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陳子展的求學生涯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4W

陳子展的求學生涯

陳子展的求學生涯

陳子展(1898-1990),出生在長沙西鄉靖港一個快要沒落的小地主家庭。陳子展少年時讀過六年私塾,熟讀《四書》《五經》,看過《資治通鑑》《文選》《四史》《十八家抄》《古文辭類纂》一類的書,還偷看《三國》《水滸》一類的小説,同時還學做過“破、承、起、講”以及“策論”的文章。1911年,他才十四歲,父親請來一位舉人考他。他不肯對孔夫子牌位下跪,只作三個揖。舉人老師的題目是:“色斯舉矣。翔而後集。”他用成語破題:“山樑之雄,見機而作,可以人而不如鳥乎?夫機,見之微者也。”老師説他明破暗破都通,可中秀才。那年湘江發大水,陳子展與同學一道乘船去長沙,中途遇到大風浪,四位會游泳的同學跳水求生,不幸喪命。而他不會游泳反而平安脱險。他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隨後陳子展入讀靖港青峯山長沙縣立第四高等國小。這個時候,學做文章對他來説還算容易,在私塾裏就吃過“成篇酒”,千字左右的文言文勉強寫得成篇了。在國小裏陳子展算是高材生,國小同學中出類拔萃的有後來成為湖南工人運動的領袖郭亮。又有熊漢光(子容),後來得到教育部長易培基的幫助,以官費留學美國,成為了教育家、大學教授。陳子展在這國小隻讀了半年,民國二年(1913年)春季考入了長沙縣立師範學校。論理,陳子展是考不上的,一則那天陳子展誤了考期,從家裏徒步九十里,冒着風雪,晚上才跑到學校。二則陳子展的英文、算術、格致(自然科學)根本沒有什麼。幸而校長徐特立先生是由貧苦力學出身,考取學生不拘常格。他那一晚上準陳子展這個赤腳踏雪的國小生補考,題目是“雪夜投考記”,陳子展僅僅做了這篇文章,其他試題都交白卷,過三天發榜,陳子展也居然取錄。

陳子展在這長沙縣立師範學校第3班裏,年齡比較還是幼小的,只因國文勉強過得去,就遮飾了其他功課的馬馬虎虎,他覺得沒有什麼趕班不上。但他因身體瘦弱,常常頭痛眼花,住學校療養室的日子特別多。入校的第二年,他又被很頑劣的打擺子病所纏,醫生診治不好,就説有“鬼”,他只好回鄉避“鬼”。誰知這個“鬼”很不容易避開它。起初它是隔日光臨一次,後來改到三、五日一次,十日或半月一次。他勉強扶病回校過了暑期考試,就又還家了。從此這個“鬼”半月來一次,或一月來一次,兩月來一次不等。這樣,他繼續到第三年的上學期,已骨瘦如柴,面無膚色,風吹都要倒了。這時幸好靠紅十字會醫院醫生給他服了金雞納霜心丸才醫好他的打擺子病。這時,他的功課做得更馬虎,是可想而知的。恰巧有一個同族兄弟名叫高林,和他同班。有人問高林:陳子展的功課如何?他説陳子展自甘下愚,沒有長進。陳子展父親聽到了這話,回家告訴陳子展,一面看陳子展病骨嶙峋,一面又覺得陳子展的學業前途無望,禁不住失聲哭了。陳子展又惶恐又慚愧,也哭倒在病牀上。

在師範的第四年,陳子展的病已好了,隻身體瘦弱還是和以前一樣。他稍稍用功,功課就有起色。從此以後,學期學年考試,總是陳子展和同班同學陳自耀、陳會賢輪流在前三名,一時並稱“三陳”。全校三四百人國文會考,陳子展可以跟1、2班的王啟龍、田壽昌、曹伯韓、黃芝岡之後,列在全校前十名了。嫉妒陳子展的同學,給他安上了許多小名,如“癆病鬼”“鴉片煙鬼”之類,可後來陳子展居然胖了起來。

在長沙師範學校,教陳子展國文的教師是前清舉人劉汝華,他的詩、古文辭做得很好,屬於桐城派。陳子展對桐城派、湘鄉派的古文有好感,曾把《曾文正公文集》讀到成誦,當然是受了這位劉汝華老師的影響。後來又有易培基、易白沙教陳子展國文、文學史、文字學等功課。易培基為陳子展開了一個簡而精的國學書目,叫做“國學淺言”,這比後來胡適之、梁任公兩先生給他開出的國學書目還選得精當些。陳子展之所以對於歷史考證感興趣,是那時胡亂地翻閲了戴、段、二王、俞、章幾位樸學大師的幾部書,也是受了這兩位易先生的影響。長沙師範學校前校長徐特立先生是一位力學苦行的教育家,後校長姜濟寰先生是一位長於政治的史學家,都提倡讀書,給予陳子展的治學上、做人上以不少的有益的啟示。老師當中還有位周先生,瘦矮羞怯,二十才出頭就貧病而死。他剛教書,老教師看他不起,出對聯考他:“冬筍燉豬腳”,他脱口而出:“春風送馬蹄”。同僚們再出絕對:“周童子,讀《周易》,易”。他不假思索便答道:“左丘明,著《左傳》,傳”。令陳子展佩服得驚服不已!教陳子展倫理學的教師是楊昌濟,他是長沙的一位名秀才,曾在東京、倫敦留學多年。陳子展記得他的倫理學講義,有一篇是講人之氣質的。他説人之氣質有英雄之氣質,有豪傑之氣質,有聖賢之氣質。

在長沙城裏,縣立師範和省立第一師範相距很近,教師在兩校兼課,兩校學生可謂同門。陳子展迷戀足球,成為了校隊一員。毛澤東當時在省立第一師範就讀,也喜歡踢足球,學生們贈毛澤東以“健將”稱號。陳子展與毛澤東常常賽球,陳子展負責守球門。

陳子展十九歲從長沙縣立師範學校畢業之後,家裏沒有力量讓陳子展繼續升學,分到長沙縣立第一高等國小任教。學校同事全是舉人和秀才。“你來幹什麼?”一位舉人同事目光傲慢。“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來此為混口飯吃。予之生也晚,雖學過八股,既不願意也無機會赴試,梁任公編的《新民叢報》都未看全,沒有什麼本領。”陳子展答道。現在的同事們用諸葛亮一句話為題“非學無以廣才”來考他的策論,他信口唸道:“非靜無以成學。非天之降才爾殊,學與不學已矣。夫學之為用,效也。”同事們知道他是內行,就不再考問。陳子展學生當中年紀大的已三十多歲,其中如皮名振已完成《皮鹿門先生年譜》,弟弟皮名舉後來去美國留學,都很有學問。

陳子展眼見許多同學在國內進了大學或高等師範,田壽昌、王啟龍、穆正宇、李作華諸同學先後東渡留學,陳子展卻不能不以弱冠之年教書,心裏不免長悵惘、彷徨,羨慕他們的幸運。於是他把收入的薪金用在搜買舊書上面,同時翻閲了許多僻書,並常從徐特立先生、易培基先生問學。這兩位先生藏書不少,陳子展曾借讀了一些。這時陳子展對程朱的遺書很感興趣。因為他愛讀舊書的緣故,頗想借讀書變化氣質,走希聖希賢一條路。“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陳子展寫了曾文正的這副對聯,貼在座右。

五四愛國運動爆發時,陳子展帶領學生走上長沙街頭,進行演説,希冀將個體的力量匯入到振興祖國的時代洪流中。之後受了“五四運動”的刺激,他狂熱似的躁動起來,入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系讀書,學的是教育學,原因就是他想“做個韓愈《師説》篇裏所説的傳道授業解惑者”。兩年後他因病輟學,回長沙相繼在湖南修業農校、楚怡中學、長郡中學、省立第一師範及第一女子師範當起了“傳道授業解惑者”。

陳子展曾在《申報·自由談》上作詩:“揮汗讀書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豈更求榮辱,日長聊以消憂”。這是他作為讀書人的樸素理想,也可視為其一生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