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英語語言學方面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1W

英語語言學方面論文精品多篇

英語語言學方面的論文 篇一

《英語文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引進》

摘要:英語語言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學生要真正學好一門語言,就必須瞭解語言背後的文化內涵,包括某個地域或國家的地理、語言發展、歷史名人、社會習俗、宗教與節日等方面的知識,要掌握一門語言,就要了解語言當中的社會文化。因此,作為英語教師,就必須在教學中注意英語國家,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英美兩國的文化介紹和引進,在文化習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本文擬從語言與文化的關係出發,闡述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必要性及一些文化導入的方法和內容。

關鍵詞:英語語言;教學;文化

1.文化與語言

語言的表達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礎上,否則語言將變成無水之源,無本之木。在英語學習聽、説、讀、寫、譯的各個環節中,都不能脱離語言文化這個大的背景。文化對語言有着極其重要的影響,只有瞭解了相應的文化之後,才能運用語言更恰當地表達。由於文化的差異,導致學生容易從自己的母語出發去考慮英語表達中的一些問題,往往出現了一些偏差。

比如對生活中的問候語,日常禮儀,餐桌禮儀,肢體語言的不同理解等等,都非常明顯地體現了中西文化上的差異,也容易造成學生的很多誤解。

2.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文化導入

針對中西文化的差異和學生經常誤解的一些問題,我們有必要在英語教學中有計劃的進行文化的介紹和導入,以便更快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2.1課前的話題討論

對於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由於沒有單獨地對英美文化進行介紹的課程,因此我們就必須把對文化的教學穿插到每個單元的話題當中。比如 College Life 《大學生活》,我們就可以對我國與英美國家學校及教育體制進行比較,對英美國家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做簡單的介紹。比如The British in My Eyes 《我眼中的英國人》,則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他們眼中的英美國家的人是什麼樣的,在外貌、衣着、性格特點上跟中國人有什麼不同,從而介紹不同國家的地理、歷史、民族性格特點上的不同。Food and Drinks 《飲食》這一課介紹英美國家的飲食差異和不同的餐桌禮儀。Family介紹英美國家不同的家庭觀念。Love and Marriage 介紹英美國家在婚禮上的風俗習慣。Holidays 介紹英美國家重要的節日及其來源,並與中國傳統節日進行比較。通過這些話題討論,不僅增強了學生對課文學習內容的興趣,也加深了對英美等西方國家文化的認識。

2.2多聽一些關於英美文化的介紹的素材

高職院校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要求更加切近生活和工作,培養良好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學習英語若只靠課本上的幾篇文章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讓學生全面瞭解英美國家的名人逸事、自然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科學發展等,我們必須通過各種途徑,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原汁原味的、各種體載的內容。在VOA、BBC等廣播中經常有關於本國或世界歷史文化內容的節目,有些文章更是專門講解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如Body language,Australia, New Zealand,A Freedom Fighter等。教師可結合課文,介紹英美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民族、宗教、制度、飲食習慣等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全面認識、瞭解英美等西方國家。

以VOA節目為例,VOA Special English是VOA播出的特別英語節目,內容分NEWS,REPORT,FEATURE等,其語速慢,詞彙量少,比較適合非英語國家的聽眾。“REPORT”題材涉及健康、教育、經濟、農業等,長度適中,內容廣泛,適合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同時拓展學生的知識面。“News”報道當天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大事,對於學生了解國內外形勢,掌握日常新聞用語和潮流詞彙不無裨益。“FEATURE”材涉及科學探索,美國曆史,美國人物,美國社會萬象等,是瞭解美國曆史、社會與文化的很好的材料。

由於這些國外的節目面向聽眾的方方面面,我們通過給學生收聽這些節目,顯然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因而,通過對英語節目的多聽,多學,對於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提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英語的應用能力具有輔助作用。

2.3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

在日常的英語文化的講授中,應該充分利用現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獲得較為直觀的文化知識,瞭解外國的地理狀況和風土人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工具用圖片、教學錄像、經典影視作品等形式向學生介紹英語國家的文化。利用教學錄像帶和電影的播放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英語國家社會文化的各方面,讓學生自覺地學習到相關知識,如在吃穿住行,日常交往中的各種細節,瞭解在不同的場合穿什麼,如何穿,吃什麼,如何吃,在不同的場面如何説,如何做的問題。使學生知道應該説什麼,不應該説什麼。讓學生了解中國人與英語國家人士初交時談話的禁忌,如對方收入、體重、年齡、宗教信仰、婚姻狀況等。多進行比較,發現中西語言文化的差異,特別是英美文化的特點。

2.4增強比較,注重文化講解

有針對性的進行英漢語言文字比較,讓學生體會語言文化的不同,進而避免望文生義。例如:sweet water, white coffee, sit at somebodys feet,這些詞語分別是淡水、加了牛奶的咖啡、做某人的追隨者的意思,如果簡單的從字面意思判斷,往往容易出錯。再比如:Achilleusheel阿基琉斯之踵,這個詞語來源於希臘神話故事,阿基琉斯參加特洛伊戰爭,是荷馬史詩中的英雄。據説他出生後,母親為了使他能刀槍不入,便把他浸入冥河水裏,但他被母親捏住的腳踵未能浸到冥河水,成了他的致命弱點。因此Achilleusheel被用來代指某個人的致命之處。

在解釋一些詞語意義時,教師有必要講解與其相關的文化來源,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入瞭解詞語的含義同時也增加了學習興趣。

3.結語

英語教學中對於英語文化的引進有利於學生對於英語語言的深入理解,增強學生對於英漢兩種不同語言的敏感性,有助於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師,一定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把文化融入到英語教學的各個方面,讓文化更好地促進語言學習。

參考文獻:

[1]鄧建輝。談高師英語專業英美文化教學的改革[J]。教育藝術,2006,(11):22—23.

[2]魯子問。外語學科中的跨文化教育。基礎英語教育研究,2004,(3)。

[3]盧建立。試論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4]胡春洞。英語學習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5]陳申。The Teaching of Cultur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6]徐媛媛。高校英語專業學生英美文化素養的提高策略[J]。2009,(24):73—74.

[7]劉建芳。芻議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安陽大學學報,2003,(04)。

[8]邵曉丹。大學英語課程中的英美文化教學[J]。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4)。

英語語言學方面的論文 篇二

[摘要]本文就英語語言學的發展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就其發展歷史中涉及到重點內容展開論述,在分析英語語言學發展初期基礎上,重點論述了英語語言學的現代發展階段存在的問題,以及英語發展的全球化分析,希望對於今後英語語言學發展和研究起到一定作用。

[關鍵詞]英語;語言學;發展初期;現代發展階段;全球化

一、引言

語言學的發展具有很長的歷史,在這過程中,其已經基本能夠涵蓋到多個語種,在不斷髮展中還體現出各國語言的通用性方面,較為完善的內容體系已經較為系統的形成,不斷豐富這語言學的大家庭,對於語言學發展過程中的框架以及相關模式則不斷地進行豐富和發展。同樣,在研究語言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一定不能忽視語言的發展的淵源和進程。特別是在語言的產生方面,歷經了一系列的人們的探索和思考,對於其中的規律性問題進行認真的探討和研究。在語言學中,英語語言則為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其不僅具有很長的歷史,另外,在借鑑其他語言學發展規律基礎上,英語也具有一定的特點和規律。

二、英語語言學發展初期

一大批的思想理論家在文藝復興中出現,他們都是集理論、思想和學術的大成,極大地推動了藝術和科學的革命,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則是其中顯著代表,他作為英國著名的戲劇家和詩人,一系列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都是在這個階段創作的,能夠把文藝復興階段中的文化和思想進行有效的昇華和總結,能夠更加體現出在文藝復興中的藝術成果。分析莎士比亞的作品,可以發現,其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有效刻畫,通過質樸簡單的語言能夠表現出以技巧吸引讀者的特點,總體具有比較樸素的文學風格,作品內容涉及到宮廷生活比較多,但是作品讀者不僅僅包括宮廷皇室,也被社會各個階層的民眾所喜歡。莎士比亞能經常琢磨社會各個階層的心理語言,並具有一定的社會生活,這樣就造就了他的豐富的語言表達,在英語語言的寫作和運用中能夠進行合理的靈活應用和表達,使用語言的意向性更加合理。

英國工業發展巨大影響變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在17、18世紀的工業革命,表現出突出發展就是相應的航海技術,英國在當時的歐洲就航海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和長處。另外,當時最為先進的飛梭織布機也出現在英國,極大促進了英國紡織業的快速發展,英國國力在英國工業革命背景下極大提高,造就了強大的工業基礎實例,在此基礎上,大規模的殖民擴張成為英國的必然發展。在殖民擴張中,英國先後打敗了原來的殖民老牌國家,比如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等,這種絕對優勢在殖民擴張中非常明顯,同時,進行國威宣揚,所到之處都要掛上英國國旗,對於當地人民進行完全的殖民統治,英語學習強迫實施,並取代當地的原有語言。

獨立運動在18世紀中期全世界範圍內大力開展,各族人民有努力進行發展和獨立革命,進行反抗殖民的壓迫統治,造成不斷縮小的英國殖民的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英語的運用範圍自然也受到一定影響。比如,北美的獨立運動表現得最為激烈,取得了巨大進步,各個國家都在積極進行自身的獨立,並逐步擺脱英國的殖民統治。北美大陸儘管逐步退出了英國殖民,但是,並不會消失是與語言的使用,這是因為,經過長期的經濟貿易和社會發展,北美各個領域中已經滲透到了英語的使用,並且給英語發展提供了進一步的空間。另外,在北美大陸之外,其他的英國殖民地以及自治領域也都有着相似的發展,比如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英語也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而逐步轉變為國際通用語言。此時,英語語言理論界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國際英語理論教育內的英語語言學探討,其中的英國啟蒙文學則是這個階段的重要特色。另外,在這種啟蒙文化的環境中,這個階段的英語語言學並沒形成自身的研究規範和科學體系。

雪萊和拜倫則是在19世紀中英語研究中的重要代表性人物,在英語語言學方面具有重要的貢獻,能有效幫助到相應的後續英語語言學的發展,並提供大量的理論基礎。他們主要從文化教育領域進行語言的創造和提煉,特別有助於語言的社會教育方面進行分析,以便能夠更好發揮作用。這種語言功能和社會發展的促進關係能夠在此過程中得到體現,也就是説,語言能力的較深層次的發展則是通過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的。在19世紀中,大量英語的文學作品相應產生,相關的獨特的藝術特色在上述文學作品中得到體現,不僅僅使得文學藝術得到極大發展,更加對於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德國的語言學家博杜恩德庫爾德內在進行探討語言學的發展中,首次從應用語言學和純粹語言學兩個角度進行分析,這點對於今後的英語的全球化發展具有革命性作用。

三、英語語言學的現代發展階段探討

英語在二十世紀中得到蓬勃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非常多的國家被認為是學校的必修課程,二是英語已經成為科技交流和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工具。上述也説明了,在世界各國的文化和教學過程中,英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中,探討了漫長的語言學發展過程,並把語言和言語進行創造性的區分,並能有效進行富豪區分,能夠在研究語言學方面可以從歷時性和共時性兩個方面考慮,標誌着現代語言學的形成。現代語言學的基礎可以視為索緒爾的貢獻,而語言學的研究通過喬姆斯基的《句法結構》而變得更加寬廣,他拓寬了語言自身的特點,對於其他非語言因素日益重視。這時,一個全新的語言學的研究時期已經到了,語言學已經成為一門學科,具有一定的自身研究方法和涉及到的科學理論方法。

在二十世紀的後期中,語言教學和語言學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1987年,美國學者查爾斯。弗里斯則強調語言學的研究過程應該通過語言教學的相關實驗去進行,這點在他寫的《英語作為外語的教和學》有着明顯的體現。另外,有些學者和權威則認為語言交際能力有着重要的意思,這可以説明語言的基本功能的重要意義,能夠表明語言則是一種交際性的語言學,應該去和社會相互聯繫。《論應用語言學的範圍》則是由英國學者卡普蘭所著,其中明確提出了現代語言學發展的重要觀點,指出在進行語言學的研究過程中,應該積極把語言學的研究內容應用到其他相關學科,以及社會發展中,這樣才能更好促進語言學研究的發展和創造。

四、英語語言全球化發展

則在英國殖民地的擴張背景下,全球化英語進程不斷推進,在不列顛使用的本土語言隨着不斷擴張的英國殖民地發展,而在世界範圍內使用的範圍越來越廣,在英國的“日不落”帝國建立的同時,也將英語普及到了全世界的各個地方,英語在全球的使用量也正在相應的逐漸增加,可以將其視為在全世界範圍內可以應用的國際語言。

在20世紀之後,美國的強大崛起促進了英國全球化的發展速度,更加推廣了英語在全球範圍內的應用,將英語的應用地位定位在全球通用的語言使用中,使得實用英語的人員正在逐漸增加,使用英語的範圍正在不斷擴大。在研究英語的發展史過程中,可以明顯感受到這種英語大潮的進程的加快,英語正在成為共用的國際語言。在這過程中,第一階段中,英語適用範圍在英國、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應用,英語隨着英國殖民的不斷擴張而在不斷前進,從離開歐洲大陸逐步走向世界;在第二階段中,英國殖民地不斷擴大,殖民地需求非常之大,殖民地國土面積已經遠遠超過英國本土,這就要殖民地的人開始使用英語,併成為殖民地的主導語言,這裏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逐漸的發展過程中,英語的使用人數已經遠遠超過英語為母語的人數,這樣就使得英語的全球化應用奠定良好基礎,不斷擴展的殖民地起到重要作用,各個殖民地的官方語言則為英語,儘管後期,各個殖民地紛紛進行獨立革命,但是,英語的官方語言的地位並沒有任何動搖。在第三階段中,英語在實際應用和交流中逐漸體現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自身具有非常強的基礎,隨着英語使用人數的不斷增多,使用範圍不斷擴展,英語在人羣中的傳播速度不斷加快,以及英、美國家的強大經濟實力,越來越多的人想和發達國家進行合作和發展,這就要求一部分人主動開始學習英語,正是這種人們的自身需求使得英語發展成為全球性的一種統用語言。

目前,在全世界來看,英語已經具有一定的普及基礎,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已經超過六十多個,特別是上述的英聯邦的殖民地國家更是如此。另外一些國家中,人們學習第二外語的首選則是英語,這當然和英美國家在全球的快速發展和強大的經濟實力緊密相關,這將保證英語的廣泛應用。

五、結語

通過上文的綜述的英語語言學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出,研究語言並不是在周而復始的兜圈子,過程中並沒有體現出一絲一毫的進度,語言的研究則應該是自行迴轉中的相應擴大直徑的圓周性的,並呈現螺旋上升的迴轉方式,這也許能夠更好描述語言學的發展過程。在語言學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的細化過程也會決定日益精細的學科設置,並且在發展中還會產生相關的眾多的邊緣學科,並且和語言學習成為有機的整體而相互影響,這將對於今後的現代科學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英語語言學論文 篇三

試論英語語言學發展概述

通過分析英語語言學和英語教學的發展歷史,重新認識英語語言學在學生專業學習中的作用,重新嘗試英語語言學內部學科的課程設置,促使學生的英語專業學習達到最佳水平。

一、引言

廣義的語言學包涵每一語種的語言學。這裏所探討的是最為通用的語言——英語的語言學發展歷程。

傳統上認為20世紀初瑞士學者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的出版標誌着 現代語言學的誕生,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在這之前就不存在人類對語言學的研究。事實上,從語言產生之時起,人類對語言研究的興趣就沒有停止過。英語語言學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7世紀初期。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發生在14世紀至16世紀。

這一歐洲歷史進程中的偉大運動,以人文主義為思想核心,從意大利開始,迅速擴展到整個歐洲。當然,和現代語言學研究相比較,語言學家們只能把它稱之為“傳統語言學”。特別是由於它將語言研究過度拘泥於拉丁式的語法研究框架之中,相對於現代語言學而言,又被稱之為“傳統語法學”。

二、英語語言學形成初期

英國詩人、戲劇家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1564-1616)以天才和勤奮繼承和發揚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 藝術成果,並將它推向高峯。他追求語言文學的質樸和富於技巧,以達到對人物的精妙的性格描述;迷醉於創造一種宮廷能夠欣賞,各個語言階層的人們又都喜愛的文學戲劇語言。他擁有廣闊的語言意象領域,這是他對社會語言心理和社會心理語言的刻意琢磨和創造性地運用英語詞語所得到的。

18世紀初英帝國航海技術和航海事業在歐洲的領先地位,和英國機械師凱伊(John Kay)1733年發明飛梭織布機對英國紡織業所引起的技術革命,使英國在殖民主義的擴張競爭中取得了遠遠超過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荷蘭等國的絕對優勢。英帝國的殖民地遍佈全球各地。掛着“米”字旗,載着“日不落國”的並不光彩的盛譽的武裝航船,耀武揚威地將英國語言強加於它的殖民地而成為壓倒當地母語的官方語言。這種被強迫接受的官方英語不久便成為英屬殖民地的社會交際語言。英屬殖民地在世界各地分佈的廣泛性,使這一語言發展成為一種國際化的通通交際工具。

18世紀中葉以後,世界各地民族獨立運動的浪潮開始興起,“日不落國”的照射範圍逐漸縮小。語也正是這樣。英帝國主義者雖然從北美大陸撤走了,但英語語言卻並不因此而消失,相反地它順其 自然地向更廣更深的的領域發展和滲透。這樣的情形,在後來的歷史進程中在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埃及等許多英屬殖民地和自治領地也是如此。無論如何,英語作為全球國際通用交際語言的這一地位未被動搖過。它同法語作為國際通用交際語言的地位處於抗衡狀態。

18世紀英語語言學的研究寓於國際英語語教育之中,包含在反封建殘餘的英國啟蒙主義文學的範疇之內。但在這一時期,英語語言學並沒有從啟蒙主義文學的包含中分離出去形成它自己獨立的研究體系和學派,儘管斯威夫特在他的《給一位青年教師的信》中曾經對英語語言學的問題作過專門的闡述。

19世紀的英語,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語言”。拜倫、雪萊的語言學成就閃爍着歷史的光輝。他們的貢獻在於對英語語言的提煉和再創造,使語言的社會功能和文化教育職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語言的功能對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又反過來促進其自身的發展和語言教育。在他們的筆下,古典語言在緩慢地演化,不少曾經屬於規範語言的詞彙成為庸俗化語言而被淘汰。19世紀英語文學藝術的繁榮和進步所產生的影響,世界各國的語言學研究者注意到了語言與社會發展的密切關聯。波蘭語言學家博杜恩·德·庫爾德內(ouin de Cour Lenay)首次預見性地提出了語言學應該區分為純粹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他的這一論斷對英語語言學在全球進一步發揮其全球覆蓋效用,產生了極其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三、現代英語語言學的發展

20世紀初至40年代,作為國際交際工具的英語,通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獲得了無與倫比的語言空間和語言勢力範困,不但壓了法語,成為國際首席交際語言,而且取代了德語的國際科技共用語言的地位。在各國的教育體制中都將教授英語列為教育政策所規定的必修課程。英語學習日益顯著地成為各國社會、文化、教育的迫切需要。

1916年,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出版,標誌着現代語言學的形成,為以後一些語言學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雖然從今天語言學研究的角度來看,索緒爾對語言的定義和研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缺陷,但是他的“語言是互相界定的實體系統觀”對語言學界幾大學派的產生有着極大的影響。他區分了語言和言語、共時和歷時、內部和外部,無疑大大豐富了語言學的研究。1957年,喬姆斯基出版了《句法結構》一書,掀起了語言學界的一場革命。喬姆斯基認為人腦有一種普遍的掌握語言的機制,這種機制就是人普遍具有的語言能力;還認為語言學的研究對象應是語言能力,而不是語言行為。

這些使得語言學的研究跳出了只關注自身特點而忽略其他非語言因素在語言研究中所起的作用,使語言研究轉到了對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的共同關注上來。這以後,由於各種語言學派、語言學家從不同的角度探索語言奧祕,人類對語言的本質認識日益深刻,語言學的研究打破了過去的種種侷限,開拓視野,向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進軍,真正進人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特點。從文學戲劇語言的包含中脱穎而出,走向自成體系的適路,成長為一個具有自身的專門理論和研究方法的獨立學科。

1987年,英國南加洲大學語言系卡普蘭(Robert B aplan)編輯的《論應用語言學的範圍》(On the Sc;ope ofApplied Linguistics)一書集錄了當代著名語言家的觀點和研究論文。全書的主要意圖在於表述應用語言學對從事不同學科工作的人都有特定的益處;同時指出:應用語言學屬於 科學教育領域,它在語言現象的描述、語言分析與教學大綱、教科書之間,解決關於語言的教育問題和社會文化的語言基礎建設的問題。

應用語言學注重把語言研究成果運用到語言教學和其他各種學科領域。而結構語言學則強調句子結構和聽説操練,主張採用書而、有聲、圖象三位一體的視聽教學方法。但應用語言學和結構語言學都認為,語言本身雖然是一個客觀的封閉性系統,而更主要的是作為一個開放性系統工作,作為一個社會交際工具被全社會所應用,因此,交際是語言研究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必須重視語言的社會實踐和工具職能,即重視語言的外向性。

傳統的語言學僅僅把語言當作一個封閉系統,只注意語言的內在性一語音、詞義、和語法的內部 規律,而忽視其外向性,這是傳統的語言學必然衰落的原因。語言的內在性是它本身固有的內部機制;外向性乃語言的存在價值和能量。

語言是記載和傳遞人們在生活、生產當中的思想行為和生產力成果、思想文化成果的聲象載體和文字形象載體。語言如果不參與人類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就將喪失其存在價值而必然消失。語言的豐富和 發展(主要指詞彙和表意方式的豐富和發展)恰好是其外向的交際功能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任何一種語言從誕生的時候起,外向的交際功能就已通過它自身的內在規律在它身上凝結了。

正如人類社會從它產生的時候起就伴隨着生產關係一樣,只不過生產關係是隨着社會的變革而改變的,而語言是獨立於階級性和社會變革之外的自在體,它是不能被改變和改造的。我們在運用應用語言學和結構語言學的觀點研究語言和語言教學的時候,認為只有加強語言內在規律的探討,才能更好的發揮其外向性的交際功能,才能給語言以充分活躍的生命力。

英語應用語言學就其具體的研究對象和方法來説,可分為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詞典學、言語和語言病 理學等語言學分支, 計算機語言也屬應用語言學的研究對象,是一個新興的分支。社會語言學和心理言學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語言學家們注意力集聚的兩個焦點,同英語語言 教育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在現代英語教學中大家極為關注的交際能力和功能意念這兩個概念,都源出於社會語言學。社會語言學不贊同喬姆斯基提出的所謂“能力”(competence),而主張“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認為交際能力的培養是語言教育的工作目標,從而擬出“意念功能大綱”,以取代純語言本位的“語法教學大綱”,例如《主導英語》便是“意念功能大綱”指導下的許多教科書的代表作,它採用新穎的視聽方法,把學生導入模擬的情景之中,以培養“四會”交際技能。

國外應用語言學的研究成果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引起我國語言學界的普遍注意。 中國 科學院曾創辦《語言學 論文選譯》和《語言學資料》。北京外國語言學院曾創辦了《語言學譯叢》。他們對國外語言學理論的翻譯和介紹,對促進我國外語語言的研究,曾作出很大的貢獻。

把國外社會語言學的理論觀點和實踐成就應言於我國的教育領域,首推黑龍江大學英語專業編寫的《功能英語》(Functional English)(1-4)冊,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這套教材汲取了國外功能意念法的基本原則,突出語言的交際性教學,按照日常交際的各種功能和交際情景編寫教學內容。

四、結語

兩次世界大戰至今,社會語言學的交際能力觀點,結構語言學的語言知識能力觀點和心理語言學理論,一直是現代英語語言學研究和發展的總趨勢;語言教育實踐一直是現代英語語言學研究的重要途徑之一。國際交往的現狀和未來必將更快地促進英語語言學的研究和發展。

回顧語言學的歷史,也許下面的描述是比較貼切的:語言的研究不是在兜圈子,周而復始,暗示很少或幾乎沒有進步;而是呈螺旋式上升,儘管自行迴轉,但每轉一圈,其直徑不斷增大,其圓周也在相應擴大。隨着語言科學的發展,一方面,其分化日益加深,內部學科越來越多;另一方面,語言學同其他科學廣泛綜合,形成了許多邊緣學科。語言學和其他科學在科學體系中的相互影響,使得語言學成為現代科學體系中的關鍵科學。

參考 文獻

[1] oducing Applied uin Books LLd,1989.

[2]I for Evans.A Short History of English uin Books LLd,1998.

[3]嚴實。英語語言學的研究與發展[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0(2)。

[4]章兼中,等。國外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

[5]朱昱。從語言學的課程設置看英語語言教學[J]。雞西大學學報,2008(2)。

[6]陳堅林。現代英語教學組織與管理[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7]李延福。英語語言學基礎讀本[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

[8]戴煒棟。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9]王德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英語語言學方面論文 篇四

淺探新時代和諧英語語言學課堂的構建

【摘 要】探索一條有效的語言學教學途徑一直是大學英語教育者關注的問題,本文從和諧的角度探討英語語言學和諧課堂的構建。分析什麼是和諧課堂,進而利用和諧教學、和諧環境等理論方法指導語言學教學的實際,達到構建英語語言學和諧課堂的效果。

【關鍵詞】英語語言學 語言學課堂 和諧課堂的構建

良好的和諧的課堂氣氛能激活學生的腦細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開發他們的思維潛能,更好地促進他們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如何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有效地促進教學,是每個英語教學者都必然關注的問題。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係,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由此可見,一個成功的課堂與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息息相關。

英語專業的學生在掌握了聽説讀寫這些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比較全面、比較系統地瞭解現代語言學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最主要、最有影響的語言理論和原則,從而加深對人類語言這一人類社會普遍現象的理性認識,並具備一定的運用語言學理論解釋語言現象、解決具體語言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和學習語言的能力。

一、英語語言學課程的特點

課程的教學任務和目的是向學生講授英語語言的屬性、功能、起源和內部層次,掌握英語語言學基本特徵和主要分支的基本概念,瞭解語言在時空中的變異及其與社會、文化、語境、思維等外部因素的關係,同時瞭解部分主要語言學流派。英語語言學的教學內容寬泛,不易深細,主要包括英語語言和英語語言學領域中各分支的基礎理論,如語音學、音系學、形態學、句法學、語義學、語用學等基本內容,也包括了語言的變異及其與外部因素的關係。

二、英語語言學的授課對象

英語語言學教程的授課對象是學習英語的高等院校學生,因此在講解過程中大部分採用了英語。學習英語的高等院校學生對人類語言具備一定的理性認識,懂得一點語言學的知識和語言理論是完全必要的,這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修養,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語言(包括母語和外語)。目前我國幾乎所有沒有英語專業的高等院校都開設了語言學課程,探討語言學和諧課堂的構建必將對我國英語教學的建設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英語語言學和諧課堂

所謂“和諧”,就是“配合得適當”,如和諧的節奏、和諧的氣氛。

和諧的課堂氣氛,主要是指各種教學要素和關係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與和諧,教師以一名“學子”的身份置身於學生中間,同學生一起探求知識的奧祕,學生心情愉悦地在教學中,諸如:民主融洽的師生關係,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學藝術,教師、學生、文本的平等對話等等,都是和諧課堂的重要體現。

英語語言學和諧課堂應該是一個把課程特點、學生、教材、教師、教學手段諸多變量綜合考慮的整合過程。尤其是課程特點和學生特點這些相對於教師來説的客觀因素直接影響着教師的教學手段。

四、和諧英語語言學課堂的構建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深入和被認可。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千變萬化,各種創新教學方法層出不窮。然而,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融洽的師生關係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如何構建和諧的課堂,打造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教學模式,讓全體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的發展,並培養出豐富多彩的人格,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呢?本人就此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1.和諧教學

為轉變教育觀念,構建新的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體系,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構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三為主的教學模式,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做為教師,也積累了經驗,深化了認識,提高了新教法的執教能力。

(1)教師為主導

“教師為主導”是指通過教師運用教學藝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觀察、思維、想象、記憶、分析和創造能力;不僅指導學生“學會”,重要的是“會學”。要通過引導、誘導、輔導、指導、疏導,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由“為難”變為“喜歡”。

(2)學生為主體

以學生為主體應體現在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養成參與習慣。課堂上應儘可能地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大家進行分析,在教師的指導下得以解決。也要引導學生進行爭論,表揚敢於發表不同意見的學生,使學生體會到自己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從而積極參與,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特別要注意中下游學生的參與。例如:發言面要大,小組討論要輪流主持,分角色朗讀要以小組為單位,要讓所有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

⑶訓練為主線

①端正學生的思想:英語是一門技能,只有通過反覆實踐才能掌握。教師在採用一種教學方法時,要讓學生在思想上接受這種方法,以後的課堂上他們都會更好地配合教師。

②課堂上儘量使用英語。英語教學中,儘量使用英語,控制使用漢語,是英語教學目的所決定的。英語教學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實踐證明,只有在教學中加強英語實踐,多使用英語,讓學生大量接觸英語,並沉浸在使用英語的氛圍中,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語的干擾,培養運用英語的能力,使學生儘快地習慣於聽陌生的外語語音。

③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學中的趣味性問題是很重要的。教師要用熱情、投入、精力、認真細緻的備課,讓全班學生始終保持積極主動並渴望使用英語,不論在哪些教學方式上都不停留過久,以免學生厭煩失望。

2.和諧環境

努力創造一個相對寬鬆、和諧、民主、平等的英語學習環境,教師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儘可能把自已扮演成“導演’’的角色,指導學生“演好”每一出“戲”。做到放得開,收得攏,既熱烈活潑,又井然有序。教師平時還應該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只有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地統一起來,教師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導學生髮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

⑴要精心打造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這其中包括儀表大方得體,灑脱自然,精神飽滿,目光親切。教態自然和諧,上課時面帶微笑,這樣你才會有親和力。很多教師在上課時一臉嚴肅,生伯學生不聽他的,總是盛氣凌人,放不下架子,這樣學生就會漸漸疏遠你,那麼對你的課也就不願上,更談不上營造課上師生融洽的互動氣氛了。所以我總是以愉快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數學中去。

⑵提問的技巧是打造和諧課堂的又一關鍵。我在課上提出的問題總是緊扣課本所講,而且有針對性和代表性,還設計了一定數量的趣味性問題。提問採用遞進式的,就是根據學生學習本科的真實水平讓他們回答問題,難易適度,分出梯度,這樣他們在課堂上都會有所表現,我也會抓住適當時機對其進行表揚和鼓勵。

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既注重學習本學科的知識,也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如講到天氣,就講相關的地理知識;講到足球,就會講到比賽規則,也會講足球明星;講流行音樂,還會與同學們一起共鳴,師生同唱,其樂融融。

以上是我結合自己多年來的英語語言學教學經驗對新時代英語語言學和諧構建的一點粗淺見解。我一直反對填鴨式的語言學教學模式,試圖找到民主和諧、合作默契、情感相融的語言學課堂構建的方法與可行性。目的是更好地加強語言學這項基礎學科的教學,增強學生學習語言學的興趣。

本文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得到專家學者同仁的批評建議,共勉之。

參考文獻:

[1]劉顯國。課堂組織藝術[H].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2]湛蓊才,課堂教學藝術[H].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

[3]王道傻,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昊雲。走出牛津[M].北京:學林出版社,2006.

[5]Jgr.大學英語課程要求(試行)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6]黃兵。民族院校大學英語後續教學的需求分析[H].廣西教育出版社。

[7]鄭磊。四級考試後的英語後續教育探討[J].河南教育學院,2006.

英語語言學論文 篇五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並對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會學家認為,語言是文化的基石———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從另一個方面看,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文化氛圍影響着語言的學習和使用。一般一種語言文化的形成受到如下幾個方面的影響,語言的傳承、語言接受者固有的文化基因和使用語言的周圍環境。

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體系就十分重視英語學科的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一部分的高職教育也設置大量課時來教授英語課程,基本上使得英語成為學生的“第二”語言,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高職院校形成了一定的英語語言文化。一種語言文化必然影響該語言的學習和教育,在高職英語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高職英語語言文化特點是很有意義的課題,只有瞭解當前高職語言文化的特點,才能分析利弊,總結得失,查找原因,提出對策。

一、高職英語語言文化的現狀

(一)高職英語教育的現狀

1、學生英語基礎較差。

高職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較差已是不爭的事實,學生對高中階段的日常交際用語、基本語法知識以及詞彙量掌握得不是很好,對英語學習普遍缺乏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動力不足。

根據調查分析,一部分同學根本沒有英語學習的明確目的,尤其對於高職學生而言,學習英語的興趣隨着自身英語學習的不斷深入逐漸減弱;一部分學生課後學習英語的時間很短並且不能持之以恆。而自主進行聽力訓練和翻譯練習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而由於學生英語基礎較差,經常會出現老師賣力講課、學生不配合,以致於教師和學生很難形成互動,經常會出現教師提出的問題沒人回答,教師自問自答的尷尬局面。

2、教學模式簡單。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公共基礎英語教學還是沿襲傳統的“講授型”教學模式,重應試教學輕素質教育,忽視了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訓練及職業需求,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因而導致學生漸漸覺得基礎英語課程是可有可無的,缺乏學習主動性,對英語學習也漸漸失去興趣。

上課時,也多半都是教師在講台上單純地講授教學內容,學生麻木地記筆記,甚至有的同學在課桌上睡覺,最終出現教師賣力講課,學生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不感興趣、不認真聽講的情況。所以課堂氛圍也就顯得枯燥乏味,教師的講授並不能產生積極的教學效果。

3、考核形式以應試為主。

大多數的高職學生都認為,學習英語只是為了應付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和英語四、六級考試,在試題上下的功夫比較多,這樣就導致一些學生即使在英語筆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他的交流能力和應用能力還是很差。根據英語學科的學科特點,高職英語教育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和應用能力,如果學生學習英語只是單純的為了應付考試,那麼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目前針對高職基礎英語教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形式過於單一,期末考試主要以筆試進行,平時考核也僅僅看重學生的出勤狀況及作業完成情況,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

如此勢必導致學生不重視聽説能力的訓練,忽略了英語技能的掌握,僅僅為考試而學習,忽視了英語作為交流工具的作用,忽略了英語對其今後職業發展的意義。

(二)高職英語語言的使用的現狀

可以説,高職學生運用英語溝通的能力很差,而在這個基礎上就很容易產生很多冷幽默性的問題,那就是中國式英語在校園間的調侃式的興起,由於我們的文化還是中國文化,所以即使我們學習英語的語法,但是在嚴重缺少練習環境的情況下,我們説的仍舊是中國式的英語。

目前在高校最典型的一種表達方式是“long time no see”,實際上這是我們打招呼時候説的“好久不見了”,但卻被用英語表達出來了,實際上這種語法在英語中是不正確的,但是這種用法卻也被承認了下來,中國式的英語也被收錄進了英語的語法表達中。

還有一種有點尷尬的情況就是,英語中的極簡短的詞彙的盛行,比如説我們經常説的、hello、thank you、thanks、goodbye、ye、wc等這些比較簡單的詞語在校園中的應用還是非常廣的,而這也許還會讓我們看到了英語語言文化在中國的改造過程,中國人更樂於説漢語,

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這是其最熟悉的語言,自己説錯的可能性不大,相反如果説英語沒有相應的水平支撐的話就很容易造成尷尬。在大學生的聊天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很多中國化的變式,hello被説成了哈嘍、嗨嘍,thank you被説成了3Q,bye被説成了88。

二、高職英語語言文化的特點

(一)高職英語受應試教育影響巨大,高職英語語言不具備溝通能力

歷史原因和選拔人才的機制兩方面原因造成我國教育體系基本是應試教育。

改革開放以後,當時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亟需一大批人才,所以這種應試教育便在中國開花結果,影響了中國三十餘年,這麼多年來,在教育興國的政策方針下,我國的高校向社會上輸送了大批的社會主義現代建設亟需的人才,但是也正是這種應試教育也對我們的一些學科產生了影響,拿英語學科來説,學生聽説能力普遍不好。應試教育下的英語語言的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英語學習只是一種考試工具下的產物,根本沒有考慮語言本身的功效。

(二)教學形式單一,高職英語語言成為啞巴和聾子語言

現在的高校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很多仍是以課本為主,靠着課本,靠着老師的輸出來教學生學習,很多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感到很枯燥,就產生了厭學的心理,並且也會覺得即使學習了也會忘記,這在很大一方面降低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教學的效果,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下,學習只是為了完成一種任務,尤其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教授的內容也大都是為考試準備的,為了筆試做準備。

這樣的教學形式和學習氛圍中,高職英語語言的溝通功能基本不存在,高職英語語言成為筆桿子下的一種語言,聽不懂,説不出。

(三)缺乏使用語言的氛圍

高職英語語言的簡單化説明學生掌握該語言的能力不夠,高職語言語言的中國化卻説明我們的文化語境還是相對封閉和固執的。

就對英語被中國化的過程可以看出文化對語言的影響的作用之大,同時看出高職英語語言學習方面的困境。

傳統的中國文化氛圍使得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方面存在天然困惑。

一些表達方式,表達習慣都和中國傳統的漢語表達方式不同,而我們習慣用我們自己的思維來完成英語的學習,用自己漢語言的表達方式來表達英語語言。

我們中國文化整體來説還是比較內斂的,最典型的就是我們在接受別人讚美,比如説被人誇獎“你真漂亮”,我們一定會回答“哪裏哪裏、你才漂亮”。

只有説這類這樣的具有謙虛一類的詞語才是中國傳統表達方式,或者説是中國傳統文化氛圍。

而英語語言的文化氛圍就開放很多,英國人喜歡直接的表達,不晦澀,實事求是,我們並不習慣那樣的表達習慣,也許就看不見英語語言文化的特殊的美。

高職英語語言缺乏使用氛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根本沒有機會使用這門語言。

日常的交際過程,甚至課堂的學習過程,我們都較少的使用英語語言。

英語語言還僅僅存在學習過程,沒有相對應的使用圈子和場合。

高職院校學生素質的原因、以及就業壓力的影響,使得學生將大量時間放到學習專業課程上,學校一般也不組織英語交流的活動或者空間。

學生自身更不太可能主動的使用英語進行交流。

(四)高職英語語言缺乏國際性

語言只有經過固化、整理才能成為書籍語言,或者説書籍語言正式的語言形式,不客氣的説是過時的語言方式。

高職英語語言學習是通過書本學習,這樣的英語語言根本不具備國際性。

就拿我們常説的廁所一詞來説,我們不會知道西方英語國家一般不使用這個詞了,但是我們還在一直用着,在高校的學習中,基本上我們學習英語的方式還是雙語學習,英語老師在課堂上主要還是通過邊英語邊漢語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聽説能力的不足,大大降低了英語語言信息量的採集以及吸收。

高職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壓力較大,高職學生的學習時間較短,沒有時間去接觸當前的英語語言。

這種種原因就導致了我們學習都是中國的英語,沒有和國際的新的英語語言文化接軌。

這樣,我國的高職英語語言不具備國際化,不能和其母語國家實現接軌。

三、結束語

英語語言作為一種語言具備固有的特點。只是在高職院校學習過程中,不免摻雜了我們高職院校的特徵,使得我國高職英語語言文化呈現出自身特有的特點。本文從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方式、使用氛圍和缺乏國際化幾個方面闡述高職英語語言文化的特點。旨在將現在情況闡釋清楚,以便分析原因,提出解決辦法,提高高職英語語言學習的質量。

英語語言學方面的論文 篇六

摘要:語言學是英語學習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和分支,對於英語學習和教學具有核心價值和意義,然而,我國英語語言學理論體系發展並不完善,還沒有形成整體的、系統的理論。要想對英語語言學理論體系進行構建,我們需要明確語言學的基本含義和理論依據,然後才能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因此,本文就英語語言學的核心理論進行闡述,並對其理論體系的構建提出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英語語言學;理論體系;核心概念;

一、引言

作為國際通用語,英語在我國教育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語言學作為英語學習的基礎課程,其理論體系的發展與完善關係到二語教學的方方面面。近年來,隨着英語教學的備受關注,很多專家學者紛紛投入到語言學的教研當中,尤其對語音及音系的研究更是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我國的很多理論成果多半是在國外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發展和延續的,本身缺乏創新性,而且語音和音系學的融合已是大勢所趨,再對二者進行區別對比的意義不大。同時,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侷限和制約,對於詞彙和句法的研究普遍缺乏,語言學的研究方向不平衡會直接影響英語教學的功能性。眾所周知,語言學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起着推波助瀾的作用,它不僅能夠指導學生進行語言的認知,還能滲透文化知識,提高他們對語言的分析能力,從而更好的培養其地道的英語表達習慣。如語音學、音系學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詞彙的來源和發音規則,使之提高口語的標準化水平,語用學、語義學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獲得更多跨文化交際的常識。目前,很多高校的非英語專業也都引入了英語語言學課程,可見其在二語習得中扮演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對其理論體系進行系統的構建和完善。

二、英語語言學的理論重點

下面,本文從英語語言學的含義、發展以及核心理論等方面進行闡述。

1、英語語言學的內涵和發展歷程。

語言學是以研究人類語言特點為對象的學科,包括語言的構成、功能、使用及發展,其理論博大精深又樂趣無窮,涉及一切與語言相關的內容,為語言的發展和進步提供寶貴价值。英語語言學課程通常在高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開設,現在非英語專業也有所涉及,其課程主要包括三大模塊——理論啟蒙、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其內容涉及語音學、音系學、語義學、語用學、句法學、社會語言學、二語習得等,對學生學習和掌握英語語言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由於其中涉及到很多抽象概念的區分,並且實踐教學條件較差,因此語言學對於大學生來説是一門較有難度的科目。

英語語言學起源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的文學作品是我們研究英語語言學的入口,之後,又出現了像雪萊、梭羅、歐·亨利、馬克吐温等優秀的文學大師,為英語語言學的發展引入了新鮮的活力,他們精美絕倫的語言功底和辭藻將語言之美展現的淋漓盡致。經歷工業革命和兩次世界大戰之後,英語的影響範圍逐漸擴大,併成為世界通用語,英語教育的重要性也開始突顯出來。上世紀中期,英語語言學已經發展為一個獨立學科,該領域的專家學者也對此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至今廣泛應用於英語教學。

2、英語語言學的核心內容。

首先,英語語言學涵蓋了有關英語的各項基礎知識,如字母、發音、詞彙、句法、修辭等,根據其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它對專業詞彙進行了較為嚴格的劃分。其次,英語語言學具有十分廣泛和實用的功能,在國際交流和多邊貿易中發揮巨大作用。它所涉及的詞彙、語法等知識是極具研究價值的,對於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一種語言的使用人羣越廣泛,人數越多,就越能產生實際的價值和效益,帶來經濟和教育二者的良性循環。同時,英語語言學還對交流的`方式進行研究,在不同場合和語境下,由於人在交際中的地位和角色不同,因此説話的語氣,所用的表達也不同,這些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討論。此外,英語語言學在英語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它能對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起到顯著的提高作用,並強調和注重實踐交流能力的培養。

三、英語語言學理論體系的構建

英語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它既具有語言學的總體特徵,有具備其獨立的研究領域和方法。英語語言學應用於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中,集統一性與矛盾性為一體,它既為國際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媒介和途徑,也為促進自身發展提供機遇,同時,也具備一定的翻譯價值、經濟價值和教育價值,在政治、經濟、法律、商務等領域發揮着重要作用,因此,不同的領域對於英語語言學有不同的研究重點。我們根據英語語言學的含義和重點,可將其理論體系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學科層次,第二是理論層次,第三是研究層次,三者共同構成一個系統,成為英語語言學的理論體系。首先,在學科層次上,英語語言學是大學英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從語言學的研究範圍、研究分類、語言與語言教學、二語習得、語言流派等方面對語言學進行綜合闡述,是語言學的入門學科。其次,在理論層次方面,英語語言學更加強調話語理論——機構會話分析(institutional conversation alanalysis)的研究,為人們展示了會話的特點和對場景的依賴性,並對話輪、序列、動態會話體系及非言語行為進行了闡述。同時,英語語言學的研究層次逐漸向語用學方面延伸,旨在探索採用什麼樣的語用模式能取得理想的會話效果。

四、總結

綜上所述,英語語言學對於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方方面面都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其理論框架和核心論點是我們的學習重點, 該理論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完善對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都具有寶貴价值。

參考文獻

[1]汪豔。淺英語語言學的理論體系——評《英語語言學新論》[J]。當代教育科學,2015.

[2]廉潔。關於商務英語語言學的理論體系研究分析[J]。赤峯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

[3]王雪,張偉,楊昕宇,數據挖掘在英語語言學話題跟蹤評價體系中的應用[J]。微計算機信息,2012.

[4]米潔,寇寧。高校英語專業語言學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

英語語言學方面論文 篇七

淺析語言學習中的英漢對比

論文關鍵詞:語言學習母語正遷移 母語負遷移

論文摘 要:在二語學習中,學習者的母語會對二語習得產生獨特的影響,因此在語言的學習中,要針對其特點,採取對應的方法。英漢對比教學和學習能有效地降低語言學習中的母語負遷移,更好地發揮母語的正遷移作用。

1 引言

二語習得過程中,母語會不可避免地對學習者產生一定的影響。母語和二語之間的相似之處會促進語言的學習,此現象為母語正遷移;而不同之處將阻礙語言的學習,此現象被稱之為母語負遷移。學習者要有意識地發揮其有利的影響,降低其不利影響。因此英漢對比研究對二語習得是非常必要的。

2 英漢對比學習的理論依據

在二語習得過程中,母語會產生遷移作用,這是被語言學家所證實的事實。Odlin(2001)這樣定義語言遷移,它是一種跨語言的影響,這種影響是由學習者先前習得的語言和目標語之間的相似和差異引起。語言之間的相似之處有助於二語的習得,這種影響稱之為正遷移,而語言之間的差異會阻礙二語的習得,稱之為負遷移。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先前習得的語言,一般是母語,已經有了完善的知識結構和牢固的基礎,這一特點給二語習得帶來的既有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如何發揮其積極作用,減少負面影響是語言學習者有效提高語言學習效率的重要方面。因此英漢不同之處的對比就變得尤為重要。

3 英漢對比的方面

3.1 本體對比

3.1.1 大小寫方面

在漢語中,我們不用考慮漢字的大小寫,因為漢字不存在大小寫的區別。而 英語的字母則不同,有大小寫之分。以漢語為母語的學習者,由於大小寫概念不強,母語的不區分大小寫的印象又很深,因此很容易在此方面出錯。英語中一個句子的首字母是必須要大寫的,還有一些專有名詞,如地名,人名,書名等。

3.1.2 標點符號

英漢語在標點上有些是不同的,如句號的寫法。英語是一個實心的圓點,而漢語是一個圓圈。漢語中有書名號,英語中用引號,或斜體不加標點。漢語經常使用逗號,直至一個大句子完成,英語中一句話完後,就必須用句號。而且在相同的位置上,英漢語的標點使用也不相同,如書信的稱呼後,英語裏用逗號,漢語中用冒號。

3.2 詞法對比

3..2.1 名詞可數性對比

漢語中的名詞沒有可數與否的問題,而英語中則分可數與不可數名詞。因此,在區分詞的可數性時,往往受母語的干擾。如漢語中可以説“一件行李”“幾件行李”,“一張紙”“一個麪包”。這些都可以被看做可數的,加上量詞。而在英語中“luggage”“paper”“bread”都是不可數名詞。在英語語言的學習中,學習者要打破漢語中名詞的這些屬性,建立起新的知識框架。

3.2.2 動詞及物性對比

英語中的實義動詞分為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它們在用法上是有區別的,及物動詞可以直接跟名詞或代詞做賓語,不及物動詞後要加上介詞後才能跟賓語。這是學習者在學習英語實義動詞時要牢記的語法。而漢語中的動詞都是及物動詞,可以直接跟上賓語。如“我等他”,“等”在漢語中是及物動詞,“你”可以直接放在其後。英語中的對等詞“wait”則是不及物動詞,如果想表達同樣的意思,需要在賓語“you”前加上介詞“for”,即“I wait for you”。 3.2.3 形容詞等級的對比

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的構成有兩種情況,一是單音節和雙音節形容詞的構成,在詞後加“er”和“est”,二是兩個音節以上的多音節形容詞的構成,在形容詞前加“more”和“most”。而漢語中沒有音節的概念,所以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都是在形容詞的前面加“更”和“最”。並且有些形容詞在漢語中是有比較級和最高級的,如“更優秀”“最優秀”,而在 英語中,對等詞“excellent”沒有比較級和最高級。在這些詞上,要特別記憶,不要受漢語的負遷移影響。

4. 句法對比

4.1 主謂一致

英語中在構成句子時,謂語動詞要求必須和主語單複數保持一致,如第三人稱單數時,一般現在時的謂語動詞要加“s”。而漢語中,主語的單複數時使用的謂語動詞都是一樣的,如“他寫作業”和“他們寫作業”,在謂語動詞“寫”上是看不出主語的不同的。英語中動詞後面的人稱代詞要求用賓格,如“ask him”,而不能用主格“he”,在漢語中則沒有這方面的要求。因此在英語學習中在數和格上,一定要和漢語區分開,要特別考慮這些方面的不同,通過對比進行掌握。

4.2 句子成分的位置

4.2.1 狀語成分

雖然英漢語中句子的主要結構是一樣的,都是主+謂+賓。但是構成句子的各種詞在英語和漢語中的位置卻是不盡相同的。漢語中一般把時間狀語放在句子最前面,如“昨天,我們去看了電影”,而在英語中則傾向於把時間狀語放在句末,如“We went to see the film yesterday”。有些詞的位置是必須注意的,如漢語中我們説“我非常喜歡 音樂”。程度副詞“非常”放在被修飾動詞“喜歡”前,而英語句子中,“very much”一般都是放在句末的。

4.2.2 定語成分

在英語中,短定語前置,長定語,一般是定語從句,後置。而漢語中,不論定語的長短,一律前置。這會使學習者在使用定語時,不符合漢語習慣的長定語,就會被拆分成短句來表達。在碰到長定語時,學習者應避免使用短句表達,改用定語或其他從句,這樣既符合英語習慣,也提高了句子的水平。

5 結語

在英語學習中,採用英漢對比的方法既符合學習者理解力和認知力強的特點,又可以通過對比加深記憶力,彌補他們記憶力下降的不足。同時通過英漢對比,就可以加大母語的正遷移作用,減少母語的負遷移影響。這正如呂叔湘(2005)所説:“我相信,對於 中國學生最有用的幫助是讓他認識英語和漢語的差別。”可見,英漢的對比在二語習得過程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參考 文獻:

[1]陳安定:英漢比較與翻譯[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2。

[2]呂叔湘:中國人學英語[M]。中國社會 科學出版社,2005。

語言學畢業論文參考題目 篇八

語言學畢業論文參考題目

一、現代漢語

1.略論“了1”與“了2”的語法功能差異

2.“還”、“又”、“也”的功能比較

3、漢語副詞“一直”、“一向”比較研究

4.“從來”、“歷來”、“向來”比較研究

5、程度副詞“十分”、“非常”句法語用研究

6.簡析“差點兒”和“差點沒”的關係

7.説“一點兒”與“有點兒”

8.“名+名”語法小類試析

9.試論漢語概數表示法的多樣性

10.現代漢語語氣副詞的功能分析

11.漢語詞類研究述評

12、“相當”語法化過程及個人在語言約定論中作用辨析

13.談談狀語的非常規位置及其作用

14.語法知識在作文批改中的運用(體會)

15.語文教學中的語言分析(提示:中學語文教學存在重文學輕語言的傾向,語言分析往往孤立進行,如何綜合內容及篇章進行語言分析,分析要領及原則是什麼?試以具體的課文分析為例,展開具體論述。)

16.文學語言的規範與變異(提示:文學作品的語言的運用往往不合一般的語法。這些超出常規現象有些是積極的修辭現象(變異),有些是消極的語病(不規範),如何確立和運用區分變異與語病的標準?請蒐集具體語言材料加以分析論述。)

17.人民日報中的語言失誤分析(蒐集報中文字、語、句等語言失誤現象並進行分析,也可就其他某一較有影響的報刊蒐集材料而分析,題目作相應改動。)

18、現代漢語中的“使動用法”

關於英語語言學論文範文參考 篇九

淺談從建構主義角度探析英語語言學教學

21 世紀教育的基點是終身學習,是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是敢於打破狹隘的專業界限面向真實複雜任務的學習。在英語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普遍認為英語語言學這門課更加的枯燥,無味和吃力。英語語言學課程涉及面廣、內容多、概念多、理論多,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同時英語語言學課時少,而語言學的發展引起的教學內容不斷擴充,暴露出和教學時數有限之間日益嚴重的矛盾。因而繼續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過程,必須用一種更好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和老師儘快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隨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出現,提出了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建構主義強調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大要素,倡導以“學”為中心的理念。將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引入到英語語言學教學過程中,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1 建構主義的四大要素

在學習方法上建構主義提倡的是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在學習環境上要求是開放的、充滿意義解釋和建構性的,理想的學習環境主要有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大要素構成。

1.1“情境”: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於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這就意味着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要把為學生創設建構意義的情境問題看作是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播放有助於理解教學內容的錄像、錄音、參與社會實踐、向學生提供網絡的豐富的學習資源等等,凡是有助於學習者理解掌握學習內容的情境,都屬於情境創設的範疇。”

1.2“協作”:協作發生在學習過程的始終。協作在一定意義上是協商的意思。協商主要有自我協商和相互協商。

1.3“會話”:會話是協作過程中的不可缺少環節。學習小組成員之間通過會話來商討如何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達到意義建構的目標,怎樣更多地獲得教師或他人的指導和幫助等等,推進學習進程。在會話的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思維成果(智慧)為整個學習羣體所共享 ,因此會話是達到意義建構的重要手段之一。

1.4“意義建構”:這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建構意義就要幫助學生對當前學習的內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達到較深刻的理解。

2 建構主義環境下對英語語言學教學啟示

2.1強調以學為中心的設計

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師生的地位、作用與傳統的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教學環境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知識的管理者,是學生的學術顧問。因此,教師要從前台退到幕後,從“演員”轉變為“導演”。在建構主義的語言學教學中,學習環境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儘可能真實的情境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具體來説,英語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應該激發教學主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強調教學任務的適合性和針對性,注重教學環境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2.2強調學習環境的設計

建構主義教學設計的重心便是學習環境的設計。這裏的學習環境是一個支持和促進學習者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場所。學習環境的設計應圍繞支持學習者開展有意義的學習來創設支持條件。它主要包括基於問題的學習環境的設計、合作學習環境的設計、真實情境的設計等。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設計的宗旨是通過支持學習者的有意義學習,促進學習者的發展。

例如,在講授語言的任意性時,不少學生對於語言中音和義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這一屬性存在疑惑,原因是在語言中的確存在一些音和義有一定聯繫的語言現象,如擬聲詞,對於這種問題,教師可以在深入講解之前,給學生布置一些任務,讓他們課前收集英語中的擬聲詞,並讓其與漢語中對應的擬聲詞相比較,然後以報告的形式在課上做出來,教師則在這一過程中起着引導、監督、組織的作用,在學生做完報告後,教師做出歸納總結。

2.3教學任務的適合性和針對性

語言教學中任務的設置必須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前提,任務太困難或太容易都不利於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在選擇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內容時,應適當減少課堂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所選課堂教學內容如下:語言、語言學、語音學、音系學、句法學、語義學、語用學、二語習得、語言與文化。明確學習任務,選擇訓練方式,使學生有足夠的機會進行練習。教師應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並通過積極的語言來激勵學生。應及時地對正確回答問題,出色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進行表揚。如:Well done!Very good!Good job!Excellent!這些詞語看似簡單,卻能給學生以信心和動力。同時,對學生的缺點和不足要多指導,少批評少責備。

3 建構主義的教學評價

建構主義評價觀具有幾個方面的特徵。首先,診斷性和反思性是建構主義學習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意味着,學習者必須從事自我監控、自我測試、自我檢查等活動,以診斷和判斷他們在學習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設置的目標。其次,建構主義評價觀認為評價是評價者和被評價者“協商”進行的共同心理建構過程,評價受“多元主義”價值觀所支配。因此,建構主義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再次,建構主義認為,評價是學習者活動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組成部分,而不是教學後的評價,它是一個持續性和實時性的鑲嵌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強調過程性評價,倡導“質性”的方法。所謂過程性評價是在某項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使活動效果更好而不斷進行的評價,它能及時瞭解階段教學的結果和學生學習的進展情況、存在問題等,以便及時反饋,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可見,建構主義評價觀提倡以學為中心的理念,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

4 結束語

建構主義教學觀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新模式,為習慣於被動式接受的學生闡釋了學習的新理念,從而為英語語言學課堂的教與學帶來了新的啟示和體驗。在英語語言學課堂教學中教授學習策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及改進教學方法。這些方面有助於學生建構知識,形成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莉。社會建構主義與外語教學[J]。外語論壇, 2003(1)。

[2]胡壯麟。對中國英語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語研究, 2002(3)。

[3]盛羣力、__強。現代教學設計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關於英語語言學論文範文參考 篇十

淺探英語語言學中的幽默話語

幽默是指在人類交際的過程中,能夠引人發笑的話語、動作和表情等,其內容豐富多彩,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比例幽默話語、幽默動作、幽默音樂等等。因為人們的交際活動多依賴於語言,所以幽默也多來源於話語當中。

一、英語語言學中的幽默話語

在繁忙的生活中,幽默是一劑強力潤滑劑。幽默話語是藉助於語言手段來表述幽默的。它是以語言為媒介,根據特定的情境下,以輕鬆詼諧的語調,機智、風趣、戲謔的話語風格,通過諷刺、誇張、映射、雙關等手法,來表達話語者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並使受話者不知不覺地接受,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和境界。幽默話語往往帶有一些意味深長的色彩,對揭露生活中的醜惡或不公平現象,還可以起到發人深省的作用。而對於受話者來説,要把話語和當時具體的語境線索結合起來,利用自己既有的語言知識和社會認知,去發現説話者的言外之意和要表達的真實意圖,才能真正的理解幽默,並從中獲得愉悦。

例如,“Mr Zhou have a sharp tongue,look out,it doesn’t cut your throat.”這句話看起來是像是在説舌頭,但是,我們把這句話放到語境中,就可以想到,這裏的“a sharp tongue”並不是什麼鋒利的舌頭,而是牙尖嘴利、毒舌的意思,是發話者幽默、含蓄、間接的表達方式。

二、幽默話語與合作原則

(一)合作原則

胡範疇認為,所謂幽默話語是語言的各要素通過變異和創造而出來的。而美國語言哲學家Grice則認為,幽默話語的作用是為了確保交際活動順利進行。Grice認為,在人們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時,交際的雙方(發話者和受話者)還要遵守一些先決條件和原則,例如使用雙方都能熟練運用的語言、交談內容是雙方都熟悉的話題,還有最重要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CP)。合作原則包括四個範疇,即數量準則、質量準則、關聯準則和方式準則。在合作原則下,要求發話者和受話者者要端正態度,在談話中做到“一唱一和”,避免造成“雞同鴨講”“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情況。

(二)合作原則與幽默話語的關係

如果説要遵循“數量準則、質量準則、關聯準則和方式準則”的合作原則是一位西裝革履、步態穩健的中年人,那麼幽默話語就是一位穿着休閒時尚、語態隨意輕鬆的新新人類。合作原則與幽默話語的結合,就是傳統沉穩美與時尚活力沒的結合,在這種結合中,傳統的合作原則難免要接受新的挑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以下,本文以數量準則和質量準則為例,對合作原則與幽默話語進行舉例分析。

(1)幽默話語與數量準則

合作原則之質量準則要求説話者和聽話者之間交談的內容要包含適當的信息量。但是在實際的語言環境中,我們常常需要打破這一數量原則,來起到幽默話語的喜劇效果。例如:

Jack:I saw Mr Green having lunch with a woman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Eason:Oh my god!Is she beautiful?

Jack:Yes,she is not only beautiful,but also young.

Eason:Dose Mrs Green know about it?

Jack:Of was the young and beautiful woman.

在這段對話中,Eason理解的和Mr Green共進午餐的年輕貌美的女人應該是除了Mrs Green以外的其他女人,同時也不是Mr Green家裏的其他女性親戚。而Jack如果不想引起誤會的話,應該直接説他前天看到Mr Green和Mrs Green共進午餐,但是為了引起Eason的好奇心,促使他進一步追問,就在第一句話中只説看到Mr Green與一位女性共進午餐,這雖然是違反了數量準則的,但也就此產生體現了幽默話語的有趣、逗樂原則。而Eason心理期待與實際情況之間的落差導致其認知的突然重構,給交談雙方帶來樂趣,達到愉悦和反諷的效果。

(2)幽默話語與質量準則

合作原則之質量準則要求説話者不説自知是虛假的話,不説無稽之談,但是在幽默話語中,説話者經常會採用諸如反語、誇張的休息手法。這樣雖然會打破“質量準則”,但是帶來的幽默效果也是非常顯著的。在上世紀90年代即被引入中國並風靡十幾年的美國NBC情景劇《老友記》中就存在很多這樣的例子。例如:

Phoebe:You do not want to wine the lottery?

Rose:Uh surely I do,and I want to be the king of my own country.

通過思考並分析這段對話,我們得出Phoebe問Rose,你是否對有意買彩票,有沒有興趣去試一下自己的運氣,通過片中的特點情景和人物關係,我們可以看出Rose對彩票不感興趣,但是她沒有直接了當的説“沒興趣”,而是採用了幽默話語説“想啊,我當然想,我還想當國家元首呢。”因為一個平民是幾乎沒有可能成為國家元首的,所以Rose的話語是違背了質量準則的。但是,這種“有意違背”和“誇大其詞”正是這段對話的笑點所在。

三、幽默話語與指稱語

指稱語(indexicals)就是具有指稱功能的語言結構形式,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語言現象。是發話人與受話人,在共同的知識環境、語言環境下,可以彼此理解的,映射出話語的,潛在的指稱義和指稱關係。當指稱語所指示的信息不明確或者出現謬誤,發話人的意思就是變得令人費解,幽默話語很可能就此產生。同時,指稱語還受到人文背景、社會文化、交際距離、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指稱語可以分為人稱指稱語、時間指稱語、地點指稱語等等,其中以人稱指稱語最為常見。我本文就以人稱指稱語為例,幽默話語和指稱語之間的關係。

人稱指稱語可以分為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是對話參與者角色關係的客觀體現。第一人稱是發話人、第二人稱是受話人、第三人稱是話語談及的對象。在話語中,如果這種規則被打破,就會出現人稱指稱語不相對應的現象,可能會起到幽默效果。例如:

Jim was down the local pub with his mate Mark.

Jim:Do you know,Mark,I never kissed my wife before we were about you?”

Mark:I don’t know,What was her maiden name?”

這段對話是Jim與Mark之間的酒後之言。Jim的提問,真正的意思是“Have you ever kissed your wife before you were married?” 在指稱語中,第二人稱是針對受話人而言的,談及的是隱私或傷痛,所以受話人Mark就採用了幽默話語來回避問題,輕描淡寫地將這一問題帶過去了,其機智幽默值得我們參照和學習。

四、關聯理論與幽默話語

從關聯理論的角度來看,受話者會故意曲解發話者的意圖,到處與發話者截然相反的信息,產生意外的幽默效果。例如:

Teacher:Tom,there were three peaches,ate one,how many would you have?

Tom:Three,tow outside and one inside.

Tom作為孩子,其對事物的思考方式不同於成人,因為無法認清老師出題的意圖,而給出出人意料的答案,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結語:

從上述討論中,我們可以看出,在不同語境中,人們會對對話意義、指稱語、語言意義等的理解產生偏差或者錯位。幽默話語具有深層次的、含蓄的、深沉的、巧妙的作用,避免交際中的尷尬或難堪,增強語言表達的效果,可以起到愉悦交流、點綴生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