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教學論文

陶行知師德理論的內涵及實踐方式

欄目: 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05W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以其深刻的職業認識和創造性的職業實踐,為我們樹起了一座師德的豐碑。文章系統闡述了陶行知師德思想的豐富內涵及其現當代教師應如何將其思想付諸實踐,為當今加強師德建設展示了一個新的視野,為廣大教師提高職業道德素質提供了精神營養和理性思考。

陶行知師德理論的內涵及實踐方式

關鍵詞:陶行知 師德 實踐方式

師德,是特定社會中的教師,對與之相關的各種社會關係的認識及其相應的行為規範,有其特定的社會屬性。陶行知具有崇高的師德,他的“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道德風範薰陶了一代又一代人。在當代中國社會,陶行知的師德思想依然值得人們尊敬和學習。

一、甘為蚌蠃孕珍珠,一磨一煉總關情——教師應有一顆赤誠之心   

每一個學生最終都可以成為一顆珍珠。教育學生便是將一顆顆砂礫孕育成珍珠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漫長而不易的。作為教師,如果沒有一顆赤誠之心,就無法陪伴學生“化繭成蝶”。

1.教師應有奉獻精神

教育是一件大有可為的事情,一般教師將教育作為自己的職業,而優秀的教師則是將教育看做自己的事業,是“一件大事”。故此,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有為教育事業獻身的精神。

陶行知一生都在用自己的言行詮釋什麼叫“奉獻”。1932年12月,他為了維持“山海工學團”的正常運行,刊登了一則廣告“眾謂我曾做書呆,便教出賣書呆藝”。[1]通過微薄稿費辦教育。

當代教師已經不需要“賣文賣詩搞教育”,僅僅只是樹立奉獻的觀念,然後在幹一件件小事的時候將“奉獻”付諸實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最終,屬於當代教師的“教育這件大事”也是可以由小事拼湊完成的。    

2.教師要有樂業精神

教育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情。

陶行知在《新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是大事業,有大快樂。”教育是有意義的快樂。因為從事教育事業可以有多重收穫。

(1)真摯的情感:學生是單純可愛的,你的付出將能獲得孩子們的感恩。它的表現形式可能是一張字跡歪斜的小卡片,可能是你心情不暢時一句稚嫩的問候,也可能是多年以後學生的惦念。這種真摯的情感是其他任何職業無法獲取的。

(2)創造性勞動成果:教師總是會與學生一起成長,優質課的好評,教研成果的進步,結果帶來的快樂還會漸漸轉變為創造過程的快樂。班級裏的學生千差萬別,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教師創作的“藝術作品”。

(3)收穫各類人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學生一天天成長,精神一天天豐滿,曾幾何時,學生的進步將代表了教師的進步,學生的快樂將代表了教師的快樂。

教師要擁有樂業精神,不是為了樂業而樂業,是以熱情投入教育,樂業的狀態也就自然而然來了。  

3.教師應有責任意識

現今的青年教師有三種教育態度。第一種狀態,把教育的事當做學校的事來做。第二種狀態,把學校的事當做自家的事來做。第三種狀態,把自己的事當做教育的事來做。[2]。如想達到精彩的教育人生,需要第三種態度。

陶行知的教育的事與自己的事已經沒有什麼明確的界限,自己的事就是教育的事,教育的事就是自己的事。這是第三種教育態度的昇華。豐富的辦學實踐、系統的教育理論、深入的教育改革,每樁每件都是把自己的事當做教育的事來做。

想要達到第三種態度,做一名擁有責任意識的教師就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1)做一名具有責任感的人,每一名教師是一個鮮活的個體,責任感在一個人的靈魂深處是辯證統一的。對待工作的責責任感與對待家庭的責任感無法割裂,先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進而成為一名負責任的教師。

(2)目標與約束,通過工作中要求達到的效果制定目標,並找尋約束條件,從側面給予教師自身壓力。如通過家長監督完成教育日記、通過同事監督完成教育論文等。

(3)終身學習,不斷髮展。教師不斷髮展是對學生負責任的最根本的途徑。儘快成為一名成熟、穩重經驗豐富的教師是對學生最大的“負責任”。  

二、用得真心育桃李,換得桃李多芬芳—教師應有一顆熱忱之心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師德規範。“師愛”是陶行知師德思想的核心。

1.一視同仁

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説過,他的家鄉膠東半島有這麼一句話叫做“誰也説不準哪塊雲彩會下雨”。[3]這句話應用在教育之中也是很恰當的。這裏的“下雨”指的是好的結果。這裏的“雲彩”,可以理解為學生。那麼,説不準哪片雲彩會下雨就是説不準什麼時候哪位學生就會有令你驚異的表現。當然這邊的驚異是隻驚喜的,好的方面。

每一位學生都有他的閃光點,都是會“下雨”的雲彩。我們作為推動“雲彩”前行的“風”當然要一視同仁,無論學生家庭地位高低、財富多寡、相貌醜俊,都一樣看待,不可偏愛,不抱成見,不徇私情。    

2.尊重學生

尊重是教育的善,在這一點上,陶行知為我們樹立了典範。如著名的“四塊糖”的故事。除此以外,陶行知在在辦學實踐中,也十分注意尊重學生意見。比如,陶行知寫詩恭賀“兒童自治學校”組建成功:“有個學校真奇怪,大孩自動教小孩。”[4]自治學校的學生認為這首詩中的“大"字需要改動,陶行知先生認為言之有理,馬上改為“小孩自動教小孩"。

 在以上兩個事件當中,採用表揚與鼓勵的方式對待教育學生、尊重學生的意見等兩點是教師教學中常見的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尊重學生的教育方式顯然是最合適效果最好的。

3.嚴格要求

對學生嚴格要求是愛學生的體現。陶行知要求教師不僅上課對學生負責,課餘時間也要嚴格要求學生,以免他們在閒暇時間做錯事。對已經犯錯誤的學生,陶行知主張要用愛心去感召他們,讓學生勇於改正錯誤。陶行知強調熱愛學生要用真心、真情,因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三、黑髮結霜織日月,撫鬢共賞堂前花——教師之間應通力合作

人教版國小四年級下冊有一篇課文的名字叫做《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一位學生的自述。講的是學生的父母通力合作、同心協力。通過嚴父慈母的教育方式將孩子培養成才的故事。

“通力合作”、“同心協力”是陶行知反覆倡導的團結協作的師德規範。在l941年擬定的《育才創造年計劃大綱》裏,陶行知明確地把“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作為一項重要的師德規範。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是扮演學生第二任父母的角色,只有統一目標“通力合作”,才能獲得最好的教育成果。

“通力合作”、“同心協力”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1.班級管理

每個班級的管理都需要依據一定的規則。這個規則一般是班主任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的。各科老師都應該統一標準,不在“水果算不算零食”“玉米形狀的橡皮算不算玩具”等小問題上給孩子們“可乘之機”。

2.教學內容

各科之間的教學都是想通的,如希望孩子們全面發展,各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某些有聯繫的知識融會貫通。 

陶行知堅決反對教師之間的“知識封鎖”,將教師不能“謀充分之合作”視為“最可恥的行為",他真誠希望在教師間創造出“精誠團結”、“同心協力”的境界。    

四、舊竹立於新竹前,枝枝堅勁以為參——教師應以身作則

曾經有一位一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向老師提出疑問:“老師為什麼您不包書皮?”。教師的回答是:“老師懂得愛護書本,所以不用包書皮。”在《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提出愛護圖書的學段目標,國小教師一般會要求學生包書皮。換一個角度思考,為什麼教師就不能“包書皮”呢?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陶行知師德思想的重要內容。陶行知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自化化人的”。因此,“教師應當以身作則",強調“身教重於言教”。

1.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

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養到為人師表的地步",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自己應能做到。在很多情況下,“身教”的效果是大於“言傳”的。教師“包書皮”學生就會學着“包書皮”,教師“站如鬆”,學生就會學着“站如鬆”。

2.教師建立民主的師生關係

教師要以身作則,必須發揚民主作風,在師生之間形成民主平等關係,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體現在教師要與學生“共學、共事、共修養”。用這種方法就能漸漸地培養。心心相印的師生關係。    

【1】葉良駿:《陶行知的故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85頁。

【2】管建剛,《不做教書匠》,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第3版,第61頁。

【3】於永正,《給初為人師的女兒20條貼心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年2月第一版,第68頁。

【4】周洪宇,《人民之子陶行知》,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第1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