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心理諮詢師二級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4W

心理諮詢師二級論文(多篇)

淺談心理諮詢的必要性論文 篇一

淺談心理諮詢的必要性論文

[摘要]心理健康問題是影響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和增加社會不安定的因素之一,遇到心理障礙去做下心理諮詢是有必要的。

[關鍵詞]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師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貧富差距日趨明顯,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的心理生活環境也日趨艱難。許多人都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遭受到不良情緒的困擾。比如説煩惱、恐懼、焦慮、抑鬱、失眠、人際關係緊張、學習成績下降以及工作效率下降等等,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雖然説人們通過一些自我調節的方法去排解,如吃東西、看喜劇片和娛樂節目、聚會、找朋友聊天等等,但是缺乏科學性以及沒有針對性,結果使自己的情緒越來越不穩定、生活的狀況越來越不良,一些人輟學回家、一些人丟掉工作整天悶悶不樂,更有甚者走上了自殺的道路。如果當初這些人能夠進行心理諮詢,與心理諮詢師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則不會出現上述後果。在現今的中國,心理諮詢還是一個新興行業,很多人因為不瞭解所以不認可,認為心理諮詢就是普通的聊天,並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顯然,這是不正確和偏激的。為了使大家對心理諮詢有更全面、正確、科學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更好的利用心理諮詢,特總結其必要性如下:

所謂的心理諮詢是指通過諮詢者(心理諮詢師)與來訪者(接受諮詢的人或患者)的交談和接觸過程,給來訪者以醫學心理學、社會學和心理健康知識的指導和幫助。在此過程中進行心理衞生原則的教育,以提高來訪者的適應能力,並最大限度地緩解其心理緊張和衝突,減輕心理焦慮,同時對心理異常起到預防或治療的作用。

心理諮詢不僅是醫學、心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學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是促進青少年人格健康發展的重要工作。在現代社會裏,心理——社會因素對人的身心健康及疾病過程的影響不僅僅限於成人,也日益對廣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產生複雜的影響,這種影響直接關係到他們的生活、學習以及人際交往等。因此,如何幫助他們學會或掌握必要的自我調控的方法,提供必要的經驗,防止心身疾病、心理異常以至精神疾病的發生,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成為學校教育所關心的重要課題。

通過心理諮詢,求助者可以在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調節良好的心態、促使自己的行為發生變化、提高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決策水平、改善人際關係和發展未來潛能,如求助者可以全面認識自我,加強自我內省和增加心理自由。在面臨問題時可以冷靜分析,做出明智的選擇,而不是衝動不知所措。此外通過心理諮詢,求助者還能夠理性思考把握感情、把握人生、把握情緒、實踐總結、充滿智慧,最後成就未來。下面我們從案例中逐一去認識和分析。正確而有意義的去認識心理諮詢。

來訪者一般情況:張某某,男,十九歲,待業。自己來心理門診,自述情況如下:“我家在農村,父母均為農民。在家我排行老大,下有一弟一妹。從小我就很懂事,知道父母很辛苦,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一點兒時間也不許自己浪費,成績一直名列班上前幾名,七年級後還任班幹部,深得老師喜歡。七年級後半學期,父親節約開支給我買了塊表,作為獎勵。

八年級上半學期,我開始害怕將表弄丟了,結果果真在一次早操中將表丟了,我深知父母掙錢不容易,內心極度內疚,常常有意識地到寢室和馬路邊努力尋找,希望能夠發現,但始終沒找到,也不敢告訴父母,成績也開始下降。”

説到此處,他顯得有些頹喪。這是強迫型人格障礙初始階段表現出的特徵,如在此階段能及時發現注重自我調整,是能夠得到糾正的,但是他沒能意識到也不知具體怎麼做。

“後來我家添置了沙發,平時我喜歡坐在沙發上看書。一次母親説別坐壞了,以後不準坐在沙發上看書。從此我果真再也不敢坐沙發,後來發展到看見椅子也害怕了。國中我勉強讀完,其後一直待業在家,成天為看病四處奔波,父母為此花去了不少錢,我更覺得不好受。

我最苦惱的,還是小便失禁,老想去廁所,但又自覺不該去。越想控制則想去廁所的念頭説強烈。尤其是吃飯之後想去廁所,拼命剋制自己不去,結果吃了飯就吐,按胃病治了很久也未奏效。如此症狀持續了3年,什麼事也做不了,真是苦不堪言。

近段時間以來,我老是想着自己是否渴了或者餓了,椅子該不該坐,泡在盆裏的衣服是現在洗還是過一會兒洗,見到點燈就要反覆檢查點燈開關,出了門要反覆看是否關好鎖好等等。與他人交往時,我總害怕別人笑話我,認為別人的眼睛都在看自己。後來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段時間的氯丙咪嗪等藥,飯後不再嘔吐,能剋制一點自己害怕的想法和行為,但停服不久則症狀再次出現。醫生,我的病還能治嗎?”末了,他顯示出一種急於知道結果的緊張感。

心理醫生分析:精神醫學中把強迫型人格分為強迫思維、強迫行為和強迫情緒三種。後來強迫情緒從中分離出來,被成為恐怖症。即指對特定的人、物或場景有按捺不住的恐懼、緊張心理。如某人對教室、課桌的恐懼,心裏明知不對卻不能剋制。究其根源,其實大部分是對早期生活體驗的異化(如懼怕教室、懼怕課桌,其根本原因是懼怕教室中的某個人或同桌同學等),才導致這種焦慮性的強迫觀念產生。事實上,它是一種象徵性的解除焦慮的心理防衞機制。通過對來訪者進行心理評估,發現他並無精神病態,調查其家族成員,也無精神病史。因此他表現出的是有別於精神因素引起的恐怖症,於是心理醫生決定從心理方面尋找原因,並診斷為強迫型人格障礙。

施治方案:根據來訪者表現出的症狀及自述特徵,心理醫生判斷他的強迫行為主要由心理方面的因素引起,時間持續也較長。便決定分為兩個階段進行治療,第一階段採用認知領悟療法,旨在減輕或消除其症狀;第二階段採用以人格矯正為中心的治療方法,旨在改變其人格,幫助他建立自信心,逐漸進行徹底治療。

諮詢與治療:強迫型人格障礙患者雖然在智力及生理年齡等方面均已成熟,但其情緒年齡並未成熟,往往太過理智化,過分壓抑自己的情緒,而一旦情緒外泄時,恐懼感即佔了上風。因此心理醫生首先明確地給予他肯定回答:“只要積極配合,一定能治。”隨後心理醫生向他具體分析了其症狀產生的原因,指出他的強迫觀念和行為並非在短時間內形成,還與他的較內向的性格和看似輕鬆實則嚴格的家教有關。

“你的母親當初責備你,其實並非有意識的要去損傷你的自尊心,只是你的情緒太顯幼稚化了,俗話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以至如今你已十八歲了,仍舊在以兒童時的應對方式來處理所遇到的問題,你應該放鬆自己的情緒,真正讓自己在心理上成長起來,而不再做兒童心理的奴隸。”通過一席話後,來訪者似有所悟。心理醫生又接着説:“現在你的症狀並不嚴重,只要你持積極態度,不再有過多的心理壓力,爭取做到每天記下自己產生強迫意念的次數,並承認有這些意念存在,順其自然。如一產生怕小便失禁而竭力剋制,不許自己上廁所的意念,就要放鬆自己:想去就去”,做到不與之抗爭的原則,就可逐漸淡化此觀念。

兩個月後,來訪者與其父親一同來到心理門診,向心理醫生描述了他近來的情況:

“自上次回去後,在家長的幫助下,我堅持至今,自覺症狀有了極大改善,不再強迫自己去幹一些事情,如晚上不用再去管門窗是否已關好等,反正有父母在。見到椅子也不覺得彆扭,回去的第二天連上了七次廁所……”説到最後他笑了起來。

心理醫生分析他的。自我記錄,作出了具體評價,並隨後詢問了他現在的問題。覺得他已達到第一步治療的目的,於是決定引導他從仍舊存在的不合理信念中解脱出來,改變其不合理信念,進而改變其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和絕對完美主義心態,使其逐漸在人格上得到成長,從而增強其自尊心、自信心,克服不良的心理病症。心理醫生説:“從現在起,你應逐步樹立這樣的信念;每天上廁所兩次也絕對能行、坐椅子和沙發原來差不了多少、皮帶鬆緊時宜原來是這種感覺、別人都在做自己的事而並未顧及我等等。只要堅持下去,你會克服掉以前的那些強迫觀念的。”

半年後,來訪者來信説“自己現在已感覺良好”。

心理醫生總結:強迫型人格障礙的主要特徵是把衝突理智化,過分壓抑情緒,因此其糾正的方法主要是減輕和放鬆精神壓力。同時施予合理的心理療法。事實上,無論恐怖還是潔癖都是強迫模式的派生物,其心理病因同出一轍,即一方面是自幼養成的性格特點,一方面是青春期的困惑,只有加強認識,並在心理醫生的配合下采用恰當地治療方法,才可能更快的消除憂慮,愉快坦然的面對人生。

該求助者發現自己存在着心理問題,能及時做心理諮詢,與心理諮詢師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自己感覺良好,憂慮也一點點被消除。這説明存在心理問題的時候做心理諮詢是必要的。因為通過心理諮詢求助者可以認清自己的處境,而且在諮詢過程中能夠自我成長。相反的,當面臨心理障礙時,沒有及時的去做心理諮詢會出現不良後果。

眾所周知雲南大學的馬加爵事件,在三天中殺死四個人,分析其原因是他的性格內向靦腆、自卑,而自卑導致心理敏感,敏感導致過分自尊,過分自尊導致心理變態,變態導致殺人。不光是馬加爵事件,還有5月10日,蘭州交通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羅北(化名),用硫酸將其導師梅某潑傷以及北京高校學生傷人事件等等,無一不是因為存在着心理問題而導致的後果。當時他們若能夠主動的去進行心理諮詢,與心理諮詢師共同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結果肯定不是這樣。

最後,筆者希望每一個在生活中失意的人,時常以心理諮詢為重,學習心理知識,瞭解心理諮詢,使之成為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您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結業論文3000字 篇二

內容摘要:大學是培養人才的一個搖籃,其中培養大學生的良好人際交往能力,正是當代社會的要求,更是高校教育中不可以忽視的一課。當代大學生正處於探索人生、掌握專業知識、認知社會的階段,其人際交往的質量直接影響了他們在校的生活、學習。然而,大學生需要建立優良的人際關係,就需要克服影響其人際交往過程中的障礙,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與原則,建立和諧人際關係,只有這樣,才可以在充滿挑戰與競爭的時代,藉助與學習他人的智慧來完成自身人生的奮鬥目標。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健康

一、引言

人際交往指的是個體同身邊人之間的一種行為與心理的溝通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人們彼此的交流各種情感、思想、意見、態度和觀點,並且帶着很強烈的目的性。而人際交往過程又存在着主觀性、複雜性、實踐性、互動性、社會性等特點。

當今大學生羣體屬於一個心理幼稚並且又擔負着巨大壓力的羣體。面對來自於社會、環境、學校與個人等方面的各種壓力,有的學生可以建立某一程度的社會守常與社會平衡,保持一種較平衡的心理狀態。然而也有一些學生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之中,往往不知所措,表現出失落、茫然與壓抑,常被無名煩惱所困擾,或者因為無端的恐懼而變的坐立不安,有的甚至導致了人格錯位、精神分裂和心理崩潰等。儘管這一些學生在大學生之中所佔的比例並不算大,但根據相關的統計資料表明,近幾年這一比例有明顯上升的趨勢。這在當今社會是一個不可以忽視的問題。

二、心理健康的標準

簡單的來講,沒有不適應的症狀,便是心理健康。對當代的中國大學生來説,衡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能夠歸納為以下幾條適合標準。

1、性格健全。對外界、對自己的行為方式和態度符合社會規範,協調穩定,具備了良好的社會適應性,有一定的自制、自控能力。熱愛學習,積極的參與社會活動,能夠從社會和學習活動中獲取滿足感。

2、智力正常。在觀察、思維、記憶、操作和想象等綜合能力上達到一定水平,能夠勝任大學學習、生活與工作,並且能夠表現出較積極的創造性。

3、自我意識統一。能夠了解並且接納自己,即能夠正確地認識、要求和評價自己,承認並且喜愛自身的本色。對於自身的長處感到的是欣慰而不是高傲;對於自身的缺點不迴避,且不自卑。能夠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信仰的支配之下,認清自身人生的意義,形成切合實際的抱負與高尚的理想。

4、情緒穩定協調。能夠穩定、持續地保持愉悦的情緒,自信的心境,有着充分的幸福感與安全感,充滿着生活的樂趣與生命的活力。能夠保持心理的協調與平衡,不為消極情緒所困擾,能夠甩掉精神包袱,排除心理障礙。能夠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靠自身的智慧與勤奮去取得成就,從而獲取成功的喜悦。

5、人際關係和諧。樂於與他人交往,能夠用尊敬、友愛、信任、諒解、寬容等積極的態度同他人相處,既熱情於給予他人的愛與友情,也欣然的接受他人的愛與友誼。對人真誠、忍讓、寬容、和善,喜愛集體活動,歸屬進一定的集體中,並且在集體生活之中尋找樂趣。

6、行為表現得體大方。人在不同年齡階段,有着不同的行為表現及心理特點。行為表現符合其自身年齡特點,是其心理健康的標誌。青年學生應當開朗、活撥,步伐矯健並充滿活力。然而老氣橫秋與委靡不振,並不符合其年齡的特點,屬於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三、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調適

1、害羞的心理調適

具備害羞心理的大學生需要正確認識到自身不正常的心理問題。對於害羞心理障礙治療應當以心理治療為主,可以採用暗示療法、行為療法,並且結合了有效的社交與技能訓練來消除和克服自己的害羞心理;另一方面大學生需要增強自信,多去參加集體活動,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利於避免和預防害羞心理的產生。

2、自卑的心理調適

首先需要正確認識到自卑心理,逐步形成出正確的自我認識。當大學生因人際交往的不利而陷入自卑時,可以通過參加活動、傾訴、聽音樂等方法來擺脱不良的心境。因為這一種方式一方面發泄了自身的不良情緒,同時也或多或少增加自身人際交往的機會,無形之中培養了自身人際交往的能力。在校的大學生一定要建立起信心,只有這樣,克服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自卑心理的各種措施才能夠得以暢通無阻,發揮出最大作用。

3、戒備的心理調試

大學生應當對於戒備心理存在着正確認識,不需要顧慮重重,產生交往恐懼。應當培養自信心,只有充滿了信心地去與人交往,才不會對於交往充滿了恐懼。當大學生髮現自身出現了不適當的心理戒備時,要迅速地剋制自我,要告訴自己,無端懷疑是不合適的,會給自身的人際關係帶來不好的影響。大學生在有一些時間需要適當地進行自我暴露,消除自身封閉心理,坦誠地同交往對象透露出自己的一些祕密,能夠促進良好的人際關係形成,也能夠使得自身的心理戒備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緩解。

4、孤獨的心理調適

大學生需要克服其孤獨心理,首先就要做到開放自我,多與外界進行交流,以誠相待。其次,要大膽的交往不怕挫折,善於在交往的挫折中、過程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增強其交往能力。再次,大學生需要加強並培養自身的愛好與興趣,有了愛好便有了追求,也就不會感受到孤獨。最後,大學生應當儘量去克服自身的自卑情緒,由於自卑導致的孤獨狀態,就像作繭自縛,不衝破這一層繭,就很難走出孤獨。

此外,大學生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常見問題還有完美心理、嫉妒心理等。

大學生在其成長的過程之中出現了一些缺點、還有一些做的不夠到位的地方都是十分正常的,我們應當以包容、平和的心態來看待對方的不足,即使是要指出,也應通過真誠溝通,而不是大加指責。

四、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

1、學校方面對於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

學校是對於學生實施教育的主要場所,只有注重了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人際交往的教育才可以真正發揮作用。大學生人際交往在教育訓練方法上主要包括了個體輔導、團體活動訓練、案例討論以及研究。

①個體輔導。個體輔導指的是針對了學生個體所存在的交往問題實施個別指導,以求改善他們交往的現狀,促進他們的交往能力向健康發展的方法。

②案例討論和研究。案例討論和研究是在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課堂教學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對於學生實施交往能力訓練的主要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之下,根據教學的目的,採用案例討論和研究來組織學生實施研究、學習的方法。

③團體活動訓練。團體活動訓練特點主要是適用於有着共同交往問題或者是有着共同的心理困擾的人,而成長之中的大學生的確有着共同的心理問題及交往問題。團體活動訓練的主要優點在於了團體成員的互動,形式多樣、實踐性強、適用而廣、生動有趣。隨着人際交往的教育所需的逐步增強,這種方式也必會成為高校生人際交往訓練過程中的主要方式。

2、大學生自身對於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

①提高認識。大學生應當正確地去認識自我,以樂觀、積極的心態而且對於交往過程之中的問題;從客觀的角度來出發去評價他人,充分地尊重他人和肯定他人;以積極樂觀的觀念來看待人際交往,贏得他人的友誼和熱情;學會理解和包容,維持交往環境的融洽與和諧。

②掌握社交的技巧。大學生應當樹立良好自身形象,掌握體態語言和行為規範,與人溝通交往需要講究談話和語言藝術,善於去傾聽對方的談話,做到真誠、虛心和耐心。還有就是大學生需增強人際交往吸引力,形成優良的人際關係,把握好對象的特點,靈活應對,有的放矢,擴大其交際圈。

五、結語

總之,大學生需要建立優良的人際關係,就需要克服影響着人際交往的障礙。做到加強修養,平等待人,融人集體,培養風度,以誠相待。只有這樣,才可以在充滿着挑戰與競爭的時代之中藉助和學習他人的智慧並完成自身人生的超越。

心理諮詢二級論文 篇三

心理諮詢二級論文

古典文學常見論文一詞,謂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下面是心理諮詢二級論文,請參考!

心理諮詢二級論文

高校心理諮詢與思想政治教育關係

引言

對於心理諮詢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係,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有的人認為心理諮詢與思想政治教育是無關的;有的人認為心理諮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的人認為心理諮詢與思想政治之間的關係是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

1.高校心理諮詢工作的發展現狀

我國高校的心理諮詢工作是從8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的,短短的十年間,我國高校的心理諮詢工作已經從無到有,發展迅速,目前的高校心理諮詢工作已經成為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內容。我國高校的心理諮詢工作雖然發展迅速,但是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高校心理諮詢與思想政治教育間的關係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幫助人們正確的認識心理諮詢與思想政治間的關係,不僅能夠在理論上幫助人們澄清對心理諮詢的認識而且還有助於心理諮詢工作的正常開展。

2.什麼是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是諮詢者就自身存在的困擾自己的精神或者心理障礙,向有專業技術的人進行語言或者文字描述。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在瞭解了諮詢者大概的困惑以後,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梳理問題、找出突破問題的關鍵點的過程。

3.目前我國高校心理諮詢工作的發展狀況和特點

對我國高校心理諮詢工作發展狀況的客觀認識即是對心理諮詢與思想政治教育間的關係進行全面的分析。通過相關數據分析表明,學生諮詢的心理問題一般主要都是學習問題、人際關係問題、性和愛戀問題等。從對心理諮詢師的要求來看,國外對心理諮詢師的要求比我們中國要嚴格的多,諮詢人員只有經過專業的訓練和嚴格的考核才能取得心理諮詢師的證件。但是目前,在我國很多心理諮詢人員都是經過短期的培訓或者集中訓練後就可以上崗服務,所以説,我國心理諮詢師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專業化程度也較低。從諮詢的主動性上來看,一般國外的`學生主動去接受心理指導,而國內的學生一般都是被動的去接受心理諮詢;從諮詢的問題來看,國外的學生一般都是諮詢個人發展和職業生涯的規劃,而國內的學生諮詢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學習問題和人際關係問題。產生這些差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認為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社會的整體發展水平和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是使得中國高校心理與西方心理諮詢產生差異的原因。具體的説,我國經濟整體水平還比較落後,高校諮詢在各方面都受到條件的限制,如,物質條件差、普及面有限等。再者,由於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統比較完善,尤其是在學生的生活指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另外,中國人與西方人文化研究表明,中國人更傾向於內向性,自己的情緒不會輕易暴露在別人面前,有什麼心理話也不會輕易對別人。

4.不同人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關於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這一問題,不同人的解釋也是不同的,大致可以歸為四種:一種人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另一種人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教育,包括道德思想、法治思想、審美思想等一切思想內容。還有的人認為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包含思想教育而且還包括道德品質教育。目前,隨着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註重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教育。尤其是近兩年來,越來越的高校開始注重學生的政治教育和素質教育。總而言之,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結合我國國情與社會的實際情況,幫助那些高校的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這些青年人不斷提高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從而為推動社會的不斷髮展,貢獻合理的人才。

5.高校心理諮詢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調發展

首先,我們要樹立“統一認識”,這就需要院校的領導和各思想教育工作人員,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心理諮詢與思想政治教育各自的重要性。它們都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心理諮詢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兩者之間可以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無論是心理諮詢還是思想政治教育兩者都不可缺少,誰也不能替代誰。

6.如何進一步提高心理諮詢專業

雖然我國的高校心理工作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目前還是存在不少問題的,主要的問題就是經費緊張、專業素質較低、專業人員缺乏等。作為相關院領導一定要充分認識這一問題,不斷解決高校心理諮詢問題所面臨的難題。對於高校心理諮詢的發展一定要提供大量的經費支持,對於相關的從業人員,也要定期的開展相關教育培訓工作,不斷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心理諮詢工作的不斷髮展。

7.結束語

在我國高校中,心理諮詢專業與思想政治的關係是在教育體制的改革中出現的問題,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站在客觀、公正的位置上合理的認識這一問題,我們不僅要在理論上充分認識心理素質與思想政治之間的關係,而且還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摸索和探索兩者之間的區別,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全面的人才。

心理諮詢師二級論文 篇四

二級心理諮詢師論文

摘 要:高校心理諮詢師的職業耗竭現象與諮詢師個人因素、來訪者因素和工作環境因素有着密切關係。這一現象的解決應從提升諮詢師的能力、完善其人格、樹立合理期望、尋找社會支持系統以及創設良好工作環境入手,使高校心理諮詢師能更高效地完成諮詢工作。

關鍵詞:職業耗竭;高校;心理諮詢師

1、前言

隨着大學生對心理諮詢的認可度和接納度的逐漸提高,大學生在面對心理困惑時尋求專業心理幫助的人數逐年上升,這就使得高校心理諮詢師的任務量增多,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部分高校心理諮詢師甚至出現職業耗竭的現象。

2、職業耗竭的涵義

職業耗竭是指從事助人行業的工作者無法應對外界超出個人能量和資源的過度要求,從而產生的心理、心智、情緒、情感、行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狀態[1]。職業耗竭這一概念包括三個核心成分:情感衰竭、人格解體和個人成就感降低。情感衰竭是指在情感資源上的損耗,感到自己無法繼續投入;人格解體指對當事人所產生的消極的、玩世不恭的態度和感覺;個人成就感降低指消極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工作表現感到不滿的傾向[2]。

高校心理諮詢師是典型的助人行業,是職業耗竭的高發人羣。正視高校心理諮詢師的職業耗竭現象,並尋找出解決策略,對於改善心理諮詢師的心理狀況,使之更好地為大學生服務,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和現實意義。

3、高校心理諮詢師職業耗竭的成因

諮詢師個人因素

1)諮詢師的能力不足。高校心理諮詢工作需要諮詢師具備專業的傾聽、會談、影響和干預等技術,諮詢師的諮詢技術直接影響諮詢效果。有些心理諮詢師自身技術不夠成熟,在處理來訪者的問題時心理壓力較大,擔心自己處理不好。還有些諮詢師技術不完善,導致容易受來訪者的影響,對來訪者產生反移情,進而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此外,因為高校心理諮詢系統督導制普遍不健全,當諮詢師在諮詢中遇到困惑時無法尋求督導的幫助。這一切都使得諮詢師不斷消耗自身情感,易產生職業耗竭。

2)諮詢師的過高期望。高校心理諮詢師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可是因為大學生問題的複雜程度不同,諮詢師本人所擅長的領域不同,以及諮詢師本人的能力不同,導致最終問題的解決不一定每次都達到諮詢師的期望。如此一來,諮詢師容易產生挫敗感,長此以往,對自身的價值和職業產生懷疑。

3)諮詢師的易感人格特徵。以人為中心療法的創立者,著名的心理學家羅傑斯強調:“治療的成功主要並非來自於治療者技巧的高低,而依賴於治療者是否具有某種態度。”[3]

他認為,諮詢師的人格特質對於諮詢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諮詢師是一個機能完善的人,那麼他就能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這種關係是有利於來訪者成長的;而如果諮詢師的人格特質不夠完善,不僅會影響到諮詢的效果,也會給諮詢師自身帶來不利影響。高校心理諮詢師如果不具備良好的人格特質,那麼在經歷不同類型來訪者的問題的時候,很容易被來訪者的消極情緒、經歷或問題所困擾,進而不斷消耗自身的積極情緒和認知。

來訪者方面的因素 有些來訪者的成長經歷較複雜,問題較嚴重,這會使得部分諮詢師陷入對來訪者深深的同情中,或者長期沉浸在來訪者的世界中不能自拔。還有些來訪者的經歷與諮詢師的經歷非常相似,使得諮詢師容易出現反移情,讓自己的情緒受到困擾。此外,心理諮詢中的諮訪關係對諮詢的進程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諮詢師要非常重視諮訪關係的建立和維繫。同時,在諮詢過程中,諮詢師要投入大量的情感才能使諮詢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心理諮詢這種高度情感投入的性質會使得諮詢師大量消耗自身情感,容易產生職業耗竭。

環境因素 目前的高校心理諮詢師大多是身兼數職,或者是一線教師,或者是行政人員,因此除了要完成日常的心理諮詢工作之外,還有繁重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這就使得他們的工作壓力相對較大,需要投入的精力也就相對較多。這種較重的工作壓力使得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外出培訓心理諮詢的技能,導致他們的諮詢技術提升較慢。此外,高校心理諮詢對大學生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部分高校會以諮詢一次按一到兩學時的標準給予諮詢教師相應的補助,與社會上的心理諮詢師相比,他們收入較低。偏低的收入與較大的工作壓力使得高校心理諮詢師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出現耗竭狀況。

4、高校心理諮詢師職業耗竭的應對策略

不斷學習諮詢技術,提升諮詢能力 對於高校心理諮詢師來説,諮詢技術的提升是克服職業耗竭的根本。只有技術不斷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幫助自己,進而幫助來訪者解決他們的心理困擾。高校心理諮詢師應該在諮詢實踐中不斷學習諮詢理論和技術,提高自己的內省能力、覺察能力、傾聽能力、共情能力、分析能力、影響能力和干預能力,提高與來訪者建立良好諮訪關係的技巧,使自己不僅能較好地幫助來訪者解決其心理困擾,還能調節自身情緒情感狀態。此外,可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心理督導師,在心理督導師的幫助下不斷成長。

客觀評價自己,樹立合理期望 好的心理諮詢師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評價,能清楚認識自己,並能較好地悦納自己。諮詢師要認識到自己擅長的技術和領域,明確職責範圍,要知道哪些來訪者的困惑是自己可以幫助解決的,哪些是解決不了的,當遇到無法處理的問題時,要及時轉介。

強調諮詢師人格的不斷完善 來訪者成長的速度與成長的程度,與諮詢師的成長狀況及人格特質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諮詢師自身人格的完善,不僅能有效解決其職業耗竭的狀況,還能使來訪者願意信任諮詢師,並有效促進來訪者的成長。因此,諮詢師應意識到自身的人格特質不只會影響到自身的職業幸福感,也會影響到諮詢關係,影響到來訪者的成長程度。諮詢師在生活和工作中,應注重自身人格的不斷修煉,使自身的人格不斷完善。

豐富業餘生活,建立社會支持系統 高校心理諮詢師在工作之外也應該想辦法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建立自己的交際圈,多參與户外運動和文娛活動,多享受生活的樂趣和家庭的温馨,保持身心愉悦;多與親人朋友溝通,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尋找自身的情緒和情感的支持。

這樣當工作中遇到困難或瓶頸時,當自身的情緒情感受到工作的困擾時,心理諮詢師可以通過業餘生活和社會支持系統快速調整情緒,更好地面對工作。

創設良好的工作條件 高校可以為心理諮詢工作創設良好的工作條件,適當提高心理諮詢師的經濟待遇,或者給予相應的物質及精神鼓勵,增加他們的主觀幸福感。此外,學校也可為諮詢師多創造一些學習和培訓的機會,幫助他們提高諮詢技能;可適當減少諮詢師的工作量,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為心理諮詢師創設較好的工作環境,使他們能快樂工作、熱愛工作,並在工作中不斷成長成熟。

參考文獻

[1] 王茜。心理諮詢師職業枯竭成因探析 [J]. 福建論壇 :人文社會科學版 , 專刊 :113-114.

[2] 裴濤,張寧。國外心理諮詢師職業耗竭研究現狀 [J].醫學與哲學 ,,26(3):63-65.

[3]胡佩誠。心理治療學[M].2版。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創業諮詢師二級論文 篇五

關於心理學二級的論文

關於心理學二級的論文

一、高等學校傳統心理學教學方法分析

我國高等學校教學歷來是重視教學內容的學科化與科學性,而忽視了教學方法尤其是教學組織形式與培養目標、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契合性。在教學方法上重視不夠導致了以下一系列後果。首先,在心理學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講授比例過高。理論教學是傳授知識最直接的途徑,也是每一個學科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和根本,然而,單純的理論教學,尤其是單純的教師講授,僅僅把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忽視學生的個人體驗,會極大的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學生學習到的是支離的理論知識而缺乏對學科整體的認知,從而導致他們無法真正理解心理學的意義。其次,心理學雖然在教學形式上偏重理論教學,但同樣不能忽視實踐的作用,否則,空洞的理論説教而不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容易造成學生喜歡心理學而不喜歡心理學課程。這樣既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也無法提高他們在實際生活中知識的應用能力。第三,傳統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地位。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於知識的傳授,學生更多的是被動學習和記憶理論知識,限制了他們的主動性以及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降低了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方法改革的建議

1.明確教學目標。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的目標定位於培養並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健康,及掌握必要的與自身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心理知識。這樣,既可以在教授知識的同時賦予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問題的能力,又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發展學生的心理能力,改善學生的心理素質,使他們能夠更好的應對現實社會的挑戰。

2.改善教材和課程。心理學教材的選擇應該儘可能從實際生活出發,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在課程設計層面,將心理學課程教學分為理論知識學習、團隊活動與分析、心理測試與實踐調查等多個封面,最大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改革傳統教學方法。改革傳統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法,教師不再將理論講述當作最重要的教學內容,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來靈活變更或者添加教學內容,並注意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溝通、注意教學氛圍的預設與教學情境的再現、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儘可能地增加師生之間交流的機會。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羣體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先着眼於如何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心理問題,再傳授學生們心理學知識。因此,教學重點將不再是單純的理論學習,而是教導學生如何運用心理學理論來解決身邊的問題。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依據教學內容進行小組討論,在此基礎上穿插啟發式教學、心理學實驗等,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提高教學效率。

4.改善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應用心理學。在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中,教師應該在保證理論知識教授完整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同時開展豐富的理論實踐活動。這要求整個教學過程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之下,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使學生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開展自我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對這個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講解。在小組學習中,鼓勵學生在活動中積極溝通與交流,最大程度地發揮各成員的創造性,共同分析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自主地發現問題並研究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漸掌握運用心理學知識應對現實問題的技巧和能力。

5.完善課程考核機制。在學生的學習評價過程中,要改革傳統教學評價中以試卷考試方式為評價唯一標準,這樣的考試方式標準過於單一,沒有顧及學生的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核。因此,將多種評價標準為一體,實施多元化的、綜合性的`、發展性的評價指標,以學生自身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為重要標準進行綜合考核。具體到學習成績的評定中,要突出學生的平時成績、課堂表現、作業成績等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表現方面,教師應依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和課堂參與度給予分數;試卷考試方面,可以在標準化試題之外加入一定比例的開放性和創新性的題型;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評價可以依據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而定,條件具備的學校可以採取課外實踐等,條件不足的也可以採用課堂模擬等方式考查學生解決各類心理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單純的傳統課堂理論教學已經難以培養出高等學校優秀的心理學人才,無法適應時代的需求,只有對心理學課程進行全方位改革,使其更加貼近實際,發揮學生在心理學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才能建立心理學教學的整體價值理念,保證心理學教學效果。在傳統理論學習的基礎上,不斷加進新的教學元素,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應用,提升知識運用的能力。實現教學過程中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統一,推動心理學教學的深入改革與創新發展。

公共營養師二級論文 篇六

摘要:張某,女,14歲,八年級學生,因不滿意心臟手術後胸口留有瘢痕,擔心變醜和別人議論而抑鬱、焦慮。根據“病與非病三原則”,可排除重性精神病;根據引發症狀的衝突為常態衝突,可排除神經症。根據求助者的內心痛苦程度、病程不足3個月、社會功能無明顯損壞,可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經和求助者商量後決定採用合理情緒療法和認知療法,使求助者對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錯誤思維方式有所認識, 逐步引導求助者實施自我行為訓練,緩解抑鬱、焦慮的消極情緒, 最終較好地實現了諮詢的具體目標和近期目標,促進了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關鍵詞:一般心理問題; 合理情緒療法;認知療法

一、一般資料

1.人口學資料

張某,女,14歲,八年級學生,身高153 釐米,獨生女。自幼患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但發現較晚,於半年前的寒假時行開胸體外循環手術治療後痊癒出院,術後恢復良好。生長髮育正常,身材適中。父親經商,母親是公務員。家庭關係和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均健在,但不同住。家族中無先天性心臟病史,亦無精神疾病史。

2.個人成長史

求助者出生在本市一個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自幼性格開朗,活潑好動,接受能力強,能歌善舞。入學後,學習成績優秀,並擔任班幹部,同學關係融洽,喜歡體育運動,尤其是喜歡游泳,並是校游泳隊成員,多次獲得校內、校際游泳比賽名次。父親英俊挺拔、性格沉穩、寬容、有耐心;母親身材豐滿、精明強幹,是一名國家幹部,性格較急,好指揮,有時説話不太注意方式。小時侯長相、身材隨父親,常被周圍人誇長得漂亮。母親也很喜歡把她打扮得時髦漂亮,並喜歡領她出去串門,喜歡聽別人誇讚自己的孩子漂亮,常常以此為豪。從4歲時起開始學習舞蹈和游泳,是所在幼兒園和國小的文體骨幹。國小二年級時被選入市兒童合唱團,併到歐洲去演出。平時在課餘和假期裏堅持練習舞蹈和游泳。但自從去年一次體檢發現有先天性心臟病後,父母因為擔心,向學校申請免體育課,並不再讓她上舞蹈班,更不允許她去游泳。半年前的寒假做完手術後,遵醫囑繼續免體育課三個月。休息完三個月後,她第一次去游泳時,發現很多人用異樣的眼光盯着她的胸口看。原來她心臟手術後胸口正中留下了一個長長的刀疤,上起脖子稍下方,下至肚子上方。由於她還是瘢痕體質,以至於露在泳衣外的一段瘢痕高高隆起在皮膚表面,象一條小指般粗的暗紅色的肉蟲子一樣趴在胸口,非常顯眼!也非常難看!敏感的她感到非常難堪和自卑!此後,她要求父母帶她到很多家大醫院,包括整形美容醫院去看看有沒有辦法可以消除瘢痕,並且不惜為此又做了一次瘢痕去除手術,但效果不甚理想,胸口仍有一道明顯的瘢痕,只不過比先前的稍微小了一些。從此,她心情很低落,有自卑感,再也不去游泳了,上個月甚至退出了校游泳隊,也沒有心情學習舞蹈了。

3.精神狀態

求助者衣着整齊,穿的是襯衫和長褲,而不是裙子。舉止得體, 待人有禮貌。注意力能集中,言語清楚,思維敏捷。情緒低落,對別人的注視敏感。

4.身體狀態

自幼體健, 在發現先天性心臟病之前未患過嚴重軀體疾病。手術後修養了三個月,體重明顯增加。近來由於手術瘢痕問題,情緒低落,鬱鬱寡歡,食慾不佳,並且睡眠質量下降。

5.社會功能

學習成績沒有明顯下降,仍擔任班幹部,對音樂、舞蹈、體育等文體課興趣明顯降低。同學之間關係尚好, 有兩個要好的朋友。和父母關係尚融洽,有時埋怨父母為何非要給她做手術。

6.心理測驗分:E 36 N 62 P 33 L 26,人格內向不穩定,温和。

SCL—90:總分148 分,強迫症狀2。0 抑鬱2。4 焦慮2。5 人際關係2。3 其餘各因子分均小於2。以抑鬱和焦慮症狀為主。

SDS 標準分:59分,有輕度抑鬱。

SAS 標準分:63分,有中度的焦慮。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主訴:心煩,焦慮,自卑感很強,伴夜間惡夢,易醒一個多月。

求助者主動要求父親陪伴來諮詢,並向諮詢師陳述了自己的情況:

最近一個多月來越來越覺得自己手術後變醜了,胸口的瘢痕像一條紅色的大肉蟲子一樣在自己身上爬,而且感覺瘢痕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由此感覺非常煩惱和焦慮。晚上經常做惡夢, 好像有什麼東西壓在胸口一樣,容易醒。早晨醒後感覺頭暈腦脹,易疲勞,精神不容易集中。日常學習和生活能夠正常應付, 但自覺效率有所下降。自己認為起因是去游泳時,發現很多人用異樣的眼光盯着看她胸口上露在泳衣外的一段瘢痕,敏感的她感到非常難堪和自卑!加上瘢痕去除術後效果不理想,胸口的瘢痕成了她心頭永遠的痛,想到以後這個瘢痕將伴隨她一生,經常心中長歎老天為何對我如此不公平?有時還埋怨父母。從此,她心情很低落,自卑感嚴重,再也不去游泳了,上個月甚至退出了自己最喜歡的校游泳隊,也沒有心情學習舞蹈了。自從術後第一次去游泳後,求助者再也沒有穿過裙子,而且不論什麼天氣,都穿着高領T恤或襯衫長褲。本來她和同學們關係都很融洽,一次她看見班裏的幾個女同學圍在一起小聲地議論着什麼,就走過去想聽聽她們在説什麼,結果大家看見她來了就突然散開不説了,似乎是在議論什麼有關於她的事情,敏感的她非常傷心,她認為她們肯定是在議論她的瘢痕問題。此後,一有同學聚在一起談論什麼事情,她就覺得是在説她。她對此感覺非常受打擊,並耿耿於懷,逐漸和同學們疏遠了。加上母親對自己的游泳和舞蹈的期望本來很高,這樣一來後非常失望。經常嘮叨:“唉,白白學了這麼多年!你為什麼要放棄游泳和舞蹈呢?那瘢痕並不影響你啊,你真是太任性了”之類的話,這使得求助者心理壓力很大,非常自卑。停止游泳和跳舞后,她基本上沒有什麼運動量,每天放學後早早回家,做完作業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吃零食,心情鬱悶的時候更是如此,很快她的體重又增加了十餘斤。她自己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感到更加的煩惱和焦慮,但同時又不知怎麼辦才好,越是煩惱的時候越不想動,越想吃東西,可吃完後又非常後悔,感覺非常苦惱。她經常嘗試節食減肥,每天早晨吃一個雞蛋,一袋奶,中午一兩米飯半份菜,晚餐只喝一碗粥,不吃肉類。但每每晚上餓得睡不着,半夜偷偷猛吃零食,吃完後又有強烈的自責和羞恥感。如此折騰了一段時間,去稱體重,體重不但沒減輕反而倒長了幾斤,她心中沮喪極了。

前不久,她和母親一起上街時碰到了母親的朋友,朋友阿姨驚訝地説“你女兒怎麼這麼胖了,我差點沒認出來!以前可不是這樣啊”。母親接過話不經意地説“可不是嗎,人家都説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我家的這個可好,是越來越胖,還整天的不運動,只知道看電視吃零食,白花那麼多錢和時間學了那麼長時間的游泳和舞蹈了。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説完母親把她支到一邊和朋友阿姨聊起天來,她在一邊看見阿姨聽母親説的時候,不時拿眼睛瞟她。她知道母親肯定又把她的事説給阿姨聽了,心中不禁有些怨恨母親。同時羞的無地自容,自己跑回了家。從這天起,她再也不願意和父母一起出門,也不願去公眾場合。一到上舞蹈、音樂、體育課時,她總是想方設法不參加,甚至有時候撒謊。不願意在同學面前特別是異性同學面前跳舞、游泳,好象大家都看着自己的體貌缺陷,大家都覺得自己丑,而這樣會損害自己的尊嚴。無法迴避時,總感到別人在注視自己,覺得不自在、很尷尬。不願意聽別人議論身材長相之類的話題,而當別人議論時又懷疑是在議論自己。對這些事前思後想,上課容易走神,學習效率也好象降低了,現在馬上就要上九年級面臨會考了,功課壓力大,擔心會進一步影響學習成績,由此感到煩惱、焦慮、抑鬱。不知道如何改變自己的狀態,找回從前的自己,更不知道如何面對將來。迫切希望諮詢師可以幫助自己,改善自己的心境狀況。

三、觀察和他人反映

1.諮詢師觀察

求助者由父親陪伴,身材偏胖,發育正常;五官端正、眉清目秀,皮膚白皙。梳着運動頭,着襯衫長褲。進諮詢室時顯得很緊張,坐下後心神不定,低着頭不敢與諮詢師對視,不主動説話。在諮詢師詢問後開始敍述,言語條理清楚,回答切題,語調適中,定向準確。整個敍述過程注意力集中,思維反映較敏捷,智能記憶好。情緒波動大,有時落淚,對諮詢結果有良好期望。來源:考試大網

2. 父親的反映

這孩子最近不愛説笑了,老躲着人走。和母親關係冷淡,母親一説話馬上走開,避免和母親對話。現在脾氣很怪,動不動就發脾氣,不吃飯。愛看電視,以前最愛看舞蹈節目,現在只要有舞蹈一定會換台。學習很用功,早晨很早起牀,但是效率下降,經常走神。總愛穿高領T恤或襯衫長褲,以前愛穿的裙子都收起來了。對外界事情不關心,總是唉聲歎氣,有時候自己偷偷流淚。跟老師和同學溝通後,發現在學校也是越來越懶散,不願意上游泳、舞蹈課,甚至有撒謊現象。上其它課也不積極回答問題,但是家庭作業能及時完成,班幹部的工作也願意承擔。

四、評估與診斷

(一)心理狀態的評估與診斷

根據綜合收集求助者的資料,求助者是正常心理範疇內的心理不健康,可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屬於可以進行心理諮詢的範疇。診斷依據如下:

1、根據判斷正常與異常心理的三原則,求助者的消極情緒是由客觀的社會事件(顯性或隱性)引起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是統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過程是協調的;個性相對穩定,其個性沒有發生明顯根本的改變。有自知力,為自己所陷入的心理狀態擔憂,主動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煩惱、焦慮,並且沒有表現出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症狀,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2、該求助者表現出煩惱、焦慮、抑鬱、情緒低落等症狀。從嚴重程度標準看,該求助者的反應強度不很強烈,反應只侷限於對身體手術後瘢痕不滿意,害怕他人看見自己這個缺陷這個範圍內,沒有影響邏輯思維,智能記憶等,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從病程標準看,病程只有1個多月,可以排除嚴重心理問題和神經症樣性心理問題。

(二)鑑別診斷

1、與精神病相鑑別

根據判斷精神病的三原則,精神病的特點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統一,沒有自知力;主客觀世界反映不協調,常常表現出幻覺、忘想、邏輯思維紊亂及行為異常;個性發生根本改變等。而該求助者的知情意,主客觀世界協調一致;有自知力,主動求助;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症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鑑別

嚴重心理問題的反應強度強烈,反應已泛化,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病程大於2 個月。而該求助者的心理問題還不十分嚴重,無泛化,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持續時間少於2 個月,因此可以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3、與焦慮性神經症相鑑別來源:考試大

焦慮性神經症在症狀表現上主要是焦慮,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決,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出現泛化,反應與初始事件本身不相關,伴有身體不適感的顯著的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精神運動不安,持續時間長,大於3個月或半年。而該求助者雖然也以焦慮、煩惱為主要症狀,但沒有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沒有泛化,而且持續時間只有1 個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慮性神經症。

(四)原因分析

1、生物學原因:

因先天性心臟病行開胸手術治療,術後胸口留有瘢痕,又因瘢痕體質致瘢痕較為明顯,本屬術後常見現象。但是由於青春期的女孩自我意識的興趣首先表現在關注自己的身體形象上,再加上手術前形象較好,術後由於瘢痕影響形象,前後反差較大,產生焦慮情緒。

2、社會性原因:

(1)存在負性生活事件,如因瘢痕問題放棄游泳,退出校游泳隊,連帶放棄學習舞蹈。

(2)家庭的教養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父親寬容,但忙於工作,缺乏溝通;母親虛榮心強,缺乏理解,對求助者的個性形成和發展有較大影響。

(3)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如被同學背後議論,很少和老師溝通。

3、心理原因:

(1)存在明顯的非理性觀念和錯誤的思維方式。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想要獲得周圍人每一個人的認同,尤其是母親的喜歡和讚賞。存在以偏概全的思維模式,誇大自己的不足或缺陷。考試大論壇

(2)被煩惱、焦慮、自卑情緒所困憂,自身缺乏有效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

(3)人際關係上採用迴避方式,減少與人的交往,即使是與親密的家人和朋友也缺乏交流,變得孤獨,加速消極情緒的惡性循環。

(4)個性特徵:爭強好勝,苛求完美。敏感、多疑、易受外界影響,虛榮心理強。

五、諮詢目標的確定

諮詢師和求助者共同商定,確立以下諮詢目標:

(一)具體目標:緩解煩惱、抑鬱、焦慮的情緒,減輕自卑感。

(二)近期目標:

1、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首先,諮詢師運用專業知識,使求助者正確認識到術後瘢痕不可避免,但隨着時間的延長,瘢痕的隆起會逐漸變平,顏色也會逐漸變淡,以至於變得不那麼明顯。其次,使求助者合理看待周圍人對自己胸口瘢痕的評價,促進求助者與周圍人的正常人際交往。

2、SD S 測試標準分從60 分降到53 分以下

3、SA S 測試標準分從62 分降到50 分以下

(三)最終目標與長期目標:在達到上述目標的基礎上,最終i尋求促進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發展完善。

六、諮詢方案的制定

(一)諮詢方法和原理

為實現諮詢目標,擬採用合理情緒療法與認知行為療法。

1、合理情緒行為療法。

該療法認為:使人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解釋和評價。事情本身無所謂好和壞,但當人們賦予它自己的偏好、慾望和評價時,便有可能產生各種無謂的煩惱和 困擾。如果某人有正確的觀念,他就可能愉快的生活,否則,錯誤的思想及與現實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產生情緒困擾。因此只有通過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改變造成求助者情緒困擾的非理性觀念,並建立起合理的、正確的理性觀念,才能幫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緒問題,以合理的人生觀來創造生活,並以此來維護心理健康,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具體方法是:通過與求助者交談,找出情緒困擾和行為不適的具體表現(C),以及與這些反應相對應的誘發性事件(A),並對兩者之間的不合理信念(B)進行分析,使求助者領悟自己的問題及其與自身的非理性觀念的關係。諮詢師運用多種技術,幫助求助者修正或放棄原由的非理性觀念,並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從而消除不良情緒和不適行為。[3]

2、認知行為療法

此療法具有以下特點:求助者和諮詢師是合作關係;假設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認知過程發生障礙的結果;強調改變認知,從而產生情感和行為方面的改變;通常是一種針對具體的和結構性的目標問題的短期和教育性治療。這種療法建立在一種結構性的心理教育模式之上,強調家庭作業的作用,賦予求助者更多的責任,讓他們在治療之中和治療之外都承擔一種主動的角色,同時都注意吸收各種認知和行為策略來達到改變的目的。具體方法是:諮詢師教給求助者如何通過一種評價過程來確認這些歪曲的和功能失調的認知,使求助者學會把他們的想法和現實中發生的事件區分開來,瞭解到認知對求助者自己的情感和行為的影響,使求助者學會識別、觀察和監督自己的想法與假設,尤其是那些消極的'自動想法。

(二)説明、確定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三)商定諮詢時間、費用

每週一次,每次50分鐘左右,預計進行6—7次諮詢。免費。

七、諮詢過程

(一)諮詢關係建立和診斷階段(第1—2次諮詢)

1.第1次諮詢:

採用攝入性會談收集求助者的有關資料,瞭解求助者的基本情況、精神狀態、行為特點以及求助動機,諮詢師通過共情、理解、關注等技術與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納。指導她作相關的心理測驗EPQ 、SCL—90、SDS、SAS,做出評估和診斷,介紹心理諮詢的性質和限制及諮詢過程中有關事項與規則。

2.第2 次諮詢:

鞏固諮詢關係,與求助者共同確定諮詢目標,制定實施方案,介紹諮詢方法、原理及過程,簽訂書面協議。舉例説明認知行為療法,ABC 理論,使求助者認識到A、B、C 三者之間的關係。並結合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去思考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錯誤認知模式。

(二)實施心理幫助的諮詢階段(第3—5次諮詢)

1.第3 次諮詢

根據合理情緒療法和認知行為療法對求助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和診斷。通過提問、引導求助者回憶幼兒園、國小時代被周圍親人長輩、鄰里朋友誇讚 “漂亮” 和自己參加文體活動時的情緒體驗和自我感受,引導求助者進行自我審查,使求助者自己領悟到自己自小形成了一種思維模式,認為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很重要,自己很在意這種評價。通過面質提問等技術進一步使求助者認識領悟到這種思維模式是錯誤的,在這種思維模式下所產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如 “我胸口的瘢痕太難看了,不能去游泳池游泳了,也不能去練習舞蹈了,因為周圍人會異樣地看我、議論我”。列舉出求助者情緒困擾和行為不適的具體表現(C)以及與這些反應相對應的誘發事件(A),並對兩者之間的不合理信念(B)進行辯論。使求助者領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緒和行為後果而不是誘發事件本身;自己應該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負責;只有改變了不合理信念,才能減輕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種症狀。要求求助者回去以後完成三道家庭作業。一是繼續思考諮詢師本次諮詢所説的話,分析自己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並作好記錄。二是讓她從自己身邊的同學朋友中挑選幾個有代表的人物做一次小調查,讓他們把對自己的印象寫下來,要求在50 個字以上。三是去醫院詢問一些有經驗的醫生,自己胸口的瘢痕會不會一直象現在這樣?如有可能,去訪問一些手術後時間比較長的人,看看他們現在的瘢痕情況。下次諮詢時帶給諮詢師看。

2.第4 次諮詢:

檢查評估求助者的家庭作業。實際反饋的結果是:求助者對自己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分析比較到位,領悟得比較好。求助者通過調查瞭解到周圍人對她的印象很好,大多對她的品行、學習成績等方面評價

高,喜歡和她交往,在體象印象方面周圍人寫了很多這樣的內容: “清秀”“健美”、“身材勻稱”、“漂亮”、“可愛”、“氣質好”等。求助者對實際驗證的這個結果感到高興,臉上有了燦爛的笑容,她發現大家並沒有嫌棄討厭她的意思。此外,通過去醫院諮詢醫生和訪問手術後時間比較長的人,得到的答覆也很讓她滿意,發現事情不象自己想像的那麼誇張和糟糕。諮詢師和求助者一起分析作業,通過進一步辯論,使求助者修正或放棄原有的不合理信念,並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從而使症狀得以緩解。繼續佈置家庭作業:讓求助者記錄自己一週中每天的主要情緒和行為,並進行自我分析,找出其支撐的信念,並與不合理信念辯論,學習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並建議下次諮詢邀請母親同來。

3。 第5次諮詢:

在諮詢師指導下,求助者和母親進行了良好的溝通。求助者向母親提出了心中的疑問:“如果我真變胖,變醜了,您還喜歡我麼?如果我放棄了游泳和舞蹈,真的會讓您失望嗎?” 得到母親真誠的肯定回答後求助者落下了喜悦的淚珠。“那您為什麼那樣説我?”母親動情的回答:“我從小要強,你外婆也總是對我要求的非常嚴格,我和你爸爸現在已經意識到了我們的教養方式對你的影響,我們會盡力改變我的不合理信念,多和你交流。原諒媽媽,讓我們共同努力吧!”求助者發自內心的愉快的笑了。

(三):鞏固與結束階段(第6—7 次諮詢)

這個階段諮詢的目的主要是總結、鞏固、提高。

1。 第6 次諮詢:

分析家庭作業,鞏固前幾個階段所取得的結果,幫助求助者進一步擺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維方式,使新的觀念得以強化,並對求助者的溝通技巧予以指導,從而使求助者在諮詢結束後能利用學到的心理知識、方法技術應對今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能更好地適應現實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第7 次諮詢:求助者反映與同學交往輕鬆些了,能堅持去上體育課。重新加入了校游泳隊,並重新開始學習舞蹈。認識到原來的一些想法的確不合理、不現實,對自我的認識有偏差,有歪曲,自述近來情緒好多了。諮詢師和求助者全面回顧和總結整個諮詢過程,幫助求助者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遷移,把諮詢中獲得的方法,體驗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進行心理測驗,對照諮詢開始時的測驗情況,評估諮詢效果。結束諮詢。

八、諮詢效果評估

(一)諮詢師評估:

諮詢的具體目標和近期目標基本實現,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緩解了抑鬱、煩惱、焦燥的情緒。求助者在認知、情緒、行為模式上出現了積極變化,人際關係改善,自我認識趨於合理,能適當地評價自己。

(二)求助者的自我評估:來源:考試大網

自述心情好轉很多,與母親關係明顯改善。與同學打交道或出現在公眾面前不再覺得尷尬。認為以前的許多想法是自尋煩惱,現在感覺輕鬆了很多。

(三)心理測驗結果:

SCL—90 總分129 分,總分下降了20分,各因子分均小於2,屬於正常範圍來源:www。233。com

SDS 標準分36分屬於正常範圍,説明求助者的抑鬱情緒已緩解。

SAS 標準分42分屬於正常範圍,説明求助者的焦慮情緒已經明顯緩解。

參考文獻:

(1)郭念峯主編。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基礎知識)[M ]。北京:民族出版社,8月第一版。249—323。

(2)許又新。神經症[M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1993。68— 76。

(3)郭念峯主編。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三級)[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8月第一版。114—129。

(4)郭念峯主編。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二級)[M ]。北京:民族出版社,年8月第一版。86—97。

(一)諮詢師評估:

諮詢的具體目標和近期目標基本實現,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緩解了抑鬱、煩惱、焦燥的情緒。求助者在認知、情緒、行為模式上出現了積極變化,人際關係改善,自我認識趨於合理,能適當地評價自己。

(二)求助者的自我評估:

自述心情好轉很多,與母親關係明顯改善。與同學打交道或出現在公眾面前不再覺得尷尬。認為以前的許多想法是自尋煩惱,現在感覺輕鬆了很多。

(三)心理測驗結果:

SCL—90 總分129 分,總分下降了20分,各因子分均小於2,屬於正常範圍

SDS 標準分36分屬於正常範圍,説明求助者的抑鬱情緒已緩解。

SAS 標準分42分屬於正常範圍,説明求助者的焦慮情緒已經明顯緩解。

參考文獻:

(1)郭念峯主編。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基礎知識)[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249—323。

(2)許又新。神經症[M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1993。68— 76。

(3)郭念峯主編。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三級)[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114—129。

(4)郭念峯主編。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二級)[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86—97。

二級心理諮詢師論文 篇七

[摘要]針對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培養需求,修正傳統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對“心理諮詢與治療”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考核方法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發現了幾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心理諮詢與治療;教學改革;案例教學法

“心理諮詢與治療”是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核心課程,是為學生掌握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而設置,該課程的學習對學生畢業後從事心理輔導、心理諮詢與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對團體心理諮詢、健康心理學、特殊兒童矯正等後續課程的學習以及畢業實習也非常重要。

一、傳統教學中的問題

在“心理諮詢與治療”課程的傳統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比較突出,學生反映雖然在學習時都掌握了相關理論,考試時分數也很高,但是在實際生活或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需要用到相關知識的時候卻顯得力不從心,實踐操作能力欠缺。為了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滿足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需要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改革。

二、系統的教學改革思路

基於學生實踐能力的欠缺,本課程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是加強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訓練和實踐指導。嘗試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法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1.結合實際需要,確定合理的教學內容

在廣泛學習國內外心理諮詢方面權威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前幾年教學的探索,傾聽學生的反饋意見,並結合近年來國家心理諮詢師考試要求的相關內容,自編教學講義,確定合理的教學內容。目前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所佔的比例分別是70%和30%,以後還可以根據情況適當調高實踐課時的比例[1]。

2.隨時補充最新研究成果

關注心理諮詢領域的發展動態,教學中隨時補充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使教學內容能夠與時俱進,保證教學內容全面而有重點,並聯系前沿、聯繫我國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實際。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

1.課堂教學改革

在課堂教學中提倡“師生互動”,注重學生的自我體驗和實踐,採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領悟和技能的掌握。諸如採用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課堂討論、模擬訓練、角色扮演、實戰練習等等。

2.實踐教學改革

尋求多樣的途徑和形式來實施。第一,依託本系心理學實驗室,利用現有的設備進行實踐,形成相應的基本實踐能力。第二,依靠本系的大學生互助之家和與中國小、社區、企業、醫院、監獄等實習單位建立的良好關係,向學生提供進行心理諮詢工作的可能性,使他們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提高相應的心理諮詢技能。第三,帶領學生參加本課程教師主持的科研課題,並積極鼓勵學生自己申報相關的大學生科研課題,培養學生把理論運用於實踐的能力。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本課程的考核採用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增加了技能考核所佔的比例,目前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所佔的比例分別是60%和40%。理論考核強調基礎知識和理論,主要考核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和基本分析判斷能力;根據需要,在考核的形式上採取閉卷或開卷,也可以是閉卷與開卷相結合。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學生的實踐操作性能力,讓學生扮演諮詢師,自行尋找合適的來訪者,在專用的諮詢室進行一段正規的心理諮詢,對諮詢過程進行錄像,隨後教師對錄像進行分析、判定,根據諮詢師表現的技能進行評分。

三、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呈現典型案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分析、研究,從而準確理解課程基本內容和原理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案例,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判斷力、創造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縮短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情境的差距,同時也為學生以後實際進行心理諮詢工作打下了基礎。案例教學法不是簡單地呈現案例,其操作過程一般包括收集與精選案例、分析討論案例、對案例總結和反思三個過程[2]。

1.收集與精選案例

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精心收集整理資料,選擇和撰寫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在準備案例時,關鍵是要思考案例中藴涵的問題,教師需要針對案例內容提出將要討論的基本問題。對於案例中藴涵的問題,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案例中應該儘量多地涉及心理諮詢的理論知識,使學生能夠通過案例來理解和領悟相關知識。二是案例中應該包含模糊的、複雜的、存在爭議或有待發展解決的問題,這樣才能最終達到重新建構知識的目的。

2.組織案例討論

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時要做到兩個方面:一是注重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教師只是啟發者,起帶領、引導的作用,學生才是參與討論的主體,學生的討論狀況決定了他們對問題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二是要多肯定和鼓勵學生的表現。學生的討論往往會有很多不同的視角和答案,教師要表示尊重和肯定,及時給予鼓勵,特別是對於一些個別的、奇異的見解,切忌忽視、不迴應甚至嘲笑。

3.對案例的總結和反思

教師要指出學生討論分析中的優點和不足,對案例中的問題進行概括總結,澄清一些問題的結論,必要時進行知識點的。補充與拓展。

(二)模擬練習法

模擬練習法來源於體驗式教學法的理念。體驗式教學法是創設、創造或引入與教學內容一致的某種氛圍或具體場景,引導學生參與其中並獲得一些情感體驗,進而幫助學生正確並快速地理解、掌握教學內容的一種方法。體驗式教學法是心理諮詢課程教學的有效方法,如日本學校諮詢人員進行在職培訓時,就是集講義、演習研究為一體,特別將體驗學習作為掌握心理諮詢的重點[3]。在教學改革中,進行模擬練習主要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1.討論法

根據班級人數的多少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比如五到八人一個小組,教師對每個小組提供一個個案的背景材料,讓學生進行充分地分析與討論,通過討論,小組成員集體對個案進行心理診斷,商討出解決問題的諮詢方案。隨後每個小組派代表展示出本小組的觀點,老師進行點評。全部小組彙報完後,教師進行系統總結。

2.教師示範與學生觀摩

基於學生自願與共同保密的原則,教師徵求學生做來訪者,教師做為諮詢師,進行個案的諮詢示範,其餘學生進行觀摩並做必要的記錄。諮詢結束後,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探討諮詢的思路、過程、方法與技術及諮詢效果,再讓作為來訪者的學生談談自己在整個諮詢過程中的心理感受,特別是一些體驗深刻的細節。通過討論,讓大家掌握一些心理諮詢的技巧[4]。

3.學生進行角色扮演

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分別扮演來訪者和諮詢師,其他學生充當觀察者,進行一次真實的諮詢過程,從而讓學生親自體驗諮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諮詢結束後,諮訪雙方可以互相進行反饋,觀察者與他們共同討論諮詢師的優點和不足之處,教師最後做出必要的總結和指導。每次演練時間限定在50分鐘左右,力求做到與真實場景一致。

(三)實戰練習

這是基於服務學習的理念而進行的一項教學改革。服務學習是“將社會服務和知識學習相結合,通過讓學生參與到有組織的社會服務行動中來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獲得和能力的提高。”服務學習強調在實踐服務中進行學習、體驗,學生不僅直接從課堂中學習,而且更重要的是從所參與的服務活動中學習[5]。本着服務學習的原則,教師在課下為學生創造進行心理諮詢活動的各種機會。如聯繫中國小、心理諮詢機構等實習單位,讓學生進行實地學習與觀摩;聯繫本系的大學生心靈互助之家,讓學生擔任兼職心理輔導員,為本校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進行心理諮詢;聯繫社區、企業、監獄、養老院等實習單位,讓學生為有需要的人員做心理輔導,進行實戰練習。在進行實戰練習時,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提供合適的平台

教師可以積極利用各方面資源,爭取外界的大力支持,充分擴展實踐實習基地,為專業教學搭建充足良好的實踐平台。同時要考慮學生實際能力的侷限性,及時與學生溝通,提供相應的輔導,保證學生通過努力和學習,能夠完成相應的實踐工作。

2.促進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要想辦法促進學生主動投入,比如使用一些獎勵、競爭策略,使學生對實戰練習感興趣,從而在學習活動中高度自主、充分發揮個人的主動性、能動性,積極地全身心投入。

3.促進反思

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充裕時間,引導他們進行高質量地、深刻地反思,聯繫課堂上所學習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地去運用,進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潘丹,高校心理諮詢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8):14-15.

[2]沈健,案例教學法在心理諮詢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12):161-162.

[3]吳桂翎,師專心理諮詢課體驗教學法之研究[J].池州師專學報,2001(1):100-101.

[4]羅豔珠,心理諮詢實務課程綜合式訓練教學方法探索[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146-149.

[5]張華,關於“服務學習”課程模式研究的幾個問題[J].教育探索,2006(2):22-23.

企業二級成本核算的論文 篇八

摘 要:依據液化石油氣與天然氣的管道輸送壓力、燃燒器額定壓力及用氣量等參數,比較幾種進口品牌調壓器的技術指標,推薦了適合二種氣質的調壓器。

1 概述

珠江三角洲地區作為我國第一個液化天然氣項目試點,首期工程在2005年前竣工,供應深圳、東莞、廣州和佛山四個城市,二期工程計劃在2008年投產並供應其它五個城市(惠州、肇慶、江門、中山和珠海)。現在除了廣州涉及油制氣外,其餘城市為液化石油氣和部分代天然氣。而燃氣燃燒理論表明,不同氣質的燃氣存在互換性問題,天然氣的轉換,這個問題已擺在各城市面前。

從深圳市天然氣轉換準備工作了解到,針對供氣工藝準備了二個方案:一種方案是更換所有户內調壓器,深圳現有20萬户,更換所有調壓器,需要投資3200萬元;另外一種方案是每棟住宅樓增加一個0.3MPa到0.07MPa的樓棟調壓器,計有3000棟,需要投資300萬元。從上述方案可以看出,天然氣轉換之時,調壓器也必須轉換,這將需要投人很大的工作量和經費。我省上述城市燃氣用户中,管道氣發達的城市管道用户也只佔40%左右,在天然氣使用前,要加快管道燃氣建設,同時還需使用液化石油氣過渡。因此,研究現階段如何選用可以滿足二種氣質的調壓器,做到既可減少將來的轉換工作量,又可節省投資,這是很有意義的。

二級公共營養師論文 篇九

心理諮詢師二級論文

心理諮詢師是幫助求助者化解自己內心情緒的人。心理諮詢最一般、最主要的對象是健康人羣或存在心理問題的人羣,給大家分享了心理諮詢師的二級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摘 要:大學生人際關係問題一直備受學校與社會的廣泛關注,影響大學生人際關係問題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着重從心理諮詢師的視角解讀大學生人際關係問題,詳細闡述家庭因素對大學生人際關係的深層影響,為學生工作人員展現大學生出現人際關係問題的解決之道,真正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工作中的作用。

關鍵詞:家庭 大學生 人際關係

1、大學生出現人際關係問題的表現

大量的研究表明,大學生人際關係問題在各種心理問題中處於非常突出的位置。①②在心理諮詢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帶着對人際關係的負性情緒而來,具體會向心理諮詢師傾訴以下常見的三種人際關係問題:

1.1、矛盾衝突型人際關係

學生面對矛盾衝突型人際關係時,常常是束手無策,來到諮詢室很希望心理諮詢師給他具體的解決方案,一般來説心理諮詢師會詢問其具體是何時何地因為何種原因發了什麼矛盾衝突,學生在講述經過時會帶着很多主觀情緒,常常是談論他人的過錯多,談論自己的過錯少,喜歡用評判性語言去講述他人人際關係的表現。學生希望心理諮詢師理解他的感受,進而獲得情感上的認同。

1.2、分幫結派型人際關係

處在分幫結派型人際關係中的學生,一般會是比較弱勢的一方來找心理老師諮詢,常常會有種無奈感,很多學生會講到自己並非想這樣,但不知道為什麼會發展到分幫結派。其實在每個學生的心裏都希望一個宿舍或一個集體能和諧相處,出現分幫結派的狀況誰心裏都不舒服。學生在講述時常常表現出無辜或無奈,自己做了很多促進融合的努力,貌似也沒有效果,所以學生希望心理諮詢師為其呈現原因,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議。

1.3、被孤立型人際關係

處在被孤立型的人際關係的學生,一般會帶着自卑或自負的情緒來,有的會覺得自己的`人際關係很糟糕,身邊沒有一個可以信任的朋友,自己很孤獨,感覺同學也在有意孤立自己,表現出很自卑的情緒。有的會覺得之所以被孤立,是因為自己確實與他人不同,無論是想法上還是個人成熟度方面都要優於他人,所以會表現出很自負的情緒,瞧不起其他人,以自負的情緒來維護自尊。

2、家庭因素對大學生人際關係的深層影響

(1)父母對孩子出生的接納度會影響其在人際關係的內心感覺。在對大學生諮詢個案中,很多大學生會談到在人際交往中總有一種被忽視或不被接納的感覺,為了避免這種不良感覺的出現,當事人會做出很多努力來取得同學的接納和重視,但常常因達不到期待而失望。從而導致出現人際交往的問題,面對這樣的當事人,諮詢師要與其一起探索其成長經歷,經過了解和分析會發現,父母對孩子的出生或性別是否接納會影響後期孩子在人際關係的敏感度,如果父母雙方或一方不接納這個孩子的出生或性別,這個孩子在後期的人際關係中就會有種不被接納或被忽視的感覺。

(2)孩子為父母的關係做工作會影響其在人際關係中界限不清。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關係不融洽會使有的孩子一直在父親或母親之間來回做工作,孩子希望通過他的工作會讓父母關係融洽。但對於整個家庭關係來説,孩子在越界做工作,從另一個層面來説,孩子不該干預父母的情感生活,一旦干預就屬於越界。這樣的孩子在長大後的人際關係中,也常常在扮演着越界工作,當看到宿舍中出現人際關係不融洽的問題,常常會想採用各種措施去調和宿舍關係,但會發現宿舍人不太願意接受調和,而是出現大家都遠離自己,從而導致人際交往困惑。

(3)父母之間的溝通模式會影響孩子在人際關係的溝通模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之間溝通不暢,對孩子來説,他看不到什麼樣的溝通模式是健康的,在他的人際關係常常會出現問題,例如出現矛盾時,常常帶着攻擊批評的語氣溝通,這樣的溝通是無效的,矛盾會不能解決。父母之間溝通不暢有多方面的問題,對於孩子來説,他們感受到的是隻要有矛盾衝突,只會以互相攻擊的方式去溝通。因此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面對人際衝突,也會自然而然的模範父母的狀態。

(4)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不夠,會使孩子在人際關係“喪失”自己應有的位置。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越來越多的父母進程打工,他們的孩子常常由自己的長輩或親屬照看。對於孩子來説,在最需要父母的關愛的時刻,沒有及時得到,這對於他來説內心缺少父母的關愛,他會在其他人際關係中獲得,這樣的孩子會走兩個極端,一是會極力地取悦他人,爭得他人的關注,二是強烈的自卑感,在人際關係中常常處於被忽略的角色,不太願意與他人建立關係,怕在關係中得不到關注。這兩種極端都會出現人際關係困惑。

3、大學生出現人際關係困惑的解決之道

3.1、個體諮詢

(1)找到在人際關係中的不良感覺。對於心理諮詢師來説,在接待有人際關係困惑的同學,不用讓學生敍述過多的與人發生矛盾等具體的生活事件問題,而是把談話的焦點放在學生在人際關係中具體是什麼感覺,是一種被孤立感,還是不被關注或者是一種自卑感。儘量讓學生多談感受,少談對事情的評價、抱怨等。

(2)探索個人成長故事,發現原因。一般來説我們每個人對童年期的具體生活事件的記憶很少,但童年期一些不良情緒感受會被深刻的放到我們的潛意識裏,所以讓學生講述個人成長故事,多帶有情感性語言,重點談每個成長階段帶給當時的自己的感受。找尋成長過程中父母或照看人是否沒有給孩子適時的關注,孩子的內在需要沒有被滿足等等。最終在認知上領悟家庭問題是導致現實人際關係問題的深層原因。

(3)做個人成長,學會自己去關注、關愛自己,達到心靈成長。學生在認知上做領悟之後,需要及時為其做個人成長,激發其內在的成長動力,學會利用成年的自己去關注並關愛弱小的自己,讓內在弱小的自己逐漸成長,最終變得有力量,會關愛自己,能獨立、自由自在的生活。一般來説心靈得到成長的人有一種內心充滿愛的能量,能積極地面對周圍的人和事物,對生活充滿希望。

(4)給學生一段消化的時間,讓其在現實生活中逐漸實踐個人成長效果。改變是一個過程,學生經過諮詢後必須有一段消化的時間,具體消化的是從心理諮詢過程裏領悟到的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在實踐中體會個人成長後的變化,發現個人成長為其個人生活帶來的轉變。

3.2、團體諮詢

對於高校來説,由於學生總數眾多,一對一的諮詢不能滿足學生心理需求,這就需要通過團體諮詢的方式促進學生個人成長。針對人際關係問題,可以進行人際關係團體諮詢,有研究表明,團體諮詢可以顯着改善大學生的人際關係。③那麼作為心理諮詢師在做人際關係團體諮詢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做好團體諮詢成員的篩查工作。在做人際交往團體諮詢時,要通過海報招募團體諮詢成員,並對成員進行一次問卷或面談篩查,重點篩查出存在嚴重的人際交往障礙的學生,這部分學生不適合參加團體諮詢,因為很難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影響團體諮詢的效果。

(2)團體諮詢過程中,指導者要充分關注到每一位成員。因為存在人際關係問題的學生大多存在在家庭中缺乏關注的問題,所以團體諮詢方案要讓每一位成員感受到團體內相互信任、相互關愛,獲得一種歸屬與接納。在每一次活動結束分享時要讓每一位成員都有分享感悟的機會,分享感悟時要控制每一位成員的時間,切忌某一位説得過多,同時,要多鼓勵不善於表達的成員多説。

(3)人際關係團體諮詢重在讓成員做自我探索。有研究發現,團體諮詢可以顯着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意識。③任何人在人際關係中感受的問題,一般來説都是我意識的問題,所以要設計一些自我探索方面的活動項目,讓成員對自我有一個更深的瞭解,尤其關注的是成員在家庭中成長過程和感受。

綜上所述,本文着重從心理諮詢師的視角解讀家庭因素對大學生人際關係的深層影響,或許某些觀點闡述的不全面,但我們可以看到家庭因素對大學生人際關係的深層影響,對學校的學生工作人員可以嘗試着從家庭因素去看大學生人際關係問題,或許就能夠理解學生在人際關係的表現出的各種問題。

只有真正理解了學生的行為背後的心理動力,才能做好與學生心理溝通工作。我們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註釋

① 肖紅,侯雲。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臨牀心身疾病雜誌,.10(4):262-263.

② 趙慧芳,李恆芬,張金釗。普通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分層抽樣調查[J].中國臨牀康復 2004.8(24):4964-4965.

③ 王平,馮豔皎,劉芳麗。大學生自我意識和人際關係的團體諮詢效果分析[J].中國學校衞生,.2(30):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