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西廂記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7W

西廂記讀後感精品多篇

西廂記讀後感 篇一

西廂記説的是唐朝時期的故事,作者是王實甫,屬於元朝。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作雜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

全劇敍寫了書生張生(張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衝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

該劇具有很濃的反封建禮教的色彩,作者寫青年人對愛情的渴望,寫情與欲的不可遏制與正當合理,寫青年人自身的願望與家長意志的衝突;表達了“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愛情觀。

全劇體制宏偉,用了五本二十折連演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在古代雜劇中是罕見的。該劇情節引人入勝,形象鮮明生動,文采斐然,極具詩情畫意。

《西廂記》讀後感 篇二

古往今來,最真實的是親情,最深厚的是友情,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愛情。

愛情對於我們是陌生的,更是遙不可及的。但王實浦的《西廂記》讓我理解了他對愛情的詮釋,也讓我知道了一對青年男女堅貞不渝的愛情,他們敢於同封建勢力做鬥爭的行為令我敬佩萬分。

初讀《西廂記》時,只因一個虛名,元雜劇壓軸之作。讀了之後我便後悔了,覺的枯燥無味無心再讀,於是我就把它棄擲一旁。後來我收拾書本時發現了它,一時興起便有讀了起來。讀完之後,我得出一個真理——什麼是好書,就是耐讀的書。

該書辭藻華麗,情節生動,文筆精湛,令人愛不釋手。長亭送別這一出是我最最喜歡的,該曲曲情悽婉纏綿,辭句清麗俊秀,聲調婉轉秀美。將鶯鶯的離愁別恨表現的淋漓盡致,使全文瀰漫着一種淡淡的和無法言説的哀愁。

該折主要描寫鶯鶯為張生送別時的情景,以及分手後鶯鶯的傷別後憂慮的感受。該折不僅詞句優美,還借用了大量的曲調。“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堪稱為當中的壓卷之作。。

前四句一句一景,巧妙的利用秋景來營造一種淒涼的氣氛,側面烘托了鶯鶯複雜的內心世界。後兩句一問一答,使得景物深含離人的主觀色彩,經霜樹葉如痴如醉,其實那是離人的血染就的。這兩句不僅説明時間季節,更是繪出鶯鶯的淚眼之情態,將離別之情描繪的更為悽切,從而表現出一個多情女子的形象。

古往今來又何止一個崔鶯鶯,大家所熟知的梁山伯祝英台至死不渝的愛情,以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她們不畏封建勢力的`迫害,敢於同封建勢力作鬥爭,因為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們應該學習她們這種執着的信念,堅持不懈的精神,為自己的夢想抱負而奮鬥。至於感情,我們還沒有到享受它的年齡。

西廂記讀後感 篇三

元雜劇四部愛情劇包括《拜月亭》,《西廂記》,《牆頭馬上》,《倩女離魂》。這四部劇裏,《西廂記》是我從頭到尾看的唯一一部。

《西廂記》給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劇中人物了。劇中的主要人物,張生、崔鶯鶯和媒人,有着各自鮮明的個性,他們相互映襯。就崔鶯鶯的個性而言,有許多有趣的地方。

崔鶯鶯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生活在家庭的中間,他帶着青春的憂鬱玩耍。在封建社會,婦女經常被教導“不説惡,不見惡,不聽惡”和“三從四德”。崔鶯鶯也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生的好家庭。但當她遇到浪漫優雅的張生時,她像磁鐵一樣吸引着對方。當她明顯注意到一個陌生男人在盯着自己看時,她的反應是“抱着香肩,只有笑扭花”。劇本里媒人催她迴避,她迴應是:最後回頭看。此時盈盈的行為已經忘記了封建禮教的規則,盈盈的性格未來的發展趨勢不難想象。這個年紀的她,青春期好像有點叛逆的心,但畢竟是封建禮教下的好家庭。她一方面強烈追求愛情,看似讓人佩服,但另一方面也對媒人有所顧忌,所以性格温婉從容,聰慧狡詐。當她看到自己有時嚴肅,有時笨拙,有時笨拙時,

《西廂記》中有許多值得注意的人物,值得人們欽佩和研究。事實上,這些人物也是成功者創作的一部古代經典愛情劇的基礎。

西廂記讀後感 篇四

王實甫的《西廂記》塑造了眾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不過是那個鄰牙俐齒、敢愛敢恨的小丫頭——紅娘。在《西廂記》中,紅娘作為地位最低的一個角色,卻也是最為出彩的,正是因為她在封建等級森嚴的相府裏,在處理如此複雜的關係、獨善其身的同時,能堅持自己的個性,體現出女性自覺意識和反抗意識,還幫助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這讓人覺得難能可貴,不由地拍手稱讚。有太多人給紅娘貼上“具有反抗意識的封建婚姻的鬥士”的標籤,我卻想用兩個關鍵詞來概括她這個人物形象——“可愛”和“可憐”。

紅娘是可愛的,她有一顆温熱的心,她是生氣勃勃的。她既是封建體制之內又是封建體制之外的。她不識一字,卻處處顯示其才情。當大家被框在“道學”僵化的硬殼裏時,她似乎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無論是她剛出場時,張口“周公之理”,閉口“男女授受不親”讓滿腹文章的酸秀才張生無言以對;還是在與老夫人的對峙中,不卑不亢,邏輯嚴密地分析,用“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指出老夫人的“失信”之過。無論是在面對鶯鶯的“明修棧道,暗修陳倉”的不信任的行為時,她用潑辣尖利的語言,輔以古樂府的諧音,運用拆字手法,直抒自己內心的憤疾;還是在鄭桓嘲諷辱罵張生,誇耀自己祖代是相國之門時,她義正詞嚴,剔膚見骨的指責,如炮連珠的數落,“你道是窮民到老是窮民,卻不道‘將相出寒門’。”在這些細節裏,她的率真、她的機智、她的勇敢、她的善良,一覽無餘。

紅娘亦是可憐的,在元代社會有明確的良民、賤民之分,而紅娘所處的“驅口”階層,社會地位最低。她雖是相國小姐的貼身婢女,卻依舊改變不了她賤民的身份。就像湯顯祖評價紅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識,二十分膽”,正是因為她身上具有那麼多美好的品質,更體現出她所在的時代對她的人生產生了多大的限制。紅娘的膽魄和機智不輸男兒,即使身為女兒家,紅娘要是有同鶯鶯一樣的社會地位和家庭條件,有機會接受上層人家子女的教養,她的才情和她的容貌必定是出類拔萃的。

同是妙齡的懷春少女,紅娘也自有一番女孩家細膩婉轉的小心思。鶯鶯傾慕於張生相貌和才情,紅娘也為他動心,但她心裏明白,最好的結局不過是和鶯鶯分享這個男人,而且在張生的眼裏,她註定是個配角。紅娘在幫助鶯鶯和張生時“未必沒有私心”,但是她對於自身處境是很清楚的,她沒有什麼非分之想,她對張生抱有的朦朧好感只能算是一種暗戀。

紅娘是鶯鶯和張生的傳情魚雁,在字裏行間能感受到她很享受和張生之間冤家鬥嘴般的快樂。幫助喜歡的人完成讓他開心的事,紅娘有一顆純真寬厚的心。她幾次三番週轉於崔張之間,為他們安排月下聽琴,曉夜奔走,傳書遞簡,目睹張生對鶯鶯的“傻痴呆酸”,她雖是嘴上嘲諷和調侃,想必內心幾番落寞滋味。這種女孩兒的喜歡是模模糊糊曖昧不清難以言説的,在紅娘的言行中雖沒直白的表露出來,但能捕捉到了她無意間流露的苦澀和哀怨。“你個饞窮酸徠沒意兒,賣弄你有傢俬,莫不圖謀你的東西來到此?先生的錢,與紅娘做賞賜,是我愛你的金資?”當老夫人言而無信賴婚時,張生在愛情遇到巨大阻力時表現出怯懦,紅娘被激起不平和正義感,使她更加義無反顧地撮合兩人。這是她性格中非常豪邁的一部分,她微妙的情感的轉變帶給我很大的感動和震撼。如果用現在的話形容紅娘,那麼她是個有女漢子氣質的姑娘,不扭捏,不造作,個性明朗,內心灑脱,做人做事這樣,對待感情也是這樣。這樣的紅娘招人喜歡,也讓人心疼。

大家都在稱讚紅娘,説她具有反叛精神,敢於同封建禮教作鬥爭,促進了美滿婚姻。可我卻看到了她人生悲哀——她成全了張生和鶯鶯的愛情,卻沒有機會去追逐自己的幸福。

西廂記讀後感 篇五

終究,《西廂記》還是披着戲曲這件華麗的外衣,並且在歷史的沉澱中愈發美豔奪目,而這最為耀眼的部分,我覺得要屬文字部分了。書中處處皆精華,妙語連珠,意境深沉,情思綿長,作者駕馭文字的才華,想來後來人見了無不孜孜稱歎。突然覺得我們有些無知,因為生活在自由的新世紀裏,就常常藉着時代的標籤去嘲笑那些古人的迂腐、愚昧,終日無所事,空有滿腹詩論,卻只為一朝得朝歸來,光耀門楣。我們在指責這些人飽食終日的時候還不忘連帶戲謔一番這千百年來害了不知多少人的八股、儒書,認為那些死理的書中除了唆人虛廢光陰,搶奪功名外,究竟還能做些什麼。然而,當人們真正打開歷史行進的車輪時,卻發現,歷史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即便有,但絕不是全部。因為飽讀詩書,我們才看到有今日如《西廂記》一般的美文,因為功名難就,賢人們躊躇滿志,才有了今天我們所見的這許多的史詩。就如書中的儒生一樣,雖是飽讀了詩書,卻不圖功名利祿,只想逍遙樂世,奈何放浪間,遇見美人,為得人心,寄情西廂,以讀書為名,最後終為美人遠赴求名,只為這狀元身份能配得上相國之婿之稱,好為寫族譜的時候不至太寒磣。古人有古人的無奈,豈是現在的我們能輕易瞭解到的。 不止是作者流暢的文筆,書中出現的更重要的一點莫過於衝破思想與時代的束縛所表現出的勇敢。相國之女鶯鶯雖對書生有傾慕之心,但傳統的禮教卻讓她望而卻步,即便是再有了口頭的婚約之後,依舊礙於父母之命不敢越雷池一步。

然而,心早已有了歸屬,又見書生害得相思病,百般不是滋味,在經過了漫長而糾結的內心掙扎後,鶯鶯終於衝出禮教、父母之命的束縛,投得心上人的懷抱,慰藉相思。幸而文章的結尾是大團圓的結局,為這對在夾縫中生長起來的愛情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時代就那樣毫無情面的橫亙在那裏,要麼隨波逐流,被時代左右,要麼打破它,然後得到自己想要的。西廂房門,月滿西樓,料得腸斷處,唯有相思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