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西廂記心得體會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W

西廂記心得體會

西廂記心得體會範文一

元代著名戲劇家王實甫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戲曲作家之一,他的雜劇《西廂記》至到現地仍被認為是中國最優秀的雜劇之一。

《西廂記》重點刻劃了張生,崔鶯鶯、紅娘、老夫人形象,圍繞“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展開故事情節,表達了對封建禮節的不滿。

近日,又重讀《西廂記》,發現裏面有三個問題應會值得重視一下。

首先,是關於戲劇透露出來的對“佛門“的看法。

全劇發生的地點是圍繞在普救寺及其周圍。張生與鶯鶯正是在普救寺相遇並相愛的。普救寺是個寺院,是個佛門境地,佛講究清心寡慾,而作者卻把這個愛情故事發生地點設在普救寺,這實在是大有意味。另外,這個寺院的名字也取得有意思。普救,就是普救眾生,幫助人生擺脱苦海。但是,當孫飛虎圍寺扮親時,不知是誰在救誰。

為何在王實甫筆下,僧俗都成了“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形象呢?據考證,元代統領者為了麻痺人民的鬥志,大力提倡佛教,僧俗在政治和經濟上都享有特權,因此,僧俗成為統領者手下的工具。王實甫通過這些來諷刺當時的“佛門”,也間接嘲笑當時的統領者,由此可見,王實甫的筆力,在講述浪漫動人的愛情故事,還不斷嘲諷當時的政治。

第二,有關於老夫人的形象。

許多評論者都認為老夫人是個反面人物,她是封建制度的代言人。她言而不守,出爾反爾,是張崔愛情道路上的絆腳石。這些都是從反封建禮教來講的。那有沒有誰真正試着為老夫人想一想?我認為,老夫人是十分疼愛自己的孤女的,她是一個非常具有母愛的人。一開頭,老夫人就道出自己丈夫先亡,又只剩下這麼一個女兒,她肯定是把自己所有的愛傾注在鶯鶯身上。來到寺中,怕鶯鶯悶,特別叫紅娘陪小姐去殿上走走,散散心,十分關心女兒。

在對待張生的態度的問題,也是建立在自己對女兒鶯鶯愛的基礎上。鶯鶯本是相國千金,從小就是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雖説張生的父親以前做過官,但50多歲就早逝了,家裏積蓄肯定不多了。鶯鶯嫁過去後能象之前在家裏過得一樣嗎?老夫人肯定會從客觀物質方面為鶯鶯着想。逼張生上京也是為鶯鶯着想。在當時,張生作為一名讀書人,卻不上京趕考,在當時可以説是“不務正業”的人。試想想,哪一位母親願意把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一個“不務正業”的人呢?歸根到底,老夫人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鶯鶯,如果不是因為愛她,她何必這麼操心呢?可能讀者會覺得奇怪,老夫人最後不是賴婚嗎,她把鶯鶯嫁給自己的侄子鄭恆,這難道也是愛女兒的表現?其實,這事也不能全怪老夫人。鄭恆為了娶鶯鶯,謊稱張生娶尚書之女,具體時間具體地點,還聲稱自己是目擊見證人。老夫人一方面是氣張生,一方面也沒想到自己的侄子會吭她。因此,這件事也不能算在老夫人的身子了。

第三,是關於這部戲劇的喜劇因素問題。

許多人都認為這部雜劇是喜劇,因為最後是大團圓結局。但是這部喜劇又有別於其他一般的喜劇。通常喜劇除了大團圓結局外,善的得到好報,惡的受到懲罰,善的戰勝惡的。

《西廂記》中的衝突主要是張崔與老夫人之間的衝突,老夫人是惡的一面。故事到最後,張崔向老夫人妥協,張生上京趕考,高中後回來娶鶯鶯,而老夫人也沒有受到懲罰,她的願意“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反而得到滿足。也就是説,在這部戲劇中,是善惡兩方都得到滿足,不同於一般喜劇的結尾。

西廂記心得體會範文二

《西廂記》之後我覺的這樣的愛情史完美無缺的,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有現在難得的一見鍾情,有經歷各種社會給予的磨難,有來自雙方家長的阻擾,他們之間的愛情可謂是越演越切,在我們看來可謂是天作之合。

這個故事的結尾以中國似的大團圓給大眾一個交代。而我卻不太喜歡這樣的結尾,我覺的過於通俗化,所以有時我會去看一些國外的經典電視及作品,我覺得他們的結尾都會留下一些空間讓觀眾自己去細細品味,我覺的這樣才讓作品更有意義,才會促使人們去回味去發表自己的見解。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太喜歡大團圓的結局或直接不用想就可以猜到的結尾,所以我不怎麼喜歡看韓劇結尾不是女主角得不治之症就是大團圓。

結尾在看一下他的正文,你是否覺得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是否太過於完美了呀?好像他集聚了所有經典愛情的必要情節於一身,就一見鍾情而言,現在科學家研究機率很低,況且在古代女子足不出户,所以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開始就有點夢幻般的感覺。後來又經歷了社會的考驗,為心愛的女子於權貴做鬥爭,可謂是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壯舉,驗證了愛情史盲目的。在後來來自父母的阻擾,就想現在的父母一樣有愛情還不行沒麪包我的女兒會受苦的,於是一介書生張生為愛情上京趕考,得到上天眷顧榮歸故里娶了崔鶯鶯,這好似現代大多數人的愛情觀鮮花於麪包不可兼的,就會放棄愛情,但是張生做到了鮮花面包都要,即使高中也沒有拋棄崔鶯鶯這也很不容易,現在很多人都在爆發後拋棄自己的髮妻,我覺的《西廂記》中的這一點我比較喜歡。

這一段愛情流傳至今,可能是因為它留給了人們對心中美好愛情一方淨土吧!所以一直被後人推崇,但是這樣的純淨的愛情在此時物質橫流的現實社會中還剩多少,讓我們在自己的心裏回答吧!

西廂記心得體會範文三

近日,在老大的推薦下,讀了元代王實甫所著的古典戲劇《西廂記》。之前沒有完整地讀過,只知道大概的故事情節,中學時也學過《長亭送別》這一章節。如今細細品讀之後,被張生和崔鶯鶯那種超越時代的敢愛敢恨,勇敢追求愛情的精神深深折服。劇中,張生和崔鶯鶯從相遇到相知到私定終身再到終成眷屬,兩人所見次數並不多,可以説每一次見面都是電光石火般地心靈碰撞,是靈魂與靈魂之間深層次的對話,每一次見面都折射出瞭如彩虹般絢爛,華麗,豔美的光芒!

第一次見面,是張生前去欣賞普救寺美景,無意中遇見了容貌俏麗的崔鶯鶯。納蘭性德有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張生的這驚鴻一瞥,使得他不由驚歎“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正如王菲在傳奇中所唱:只是因為在人羣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這就是一見鍾情的魅力!於是,張生滿心歡喜,“夢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就懇求方丈借宿普救寺,住進了西廂房。

如果説第一次見面是偶然,那麼他們的第二次見面就是張生刻意為之。張生打探到了鶯鶯會在後花園裏燒香,於是偷偷觀看。“情人眼裏出西施”,第二次見到鶯鶯,張生只覺“比我那初見時龐兒越整”,“看他容分一捻,體露半襟,蟬香袖以無言,垂羅裙而不語。似湘陵妃子,斜倚舜廟朱扉;如玉殿嫦娥,微現蟾宮素影。”此時的鶯鶯在張生眼中無疑是完美的,甚至近乎神聖!張生既為表露自己也有試探鶯鶯之意,隨即吟詩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蔭寂寂春,如何臨皓魂,不見月中人?鶯鶯聽罷馬上和了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歎人。一唱一和之間,高山流水,琴瑟相合,兩人頓生惺惺相惜之情。鶯鶯轉身回顧,張生笑臉相迎。此刻,月朦朧,花無影,唯有甜蜜與芬芳在四周升騰,瀰漫。愛情的小火苗已熊熊燃燒,大有燎原之勢。

西廂記心得體會範文四

《西廂記》是中國古典名著之一,主要講述了崔鶯鶯與張生的纏綿曲折的愛情故事,表現了兩人為了愛情而敢於與命運,封建制度等抗爭的愛情故事。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崔相國死了,夫人鄭氏攜小女崔鶯鶯,送丈夫靈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暫住河中府普救寺。崔鶯鶯與紅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書生張生。張生見到鶯鶯容貌俊俏,為能多見上幾面,便住進西廂房。

張生從和尚那知道鶯鶯小姐每夜都到花園內燒香。他來到後花園內,偷看小姐燒香。張生夜夜苦讀,感動了小姐崔鶯鶯,她對張生即生愛慕之情。

叛將孫飛虎聽説崔鶯鶯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便率領五千人馬,將普救寺層層圍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內交出鶯鶯做他的“壓寨夫人”。正當大家束手無策時,張生先用緩兵之計,穩住孫飛虎,然後寫了一封書信給杜確,讓他派兵前來,打退孫飛虎。但崔老夫人在酬謝席上以鶯鶯已許配鄭恆為由,讓張生與崔鶯鶯結拜為兄妹,使張生和鶯鶯都很痛苦。

自那日聽琴之後,多日不見鶯鶯,張生害了相思病,趁紅娘探病之機,託她捎信給鶯鶯,鶯鶯回信約張生月下相會。夜晚,鶯鶯在後花園彈琴。張生聽到琴聲,急欲與小姐相見,便翻牆而入,鶯鶯見他翻牆而入,反怪他行為下流,發誓再不見他,致使張生病情愈發嚴重。鶯鶯借探病為名,到張生房中與他幽會。

張生考得狀元,寫信向鶯鶯報喜。這時鄭恆又一次來到普救寺,捏造謊言説張生已被衞尚書招為東牀佳婿。於是崔夫人再次將小姐許給鄭恆,並決定擇吉日完婚。恰巧成親之日,張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歸來,徵西大元帥杜確也來祝賀。_白,鄭恆羞愧難言,含恨自盡,張生與鶯鶯終成眷屬。

看完這本書,讓我對男女主人公那種為了愛情而奮不顧身地抗爭精神印象深刻,他們勇敢地追求愛情,即使備受相思的煎熬也不放棄。他們是不幸的,生活在封建皇朝中,受到父母之命等擺佈,無法自由追求愛情。但同時他們也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對愛情堅定不移的追求,讓他們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結為夫妻。

西廂記心得體會範文五

王實甫筆下的張生和崔鶯鶯衝破封建禮法的束縛,不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鄙棄名教綱常和利祿功名,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縱任性情自由奔放,勇敢地愛起來了。他們從佛殿相遇、一見鍾情,到月下吟詩、互通款曲,發展到傳書遞簡、跳牆赴約,直至西廂幽會、兩情繾綣,最後長亭送別、海誓山盟,這一系列情真意切、大膽熱烈的行為,不知使多少衞道士咬牙切齒、膽戰心驚,也不知使多少在封建婚姻制度壓迫下的青年男女為之擊節,為之陶醉,為之神魂飛越。即使在今天,《西廂記》仍然讓人心領神會、激動不已,讓人認識到人性的美好和自由的可貴,認識到束縛心靈、摧殘人性的勢力是多麼的可鄙和可憎,認識到幸福可以,應該和必須去爭取——丟棄各種陳腐的觀念,擺脱各種心靈的枷鎖,為人性的解放和生命的尊嚴而鬥爭!

《西廂記》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名著,有人將它與《紅樓夢》並提。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寫這篇讀後感前無法下筆並不是感覺不足以動心動情,亦或是不夠深刻,而是感覺滿滿的,那麼的貼切那麼唯美,只有去感知無法將它語言話,儘管如此我任然想把這心中諸多感觸付之筆桿,一吐為快。

故事曲折,情趣動人,描寫細膩的《西廂記》真乃愛情的美學宣言,何謂愛情的美學宣言呢?在王實甫的筆下,鶯鶯和張生公然戰勝了封建禮教,維護了他們至純至潔的愛情,重在公然上,這就是宣言。

“不到一頓飯的工夫,江十六出聚以看完,自覺辭藻警人,餘香滿口,雖看完了書,卻只管出神,心內還默默的記誦”。這是《紅樓夢》二十三回中黛玉對《西廂記》的讚詞,其實也就是曹雪芹的讚詞。

“永老無別離,萬古常玩聚,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這是《西廂記》裏一句流傳千古的名句,是幾百年來無數代人心中吟唱的美好愛情生活,它洞穿亙古而發出無窮的魅力和奇峭,連西湖的月老祠,也忘不了將這句詞題為對聯---——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是前生註定事莫錯過姻緣。美好的愛情是我們所追求的,所以當生活略顯枯燥時,我們不妨試着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一層淨化,翻開《西廂記》,用心去感受一下那種坎坷的愛情,那種甜蜜的聚合,還有那裏面美得讓人心醉的辭藻。

西廂記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