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國中化學實驗改進建議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W

國中化學實驗改進建議論文(精品多篇)

國中化學實驗改進建議論文 篇一

一、創新課堂探究實驗,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在國中化學教材中,有很多實驗很神奇,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利用這些資源,創新探究實驗,引導學生進入到觀察、猜想、探究、分析的過程中,利用相關化學原理進行實驗現象解釋,這對於發展學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在課堂探究性實驗開展中,教師要能夠為學生提供實驗的機會,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提出大膽的猜想,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能夠進行相關操作,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原理,以促進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對於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發展學生實驗素養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做課本中的一些實驗,比如,在學習分子不斷運動之後,引導學生開展“魔棒生煙”的實驗,教師為學生提供實驗材料,指導學生根據教材開展實驗活動。再比如,在教學“燃燒的條件”的內容後,教師引導學生做“魔棒點燈”的實驗,做“燒不壞的手絹”的實驗,通過引導學生自己做實驗,發展學生的獨立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

二、教學聯繫生活,積極引導學生做一些家庭小實驗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能夠有效地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內容結合起來,能夠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化學原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能夠在知識學習之後,進行一些家庭小實驗,鞏固消化吸收知識,創造性地應用知識為生活服務,這對於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對於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意義重大。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聯繫生活,引導學生做一些家庭下實驗,促進學生有效發展。設置家庭小實驗,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實驗要能夠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基本技能;

2、實驗要能夠有效與生活內容結合,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3、實驗要具有探究性,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要簡單。

只有這樣的實驗設計,才符合國中生的能力水平,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實驗興趣,促進學生探究實驗能力的發展。比如,引導學生通過家庭小實驗探究蠟燭的組成元素、性質、以及蠟燭在倒扣玻璃杯中熄滅的原因。引導學生探究選擇藥品及雞蛋殼放在盛醋的玻璃杯中,並在杯中放一隻點燃的蠟燭的實驗,通過實驗使學生對二氧化碳的性質有深入的認識,等等。在新知識學習後,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做一些簡單的小實驗,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深入的瞭解,同時不斷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能夠應用所學,分析思考探究生活中的現象,問題,這對於有效拓展化學實驗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設置課題,發展學生的合作探究實驗能力

在化學領域,有一部分實驗憑着個人的努力可以獨立完成,但有些實驗是需要集體的智慧才能實現的,因此,作為一名化學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個體實驗能力的培養,同時還需要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發展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設置課題,在課題引導下,使學生分成興趣小組開展實驗活動,這對於發展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設置課題的方式有兩種,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發現,確立課題,幾個人結合成興趣小組,針對課題,開展探究性實驗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篩選出探究的課題,需要大膽提出假設,進行資料的蒐集整理,需要對相關信息進行有效處理,選擇實驗方案,通過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都能得到發展。

另外,教師也可以設置課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性試驗,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當地水資源的污染狀況進行調查,分析解決問題的策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研究當地的水資源利用情況,污染情況,需要對相關監測情況進行調查,測定當地水及河流的PH值,提出防治水污染的策略,學生需要開展合作實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探究能力都能得到發展。總之,化學探究性實驗是國中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科學地對化學探究性實驗進行設置,重視探究性實驗的教學應用,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開拓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對相關化學原理進行有效的認識和理解,更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驗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對於促進學生化學素養和實驗素養的提升都具有重大價值,因此,在國中化學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探究性實驗教學的開展,精心設計實驗方案,通過探究性實驗教學有效推動化學教學的發展。

國中化學實驗改進建議論文 篇二

新課標指出,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正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學教學中,實驗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讓學生學習獲得新知識,驗證鞏固原有知識,更加重要的是它還能讓學生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實驗的這種作用是其它教育無法替代的。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如何選好實驗,用好實驗,做好實驗,充分發揮實驗的探究功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應是化學教師教學研究的課題。

一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體現實驗活動情

實驗能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科學的發現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要儘可能地創設實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與實踐”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對比分析氧氣和氫氣的製取裝置,得出設計氣體制取裝置的一般思路,然後根據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由學生自主設計並動手裝配一套最滿意的裝置,組裝完畢後召開“設計裝置展示會”,再由各組骨幹同學作為推介員介紹其裝置的優點,最後由全班學生作出評價。這種教學方式,有利於調動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積極性。 在學生這些自主探究過程中,要經常提出一些能激發學生創造慾望和創造興趣的問題,儘量給學生多一些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手腦並用的活動中迸發出創造的火花來。

二、適當增加規律實驗 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需要,適當補充一些實驗,既可以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提高實驗的探索性。例如,在“酸溶液與金屬氧化物反應”這一環節教學中,可以補充由學生分組做氧化銅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的實驗,原料易得,實驗易做,並且現象明顯。通過這個實驗和鐵繡的主要成分氧化鐵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實驗,更能使學生理解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的規律,便於學生得到和掌握規律。又例如,在“鹼溶液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這個教學環節中,可以補充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硫反應的實驗,先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按要求聞氣味,再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振盪後再聞氣味。這個實驗,既可以讓學生得出鹼溶液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反應的規律,又可以加強環保教育, 強化環保意識。同時教育學生,對生產生活和化學實驗造成的環境污染,只要我們採取恰當的措施,就可以防止或減少污染,這樣既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所學知識更系統化深刻化,效果非常好。

三 、恰當改進實驗方案 豐富學生實驗情感

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戴安邦説過,實驗室是培養全面化學人才的最好場所。由此,化學實驗在化學探究和學習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挖掘和開發化學實驗在化學探究性學習中的功能,對於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意義極大。新課程新理念也認為,要重視知識與能力的協調發展。讓學生親歷實驗過程,不管實驗成功與否,目的在於讓學生體悟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例如,“用5%的過氧化氫溶液加熱分解放出氧氣”實驗中,可用帶火星的小木條檢驗,會觀察到小木條復燃的現象。然而我們的實驗卻不能觀察到這樣的現象,看不到火星變旺,而發現會熄滅。是什麼原因呢?它是由過氧化氫溶液濃度引起的,還是由於分解產物中有大量水蒸氣造成的呢?讓學生分組去探究。一組可試驗10%、15%、20%等多種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一組可加長導管,待生成的水蒸氣冷卻後,再用帶火星的小木條去測試。結果發現原因均存在。於是引導學生去改進這一方案。方案一:使用20%的過氧化氫溶液,加熱温度不要太高,儘量減少水分蒸發,有大量氣泡冒出時,把帶火星的小木條伸入即可;方案二:生成的氣體通過盛有生石灰(或鹼石灰)的乾燥管,再用帶火星的小木條去檢驗。

總之,化學實驗能讓每一個學生以輕鬆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的奧祕,形成持續的化學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也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平等的學習動手的機會,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更能讓每一個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去體驗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繫、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科學探究實踐中逐漸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國中化學實驗改進建議論文 篇三

1、實驗再開發,補充實驗堆強理論

説服力實驗(白磷與紅磷的燃燒),教材只用白磷與紅磷的燃燒來學習燃燒的條件,教學時我們將實驗進行再開發,提供部分器材讓學生動手實驗,蠟燭燃燒現象在隔絕空氣和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會對燃燒造成什麼影響,採用儘可能多的方法來使正在燃燒的睹燭熗滅。學生們除了書上的方法外,還採取了用嘴吹滅、用書扇滅、用水澆滅、用剪刀剪去燃燒的燭芯等方法,這種嘗試不是盲目的,而是將前面得出的結論應用在他們的具體方法中,理論的精髓在這裏得以體現,通過增加這個探究實驗,在思維高潮中得出燃燒的條件,這樣使燃燒的條件記憶猶新。

2、再開發一續探究,給力實驗原理

實驗(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反應制取氧氣):教材設計的實驗步驟中,缺少了對“二氧化錳能否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進行探究,我們可以在實驗後提出問題“是不是二氧化錳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隨着問題的提出,學生產生了質疑,於是告訴學生一切以事實為根據,單獨對二氧化猛加熱觀察二氧化錳能否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學生堅定了二氧化猛的作用,學會了催化劑的概念,催化劑新名詞的神奇作用,進一步學習製取氧氣,使學生在質疑中進入氧氣製取原理的學習。因此,後續探究在實驗教學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們也嘗試將實驗進行改動,做了如下改動:⑴取2支試管,分別加人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和少量的二氧化錳,分別加熱,再把帶火星的木條分別伸入這兩支試管中,觀察木條是否復燃<(2)將上述過氧化氫溶液倒入裝有二氧化錳的那支試管中,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觀察木條是否復燃。經過設計,使實驗探究過程更加科學嚴謹。實踐證明進行生成性再開發,將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

3、再開發一家庭小實驗,提高學習興趣

將教學課題延伸至課外,集鞏固知識技能培養動手能力開發創新能力於一體。例:用玻璃杯代替燒杯,用飯碗等代替做蠟燭燃燒的實驗,同學們都在家做了實驗,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經過上課再次指導後,這個經過改進的演示實驗最終又在家庭成功完成了,提髙了初學者對化學的熱情。我們配合教學內容將實驗延伸到課外,以促進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經常收集各種課外素材或者將課堂實驗用家庭日常用品替代,讓學生回去做為興趣去完成,有的實驗我們共同稱之為“廚房化學、綠色化學、生活化學”等,既豐富了學生課餘生活,又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尤其當實驗內容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時,積極性特高。例如:廚房裏炒鍋起火如何使火熄滅>高度酒為啥能燃燒,如何讓它熄滅?等等,還有要求學生動手設計一個家庭實驗證明蠟燭成分裏有氫等。這些實驗將化學知識融入生活,在開發家庭實驗的中,展開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幫助學生自制儀器、尋找替代品,積極開動腦筋、因地制宜地利用一些廢舊物品自行設計實驗裝置,自己動手製作儀器。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例如,我們讓學生利用廢舊的塑料眼藥水瓶、塑料吸管(或用過的圓珠筆芯)組合製成多用滴管>利用裝洋蔘丸(或草珊瑚含片)的透明真空硬塑板製成微型井六板,利用小號具支試管、塑料眼藥水瓶、塑料吸管、小號離心試管等製成一套試驗白磷與氧氣反應的裝置>利用裝青黴素的小藥瓶、塑料眼藥水瓶、塑料吸管、裝新簧片的小藥瓶等製成一套製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大大提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有些實驗由於條件限制而無法完成,如一氧化碳的燃燒、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鋼和氧化鐵的實驗,因實驗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教學時我們採用課件進行演示。有些實驗的成功率不夠高,今後我們將繼續進行研究和改進,提高這類實驗的可行性、可視性和趣味性,充分發揮實驗獨特的教學功能。

國中化學實驗改進建議論文 篇四

新課程改革中制定的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培養目的的敍述為:“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要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就必須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而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並且學生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也是學習化學和進行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所以筆者認為,新的課程標準對我們化學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應加強國中化學實驗教學。在實際化學實驗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精心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

要認真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化學這本書的實驗,分析實驗目的,研究實驗特點和理解學生認知上的不平等,從而巧設實驗,在學生心理上造成懸念,以喚醒學生要求投入實驗的迫切願望,進而引領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實驗,這在實驗教學中顯得非常重要。

如:在學習第二單元課題2《氧氣的性質》的[實驗2-3]時,教師可以先演示硫磺在空氣中的燃燒,並讓學生認真觀察現象並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來。教師馬上提出問題:硫磺在氧氣中燃燒又會有什麼現象呢?它與空氣中燃燒的現象相同嗎?如果不同,那又是為什麼呢?這就在學生的心理上造成了懸念,學生迫切需要觀察到硫磺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此時,教師就可規範地演示硫磺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此時此刻的學生,無不處於極度的興奮之中,在這種情境下,讓學生描述實驗現象、理解實驗注意事項以及對比理解物質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燃燒現象不同的原因,可謂是輕而易舉。這一課學生在興奮中開始,勢必就可以取得一個讓學生印象深刻的最佳教學效果。

二、改進實驗內容教學方式,增強實驗教學效果

為了讓實驗教學真正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我嘗試性地改變了一些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某些演示實驗改為部分學生參與的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從而增大了學生的實驗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實驗嘗試,這樣做的教學效果非常好。

變演示實驗為部分學生演示實驗。

這種做法就是將教材中難度不太大、實驗過程比較簡單安全的實驗讓部分學生來演示,當然實驗前要先讓學生預習該實驗,有時可以讓要進行實驗的同學預做該實驗,充分掌握實驗後才進行。

例如:在處理教材第三單元課題1《水的組成》的[實驗3-1]內容時,我讓四個學生上講台親自演示水電解的實驗,並且驗證實驗的產物。演示實驗經過如此改進後,課堂氣氛明顯活躍了,講台上下的學生個個精神抖擻,情緒高昂,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

這種做法就是將教材中比較簡單、安全、藥品消耗量不大、過程不復雜的實驗讓學生在實驗室中親自動手嘗試。例如:在處理教材第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恆定律》的兩個活動與探究實驗時,我將學生領進實驗室,先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白磷在密閉容器裏跟空氣中的氧氣的反應,再讓學生自己做一個驗證質量守恆定律的實驗——在托盤天平上進行硫酸銅溶液和鐵釘的反應,讓學生在實驗中真切地感受到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時,其反應物的質量總和確實與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相等。然後又讓學生在托盤天平上做一個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根據天平指針的偏移情況,尋找質量關係,分析確認質量守恆定律的實質等等。通過以上實驗和分析,學生在這一堂課上對“質量守恆”這一定律的內涵有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很自然地對下一課題化學方程式的配平作好了鋪墊。

學生實驗,我也作了一些嘗試,變過去的“預習、按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填寫實驗報告、進行問題的討論、評價與交流”的程序為:“做好預習報告,充分設計好自己想做的實驗,交老師審核批准後,進入實驗室可按自己的意願進行分組實驗,實驗過程中各組分別記錄自己的實驗現象,尋找自己的問題,然後各自解決”。實驗時,教師在實驗室巡視引導,解決一些難度較大的共性問題,課後學生完成實驗報告。例如:教材中學生實驗《二氧化碳的製取和性質》,我就是按照這種思路放手給學生做的(當然,選擇這個實驗進行嘗試,是因為這個實驗安全、可靠)。實驗的頭兩天便告訴學生,此實驗可自由設計,但不能離題,設計時許多同學對二氧化碳的製取沒有做太多的變動,但在性質實驗中卻作了很大的調整和改動。在自行設計實驗時有少數同學別出心裁,所列出的提綱遠遠超出了教材要求的步驟:有的增加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驗證實驗;有的想親自驗證課本給出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的實驗;有的想用小動物做一個驗證二氧化碳不可以幫助呼吸的實驗;有的想做實驗室製得的二氧化碳與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的異同的實驗;有的同學受我上課時的啟發,建議老師可否同意他們用石蕊試液先制幾朵小花,來完成“紫花復活”的實驗。當然,課本中要求的實驗他們也不能放過。在做計劃的時候許多同學將一節課的實驗設計得兩課時也完成不了,甚至有同學明確向老師提出要求:這個實驗用兩個課時來完成。雖然不太符合實際,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學生們對化學實驗的興趣。為了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儘量滿足學生們的要求,建議學校開放實驗室。首次有這樣自由的機會,在實驗室裏學生們興奮得不得了,課後頻頻向老師要求:“下次還這樣實驗行嗎?”在課後的書面信息反饋中,我驚喜地發現,同學們在二氧化碳的製取和性質方面確實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實驗超出了預期的效果。

總之,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化學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實驗內容,同時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按照學生的學習心理、生理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教學原則去進行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切實提高實驗教學效率是不難的。

國中化學實驗改進建議論文 篇五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本特徵。雖然在會考實驗的考察不是特別重,但我們老師作為從培養從的角度,應該要重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操作,不斷地進行操作感悟後,學生就不僅僅學到的是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瞭解了知識的生成過程。那麼如何讓學生掌握好實驗這個學習化學學科的基本手段,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必修課,我是在以下幾個方面培養的:

一、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的能力

學生喜歡化學這個學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課堂上能看見一些實驗現象,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那麼在進行試驗的時候就要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對於現象的觀察和描述的一些能力的培養,比如:在進行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學生對於這個實驗的現象都能夠觀察到,但是當你問到他,有什麼現象的時候會出現這麼幾個問題:火焰顏色描述不準確,對於是否有放熱現象容易忽略,對於生成物的典型性質缺乏思想準備容易忽略,對於實驗的注意事項,比如瓶中的水,沒有觀察到。那麼我採取的方式是先把實驗現象進行簡單歸類,最好能總結出口訣之類的技巧性手段,比如:燃燒的反應可以遵循“一光(火焰)、二熱、三生成”的`宗旨來描述,這樣既有觀察和描述的層次性,也不容易遺漏重要的現象,還能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讓學生能夠達到:想看、會看、能説、説對。

二、培養學生動手做實驗的能力

當學生對於實驗有了一定的瞭解之後,他們不滿足於看老師做演示實驗,很想動手自己做實驗,這是一個非常好讓學生進一步喜歡化學,掌握化學學習技巧的現象,但是這個時候學生的腦海中還只是有一些零散的實驗基本操作的能力,還不具備獨立完成完整實驗的能力,所以這個時候要給與學生簡單的驗證性實驗來完善他們的實驗技能,並且培養他們實驗的條理性和對注意事項的把握,以及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比如:在進行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實驗中,學生要按照“連、查、裝、定、點、收、離、熄”這麼八個步驟來進行實驗,讓學生明白一般製取氣體實驗的基本流程,還能夠讓學生在每一步都能把該步驟的注意事項加以把握,如:為什麼要檢查裝置氣密性?如何檢查裝置氣密性?最後為什麼要先把導氣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如果步驟相反會造成什麼後果?這些注意的重點內容,讓學生做一遍實驗,哪怕是付出一個試管的代價,也比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容易接受,印象深刻。做實驗不僅僅培養學生的實驗技巧,也是培養學生深入研究實驗內在聯繫以及相互合作完成實驗的能力,對於構建一個合作學習的模式是有相當幫助的。在這項活動中,實驗用品是購買的可食用的檸檬酸和小蘇打,為驗證口感允許學生品嚐少量的自制飲料,但是飲用過量對身體有害,要有效地提醒和監督學生。學生可以發現使用過多的小蘇打或檸檬酸會影響飲料的口感。如果過量使用檸檬酸,飲料口味太酸。如果過量使用小蘇打,飲料口味太淡,因為小蘇打與檸檬酸的反應是為飲料起加味作用的。

三、培養學生根據要求設計實驗的能力

當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能夠做出一些驗證性實驗的時候,那他們已經基本上掌握了化學學習的手段,可以利用這些手段開獲取更多的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了,這時就應該不侷限與書本,把生活中的一些實例當成研究對象,通過實驗,解釋一些現象,那麼這時,學生又需要掌握設計一個或一組實驗的能力了,這並不僅僅是娛樂性質的,會考中也是有這種實驗探究的題型出現,而且一直是失分的主要內容。實際一個探究實驗的過程對於學生來説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涉及到很多的步驟和知識,這時候需要先掌握探究的一般步驟: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比如我們經常遇到的氫氧化鈉變質的問題,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探究,首先簡單的探究,有沒有變質,這個實驗就很簡單了,就是加入稀鹽酸就可以證明;隨後可以進行深層次的探究,是全部變質、部分變質還是沒有變質,這樣就增加了一些難度,也能夠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嚴謹科學態度。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到很多內容,以上只是我的一點自己的想法和不成熟的實踐經驗,我會在以後的工作中加強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喜愛化學,喜愛實驗,樂於實驗。

國中化學實驗改進建議論文 篇六

摘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在國中化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為讓實驗充分發揮其教學功能,根據教學需要對化學實驗進行改進和完善。

關鍵詞:化學實驗;科學探究;改進

我國著名化學家戴安邦曾説過:“化學實驗教學是實施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形式。”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化學教學中更應充分應用實驗這一手段。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學習方法。但教材中的實驗由於受到教學資源或其他因素影響,往往達不到設計的效果。我們不僅僅要做實驗,更應改進實驗教學,探索實驗方法,完善實驗理論。在多年的一線教學中,我對幾個實驗進行了改進,在實際教學中效果不錯,與大家探討。

一、實驗名稱:不純氫氣爆炸

1.改進原因:

九年級化學教材上冊實驗7-2。目的是演示可燃性氣體粉塵與空氣混合點燃可能發生爆炸。此實驗演示過程中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1)不易成功。

(2)操作過程繁瑣。

(3)有一定危險性。

(4)污染環境。為此我設計了一套爆炸實驗裝置。

2.實驗裝置圖:

3.裝置説明:

(1)將橡皮塞打2個小孔,插入兩根銅絲,小頭在上固定在鐵架上,上端銅絲彎曲,距離約0.5mm,下端銅絲用導線分別與廢舊打火機壓電陶瓷的兩極連接。

(2)使用時,用小塑料瓶在實驗室收集爆鳴氣,塞上瓶塞倒立移至實驗現場,去掉瓶塞,塞上帶導線的橡皮塞,然後按下打火機即可。

4.改進意義:

(1)現象明顯(聲音大,有火光,塑料瓶飛出很遠)。

(2)安全(塑料瓶飛出方向可調),環保。

(3)操作簡單,成功率100%。

(4)此實驗既可演示爆炸的危害,也是對氫氣知識的延伸和拓展。

二、實驗名稱:簡易滅火器———滅火器原理演示

1.改進原因:

九年級化學教材上冊P130探究實驗———滅火器原理演示,在實驗中易出現以下問題:

(1)操作較複雜。

(2)存在安全隱患(衝開瓶塞,玻璃儀器破損)。

(3)噴射現象不夠明顯。

2.改進裝置圖:

3.裝置説明:

(1)將大飲料瓶塞打孔,安裝廢舊輪胎上的氣門芯,將廢舊試管兩支栓上棉線放入塑料瓶中。

(2)實驗時,先將塑料瓶內裝入約1/4碳酸氫鈉濃溶液,然後向兩支試管中裝入濃鹽酸,將廢紙在廢舊鐵盆中點燃,在2米外將塑料瓶傾斜,噴口對準火堆即可。

4.改進意義:

(1)安全,不會破裂、爆炸,噴出水流方向易於控制。

(2)操作簡單,傾斜即可。

(3)現象明顯,噴射水流可達2-3米,滅火效果好。

(4)材料易得,廢物利用,可重複使用。

三、實驗名稱:分子運動現象

1.改進原因:

九年級化學教材上冊P49探究實驗———分子運動現象。實驗過程中現象明顯,但需要時間較長,需要藥品用量較大,實驗體現分子運動的過程不夠形象、直觀,趣味性不強。

2.改進裝置圖:

3.裝置説明:

(1)用細鐵絲做成一棵小樹,放在瓷井穴板上,在樹上點綴用棉球做成的花朵。

(2)實驗時,棉球上滴加酚酞溶液,然後在瓷井穴板中滴加少量濃氨水,用一隻大燒杯罩住小樹即可。

4.改進意義:

(1)反應迅速現象明顯,趣味性強。

(2)小花從小至上依次變紅,形象直觀,展示氨分子從瓷井穴板向四周運動的過程。

(3)更換棉球后,裝置可重複使用,且藥品用量少。

四、實驗內容:燃燒的條件

1.改進原因

九年級化學教材上冊實驗7-1,探究燃燒的條件。該實驗存在以下不足:

(1)白磷在銅片上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污染環境,危害學生。

(2)需邊製取邊通入氧氣,操作較複雜。

(3)用導氣管向水中白磷吹氧氣易造成白磷位移,燃燒不夠連續,甚至造成白磷浮出水面。

2.改進裝置圖:

3.裝置説明:

(1)用一隻大燒杯罩住銅片上的白磷和紅磷。

(2)用一支大試管收集一試管空氣或氧氣,然後管口向下伸入熱水中,罩住白磷。

4.改進意義:

(1)銅片上的白磷燃時,用大燒杯罩住。燃燒現象明顯,不會造成白煙外逸,安全環保。

(2)用收集有空氣或氧氣的大試管伸入水中罩住白磷,操作簡單,白磷在水中燃燒現象明顯,持續時間長,且白煙不會外逸。

參考文獻

[1]蔡亞萍.中學化學實驗設計與教學論(2005年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8-11

[2]肖常磊,錢楊義.中學化學實驗教學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46-53

[3]侯向陽,高樓軍,李東昇等.物理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實踐與再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11)

國中化學實驗改進建議論文 篇七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國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在某次國中化學實驗教學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等指標將全班42個學生分為6組,每組7人,男女生和優差生混合,組長擅長組織,發言的人擅長表達。6個小組的整體水平相差無幾,按長方形圍坐在一起,方便接下來的討論。教師的定位是課堂的整體掌控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一)學習目標

根據教學要求和教材內容,合理制訂課堂教學目標,容易掌握的可一筆帶過,難度較大的要細分。本節課的目標有兩個,一是熟悉CO2的物理化學性質,二是掌握製取CO2的方法,並能夠獨立操作完成實驗。重點在於CO2的性質以及與其他元素及物質的反應,難點在於如何正確設計氣體的實驗室製法,並獨立完成任務。

(二)個人思考

在明確教學任務後,學生首先應閲讀教材,瞭解基本知識,比如CO2的氣味、顏色、密度等,CO2與水會有什麼反應,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會有什麼變化。有學生自己動手就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發現石蕊試液在CO2中會變顏色,可乾燥的石蕊試紙在CO2中沒有出現任何改變。將這個疑問記錄下來,留在小組討論時解決。

(三)小組合作

每組7個人圍在一起,先集體表述了關於CO2的基本信息,各自將沒弄懂的地方説出來。組長儘量由優秀生擔任,可以把握其他組員的大致情況,並能夠將大家的疑問加以歸納總結,指出最根本的地方,由記錄員詳細記好。在此過程中,組長的任務極為重要,與教師相似也是起引導作用。可指定組員發言,並指出自己認為易錯的地方,確保組員不會犯錯。對於組員提出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知識水平不同,問題難度也不相同。對於一些較簡單的,可由其他組員回答,這樣就很好地實現了小組內部的互動,而且有利於共同進步。

(四)實驗討論

經過小組初步討論後,關於CO2物理化學性質的知識已基本解決。接着是本節課的重點,即如何更好地掌握CO2的實驗室製法。經過討論,確定了實驗操作步驟,選擇了合適的收集方法,並對各項要求和注意事項做了全面分析,接着小組分工開展實驗。有觀察記錄員,有藥品設備準備人員,有全局指揮者,有具體動手執行者。實驗藥品和方法有多種,如常温下稀鹽酸和碳酸鈉會發生反應並迅速產生CO2;酒精、木柴等含碳物質在燃燒中也有CO2產生;稀鹽酸和大理石反應也會產生CO2。在操作過程中,教師應實時觀察學生實驗的步驟和操作情況,對於不規範的行為要加以糾正,以免出現錯誤。同時也利於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實驗完成後,組長綜合組員的體會,加上記錄員的詳細記錄,對整個實驗過程做一次規範的總結。

(五)全班交流

在小組合作之後,教師要檢驗成果,每組派一個善於表達的學生彙報討論成果。對於一些較簡單的問題,可由學生自己進行評價,對於其中的難點、易錯點和注意點,必須要加以強調。對小組討論成果應予以鼓勵表揚,如有不規範處,需耐心指出,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如此才會加深印象,並主動改正。提煉出學生討論的精華和閃光點,並及時將信息反饋給學生。最後的評價環節也極為重要,很多教師都很容易忽略,應當引起注意。合理的評價,可幫助教師更清楚地認識到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也有利於以後教學方法的調整;對學生而言,則是對小組討論的一個總結,因為每個人都有參與,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身不足以及要努力的方向。

二、結語

小組合作學習給國中學生提供了個人思考的時間和足夠的鍛鍊機會,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並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合作學習中,也培養了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有利於促進其全面發展,在教學中值得推廣應用。

國中化學實驗改進建議論文 篇八

一、實驗名稱:實驗探究NaOH與CO2反應

二、實驗目的及實驗原理

由於NaOH溶液與CO2反應無現象,所以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已知的理化知識引導學生設計該實驗裝置從以下兩個角度探究NaOH溶液與CO2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第一:利用反應物CO2是氣體,而生成物中沒有氣體,讓NaOH溶液與CO2在一密閉容器內(如軟的純淨水塑料瓶)接觸即發生反應,因其壓強變化,從而使軟的純淨水塑料瓶發生形變。但要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即:CO2能溶解在NaOH溶液的溶劑——水中並與之反應,所以要證明是溶質NaOH與CO2反應還需做一個CO2與水在密閉容器中接觸的對比試驗以增強實驗設計的嚴密性。第二:利用化學反應的本質特徵是:有新物質生成。引導學生利用已知的Ca(OH)2與CO2反應生成CaCO3和H2O去猜測NaOH溶液與CO2反應的生成物,並設計實驗證明生成物中有碳酸鹽。

三、實驗儀器及試劑

軟的純淨水塑料瓶(500毫升)兩個帶蓋兒、兩個小藥瓶(代替膠頭滴管)、兩個注射器、小燒杯、氫氧化鈉溶液、稀鹽酸、濃鹽酸、澄清的石灰水

四、實驗裝置圖

組成説明:取兩個500毫升

的相同的軟質純淨水塑料瓶,用熱的鐵釘在瓶塞上打孔(用來插滴管即小藥瓶用)。

五、實驗操作步驟

1、用塑料瓶收集兩瓶(500毫升)的CO2 並驗滿。

2、分別蓋好瓶蓋兒,一瓶蓋兒上裝的滴管裏盛的是16毫升氫氧化鈉的飽和溶液,另一瓶蓋兒的滴管裏盛等量的水。

3、同時擠壓兩滴管後振盪兩瓶,觀察變癟的程度。通過學生地觀察和分析得出是NaOH與CO2發生了化學反應。教師引導學生猜想反應後的生成物,並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4、向更癟的瓶子裏用注射器加入適量的濃鹽酸,振盪,待瓶子恢復原狀後用注射器抽取瓶內的氣體,並將氣體注入盛有石灰水的小燒杯裏,觀察現象。石灰水變渾濁,説明NaOH溶液與CO2在一密閉容器內接觸有碳酸鹽生成,進一步證明了NaOH溶液與CO2發生了化學反應。

六、裝置改進的意義

1、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用品設計實驗,達到實驗目的,又遵循了實驗改進的科學性、實用性,簡約性,安全性。

2、引導學生可以根據反應物、生成物的性質或狀態的變化來設計實驗方案。

3、利用對比實驗來增加實驗設計的嚴密性。

4、通過對生成物的檢驗來引導學生寫出反應方程式,並從另一角度(由新物質生成) 來讓學生認識到CO2 通入到NaOH溶液中,雖然無現象但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

5、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開闊學生設計實驗方案的思路,提高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增強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