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的青春,遇見了它

欄目: 演説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2.16W

我的青春,遇見了它

我的青春,遇見了它

我是個95後,在還沒有感受到愛情美好的時候,我卻感受到了工作給我帶來的美好,我的青春和在座的你們都不一樣,因為我在21歲的時候遇見了“扶貧”,在高喊着“不能虛度青春”的那個還太不懂青春的年紀,我把青春悄悄留給了它。

2017年,我和它相遇在欄杆集鎮柳集居委會,而我的父親是我們的中間介紹人。那年,我還是一名大三的學生,那年暑假,不記得熱不熱,只記得了紅袋子和扶貧手冊。“快來快來,幫我抄扶貧手冊”我的父親用這麼一句話把我和扶貧緊緊的栓在了一起。什麼是貧困户屬性,什麼是主要致貧原因,什麼是幫扶人?幫扶措施有哪些?應該怎麼寫才規範?他像個老師一樣,教我填寫着扶貧手冊。

而也是在那個暑假,通過扶貧手冊,我重新認識了住在周邊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屋後頭那牽着兩頭牛、養着一大羣雞鴨的爺爺,是五保貧困户,是缺勞力致貧的;東頭那剛化療回來走起路來還一晃一晃的爺爺,還要照顧着躺在牀上的老母親,他們一家是低保貧困户,是因病致貧的;還有我的國中同學,因為爸爸車禍去世,媽媽一人照顧兩個孩子上學,他們是因學致貧。

2017年的我,雖不知其所以然,但卻知其然,知扶貧的貧在其然也。

轉眼,到了2018年,我和它再遇於淮南市鳳台縣朱馬店鎮,那時的我是一名實習老師。“語文老師”那52個滿口鳳台方言的孩子是現在想起來都會嘴角上揚的。那羣孩子中有個個子最矮的小女孩,她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媽媽離婚後基本沒再見過爸爸媽媽,她黑黑的、頭髮亂亂的,但是在我到那後的第二個星期,她變了。校長説我是她的包保教師,她是貧困家庭的孩子,那時候我開始接觸教育扶貧。從洗臉、扎頭髮開始,我讓她學會乾淨整潔;從粉紅髮夾、髮圈開始,我給了她美的點綴品;從放學教她寫作業、星期天帶她畫畫、植樹節一起畫板報、兒童節一起唱歌,她越來越自信,期末考試92分,她笑了,我也笑了;而我走的那天,她哭了,我也哭了,我哭是因為她説她想當老師。

2018年7月的我,知貧其然,也知扶貧其所以然,那就是貧而不再貧。

2018年的10月,我和它正式見面了,在蘇灣鎮人民政府。“想去哪個部門?”第一天某個嚴肅的領導開口就問了這一句,“扶貧辦”那天的我心裏只有一個答案,而他也彷彿聽到了,2018年10月15日,我踏入了蘇灣鎮扶貧工作站。

已經過去了611天,在這611天裏,我學會了扶貧材料的書面填寫,既繁瑣又富有邏輯性;我開始了扶貧故事的尋找,拿起筆寫下了身殘志堅的殘疾媽媽張仁妹、養蜂創業照顧家庭的王鳳菊、甘為貧困羣眾育雛護養的戴建敏等脱貧攻堅典型人物。為了傾聽這些故事,我騎着小電驢一户一户跑,叔叔阿姨爺爺奶奶一口一口叫,曾在包坊村和奶奶剝了3個多小時的花生,曾在東黃村看着做豆腐的爺爺過濾去渣,曾在大壩村學着王鳳菊阿姨取蜂王漿,曾在蘇灣社區陪着王勝羣阿姨居家做玩具,她用縫紉機走線縫製,我在一旁剪線頭給玩具翻着面塞着空心棉。

611天了,我總懊悔着和它相熟相知的晚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但還深未知解其然也。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脱貧攻堅之年,我依然學着努力着,落實脱貧致富的幫扶措施,傾聽脱貧致富的典型故事,記錄脱貧致富路上的一路風景,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

這個機遇湧動、百舸爭流的新時代,我們要把個人志向、奮鬥行動與祖國需要、人民期盼高度契合,以夢為馬,在為實現“鴻鵠志”而不斷奮鬥中充分釋放個體的能量,讓青春的光譜更加絢麗多彩。

Tags:青春 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