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學習體會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5W

目錄

《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學習體會
第一篇:《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學習體會第二篇: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踐第三篇: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心得體會第四篇: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有感第五篇: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與實踐探討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學習體會

今天有幸學習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

文章分別從五大方面去講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

第一,當今教師為什麼要不斷謀求專業發展。從古代教學談到現代的教學,師生的態度轉變,教學內容的不斷豐富,以及教師所承擔所有的責任都有巨大的變化。普及教育時代的早期,教師是知識上的多面手。普及教育時代,學科的分工,教師職責明確而單一。而到了今天及未來的教師,要求有更高的“課程意識”與“學習意識”。越來越頻繁的教育改革對教師的能力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出生率下降使學校和教師面臨日益緊迫的競爭壓力,這些因素使當今教師的專業發展壓力增加。

從這一點,我可以感受到,老師的壓力與責任越來越重大,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是勢在必行的,而且感覺到發展的緊迫性。如何促成自身的持續發展?如何促進自己的持續的專業發展?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第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理解。這裏有三種取向: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智取向,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反思取向,教師專業發展的生態取向。

在這三種取向中,我比較贊成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反思取向,就我國目前的情況而言,從師範院校的課程設置,到各種各樣的在職培訓,佔主流的是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反思這一取向。這個狀況有沒有改進的必要,方向會在哪裏?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第三,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及有效教師專業發展途徑的特點。教師專業發展受到包括個人歷史、投放程度、職業階段、學校文化、活動形式等在內的多種因素的影響,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通常具備五個特點。

回想自己的專業成長經歷,我覺得象組織外出學習這種途徑對你的專業發展影響最為深遠。深刻體會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或許,在自己專業成長中,能更多地去觀摩各地的名師上課,各地的教育或許能給我們有不同的啟示。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以多去觀看錄像,同樣通過反思可以達到我們的目的。

第四,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途徑。從“吸收外來知識”、“加深對自己及其實踐的理解”和“改進教師文化”三個維度,教師可以採用多種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途徑。

在學校中,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象“把教授請進來,把教師送出去”是值得保留和發揚的經驗。或許,在將來可以把這些經驗再推廣。

第五,校本教師專業發展途徑。首先,促進教師對外來知識的吸收與分享。其次,促進教師的自我理解和專業自覺。最後,促進學校文化或教師文化的改進。提出構建日常實踐為基礎的教學——研究——專業發展—體化專業生活方式。

學習完以後,我對王教授説到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印象比較深刻,其實這一現象是普遍存在在我們教學實踐當中的,如何處理好師生的關係,如何去對一個學生做出一個評價,這都方式都需要我們去深思而後行的。是否我們現在的評價方式還存在着不合理,也需要我們去反思。另外一點我印象很深的是,需要教師去找一面鏡子,學會看到自己的優缺點,這面鏡子就是對自己教學上的反思。有了反思才能有進步。我覺得我們做的反思還不夠多,還不夠深,對自己的認識也不夠清晰。應此我們應儘快地去找這一面鏡子,去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促進自己不斷地進步。

第二實驗國小 陳春霞

第二篇: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踐

教師專業化發展理論與實踐探討

摘要:

基於教師在當今社會發展當中的重要性,教師專業化是當代世界教師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進行以教師專業化為核心的教師教育的改革,是世界教育改革與社會發展的成功策略,也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現實需要。如何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不僅成為我國教育理論界研究的熱點,而且成為教育界普遍追求的改革與發展的目標。

關鍵字:教師 專業化 發展 教學 教育

參考文獻:《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理論與實踐》 光明日報出版社 劉興富著

《教師新概念——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 輕工業出版社 [美]林達·費奧斯坦著

王建平譯

《教師專業發展》 教育科學出版社 楊翠蓉著

《淺議教師專業化》 成都教育學院學報 2014,8 顏玉成著

《中國教師專業化之路》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14,1 王海方著

正文:

自從1977年鄧小平宣佈恢復大學聯考以來,中國的教育事業一直處於穩步發展以及不斷改革進步的態勢之下,在1995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五中全會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正式被列為今後15年直至21世紀加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針之

一。隨着社會的進步和高速發展,人們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當然也離不開教師。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從現在到2014年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中所指出的那樣:“為組織適應未來的教育,我們需要有新型的教師。”

教師是學生髮展的直接指導者,教師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潛力和發展可能。當一天的工作結束時,教師們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幫助到了學生,使學生有成就感就是一種值得稱讚的成功。很多人認為,這種幫助因素對維持教師這一職業來説至關重要的。很少有職業能夠像教師一樣使人得到積極的發展,而且這種發展能極大地改善人們的基本素養。在當今社會,教師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也許你每年要看一兩次醫生,有三次與銀行職員打交道的經驗,四五次去參加各種聚會認識更多的人,而且在過去曾兩次迷上過每天在熒幕前出現的名人,但與你至少12年內與教師的日常交往想比,這些交往只佔極小的比例。教師能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給予他們極大的影響。著名教育學家西摩?薩若森説:“教師這一職業與其他所有為人類服務的行業一樣,從工作中得到滿足是職業要求和個性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當你選擇成為一名教師,你就選擇了一種為他人樹立榜樣,為他人服務,給他人帶來福利的行業。

基於教師在當今社會發展當中的重要性,教師專業化是當代世界教師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進行以教師專業化為核心的教師教育的改革,是世界教育改革與社會發展的成功策略,也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現實需要。如何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不僅成為我國教育理論界研究的熱點,而且成為教育界普遍追求的改革與發展的目標。

首先,從教師專業化發展理論來看,我認為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第一,從教師專業化的內容來看:

1.教師職業要有較高的專門知識和技能。教師是一個教書育人的神聖的職業,這需要教師有紮實的專業知識以及將這些知識最大地傳授給學生的能力。作為一個教師,擁有較高的專門知識和技能是首要的並且是不可或缺的條件。

2.教師職業必須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對象是未成年人,它與一般的職

業不同。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通過其專業活動幫助未成熟的少年兒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倫理意識和道德態度,教師的職業道德就是熱愛教育事業,愛護學生。這種愛是建立在理解和信賴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和學生溝通,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行為,重視行為的教育性。

3.教師職業需要長時間的專門職業訓練。教師比起醫生和律師這樣的專門職業來説,專門職業訓練的時間太短。醫生在開始營業之前必須經過住院醫師和實習醫師階段;大部分律師都是從助手開始做起。因此,教師也應該經過較長時間的實習訓練。所以為什麼德國的教師要在畢業後取得教師資格後還要經過二年實踐,再經過考試合格才能獲得正式的教師資格證書。

4.教師職業需要不斷地學習進修(專業發展)。從普通教師到優秀教師或教育專家,大致需要經歷掌握學科知識、獲得教學技能、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等三個階段。時代在不斷進步和發展,當今少年兒童的心理髮展已經遠遠不同於以往。教師要適應學生多樣化的、不斷的發展,就必須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技能,不斷進修,並將教育理論和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並通過實踐反省自己,不斷總結經驗和學習新理論、新方法。

5.教師職業的自主權。教師大部分時間在封閉的教室中工作,其他人幾乎沒有機會觀察他的工作。新教師上課,會有老教師聽課,評價他的教學能力。但一旦經過這一階段,幾乎沒有人聽課,享有較高的自主權。當然教師會接受學生的監督、社會的監督和檢查,但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有較高的自主權。這就要求教師有較高的判斷能力、能熟練地處理教育教學的能力。

6.教師的專業組織。一般都有教師工會、教育研究組織來約束教師的行為。由此可見,教師職業具有一般專門職業的特點,教師專業性是存在的,它確實具有其他職業無法替代的作用。如果説我國目前教師專業性不強,那麼這正是需要我們改進的。

第二,從教師專業發展的客觀條件來看:

1.我國教師專業化的發展現狀:

就我國而言,完整意義上的教師專業化的起點,始於1902年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的設立,至今教師教育已經走完了一百多年的曲折歷程,但專業化水平同其它國家相比還是很低。早在1986年,國家教委就曾下發《關於中國小教師考核合格證書試行辦法》,要求關於中國小教師必須獲得《教材教法考試合格證書》和《專業合格證書》。1994年我國開始實施的《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第一次從法律角度確認了教師的專業地位。1995年國務院頒佈《教師資格條例》,2014年教育部頒佈《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具體、明確地規定了教師資格證書的操作方法,教師資格制度在我國開始全面實施。2014年4月1日起,教師資格認定工作進入實際操作階段,這標誌着我國對教師職業專業性的認識和實踐在不斷深化。

同時,由於我國教師專業教育起步晚,目前我國教師專業化還處於初級階段。在教師教育的學制、教師選拔和聘任制度、教師資格證書制度、教師的專業進修制度等方面都急需國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動。

第三,從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觀條件來看:

1.“教師即研究者”。自古以來,教師在人們的心目中就是一個偉大無私的形象,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教書育人這四個字是分不開的。教師既要成為教學專家,又要成為教育專家,教學專家主要指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智慧;教育專家主要指培養學生的品性和德行。

1)教學專家。就我國而言,中國小教師的受教育水平還遠遠沒有達到預想的目標,這極大地阻礙了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2)教育專家。目前很多教師仍然依賴於專家,服從教育行政部門的指令,教師、學生、家長很少參與決策,教育民主化不夠;教師的綜合素質不高,很多教師不願獻身教育,不懂

得現代的教育教學理念,沒有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

那麼,如何將教師專業發展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呢?如何成為一名適應當今社會發展需要的優秀的教師呢?

首先,每一個教師都應當不斷學習,做一個博學的人,這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前提。勤奮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必要前提。一個飽含理想的教師,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教師,必須從最基礎的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夯實基礎,多讀一些有用的書。正如蘇霍姆斯基所告誡我們的:“啟發智慧和鼓勵人心的書往往決定一個人的前途。學校首先是書籍。”一個孩子的年齡越小,那麼他對教師的期望值就越高,在他眼裏教師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教師就是一本百科全書。試想一下,如果這本百科全書經常失效,那麼這個孩子該會有多失望。所以,教師應該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同時,通過內心與書本的交流,能讓教師自己始終保持着一份純淨而又向上的心態,不失信心地契入現實、介入社會、創造生活。書能更好地充實我們的認識。做一名學者型的教師,應當是每一個老師的目標。

其次,做一個勤于思考的智慧型的教師,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關鍵。教師這一職業所需要的是具有熱情、用於接受挑戰的人。在社會高速發展和進步的如今,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應當時刻緊緊跟着時代進步的步伐,去了解學生,去不斷思考怎樣做才可以使得每一個不同類型、性格的學生得到最大化的發展和進步。同時,也應當關注那些所謂的“差生”,思考該如何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個只擁有知識的教師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一名合格教師應當擁有智慧和能力,他才能夠更好地教導學生,他所教授的課才能吸引學生們去認真地聽,認真地學習。惟有智慧才能啟迪智慧。曾經有人把教師分為四種:第一種是講課能深入淺出,很深奧的道理,他能講得淺顯易懂,很受學生歡迎,這是最好的老師;第二種是深入深出,這樣的老師很有學問,但缺乏好的教學方法,不能把深奧的學問講得淺顯易懂,學生學習起來很費勁,這也是個好老師;第三種是淺入淺出,這樣的老師本身學問不深,但卻實事求是,把自己懂得的東西講出來,這也能基本保證質量,也還算是個好老師;最糟糕的是第四種老師,淺入深出,本身並無多大學問,卻裝腔作勢,把本來很淺近的道理講得玄而又玄,讓人聽不懂。

第三,做一個勤於自律的高尚的教師,這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動力。教育的最基本目的是傳授知識。中國先秦儒家中,荀子將教師的地位提到與天地、先祖及君主並列的高度。他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也,治之本也”。荀子認為教育具有教化人的作用。的確,教學不是教師的唯一目標,教育才是更高的更有意義的目標。而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喚醒人的真正人性和使人徹悟人生,使混濁的人生變得清澈,使沉睡的生命得到覺醒。通過教育,人首先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然後就是要成為一個大寫的人。而作為一個教師,必須先於學生擁有這樣的覺悟。這是對於一個教師的最起碼要求,同時也是一個教師必須達到的境界。學生花12年的時間與教師相處,教師所作的每一個細節,也許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所以,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時時刻刻嚴於律己,從小事做起,不僅在課堂上,同時也要在課下做好學生的榜樣。

第四,做一個真心關愛學生的老師,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助推力。作為一個教師,我們都知道教學的主要魅力在於學生,是學生的靈動性讓我們的工作充滿了魔幻般的色彩,使我們當老師的從登上講台的第一天起便迷戀上了,就像《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的小查理迷戀巧克力一樣,我想,愛學生就是最好的“誘因”。當然教師的目標就是學生的成績,然而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學生不應當僅僅體現在成績上,更應該體現在學生的生活上。教師應該時刻關心學生的心理動態,當發現某一個學生的成績驟降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應該是責備和怪罪,而是是什麼導致了該學生的成績下降,他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很難處理的問題或是困難並且耐心地開導學生,讓學生重拾學習的信心。

最後,做一個具有健康的內心品質和態度的老師。以下是費奧斯坦在《教師新概念——

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一書中向我們提出的建議:

1、對行為負責

不要因為你的問題而責備他人,不要因為你應負責的事而責備學生。對自己或他人誠實地承認錯誤,當你的行為冒犯了他人尤其是學生時,要道歉並試圖改正。

2、自我調節

當你早上醒來時要問自己感覺如何(精神和身體),然後審視自己,並試圖調解一天的情緒。很多人並不這樣做,而是與往常一樣,照例行事。

不理解自己的感情,在處理與學生的感情和心理問題時就會感到困惑。認識到你因為學生而生氣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讓這種憤怒的情緒影響你的行為,不斷調解你的情緒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很好的很好方式。

3、謹慎的自我開放

對你的學生不要怕開放,然而自我開放應當適當、適度,教師可以公開個人隱私但應當有所保留。

4、用適當的行為做榜樣

你若想成為教師,你的行為必須是學生模仿的榜樣。

5、保持健康的幽默感

不要使自己和生活太嚴肅,與你的學生一起歡笑,當然不能嘲笑他們。與學生一起娛樂,讓他們知道你是一個富有感情的人。然而,要注意那些對玩笑敏感的學生,我們不能確定什麼樣的學生會對玩笑感到反感。自嘲能力也同等重要,若你不具備這種能力,你或許需要專家的幫助,因為沒有歡樂來支持你,要管理好一個班級是很困難的。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取向,也必將成為教師教育實踐的主流話題,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努力成為一名高素養的專業化教師,為中國的教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為中國千千萬萬的少年兒童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篇: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心得體會

最近認真閲讀學習了《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一書,通過學習我瞭解新課改倡導的基本理念,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對自己的今後工作有着極大幫助,現在就摘錄本書部分章節的部分內容,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我對“教學與課程”的認識

在新課改中,教學與課程的關係是我們首先必須擺正和處理好的一對關係。我們知道“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實體或內容,它規定‘教什麼’;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過程或手段,它規定學校‘怎麼做’;課程是教學的方向或目標,是在教學過程之前和教學情境之外預先規定的,教學的過程就是忠實而有效地傳遞課程的過程,而不應當對課程做出任何變革。”針對這一點,再對照自己的教學,以往我在教學中,總是把教材作為教學的中心,因此常常出現教學過程和學生實際相脱離的現象,有時還為此想不通。現在我認識到我們的教學過程不僅是使用教材,同時也要注重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特別是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更要注重交際課程與學生生活實際的結合,注重交際課程的開發,這樣教學就不只是忠實的實施課程計劃,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地融為一體,教學改革才能真正進入教育的內核,成為課程改革與發展的能動力量,成為教師與學生追尋主體性、獲得解放與自由的過程。

(二)我對“互動的師生關係”的認知

我們知道“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就是師生,生生的交往。據此,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該書指出“交往是活動的最基本的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交往不是靜態的社會關係的總和,而是動態地表現出來的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交往中,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在教學中,交往存在着師生間的交往和生生間的交往之分,而且是多邊的整體的交往。”這一點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交往能力,對於國小低年級來説,我們就必須重視學生的聽説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師生關係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係”“在師生關係中,學生會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和建議,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情感體驗。”以上這些內容都告誡我們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要充分重視師生之間的交往,要站在民主平等的角度去和學生交流,要充分體現師生之間的親情,尊重他們,信任他們,把他們作為知心朋友,去關心愛護,這樣交往才會真實而富有情趣,才會很好的和學生溝通,才會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我們知道“交往的基本屬性是互動性和互惠性”通過師生間、學生間動態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這是教學相長的真諦。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充分的放手給學生交往的空間,充分的給他們交往的自由,讓他們多方位,全身心的投入到交際之中,從而達到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

(三)我對“構建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目標體系”的認識

我們總在強調素質教育,那麼什麼是素質教育,怎麼進行素質教育,在讀這本書前,我的認識並不是那麼深刻,例如我們問‘學習為了什麼’的時候,無論學生、家長還是教師,很少有人把發現和尋找新知識、解決問題作為學習的歸宿。在我們的教育概念中,學習就是教師傳授已有的知識,學生掌握確定無疑的知識;教材對學生來説,成了權威知識發佈的載體,導致了我們所諷刺的“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新課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我們進行教學的目標。改革課堂教學必須由過去以知識為本位轉向以發展為本位,真正體現知識、能力、態度的有機整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由此我們想到我們現在的國小語文教學,特別是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很多教師仍然以學生的抄寫為教學中主要手段,忽視學生的實際水平,不願意讓學生從被動的亦或是盲動的接受和服從中解放出來,不願意去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自我探究能力,以學生考試中得到多少分來衡量學習的好壞,卻不願意和學生去溝通和交往,不願意考慮學生是否學會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是否願意去傾聽別人的表白,是否願意去理解體悟別人的感受,一句話學生的素質是不是得到培養和發展,卻沒有很好的去研究。

為此該書也為我們指出了以下幾個方面:

1.我們要重視結論與過程的統一。文章指出“對一門學科而言,過程表徵該學科的探究過程和探究方法,結論表徵該學科的探究結果,兩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係。什麼樣的探究過程和方法論必然對應着什麼樣的探究結論或結果,概念原理體系的獲得依賴於特定的探究過程與方法論。任何學科原理體系,不論暫時看起來多麼完備,它總是一種過程性、生成性、開放性的存在,總是一種需要進一步檢驗的假設體系,總是需要進一步發展為更完善、合理的概念框架。另一方面,探究過程和方法論又內在於概念原理體系之中,並隨着概念原理體系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從教學角度講,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走捷徑的教學,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它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繫。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努力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的那種程度,於是便有了掌握知識卻不思考知識、詰問知識、評判知識、創新知識的所謂好學生。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以上理論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生探究的結論,讓學生掌握概念理論,更要重視研究的過程,讓學生理解概念的真正內涵,從而達到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共同發展和提高。

2.強調認識與情意的統一。該書指出:“學習過程是以人的整體的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知和情意活動相統一的過程。認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學習過程中是同時發生、交互作用的,它們共同組成學生學習心理的兩個不同方面,從不同角度對學習活動施予重大影響。如果沒有認知因素的參與,學習任務不可能完成;同樣如果沒有情意因素的參與,學習活動既不能發生也不能維持。”我們知道“新課程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要素,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的價值,更強調人的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從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性發展的理念。”該書還指出“任何學科的教學都必須以人為教育對象,致力於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情感、態度、價值觀必須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由此我們的國小語文教學,必須做到認知和情感的和諧統一,必須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有機結合,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學生的口語交際中必須體現學生的情感取向,認知態度和正確上網價值觀。這樣我們的國小教學,特別口語教學才會體現出新課標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思想。

(四)我對“構建充滿生命力的開放的課堂立體體系”的理解

該書指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學教育與生活教育的融合。”,“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兒童文化’,發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我認為這一點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牢牢記住和把握的原則,我們要“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人是開放性的、創造性的存在,教育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於人,否則就會限定和束縛人的自由發展”。在教學工作中我們要懂得“人是不可限定的,教育不能限定人,只能引導人全面、自由、積極地生成。”由以上各點我們必須充分的認識到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我們絕對不可以把學生看作教師上課的配角,要充分認識到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做到師生互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當然要全面的推進素質教育,就要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以上的各點,我們必將培養出符合21實世紀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

以上是我通過學習《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一書後體會,他使我對自己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看到了自己現代教育理論的缺失,也學到了更多的理論,我今後一定會更加深入學習,並用這些理論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以上心得如有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第四篇: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有感

學習王建軍教授

《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有感

潛江市龍灣國小 金風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渴望自己的專業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但是又感覺比較無助,今天,聽了王建軍教授的講座《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又給了我很多啟示。

時代向前發展,教師也要與時俱進。於是就有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提法。今天的教師從教非常不易,既要因材施教又不能突破標準,可以説是戴着腳鐐跳舞。現在的學生主動性大多不是很強,很多學生需要教師督促着學習,教師既承擔教的任務,還承擔學的任務,無形中壓力就比較大。

一、怎樣才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呢?具體有以下做法值得嘗試。

1、尋找一面思鑑的鏡子

教師缺少對自己行為的瞭解。作為骨幹教師,不是不會反思了,而是分析不出自己的主要問題在哪兒。每學期可以錄一節課,自己看自己的課,找到可以改進的地方,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如果感覺自己的課堂教學比較成功,可以問自己:為什麼教學還比較成功?一個人的改變只能靠自己,不斷反思,並將反思梳理成文,才能夠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

2、學以致用——學會反思

王博士説:反思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當一個人遇到前所未有的事情、任務的時候都會具有反思的本能。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學會反思。理論的本身是晦澀的,但是一旦與我們的思考相結合、與我們的實踐相聯繫就會變得富有生機和活力,就會產生無窮的推動力。學習理論的時候不妨拿起筆來將我們的感悟、思考、體會記錄下來,一個階段之後就會產生累積效應,我們得到的往往是水到渠成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成功。作為教師務必養成頑強學習的習慣,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教師要不斷思考,形成改進方案,關鍵是一定要在下一步實踐中努力改進,千萬不要走入“課後真誠反思,紙上全面提煉,實踐依然故舊”的怪圈。反思過程中“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關注實踐中點滴經歷,收穫過程中寶貴經驗,留意過程中迷茫的錯失,收穫實踐中教師成長。

3、學會“寫文摘、做文評”。

聽了一節好的講座,“火花”一閃,講座完了就消失了;看了一本好書,“火花”一閃,書看完了就忘記了。為了讓自己的學習的“火花”能夠永不遺忘,王教授建議我們“寫文摘、做文評”。看到一本好書,將書中對自己觸動大的部分記錄下來,教授們的思維與自己的思維進行碰撞,“火花”一閃時,也要快速地記下來,講座完後再進行整理。等到自己要用的時候,從筆記中可以很快地找到相關的知識。

二、怎樣才能讓學習後的成長收穫最大化?

我們中國有種普遍的專業成長方式就是研修學習。包括優秀教師的經驗介紹和專家報告等,這種方式確實也能啟迪人的思維,特別是優秀教師的很多鮮活的做法,很容易使得我們熱血沸騰,對其百般佩服。但這種熱情在很大程度上,卻只能延續到學習後的幾天,甚至是更短暫的時間裏。這種現象恐怕比較普遍。我們學習到的東西怎樣才能真正變成自己的成長收穫呢?王教授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兩個例子。一個是國外教師工作坊的研究方式。以探究學習為例,即先請類似的專家講什麼是探究學習,再找骨幹教師介紹自己比較成型的經驗,接下來就是馬上分組結合一個教學內容設計一個關於探究學習案例,進行模擬實驗。實踐成功,才可以叫做收穫!第二個例子,就是在聽取了專家報告後的教師個人的反思。一位年輕的骨幹教師,當聽取專家的講座中,有很新鮮的觀點跟自己產生了共鳴,接下來的報告他就不怎麼仔細聽了,就馬上結合專家的高端的理論,再結合自己一些鮮活豐富的實踐案例,馬上形成一篇論文。既有理論的支撐,又有一線的例子,很受歡迎,也很容易就被大家認可。這就是所謂的學以致用,合作共贏。

第五篇: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與實踐探討

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與實踐探討

摘要:“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為幼兒園教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成為必然的選擇。在我國,目前更是急需一支高素質、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加強在職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成為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事業發展,並最終提升我國綜合競爭力以及實現教育強國戰略目標的核心要素。

關鍵字: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理論實踐

一、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需求內涵

我國的《教師法》第三條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業的專業人員”。教學作為專業,教師作為專業人員,是指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有着特定的專業素質結構的要求,這也是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需要達到的內容。目前,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需要達到的內容十分豐富。一個優秀或成功的教師應該具備多方面的專業要求,主要有三方面: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情意。在這樣的要求下,幼兒園教師對於自身專業發展也有各種各樣的需求。我們知道,環境對於需求有重要的影響,任何需求不可能脱離層次當時的社會環境而孤立存在。本文從新課程背景的角度出發,從專業知識、專業能力、教育信念、自我發展需求和意識四個維度對當前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需求內容進行分析:

(一)專業知識

早在1986年,舒爾曼(shulman)就曾對教師知識進行分類,並普遍被人們認同。他把教師的知識分為一般教學知識、關於學生的知識、學科知識、教學內容知識、其他內容知識、關於課程的知識以及教育目標的知識七種類型。隨後也有許多學者對教師的知識類型提出了自己的分類研究。如埃爾貝滋(elbaz,1993)指出教師知識的五種分類:關於自我的知識、關於教學環境的知識、學科知識、課程發展知識以及教學知識。德里爾(、乞ndriel,1998)將教師知識分成一般教學知識、對學生學習與理解的知識、學科與媒介的知識、關於目標知識和關於教學策略知識等。雖然不同學者對教師知識的分類不同,但都會包括四種重要成分:學科知識、一般教學知識、教學內容知識以及關於情景的知識。②因此,總結諸位學者的觀點,本文把教師的專業知識分為學科內容知識、一般教學知識、學科教學知識、課程知識、學生及其特點的知識。

(二)專業能力

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的重要特質之一。我國學者強調對教師專業能力的嚴密邏輯結構的劃分,旨在構建起教師能力的完整結構。隨着研究的進展,人們更加關注體現教師專業特性的特殊能力。林崇德等人認為,教師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教學監控能力。所謂教學監控能力是指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的成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察、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它是教師的反省思維或思維的批判性在其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具體體現。這種能力主要分為三大方面:一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活動的事先計劃和安排;二是對自己實際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監察、評價和反饋;三是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調節、校正和有意識的自我控制。

(三)教育信念

從內在產生過程來講,信念是指人們對基本需要與願望強烈的堅定不移的思想情感意識,從外在表現來説,是指人們在行為中對相應目標事物所具有的堅定的評價和行為傾向。

教育信念是積澱於教師個人心底並支配着教師的行為的價值觀念。它是內隱型的,可以通過教師的行為得以表現出來而並未被教師個體所覺察。教育信念包括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對基礎教育作用的認識,對師生關係、教學方式、教育目的的認識。正確的教育信念可以激發教師潛在的精力、體力、智力和其它各種能力,會使教師產生積極主動的行為,以實現與其基本需求和慾望相應的目標。

(四)自我發展需求及意識

自我意識對人的發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經驗對自我意識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在經驗累積的過程中,自我發展的需要和意識不斷得以修正和加強,使之成為自我發展的主體。教師自我發展需要和意識,是教師不斷自覺地促進自我成長的主觀動力,使教師真正成為一名“自我導向學習者”。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從結構上看是指:(1)專業自我的意向,就是對作為教師的專業自我觀察產生的自我滿足感、自我信賴感。(2)自我價值感,也即教師的個人教學效能感,主要是指教師對自身教學效果的認識、評價,及其進而產生的對自我的價值感。(3)自我期望,是指教師對教育在學生髮展中的作用及其職業生涯和工作境況未來發展的期望。從時間維度看,其內容至少包括三方面:對自己過去專業發展過程的意識,對自己現在專業發展狀態、水平所處階段的意識,以及對自己未來發展過程的規劃意識。同時,還包括自我反思學習意識,即“反思”,是教師對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等的思考。

二、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實踐中存在問題

(一)組織方面

1、形式化的培訓及教研製度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持

教師培訓是教師專業化的重要途徑,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手段。教師培訓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全體教師的素質都得到提高。但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幼兒園教師的教師培訓還存在很多問題:培訓流於形式,內容不夠豐富,效果不明顯,培訓中理論指導過多,實際操作內容欠缺,培訓時間短,難以滿足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的需要。

2、不合理的評價標準阻礙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

教師評價是對教師的基本素質、師德修養、教育教學能力、教學活動及工作效果等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其目的是在於促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專業發展,更好地教書育人。傳統的教師評價是基於“工具人”的假設:認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與機械一樣,只是一種工具,外部的獎懲與壓力能夠激勵教師去改進教學、提高專業水平。這樣的評價方式不符合人的本質與人的社會性,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被完全壓抑,教學質量就可想而知。對於教師評價,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要採用多元的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方法等,並根據評價的結果激勵教師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中來。要相信人是能自我激勵的,外部的強化只是外因,真正起作用的是要靠教師自身的內省。因此,怎樣激發教師對工作的熱情,怎樣發揮教師的創造力,是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要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作用,真正起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

3、學校對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度不夠

由於過去缺乏生涯設計的概念和意識,不少教師對自己要達到什麼目標,現在自己處於什麼階段,通過什麼方法可以達到目標,如何達到自己的目標等問題往往不太清楚,有的教師甚至從來就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這種狀態表現在工作上,就是聽從領導安排,以完成任務為目標,沒有自己的職業追求,工作態度比較消極被動。當工作不滿意時,往往歸因於外部的環境制約,認為自己盡了力,沒有辦法克服困難。而如今,教師面臨的問題越來越複雜,教師必須也應當對自身職業生涯發展有所瞭解,並且在瞭解的基礎上進行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而這需要組織和個人的共同努力。作為學校的領導者和管理者,要深入瞭解教

師生涯發展的歷程,並通過適當的生涯輔導與規劃,確立適當的職業發展目標,使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能順利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道路。

(二)個人方面

1、教育信念有待加強

目前部分教師(更多請關注)的專業理想沒有達到一定高度,對教育事業沒有很高的熱情,工作的積極性較低。將近一半的教師對自身的職業現狀不滿意,這很不利於教師的專業發展,也不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也會影響到教育事業的發展。

2、專業知識有待豐富

教師專業化過程中,教師所掌握的教育基本理論知識不足。雖然大部分教師的專業基礎知識較為牢固,但新課程改革覆蓋了課程理念、課程功能、課程目標以及教材等各領域的知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3、專業能力有待提高

調查發現,目前大部分幼兒園教師的科研能力較低。科研能力是教師專業化的重要內容,是現代教師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調查顯示,大部分教師教育研究方法知識缺乏,不懂得如何進行科學研究,科研成果較少。有些教師不明白什麼樣的研究才是自己需要的研究,什麼樣的研究才是適合自己的研究,什麼樣的研究才是能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並提高教育質量的研究。同時,大部分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和課堂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4、自我發展意識有待促進

就調查情況來看,教師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都有待加強。有一部分教師對於反思什麼,何時以及如何進行反思不甚明確。其實反思是教師主體性的體現,是教師自己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的評價,是一個認識的過程,在對之前工作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會對未來的工作有很好的啟示作用。自覺反思是自我發展意識的體現,當教師具有反思意識後,才會知道如何改進自己的工作,使自己成為專業發展的主體,這樣才可以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基於需求分析的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建議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必須堅持以教師為本的原則,努力滿足教師的專業發展的需求。只要是利於滿足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需求、利於教師專業的發展,我們都有理由克服各種困難,採取措施,將資源調整到專業發展需要的實踐中去。根據目前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的需求及存在的問題,筆者根據本論文的學科性和專業性,認為應制定中長期專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專業發展計劃,以實現增強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水平的目的。在制定和實施專業發展計劃時,必須堅持在關注教師需求的基礎上,堅持觀念先行、行動實現、外部支持三個原則。

(一)強化終身學習理念,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意識

1、強化終身學習理念

調查發現,有一部分教師認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是傳授知識和應對考試,這顯然與當前的教育評價體制有一定的關聯。但是這樣的教學觀念會直接制約着教師的發展方向,教師應該知道僅僅滿足於課堂的教學是不夠的,這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是不相符的。有鑑於此,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應在以後的實踐中更加註重自我發展意識和學習意識的培養。

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要適應新的不斷變化着的社會,就必須更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素質。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被認為是某一階段的學習,而是必須通過終身的生涯來進行。終身學習成為一種至關重要的生存方式。人們期望通過個人努力來達到自我完善,只有依靠終身教育的支持才能完成,教師應更具有這樣的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

“在終身教育中,每個人時而是教師,時而是學生。”教師要獲得專業發展,首要問題是學習。同時,教師職業的特性也決定了教師尤其需要學習,“只教不學”的傳統教師已經無

法跟上時代的發展。新時代的教師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學習。因此,為了滿足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實踐首先要觀念先行,教師應樹立自我發展意識和學習意識,這是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的前提,也是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的動力。

2、運用多元評價方式激發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意識

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包含了專業知識、專業能力、教育信念以及自我發展需要和意識等多個方面,而在其中,自我發展需要和意識是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最為核心的部分,是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的前提和動力。有了專業發展的需要和意識,教師刁‘會積極主動地去發展。

因此,我們應把教師的自我專業發展意識作為評價和考核教師綜合標準,要改變傳統的專業發展評價方式,把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意識納入到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評價中來,將其設計成教師專業自主發展評價的一個方面或指標。首先,要給教師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教師自由發展,建立激勵機制,要以教師發展為本,激發教師的工作責任心和育人的使命感。其次,要用綜合的評價方式代替以往單一的評價方式,要相信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培養教師的專業情感。這樣的發展性綜合評價方式會給教師一種自信的感情,會讓教師有被尊重的感覺,因而教師會覺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有價值,有成就感,從而滿足教師的自尊需求,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

(二)創新專業發展模式,建立共同願景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在觀念確立以後要有行動的支持,沒有行動就沒有結果,所有的目標必須也只有通過行動來得以實現。

1、專業發展模式要與教師學習風格相匹配

成人教育學之父諾爾斯認為,與兒童的學習行為相比,成人學習行為具有以下特點:自主性,成人學習者從依賴型轉變為自我導向型,自主性很強;經驗性,在學習過程,較兒童而言,成人學習更能運用已獲得的大量生活經驗與經歷,能將這些經驗融入到學習中;角色性,成人學習者的學習,更多的是為了完善自己承擔的社會角色而學習;時效性,成人學習者的學習,強調運用的即時性,而不僅僅是為了知識的儲備;問題性,成人學習者的學習,更多的強調為解決現時出現的問題而學習,與生活實際、工作要求等密切聯繫。

教師作為成人,對於學習和發展有自己的計劃和需求。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教師的學習風格也各不相同。和學生一樣,教師在關於如何更好地學習方面都有不同的優勢和偏愛,但是作為成人,教師可能會對自己的學習風格瞭解得更多,比如有的教師喜歡自學,有的教師喜歡教學觀摩後加以評析。因此,運用成人學習理論,有以下兩點建議:一是要了解教師的學習風格;二是要根據學習風格的差別制定不同的專業發展計劃。比如有的教師是自主學習者,那麼專業發展的個別指導模式就最適合於他們的學習,而有的教師比較歡迎大家到他的課堂上進行教學觀摩,喜歡與別人分享課堂上的內容,並在評析中加深自己的印象,對這些教師來説,教學觀摩與評價模式是最好的選擇。

2、專業發展模式要以學校的整體學習目標為中心

專業發展模式要以學校的整體學習目標為中心是指以學校的整體學習目標為中心而不是以個別學習者的特徵選取專業模式。如果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就可以採取行動研究的方法,通過在專業教育研究者的指導或參與下,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研究,以便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更好地使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如果目的在於讓教師掌握新的教育科學理論和新的教學方法,及學科最新發展知識,則可以採用培訓或採取個別指導性的閲讀的方式。此外,學校的領導者應幫助教師找到自己的位置,幫助他們總結過去,展望未來,與教師交流他們的教育信念,定期溝通教育理念,彙集成一個共同願景,讓教師參與到制定

學校計劃中來,這會使得共同的目標更易達成。

(三)、開發教師團隊隱性知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

調查發現,教師對於目前採取的繼續教育、培訓等方式較為反感,原因在於這類方式更多的注重顯性知識的傳播,而少有隱性知識的內化與教師的需求相脱離,這樣的方式無法深入教師的內心,無法激起教師內心的情感,無法使教師產生共鳴。因此,針對目前教師普遍存在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較弱的問題,需要不斷轉化教師團隊隱性知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

隱性知識最早由邁克爾·波蘭尼(michaelpolan外)提出。他把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類。日本管理學教授野中鬱次郎(i倆irononaka)認為隱性知識是高度個人化的知識,很難規範化也不易傳遞給他人,主要隱含在個人經驗中,同時也涉及個人信念、世界觀、價值體系等因素。①他認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是可以通過羣化、外化、融合、內化的方式相互轉換的。教師的隱性知識是在教師經驗、體驗的基礎上形成的,它存在於教師頭腦之中,其自身也很難清晰表達,包括教育信念、自我認知、情境知識等等。由於隱性知識一般很難進行明確表述,而且比較偶然、比較隨意,很難捕捉,人們更多地只能通過領悟獲得,例如通過師傳徒授、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有老師這樣説:“熱心的老教師不僅僅會從教學上指導你,在管理學生的方法上,也會告訴你怎樣跟學生打交道,就是任課老師也難免會有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這有教育理念包含在裏面,有助於教學風格的選擇和形成,而這些只能靠隆漫體驗和領悟。”

因此,除了促進教師教研意識的形成、發展和對教師進行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論培訓外,讓教師與教師之間進行對話交流,教師在介紹、交流、分享、提問、探究的過程中使其隱性知識得以顯性化,使教師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習得這些方法和技能,是值得推崇的方法。在具備了較強的科研知識和科研能力之後,教師才能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進行反思和學習,形成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的良性循環。

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的核心,歸根到底是教育知識的增長,教育才能的提高,認識、發現和顯現每位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獲得的隱性知識才能,交流和分享同事們在教育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和感受,是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和豐富有效的營養。因此,顯現和表述隱性知識是教師成長為學者型、專家型教師的關鍵。

在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的學習化共同體中,教師尤其應重視開發教師團隊的隱性知識,促進隱性、顯性知識的相互轉化:比如通過觀察、模仿和親身實踐等形式分享個人間的隱性知識,使之得以傳遞。很多學校為了幫助新教師取得成功,都採取了新老結對,由老教師擔任新教師的導師,從而使新教師較為快速地習得一些無法用語言表述的成功教師的經驗等。現實和虛擬的學習型社區,為教師在更大範圍內實現從隱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轉化創造了條件。

當然,教師的專業發展不能完全依靠於少數學者、專家的力量,這就決定了教師的專業發展還是要依靠廣大教師本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用心揣摩,認真思考,在不斷的交流對話中,使大量寶貴的隱性知識得以開發,真正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此外,根據影響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的諸種因素,作為教育部門和學校也應該從各方面關心教師學習和生活,如一些個人方面的因素:教師工資待遇,個人基礎以及家庭方面的因素等,從而為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提供良好的支持性條件。

參考文獻:

1、高志敏等著:《成人教育心理學)),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2、吳衞東:《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與培訓》,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

3、maril”tallerico,盧立濤、安傳達譯:《校長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2014。

4、趙健:《學習共同體一關於學習的社會文化分析》,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默認推薦更多精彩範文:

《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心得體會

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理論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教師專業成長的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

學習《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有感

護理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