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4W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論文(新版多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 篇一

摘要:

隨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精英人才的增多,社會競爭的加劇,大學生羣體的優勢並沒有隨着大學生人數的增加而有所上升,相反是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壓力和考驗。這一系列的現實背後,會給大學生羣體心理健康狀況帶來怎樣的影響,本文着重從這個方面入手分析討論。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壓力

一、引言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首先,有才無德。一個人的學歷是代表他學習經歷,反映了他知識教育一方面的成果。外科學期刊而無法反映出他的人格、身心,而人格的教育、身心的教育、心理的教育,這些教育才是對一個人起到更大作用的教育。其次,功利主義。無論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都指向功利的功能,非功利的價值漸漸淡薄。進入大學之後,學生的目標也是為了就業或者考研、出國。整個教育會陷入嚴重的功利化氛圍當中。第三,漠視生命。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尊嚴的意識、尊重他人的人格、保護自我這方面的教育是比較缺乏的,因此遇到矛盾的時候,學生可能就會採取非常過激的手段來進行處理,甚至根本就沒有想到過面對的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大學生羣體所面臨的潛在的心理危機值得我們關注。綜合分析來看,大學生心理危機的根源主要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認同危機

大學生活與以往的生活不一樣,在面對學習、生活、愛情等方面紛繁複雜的選擇時,易陷入內心與外界環境的不平衡與不穩定之中,人格處於自我矛盾的狀態,壓抑了自我的積極性,出現了嚴重的情感損傷和內心衝突。

2、意義世界的缺失

由於大學教育自身的特點,在大學生生活中體現出的空虛與混亂、冷漠與消極。大學生在經歷心理失衡後必將以消極的形式追尋本真的存在。當所珍視的意義缺失產生心靈空寂時,生活與學習的勇氣與信心也將消失殆盡。

3、應對機制的不當

通常大學生所採取的積極防禦機制能幫助他們平安地度過危機,而採取的消極防禦機制雖暫時能緩解內心的緊張狀態,但是,卻為心理危機埋下了隱患,特別是在危機發生時採取“聚焦式”的思維認識事物、分析問題、進行消極歸因時,都不利於行為的堅持性進展,所表現的是頭腦中形成的一片暗區,形成無可奈何的消極、失落心態。

二、反思背後的舉措

從外部環境看,高等教育的普及從客觀上降低了大學生自身的競爭力但其骨子裏的自視甚高卻沒有因此減少,除此之外,來自社會的就業壓力,學校的考試壓力也是的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很多悲劇的產生一方面來自大學生自身認知的偏差,沒來得及調試自身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來自學校,社會等方面沒有及時的引導。因此,如何妥善的預防和解決大學生心理危機的所引發的悲劇再次發生,對我們來説顯得尤為重要。這需要來自社會各界的重視和努力。

正確道德觀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並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絕非權力所能奏效。所以預防是減少大學生犯罪的最有效的途徑。預防大學生犯罪是對人才的珍惜,是對社會的責任。因此減少和預防大學生犯罪,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顯效果。預防大學生犯罪與預防其他犯罪具有相似性,最根本的措施還在於防範於未然,針對其犯罪原因,實行綜合治理,形成一種有利於大學生全面發展的環境,才能收到治本的效果。

1、作為學校

開設相應的心理諮詢的課,普及心理的一些知識,同時完善學校的心理服務機構,及時瞭解掌握學生一些心理的問題,給他們進行相應的救助。幫助大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到自身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從而可以引導大學生更為有效地而對現實,為大學生提供建立新型人際關係的機會;增加大學生的心理自由度,幫助其改變過去的心理異常,最終恢復健康的心理。

2、作為家庭

父母應該把學生作為是未成年的社會公民對待,應該建立起平等溝通的關係。

3、作為大學生羣體自己

第一,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悦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第二,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經濟管理期刊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衞生等。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第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鍊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階段,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髮展的某些方面落後於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

第四,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三、結束語

有心理危機並不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關鍵在於,如何結合學校,社會,家庭等各界力量幫助大學生羣體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能夠“安全着陸”,用一顆成熟,從容的心態面對處理自身的心理危機。這其中要反思和行動的不僅僅是外界,大學生羣體自身也應該開始重新定位自身是否擁有正確的,積極地,向上的人身觀,價值觀,能夠在關鍵時刻幫助他們認清自身,走出心理健康危機,走上真正屬於大學生羣體自己的陽光校園道路。

參考文獻

[1]錢銘怡。借鑑國外經驗,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02(8)。

[2]樊富珉。心理危機及可能引發的後果〔EB/OL〕。北京社科規劃,2003-08-01.

[3]劉效仁。公民發言:心理危機干預應成為公共福利〔N〕。新聞週刊,2004-10-12.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 篇二

摘要:

影像藝術以其獨特的思想性、審美性與娛樂性充分調動人的情感和心理活動機制,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本文主要論述了影像藝術賞析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並對其存在問題提出思考與對策。

關鍵詞:

影像藝術賞析;心理健康教育;應用;探析;

為有效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方法、模式上做了很多積極的探索與研究,但就目前而言,其教學效果仍存在以下困境:多數老師仍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易讓學生感覺晦澀平淡而產生厭倦;少數教師雖嘗試課程手段創新,又易讓學生感覺理論知識不夠深入而產生牴觸。鑑於此,筆者結合新時期大學生特點與心理需求,嘗試將影像藝術引入課程教學,採取自主式、互動式、體驗式教學模式,通過生動、豐富、形象的立體教學,提升心理素質,凸顯心理健康教育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一、影像藝術賞析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

1、情境創設。

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視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教學中更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體驗與感悟。優秀的影像藝術是人類心理世界的投射,寄託着人類真實而美好的情感世界,所以教師藉助影片設計活動情境,更能讓學生在影片中與未知的自我、未曾發現的世界相遇,激發學生“不吐不快”的情緒,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在生命教育中,為了讓學生真切體會時間的寶貴與生命的不可複製性,教師截取美國電影《時間規劃局》中一個關於心理體驗的片段,讓學生觀影后摸着自己的脈搏,閉眼感受:如果生命只有倒計時30秒,你的內心感覺是什麼?通過情境創設,學生無一例外地參與其中,無形中激發了探索慾望,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與思考。

2、情緒表達。

優秀的影像藝術會對人的內心世界產生一定的衝擊,正如羅伯特·麥基所言:“諸多電影故事高手為我們提供了我們渴求的雙鋒際遇。首先,使我們發現了一個我們不知道的世界……就像一名劈路而行的林中探險者,我們瞠目結舌地步入一個未曾觸及的社會,一個破除了陳規俗套的領域,在其間腐朽化為神奇,平常變成非凡。其次,一旦進入了這個奇異的世界,我們又發現了我們自己。”所以,當學生進入教學情境氛圍後,教師還需適時適地讓其表達感受,覺察他人的情感世界。如在引導學生處理失戀危機時,教師截取愛情電影《失戀33天》中黃小仙覺察自己男友已移情別戀的片段,沒有直接播放其內心痛楚與委屈的畫面,而是先讓學生體驗:當你處於這樣一個情感狀態,你的內心會發生什麼?讓學生體會劇中人物與自己的內心世界,促其主動表達真實情緒。教學中,我們發現當學生的內心真實體驗被表達後,感受、認知與思維能力也隨之得到了鍛鍊和提升。

3、覺察反思。

影像藝術往往通過人物一系列的困惑、痛苦與成長等塑造人物性格、表現深刻主題,讓人們在影像中自覺地與人物發生情感碰撞,進而影響自身心理活動。如在引導學生如何發現獨特自我、成就最好自己時,教師選取青春勵志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中安迪因穿衣風格遭到同事嘲諷的片段,引導學生通過“影片中哪個情境、哪句話讓你有所觸動?”、“哪位同學的發言讓你印象深刻,你的內心在發生什麼變化?”的分享,體會安迪對自我質樸誠實形象的認可,更從交流中看到不一樣的視角,共同探索人生問題,學會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教學中,教師可從事實與感受層面兩個維度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多角度、多層面感受世界、覺察自我,豐富生命體驗。

4、淨化提升。

優秀影像藝術具有無可比擬的力量,能讓觀影者看到世間百態,並賦予人們一定的觀看視角,進而影響觀影者的信仰、習慣和情緒狀態。如為了引導學生學會在困境中實現自身人生價值,教師選取勵志電影《中國合夥人》中成東青因開辦英語學習班面臨被學校開除、採取獨特教學模式壯大學校兩個片段,讓學生在體驗人物內心世界基礎上,用“你覺得自己從主人公身上學到了什麼?”、“如果你內心深處也有這樣一個角色,你會對自己有何新認識?”等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不僅體會了我國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的文化背景、社會觀念、人物命運等,更學會了如何憑藉堅忍不拔與拼搏進取等優秀品質實現人生、社會價值,在對話中幫助學生形成新感受、新認識與新思考,促其學會通過心理調適賦予生命新活力、新境界與新意義。

5、改變認知。

優秀影像藝術往往具備積極的教育意義,人們可以通過觀影感受人物內在優良品質,激發自身潛在的強大力量。如為了讓學生獲得壓力應對方式,教師選取《肖申克的救贖》中主人公在雷雨交加之夜從漫長下水管道中爬出的片段,通過引導學生思考,使其反思自身思維模式,聚焦情節、人物、主題等獲得新感悟,嘗試改變過往固化的行為模式。教學中也可以給學生布置相關作業,促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不斷學習、嘗試、行動中改變認知,獲得自我覺醒與完善。

二、影像藝術賞析應用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思考與對策

雖然影像藝術賞析應用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課堂教學效果起到了很多積極作用,但在應用中仍存在作品選擇不太適當、教師把控課堂能力不夠、硬件條件受限等帶來的問題。為充分發揮影像藝術的育人優勢,筆者認為教師除了需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提高綜合素質外,還應側重培養以下能力:

1、影像的選擇與運用能力。

選擇切合教育目標的影片是決定教學效果的前提,教者首先要準確把握影片選擇的價值與貼切原則,即選擇的影片不僅是積極向上、促進大學生深入探索和感悟的,還應貼近學生實際,能引起共鳴。此外,鑑於課堂時間有限性與教育實效性,還需根據教學目標與內容對所選影片做適當安排與截選,考慮哪些影片是學生提前觀看並思考的,哪些是現場調用配合特定教學環節的;思考哪段影片能迅速讓學生聚焦於具體事件的經驗與感受,哪段能巧妙創設教學情景。上課前,教師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片段,切忌不加選擇地運用影片、大段時間播放影片,削弱教育效果。

2、教學節奏的把握與駕馭能力。

影像藝術能否發揮獨特教學魅力取決於教師是否具備高超的教學水平。所以,教師一定要提前做足功課,提升對影片的鑑賞、解讀與思考能力,適時調整教學設計,把握教學節奏。總體來説,需做到四個“切忌”:

(1)導入:切忌限制思維。在影片放映前可做簡要介紹,但應把握適時適宜原則,不能先入為主表達自己的價值觀與感受,讓學生形成思維定式,影響課堂的順利進行,喪失影像藝術賞析應用於課堂教學的優勢。

(2)引導:切忌感受缺位。一般而言,教師可以通過一個貼近教學目標的關鍵點進行提問,但不能只注重事實層面引導而忽視感受層面的啟發。

(3)分享:切忌打斷。在創設輕鬆和諧討論氛圍後,學生可能會出現“不吐不快”的衝動,教師需尊重學生的表達慾望,避免因課堂時間限制打斷學生,導致其體驗不深刻、感悟不到位,錯失自我探索與探索最佳時機。

(4)總結:切忌宂長。教師在總結時可引用學生分享的最精彩話語,將其與課程理論要點巧妙連接與提升,力爭精要、深刻、靈動,但不能話語過長,脱離分享實際。

3、與學生對話的能力。

影像藝術因其互動性、靈活性、滲透性的特點,可通過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打破傳統的封閉式、灌輸式教育模式,讓學生全身心體驗、多角度思考,實現與自我、他者的對話,達到自我的教育、提升與完善。所以,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審美與文本解讀能力還不夠,還需站在學生角度去感受他們的情緒、困擾,體會他們的態度與情感,傾聽他們的表達與訴求,與他們同呼吸、共情感,並能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內心情感與智慧調動學生遇見過去與未來的自己,讓學生在對話中去體驗、感悟和反思,享受自我成長的生命樂趣,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本體價值。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集知識、體驗與訓練於一體的自我教育課程,具有很強的自主性、互動性與體驗性。影像藝術賞析應用於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通過影像搭建體驗與思考的平台,在平等對話中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情感的支持,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有效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陸曉婭。影像中的生死課[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2]蔣萃。淺論影視欣賞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應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3,(9)。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 篇三

摘要:

人生的過程總是充滿了喜怒哀樂。我已經踏入人生第20個年頭了,借心理健康課的這次作業,我回顧了自己的成長曆程。學會了如何進行自我完善,如何進行情緒的調控,如何應對挫折和壓力,如何塑造和培養人格和意志品質。家庭、學校、教會生活的體驗,形成了今天的我。在每一段成長曆程和人生經驗中,每一步成長都是我學習積極面對人生的機會。我是如何生活到現在的,我的現在如何,以後怎麼發展,回答好這些問題,對我們以後的生活和發展都很重要。

關鍵字:

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

(一)發展史之高峯低谷

個人發展史的過程為:

1、開始對社會、人文、科學等有一個簡單的接觸,學會了基本的知識,瞭解了基本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自我認識和基本的道德準則的選擇等。

2、開始規劃並努力實現夢想、願望,並懂得如何正確地選擇生活方式。

3、發展潛力和提高專業技能;儘量多方位發展個人能力,在挫折和成功中學習並提高自己。

4、提高生活質量,改善個人精神生活,豐富個人情感等,包括注重在健康、文化、家庭、朋友、特長、交流和溝通等方面的個人發展。

5、增強自我認知,取得個人生活的控制力和自我智慧的實現。我想我的發展史高峯是在國中階段吧,那時的我已經慢慢地開始理解父母的艱辛,瞭解父母的難處和不容易,不再和父母鬥嘴,不再叛逆,不再惹他們生氣,學習也更上一層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到如今,自我感覺低谷就在高中階段了,那時的我從熟悉的地方搬到了一個全新的地方,面對不一樣的新世界,完全不知所措,迷失了動力和目標,儘管最終的努力使自己找回了狀態,但始終都覺得是給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點遺憾,這也使自己更加珍惜得來不易的幸福和成功。

(二)意識到自己成為成人

開始意識到自己成為一個成人最初的感覺是在國中階段,當時父母説得最多的話就是:你現在已經快xx歲了,應該懂得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吧。當時一聽這話瞬間覺得自己似乎真的長大了,該懂事了。其實真正感覺自己已經成為一個成人的時候便是自己18歲生日的時候吧,説也奇怪,僅僅一天之隔,18歲前和18歲後就是不同的兩種感覺,從此肩上無形地多了一種壓力,不,是責任感。所以我當時就下定決心,再也不要讓父母為我操心,我給他們更多的應該是安心、放心、舒心、寬心、關心。而體現我成熟的標誌就是能夠完成常規性的日常工作,並且進行復雜思維的工作;富於冒險、敢於競爭,經營、管理、勸服、監督和領導,並實現機構、政治、社會及經濟目標的工作。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自己在勸説、支配和言語方面的技能,以及自信、精力充沛、領導力強的優勢;能剋制自己衝動的想法和行為。感情明確,熱愛家人,朋友,懂得謙讓,不會隨情緒辦事情等等特點。

(三)最好的五個品質

我覺得應該是積極、樂觀、有耐心、幽默、虛心。

在我看來最值得驕傲的就是我樂觀的心態,在經過人生最低谷之後,在我看來,一切的問題都不值得一提,自然,這就造就了我樂觀的心態,成為了我最引以為豪的優點。我是一個熱情開朗的人,很容易和他人交往,合作和適應的能力特別強。喜歡和別人共同工作,樂於參加或組織各種社團活動。不會斤斤計較,對於別人的批評也能欣然接受。和陌生人初次見面時,也很能和對方聊得來。情緒比較穩定,對於生活中的變化和各種問題,一般都能比較沉着樂觀地應對。能較好地協調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想法,一方面,對事物有自己的判斷和想法,不會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聽得進別人的意見,虛心向別人學習,不會固執己見。活潑好動,為人幽默,在集體中比較受人歡迎,對人對事非常熱心。有自己的目標和理想,雖然不是特別遠大,但會持續地去追求。客觀理智,注重現實,獨立堅強。遇事果斷、自信。能堅持完成自己計劃的事情,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

(四)心目中的英雄

在個人興趣愛好上,我喜歡音樂,但只是喜歡,從其中獲得快樂,並沒有太多的奢望和夢想,我認為一個人喜歡一種東西,並不是極力地去追求和崇拜,而是從中獲得一種心靈及精神上的養分,從而獲得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我有兩個偶像,一個是擁有億萬家產卻始終靠自己努力奮鬥的香港影視歌三棲明星——林峯,一個是新加坡歌手,新四大天王之一,金曲獎歌王——林俊杰。毋庸置疑,他們都有驚人的天賦,而我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是他們光環背後的努力奮鬥和一次一次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並最終功成名就。我從他們身上看到的不是謠言的光環,而是一種堅忍不拔,勇敢向前的毅力和決心。我希望我也能像他們一樣,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但最終走向成功、“功成名就”。

(五)基本人生觀

我一直在追求人格的昇華,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並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無論是在高中,還是現在的'大學生活中,我堅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我讀很多書,並積極參加各種活動,然後越來越認識到品行對一個人來説是多麼的重要,關係到是否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所以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都以品德至上來要求自己。無論何時何地我都奉行嚴於律己的信條,並切實的遵行它。平時友愛同學,尊師重道,樂於助人。以前只是覺得幫助別人感到很開心,是一種傳統美德。現在我理解到,樂於助人不僅能鑄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會得到很多好處,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在幫自己。對於老師,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為他們在我彷徨的時候指導幫助我。如果沒有老師的幫助,我可能將不知道何去何從。我現在領悟到,與其説品德是個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説是個人對整個社會的責任。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得對社會負起一定的責任義務,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確認識自己所負的責任,在貢獻中實現自身的價值。我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努力為社會,集體作出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六)自身不足、他人的批評意見

自身的不足:一、沒有自信,很多時候開會時,都要求大家盡力地想出辦法和方案,即使我想出一個方案,但由於沒有自信,也只能默默地聽別人在那兒侃侃而談,這就導致了朋友都説我僅僅是去湊數的,在我這裏沒有寄予多大的希望。二、壓力很大時,會過度緊張,甚至產生消極情緒,特別表現在考試前。現實中,考慮的東西太多,往往把簡單的事情考慮的太過複雜,無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壓力,反而產生了副作用。自然,這些不足我已經慢慢在改進了,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就能逐步擺脱他們,使自己更優秀。

最後來個總結吧,我認為每個人通過寫這篇報告都再次了認識了自己,其實這個對於自我的分析還是很必要的,不斷的完善自我才是美滿的人生!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我還是有收穫的。我一直覺得,我的心理很健康,儘管進入大學以後,各種問題都湧到了面前,心理很容易出現問題,我在一次次困難挫折面前,學會了如何堅強,所以在短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發現並解決了自己原來的心理障礙。發現問題總是比憋在心裏不知道,不疏導好。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和與人相處中,知道了該如何來發現,疏導,防範這些心理障礙,快樂地度過這四年以及以後的時光。不過我知道我還只是學了些皮毛,懂了那麼一點點,我更想知道一些解決心理問題的實際方法和一些關於人際交流的實踐性的技巧的知識。這些實踐性的知識很實用,也能和理論結合。最好多點理論和實踐結合的示例來加強理解和應用。非常感謝同學朋友的關心和老師對我的教導,我也會繼續努力完善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