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9W

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論文精品多篇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 篇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規定從國小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我校從2002年參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雖然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進行了探索,但由於種種主客觀方面的原因,存在這樣哪樣的問題:實施中對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不夠;體現學校的特色不夠。

反映學校所在社區的特色不夠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如何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仍然是個薄弱環節,制約着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課改整體質量,也影響到學校的特色建設,不利於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利於學校教育質量全面提高。

因此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研究,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如何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勢在必行。為此,我們從2004年起對如何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進行了研究。

一、研究的指導思想

在研究中,我們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通過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使學校教育辦學體制從傳統的單一性、平行性朝彈性化、自律性的方向發展,力求克服注入式的教學方式,課程的實施從學校擴展到廣泛的家庭和社區社會,廣泛地發揮校內外的教育資源。

二、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原則

在開發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中,我們堅持以下原則:

一是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學生不是為學科而存在,它應植根於學生的生活課題。應幫助學生確定自己的課題,應用體現其個性特徵的自己的方式展開探究。

二是體現學校的特色。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選擇應立足於學校的特色,並使其成為特色學校建設的重要環節。

三是反映學校所在社區的特色。綜合實踐活動要善於挖掘社區中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把自己成長環境作為學習場所,在與社區持續交互作用中,在不斷理解社區中,健康發展。

三、研究目標確定

在制定研究方案時,我們確定了以下研究目標:

一是構建符合我校實際、有特色的綜合實踐課程資源體系,開發具有特色的師生活動輔助用書、活動教材,建立一些實踐活動基地場地。

二是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培養中青年教師,促進他們的專業發展。

三是推進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改變學生單一性的知識接受性的學習方式或生活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探究和創新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併為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態度奠定基礎。

四、積極探索開發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

(一)從組織建設、人員建設和制度建設等方面着手,加強綜合實踐過程的管理

學校建立了以分管副校長為組長,德育主任、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少先隊大隊輔導員為成員的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領導小組,以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在教師量化考核方案中確定了教師工作量和獲獎獎勵規定,給綜合實踐活動一定的政策支持。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學校仍擠出經費,為此項研究提供物質保障。

(二)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一是通過走出去,組織教師參加江津、重慶市級培訓;二是組織教師學習《活動課程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綜合實踐活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理論書籍和文件資料,幫助教師轉變觀念,同時鼓勵支持教師研究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規律,提高開發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三是注意發展校外指導教師隊伍,請油溪農場和四維瓷業技術人員、盤古村領導擔任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

(三)開發利用教育資源

學校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改變僅依靠教科書開展教學的做法。充分開發利用校內資源、社區資源和學生家庭中的教育資源,落實課程計劃的要求。

課程資源的開發首先開發利用好具有油溪地方特色的物資源,依託油溪的“山”(華龍山)、“水”(長江、津壁河、吳油河)、“洞”(熔洞)、“廠”(四維瓷業、杜拉維特等)、“場”(油溪農場)、烈士陵園等,開發研究柑桔、花生,瞭解地方文化遺產、偉人、名人、古蹟等,調查瞭解三峽移民生產生活情況,瞭解長江防護林工程開發及利用。同時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信息資源、師生經驗和人文資源。以上資源的開發利用,既注意在指定領域的利用,又注意在非指定領域的利用。

在開發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中,我們立足於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幫助學生體驗生活的理念,中心校、華龍村國小側重對“山”、“水”、“洞”、“廠”、“場”、烈士陵園等課程資源進行了開發和利用,永竹村國小、聯合村國小側重調查瞭解三峽移民生產生活情況。

五、師生、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探索中一道成長

(一)開發利用具有地方特色課程資源後,學生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的變化

在開發利用具有地方特色課程資源中,依託油溪的“山”“水”、“洞”、“廠”、“場”、烈士陵園等,開發研究柑桔、花生,調查瞭解三峽移民生產生活情況,使學生在實踐中開闊了眼界,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學生對家鄉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績更認識深刻,增強了學生對家鄉的感情。同時通過實踐活動,學生的學習方式呈現出多樣化:課題探究的研究性學習,社會考察、調查、訪問、參觀的社會體驗性學習,設計製作的應用性學習,社會參與的實踐學習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得到培養。

(二)參與課題研究後,教師隊伍素質得到提高

通過課題研究,教師們更新了觀念,對課程的理解更深刻,積極轉變教學方式,教學的合作意識和對課程資源的開發意識增強,培養中青年教師,促進他們的專業發展。有1名教師獲江津市綜合實踐活動賽課二等獎,有15人次獲江津、重慶綜合實踐活動論文、教學案例等級獎。

(三)課題研究促進了學校的改革與發展

我校在課題研究中,通過對油溪的“山”、“水”、“洞”、“廠”、“場”、烈士陵園等具有油溪地方特色的物資源的開發,調查瞭解三峽移民生產生活情況,同時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信息資源、師生經驗和人文資源。以上資源的開發利用,既注意在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中指定領域的利用,又注意在班隊活動、節日系列活動等非指定領域的利用。在開發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中,建立了華龍山、四維瓷業、油溪農場、油溪烈士陵園等實踐基地。

推進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改變學生單一性的知識接受性的學習方式或生活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探究和創新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併為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態度奠定基礎。同時,在課程實施的形態上,從學校擴展到廣泛的家庭和社區社會,使學校教育的課程組織形態由封閉性走向開放性,廣泛地發揮了校內外的教育資源作用,特別是在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注意了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學校被江津市教委命名為“三結合”教育特色學校。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蘑菇 篇二

一、活動背景

食用蘑菇(雙孢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它營養豐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C、尼克酸等含量高。此外還有鈉、鉀、錳、銅、鋅、氟、碘、酪氨酸和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5-磷酸腺甙以及多種氨基酸,如蘇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羥基賴氨酸等,並含有非特異性植物凝集素等。

它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歐洲人把蘑菇譽為“植物肉”,美國人甚至把蘑菇譽為“上帝的食品”。據有關資料報道,成人每天吃25克鮮蘑菇就能滿足一天所需要的維生素,一個體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吃100-200克幹蘑菇,就能夠維持營養平衡。蘑菇除營養豐富外,還有明顯的藥用保健價值。祖國醫學對蘑菇有一定認識。<醫學入門>稱蘑菇能“悦神、開胃、止瀉、止吐”。<本草綱目>説蘑菇“益腸胃,化痰理氣”。

我校所在地洮西鎮,2006年擁有大棚蘑菇1400萬平方尺,種植户236户,平均每户近6萬平方尺,其中最大的户32萬平方尺,最少的也達8000平方尺,蘑菇產值達3650萬元,畝均效益2。5萬元,僅此一項,在全鎮農民人均收入中就佔1587元,佔全鎮壓農民人均收入的20%。洮西已成為我省最大的雙孢蘑菇生產基地,“中國食用菌之鄉”和“國家標準化委員會食用菌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食用菌協會被認定為省級50家重點考核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市10餘家重點示範協會之一。“銀湖”牌子雙孢蘑菇通過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論證,並榮獲常州市“第五屆名優產品”稱號。

2007年又有20多農户加入蘑菇種植的大軍中,新增面積300多萬平方尺,使總量達成1760萬平方尺。村頭、路邊、學校附近到處可見一排排蘑菇大棚,它已經成為洮西鄉村一道亮麗的風景。不少學生的家長本身就是蘑菇種植大户,學生們已真切地感受到蘑菇種植對當地的經濟帶來的巨大變化。然而,學生對蘑菇本身的營養價值、經濟價值及對蘑菇的種植過程、種植技術還了解甚少,且勞動觀念淡薄,不善於發現問題,運用所學的知識獨立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有必要開展一些綜合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我校決定將蘑菇的生產、銷售等有關內容與學科教學結合起來,開展一系列的實踐活動。

二、活動目的:

1、通過對蘑菇的生產、加工、銷售情況的瞭解,讓學生知道蘑菇生產對當地經濟的影響,關心當地經濟發展情況,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立志為家鄉建設做出貢獻。

2、樹立學生的勞動觀念,發展學生的勞動技能,培養學生積極意識和實踐能力。

3、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在實踐中,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在應用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三、活動內容設想

以蘑菇的栽培、加工、銷售等方面的內容為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載體,將各教學滲透到活動中去,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發現問題,用所學的知識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覺得學有所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由於該活動內容具體方案設想切實可行,對教師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利於提高教師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能力,同時也能為教師寫論文、評職稱、調動積累資料和創造條件。活動內容初步設想如下:

1、語文:我們可以通過學生實地觀察、聽講座和開展實踐活動,寫關於蘑菇生產、加工、銷售等調查報告、寫蘑菇的説明文、對蘑菇展開想像的議論文。蘑菇種植大户他們三五户,幾十個大棚聚集在一起,生活上獨立,生產上相互協作,休息時常相聚在一起談天説地,相互交流生產生活情況,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因此,我們可以讓學生寫調查訪問記,瞭解他們生產的艱辛,生活的艱苦,開展我和他們子女(同齡人)比童年等活動。

2、數學:讓學生實地去計算每個棚蘑菇的栽種面積,搭建一個蘑菇大棚需要多少竹木、多少稻草,計算蘑菇棚架幾何圖形的面積、數量等。測量蘑菇大棚高度(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利用投影、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每層棚架之間高度和層數等)

3、英語:現在我鎮的小小蘑菇已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如有外商來參觀定貨,你能用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對我鎮的蘑菇營養價值,蘑菇生產、加工、銷售等方面的其中的某一項或幾項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嗎?

4、物理:由於蘑菇大棚中光線比較暗,菜摘時需要有電燈。如果一個大棚內每隔一組牀之間要裝一盞電燈,一共要裝多少盞電燈?保持蘑菇牀的濕度需要水泵打水,蘑菇保存的冷藏庫需要製冷設備,你能算出它們的總功率嗎?一種植大户需要安裝一隻多大的電錶方可安全使用?如何有效調控大棚內的温度和濕度?

5、化學:蘑菇對土壤的酸鹼度有一定的要求,讓學生測試蘑菇營養土的酸鹼度。通過調查訪問了解蘑菇從育菌種到栽培、加工需要用到哪些化學試劑?如何使用這些化學試劑,初步學會操作方法。

6、政治:通過聽報告、調查、訪問,研究農村多種經濟的發展規模化、產業化對傳統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及農村經濟的影響,讓學生學會用學過的知識對一些簡單的社會經濟現象進行分析。

7、信息技術:為了把蘑菇產業做強做大,更好更快地推向世界,及時的把信息傳遞出去。讓學生學會製作“洮西蘑菇信息網”頁。教師設立有關的資源信息庫,把與蘑菇生產、加工、銷售有關資料,及學生自身實踐活動的有關資料、照片存放到資源庫中讓學生進行製作操作時選用。

8、生物:通過課堂學習蘑菇栽培知識、聽講座、參觀訪問等,瞭解蘑菇的生長過程,利用蘑菇種植大户的子女在校讀書的有利條件,對蘑菇生長所需要的温度、濕度進行定時測定,找出温度、濕度與蘑菇產量的關係,讓學生從中領悟到事物都有自身的發展規律。

9、營養與健康:通過學生查閲資料等手段,瞭解蘑菇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如何識別可食用的菌和有毒菌等。

以上各學科教師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分工不分家,有些活動可合併在同一次活動中完成,整個系列活動是一個整體。

四、活動總體計劃:

1、組織有關教師對蘑菇大棚進行參觀考察。

2、請鎮政府有關領導來我校師生開講座,介紹我鎮的蘑菇生產、加工、銷售情況。

3、學科教師組織教學研究活動,結合蘑菇生產、加工及本學科相關內容,擬定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編寫學科綜合實踐活動教案。

4、教研組協調各學科活動內容,制定總體活動計劃。

5、根據活動計劃及時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6、各組之間定期開展交流總結。

7、及時做好活動過程的材料收集整理工作,便於今後活動的進一步開展。

8、設立專項活動基金,對在活動中業績突出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

9、建立專門的網上信息資源庫,供教師、學生查用。

五、活動實施情況

2007年3月以來,我們已開展了以下活動:3月26日請金壇市食用菌協會會長袁留照教授作了《食用菌科普知識講座》;四月份,開展了《對外來蘑菇種植户的一次採訪》、《讓蘑菇走向世界》;五月份,我們開展了《我為菇農搞測算》活動。《食用菌的營養知識知多少》、《蘑菇棚的圖紙設計》等活動方案已確定,活動開展已處於準備階段。

六、活動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1、確定開展活動的主題、設計具體的活動方案時,我們教師首先要做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研究主題和方案的可行性,是否切合實際、反映時代特徵、主題是否鮮明等,同時要研究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結構、知識水平等,不能閉門造車,紙上談兵。

2、教師對開展活動的內容所涉及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要熟悉,要首先去進行研究。在學生活動前加強這方面的知識技能學習和研究。這是開展好活動的前提。

3、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活動方案,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處於起步階段,大家都在摸着石頭過河,開始設計的方案在實施中會發現存在許多問題,因此,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實踐中加強改進完善。

4、在活動中我們要多給學生獨立或合作開展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但由於我們現在的學生已習慣於給予的教學模式,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某項工作的能力較差,因此我們在設計活動過程,設計問題時不要太大、太繁、太多,讓學生摸不着邊際,活動過程、問題的設計要有梯度,教師在活動中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論文 篇三

大家好!能有機會在這裏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探討,我感到非常榮幸!下面我要給大家解析的是上期我和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一些具體的做法和感受,有説的或者做的不合適的地方敬請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上個學期我們研究的總課題是《水果中的科學》,按照我們平時對實踐活動課的理解和上一期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培訓學習的基本理念,我給這次實踐活動確立瞭如下活動目標:

1、通過學生對生活中常見水果的研究和探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使學生意識到“生活處處皆學問”的道理,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知生活的興趣和能力;

2、讓學生經歷自主選題、自我組合、自主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生主動生成強烈的求知慾望,培養他們一種實事求是、大膽創新、不怕困難、嚴肅認真、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相信科學,尊重科學的思想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通過對活動的親身體驗,經歷親自調查研究,分工合作,蒐集和整理材料以及彙報過程,讓學生獲得感性的生活經驗,培養孩子與人溝通、交往、合作的能力,發展他們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整個實踐活動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六個版塊:

即:準備階段:

1、總課題的提出過程;

2、子課題的確立過程;

3、實踐活動方案的制定過程。

實施階段:

也就是整個活動的核心過程。

總結階段:

1、成果彙報過程

2、反思體味過程

下面我就這三個階段六個版塊給大家集體的分析以下我們的實踐活動過程:

(一)總課題的提出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先分析本班學生已有的知識層次和生活經驗,並深入瞭解學生對實踐活動的需要,動機和感興趣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確立最有價值的課題作好充分的準備。本學期我在開始的實踐活動課上,本着能讓學生學以致用的原則,採用半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和學生一起共同探討,共同制定了《水果中的科學》這一研究課題。在課題提出的初始階段,我詢問了大多數學生的意見,問他們在時間活動中最想研究什麼問題。在我獲得了大多數同學的意見和建議後,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數,於是在課題確立課上,我先讓同學自己説説自己最想研究的問題,然後在多個問題(如:研究有關手機的問題。研究電腦的問題等等)中選取了研究水果中的學問這一課題時大多數學生覺得比起其他問題水果與大家的生活最為密切,離大家的生活最近,是大家能夠力所能及全員參入好課題,所以最後大家一致通過,我們共同確立了我們班的實踐活動的總的研究課題《水果中科學》。

(二)子課題的確立過程:這個過程中主要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活動的子課題,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生活世界,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繫,為他們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在全班總課題提出以後,接下來就是引導學生在總的研究課題的基礎上進一步確立子課題。在這個環節中我也是採用了半開放式方法,先讓學生一學習小組為單位,共同探討我們要想研究的總的活動課題。我們應該要從哪些方面去研究,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生彙報除了自己的想法之後,又通過分門別類的篩選,以及問題包含時合而為一辦法最後確立了以下幾個子課題:

一組:水果的科學吃法:子課題:

1、一天中什麼時候吃水果最合適?

2、水果是新鮮吃好還是榨汁吃好?

3、進口水果是不是就比國產的水果更好吃?

4、不同年齡,不同體質的人應該是不同種類,不同成分的水果。

二組:常見水果的營養成分與人體健康:

三組:水果的顏色和健康:

1、水果可分為那些顏色?

2、水果的不同顏色是怎樣形成的?

3、水果的顏色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四組:水果的公母:

1、水果有沒有公母之分?

2、水果的公母是怎樣形成的?

3、怎樣辨別水果的公母?

(三)制定實踐活動方案:在這個環節中我覺得,老師要明確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渠道,在制定方法上給予學生指導,引導他們通過多種途徑來制定適合自己小組的活動方案,發展孩子對問題的客觀分析能力,和科學制定活動方案的能力。

所以,在確立以上四個課題以後,我又採取了讓學生自願選擇子課題,自由組成研究小組,自己推選組長的方式,讓學生組成了四個大的研究小組,然後讓他們以自己的研究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的組織下分別指定出自己小組不同成員進一步研究的具體的更小的子課題,針對不同成員所研究的不同項目以及不同問題,讓組長作好分工,分別按照自己的任務分別制定出自己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當時我給他們提供了幾種方案,讓學生根據自己小組的課題需要作好選擇,如:誰負責上網蒐集,誰查閲資料,那些同學負責實地調查採訪,那些同學負責整理材料等等。在經過老師的指導和同學們小組討論之後,每一個小組都制定出了自己小組的活動方案,如:第四小組的同學,他們研究的是水果的公母,其中,王君同學家裏有電腦,她負責網上查閲水果為什麼會有公母之分?閆夢真和肖婧負責實地調查,親身體驗,品嚐公母水果的味道,王斌同學負責材料整理,還準備把他們的材料遍成小品呢!

(四)學生的調查研究過程:這個過程是整個實踐活動的核心過程,應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通過親身的實踐體驗,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同時,要求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實現學習的多元化,不斷的發展孩子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的能力。

這個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及時向我反饋活動的進程,提出遇到的難題,師生再共同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案。比如:還説第四小組吧,他們在去水果攤調查的時候,開始的幾個攤主根本就不配合,還説些難聽的話,當他們回來向我訴説的時候,我和他們一起商討之後,決定調換採訪地點,專到超市的水果專櫃,以顧客的身份邊挑選邊詢問,回來再整理自己的收穫,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再比如:在二組同學在調查水果的不同顏色的時候,他們又提出了水果顏色與味道的關係,這個問題不在他們當時的調查範圍內,於是他們來問我要不要研究?我對他們的延伸發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鼓勵其他小組成員也要留心觀察探究自己隨時發現的一些有價值的問題。

(五)彙報交流,展示成果:這個過程主要以學生為主,讓他們交流彙報自己小組的調查結果。其中老師指導學生在彙報以前,整理好要彙報的材料和內容,並安排好彙報人員。選擇好適合自己小組的彙報形式,作好充分的彙報準備。在彙報的過程中還要及時發現學生的課堂再生問題,做到及時恰當的處理。以下是學生當時的一些彙報材料:

1、怎麼科學吃水果

一天中,什麼時候吃水果合適?

(1)餐後半小時再食用水果:有助於消化吸收。水果中糖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需通過消化、分解,直接進入小腸就可被吸收。而其它含澱粉及蛋白質成分的食物如米飯、麪食、肉食等,則需要在胃裏停留一段時間進行消化。如果餐後馬上吃水果,消化慢的澱粉蛋白質會阻塞消化快的水果,所有的食物一起攪和在胃裏,水果在體內三十六七攝氏度高温下,產生髮酵反應甚至腐敗,可出現脹氣、便祕等症狀,給消化道帶來不良影響。

(2)餐前吃水果:減肥需要,影響食慾和正常的消化吸收。研究表明:若於進餐前20分鐘至40分鐘吃一些水果或飲用1至2杯果汁,則可順利又無痛苦地防止進餐過多導致的肥胖。因為水果或果汁中富含果糖和葡萄糖,可快速被機體吸收,滿足機體對血氧的緊迫“渴求”,水果內的粗纖維還可讓胃部有種飽脹感。另外,餐前進食瓜果,可顯著減少對脂肪性食物的需求,也就間接地阻止了過多脂肪在體內囤積的不良後果。

專家建議:含鞣酸成分多的水果,如柿子、石榴、檸檬、葡萄、酸柚、楊梅等,不宜與魷魚、龍蝦、藻類等富含蛋白質及礦物質的海味同吃,鞣酸不僅會降低海味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還容易和海味品中的鈣、鐵結合成一種不易消化的物質,這種物質能刺激胃腸,引起噁心、嘔吐、腹痛等。所以食用了這些海味後,應間隔2-3小時後再享用水果。

2、水果鮮吃好還是榨汁好?

羅教授:新鮮的水果與現榨的果汁,獲取的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糖分、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沒什麼差別,但是人體必需的膳食纖維在水果現榨的過程中卻損失了許多。膳食纖維有一些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通便防癌、降低血清膽固醇、降低餐後血糖,輔助治療糖尿病等等。

不少人有將水果榨汁後加熱飲用的習慣,這樣會使維生素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老年人和嬰幼兒由於咀嚼功能不好,鮮果汁很適合食用,但最好把榨汁後剩餘的固體殘渣一同吃掉,這樣營養成分就不會有任何損失了。兒童在乳牙出全後,應吃些富含纖維、有一定硬度的水果,以增加咀嚼力,促進牙牀、頜骨與面骨的發育,喝榨汁易使兒童牙齒缺乏鍛鍊,牙齒排列不整齊,上下牙齒咬合錯位,對健康不利。

3、進口與國產水果:營養差不多

進口水果是不是比國產水果更有營養?

目前,水果市場上洋水果有百餘種,消費者較熟悉的有提子、蛇果、美國臍橙、水晶梨、奇異果、檸檬、芒果、龍眼、火龍果等。進口水果在營養成分上與國產同種水果差異不大,但在外觀、質感、口感上與同種國產水果有一定區別。

如美國臍橙,原產美國、澳大利亞,類似重慶奉節的臍橙,個頭較大,吃起來感覺水分充足、脆甜;但表皮粗糙,不及國產臍橙光滑,纖維較粗,不及國產臍橙細膩;水晶梨原產日本,與河北的水晶鴨梨雖僅一字之差,但外形、口感卻迥異。水晶梨個頭較大,拿在手裏有一種下墜的感覺,深黃色。水晶梨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外形不像梨倒像蘋果的圓形,吃起來特別脆。

4、冷藏後的水果營養成分是否會降低?

羅教授:將新鮮的水果放入冰箱內貯藏,冷藏室內的温度約0-10℃,能保持水果的品質和風味,使水果的保鮮期得到延長。但並非所有新鮮水果都適合冷藏,而冷藏的水果也要注意它的冷藏期。如香蕉最適貯藏温度為13.3-14.4℃,温度太低會產生低温病害,香蕉就變黑;西瓜切開後經較長時間冷藏,瓜瓤表面形成一層膜,冷氣被瓜瓤吸收,大量進食冷藏時間過久的西瓜會傷脾胃,引起咽喉炎;兒童消化機能差,多食冷藏水果易引起厭食、腹痛、吐瀉等症狀;一般桃子的冷藏期為5天、葡萄7天、草莓2天。

專家的建議:每天最好保持1個水果的攝入量。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人,如果胃酸過多,則不宜吃李子、山楂、楊梅、檸檬等等含有機酸較多的水果;

心肌梗塞的病人不宜食用蘋果、柿子、蓮子等含有鞣酸較多的水果,以免產生較強的收斂作用,加重便祕,導致該病的反覆發作;有心臟病及水腫的病人,不宜吃含水量較多的西瓜、椰子等水果,以免增加心臟的負擔以及加重水腫;

糖尿病人應少吃含糖量較多的梨、蘋果、香蕉、荔枝、桂圓、大棗、西瓜等水果,如一次吃1000-2000克西瓜,等於在短期內增加50-100克糖;腎炎、高血壓等病的患者切不可多食香蕉;

肝炎患者多吃些桔子和鮮棗等含維生素C較多的水果,有利於肝炎的治療和恢復;

經常大便乾燥者,可多吃些桃子、香蕉、桔子等,因這些水果有緩下作用,柿子含大量柿膠,吃多了可加重便祕;經常腹瀉者,不要多吃有緩下作用的水果。可適當吃些蘋果,因為蘋果有收斂的作用。

在英國有這麼一種説法:“上午的水果是金,中午到下午3點是銀,3點至6點是銅,6點以後是鉛。”

日本園藝試驗場的有關人士對此的鮮釋是:“嚴格説來,水果什麼時候吃都沒有關係。但對吃不下早飯的人來説,吃水果卻很容易,而且果糖能在短時間內轉換為熱量,給人體以必要的能量補充。除此以外,水果還能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另外,在氣温較低的上午採摘的水果能更長久地保持新鮮度。中午氣温較高,果實的養分有可能部分地被樹幹吸收,所以,還是上午採摘的水果好。”

但日本杏林大學的柴田教授提醒人們:“果糖最容易轉換為中性脂肪,對於肥胖的人來説,上午吃完水果後最好運動一下。”

果品有鮮果和乾果之分。鮮果即水果,它有着鮮豔的色澤,濃郁的果香,甜美的味道。乾果既常説的硬果、堅果類。

水果的營養成分和營養價值與蔬菜相似,是人體維生素和無機鹽的重要來源之一。各種水果普遍含有較多的糖類和維生素,而且還含有多種具有生物活性的特殊物質,因而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其所含成分主要有:

糖類:水果中普遍含有葡萄糖、蔗糖、果糖,如蘋果、梨等含果糖較多;柑橘、桃、李、杏等含蔗糖較多;葡萄含葡萄糖較多。各種水果的含糖量在10%至20%之間,超過20%含糖量的有棗、椰子、香蕉、大山楂等鮮果。含糖量低的有草莓、檸檬、楊梅、桃等。

維生素:水果中的維生素含量約為0.5%至2%,若過多,則肉質粗糙,皮厚多筋,食用質量低。

色素:水果的色澤是隨着生長條件的改變或成熟度的變化而變化的。一般來説,深黃色的水果含胡蘿蔔素較多。水果的芳香能刺激食慾,有助於人體對其它食物的吸收,芳香油還有殺菌的作用。

無機鹽:水果中含無機鹽較為豐富,橄欖、山楂、柑橘中含鈣較多,葡萄、杏、草莓等含鐵較多,香蕉含磷較多。

吃水果雖然有益於健康,但也必須科學食用,食用不當也會影響人體健康。比如:

糖尿病患者:適宜吃菠蘿、楊梅、櫻桃等水果,它能改善胰島素的分泌,有降糖的作用。

冠心病患者:應多吃桃、李、杏、草莓和鮮棗等,這些水果含豐富的尼克酸和維生素C,有降血脂和降膽固醇的作用。

心急梗塞患者:應多吃香蕉、桔子。

心力衰竭或水腫患者:不能食用含水量較多的水果。

水果可以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黃帝內經》中就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記載,所以,要儘可能地吃一些水果,這樣才能有利於身體健康。

榴蓮是水果之王營養最豐富

其次是奇異果

夏天水果品種繁多。夏天吃什麼水果?

營養免疫學專家認為,每一種水果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各不相同,如果在夏天有針對性地選購併食用水果,可以達到滋養的功效。

桃子含鐵量高

俗話説:“桃子養人杏傷人”,從營養免疫學方面來説這句話科學嗎?據營養免疫學專家介紹,桃子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果酸,其含鐵量居水果之冠。鐵是人體造血的主要原料,對身體健康相當有益。桃子在眾多草本植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杏含有檸檬酸、蘋果酸、β胡蘿蔔素,主要用於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但是《本草綱目》記載“生食多,傷筋骨”。

西瓜清熱解暑利尿:我國民間有句諺語:夏日吃西瓜,藥物不用抓。説明夏季最適宜吃西瓜。西瓜富含維生素A、B1、B2、C,葡萄糖、蔗糖、蘋果酸、穀氨酸和精氨酸等,有清熱解暑、利小便、降血壓的功效,對高熱口渴、暑熱多汗、腎炎尿少、高血壓等有一定的輔助療效。西瓜雖好,但中醫專家認為,西瓜屬寒性食物,易傷脾胃,所以脾胃虛寒、平常有慢性腸炎、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等或大便稀溏的人最好少吃。正常人也不宜食用過量,否則會損傷脾胃而引發消化不良或腹瀉。需要提醒的一點是,夏天感冒發燒的患者常常藉助進食西瓜來補水、退燒,但是因為它屬於甘寒食物,不宜用於風寒感冒及感冒初期,特別是患有畏寒、無汗等症狀者不宜食用。

檸檬烯有抗癌作用

柑橘果實能潤肺理氣,新鮮橘汁含多種肌酸、維生素,對人體新陳代謝有幫助,具有美白效果,還兼具多種保健功效。橘瓤表面的白色絲絡,含維生素P,能防治高血壓,具化痰功效。有一種著名的精油,叫檸檬烯精油,這些精油是大多數橙橘類最主要的部分,目前研究指出檸檬烯具有抗癌作用。

木瓜能治療蛋白質消化障礙

木瓜不僅是一種美味的水果,還有醫療效果。木瓜中含有一種稱為番木瓜(papain)的重要消化酶,可將蛋白質類食物分解成可消化的狀態,可溶解高達其本身35倍的瘦肉,這就是人們會以木瓜來治療蛋白質消化障礙的原因。其在木瓜樹的葉部及尚未成熟的木瓜果皮中含量最多。

菠蘿中的'酵素也能分解蛋白質

每100克菠蘿果實中所含的維生素C高達30毫克,並含有豐富的水分。它的果肉中和木瓜一樣含有一種能分解蛋白質的酵素,因此它能柔軟肉質、消解血塊。

草莓汁能減少日曬痛

草莓富含維生素C、B、鈣、磷和鉀,今日仍在植物性藥品中佔有一席之地。其葉部煮沸後可當做一種收斂劑,並能治療腹瀉、發燒、口內潰瘍及牙齦疾病。

葡萄抗氧化

葡萄籽的抗氧化效果不僅是維生素C的20倍,更是維生素E的50倍。葡萄籽含有大量的OPC抗氧化劑,OPC是一種強效類黃酮,主要存在於表皮與種子裏,紅色葡萄籽尤其是OPC的有效來源,是增加人體內抗氧化活動的潛在關鍵,可保護免疫氧化損傷,並延緩老化過程。

香蕉抗憂鬱並助眠

香蕉為人類最古老的水果之一,其營養價值相當高,是天然鉀的來源,可以抑制引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鈉,維持正常血壓和心臟功能,還富有讓人遠離憂鬱的維生素B6及抗緊張的礦物質鎂,也是必須氨基酸———色氨酸的來源。其和維生素B6、煙鹼酸及鎂一起作用,是人體制造血清素的主要原料,具有抗憂鬱、鎮定、安眠之功效。

蘋果降膽固醇並預防膽結石

蘋果不僅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礦物、蘋果酸等,還有一種寶貴的果膠成分。果膠是一種可溶性纖維素,能促進胃腸蠕動,調理腸胃,並和膽固醇結合,幫助人體排出體外,達到降低膽固醇的目的。其中果膠也會和膽囊中的膽固醇結合排出,可以稀釋膽汁,有預防膽結石的效果。

任何一款水果都好,但要吃得適當,正如常言道:“一天一個萍果,無需排隊看醫生!”也就是説任何一款水果都不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吃得過量,適可而止。

另外,還要根據個人的口味、體質、喜好來選擇自己的水果,比如老人由於胃較寒就不宜吃性寒的梨呀、香蕉啦等;孕婦不能吃過多的含糖量多的水果,如荔枝、龍眼等,因為孕婦本身在懷孕期間血糖較高,若一再食用有可能會導致糖尿病;平時容易感冒的人使可經常食用含維C較多的水果了,如檸檬、臍橙等。那如果沒有特殊情況的人,就可以廣泛地選用水果了,最好每天都食用不同的水果,就像我們平時吃菜一樣,每天應吃不一樣品種的菜餚

葡萄柚酸性物質可以幫助消化液的增加,藉此促進消化功能,而且營養也容易被吸收。此外為什麼葡萄柚再減肥時也會被列為必食的風雲水果,原因是它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大約一顆葡萄柚就有100豪克,不僅可以消除疲勞,還可以美化肌膚呢!重要的是它的含糖份少,減肥食用來補充維他命C最適合不過了。至於很多女孩害怕的重酸味,建議你,可以滴一點點蜂蜜在葡萄柚上,酸味馬上被中和!

風雲3蕃茄100g/25kcal

嚴格説起來,蕃茄應該是被歸再蔬菜累才正確吧!所以在食材中常看到它,而且蕃茄也是屬於愈嫩愈吃的一類食物呢!蕃茄含有茄紅素,食物纖維及果膠成份可以降低熱量攝取,促進腸胃蠕動。而且獨特的酸味可以刺激胃液分泌,甚至提升食物的口感,是很好料理健康的食材呢!風雲4菠蘿205g/60kcal

有沒有聽過人家説菠蘿很“利”,一定要在飯後吃才不會傷胃的説法。這説法可是有憑據的呦!因為菠蘿的蛋白分解酵素相當強力,雖然可以幫助肉類的蛋白質消化,但是如果在餐前吃的話,很容易造成胃壁受傷呦!因此利用吃菠蘿來瘦身一定要注意時間問題。

風雲5香蕉75g/60kcal

便便出不來的女生都會被建議,吃香蕉試試看吧!因為香蕉含有豐富食物纖維,維他命A,鉀質等,所以有很棒的整腸、強化肌肉、利尿軟便功能。對於常便祕、肌膚乾燥的美眉而言,這是款又瘦又美的水果!此外以糖質為主成分的香蕉,吃了以後可以馬上消化,迅速補充體力。而且香蕉很有飽足感,只要吃上一根就可以裹腹,而且熱量卡路里頗低的,可別因它甜滋滋的就以為他不利減肥。

風雲6奇異果125g/60kcal

維他命C超多的奇異果(獼猴桃),一直是愛漂漂的美眉的最愛。至於它位居水果之冠的食物纖維和豐富的鉀,的確可以讓它列入瘦身水果的風雲榜內!和鳳梨一樣,奇異果也有大量的蛋白分解酵素所以和肉類菜餚搭配是最好不過的。帶點酸甜味兒的奇異果,有防止便祕、幫助消化、美化肌膚的奇異效果,而已還一年四季都有,美眉可以努力吃呦!

火龍果,又稱紅龍果。原產於中美洲熱帶地區。火龍果營養豐富,功能獨特,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豐富的維生素和水溶性膳纖維。因此,決定了它具有以下幾個獨特的功效:

1、排毒解毒、保護胃壁;

2、抗衰老、預防腦細胞變性,抑制痴呆症發生;

3、美白皮膚、養顏;

4、減肥、降血糖、潤腸滑腸、預防大腸、預防大腸癌發生等。

火龍果果實汁多味清甜、除鮮食外、還可釀酒、制罐頭、果醬等。花可乾製成菜、顏色可提煉食用色素。

3,水果的顏色和健康:

桔色:柑桔類的桔色素具有抵制癌症的效果,它的作用約為β胡蘿蔔素的5倍多,而β胡蘿蔔素是到目前為止防止病毒活性最有效的成分,並含豐富維生素C。代表性水果有桔子、柿子。

紫色:是對消除眼睛疲勞相當有效的原花色素,這種成分還具有增強血管彈性的機能,是預防癌症和動脈硬化最好的成分。其代表性水果有葡萄和李子等。

紅色:紅色的根源為類胡蘿蔔素,它能抑制促進癌細胞形成的活性氧,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甚至還具有防止老化的作用。類胡蘿蔔素接觸氧氣時很容易遭到破壞,所以剝皮後要馬上食用。代表性水果有蘋果、李子、無花果、桃子等。

黃色:黃色素是一種黃酮類,具有抗酸化的作用,其中也有抑制過酸化脂質的機能。除對動脈硬化、癌症、老化有預防效果外,對糖尿病也能發揮它的作用。代表性水果有檸檬、木瓜、香蕉、葡萄柚等。

茶色:代表性水果有粟子,它表皮所含的茶色色素為丹寧,這種成分具有抗癌的作用。果肉主要成分為澱粉,維生素B1、B2、C和礦物質含量也相當豐富,能促進大腦和肌肉的機能。

(六)活動總結,體味反思:這個活動是對整個實踐活動過程的總結與昇華。也是我們開展實踐活動最重要收穫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採取多種方式進行活動總結和反思。我採用的是和學生共同交流的方式進行的。等學生在彙報結束之後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通過這次活動,大家有什麼收穫與感想?先讓學生簡單的撰寫了一點《收穫與反思》,然後在課堂上當堂交流。通過這個問題的探討,引導學生體味反思整個實踐活動的過程,部分學生説出了自己對水果有了一些新的認識,還有個別同學反思了自己的整個活動過程,説出了自己的深刻感悟:比如第二小組的付鈺同學深有感觸地説道:老師,這個活動讓我知道了,想一件事很簡單。可是要做好可是太難了,我還以為這是很輕鬆的問題,沒想到遇到這麼多麻煩:當我們去採訪賣水果的阿姨時,滿心認為他們還會表揚我們呢,誰知道不但碰了一鼻子灰。而且還被説成“神經病”趕走了,當時我們委屈極了,真想放棄呀。當同學們聽完她的經歷之後,一部分同學都是深有同感,覺得要做好一件事不是那麼簡單的,當時我也覺得很感動,我對大家説:是呀,雖然大家遇到了各種困難,可是讓我感到非常欣慰的是大家沒有被困難嚇到,而是勇敢的堅持了下來,給我們帶來了這麼精彩的彙報,我要由衷的對大家説一聲:"謝謝"。當時學生們也被自己感動了。此時此刻,我認為這次活動已經遠遠超過了實踐活動本身的意義,通過活動學生不但運用了所學知識,獲取了新的知識,關鍵是感悟到了除了知識之外一些做人做事的更深刻的道理,這樣對他們以後的健康成長將會有很大的幫助。這也正達到了當初給這次活動制定的教學目標,同時也使我自己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和鼓舞。禁不住自我感歎:學生的潛能是無窮的,讓我們老師做好引航者吧!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更進一步的認識到了開展實踐活動課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在增加知識,增長能力的同時,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關鍵是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全員參入的情況下,還縮短了學生之間的差距,大大提高了全體學生主動參入學習的積極性,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能起到相應的促進作用。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更應該注重這方面的學習和探討,更好的提高我們老師本身的綜合實踐能力,更好的開展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

我的解析完畢,謝謝大家!

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論文 篇四

[內容摘要]: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指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的一類新型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產生,確實向老師提出了挑戰,要讓它成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徑,讓它真正成為服務於學生,讓學生喜歡的學科,老師們的意識及實際操作方法是必須講究的,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要“説”“動”並行,在“説”“動”中獲得真知。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創新能力課程學生們“説”與“動”

[正文]:所謂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指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的一類新型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最普遍的學習方式是學生實踐。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親身經歷,是綜合實踐活動區別於其它各類課程的根本特點,沒有學生的實踐,就等於沒有綜合實踐活動課。

剛開始上綜合實踐活動課時,我跟學生們呆在教室裏,就着教科書上的問題一個一個討論,如上語文課一般。這樣做實在是滑稽之極,學生面無表情,教師聲嘶力竭;如此豐富的內容,這麼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果只在這一屋檐下“暢所欲言”而不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那簡直愧對開發這門學科的智者們,也失去了這門學科的真正意義。活動課就是要“動”——動手與動腦。當然,“動”的前提就是“説”,“動”了之後還要“説”——交流。“説”與“動”的統一,才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上課之道。

“問渠哪有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創造的源泉,沒有豐富多彩的生活,創造活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創造活動就無法進行。於是,我和學生選擇性地確定了幾個主題(例如,《生活與廣告》、《電與我們的生活》等),讓他們自由組合成立學習小組去研究,利用課餘時間去完成任務。然後,通過課堂交流反饋他們的研究成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學,學中做”理論,實踐能力不是通過書本知識的傳遞來獲得發展,而是通過學生自主地運用多樣的活動方式和方法,嘗試性地解決問題來獲得發展的。從這個意義上看,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就是學生圍繞實際行動的活動任務進行方法實踐的過程,是發展國小生的實踐能力和基本“學力”的內驅力。

當然,放手讓學生去幹,可不是讓他們去“自生自滅”,老師作為一個指導者,參與活動的全過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過有的時候作用顯著些,例如幫助解決立項後的操作上的難題;有的時候作用則顯得弱些,如當學生進人資料採集點後就是他們展示自我能力、豐富人生閲歷儲備的階段,這時的老師,則起輔助作用,也就可以“退居二線”了。

廣告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和學生的學習、生活有着緊密的聯繫。生活中無處還見廣告。如果能留心觀察,就能收集、整理到許多廣告。廣告語言獨具特色,對培養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寫作能力,創新能力有着極強的召喚性。所以培養學生模仿,創作一些廣告,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我設計了一個《生活與廣告》為主題的一個綜合活動。活動設計如下:

1、活動準備階段。以博採眾長為目的,我與學生們融入到生活中去,讓他們涉及到各種場所收集第一手資料。

2、初識廣告階段。讓學生們通過口頭交流、彙報收集到的第一手資料,進行資源共享。同時使學生初知廣告的形式,傳播方式等。

3、再識廣告階段。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彙報、總結,使學生更全面的認識廣告。如廣告的目的,主題和要素等。

4、創作廣告階段。在全面瞭解廣告的基礎上,讓學生或單獨或小組創作廣告。

5、活動延伸階段。通過“廣告設計大賽”等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做研究的興趣,真正讓他們在“動”中學,學有所得,學有所樂。以上整個活動過程都圍繞學生的“説”與“動”並行的原則。因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更不能停留在紙上談兵的狀況,要革新以書本和教室為中心的學習方式;不能把學生關在教室裏進行綜合實踐活動。

不能把綜合實踐活動當作一門具有系統的書本知識的課程,一個單元一個單元、一課一課地來教,學生一定要有在開放的情境中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眼動不如心動,心動不如行動,學生運用課堂掌握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才是實踐活動的要旨。

綜上所述,脱離“動”的“説”,容易讓學生走過場,造成眼高手低,“動”的過程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生命力所在,否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性是難以真正體現的,何談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課程與教學回到學生“説”與“動”的統一中,將學生想的付諸於實際行動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可以開啟學生的心智,使他們能夠更好的和生活融為一體,並且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體現了實踐出真知的教育理念。

對解決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存在的脱離實踐的問題是大有裨益的,有利於逐步形成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萌發創新意識,讓課程落在實處!這也是傳統的課程所缺少的,真正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 篇五

摘要:我們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選取能讓學生“心動”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越好,範圍越小越好,讓學生在活動沒有開始之前便“蠢蠢欲動”,這樣才會使課堂活動之外的真正探究因這份心動而更加豐富多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我們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因此,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選取能讓學生“心動”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越好,範圍越小越好,讓學生在活動沒有開始之前便“蠢蠢欲動”,這樣才會使課堂活動之外的真正探究因這份心動而更加豐富多彩。

為了在提高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親身體驗、親自實踐、自主活動能力,我們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聯想。聯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動。聯想可以為綜合實踐的順利開展建立汗馬功勞。那麼如何點燃學生的聯想風暴呢?

一、實踐活動中的“心動”主題

為推進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在教學中應以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多種形式來促進與保證課程實施。一是選好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選取能讓學生“心動”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越好,範圍越小越好,讓學生在活動沒有開始之前便“蠢蠢欲動”,這樣才會使課堂活動之外的真正探究因這份心動而更加豐富多彩。

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課程會遇到新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俗話説,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腦中信息(知識、經驗)儲存的數量和質量,是聯想的源泉和基礎。我們在鼓勵學生不僅在廣度和深度協調儲存,而且要在多角度、多途徑、多層次儲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要指導學生留心身邊的活動,多方面蒐集活動的各種信息,只有達到量變,才能引起相應的質變。

二、以基地建設為依託,豐盈實踐活動內容

如何來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呢?《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開發並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充分利用家鄉的資源,就有利於實現課程的教學時空向自然環境,生活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同時,這些基地類別不同,內涵豐富,課程資源取之不絕,用之不盡,教學的價值不可估量。為了充分發揮基地的依託作用,開展活動時還可以邀請基地上的部分學生家長,熟悉基地情況的行家或專家等擔任基地輔導員,指導學生開展基地綜合實踐活動。這樣,學生們欣喜地走出校園,領略了青山綠水的美麗。

瞭解了地方的歷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產的神力,體驗到生活的真諦。例如:在教授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斷更新的通信家族》時,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觀察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變化,體會社會進步與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通過簡單的觀察、調查、探究及蒐集資料的能力,學會與同伴們討論與合作。綜合實踐活動賦予學生以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賦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三、學生在課餘體驗社會角色。

“讓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這曾是許多老師的期待。眼看着這羣生活在21世紀的兒童,不會給自己梳辮子,父母不在家寧可自己餓肚子,出門一次換洗衣物全裝袋子,這的確是個嚴峻的問題。時代要求他們具有獨創的本領,生活需要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啊!“逼”着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氣和執着,前途會有坎坷和困難,我們也要給孩子創設鍛鍊的機會和條件,因為他們總要在學習中自己長大。

與國外的學生相比,中國的學生所缺乏的並不是知識技能,解題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態度,自信心,自尊心,責任心,自主性,創造性。隨着時代的發展,這恰恰正是最為重要的。因此,作為教育者,必須引領學生獲得輕鬆參加實踐的體驗和經驗,使他們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教會學生關愛大自然,關心生存環境。

發展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完善自己;培養學生髮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發展他們的實踐能力,對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養成學生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的良好個性品質。

四、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人的創造力要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來。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我們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交叉活動,通過“發展”途徑進行“提高再創造”的訓練,使創造潛能得到發掘,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如二年級老師設計的一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找春天》:老師先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春天,尋找春天;然後組織學生説春天,畫春天,寫春天;最後在班裏舉行展示會。在這次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展示。這樣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而且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了創新能力。

五、多運用貼近生活的遊戲。

遊戲是兒童自由表現最明顯的形式,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百折不撓的認證,自由表現和遊戲是一致的。心理學家福錄倍爾甚至認為遊戲在兒童方面是人類發展的最高表現,因為只有遊戲才是兒童心靈的自由表現,是兒童最純潔且純精神上的產物。所以,利用遊戲是學生產生興趣的最佳途徑。

在二年級進行長度測量實踐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的方法,讓學生用尺子丈量自己的課桌、凳子的實際長度,結果同學們的情緒空前高漲,測量物體的能力大大提高,課後很多同學説:“我們太喜歡這樣的課了。”

充裕的時間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翅膀,廣袤的空間是綜合實踐活動的舞台。在兩年多來的課程實踐中,我們已經看到了她的無窮魅力: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多元感受,在實踐中獲得新知,也在實踐中形成了意識,鍛鍊了能力。學生的個性在實踐中得到張揚,學生在整體素質在實踐中獲得提高,一個個新的生命在實踐中生成。迎着初升的太陽,懷着收穫的渴望,我們的心中充滿了期待。我們在實踐中點燃了學生的“聯想”風暴,我們相信雖然嘗試的過程不會一路平坦,但一定會陽光普照。

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論文 篇六

國小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基礎,在新一輪教育改革大潮中,要提高整個教育事業的質量,必須從國小教育做起,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具有重大意義,讓學生出得教室進得生活,出得學校進得社會,在生活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在學習中體驗生活的真實,充分發揮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作用。如今對陶行之先生的教育理論“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研究可謂是轟轟烈烈,各種説法紛紜不一。本文借鑑前人觀點對“陶行知教育理論在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應用”作以粗淺的解讀,以探求更加具有價值的東西。

一、生活即教育

1、教學工作,問題凸顯

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發現:教學過程過於死板、教學空間過於狹窄,教學內容限於書本等問題成為制約現代教育發展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對於國小生而言,枯燥的教學讓孩子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即便有的教學過程中也會聯繫到生活實踐,但也因為活動中體驗不夠深刻,收效不大。這些問題嚴重影響着學生的學習質量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特別是一年級的國小生學習自制能力差,根本不會端正坐着聽完一堂課。

2、綜合實踐,必不可少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畢生所追求的教育理念,他認為,要想教育成功必須走向生活實踐,教育理論必須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課堂教學必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這一理念非常適合國小教育。在學校以及學校以外的地方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把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聯繫起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是新一輪教育改革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國小教育的教學重點。學生通過實踐,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探索和創新意識,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因此,國小綜合實踐課在孩子成長起步階段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3、身臨其境,親身體驗

陶行知教育理論主導教育要滲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裏有教育,教育裏有生活。現在絕大多數學校的教育侷限於課堂之上,比如,學校每年3月都要開展學習雷鋒活動,在學校是熱愛勞動互幫互助的好學生,出了學校又形同陌路,到家裏該撒嬌撒嬌,該發脾氣發脾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究其原因,這種形式上的灌輸缺少自我體驗,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則會加深體驗,培養真正的活雷鋒、好學生、好孩子。比如,組織學生參觀雷鋒事蹟紀念館、烈士陵園等,瞻仰烈士的豐功偉績,體會大愛忘我的精神,更加了解了雷鋒時代的背景,燃起對英雄的敬仰之情,灌輸了榜樣的力量。參觀結束時,正是學生傾訴慾望最強的時候,此時學生拿起紙和筆,記錄這催人奮進的時刻,與很多空洞的口號式作文不同的是學生的言辭一字一句發自肺腑,真情流露;紙張片片熱情洋溢,慷慨激昂;人人立志努力學習,報效祖國!通過身臨其境的親身體驗,很容易轉化為內在素質。相反,若是隻在課堂講,無味的語言,抽象的教育,難以給學生帶來質的轉變。

二、社會即學校

1、書本知識缺乏感性

陶行知提出的“社會即學校”講的是社會是人人學習創造的最大課堂。實踐證明,通過書本獲得的知識,缺乏實踐和感性的認識,造成與現實大的反差。比如城裏學生到鄉下看到大片的麥田高聲歡呼“好多好多的韭菜”,而農村的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從小就耳濡目染,對身邊的動植物非常熟悉,難能可貴的是更加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可以親眼目睹蟬、毛毛蟲、春蠶等的蜕變過程,“粒粒皆辛苦”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春蠶到死絲方盡”親身體驗才會感同深受其真正含義。

2、實踐活動得出真知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多樣性可以活躍學生思維,挖掘學生創造力。女兒六歲時,看着電視裏同齡的孩子溜旱冰,自己很羨慕,去後摔了才哭着説“以為很簡單”,殊不知要天長日久才練成。只是聽或者只是看,不去親身體驗永遠無法找到正確答案。人只有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地發現新事物,學習新事物,體驗新事物,與不同的人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師”,才能不斷成長,不斷豐富知識。一年級有個學生課堂回答問題不積極,也不愛説話,總是羨慕地看着同學們做遊戲,又不敢靠前,在老師與家長交流後得知,從小管得特別嚴,從來不讓到樓下與小朋友玩耍,通過參加學校多次活動,在老師和家長共同鼓勵下,該同學現在不但在課堂活躍,學校各種文體活動也都有優秀表現,性格得到了極大轉變。

可見,將“社會”和“學校”結合起來,將課本知識與體驗活動結合起來在國小教育工作中是多麼重要啊。

三、教學做合一

1、“做”為核心,“教”為輔助

敢於實踐,善於實踐,手腦並用,就能有所發現,就能在實踐中獲得新知,有所創造。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做”的課程,它在“做”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實踐和探索,教師在實踐活動課加以指導。所以説,“教學做合一”的過程就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在活動中,必須以“做”為核心,以“教”為輔助,學生在做中學,老師在做中教;孩子在做中學,家長在做中教。

2、勞動中學習,勞動中體驗

對於國小生來説,“家務活”是特有的教育資源,可以要求學生在家多學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向長輩學一些基本的幹活方法。學校可以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五一勞動節”、“教師節”、“感恩節”等節日開展活動,讓孩子記錄家中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姥爺姥姥等長輩一天的生活,幫着長輩做做家務,感受一下長輩的辛苦,體會一下勞動的苦與甜,有了親身的體驗就能感受長輩的不容易,就會更加珍惜現有的生活和學習;在學校可以開展更多的師生互動活動。通過在家庭和學校這些活動培養孩子尊重師長、敬愛師長的感情,學會感恩社會,感恩學校,感恩師長。

四、小結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是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將實踐活動融進課堂,將實踐過程融入社會,這整個的教育實踐活動,就是我們國小教育的方向。根據這一理論,我們引導國小生到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去體驗、鍛鍊、提升,使他們從小養成熱愛國家、關心社會,善於學習、勇於創造,尊敬師長、愛護他人的好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