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自我認知(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2W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自我認知(精品多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認知課心得體會 篇一

面對社會的激烈競爭,教師要學會在競爭中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我,不斷提高身心素質;通過自身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和影響大學生。否則,教師出現心理上的不適應,必然會引起一些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大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着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閲歷的擴展,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就可能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因此,我們教師在引導大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更應該責無旁貸地擔當起孩子的“心理健康醫生”。今年暑假七月我有機會參加了鶴城區教育局舉辦的心理健康學習,感觸很深,收穫頗多,現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與大家共勉。

一、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大學生每天在學校與教師的有效接觸時間長達六、七個小時。在學校教師的一個皺眉,一個微笑對學生的影響,都是深刻而長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很好地創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心理環境。學生喜歡教師,喜歡學校,善於學習。師生關係,生生關係和諧。

二、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的知識學習。

心境不好的教師,很難營造愉快、輕鬆的課堂教學環境,他們常表現得煩躁、易怒、容易衝突、喜怒無常、情緒不穩定。教師情緒不穩、常煩躁,學生也會受影響,如學生常處於緊張和焦慮之中,學習效率不高,效果不佳,長此以往,會導致心理問題,甚至疾病。相反,教師心態健康向上,生活態度積極,教學積極,就會想方設法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學生也會同樣積極,積極的學,積極的思考。因為教師積極的情感、健康的心理會誘發學生的積極情感,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對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以及學生接受與理解知識均有直接的、積極的影響。

三、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師生關係。

如教師心理不健康,就難以正確理解大學生的心理與行為,會採取不合常理的態度、方法來對待問題,會使師生間產生矛盾與衝突。現在,有的教師常常抱怨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教師苦口婆心,竭盡全力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可學生要麼我行我素,把教師的話當耳邊風,要麼陽奉陰違,使教師難以下台,這裏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教師心理素質不高,沒有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裏克森曾指出過:不良的師生關係會導致學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師生關係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的教師,大學生由於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變。教師和學生對立的狀態絕不利於學生學習,而是否產生師生對立關係,及對立關係能否妥善解決,學生能否得到正確引導和轉化,最終決定於教師的心理狀況。

四、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

學生的性格正在形成過程中,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師是重要的人,是成人,是參照,是榜樣。教師情緒好不好,喜不喜歡工作,都會影響學生;教師若體罰學生,學生會形成敵視和對抗的習慣,形成心理障礙;教師處事不公、亂用權利,會影響學生對整個社會的看法。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二

摘要:隨着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等教育已經步入大眾教育的階段,大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學習乃至情感問題都已經全面進入競爭化加劇的軌道,對大學生開展適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直面挫折的能力,同時優化高等教育的心理素質教育,意義深遠。

本文分析了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的重視不足、師資匱乏、流於形式、渠道單一、體系不完善、針對性差等一系列問題,並據此對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對策

一、引言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視不足、師資匱乏、流於形式、渠道單一、體系不完善、針對性差等一系列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分析,並結合具體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以優化當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提升高校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為社會培養博學多才且擁有較好心理素質的有用之才。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重視不足,師資匱乏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的重心在於對學生的德與智方面的培植,心理健康領域在以前很長時間內一直是教育的盲點。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我國教育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接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得到重視,但就整體需求而言,這種提升還是遠遠不足。

目前眾多的高等院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停留在政策與宣傳上,缺乏整體規劃,難以實現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要求。

此外,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的匱乏也是擺在高校面前的一個普遍問題,就現實情況而言,負責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往往由輔導員或者其他職能部門的老師兼任,由於專業知識不足以及身兼數職,相應的心理指導職能得不到較好的發揮,不利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廣。

2.流於形式,渠道單一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都已經建立了心理諮詢室,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但是普遍流於形式,往往有專門的設施而不加以利用,説到底還是對有心理教育的不認同。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往往比較單一,通常表現在問卷調查,心理健康檔案,並且往往只針對心理障礙學生的主動諮詢,這樣就把大眾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變成只針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的單一服務,推廣效果很差。

3.體系不完善,針對性差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一個成體系的教育過程,然而目前絕大部分高校是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思想教育的一部分來開展工作的,缺乏一套完整的體系。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三

摘要:本文就體育俱樂部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展開了探究,詳細分析了體育俱樂部教學的相關概念,將體育俱樂部教學分成四個環節,來提升對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包括在熱身活動中融入心理遊戲,合作、探究式小組學習,知識分享的交流與展示以及完善的評價激勵機制。

關鍵詞:體育俱樂部;心理健康;概念;促進作用

在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過程中,學校的體育教學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通過體育教學,學生不僅能夠掌握體育的相關技能,鍛鍊自身的身體素質,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對於體育活動的經濟態度,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推動學生身體與心理的共同發展[1]。

然而,在我國目前的體育教學中,往往忽視了通過本學科特徵來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也沒有通過體育教學活動來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筆者在下文中,重點就體育俱樂部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展開研究。

一、體育俱樂部教學的相關概念

體育俱樂部教學指的是將對學生的體育興趣與能力培養放在首位,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消除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緊張感,促進學生的自我選擇與評價,並能夠真正掌握幾種能夠用於終身鍛鍊的體育技能。

在該教學模式中,將技能與體能教學融為一體,主動對學生體育文化素質的養成,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社會體育,為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打下基礎。

二、對於發揮體育俱樂部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作用的建議

(一)在熱身活動中引入心理遊戲

首先,可以在傳統的身體鍛鍊中引入形式多樣的心理活動,例如,在常見的心理暖身活動中,“大風吹小風吹”的引入,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舒展身體,做好熱身運動,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相互認識與瞭解的機會,

提升了課堂氣氛;“你追我趕”活動能夠充分鍛鍊學生的策劃與執行力,能夠加強學生的合作能力;“滾雪球”遊戲的引入,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協作的力量。

其次,在體育課堂中引入心理遊戲[2]。

體育活動自身的功能與魅力非常強大,教師在體育俱樂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設計心理活動情境,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學生對於體育課堂的興趣,發揮出體育俱樂部教學對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合作、探究式小組學習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行為都發生了重大的轉變,由傳統的講授型變為分享型教學,學生也在學習中表現得更加主動。

在新課改下,分組教學可以説是實現教師和學生這一轉變的有效途徑。

在俱樂部體育課堂中,利用異質分組法,通過小組內不同學生在興趣愛好、才能特徵以及認知能力等方面的不同,通過合作學習起到互幫互助的作用。

這是對傳統體育教學形式的突破,推動了體育教學的進程。

在分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氛圍更加輕鬆,學生在組內探討問題時能夠自由發言,同學之間激發出情感的共鳴,變以往枯燥無味的動作練習為生動有趣的集體活動,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學生的創造性以及主動性的發展。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同伴教育是其最主要的形式,學生在各自小組中發言機會平等。

通過同學之間的幫助,學生體育學習的信心以及毅力都會顯著提升,對於體育活動發揮着導向、動力以及創新功能。

通過教學心理學情感理論的觀點可以得出,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夠形成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該氛圍如果得以保持,能夠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體育俱樂部教學中培養學生鍥而不捨的精神,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

(三)知識分享的交流展示

在體育俱樂部教學中,經過了小組合作學習環節之後,各小組彙集了多位同學的經驗及思想,然後通過交流展示環節,使得學生的才華得以發揮與展示,同時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集體合作等能力,形成集體榮譽感,培養其良性競爭的意識。

在體育俱樂部教學的知識分享交流展示環節,往往通過比賽的形式進行,將以往的學生個體之間的競爭轉化為現在的小組之間的競爭,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

由於小組成員之間的目標一致,小組競爭中,學生對於失敗的恐懼感會大大消除,激發出學生勇於奮鬥的精神。

(四)完善的評價激勵體系

教學評價中,體育俱樂部教學呈現出多元化、開放性等特點,能夠做到注重對學生的改進與激勵,淡化甄別和選拔的壁壘,強調對於教學過程的評價,這也是體育俱樂部教學的一大亮點[3]。

由於體育俱樂部教學中的運動項目規則的限制,學生能夠自覺約束自身行為,運動規則已經發展成為學生運動的潛在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嚴格遵守紀律、實施公平競爭意識的形成。

同時,體育教學中的課堂要求、評價標準等,都能夠極大促進學生行為規範意識的養成。

所以,體育俱樂部教學在評價方式中,綜合了結果性以及過程性評價,不僅需要對學生進行期末測評,同時也注重對學生日常體育課堂表現的評價,綜合考量學生的學習態度、體能鍛鍊、運動技能掌握等多方面內容。

這種評價方式也能夠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參考文獻:

[1]樊新生。體育教學如何增進和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J].體育學刊,(2):99-101.

[2]宋子良。俱樂部形式的體育教學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驗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35(18):3569-3571,3576.

[3]張世兵,喬仁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學的融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9):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