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縣竹產業發展情況的總結(精選3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8W

關於竹產業發展情況的總結1

關於**縣竹產業發展情況的總結(精選3篇)

**縣人民政府

(2021年9月日)

根據會議安排,現將我縣竹產業發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縣為全省重點竹產區之一,竹林資源優勢突出。全縣竹林面積40.3萬畝,其中毛竹林面積36.9萬畝,坡度25度以下地勢條件利用率較高的竹林約佔70%;小徑竹面積3.4萬畝。全縣毛竹立竹總株數約7500萬根,年最大采伐量1200萬根,2020年實際採伐約850萬根,年產毛竹筍乾1.2萬噸。早元竹種植已形成一定的區域集羣優勢,全縣早元竹林面積2萬畝,年產早元竹鮮筍1萬噸。

目前,全縣共有竹產業加工企業20家,其中毛竹加工企業16家、早竹竹筍加工企業4家,主要產品包括竹拉絲、燒烤籤、牙籤、竹跳板、竹片和早元竹筍等。縣內安徽宏宇竹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涇青太、羣惠兩個早元竹專業合作社為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他多為小微企業或合作社聯户經營。

2020年,全縣竹產業年產值為4.48億元,其中一產1.13億、二產1.57億、三產1.78億,從業人員約2.5萬餘人。

二、存在的問題

(一)竹林經營水平總體低下。目前,我縣竹林還是以生產竹材為主,竹林林下經濟和森林旅遊等綜合利用模式剛剛起步。受市場影響,近年來,我縣毛竹價格持續走低,由原來的每百斤四十多元跌至現在二十幾元,農民經營竹林積極性嚴重受挫,加上近年來農村勞動力逐年減少,生產成本逐年增加,導致林農不願再投入更多資金,竹林經營水平不升反降,部分偏遠山區,農户甚至放棄經營,任期自然生長。

(二)交通等基礎設施薄弱。我縣竹林主要分佈在蔡村鎮、汀溪鄉、茂林鎮等山區,運材道大多還是多年以前的老路,只能通到山下,且大多未硬化,直達山上的運材道嚴重缺乏,在勞動力日趨緊張的情況下,嚴重影響竹林經營。但由於竹林大多是分户經營,新建林內道路極為困難。

(三)竹產業發展質量不高。全縣竹產業主要以竹片、竹拉絲等低端產品生產加工為主,產品附加值低,經濟效益不高。縣內較大規模的竹產業經營主體也極少,多為一些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户,缺少龍頭企業帶動,經營規模小,缺乏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

(四)竹產業資金投入不足。受市場低迷影響,近年來,投入竹產業發展資金嚴重不足,多數竹加工企業只能維持基本的運轉,很難再擴大生產。金融支持林業發展步伐也在放緩甚至停滯,隨着近年來竹材價格下跌,竹加工企業融資更加困難。

三、下一步打算和建議

(一)下一步打算

1、創優扶強壯大加工產業。擇優扶強,通過招商引資和培育本土企業,在縣內重點支持發展1-2家產品競爭力強、具有較大規模、輻射帶動力強的毛竹產品加工企業,支持產業延鏈、補鏈帶動作用強的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產業聚集度。通過培育壯大加工產業,帶動毛竹市場,從而提高竹農生產積極性,提升竹林經營水平。充分利用我縣早元竹筍產供銷一體化優勢,加大對早元竹專業合作社扶持引導,結合枯死松木清理實施退化林修復,鼓勵引導適宜地區大力發展早元竹,通過合作社+基地模式,迅速擴大早元竹筍產業規模。支持早元竹筍品牌創建和營銷,加大對品牌創建、 “三品一標”和國家專利認證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將早元竹筍培育成我縣竹產業發展特色名片。

2、創新機制推廣規模經營。積極引導竹農以承包經營竹林資產或貨幣出資入股的方式,組建按股份分紅的股份制合作組織,加快推進竹林經營向規模集約高效發展。積極探索林地託管式股份合作,對常年在外務工以及山場資源分散不便經營等情況,由合作社託管經營,按比例分配收益,解決基礎設施無人修建、竹林經營水平不高、分散經營成本較高等難題。

3、科技引領加快轉型發展。以我縣與科大訊飛捐贈合作為契機,依託安農大等高校院所,堅持走科技興竹之路,打造蔡村鎮毛竹綜合利用科技示範園區。着力加強與科大訊飛和安農大的合作,充分利用科技人才力量,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圍繞毛竹生態保護和毛竹深加工產業、廢品利用、竹下茶產業等內容,積極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竹產業由單一的竹製品加工利用向竹材綜合利用、林下經濟整合發展的轉型升級步伐。

4、加大扶持增強發展活力。一是出台激勵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竹產業發展。目前,我縣正在制定《**縣加快林下經濟發展意見》,將早元竹列入全縣林下經濟發展重要區域板塊, 通過政策資金扶持鼓勵,培育做強早元竹產業。二是強化服務保障,積極做好銀企對接工作,發揮林權收儲擔保平台優勢,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竹林抵押貸款,解決竹產業融資難題。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資金,通過項目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二)建議

1、建議建立全市竹產業發展統籌協調機構。協調機構根據全市竹產業發展情況,指導全市進一步優化竹產業佈局,實現區域優勢互補,形成產業集羣發展格局。

2、建議簡化竹加工和林區道路建設用地審批程序。出台直接為林業生產經營服務的工程設施使用林地審批指導意見,明確竹產品加工、道路建設等直接為林業生產經營服務的工程設施使用林地標準。

3、建議加大對竹產業發展資金支持。出台對竹產品企業基建、研發、創標等投入的獎補政策,引導企業轉型升級、創建品牌,提升全市竹產品競爭力。

2021年9月3日

關於竹產業發展情況的總結2

主任、各位副主任、祕書長、各位委員: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13年工作要點和監督工作計劃,市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於5月下旬對我市竹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5月20日至23日,在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知通帶領下,調研組深入永安市、尤溪縣,實地查看福建竹子現代科技園、永林竹業公司等12處竹資源培育、竹製品加工現場及產品交易市場,聽取了永安市、尤溪縣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情況彙報。5月24日,調研組聽取了市政府及市林業局、農辦、國税、地税、人行等10個相關部門扶持竹產業發展的情況彙報,邀請我市部分竹產業龍頭企業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深入瞭解掌握我市竹產業發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研究探討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多年來,市政府始終重視竹業開發工作,把竹產業列為特色產業予以重點扶持。特別是近十年來,推動各地大力培育竹林資源,加快低產竹林改造,加強竹山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筍竹加工企業,竹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截止2012年,全市竹林面積達460萬畝,實現竹業產值96.4億元,10年淨增竹林60萬畝,竹山產值從2002年的6.6億元增加到30.1億元,平均畝產值從167元提高到650元,竹農人均竹山收入由800元增加到2881元,竹業加工產值從9.24億元增加到66.3億元。全市筍竹加工企業發展到835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0家,獲國家、省馳名(著名)商標、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省名牌產品共計26件(種),竹產業成為我市發展最快的農業特色產業之一。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縣兩級政府都成立了竹業開發領導小組,專門負責推進竹業開發工作。市和沙縣、尤溪、泰寧、寧化、將樂等竹業大縣林業局設立了竹業開發站,承擔竹業開發行業管理職能。永安則專門成立林竹產業局,進一步強化竹業工作。2003年,市政府出台《關於加快竹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連續10年在全市開展竹業開發競賽活動,有力地推動了竹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加大資金投入

市財政近10年累計投入竹業開發補助資金、竹機具專項資金、品牌獎勵資金等1000餘萬元,向上爭取省竹業專項補助資金、省現代農業(竹業)發展項目資金8150萬元,用於豐產竹林培育、竹山搬運機具補貼、竹山基礎設施建設、品牌獎勵等。永安、尤溪等縣(市)也相應設立了竹業開發基金和竹業專項發展資金等,保障竹產業發展的基本資金需求。

(三)強化政策扶持

在融資貸款、減徵税費、簡化手續、項目引進、建設用地等方面,對竹農、專業合作社和加工企業給予積極支持,如市政府下發《關於規範筍竹經營管理和統一税費徵收標準的通知》等,出台相關政策措施,簡化毛竹採運審批手續,對竹材及其產品運輸實行綠色通道,下調竹税費計徵價,執行免徵農業特產税和對利用“三剩物”加工的筍竹企業實行所得税即徵即退政策,為我市竹業發展營造寬鬆的發展環境。各地還創新融資平台,通過聯保貸款、小額授信貸款等,擴大竹山林權抵押貸款覆蓋面等,提供積極信貸支持。如永安創新“林權轉讓、竹山返包”、“第三方倉儲質押”貸款,支持竹產業發展貸款餘額達4.6億元。

(四)加強服務指導

廣泛推進科技下鄉和科技入户,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林業新機具應用等技術培訓,指導竹農提高科學育竹水平和竹業生產效率。做好政企、銀企、科技對接和市場信息服務,對企業新技術研發推廣、產品標準制定、質量認證、人才技術培訓、科技創新孵化、專利申報和企業展覽展銷等提供服務指導。推動組建市竹業協會、竹膠板專業委員會、省竹協竹涼蓆分會等,促進企業協作、行業自律。

(五)注重改革推進

開展集體林權制度及其配套改革,明晰產權,賦予竹農經營主體地位,放活經營,調動竹農生產積極性。在全省率先建立12個現代竹林科技示範園,12個筍竹加工集中區和1個竹產業加工園區,建立“示範園—示範基地—示範户”三級示範網絡,促進提高竹林經營科學化水平和竹加工專業化水平。探索建立筍竹產品交易市場和筍竹產品電子商務交易系統,提高竹業貿易的市場化水平,積極打造海西筍竹產品集散中心、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各級政府及林業等相關部門長期不懈的努力,我市竹產業得到了較大發展。但與竹產業發展領先的地區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在竹林培育、綜合利用和竹生態文化旅遊開發等諸多方面尚需不斷提升和加強。從此次調研的情況看,我市竹產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資源建設還需加力

1、竹林經營較為粗放。全市豐產竹林面積105萬畝,佔竹林總面積22.8%,大面積的竹林管理比較粗放,產量較低。近些年農村青壯年勞力大量離鄉外出打工,不少竹林管理水平下降,邊遠竹山更是疏於管理,竹林質量變差,低產竹林增多,科學育竹技術推廣還需進一步加強。一些產竹區種植品種單一,竹林純林化明顯,生物多樣性降低,生態功能下降,竹林病蟲危害呈上升趨勢,竹林地力逐漸下降,不利於實現竹林的可持續經營,竹林資源安全存在隱患。部分竹農過度使用化肥,竹筍品質下降,竹材變脆,竹壁變薄,影響後續加工利用。

2、經營模式尚需優化。大部分竹林的承包經營都是均山到户模式,一户多山,一山多户,户均面積小,竹林分散,農户大多自主經營,通過轉讓、合作、租賃、入股等形式與企業合作經營竹林的較少,“企業+基地+農户”等經營模式推廣不夠,影響竹林基礎設施建設和集約化經營措施的實施。

3、基礎設施仍需加強。全市現有竹山道路1.16萬公里,路網密度每千畝不足2.6公里,交通不便成為竹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竹山灌溉作為竹林豐產培育的重要措施,目前建設水平也不高,灌溉水池12.4萬立方米,可灌溉竹林約25萬畝,受益面積僅為5.43%。

(二)企業培育有待加強

1、龍頭企業較少,集聚帶動效應不足。全市835家筍竹加工企業中,年產值千萬元以上的80家,億元以上的僅12家,缺少帶動性強、能發揮輻射、示範、銷售網絡等產業龍頭作用的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一些地方跟風上馬門坎不高的低端項目,產品雷同,低水平重複建設,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質化競爭現象。全行業還未擺脱鬆、散、小、弱的局面,產業整體競爭力還不夠強。

2、企業經營困難,轉型升級壓力較大。受原材料、勞務成本上升、用工緊張、匯率上升等因素的影響,企業經營利潤下降,謀求轉型升級意願較強。但大多通過增加投入,購買更新生產設備、在原有產品基礎上進行部分創新改進等低水平方式進行。企業之間缺乏合作性博弈戰略意識,例如共同出力整合現有技術,破解生產難題,共享技術成果等。而像對產業轉型升級意義較大的引進風險投資、融資上市等方式則更為少見。目前我市竹加工企業中,僅永林竹業通過風險投資獲得省創投基金3000萬元投資,全市竹加工企業轉型升級的整體質量不高。

3、技術創新不足,品牌建設仍然薄弱。我市竹類加工企業發展歷程較短,人才引進和培養不足,高素質人才尤為缺乏,多數企業沒有自己獨立的研發機構,自主創新能力較差,對外產學研合作也不夠緊密,新產品新工藝開發薄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仿製產品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終端產品少,國中級產品多,精深加工不足。多數企業不注重創建品牌,連一些以生產出口產品為主的企業也沒有自已的品牌,沒有自主出口經營權,產品主要通過外貿出口和貼牌銷售。部分企業通過研發生產竹重組材、竹傢俱、竹餐盤等優勢產品償試品牌建設,但都以企業各自宣傳為主,品牌建設效果較難顯現。尤溪縣柏毅竹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竹旋切技術在行業內處於領先水平,但品牌建設滯後,其生產的一次性竹餐盤等產品目前仍只能貼牌出口,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調研中也發現,我市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竹品牌企業獎勵50萬元等品牌創建獎勵政策落實不到位,影響企業爭創品牌的積極性。

(三)產業配套尚需完善

1、產業發展不夠均衡。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發展較好,第三產業則培育不足。竹文化旅遊產業在我市個別縣市初步開展了嘗試,但開發、挖掘不足,不成規模,竹旅遊文化產值佔整個旅遊產值和竹產業產值的的比重微乎其微。起步較早的永安市竹文化旅遊業年產值約1千萬元,只佔到其竹業總產值的0.31%,豐富的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2、產業鏈條延伸不夠。現有竹加工主要侷限於物理利用,生物及化學等利用不多。而由於產業鏈不夠長,物理利用也不夠充分。大量採伐剩餘的竹葉、竹枝、竹加工剩餘邊腳料等,因本地無相應的加工利用產業鏈配套而大部份丟棄浪費,資源利用率不高。新建成的永安匯寶能源有限公司利用竹山和企業廢棄的竹枝、葉、屑等生產生物質顆粒燃料,為變廢為寶開發新型環保清潔生物能源、促進全竹高效利用、農民增收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這些廢棄物分佈零散,收集、儲存、運輸困難,企業回收成本負擔過重,影響進一步產業化。與浙江等沿海地區相比,我市對這類環保型、科技含量高的企業缺少有力的政策扶持,企業難以做大做強,竹產業鏈的延伸沒有得到有效的推進。

3、綜合服務配套不足。如服務業中的物流體系和交易市場培育建設滯後。各地竹資源大多分佈在偏遠農村,一些地區仍存在竹農賣竹難、企業買竹難現象。竹農與企業之間沒有實現有效流通對接,原料竹銷售價格大多受中間商制約,無法實現竹農和企業的利益最大化。地區原料竹、半成品運輸流通沒有實現就近配送,增加了流通時間和環節,企業物流成本高,不利於產業集約化發展。現有的筍竹產品交易市場等平台規模不大、綜合性不強,大部分產品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低。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

竹子生長比樹木快,而且自我更新能力強,一次造林後只要合理經營便可年年擇伐、永續利用,是極好的可再生資源。竹子四季常青,全身是寶,應用廣泛,加工利用產業帶動力強,屬勞動密集型產業,產業鏈條覆蓋國民經濟一、二、三產業。因此,竹子在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持續發展和農民脱貧致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進一步重視竹產業發展,繼續深入開展竹業開發競賽活動,並將活動延伸至竹文化旅遊領域,成立涵蓋一、二、三產的竹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加強對竹產業發展的指導,推動竹產業轉型升級上新水平。要結合國家產業政策和三明實際科學編制全市竹產業發展規劃,對進一步提升一產、做強做大二產、積極發展三產進行科學謀劃,積極培育竹產業經濟新的增長極,精心做好竹產業綜合發展大文章,帶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二)繼續強化資源培育

1、持續增加資源總量,提高資源產出率。要抓好竹資源培育的分區指導、科學育竹、典型示範與全面推廣工作,夯實竹林資源這一產業發展的基礎。一方面努力新建擴大豐產竹林面積,另方面對佔竹林面積近80%的現有大量低產竹林進行技術改造,強化護筍養竹、合理採伐、人工促進自然擴鞭和大徑竹施肥培育等竹林科學撫育措施,充分挖掘其孕含的增產潛力,科學合理確定單位面積立竹量,不斷增加高產、高效、優質的資源總量。要注重建立生態健康竹林,通過合理留養、補植套種闊葉樹,推廣竹林下套種金線蓮、草珊瑚、黃精等生物藥材,逐步提高竹林混交比例,增加環境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保持生態平衡,降低竹林病蟲害風險,保障竹林資源安全,並大幅提升竹林經營效益。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經營條件。市縣財政應提高竹山基礎設施專項資金和配套資金,採取以獎代投、適當補貼的辦法,引導竹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竹山經營條件。各地可結合通村公路和森林防火隔離帶建設,整合相關項目資金,加快竹林道建設步伐。要積極引導羣眾採取集資投勞、企業資助、“以竹換路”、“以竹換池”等辦法,加快竹山便道、灌溉水池建設步伐。特別是“以竹換路”、“以竹換池”做法,由企業墊資為竹區修路,修灌溉水池,竹區以今後生產的竹材、竹筍作價償還,既能解決企業原料供應問題,又能解決竹農修道、修水池資金的不足,實現企業與竹農互利雙贏。

3、優化竹山經營方式,推動實現聯合經營。積極引導企業採用“公司+基地+農户”的合作模式,建立合理的投入機制和利益分配製度,處理好基地農户和企業的利益關係,通過共同投入,定向供應,共享利潤等形式,用經濟槓桿把企業和基地農户捆綁起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同時,探索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户”的新利益聯結機制,加快股份制合作社建設,不斷優化經營方式。要加大林權流轉力度,推進資源評估中心、流轉交易中心等服務機構建設,鼓勵竹農在依法、自願、有償的前提下,流轉竹資源經營權,實現竹資源向有經濟實力和管理能力的企業或能人集中,推動竹林規模化、專業化經營。

(三)增強行業競爭能力

1、加快科技創新,增強企業實力。要進一步重視人才培養,鼓勵龍頭企業培養業務骨幹,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有條件的企業應組建自己的科研隊伍,建立企業技術中心。要積極引導、支持市、縣竹業協會、市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永林竹業院士工作站等發揮積極作用,並以此為基礎推動企業擴大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國際竹藤組織等的聯繫交流,深化產、學、研合作,逐步建立以龍頭企業為中心的技術創新體系,在竹材加工、竹子化學利用、竹綠色食品加工、竹纖維利用及竹副產品開發等方面加快新產品、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進程,不斷完善和優化竹系列相關配套的上下游產業鏈,優化竹產品結構,加快技術進步,保護知識產權,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和發展後勁。

2、壯大龍頭企業,帶動集羣發展。要加快優勢企業培育,做大做強現有國家、省、市級筍竹龍頭企業,並積極引進和培育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大企業,通過創新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加大企業整合,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兼併、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適度合併擴張,全市建成若干年產值十億元以上的筍竹企業集團。支持龍頭企業申報升級,助推福建和其昌、三明健盛加快上市,藉助資本市場增發融資。通過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培育一批小而強、小而精、小而特的中小企業和半成品加工企業,促進大企業集團與中小企業相互合作,細化產業分工,加強上下游配套,實行集團化經營,逐步統一技術規程,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商標品牌,統一開拓市場,實現全行業集羣式健康發展。

(四)加快第三產業配套發展

1、大力發展竹文化旅遊產業。市林業部門要注重擴大竹產業的發展領域,發展竹產業的新興業態。市文化、旅遊部門要將竹文化旅遊納入全市文化旅遊產業的總體佈局,推動新興筍竹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可在獲得“中國筍竹之鄉”、“中國竹子之鄉”、“中國綠竹之鄉”稱號的永安、沙縣、尤溪、將樂、泰寧等縣(市),充分發揮已有的品牌優勢、地域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積極開展竹文化旅遊資源的系統挖掘和竹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設計,加快永安九龍竹海國家森林公園、尤溪竹博園等重點項目建設,擴大現有永安筍竹節、福建竹子現代科技園等科技文化平台、建寧孟宗筍等知名品牌的影響力,建設一批竹文化創意產業園、竹鄉森林人家、竹文化主題商務酒店、竹子展覽館、竹園林與竹主題公園,策劃舉辦竹產業主題節慶會、設計賽事等,用綠的山水、竹的海洋、悠久燦爛的竹文化、濃郁清新的竹鄉風情、琳琅滿目的竹製品,以及風味十足的筍竹系列食品等一切竹元素符號、一切竹品牌形象,打造新興的三明竹文化旅遊產業。

2、加強流通交易體系建設。探索建立竹產業第三方物流配送體系,通過專業的物流配送,縮短流通時間、擴大流通半徑、減少流通損耗、降低流通成本。加快建設竹產品倉儲交易中心,積極推廣永安竹業電子商務交易系統模式,推進中國(永安)竹具城二期項目的建設進度,逐步將我市打造成集企業集羣採購、商品展示、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於一體的發展模式。

(五)加強產業服務體系建設

1、加大金融服務支持。各級政府、林業部門要加強與金融機構溝通聯繫,共同探索解決林權改革和林權抵押貸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改革林權抵押貸款和森林保險體制機制,完善林權抵押貸款辦法,鼓勵銀行開展林業信貸業務,切實解決山區林農和企業發展竹產業資金難題。要按照兼顧財政補貼能力、竹農繳費能力、保險公司風險承受能力的原則,逐步普及森林保險業務,提高竹農和竹業企業抗風險能力。要進一步推動創新林業金融產品,成立林業擔保公司,簡化程序,放低門檻;探索創新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適合竹產業專業合作社內部組織方式和經營特點的信貸產品。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擔保基金+協會會員”信貸模式的應用和推廣,提高專業合作社融資能力。

2、加強政策服務保障。進一步穩定和完善現階段有關政策,繼續堅持和擴大對竹產業的政策扶持,在龍頭企業培育、科技創新、標準體系建立、森林(竹林)認證、內外貿市場開拓、信息平台搭建、營銷網絡體系建設等諸多方面繼續堅持鼓勵和引導,積極爭取將我市竹地板、竹傢俱等系列竹製品列入“政府採購”和“建材下鄉”產品名錄。要加大對品牌建設的支持力度,針對有些品牌鮮為人知或企業各自為陣分散宣傳效果微乎其微的問題,建議整合政府和社會新聞宣傳資源,對各類竹業品牌進行整體打包策劃、統一宣傳推介,提高品牌推廣運用效果。要先行先試,在竹產業園區的土地、税收等方面加大優惠幅度,做大尤溪西城、沙縣琅口等12個筍竹加工集中區,加快永安洪田竹產業加工園區建設,吸引更多本市和國內外大型筍竹企業入住園區,促進園區發揮聚集效應,推進竹產業集約化發展。

關於竹產業發展情況的總結3

一、基本情況

彝良縣內竹類資源豐富,竹種分佈廣泛,竹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彝良縣委縣政府始終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着力打好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目的地“三張牌”,大力發展竹子基地建設,於2018年制定出台了《中共彝良縣委 彝良縣人民政府關於做大做強竹產業助推脱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印發了《彝良縣竹產業核心示範基地實施方案》,明確了竹產業基地建設政策措施。自2000年以來,彝良縣林業和草原局整合林業重點項目資金大力培育發展以方竹、筇竹為主的筍用竹基地,取得快速發展。截至2019年8月,全縣已建成竹產業基地46.5萬畝(新建6萬畝), 投產面積27.5萬畝。2019年可實現鮮筍年產量5.9萬噸、產值4.72億元;竹材產量1.45萬噸、產值580萬元。竹產業總產值4.778億元,竹產業發展共覆蓋14個鄉鎮竹農5萬餘户21.3萬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户1.04萬户4.47萬人),户均創收9000餘元。竹產業基地建設的大力實施,切實增加了農民增收,助力了脱貧攻堅,促進了林業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

二、存在問題

1、部分鄉鎮對竹產業基地建設的力度不夠。在脱貧攻堅户脱貧的五條標準中,部分鄉鎮對產業發展工作的重視力度不夠,鄉鎮林業站的幹部主要工作都在其他工作上,在組織羣眾參與竹產業基地建設中幹部力量薄弱。在發展產業資金的安排有些鄉鎮還不到30%,用於發展竹產業的資金幾乎為零。

2、林地管理粗放。部分竹農思想認識不高,發展竹產業的意識和動力不足,重造輕管、只造不管、只採(筍)不管、沒有留筍護筍意識,經營管理粗放,竹林整體經營水平不高,單位產量低,經濟效益不明顯。

3、資金投入不足。在產業基地建設中主要以退耕還林項目資金為支撐,提質改造補助資金落實不到位,缺口資金較大;林間道路建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4、組織化程度低。全縣註冊登記的林農專業合作社272家,但是真正組織竹農發展產業的不到10家。

5、企業對竹產業的促進和帶動不足。雖然在引進的五家以林業資源為原材料加工的竹企業中,有彝良縣蒿源山野菜食品有限公司、彝良縣山益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兩家企業有以竹筍為原材料的加工生產線,由於剛生產運營,收購的竹筍數量較少,大多數竹筍仍以原始的粗加工或以原材料形式外銷,對地方税收貢獻不大。 

三、工作建議

1、強化領導,發展壯大竹產業基地。按照《中共彝良縣委 彝良縣人民政府關於做大做強竹產業助推脱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及《彝良縣竹產業核心示範基地實施方案》,彝良計劃建設發展以筍用竹為主的竹產業基地總體規模達100萬畝,現已建成46.5萬畝,還要發展50餘萬畝,縣林業和草原局要加強技術業務指導,派出技術人員下沉一線開展督促指導;鄉鎮要加強對竹產業建設的組織領導,把竹產業建設同其他重點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時,隨着退耕還林項目計劃指標的減少,資金投入地方財政投入是關鍵,建議地方財政不斷加大竹產業發展投入。

2、建立竹林基地示範基地。按照“三河三路三片區”規劃全縣竹產業基地建設,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以點帶面作用,着力抓好縣、鄉鎮、村樣板,連片打造竹產業示範基地,力爭在2020年底實施12.5萬畝,全縣竹產業基地達53萬畝,通過幾年繼續努力,全縣竹產業基地規模達100萬畝。 

3、着重竹產業基地質的提升,全面加強提質增效。有效實施管理,抓好竹林基地造林的撫育管理、與病蟲害防治等工作,促進增產增收;四是提高組織化程度。

4、做好一二三產業鏈的鏈接。依託富裕的竹筍資源,創優投資發展環境,築巢引鳳,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引進培育竹子種植加工企業。培育以竹林生態旅遊、竹文化農家樂為主的企業,努力拓展三產鏈。五是繼續深入貫徹落實昭通市委市政府發展高原特色產業助推脱貧攻堅的決策部署,把竹產業建設發展與脱貧攻堅、鄉村振興、綠色強縣緊密結合,進一步建立完善竹產業發展機制,不斷提高規模化、組織化程度,夯實竹產業發展基礎。同時,再引進1至2家龍頭企業,繼續加強竹產品研發,着重品牌打造和市場拓展,做大做強竹產業,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推生態文明建設、助力脱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