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九年級上冊數學重要知識考點總結(通用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64K

九年級上冊數學重要知識考點總結(通用多篇)

八年級語文上冊重要知識考點 篇一

高中歷史必修二重要知識考點總結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一、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

1、原始農業的產生:“刀耕火種”、“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

3、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中國古代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興起是我國農業技術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目前發現最早的鐵犁具是戰國時期的。漢代已在全國範圍普遍推廣牛耕(二牛抬槓→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①原始社會:土地屬於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員集體耕種,平均消費。

②奴隸社會(夏商周):土地歸國家所有,實行井田制。

發展過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廢除(戰國)。

瓦解原因: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力的發展)

③封建社會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戰國時期,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小農經濟的含義

小農經濟是我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一直延續到中國近代。它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農民佔有少量的生產資料,精耕細作,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四、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1、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以小農户個體經營為主,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2、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在沒有天災、戰亂和苛政干擾的情況下,“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可以使農民勉強自給自足。

3、中國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農業經濟發展基礎上取得的。

4、但是,小農經濟狹小的生產規模和簡單的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的發展,到近代以後,它已經成為阻礙生產發展的因素。

五、官營手工業(“工官”制度)

1.“工官”制度始於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為止,一直佔據着古代手工業主導地位。

2.定義:從漢武帝時期起,釀酒、煮鹽、冶鐵、鑄錢、鍊銅等最有利可圖的行業,都由政府壟斷。由工官負責生產軍用的兵器和裝備,皇族的生活用品。

3.特點:⑴官辦手工業代表了當時手工業技術水平的頂峯;

⑵侷限於為帝王貴族服務,產品不流入市場;

⑶行業之間相互隔絕,新技術難以推廣;

⑷技術工藝的傳承也是封閉性的,往往導致失傳;

⑸匠户沒有人身自由,他們的勞動創造性自然也受到嚴重束縛。

六、列舉古代中國在冶煉、紡織、制瓷等手工業部門的主要成就。

冶煉:①青銅器鑄造夏商周-春秋(青銅時代)

數量多、種類齊、工藝精、造型生動

司母戊鼎

②冶煉生鐵和鋼發明於春秋時期

春秋-塊鍊鋼;杜詩(東漢)發明水排,提高了生產效率

南北朝-灌鋼法

16世紀前,世界;大大推動生產發展

③燃料煤冶鐵——世界最早,漢代開始,北宋普遍

焦碳冶鐵——南宋末開始,明朝流行

紡織:①絲織-上古學會養蠶繅絲世界最早

西周絲織工藝突飛猛進,品種日益豐富,花色圖案精美

漢代絲綢遠銷歐洲,中國獲“絲國”稱號(絲綢之路)

唐代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

明清鼎盛時期蘇州、杭州

②棉織-宋末元初棉花向內地傳播,宋代棉花種植及棉紡織技術已經推廣到閩粵等地區

元代黃道婆發明腳踏三錠紡車

元明江蘇松江成為全國棉紡織業中心

明後期棉布成為民眾的主要衣料,棉花種植面積普遍擴大,一些地區出現了具有一定規模的自由勞動力市場。

制瓷:新石器時代開始燒製陶器

商代燒製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東漢晚期燒製出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燒製出白瓷

隋唐陶瓷工藝臻於成熟,瓷窯遍佈南北,

唐三彩(陶)

唐代制瓷業成為一個獨立的生產部門,瓷器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越窯(青瓷)邢窯(白瓷)

宋代景德鎮成為“瓷都”,出現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窯

清代康熙年間,粉彩瓷器工藝的發明又推進了生產技術的提高,粉彩瓷器燒製技術在雍正時期達到登峯造極的水平。

七、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點:

1、中國傳統社會長期存在農耕為主兼營副業的自給自足的手工業經濟。

2、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就成為古代中國手工業三種主要經營形態,代表中國古代手工業水平的則是官營和專業的私營手工業生產。

3、在漫長的自給自足自然經濟時代,家庭手工業佔有相當的比重。家庭手工業生產對於穩定小農經濟起到一定作用,但技術落後,生產分散,妨礙了市場發育。

八、有關市的發展:

(1)秦代:法律管理商業。

(2)漢代:進行集中貿易的“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相當嚴格;

漢代:形成若干全國性商業中心。如:長安和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

(3)六朝:出現草市,但也實行行政管理;

(4)唐代:夜市繁盛草市逐漸演進為地方商業中心;

☆☆(5)宋代:“市”突破時空限制,商業活動不再受官吏直接監管。夜市、曉市都很興盛,還有定期廟會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飲食服務設施也較完備;

(6)明清:都市中形成繁華的商業區。

九、主要的商業城市與的商幫

1.先秦:商業城市開始興起

2.漢代:長安和“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以“市”為標誌的全國商業中心形成

3.唐朝:長安、洛陽、廣陵(即後來揚州,當時號稱“雄富冠天下”)

4.宋代:汴京(開封)

5.明清:蘇州(“十萬煙火”,財富“甲於天下”)

商幫的出現(晉商、徽商勢力)

十、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

1、中國人很早就學會經商,商業起源很早,並且在不斷地發展;農耕時代的中國商業和商人的命運,與政府的商業政策息息相關。

2、春秋戰國時期,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體看來,古代中國商業發展始終處於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

3、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促進了經濟的進步,商業繁盛促使了古代都會的大量興起。

十一、簡述古代中國執行“重農抑商”政策的基本史實,分析這一政策得以長期推行的原因。

史實:1、戰國時期:商鞅首倡“重農抑商”政策。

2、漢初:民生凋敝,商人卻囤積牟利。漢高祖嚴禁商人“衣絲乘車”和購置土地,並“重租税以困辱之”

漢武帝時:實行均輸平準、鹽鐵官營、“算緡”、“告緡”等經濟措施,全面控制工商業。私營工商業者受到沉重打擊,再也無法與國家抗衡。

3、中唐以來:重農抑商政策有了某種鬆動。朝廷對海外貿易的鼓勵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實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4、明清時期:朝廷昧於商品經濟日益發展的大勢,依然堅持抑商政策並實行閉關,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導致中國被遠遠甩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的後面。

原因:①中國古代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農業又是古代決定性的生產部門,直接關係國家興衰和人民生計

②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農業和小農經濟是國家賦税和徭役徵派的主要承擔者。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係)

十二、如何評價“重農抑商”政策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1、“重農抑商”政策是為了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也有安定人心的政治文化方面的考慮。

2、但是,明清時期的抑商政策,不僅阻礙工商業發展,社會經濟活力受到壓抑,而且強化了自然經濟,使之遲遲難以瓦解,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長期得不到正常發育,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非常緩慢。

3、“重農抑商”政策,雖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間商品經濟的發展,但它導致中國被遠遠甩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的後面。

從根本上説,“重農”是正確的,但不能把“農業”和“商業”長期放在對立面。

十三、明清為什麼要實行“海禁”政策?如何評價“海禁”政策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海禁含義: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稱為“海禁”。

原因:①明初主要是擔心流亡海上的敵對勢力勾結倭寇危及明朝的統治

②清初主要是為了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鬥爭

③後來,清政府一方面為防範“外夷”侵犯,另一方面認為天朝上國無所不有,不需與外國交流。

評價:消極作用佔主流地位。使中國日益脱離世界發展大勢,堵塞了給中國近代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闢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1)過程:鴉片戰爭後,以英國為資本主義國家加緊商品輸出,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標誌着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2)表現:A、農產品程度有了一定發展,並開始受到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影響。B、經營對華貿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買辦和買辦化的商人開始出現,貿易中心由廣州轉移到上海。

(3)中國社會經濟結構逐漸發生了重大變化,自然經濟的破壞,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又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

2、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和曲折發展階段表

(1)產生

時間: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

原因:a.列強入侵瓦解自然經濟。

b.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

c.洋務運動的誘導。

影響:抵禦了列強的經濟侵略,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

(2)初步發展

時間:從甲午戰爭到一戰前

原因:a.列強的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自然經濟。

b.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c.“實業救國”的推動。

影響: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3)短暫春天

時間:民國初期(一戰期間)(1912-1919)

原因:a.辛亥革命掃除了一些障礙。

b.“實業救國”的影響。

c.羣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

d.一戰期間列強放鬆了經濟侵略。

影響:輕工業發展較快;湧現出一批的實業家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奠定了階級基礎。

(4)抗戰前夕的短暫發展

時間:國民統治前十年(1927-1936)

原因:a.全國的基本統一。

b.國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經濟政策

c.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蓬勃發展。

影響:發展顯著,民族工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逐漸占主導地位。

(5)萎縮

時間:抗戰勝利後(1945—1949)

原因:a.美國的經濟掠奪。b.官僚資本的排擠。

c.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税。國統區的工業體系趨於瓦解。

3、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1)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

(2)地點:上海、廣東、天津東南沿海地區。

(3)代表企業:發昌機器廠;繼昌隆繅絲廠;貽來牟機器磨坊。

(4)產生的途徑:一種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買辦、商人、華僑等投資於近代工礦企業;另一種是部分手工工場開始採用機器生產,轉變為近代工礦企業。

4、認識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1)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主要原因)

(2)外商企業的刺激

(3)洋務運動的誘導

5.民國初期中華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短暫春天)

發展最快的民族工業:紡織業、麪粉業等。

代表人物:張謇(狀元、實業家,創辦南通大生紗廠)、

特點:(1)發展不均衡(①集中於沿海地區;②輕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發展緩慢)

(2)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封建自然經濟一直在國民經濟中佔絕對優勢。)

(3)發展艱難(在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夾縫中艱難發展。)

6.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誕生和發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③後天畸形;④戰爭和革命不斷,政局長期動盪。

有利因素:①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②清末至民國政府鼓勵興辦實業;③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④實業家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一、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1.過渡時期(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總路線和總任務:一化三改造(國家工業化,有步驟地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2)特點:①時間的長期性。②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同時並舉。③“一化”為主體,“三改”為兩翼。

“三改”實質是變革生產關係,將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一化主要表現為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的實施。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過程: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

A、形式:國家資本主義B、政策:和平贖買。

對農業、手工業改造:農業生產合作社與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形式。

(2)歷史意義:A、實現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深刻變革,標誌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B、是中國曆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3)侷限性:後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二、中共八大

A、時間:1956年

B、內容:(1)指出國內先進的社會制度同落後的生產力的矛盾;(2)黨和全國人民的當前任務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國儘快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C、意義:八大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許多方針和設想富有創造性,是對我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三、錯誤探索表現: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原因:急於求成和片面強調經濟建設發展速度的思想指導

影響:使“左”傾錯誤嚴重氾濫開來,造成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破壞。

四、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1.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

基本內容:(1)思想路線: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

(2)重點轉移: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

(3)重要決定:改革開放。

歷史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開始了中國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性轉變。以這次會議為起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道路正式開闢,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由此揭開序幕。

2.經濟體制改革

(1)起步:農村的經濟改革

主要內容: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作用:極大調動農民積極性;推動城市改革。

(2)城市企業改革:原則:政企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適當分離。

意義:調動了企業各方面的積極性,企業有了競爭機制,增加了活力,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效益顯著提高。

3.對外開放

(1)對外開放的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2)經濟特區有五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島(1988年)。

(3)1990年,上海浦東成為對外開放區,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標誌。

(4)特點;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

五。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1.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召開為標誌,中國的改革開放步入一個新的階段。

2.中共十四大:時間:1992年10月;

內容: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明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

一、新航路的開闢

(1)原因:直接:土耳其擴張阻隔了傳統商路。

根本(經濟根源):資本主義經濟的萌生。

(2)最早探尋新航路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新航路開闢的四位航海家:

①迪亞士最先到達好望角;②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③達伽馬直通印度;④麥哲倫船隊作環球航行。

新航路的開闢的經過

時間航海家國籍支持國方向最終到達地

1487年迪亞士葡萄牙葡萄牙向東好望角

14達。伽馬葡萄牙葡萄牙印度

1492年哥倫布意大利西班牙向西美洲

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西班牙西班牙環球航行

(4)新航路的開闢對世界歷史產生了的影響

①引起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

②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③使各地區和民族之間的聯繫日益密切。

④揭開了殖民擴張的序幕。

二、殖民擴張

1.荷蘭、英國的殖民擴張

(1)17世紀荷蘭壟斷了世界航運業,成為世界上的“海上馬車伕”。

(2)英國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塊殖民地是:弗吉尼亞。

(3)英荷戰爭的導火線:英國頒佈《航海條例》。(《航海條例》內容:凡是出入英國或英國殖民地的貨物都必須由英國船隻載運)

(4)英法“七年戰爭”(1756——1763)

結果:英國獲得法屬北美殖民地,確立在印度優勢,成為海上霸主和的殖民帝國。

2.殖民國家的矛盾和衝突

戰爭背景結果

1.英西戰爭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英國開始確立海上霸權

2.英荷戰爭西班牙衰落,荷蘭控制世界;英法崛起

3.英法戰爭英國獲得法屬北美殖民地,成為海上霸主和的殖民帝國。

3.殖民主義的罪惡

1.野蠻的掠奪

2.殘酷的屠殺

3.強盜的貿易:罪惡的三角貿易

對殖民國家而言

(1)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轉化為資本,歐洲資本主義發展。

(2)打破世界相對孤立狀態,使世界日益成為相互影響、聯繫緊密的整體,促進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

對殖民地而言

(1)殖民主義是災難和禍害,造成了亞、非、拉地區的落後。

(2)殖民主義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發展和進步。

三、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紀中期)

1.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

(1)前提: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

(2)條件:

①資金:通過國內圈地運動及海外的殖民擴張、黑奴貿易、海外貿易積累了大量資金。

②勞動力:圈地運動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為自由勞動力。

③技術: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基礎

④市場:英國海外市場日益擴大,工場手工業時期的商品生產已無法滿市場的需要。(直接原因)

2.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就

首先開始的領域:棉紡織業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英國瓦特改良蒸氣機。

交通運輸業新的發明有:18,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輪船;18,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火車)。

3.英國工業革命的影響

(1)經濟上:工業革命極大的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2)政治上: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使社會分裂成兩大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由此促進工人運動的興起。

(3)生產方式上: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猛烈衝擊了當地的舊思想舊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進了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科學共產主義的誕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繫,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東方從屬於西方,促使了資本主義市場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四、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1.中心:美國和德國。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國西門子發明第一台大功率發電機。(開始的標誌)

電動機、電燈、電車、電話、電影放映機等問世,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車和飛機

3.特點(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比)

(1)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

(2)速度快,範圍廣,規模大,多國同時進行。

(3)一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4)經濟結構:從重工業開始。

4.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促進生產力發展: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和鋼鐵時代。壟斷組織的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

5.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行業:棉紡織業、機器製造業、交通運輸業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行業:電力工業、電氣產品製造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等。

6.世界一體化趨勢(19世紀末20世紀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專題六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

1.羅斯福新政(1933—1939年)

(1)背景:世界經濟大危機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國經濟病入膏肓。資本主義制度面臨崩潰的邊緣。

(2)特點:國家全面干預經濟。

(3)過程:兩個階段及階段成果

第一階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採取應急措施,直接穩定人心,擺脱危機;

第二階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鞏固和發展已取得的成就。

(4)主要措施:

整頓銀行、恢復工業生產、調節農業生產、舉辦救濟和公共工程、保護勞工權利、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5)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局部調整。

(6)影響:

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②緩和了社會矛盾,遏制了美國的法西斯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統治。

(7)侷限性: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

九年級物理知識考點 篇二

爭取和平民主的鬥爭和內戰的爆發

一、國民黨發動內戰的陰謀——抗戰勝利後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人民同美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的矛盾。蔣介石的對內政策:堅持獨裁和內戰的方針。

二、重慶談判(1949.8.28—10.10)和雙十協定——(1)談判背景:國內外要求和平、反對內戰的輿論壓力; 蔣介尚未完成內戰的準備工作; 中共盡力爭取和平,揭露美蔣反動派假和平的陰謀,以利於團結和教育廣大人民。 中共代表: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 (2)《雙十協定》的內容: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國民黨迅速結束訓政,實施憲政;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權利等。(3)意義:是人民力量的勝利;表明中共的和平誠意;國民黨被迫承認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它再要發動內戰,就在政治上陷入被動地位。

三、政治協商會議:1946年初在重慶召開,爭議最激烈的問題是政治民主化和軍隊國家化。通過有利於人民的政協協議。內容包括改組國民政府;召開國民大會;實施《和平建國綱領》;整編全國軍隊,制定憲法等。

四、全面內戰的爆發——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1946年夏,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的爆發。 毛澤東著名論斷:“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解放軍的戰略戰術方針: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以運動戰為主要作戰方法。經過8個月作戰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粉碎國民黨的重點進攻:山東(孟良崮戰役)和陝北解放區(青化砭、蟠龍鎮、羊馬河、沙家店等戰役)。

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出現了凌駕於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和王位繼承的傳子制度。

(2)商朝:內外服制度是主要政治制度。商王對附屬國的控制力有限。 為強化王權,商王壟斷神權。

2、西周分封制

分封制的內容和影響

(1)內容:王族功臣和貴族,齊魯燕衞與宋晉。地方諸侯多義務,貢賦聽命隨軍徵。

(2)影響:土地人口遭“瓜分”,分封諸國後變更。鞏固統治拓疆土,東周混戰國裂分。

(3)類型:同姓親族建立的封國,如晉、魯、衞等;功臣、姻親建立的封國,如齊國;商代降族建立的封國,如宋國。

(4)分佈特點:王族佔據戰略要地及富庶地區,是分封制的主體,直觀地反映了“拱衞王室”的分封意圖。

(5)分封制的作用

(A)積極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較高的權威,周王對諸侯國有較強的號召力和向心力。諸侯國對周王室起到拱衞作用,使周朝不僅鞏固了統治,而且擴大了疆域,成為地域空前廣闊的奴隸制國家。

(B)消極作用:諸侯在封地內有權分封卿大夫、設置官員、建立武裝、擴大統治區域等,具有較大的獨立性,為分裂割據提供了條件。

3、宗法制度

宗法制的特點

以嫡長子繼承製為主要特點,大宗和小宗的關係是相對的;血緣關係與政治關係相結合;形成森嚴的 社會等級。

宗法制理解中的幾個要點

(1)一個核心:嫡長子繼承製。

(2)兩個原則:“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3)三個宗法形式:家譜、宗祠、族規。

(4)四個重要觀念:“親親尊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帶風氣、蔭庇心態”。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一、資本主義列強積極進行擴張

1、背景:①工業革命的發展使資產階級需要在世界範圍搶佔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資本主義各國都竭力推行對外侵略政策(必要性、根本原因)。②工業革命增強了列強的經濟、軍事實力,它們憑藉廉價商品和刀槍火炮征服世界,這是它們征服世界的物質條件(可能性)。

2、方式與手段:用刀槍火炮(武力)和廉價商品(商品輸出)把全球囊括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3、概況:

①英國——a.目的:為滿足工業資產階級的需要,搶奪原料產地,拓展商品市場。b.方式:憑藉雄厚的經濟軍事勢力進行經濟擴張。c.在亞洲:到19世紀中期,完全佔有印度;佔領新加坡等地;侵略緬甸、阿富汗、伊朗等國。d.發動兩次鴉片戰爭。割佔香港。e.在大洋洲:據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f.在非洲:勢力侵入埃及。g.在拉了美洲:加緊對新生的拉美國家進行經濟侵略。

②法國:a.侵佔阿爾及利亞;向埃及、突尼斯等地滲透。b.夥同英國對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着手對印度支那進行侵略。

③美國:羽翼未豐,也參加了對中國、日本等國的侵略活動。

④俄國侵略慾望強烈(19世紀以後,同英法進行了激烈爭奪)——a.目的:擴大領土。b.方式:憑藉軍事力量,對周圍蠶食鯨吞。C.資本主義發展相對落後。

4、影響:A.為新興的工業資產階級取得了更廣闊的商品市場和更豐富的廉價原料,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B.造成亞非拉廣大地區的貧窮,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極大災難;C.客觀上也衝擊了這些地區落後的社會經濟體制,傳播了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D.進一步加強了世界各地區間的聯繫,促成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1、含義:一是大批資本主義國家的出現,一是世界上大批國家和地區被資本主義國家所征服,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

2、形成標誌:19世紀中後期,在資本主義侵略下,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後、封閉的經濟結構被打破,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標誌着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3、原因條件:工業革命的開展是根本原因;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促使歐美日資本主義發展,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範圍內確立;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列強的擴張,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一系列殖民地半殖民地;輪船等交通工具先進和交通便利為輸出工業品、掠奪工業原料和輸出資本提供了條件;刀槍火炮和廉價商品是最基本的手段和因素:

4、影響及評價:第一,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為新興工業資產階級攫取更為廣闊的商品市場和更豐富的廉價原料、拓展利潤更為豐厚的投資場所提供了便利,進一步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第二,這是一個非常不平等的市場,資本主義列強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掠奪,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犯下了滔天罪行。第三,資本主義市場的初步形成客觀上也極大地衝擊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對落後的社會經濟體制,傳播了新興的資本文義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第四,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進一步加強了世界各國各地區間的相互聯繫。

七年級下冊數學重要考點知識總結 篇三

1

壓力——這種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壓強的計算公式是 P=F/S,式中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

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面積的單位是平方米,壓強的單位是牛/平方米,叫做帕斯卡,簡稱帕,符號為Pa。

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

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由液體的重力引起的對容器底面的壓強,跟容器內液體的深度和密度都有關。

液體的深度越大,壓強越大;密度越大,壓強也越大。

液體對容器器壁上任一點的壓強同樣決定於這一點離液麪的深度和液體的密度。

液體內部,在各個方向上都有壓強,液體的壓強隨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靜止液體內部某處的壓強的計算公式是 P=F/S=ρShg/S=ρgh。式中ρ為液體的密度,單位是千克/立方米,h為某處的深度,即從液麪到該處的豎直距離,單位是米,g為9.8牛/千克。公式表明,液體某處由於重力而產生的壓強總是跟它的深度和液體密度成正比的。

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閉液體上某一處的壓強,能夠大小不變地被液體向各個方向傳遞。這就是液體傳遞壓強的規律。這一規律叫做帕斯卡定律。

液壓機、液壓傳動、打氣筒打氣都是帕斯卡定律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

連通器是由兩個或幾個底部互相連通的容器組成的。

把一種液體倒入開口的連通器,儘管各個容器的大小和形狀不同,但當液體不流動時,各個容器中的液麪總是相平的。

地球周圍被一層幾千米厚的空氣包圍着,通常把它叫做大氣層。

大氣對其中的物體會產生壓強,這個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

通常規定能支持76釐米高汞柱的大氣壓叫做1個標準大氣壓,即ρ0=1.01x10(5次方)帕,可支持10.34米高的水柱。

測量大氣壓的儀器,通常有汞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隨着離地面高度的增加,大氣壓的值明顯降低。在離地米範圍內,可近似地認為:每升高12米,大氣壓降低133帕。大氣壓降低,水的沸點也相應降低。

2

在物理學中,把這種浮在液麪上的物體叫做浮體。

浮力——水對木塊有一個向上的作用力,人們把它叫做浮力。

一般説來,物體所受的浮力跟它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為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因此,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在液麪外和浸沒在液體裏兩次彈簧秤讀數的差。

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只有兩個: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裏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物體在同一種液體裏的浮沉條件:如果浮力大於重力,物體則上浮;如果浮力小於重力,物體則下沉。

物體浮沉條件在技術上的應用:密度計、輪船的排水量、潛水艇和鑽井平台、氣球和汽艇、打撈沉船。

密度計可以用來測定液體的密度。輪船的排水量是指允許它排開水的最大質量。

3

在物理學中,把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槓桿。

槓桿繞着轉動的固定點叫做支點;人作用在棒上使槓桿轉動的力叫做動力;木箱阻礙槓桿轉動的力叫做阻力;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做動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做阻力臂。

槓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

古代對槓桿的利用:搗谷的舂、用來在井上取水的桔槔、戰國時精確的天平和桿秤。

現代對槓桿的利用:鐵皮剪、大力鉗、理髮用剪刀、普通剪刀。

利用斜面可以省力,且斜面越長越省力。

在物理學中,我們把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乘積叫做這個力對物體所做的功。

公式是W=Fs,其中F表示作用在物體上的力,s表示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W表示功。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距離的單位是米,功的單位就是牛。米。牛。米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焦耳,簡稱焦,符號為J。

機械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動力對機械所做的功,等於機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也就是説,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這個結論叫做機械功的原理。

在物理學中,用功率來表示做功的快慢,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公式是P=W/t,其中W表示功,t表示完成這些功所需的時間,P表示功率。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時間單位是秒,功率的單位就是焦/秒。焦/秒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瓦特,簡稱瓦,符號為W。

定滑輪——使用時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利用定滑輪能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動滑輪——使用滑輪時,軸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做動滑輪。利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滑輪組——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的裝置叫做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在使用滑輪組提起鈎碼的實驗中,目的是提起鈎碼,提起鈎碼所做的功是有用的,叫做有用功。由於滑輪與軸之間存在摩擦,克服摩擦做的功和提高動滑輪所做的功,是額外做的功,叫做額外功。有用功和額外功的和叫做總功。

機械效率——有用功和總功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

4

熱傳導——熱從物體較高的部分,沿着物體傳到温度較低的部分的傳遞方式叫做熱傳導。

對流——靠液體或者氣體的流動來傳遞熱的方式叫做(熱)對流。

熱輻射——熱由物體沿着直線像光一樣向外傳遞的方式,叫做熱輻射。

在需要保温的時候,就要儘可能防止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的發生。選用熱的不良導體防止熱傳導,光亮的表面可以將熱反射回去,防止熱輻射。

利用熱傳遞通常採用熱的良導體——金屬做外殼,金屬表面積儘可能做得大些,以增加熱輻射的面積。此外還利用氣體和液體的對流來加快熱傳遞。

熱量——物體在熱傳遞過程中,高温物體放出熱,低温物體吸收熱,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的多少叫做熱量。在國際單位制中,熱量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為J。

比熱——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温度每升高1℃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如果質量的單位用千克,熱量的單位用焦,温度的單位用℃,那麼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讀作“焦每千克攝氏度”。

熱量計算公式:

(1)物體吸收熱量=比熱X質量X(物體後來的温度-物體原來的温度)

(2)物體放出熱量=比熱X質量X(物體原來的温度-物體後來的温度)

5

電流是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電荷的多少叫做電量。

物理學中把每秒鐘通過導體任一橫截面的電量叫做電流(強度)。

在國際單位制中,電量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符號是C。電流的單位是安培,簡稱安,符號為A。每秒鐘通過導體橫截面1庫電量的電流叫做1安。

電流通過導體時導體要發熱,叫做電流的熱效應。電烙鐵、電熨斗都是利用電流的熱效應來工作的。

使用電流表的正確方法是:選擇合適的量程,接線正確,正確讀數。

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並聯電路中幹路上的電流是各支路上的電流的和。

物理學中把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做電阻,用符號R表示。在國際單位制中,電阻的單位叫做歐姆,簡稱歐,符號是Ω。

材料相同的導體,長度越長,電阻越大,截面積越大,電阻越小。

長度、截面積相同導體,材料不同,電阻也不同。

導體的電阻還跟温度有一定關係,一般説導體的電阻是隨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變阻器就是通過改變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器件。

電壓用符號U表示,在國際單位制中電壓的單位是伏特,簡稱伏,國際符號是V。

一節乾電池的電壓約為1.5伏,家庭電路的電壓為220伏。

使用電壓表的正確方法是:選擇合適的量程,接線正確,正確讀數。

串聯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的和,並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歐姆定律——通過導體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如果用U表示導體兩端的電壓,R表示導體的電阻,I表示通過導體的電流,那麼歐姆定律可以寫成I=U/R。如果導體兩端的電壓為1伏,通過的電流為1安,那麼這個導體的電阻就規定為1歐。即1歐=1伏/1安。因此公式中的I、U、R的單位分別為安、伏、歐。

只要用電壓表測出該段導體兩端的電壓,用電流表測出通過該段導體中的電流,利用歐姆定律I=U/R,就能算出它的電阻。

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於各部分電路電阻的和,並聯電路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支路中電阻的倒數的和。

6

電功——電流通過導體所做的功叫做電功。

如果用W表示電功,那麼W=UIt,式中U、I、t的單位依次為伏、安、秒,電功的單位與機械功的單位一樣是焦耳,簡稱焦。1焦=1牛。米=1伏。安。秒。

電功率——電流在1秒內所做的功叫做電功率。

電功率常用P表示,P=W/t=UIt/t=UI,式中U的單位為伏,I的單位為安,P的單位就和機械功率的單位相同,也是瓦。

百熾燈泡上標有“220V”或“36V”字樣,表示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壓,叫做額定電壓。還標有“15W”或“60W”字樣,表示燈泡在額定電壓時的電功率,叫做額定功率。如果用電器兩端的電壓不等於額定電壓,燈泡就不能正常發光,它的實際功率也就不等於額定功率。

7

動能——物體運動時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

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具有的動能越大。

重力勢能——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

物體質量越大,舉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彈性勢能——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彈性勢能。

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

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構成的,分子之間存在空隙,並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是在不停地作無規則運動。這就是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

內能——組成物體的所有分子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

機械能可以轉化為電能,電能也可以轉化為機械能。

電磁感應現象——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了電流。這種現象叫做電磁感應現象。

交流電——大小和方向都發生變化的電流。

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會發生運動,通電線圈在磁場中能連續不斷地轉動,電動機就是應用上述原理製成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力網的建設發展很快,到1990年為止全國已有五個總功率超過1000萬千瓦的大電力網和許多小電力網,其中東北、華東、華北、華中等四個大電力網的總功率都已接近或超過1200萬千瓦。

鈾和含鈾的礦石能放出某種看不見的射線,這種射線可以穿透不透明的物質。物質放出這種射線的現象叫做放射性現象。

工業上利用放射線的貫穿本領來檢查金屬內部有沒有砂眼、裂紋。農業上通過射線照射可以使種子發生變異,培育出優良品種,還可以用來抑制農作物的病蟲害、殺菌和食物保鮮。醫療衞生上利用射線抑制腫瘤的增生。

放射線對人體危害極大,能誘發皮膚癌、白血病等多種病症。當內照射劑量大時,可能出現近期效應,如頭痛、頭暈、食慾下降、失眠等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的症狀,繼而出現血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等。超劑量放射性物質在人體內長期作用可產生遠期效應,出現惡性腫瘤、白血病等。

放射線物質要妥善地安放在鉛盒內,使用時必須注意安全,要防止放射線物質對水源、空氣以及工作場所的污染。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有質子和中子組成。

重核的裂變——鈾核被中子轟擊時,會分裂成兩個中等質量的原子核,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個現象叫做重核的裂變。

核電站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核反應堆將鏈式反應過程中所釋放的能量轉化成內能,再轉化成機械能,最終轉化成電能。

我國已自行設計建造發電功率為30萬千瓦的秦山核電站和發電功率為100萬千瓦的廣東大亞灣大型核電站。

能量守恆定律——能量即不能創造,也不會消滅。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能的總量是守恆的。

能源有太陽能、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海洋能、地熱能、核能、潮汐能等一次能源,還有電能、氫氣、酒精、火藥等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間接轉化而來的二次能源。

八年級語文上冊重要知識考點 篇四

考研數學 概率論重要考點總結

第一部分:隨機事件和概率

(1)樣本空間與隨機事件

(2)概率的定義與性質(含古典概型、幾何概型、加法公式)

(3)條件概率與概率的乘法公式

(4)事件之間的關係與運算(含事件的獨立性)

(5)全概公式與貝葉斯公式

(6)伯努利概型

第二部分:隨機變量及其概率分佈

(1)隨機變量的概念及分類

(2)離散型隨機變量概率分佈及其性質

(3)連續型隨機變量概率密度及其性質

(4)隨機變量分佈函數及其性質

(5)常見分佈

(6)隨機變量函數的。分佈

第三部分:二維隨機變量及其概率分佈

(1)多維隨機變量的概念及分類

(2)二維離散型隨機變量聯合概率分佈及其性質

(3)二維連續型隨機變量聯合概率密度及其性質

(4)二維隨機變量聯合分佈函數及其性質

(5)二維隨機變量的邊緣分佈和條件分佈

(6)隨機變量的獨立性

(7)兩個隨機變量的簡單函數的分佈

第四部分:隨機變量的數字特徵

(1)隨機變量的數字期望的概念與性質

(2)隨機變量的方差的概念與性質

(3)常見分佈的數字期望與方差

(4)隨機變量矩、協方差和相關係數

第五部分:大數定律和中心極限定理

(1)切比雪夫不等式

(2)大數定律

(3)中心極限定理

第六部分:數理統計的基本概念

(1)總體與樣本

(2)樣本函數與統計量

(3)樣本分佈函數和樣本矩

第七部分:參數估計

(1)點估計

(2)估計量的優良性

(3)區間估計

第八部分:假設檢驗

(1)假設檢驗的基本概念

(2)單正態總體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設檢驗

(3)雙正態總體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設檢驗

打有準備之戰,勝算才能更大。希望各2015考研生抓緊時間複習,在考研中取得好成績。

九年級上冊數學重要知識考點總結 篇五

病句類型

1、成分殘缺(缺少主語、缺少賓語)

①、通過這次文學交流活動,使同學們的語文素養得到了提高。改正:刪去“通過”或者“使”,句子就有主語了。

②、這篇報告列舉了大量事實,控訴了人類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土流失。改正:在“流失”後面補充“的行為”,這樣句子就有了賓語了。

③、隨着救援工作的緊張進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心理教育中心已經總結出一些地震災害心理危機干預。改正:在“干預”後面補充“的方法”,這樣句子就有了賓語了。

總結:修改的一般方法--通讀句子,找出缺少的或多出的成分,補上或者刪掉。2、搭配不當

①、省委省政府追認他為“湖南省抗冰救災模範”“烈士”等榮譽稱號。改正:將“追認”改為“追授”,或者刪去“等榮譽稱號”。②、為了活潑畢業班同學的課餘生活……改正:將“活潑”改為“活躍”或“豐富”。

③、向全世界表現了中國航天科學技術的成果。改正:將“表現”改為“展示”。總結: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搭配不得當的詞語,改換搭配得當的詞語。3、語序不當

①、各種新發現的流行病,使我們改正並認識了自己不良的衞生習慣。改正:將“改正並認識”調換為“認識並改正”。

②、經過精心篩選和廣泛徵集,上海世博會將以“海寶”為吉祥物。改正:將“精心篩選和廣泛徵集”調換為“廣泛徵集和精心篩選”。③、我國成功地發射並研製了神舟七號載人航天宇宙飛船。改正:將“發射並研製”調換為“研製併發射”。

④、大量地閲讀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能豐富人的情感,也能增長人的知識。改正:將“能豐富人的情感”和“能增長人的知識”調換。

總結: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句子中順序安排不得當的地方進行適當的調換。4、自相矛盾

①、來自我市金融保險系統以及部分學校的近千餘名代表,……改正:“近”和“餘”自相矛盾,刪其一總結: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自相矛盾的詞語,刪去其中一個使語句通順。5、重複累贅

①、為了防止失竊事件不再發生,保安部門採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改正:刪去“不”字。②、對於那些無視交通規則的人,難道不應該不受到責備嗎?改正:刪去句子中第二個“不”字。③、為了防止不感染禽流感,請大家注意個人飲食衞生。改正:刪去“不”字。③、這種新研發的汽車時速可達每小時280公里。改正:刪去“每小時”。總結: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句子中重複累贅的字詞,刪去其中一個。

七年級下冊數學重要考點知識總結 篇六

壓強

⒈壓強P: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壓力F: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單位:牛(N)。

壓力產生的效果用壓強大小表示,跟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壓強單位:牛/米?;專門名稱: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積,兩物體接觸的公共部分;單位:米?。】

改變壓強大小方法:①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②增大壓力或減小受 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⒉液體內部壓強:【測量液體內部壓強:使用液體壓強計(U型管壓強計)。】

產生原因:由於液體有重力,對容器底產生壓強;由於液體流動性,對器壁產生壓強。

規律:①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上壓強大小相等

②深度越大,壓強也越大

③不同液體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大的,壓強也大。 [深度h,液麪到液體某點的豎直高度。]

公式:P=g h:單位:米; :千克/米?; g=9.8牛/千克。

⒊大氣壓強:大氣受到重力作用產生壓強,證明大氣壓存在且很大的。是馬德堡半球實驗,測 定大氣壓強數值的是托裏拆利(意大利科學家)。

托裏拆利管傾斜後,水銀柱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1個標準大氣壓=76釐米水銀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氣壓計(水銀氣壓計、盒式氣壓計)。

大氣壓強隨高度變化規律:海拔越高,氣壓越小,即隨高度增加而減小,沸點也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