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社區工作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2W

農村社區工作總結

農村社區工作總結

農村(社區)羣眾性文化隊伍數量、種類、參加人員數量及構成,日常活動開展情況。

許昌市全市市、縣、鄉(鎮)、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基本完成。我區目前有15個鄉、鎮、辦,381個行政村、社區,依託河南省文化志願鄉村行系列活動,實現全部行政村均有兩支及以上的羣眾性文化隊伍。種類多為廣場舞隊,此外,涵蓋戲曲樂團、軍樂團、秧歌隊、腰鼓隊、國樂團、銅器舞隊,象棋隊,説唱藝術團,盤鼓隊,豫劇團、獅鼓隊,每支團隊人數均為5人及以上,羣眾性文化隊伍人員構成主要以各村文化協管員、文藝骨幹為主力軍,由他們組織、召集的一些文藝愛好者。

但是由於我區公共文化服務的人才隊伍數量與保障人口相比差距較大,我區文化在編人員與全市總服務人口的比例較低。鄉、鎮、辦文化中心主任大多數只有1人,有些且不能專崗專用;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配備的文化協管員年紀普遍偏大,且多數為村、社區幹部或文書兼職或文化志願者臨時代管,服務水平能力欠缺。因此,我區農村(社區)羣眾性文化隊伍日常活動的開展情況差距較大。表現較好的村目前依託“尋找村寶”活動,可以達到一週至少開展1至2次的文化活動。而基礎較為薄弱的村、社區開展活動的情況全年不足10次。

農村(社區)羣眾文化需求傾向和表達渠道、獲得反饋時間、得到落實情況。

根據文化館全區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及服務效能情況全面排查工作彙總,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調查對象表示對公共文化的需求強烈,有超過一半的調查對象表示一般,持有沒有無所謂的態度,還有一小部分人覺得不需要公共文化。這説明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業機會增多,多數社區居民已經脱離傳統的小農經濟生活,社區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更加多樣化,但還有部分居民仍帶有小農思想,對公共文化需求並不強烈。

對於我區農村居民最喜歡的社區文化活動類型,居民的喜好和程度也不盡相同。喜歡羣眾文藝表演的居民在調查對象中所佔比例最高,達到32%,19%的調查對象喜歡技能培訓,11%的調查對象喜歡文體競賽,11%的調查對象喜歡科普宣傳,喜歡文體競賽的以青少年為主,中老年人則比較喜歡文藝表演,有大約四分之一的人羣什麼都不喜歡。社區居民對文化廣場的需求是最高的,佔到了100%,除了晩上文藝愛好者們跳廣場舞外,社區居民所喜聞樂見的文藝演出比較少,文化活動相對貧乏,看戲較為困難的問題比較嚴重。這是由於在現有的文化管理體制內,區級行政區域內的文藝團體數量有限,演出覆蓋面有限,而民間劇團因生存壓力、表演水平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發揮其作用。

關於農村(社區)羣眾文化需求表達渠道,向村委領導反映這一表達方式佔的比例最大,達到40%,其次是向社區文化口領導反映,達到18%,再次是向鄰居、親朋好友訴説,達6%,36%的居民會藉助網絡進行表達。這表明雖隨着社會經濟的轉型,社區居民正在由農民向城市居民一步步轉變,社區居民的表達渠道呈現多樣化的特徵,但相當部分居民並未脱離傳統的小農作業方式,“有事找村委會” 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我們不能忽視社會組織、村委會的存在,同時我們可以看到,隨着農村社區的網絡覆蓋率全面建成,相當多的社區居民在閒暇時間上網瀏覽新聞,隨着電子政務的實行,如今各級政府設有自己的網站與主頁,網絡的力量也在一步步改變其表達渠道。

目前建安區人民文化館主要是通過微信公眾留言、網站留言、反饋電話以及文化館公共服務小分隊進鄉村社區調研為主要獲得反饋的途徑。我館獲得最全面的反饋的時間通常在基層文化工作者業務培訓班上,以及少部分的微信公共號留言。收到反饋後,我館充分發揮區直文化機構資源的優勢,加大文化骨幹培訓力度。一是以文化館小分隊形式下基層進行菜單式的文化骨幹培訓和示範演出。二是積極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立並完善文化志願者服務機制,制定統一的服務標準和管理規則和獎勵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志願者作用。

三是打造羣眾文化活動品牌。針對羣眾文化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的特點,在繼續推廣廣場舞等常規性活動的基礎上,制定在全區範圍內開展形式多樣滿足羣眾多層次、多元化文化活動需求的政策,引導鼓勵鄉鎮文化機構開展讀書講座、故事沙龍、朗誦演講、地方戲曲會演、羣眾性文藝作品創作大賽等文化活動。同時擴大受眾羣體,採取羣眾點單下單的模式,針對不同受眾羣體策劃組織開展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羣眾文化活動,讓羣眾由觀眾變為演員,由觀賞變為參與,由參與變為帶動,為所有的基層羣眾搭建起屬於自己的個性舞台,推進全民文化自覺、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Tags:社區 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