為一個石化企業的管理者,特別是一個黨政工作的帶頭人,我深知管理工作的重要,在團隊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管理方法,都會給黨政工作帶來重要的影響,所以,我孜孜不倦地尋找着能讓我做好黨政領導工作的方法,這些,在

我看完《旁觀者》這本書後,終於有了一些看似模糊卻又清晰的認識。

將一個個看似奇特、不且實際的故事講述出來,卻讓讀者在深思之後,發現其實這些故事都與自己的生活或者管理工作有着出奇的相似,透過這個相似點,讀者可以清晰地從故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識點,受到啟發,讓思維豁然開朗,這就是這本書的一個獨到之處。正如大多數的感受一樣,做管理,首先就要學習德魯克這樣的做人方式。在《旁觀者》中,我們看到了德魯克講述的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故事,但這些故事對於我們認識德魯克而言,這只是一個表象。為什麼德魯克能夠有着這麼多多姿多彩的回憶,並且把每一件不同尋常的事情都經過了深層次的思考和解釋。就像是在奶奶的那個故事裏,奶奶那些愚蠢的舉動在於我們看來,似乎是很搞笑的事情,但是,細想之下,諸如奶奶要銀行存一堆雜物而言,這切切實實在現實當中是不被人們接受的,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奶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神經質人物。而奶奶的眾多行為如果搬到現實生活中的確是不被人們理解的,但是,德魯克卻沒有單純的敍述這些“可笑”的故事,而是在一笑置之以後,展開了更加深刻的思考,當我們都為德魯克的這個本奶奶感到莞爾時,德魯克偏偏從他這個笨奶奶這裏領悟到了很多深刻的道理。而德魯克回憶的關於奶奶的這些故事,又讓我對德魯克細緻入微,深刻透徹的洞察力和思考力深深折服。他的這種洞察力,正是如今眾多管理者們需要的東西。這個故事的關鍵就在,如果我們每一個領導都對身邊的同事和下屬們保持密切的關注,觀察每個人的一言一行,並且從每個人的言行舉止中找到一些自己該學習或者該指正的東西,這樣的領導關係似乎會很快成為一種融洽的夥伴關係。這種管理方法,才可能才各式各樣的工作狀態中,找到難得的一絲清明。可見,不僅是德魯克那些轟動的管理思想,他具有獨到的觀察力的人格魅力同樣是我們學習管理方法的一大法寶。

藉助故事的力量傳達作者的觀點、想法和思想,這是這本書又一個突出的亮點。閲讀管理方面的書籍,我們習慣了條條款款的陳列,習慣了講道理擺事實的文字。當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卻與之前看的那些管理類書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沒有了呆板的説教,沒有了生活中高管白領一類的管理故事,但是這本書給讀者帶去的管理方面的思考卻是毫不遜色。比如,奶奶的大智若愚,這是管理中需要培養的一種狀態,奶奶對服務生的那種態度,證明她在為服務生的前途考慮。在管理中,我們就需要這樣的精神。不管你與同事們的關係是什麼,都應該像奶奶

那樣,及時指出他們的錯誤,保證他以後的工作能夠做得順利,畢竟,他還要每天工作。奶奶對妓女的態度,也是一種值得學習的精神,因為,每個人都是人,都是平等的,平等的思想,在管理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此外,對於郝姆的叛逆和執着,有些時候我不敢苟同,但是,也正如德魯克的父親所説,這樣的人才能做成很多我們做不成的事情。在管理中,郝姆的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就是需要有一種敢於挑戰權威的勇氣,有一種堅持的信念,有一種必達的決心,就像他和國王也不妥協的那種精神,一個領導,就應該有這樣的強勢和堅決的態度,才能打造出一個堅硬果敢的團隊。

此外,這本書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可以讓讀者在閲讀之後,很輕易地就聯想到自己,聯想到自己的處境,自己所遇到的情況和自己工作中的點點滴滴。這本書不像一般的管理類書籍,要麼講述的故事太過專業性,有着明顯的職業劃分,不是這個職業的管理者閲讀會覺得有或多或少的鴻溝,而這本書則存在着無論讀者是處於哪一個管理階層,哪一類職業的管理者,都會從中聯想到自己的現狀,從而受到啟發。在《旁觀者》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懷恩師的那一篇,除了那個故事,我從中看到了黨政管理的一個重要方法,黨政工作與教育工作如出一轍。埃爾沙和蘇菲兩位老師的教學方法正是黨政管理工作需要的方法,在黨政管理工作中,應該為自己團隊樹立起信心,就應該不斷給予思想上的教育。利用兩位老師的方法,敢於肯定別人的成績,勇於找到別人的缺點,同時,就像蘇菲老師交給學生特長,埃爾沙老師交給學生工作的能力和組織紀律,黨政工作也需要這樣的方法。當然,這本書裏面還有很多的故事都對管理非常重要,特別是通用汽車的那個故事,給我們敲響了一個用人的警鐘,這個故事大致是德魯克在寫作《企業的概念》時與通用汽車總裁斯隆交住所遇到的。德魯克記錄的斯隆如何用人的故事大概已為管理者們熟知,但依然值得重述。一次,通用汽車眾高層主管對一個基層員工工作和職務的分派問題討論了好幾個小時,而這個職務不過是一個零件小部門的技工師之職。德魯克因而問斯隆:“您怎麼願意花四個小時來討論這麼一個微不足道的職務呢?”斯隆説了一番話,其中最重要的一句是:“如果我們不用4個小時好好地安排一個職位,找最合適的人來擔任,以後就得花幾百個小時的時間來收拾這個爛攤子,我可沒這麼多閒功夫。”是的,這個故事就讓我們學到用人的一個很重要的一點,無論崗位如何,職位如何,都應該予以高

度重視,不能掉以輕心。當然,放在管理當中,這個法則依然有用,每一個細節我們都應該重視,每一個錯誤我們都應該正視,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不至於走出許多彎路。

最後,這本書中總能給人留下許多不甚理解的地方,或者是懸疑,或者叫留白,抑或者是作者故意吊人胃口,引人深思,故意留下問題讓讀者放飛思維自由思想。郝姆的那種與家人做對的性格,書中的猶太人強烈的反猶情緒等,都讓我對此不是很理解,也許還需要更加深刻的閲讀,才能找到德魯克描述這些的真正用意。但是,《旁觀者》也教會了我,在管理中,學會做一個旁觀者,做一個具有深度洞察力的旁觀者。

第三篇:讀:彼得德魯克《旁觀者》有感——未到的清風

做思想特立獨行者

——讀:彼得德魯克《旁觀者》有感

“在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已經發覺:人真是形形色色,無奇不有。因此,我從未認為哪個人特別無趣。墨守成規的也好,傳統的也罷,甚至是極其無聊的人,若談起自己做的事、熟知的東西,或是興趣所在,無不散發出一種特別的吸引力——每個人自此成為一個獨特的個體。”——彼得·德魯克

《旁觀者》主要敍述的是德魯克一生中曾經遇到過的形形色色的各種人物,有政府要員,有市井小民。有歷史名人,也有無名小卒。正是這些形形色色的的人給了德魯克不同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和世界上的人。這也正是他的管理思想的來源。也就是説,這不是一本管理學的書本,而是一本方法論,一本關於管理方法論的書籍。

在分享前,先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彼得德魯克本人。

人物簡介:彼得·德魯克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師,他一生共著書39本,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文章30餘篇,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他文風清晰練達,對許多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精闢見解。傑克·韋爾奇、比爾·蓋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響。德魯克一生筆耕不輟,年逾九旬還創作了這本《德魯克日誌》,無怪乎《紐約時報》讚譽他為“當代最具啟發性的思想家”。2014年11月11日,德魯克在加州家中逝世,享年95歲。

尊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德魯克,是這個時代最出色的管理學者。他曾發誓:“如果我能活到80歲,我要寫到80歲”。

榮譽:

? 管理學科開創者,尊為“大師中的大師”、“現代管理學之父”;自稱“社會生態學家”

? 7次獲“麥肯錫獎”

? 2014年獲得當年“總統自由勛章”,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 克萊蒙特大學的研究生管理學院以其名字命名

? 國際慈善機構“救世軍”授予其最高獎“伊萬婕琳·布斯獎”

認識了德魯克之後,我們就來談下關於《旁觀者》這本書,德魯克一直認為對於管理,不是簡單的對人員進行控制,考核,而是用管理的思想來領導。

第一次的轉變——“旁觀者”

德魯克第一次有了“旁觀者”的角度是在小時候的一次遊行,他被安排在隊伍的最前面,舉着遊行的大旗,被隊伍簇擁着走在通往市政中心的大道上。那是一個雨過天晴之後的早上,道路上有些小水坑。在路過一個水坑時,他被簇擁着踏過水坑。在平時這在平常不過了,可是他卻調頭把旗子交給了身後的一個人,然後自己返身回家了。在那樣的情境下,他發現自己要跳出來,從第三者的角度才能更好地看清事情的原來模樣,而不是在隊伍裏面,別逼着前進。

由此,便產生了對他影響一生的一個觀點,也是他在此後人生中能夠用獨特而犀利的角度去觀察,併成就管理理論的基礎。

管理者的重要特質

1、 各種職業,各種背景,各種命運,各種性格,強調人的多變、多元及獨到之處。書中描寫了多個形象,無所不包,而最重要告訴我們的就是,我們身邊的人是各種各樣的。

2、 “倘若你能夠對自己的同事、夥伴的行為、態度及價值觀,有如此敏鋭且練達的洞察,你就有了成為管理者最重要的特質”。在職場,每天面對自己的同事、上級下級、客户、老闆,我們同樣也要做一個思想的特立獨行者,這樣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洞察每個人的性格特性,這樣在溝通的方面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樣的,當你去領導你的團隊的時候,也是能夠有更好地效果去激勵你的員工,帶來好的業績。

對人的尊重

對於各級管理者來説,真正最重要的事情,是記住德魯克對人對事的觀察方法,像他一樣“從不認為哪個人特別無趣”,“以關心別人作為出發點”,去挖掘自己每一個同事、部屬和合作夥伴的有趣之處,通過深入有效的交流,激發他們自我管理的激情。這比憑空制訂計劃、控制、協調、審查等各種管理辦法,為管理而管理,要湊效的多。

未到的清風

2014年7月18日星期五

第四篇:旁觀者讀後感1

最近在看《管理大師德魯克的回憶錄--旁觀者》,這是一本2014年3月由機工出版社發行的好書。花了兩個晚上將其讀完,原想通過這本書來了解一些管理學最新的觀點、理論和方法,第一遍讀完後沒有這種收穫,因為整本書讀起來很輕鬆,不乏味,有些象文學作品,描述了一個個人物故事, 吸引人一直讀下去。但我再讀第二篇以後,我才慢慢體會到其中的韻味,並逐漸領會“旁觀者”涵義。中國有句老話“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作為管理學大師,只有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才能領悟出超越現實的思考並在相當長時間內保持領先,德魯克的偉大就在這裏,如果他只研究現有管理界的常規思維和做法,他只能被稱之為管理學者,成為不了照耀管理學界多年的大師。

德魯克自己説,從他寫第一本書開始至今,他“所寫的一切無不強調人的多變、多元,以及獨特之處”。他要對抗的是一個集權當道、講求統一與一致的時代。他篤信只有獨立和多元的特質,才能護衞人類社會的價值,並培養領導力和公民精神。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知識分子,德魯克不願意悲劇式地進入歷史,不管是被指派為一個丑角,還是證明為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他選擇了一個旁觀者的角色。這裏的旁觀者,是一個不與強權者進行權利遊戲的人,是一個不放棄獨立思考的人,是一個不媚俗的人,是一個尊重人性價值的人。

這本書寫的是人,德魯克從未認為哪個人特別無趣。清華大學楊斌教授理解為世界上沒有無趣的人,卻有着大量的不善於(願意)觀察,不能夠以移情心去體會的人。德魯克對人的觀察,給所有的管理者提供了一個樣板、楷模。倘若你能夠對自己的同時、夥伴的行為、

態度乃至價值觀,有如此敏鋭且練達的洞察,你就有了成為一個管理者最重要的基礎特質。

德魯克在他的《管理的實踐》中曾説,他認真地研究了當時(20世紀50年代)大學中所開設的課程,發現其中只有兩門對於培養管理者最有幫助:短篇小説寫作與詩歌賞析。詩歌幫助一個學生練習用感性的、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去影響他人;而短篇小説的協作則培養你的那種對於人以及人際的入微體察。

讀者寫信告訴德魯克:“你的著作,我幾乎都讀過了,對我的幫助相當大,特別是在工作上。但是,在你這麼多作品裏,《旁觀者》給我的樂趣最多。德魯克也説這是他最喜愛的一本書,也是他寫作最快的一本書,從起筆到完成全書,不到一年的光景。我明白之所以讀來流暢的原因了,都是作者親身經歷的人和事,無需構思,隨手拈來,但正是這些真實的故事造就了這位影響全世界的管理學大師。

第五篇:旁觀者讀後感2

《旁觀者》讀後感

今日中午,卓越網送來了訂閲的一些管理書籍。下午和晚上一口氣看完了其中一本《旁觀者》,頗有感觸。

《旁觀者》是彼得.德魯克的著作之一。管理學院出身的想必對這個名字不會陌生--“現代管理學之父”,首創管理學概念,對公司治理,企業結構方面均有突出成就。代表作包括:《公司概念》,《管理實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任務,責任,實踐》等。

但是本書卻是一本例外。正如作者及序者所言,本書並非一本管理學著作,只是作者對成長過程中一些人,一些事的瑣碎回憶而已。所以,此書並沒有常常出現在關於彼得,德魯克的作品作品清單中。甚至這次出版,也是打着悼念德魯克辭世的名義。(1905-2014).

但是一個能做滿漢全席的優秀廚師就不能做兩道涼拌小菜麼?我們可以合理的推測:一個優秀廚師,即使做一個刀拍黃瓜,也會做出不平常的味道。誠如黃蓉對洪七公所言,越是簡單,越顯功底。何況德魯克本人也對此書格外推崇。以我的淺見,該書儘管沒有推出或強調一些管理學理論,但通過對自己生平的記述,間接的描述了自己管理學思想的形成。考慮到德魯克乃是見證了兩次世界大戰,首創管理概念,經歷了管理學從無到有到興旺的發展過程,此書實為難得的一本學習大師思路的好書。

在一個下午的倉促閲讀中,我所看到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管理學的興起及在中國發展的不足

德魯克成長的時代,正式數量被引入經濟管理的時代。19世紀的經濟管理,也還是一個嬰兒,充滿了種種猜測,但也充滿了創新。德魯克正經歷了這一時代。在這一時代,規範化被引入經濟管理,正如書中所言:這是一個符號學逐漸掌控一切的時代。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從蘇格拉底起(由書中多次提到蘇格拉底可以看出德魯克深受這種傳統的影響),就充滿了邏輯思辨。然後經歷了千年積累,再經過人們的實踐,管理學才應需而成。這種出現是充滿必然的。因此西方傳統中的管理學,儘管表現為高度概念化,抽象化,模型化,但是都有一定的邏輯理論為知道。如德魯克所言:沒有邏輯理論的模型或者實驗都是胡扯。

在中國的研究中則常常會忽略這個問題,被表面的數學所迷惑。我們做一個實證研究,僅僅因為他是一個實證研究,而沒有認真思考它的理論基礎在哪裏。

(2)以人為本

作為管理大師,德魯克始終堅持:每個人都是有個性的,多元化的。與他持相同觀點的還有ge的締造者:斯隆。他們認識到,每個個性迥異的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尤其是斯隆,對於那些他不認可的人依然給予保護,哪怕是調到外地公司。正是這種與大工業的對抗,使得他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