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三農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5W

三農論文新版多篇

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紀實論文 篇一

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紀實論文

一、支農制度化,措施具體化。

200*年以來,XX信用社將‘黨員農貸快車’與‘十、百、千、萬’活動相結合,進一步完善支農責任制,以主任掛帥、副主任分片包乾,以信貸部門為核心,成立了支農服務工作小組。建立公示牌,公開黨員身份、公開信貸程序、公開服務承諾,將支農的户數及其經濟效益、還貸付息等具體指標落實到專人負責,並與工資掛鈎考核,獎優罰劣,強化以人為本的支農管理機制。

確保支農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信用社年初就深入轄內農村進行了大規模的資金需求調查,瞭解掌握了真實具體的資金需求情況,並通過積極清收不良貸款、大力組織存款、申請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等多渠道籌措資金,保證了支農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優先支持種植業,鞏固發展農村基礎產業。

充分利用地處城郊的地理優勢,大力扶持農民發展花卉種植業、園林觀光農業、產業化基地農業等新型高效產業,以來,信用社發放種植業貸款362户(次),金額130多萬元,幫助農户建起了一個花卉苗圃園林觀光區,三個大棚蔬菜基地和為數眾多的水果種植,年創產值1600萬元,實現利潤300多萬元,僅順欣花木公司就實現年利潤30餘萬元。幾年前,這家主要經營花卉苗木的農業企業因資金困難一直未有大的發展,信用社經調查認為其經營的項目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積極投放貸款40萬元,支持該公司建起了佔地31畝的生態園區,經過短短三年的建設,該園區已發展成為集花卉苗木生產、市民觀光旅遊、餐飲娛樂為一體的旅遊觀光基地,年產值100多萬元,解決下崗職工就業65人,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信用社幫扶的`重點優質企業之一。

三、扶持發展農村特色旅遊――“農家樂”

幾年前,XX鎮XX村地處市郊,卻“守着金飯碗叫窮”,信用社急農民之所急,主動深入農村與幹部羣眾一道研究分析如何脱貧致富,尋求發展的出路。經過充分調查、論證,最後確定了以“城市為依託,發展農家樂”的經營方向,對全村進行了統一規劃、部署,規模發展農村休閒旅遊業,信用社提供小額農貸支持,讓農民改善房屋設施,對廚房、衞生間進行硬化、清潔化,並請來賓館服務專業人員對農民進行旅遊接待培訓,讓“農家樂”的軟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服務質量層次更高了。如該村農民張新生全家五口人,因文化程度不高又沒有一技之長;日夜忙碌也未能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經信用社規劃,發放貸款3萬元。幫助該户蓋起了三層小樓,辦起了“農家樂”,生意蒸蒸日上,收入日益豐厚。日前,不僅還清了信用社貸款本息,還新添置了卡拉OK高檔設備,建起了KTV包間。該村在信用社的幫扶下,20人均收入7200元,實現了整體脱貧,如今的XXX村已成為順慶區遠近聞名的觀光旅遊地,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市領導多次在該村視察,對信用社扶貧幫扶工作給予了肯定。

四、支持發展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

城郊清泉壩一帶原有一批養殖户,由於受資金、技術等因素的制約,效益提不高,規模上不去,信用社瞭解到此情況後,深入養殖户中調查摸底,幫助他們進行市場分析、經濟核算、確立合理的養殖規模,使養殖户有了正確的市場定位和明確的經營目標,信用社還到畜牧相關部門請來專業技術人員,為養殖户們傳經授課,使其實現可持續發展。養殖大户胡澤萍在信用社的支持下,貸款2.5萬元,建起了三座養豬大棚,年底,生豬出欄150頭、存欄100頭、豬崽200只,實現淨利潤2萬元。舞鳳鎮4村12組農民鄭曉芳因家庭缺乏勞動力導致經濟異常困難,在信用社的幫扶下,貸款2萬元建起了養殖棚,養奶牛10頭,2003年實現收入8萬元,淨獲利2萬元。像胡澤萍、鄭曉芳這樣在信用社的支持下發家致富的農民還有很多,提到如今的幸福生活,農民們不禁動情的説:信用社不光是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真是我們農民的貼心人啊!

五、發放農村消費貸款、切實解決農民困難。

信用社以市政府搬遷和西華師範大學新校區遷入XX鎮為契機,大力扶持小城鎮建設,加大信貸投放,為農民建房、購房、房屋裝修提供信貸資金,使部分農民住上了新房,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的生存環境。2003年以來,信用社發放農民住房貸款736户(次),金額436萬元;發放助學貸款32萬元,解決了24名大中專生、160名中國小生上學的資金困難;為農民生病醫療、購買生活用品等提供貸款340萬元,信用社貸款支持覆蓋農村的方方面面,真正成為農民自己的銀行。

天道酬勤,通過近年的不懈努力,XX農村信用社在扶持農民、優化農業、發展農村的同時,自身也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2003年實現盈利110萬元)和社會效益,農民以純樸的熱忱回報信用社,積極支持該社的工作,該社所轄的滑灘河分社地理位置偏僻,存款餘額增長一直徘徊不前,自從信用社加大服務“三農”力度後,截止6月,存款餘額由年初的2880萬元增漲到3460多萬元,真正實現了“社農互動,共同發展”的更大跨越。

關於三農問題的論文 篇二

摘要在數據井噴的時代背景下,大數據技術處理信息數據又快又準確,並且涉足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結合現在政府最重視的“三農”問題,可以考慮利用大數據處理技術,加強“三農”建設,運用新思路、新技術去解決“三農”問題,為國家更好更快地發展提供新的契機。基於此,結合大數據處理技術以及現在國家重視的“三農”問題,提出新的建設方法,讓“三農”問題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得到解決。

關鍵詞大數據;“三農”問題;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F320文獻標誌碼:BDOI:10.19415/.1673-890x.20xx.35.047

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開始興起,我國也抓住這次發展的機會,於20xx年初開始與國際接軌,逐漸加入到互聯網的發展大軍中。經過數十年的建設,我國也在互聯網領域取得了一些進展。目前,全球範圍內已經開始從互聯網時代進入大數據時代。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更要牢牢抓住這次機遇,爭取將大數據技術運用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三農”建設。現在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階段,做好與“三農”相關的答卷顯得尤為重要。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正好可以利用大數據來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全面小康。

1大數據的發展

顧名思義,大數據就是海量數據的意思。在互聯網數據平台中,數據傳輸變得越來越快捷並更加方便,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户利用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和計算。這些數據基本都可以共享,極大地方便了用户查閲相關的信息,從而加強了人們對於數據接收的程度。越多的數據聚集在一起,就越容易分析出其中潛在的規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利用這些數據計算進行與自己行業相關的分析,並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大數據的使用在國際上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如《自然》《科學》等國際知名大雜誌近年來也在一直報道相關方面的研究成果。

2大數據在“三農”中的應用

“三農”問題是我國重視的問題之一,連續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關於“三農”問題的,並且現在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收尾階段,“三農”問題就顯得更加重要。“三農”問題主要集中在農村,屬於管理困難的地區,希望利用新的思路和新的技術,能夠解決“三農”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1]。

2.1對於農業產業的幫助

對於“三農”建設而言,最大的基礎就是“農”字。不論是農民還是農作物,這些都是構成“三農”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農民經常靠天吃飯,收成都取決於天氣的影響,這樣的模式受外部因素限制太多,難以保證農民的正常生活以及收入。利用大數據統計,可以精確地對於某一區域的天氣數據進行預測,如降雨量、氣温、日照強度等與農作物生長息息相關的數據。通過長時間的數據對比以及預測,大數據能夠幫助農民估計今後一年的氣候條件,例如預測降水可能較少,那麼就可以幫助農民提前做好準備,通知水庫做好蓄水準備、提前儲水等措施,保證農作物在生長的時候有充足的水分[2]。通過這樣的干預措施,就可以保證在整年的種植工作中,幫助農民穩定農作物的產量,減少外界因素對於收成的影響,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為了進一步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農業種植產業的開發,可以利用大數據產生的對比結果來選擇該地區將來種植業的發展方向。比如,某地區長期都是種植香蕉,但根據大數據比對的結果,該地區的氣候條件以及地理條件更加適合種植蜜柚。經過計算,改種蜜柚之後農民收入能夠增加30%,通過這樣的調整,可讓農民的收益達到最大化,也讓整個地區的產業發展更加合理、均衡。

2.2對於農村貿易的幫助

十幾年前,互聯網貿易還未興起,全國還是以實體經濟為主。而現在,互聯網貿易已經風生水起,每年線上貿易的總額在不斷增長。但是,這樣的貿易模式在農村等偏遠地區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3]。農村貿易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知名度不足,銷路不暢或者農產品被收購商壓價,導致農民收入低,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分析當地的各種農產品的價格以及銷量數據,再與全國各地的相應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出哪一類農產品在哪裏最好賣,在哪裏價錢最高等,通過這樣的分析,能夠直接精準地找到利潤最高的地區進行銷售。同時,利用大數據的傳播性與快捷性,能夠很快地打出農產品的知名度,力爭做到以品牌帶動銷量的效果。

2.3對於農村精神文明等建設的幫助

僅在產業上對農民進行幫扶還是不夠的,“三農”建設也同樣關心農村文化等方面的情況。在農村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建設上,以往經常採用組織活動以及文藝匯演下村等方式,沒有切實地考慮到農民實際需求。利用大數據平台,可以開發相關的軟件,針對農民最關心的問題,利用各種不同的形式體現出來。例如,可以在手機APP上進行農業技術的宣講教育,讓農民在農閒時可以提升自己的種植技術;也可以在APP上開發娛樂版塊,將各種演出的視頻放在軟件裏,讓農民挑選自己喜歡的類型,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

3大數據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辦法

雖然大數據應用在“三農”建設上有諸多好處,但在實際推廣過程中還是面臨着許多困難的。例如,農民對於大數據處理結果的不信任,長久以來都是種香蕉,突然讓農民改種蜜柚,這對於農民而言風險太大。原來種植香蕉可能收入不高,但種了蜜柚之後也不能保證他們的收入一定增長。並且,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不能很好地操作相關APP,導致實際使用效果大打折扣[4]。解決這些問題的最根本辦法就是基層工作人員要細心地開導農民,並且做好相關材料以及數據的説明,用實打實的數據來説服農民,並且手把手教會農民使用相關的大數據APP,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數據與“三農”實際結合的問題。

4結語

我國的農村面積大,涉及的人口也多,但經濟發展卻還是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如何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是國家重視的問題,所以,國家在不斷強調“三農”問題的重要性,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三農”建設中。其中大部分人都應用大數據技術分析農村現狀,然後進行規劃和開發。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很快地發現問題並且快速地解決問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數據技術能夠很好地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全面小康。

參考文獻

[1]尹驍,王明宇。大數據時代下三農問題新思路的探討與分析[J]。電子商務,20xx(8):1-2.

[2]魯齊建,沈浩儒,曹玲玲。“互聯網+城鎮化建設”促進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J]。時代金融,20xx(30):69,79.

[3]張傳秀。“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電商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xx,19(1):94-96.

[4]趙靜,馬潔。“互聯網+”時代農村電商物流問題研究[J]。中國商論,20xx(27):62-64.

關於三農問題的論文 篇三

[摘要]農業在我國產業經濟結構中佔據着較大比重,是保證社會穩定發展,完善產業結構,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關鍵環節。加強“三農”建設,是黨和國家當前階段推行農業現代化,保證農民的人均受益,深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首要工作。在此基礎上,本文根據“三農”建設的現狀與基層現代化技術推廣面臨的主要問題,對當前階段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措施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三農;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3.3[文獻標識碼]A

1當前階段“三農”與基層農技推廣的發展現狀

1.1“三農”建設的現狀

根據研究可以發現,農業生產科技水平的提升,是促進整體農業建設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推進農業相關產業優化升級的核心力量。然而,現階段農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由於生產模式的限制,使得大部分農產品種植、產業經營、勞動生產處於分散狀態,生產水平較低。在我國,農民生產大多采用分户生產—經營模式,較為分散的管理生產結構,導致現代化技術的普及成為建設難點;其次,農業產業機器化、自動化程度不高,人力資源投入較大。目前,農產品的供需市場以買方市場為主導,對農產品的質量與生產量有着較高的要求。但由於區域化農業發展的特性,使得部分地區出現產品過剩,價格低迷的情況。

1.2在基層建設技術推廣體系面臨的主要問題

1.2.1體制結構不合理

在基層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對體制的專業化管理有着較高的要求。但基層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仍舊沿用計劃經濟的管理,鄉鎮組建的農業科技部門大多參照上級縣政府單位農、林、畜牧業等部門進行建設,是縣級農業相關部門的延續。這使得鄉鎮農業部門以雙重管理為主,其農業技術的推廣有上級部門進行指導,人力、財政等管理工作則主要有鄉鎮政府負責。雙重管理體制的實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技術推廣工作的靈活性,保證縣級單位對鄉鎮基層政令執行的有效監管。但在另一方面,人權、事權的歸屬不同,不利於鄉鎮基層專業技術推廣隊伍的穩定建設,降低了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此同時,鄉鎮一級的技術推廣人員時常被其他單位抽調,發生“在編不在崗”的情況,分散了技術人員的精力,人才流動性大。

1.2.2工作人員專業化水平不強

現代化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當前階段農業技術的分類逐步細化。新技術的研發、優良品種的培育、土壤成分的配比技術等方面研究的不斷深入,提升了農業技術推廣對專業化人才的要求。然而,基層推廣人員的編制問題及財務、事務的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導致政府專業化人才儲備匱乏。一方面,農業專業相關的專業人才引進力度不足,實際工作缺乏專業的理論指導;另一方面,專業推廣人才的流失,導致技術推廣隊伍的專業技能水平不高,出現技術斷層、先進技術的推廣經驗不足等問題。尤其是在實踐階段,技術掌握不熟練、缺乏相關經驗地情況下,使得部分技術人員在進行推廣工作時進度緩慢。

2在基層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有效建議

2.1深化技術推廣體系的改革,創新管理機制

農業在產業結構類型劃分上屬於勞動密集型,現代化技術的管理、生產模式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程度不深。為此,深化農業領域技術改革,政府應大力推廣先進技術,應創新技術引進方式,立足農業發展的實際,不斷進行嘗試。首先,根據區域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專業理論指導,合理地將科學技術引進到農業發展建設中來。提升農業建設的技術水平,完善農村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其主要目的在於改善農業發展的單一性產業結構,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升農民的生活品質,從而提高農民的整體收益,為農業產業的飛速發展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其次,深化農業技術的應用程度。在保證合理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將其大範圍地應用於農業生產、經營等行業。在農業領域深化技術的利用程度,不僅可以提升農產品的生產效率,還能在提高農產品生產質量的基礎上,優化農業資源配置,從而促進區域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2.2擴大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領域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在農業科技和農業現實生產中起到橋樑作用,應當改變目前過分側重種子供給、播種培育指導等產中領域的現狀,把服務領域前推後移。一是加強對本區域農業、農民需求的調研,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機制,推進農業科技研製培育更適合土地生長的作物新品種,生物肥料、動植物疫苗等,提高農業整體科技化水平;二是把農業推廣由單項向綜合服務延伸,向農民提供訂單式服務,開展市場營銷服務,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參與競爭,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2.3加強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支持力度

一是把農業技術推廣納入法治軌道。相關部門要積極出台農業技術推廣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同時各地各部門應強化對農業技術推廣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執行情況的督察力度,確保把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落到實處;二是加強政府的財政支持力度,調整財政支農資金結構,參照其他項目資金的申報、管理、使用、評價成熟的做法,建立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申報、管理、使用、評價一整套流程,確保農業技術推廣資金充足、使用有效果。

3結語

將先進的科學技術合理的引用到農業生產、管理、經營的各個環節,不僅可以有效提升農產品的生產效率及質量;還能在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保障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提高農業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為此,相關政府部門應從基層出發,通過改革技術推廣管理機制,運用創新推廣模式,提升員工專業化技術推廣水平,強化政策扶植力度等方式,深化先進技術在農業領域的適用範圍,提升農業技術的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1] 趙菊英。鄉鎮農技推廣機構在農業服務中的作用和發展對策[J]。農家科技旬刊,20xx(04)。

[2] 麥麥提圖爾蓀,塔什。當前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存在的問題分析[J]。農家致富顧問,20xx(06)。

服務三農 篇四

服務三農

以科學的發展觀作指導

為“三農”發展提供交通先行保障

縣交通局局長**

“要想繁榮,交通先行”。交通工作與“三農”工作密切相關,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作為交通主管部門,我局將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政協的監督指導下,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搶抓機遇,把握政策,合理規劃,加快發展,充分發揮交通在經濟發展中的先行作用。

一、認清形勢,把握規律,以科學的眼光看待我縣交通現狀

綜觀**交通現狀,全縣公路總里程1878.16公里,其中省道兩條,長101.7公里,縣道404.6公里,油路300.6公里,砂石路104公里;鄉道311.1公里,油路62.8公里,砂石路248.3公里;村道1060.76公里,油路74.76公里,砂石路986公里。已初步形成了一個以省道為骨架,縣鄉公路為依託,鄉鎮駐地及較大集鎮為結點,鄉村公路為環繞,輻射到每個行政村、自然村的四通八達公路網絡,鄉村公路面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陸路運輸:全縣擁有貨運車輛7737部(大機2235部,小機5502部),年貨運量4000萬噸,貨運週轉量1.2億噸公里;客運車輛398部,6000座,年客運量9500萬人次,客運週轉量7.9億人公里。

水路運輸:主要河流渦河、包河、北淝河、西淝河、武家河,境內全長120公里,全縣客運渡口27座,渡船27艘,年客流量280萬人次。

雖然我縣的交通現狀已發生了翻天履地的變化,道路通行總量快速發展,運輸能力顯著提高,運輸市場趨於規範。但其中也存在着許多問題。一是農村公路總體發展水平仍較低,通達深度不夠,路網密度不高,技術等級低、路況差,鄉鎮之間發展不均衡。缺乏科學規劃指導,進展速度緩慢,管理薄弱,技術政策不盡合理,投資效率不高;另外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建養不協調、法規不健全、人才缺乏等問題。二是運輸市場管理力度不大,運輸導向的針對性不強;四是水路運輸安全設施不健全,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二、結合實際,以科學的發展思維,敲定我縣交通工作戰略取向

1、提高農村公路的'運輸能力和質量,推進城鎮化進程,繁榮農村經濟,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增加農村公路網密度和通達深度,改變交通面貌,增加農民收入;優化農村公路佈局和服務,依靠科技,提高質量,集約利用土地,加強環境保護,堅持可持續發展方略,促進鄉鎮協調進步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保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2、構建結構日趨優化、資源配置逐步合理的水陸運輸體系,加快陸路客貨運站(場)建設,新改建部分港口、碼頭,提供不斷滿足社會需要的運輸保證。

3、增強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開通綠色通道,免徵部分農用車輛費用。

三、着眼長遠,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實現交通現代化

(一)陸路交通。

1、公路建設:

“要想富,先修路,富不富,先看路”,加快交通發展是直接服務於“三農”的具體實事之一。我們將按照縣委、縣政府“加快發展,富民強縣”的要求,緊密結合實際,確定了本世紀前全縣公路建設目標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到,利用實施國債、通達工程機遇,改造主要縣鄉道及村道,使公路建設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狀況得到初步緩解,為農村經濟發展及農民脱貧致富創造條件;第二步:到,實現主要鄉道路面黑色化,全縣所有集鎮通油路,全部自然村實現晴雨通車,提高技術等級,改善行車狀況,完善沿線設施,全面增強鄉道、村道的通達能力和抗災能力,滿足農村交通運輸基本需求,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保障。第三步:到,使主要鄉道達到三級公路標準,路面實現高級、次高級化,完善橋涵配套及交通附屬設施,使農村公路形成等級、結構、配置合理的公路網絡,帶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按照發展規劃年以前,全縣將建立起水、陸並舉,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新型綜合交通體系,全面提高縣道公路等級,建立和完善縣城連接全縣27個鄉鎮和集鎮的“七橫七縱一循環”(七橫:青李路、劉張路、張義路、宿渦路、渦青路、十臨路、西高路;七縱:濉石路、青蒙路、丹史路、渦新路、渦五路、耿王路、標張路;一循環:以縣城為中心,以義門、高爐兩座大橋為控制點,沿途經高爐、林場、曹市、青町、馬店集、大曹、牌坊、周橋、義門、花溝、標裏、臨湖、店集、楚店、雙廟、西陽十五個鄉鎮,構成一個經濟大循環)。爭取到2010年末,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的關係由基本緩解向總體適應跨越,計劃每年投資4000萬元用於公路建設,新建三級路218公里以上,高級、次高級路面達到695公里,使全縣每個地方,在30分鐘之內能夠到達縣城。

2、站場建設:

到2010年以前,全縣將建設和改造三個客運場站、二個貨運市場、二個專業物流基地。實現場站建設花園化、站點建設景觀化、貨物運輸專用化、貨運

三農科技信息創新模式論文 篇五

3.1構建公共服務平台

發揮政府的主導和協調作用,構建農業科技信息公共服務平台,需要以下保障措施。

(1)領導的高度重視。農村科技信息服務工作涉及科技部門、農業部門、教育部門、農業院校、科研機構宣傳媒體等多個主體,只有利用政府統籌職能才能進行系統安排,並給予必要的財政和政策法律等支持,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層次的現代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切實加強“三農”農村科技信息推廣的力度、廣度和深度。必須注意經費、人員、時間和措施的落實。

(2)完善農業科技信息服務機制。目前,許多農業科技成果信息,由於科技體制不合理,大量成果被沉積而未能推廣應用,因此,在政府對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的主導作用下,完善農業科技信息服務運行機制。在涉農項目中突出科技,向科技傾斜,推進農業科技、體制創新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全面提高農業科技的創新能力與整體水平。

(3)創造良好服務環境。加大對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建立農業科技信息數據庫、專家系統,實現農業信息網絡化。加強示範引導,對成效較好的模式進行宣傳、實施和推廣。從農業科技信息的採集到發佈、傳播等方面入手,打擊坑農、騙農的虛假信息,為農業科技信息創造良好服務環境,保證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的健康快速發展。

(4)整合信息和人力資源。將各相關部門的農業信息和人力資源進行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形成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的合力,提高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的全面性、時效性和實用性。

3.2構建指導平台

發揮農業院校、科研機構的指導作用,構建農業科技信息指導平台,需要以下保障措施。

(1)開展實用新型農業科學研究。政府出資和組織科研團隊根據“三農”農業科技信息需求反饋,有針對性地開展科研攻關和研究工作。研究應以貼近農民、實用性強、見效快速、效益明顯為原則。

(2)開展臨牀技術指導和農業科技信息利用培訓。成立由教授、博士、專家組成的服務團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做好農業科技成果臨牀技術指導。由政府相關部門統一選派專家開展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技術培訓,舉辦各種技術培訓班定期開展農業科技信息利用培訓。

(3)開展科技信息服務“三下鄉”。組織農科大學生科技信息服務“三下鄉”服務隊,送科技下鄉活動。農科教專家組成員開展現代農業科技巡迴報告活動。經常保持與農民進行深入的互動,直接瞭解農民的需求,使科技需求到科技供給的信息傳遞有效,從而保證農村科技信息供給的“服務”農民滿意甚至使顧客滿意最大化。

3.3構建示範推廣平台

發揮龍頭骨幹企業的示範作用,構建農業科技信息示範推廣平台,需要以下保障措施。

(1)提供農業科技市場供求信息。如政策信息、技術信息、新品種信息、新的栽培技術信息、新的養殖技術信息、新的經營管理技術信息、生產動態信息、市場行情信息等有針對性地收集、整理、傳遞。

(2)農業科技信息需求反饋。經常深入農村開展農業科技信息需求調查,根據“三農”的需要,將信息反饋給政府相關部門或農業科研機構,並及時跟進採納情況,為政府相關部門提交好的建議和意見,向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爭取政策、資金、人力等方面支持。利用農業生產、推廣方面的技術,形成產、學、研體系進行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和推廣。

(3)加強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和科技示範户建設。農業行業協會吸納各企業主要領導加入協會,經常交流討論,樹立起為“三農”服務的意識,竭盡所能發揮企業示範帶動效應,帶領農民共同致富。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科技示範户的建設使新科技成果走向生產實踐的應用示範,有效地帶動周圍農民運用先進的技術與最新的市場信息進行農業生產活動。佛山市應把科技示範作為農業科技推廣的重要抓手,堅持樣板與項目捆綁、資源與技術整合,用園區示範促進技術推廣,如順德區陳村花卉世界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南海區和順萬頃洋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三水區大塘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高明區現代農業生態園區、三水逕口農業現代化科技示範園區等,同時還要大力培育壯大新的農業園區建設,加強輻射效應。

3.4構建查詢服務平台

發揮圖書館的信息查詢作用,構建農業科技信息查詢服務平台,需要以下保障措施。

(1)優化、整合農業科技信息資源。優化農業科技信息資源,對農村圖書室的圖書定期更換,最大限度地發揮圖書的使用效益。根據農民的需求整合文獻信息,把農民所需科技信息集中起來,整理成農民易於接受的二、三次文獻,並提供參考資料、參考諮詢服務、引導服務,為農民提供多層次、多渠道的“一站式”服務[2]。

(2)建立農業科技信息導航系統。進行網上農業信息數字資源的採集與整合,將網上龐雜的農業信息資源進行加工、整理,在佛山農業信息網、農技推廣網上設置宣傳欄,為有需要的農民開展網上閲讀、館際互借、聯合參考諮詢等服務,為農民高效地獲取脱貧致富信息創造條件。

3.5構建宣傳平台

發揮媒體的宣傳作用,構建農業科技信息宣傳平台,需要以下保障措施。

(1)提供農業科技信息發佈平台。各級農業部門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網絡等各種媒體,廣泛傳播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通過深入紮實的工作,形成全社會重視農業科技的良好氛圍。從服務手段上要傳統與現代結合,既要發揮廣播、電視、期刊的作用,又要利用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為農民開展信息服務。開通農業病蟲害信息檢測系統、農業信息查詢系統等。

(2)推廣手機信息宣傳。手機已成為農村網民上網的主流終端,而且呈高速增長之勢,成為拉動貧困農村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力量。利用移動通訊信息平台,結合農業發展的特點和信息需求,建立農村手機短信、手機QQ羣、手機飛信等互動信息平台,提供最新農業信息,如價格行情、農產品交易信息、農業百科知識等,通過手機移動閲讀電子圖書和瀏覽網上信息[3]。

(3)加大網絡信息宣傳力度,提高服務質量。進一步辦好佛山農業信息網、佛山農技信息網、佛山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網等,豐富信息內容,增加信息數量,突出科技信息,加強科技指導。各區宣傳媒體充分利用自己的農業信息網,鞏固服務陣地,努力突破科技推廣的“最後一公里瓶頸”。

(4)建立科技信息發佈制度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發佈制度。及時發佈種子、肥料、農藥等農資主要推廣品種信息,指導農民科學使用優質、高效、安全的農業生產資料。

3.6構建反饋平台

發揮農民的應用反饋作用,構建農業科技信息反饋平台,需要以下保障措施。

(1)建立農業科技信息需求的反饋渠道。農民是直接得益主體,其在一線生產過程中,對農業科技成果信息使用存在的問題最有發言權。政府應該建立一條方便、快捷、暢通的農業科技信息需求反饋渠道,如農業知識專線、貧困農村信息服務工作站、農技110信息服務枱、貧困農村信息服務港、農業專家熱線等。根據“三農”的需要,將信息反饋給政府相關部門或農業科研機構,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方面研究。

(2)提高農民利用農業科技信息的意識和主動性。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不強,缺乏農業新型技術、新興產業產前產後的專業敏感度,導致先進農業科技不能快速、及時、高效的送達到農民手中,發揮其最大作用。因此,農民應主動參加定期開展的農業科技信息應用及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提高使用科技信息的意識和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