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品德與生活學科總結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7K

國小品德與生活學科總結多篇

【第1篇】國小2022四年級品德與生活學科總結

本人承擔了四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期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

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第2篇】國小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學科總結

本學期品德與生活教研工作思路是:“加強學習,優化設計,積極實踐,積累反思。”

一、加強學習與培訓,領會課改精神實質

以教研組為活動平台,組織品德與生活教師學習《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增強教師對新課程的認識,認真領會課改的基本精神和課改的基本目的,理解《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性質、教學目標和教學基本要求,樹立品德與生活課程“迴歸生活、熱愛生活、學會做人”的核心理念。

二、加強集體備課,把握教材,優化教學設計

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組織任課教師分析新教材,研討主題活動的設計。優化教研活動方式,採用小組設計活動方案,大組互相交流研討的參與式活動方式,讓教師思考合作、交流體驗,在親身介入的活動中熟悉和把握教材,深入理解編者意圖,確立教學目標,把握教材重點,靈活地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同時集思廣益,共同探討和設計讓學生主動參與、帖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主題活動。引導教師積極提問,針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組織中心組教師共同探討教材與教法,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師設計和實施個性化的主題活動的能力。

三、注重反思,積累優秀案例

為積累經驗、促進本學科教師專業發展,要求任課教師總結提煉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成果。學期末每位教師撰寫並上交教學論文,並組織教師互相學習。

四、收穫與思考

通過這一階段的實踐,教師、學生、課堂在發生着轉變。教師力求創造適宜的活動情景、條件和機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各種活動來接受和體驗生活中的道德教育。教學的過程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説教和灌輸,而是師生互動、對話、交流,孩子們自己去感受、領悟和表達的過程。

【第3篇】國小2022二年級品德與生活學科總結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三、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於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第4篇】國小2009二年級品德與生活學科總結範文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三、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於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第5篇】國小2009四年級品德與生活學科總結範文

本人承擔了四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期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

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第6篇】國小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學科總結範文

本學期品德與生活教研工作思路是:“加強學習,優化設計,積極實踐,積累反思。”

一、加強學習與培訓,領會課改精神實質

以教研組為活動平台,組織品德與生活教師學習《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增強教師對新課程的認識,認真領會課改的基本精神和課改的基本目的,理解《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性質、教學目標和教學基本要求,樹立品德與生活課程“迴歸生活、熱愛生活、學會做人”的核心理念。

二、加強集體備課,把握教材,優化教學設計

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組織任課教師分析新教材,研討主題活動的設計。優化教研活動方式,採用小組設計活動方案,大組互相交流研討的參與式活動方式,讓教師思考合作、交流體驗,在親身介入的活動中熟悉和把握教材,深入理解編者意圖,確立教學目標,把握教材重點,靈活地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同時集思廣益,共同探討和設計讓學生主動參與、帖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主題活動。引導教師積極提問,針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組織中心組教師共同探討教材與教法,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師設計和實施個性化的主題活動的能力。

三、注重反思,積累優秀案例

為積累經驗、促進本學科教師專業發展,要求任課教師總結提煉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成果。學期末每位教師撰寫並上交教學論文,並組織教師互相學習。

四、收穫與思考

通過這一階段的實踐,教師、學生、課堂在發生着轉變。教師力求創造適宜的活動情景、條件和機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各種活動來接受和體驗生活中的道德教育。教學的過程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説教和灌輸,而是師生互動、對話、交流,孩子們自己去感受、領悟和表達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