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分享高中化學知識點【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7W

分享高中化學知識點【通用多篇】

化學基礎知識歸納 篇一

一、原電池

課標要求

1、掌握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2、熟練書寫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方程式

要點精講

1、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1)原電池概念: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

若化學反應的過程中有電子轉移,我們就可以把這個過程中的電子轉移設計成定向的移動,即形成電流。只有氧化還原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才能被轉化成電能;非氧化還原反應的能量變化不能設計成電池的形式被人類利用,但可以以光能、熱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被人類應用。

(2)原電池裝置的構成

①有兩種活動性不同的金屬(或一種是非金屬導體)作電極。

②電極材料均插入電解質溶液中。

③兩極相連形成閉合電路。

(3)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原電池是將一個能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分別在原電池的負極和正極上發生,從而在外電路中產生電流。負極發生氧化反應,正極發生還原反應,簡易記法:負失氧,正得還。

2、原電池原理的應用

(1)依據原電池原理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

①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由活潑金屬流向不活潑金屬,而電流方向是由正極流向負極,二者是相反的。

②在原電池中,活潑金屬作負極,發生氧化反應;不活潑金屬作正極,發生還原反應。

③原電池的正極通常有氣體生成,或質量增加;負極通常不斷溶解,質量減少。

(2)原電池中離子移動的方向

①構成原電池後,原電池溶液中的陽離子向原電池的正極移動,溶液中的陰離子向原電池的負極移動;

②原電池的外電路電子從負極流向正極,電流從正極流向負極。

注:外電路: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

內電路:陽離子移向正極,陰離子移向負極。

3、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1)由組成原電池的兩極材料判斷

一般是活潑的金屬為負極,活潑性較弱的金屬或能導電的非金屬為正極。

(2)根據電流方向或電子流動方向判斷。

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

(3)根據原電池裏電解質溶液內離子的流動方向判斷

在原電池的電解質溶液內,陽離子移向正極,陰離子移向負極。

(4)根據原電池兩極發生的變化來判斷

原電池的負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其正極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

(5)根據電極質量增重或減少來判斷。

工作後,電極質量增加,説明溶液中的陽離子在電極(正極)放電,電極活動性弱;反之,電極質量減小,説明電極金屬溶解,電極為負極,活動性強。

(6)根據有無氣泡冒出判斷

電極上有氣泡冒出,是因為發生了析出h2的電極反應,説明電極為正極,活動性弱。

本節知識樹

原電池中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把化學能轉化成了電能。

二、化學電源

課標要求

1、瞭解常見電池的種類

2、掌握常見電池的工作原理

要點精講

1、一次電池

(1)普通鋅錳電池

鋅錳電池是最早使用的乾電池。鋅錳電池的電極分別是鋅(負極)和碳棒(正極),內部填充的是糊狀的mno2和nh4cl。電池的兩極發生的反應是:

(2)鹼性鋅錳電池

用koh電解質溶液代替nh4cl作電解質時,無論是電解質還是結構上都有較大變化,電池的比能量和放電電流都能得到顯著的提高。它的電極反應如下:

(3)銀鋅電池――鈕釦電池

該電池使用壽命較長,廣泛用於電子錶和電子計算機。其電極分別為ag2o和zn,電解質為koh溶液。其電極反應式為:共3頁,當前第1頁123

(4)高能電池――鋰電池

該電池是20世紀70年代研製出的一種高能電池。由於鋰的相對原子質量很小,所以比容量(單位質量電極材料所能轉換的電量)特別大,使用壽命長。

如作心臟起搏器的鋰碘電池的電極反應式為:

2、二次電池

原理:充電電池在放電時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在充電時又逆向進行,生成物重新轉化為反應物,使充電放電可在一定時期內循環進行。

鉛蓄電池

構成:該電池以pb和pbo2作電極材料,硫酸作電解質溶液。

放電時二氧化鉛電極上發生還原反應,鉛電極上發生氧化反應。充電時二氧化鉛電極上發生氧化反應,鉛電極上發生還原反應。

3、氫氧燃料電池

(1)氫氧燃料電池的構造

在氫氧燃料電池中,電解質溶液為koh溶液。石墨為電極,h2和o2或空氣)源源不斷地通到電極上。

(2)氫氧燃料電池的優點是產物只有水,不產生污染物。

本節知識樹

根據原電池的工作原理,設計了各種用途的原電池產品。需要了解常見電池的基本構造、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範圍。

三、電解池

課標要求

1、掌握電解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夠正確書寫電極反應式和電解池反應方程式

3、瞭解電解池、精煉池、電鍍池的原理

要點精講

1、電解原理

(1)電解的含義:使電流通過電解質溶液(或熔化的電解質)而在陰、陽兩極引起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叫做電解,這種把電能轉變成化學能的裝置叫做電解池。

(2)構成電解池的條件

①直流電源。

②兩個電極。其中與電源的正極相連的電極叫做陽極,與電源的負極相連的電極叫做陰極。

③電解質溶液或熔融態電解質用石墨、金、鉑等製作的電極叫做惰性電極,因為它們在一般的通電條件下不發生化學反應。用還原性較強的材料製作的電極叫做活性電極,它們作電解池的陽極時,先於其他物質發生氧化反應。

(3)陰、陽極的判斷及反應原理

與電源的正極相連的電極為陽極。陽極如果是活潑的金屬電極,則金屬失去電子生成金屬陽離子;陽極如果不能失去電子,則需要溶液中能失去電子(即具有還原性)的離子在陽極表面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

與電源的負極相連的電極為陰極。陰極如果是具有氧化性的物質,則陰極本身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生成還原產物;陰極如果不能得到電子,則溶液中的離子在陰極表面得電

子,發生還原反應(如下圖所示)

2、電解原理的應用

(1)電解飽和食鹽水以製備燒鹼、氯氣和氫氣

①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反應原理

②離子交換膜法電解制燒鹼的主要生產流程

(2)電鍍

①電鍍的含義:電鍍是應用電解原理在某些金屬表面鍍上一薄層其他金屬或合金的過程。

②電鍍的目的:電鍍的目的主要是使金屬增強抗腐蝕能力、增加美觀和表面硬度。

③電鍍特點:“一多、一少、一不變”。一多指陰極上有鍍層金屬沉積,一少指陽極上有鍍層金屬溶解,一不變指電解液濃度不變。

(3)電鍍的應用――銅的電解精煉

①電解法精煉銅的裝置

②電解法精煉銅的化學原理

電解精煉是一種特殊的電解池。電解精煉中的兩個電極都是同種金屬單質,陽極是純度較低的金屬單質,陰極是純度較高的金屬單質。

(3)電冶金

原理:化合態的金屬陽離子,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得到電子,變成金屬單質。

本節知識樹

化學能與電能可以相互轉化。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反應為電解反應,實現電能轉化成化學能的裝置叫電解池。共3頁,當前第2頁123

原電池與電解池比較

四、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護

課標要求

①能夠解釋金屬電化學腐蝕的原因

②瞭解金屬腐蝕的危害

③掌握金屬腐蝕的防護措施

要點精講

1、金屬的腐蝕

(1)定義:金屬的腐蝕是指金屬與周圍的氣體或液體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引起損耗的現象。

(2)分類:由於金屬接觸的介質不同,發生腐蝕的情況也不同,一般可分為化學腐蝕和電化學腐蝕。

①化學腐蝕:金屬跟接觸到的物質直接發生反應而引起的腐蝕叫做化學腐蝕。化學腐蝕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是普通的氧化還原反應,而不是原電池反應,無電流產生。

②電化學腐蝕:不純的金屬與電解質溶液接觸時,會發生原電池反應。比較活潑的金屬失去電子而被氧化,這種腐蝕叫做電化學腐蝕。

(3)電化學腐蝕

電化學腐蝕,實際上是由大量的微小的電池構成微電池羣自發放電的結果。

①析氫腐蝕

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表面會形成一薄層水膜,在鋼鐵表面形成了一層電解質溶液的薄膜,與鋼鐵裏的鐵和少量的碳恰好形成了原電池。這無數個微小的原電池遍佈鋼鐵表面,在這些原電池裏,鐵是負極,碳是正極。若電解質溶液酸性較強則發生析氫腐蝕。

②吸氧腐蝕

金屬表面酸性較弱或呈中性時,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氣與水結合,生成oh-,消耗了氧氣,從而使得溶液不斷吸收空氣中的氧氣而發生吸氧腐蝕。

2、金屬的防護

金屬防護的目的就是防止金屬的腐蝕。金屬的防護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使金屬不被氧化。

(1)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

將被保護的金屬與更活潑的金屬連接,構成原電池,使活潑金屬作陽極被氧化,被保護的金屬作陰極。

(2)外加電源的陰極保護法

利用外加直流電,負極接在被保護金屬上成為陰極,正極接其他金屬。

(3)非電化學防護法

①非金屬保護層②金屬保護層③金屬的鈍化

3、判斷金屬活動性強弱的規律

(1)金屬與水或酸的反應越劇烈,該金屬越活潑。

(2)金屬對應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鹼性越強,該金屬越活潑。

(3)一種金屬能從另一種金屬的鹽溶液中將其置換出來,則該金屬比另一種金屬更活潑。

(4)兩金屬構成原電池時,作負極的金屬比作正極的金屬更活潑。

(5)在電解的過程中,一般地先得到電子的金屬陽離子對應的金屬單質的活潑性比後得到電子的金屬陽離子對應的金屬單質的活潑性弱。

分享高中化學知識點 篇二

1、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方式:

電能(電力)火電(火力發電)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缺點:環境污染、低效原電池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優點:清潔、高效

2、原電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

(2)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有電子的轉移)把化學能轉變為電能。

(3)構成原電池的條件:

(1)有活潑性不同的兩個電極;

(2)電解質溶液

(3)閉合迴路

(4)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

(4)電極名稱及發生的反應:

負極: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負極發生氧化反應,

電極反應式:較活潑金屬—ne—=金屬陽離子

負極現象:負極溶解,負極質量減少。

正極:較不活潑的金屬或石墨作正極,正極發生還原反應,

電極反應式:溶液中陽離子+ne—=單質

正極的現象:一般有氣體放出或正極質量增加。

(5)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①依據原電池兩極的材料:

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K、Ca、Na太活潑,不能作電極);

較不活潑金屬或可導電非金屬(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極。

②根據電流方向或電子流向:(外電路)的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電子則由負極經外電路流向原電池的正極。

③根據內電路離子的遷移方向:陽離子流向原電池正極,陰離子流向原電池負極。

④根據原電池中的反應類型:

負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現象通常是電極本身消耗,質量減小。

正極: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現象是常伴隨金屬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電池電極反應的書寫方法:

(i)原電池反應所依託的化學反應原理是氧化還原反應,負極反應是氧化反應,正極反應是還原反應。因此書寫電極反應的方法歸納如下:

①寫出總反應方程式。②把總反應根據電子得失情況,分成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③氧化反應在負極發生,還原反應在正極發生,反應物和生成物對號入座,注意酸鹼介質和水等參與反應。

化學基礎知識歸納 篇三

1、科學。物理和化學的共同點: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2、發生一些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現象。

3、物理性質——發性、導電性、吸附性等。

4、化學性質——性等。

5石灰水變渾濁。 Cu2(OH)2CO3—

6過巨大貢獻。

(空氣)

1替)燃燒時有大量白煙生成,②同時鐘罩內水面逐漸上升,冷卻後,水面上升約1/5體積。

若測得水面上升小於1/5體積的原因可能是:①紅磷不足,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②裝置漏氣③沒有冷卻到室温就打開彈簧夾。

2裏先後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氣。

3約為4︰1)、稀有氣體(混合物)為0.94%、二氧化碳為0.03%、其它氣體和雜質為0.03%。空氣的成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屬於混合物。

4、CO、NO,這些氣體主要來自礦物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

(水)

1、水在地球上分佈很廣,江河、湖泊和海洋約佔地球表面積的占人體質量的2/3。淡水資源卻不充裕,地面淡水量還不到總水量的1%,而且分佈很不均勻。

2③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藥、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3的監測,②工業“三廢”要經過處理後再排放,③農業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農藥等。

4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卻不能再分。

5,質

量比為8︰1,在實驗中常加稀H和NaOH來增強水的導電性。通的是直流電。

(O2、H2、CO2、CO、C)

1 氫氣是無色無味,密度最小,難溶於水。 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於水。乾冰是CO2固體。(碳酸氣)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於水。 甲烷是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於水。俗名沼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CH)

2、金剛石(CC木炭具有強烈的吸附性,焦炭用於冶鐵,炭黑加到橡膠裏能夠增加輪胎的耐磨性。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學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分子的構成不同。 生鐵和鋼主要成分都是鐵,但性質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應物是固體,需加熱2的發生裝置。

反應物是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實驗室制O2的方法是:加熱氯酸鉀或高錳酸鉀(方程式) KClO3—4— 工業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離液態空氣(物理變化)

原理:利用N2、O2的沸點不同,N先被蒸發,餘下的是液氧(貯存在天藍色鋼瓶中)。

②實驗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鋅和稀硫酸或稀鹽酸 銅,因為不反應)Zn+H2SO4—

Zn+HCl—

工業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氣(H、CO)、天然氣(主要成分CH) ③實驗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不能用濃鹽酸(產生的氣體不純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微溶於水,覆蓋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應的進行)。 CaCO3+ HCl—CO2的方法是:煅燒石灰石 CaCO3— 5 ①(黑色)C和O2反應的現象是: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更旺,發出白光。 ②(黃色)S和O2反應的現象是:在空氣中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藍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SO2。

③(紅色或白色)P和O2反應的現象是:冒白煙,生成白色固體P2O5。(用於發令槍)

④(銀白色)Mg和O2反應的現象是:放出大量的熱,同時發出耀眼的白光,

生成一種白色固體氧化鎂。(用於照明彈等)

⑤(銀白色)Fe和O2

⑥H2和O2的現象是:發出淡藍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現象是:發出藍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現象是:發出明亮的藍色火焰。

酒精燃燒 C2H5OH+ O2—甲醇燃燒 CH3OH+ O2—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①可燃性②還原性 ① 可燃性 H2+ O2—

CO+ O2—2的爆炸極限為4——74.2%

C+ O2—(氧氣充足) C+ O2—

②還原性 H2+CuO—黑色變成紅色,同時有水珠出現

C+ CuO—

CO+CuO—

7、CO2 ①與水反應: CO2+H2O—(紫色石蕊變紅色)

②與鹼反應: CO2+Ca(OH)2—CO2的方程式)

③與灼熱的碳反應:CO2+C—(吸熱反應,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CO2是氧化劑)

①除雜:CO[CO2] 2+Ca(OH)2— CO2[CO] CO+CuO—

CaO[CaCO3] CaCO3— ②檢驗:CaO[CaCO3]加鹽酸 CaCO3+ HCl—

2O2、CO),(CO、CO)]用石灰水

8、酒精 無水醋酸又稱冰醋酸。

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煤是工業的糧食,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其中氣體礦物燃料是:天然氣,固體礦物燃料是煤,氫氣是理想燃料(來源廣,放熱多,無污染)。

(鐵)

1導體。

2Fe2O3(紅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繡損失的鋼鐵約佔世界年產量的1/4。

3面塗上一層保護膜。具體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塗油,③金屬製品表面鍍上其它金屬,④通過化學反應使鐵製品的表面生成緻密的氧化膜。

4 Cu、Zn、Al

5

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 鐵的合金有:生鐵和鋼(混合物)

生鐵的含碳量在2%—4.3%之間,鋼的含碳量在0.03%—2%之間。

6、鍊鐵的主要設備是高爐,主要原料是鐵礦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條件下,用還原劑一氧化碳從鐵的氧化物中將鐵還原出來。(不是置換反應)

7、低碳鋼和中碳鋼用來製造機械零件,鋼管。高碳鋼用來制刀具、量具和模具。

8蝕性好;硅鋼中合金元素為硅,導磁性好;鎢鋼中合金元素為鎢,耐高温,硬度大。

9止進一步氧化。銅生鏽是銅和水、氧氣、二氧化碳發生的反應。鈦耐腐蝕性好。

(溶液)

1、溶液的特徵: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①加水②升温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熟石灰對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質②降温③蒸發溶劑

飽和石灰水變成不飽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對於同一種溶質的溶液來説,在同一温度下,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要濃。

2、20的溶解度為0.01g—1g,難溶物質的溶解度為﹤0.01g。

3、分離:KCl和MnO2方法為過濾,步驟:溶解、過濾、蒸發,

NaCl和KNO3方法為結晶,步驟:溶解、冷卻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法) 對溶解度受温度變化不大的物質採用蒸發溶劑的方法來得到晶體(如NaCl)。 對溶解度受温度變化比較大的物質採用冷卻熱的飽和溶液的方法來得到晶體(如KNO3、CuSO4)

冷卻飽和CuSO4溶液析出晶體的化學式為

4、鹽酸中溶質是石灰水中溶質為食鹽水中溶質為NaCl,氧化鈣溶於水溶質為為H,膽礬CuSO4·5H2O溶於水溶質為

1、分子是保持物質的最小粒子(原子、離子也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B、Cl- C、2Cl D、Cl2)。保持CO2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保持水銀的化學性質的最氫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電荷數(帶正電)=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構成原子的三種粒子是:質子(正電)、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一切原子都有質子、中子和電子嗎?(錯!一般的氫原子無中子)。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原子的質量/C原子質量的1/12。相對原子質量的

單位是“1”,它是一個比值。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是“1”。

由於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即電中性)。

2、①由同種元素組成的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淨物,純淨物不一定是由一種分子構成的。 ③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 純淨物與混合物的區別是物質的種類不同。 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是元素的種類不同。 ④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號的意義:表示一種元素,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⑥化學式的意義:表示一種物質,表示這種物質的元素組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的原子構成。 ⑦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的。

由分子直接構成的:非金屬氣體單質如H2、O2、N2、Cl2等、共價化合物、一些固態非金屬單質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的。

共價化合物是由組成,如CO2、H2O、SO3、HCl、H2SO4。

NaCl、CaCl2、MgS、NaF、ZnSO4。構成氯酸鉀的微粒是K+、ClO3-。

3、決定元素的種類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或者核電荷數不同);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的是最外層電子數。

Fe、Fe2+、Fe3+因核電荷數相同,都稱為鐵元素,但最外層電子數不同,所以他們的化學性質也不同。

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個電子,則R的質子數為:R+8×3+2=32

(質量守恆定律)

1減,③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所以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 小結:在化學反應中: 一定不變的是:①各物質的質量總和②元素的種類元素的質量④原子的種類⑤原子的數目⑥原子的質量; 一定改變的是:①物質的種類②分子的種類; 可能改變的是分子的數目。 書寫化學方程式應遵守的兩個原則:一是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二是要遵守質量守恆定律,“等號”表示兩邊各原子的數目必須相等。

(酸、鹼、鹽)

1、KNO3、NaOH、Mg(NO3)2等不能導電,其水溶液能導電,所以酸鹼鹽溶液能導電,但有機物溶液不導電。

化學基礎知識歸納 篇四

1、常温常壓下為氣態的有機物:1~4個碳原子的烴,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於水;液態烴(如苯、汽油)、鹵代烴(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難溶於水;苯酚在常温微溶與水,但高於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烴、酯、一氯烷烴的密度都小於水;一溴烷烴、多鹵代烴、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於水。

4、能使溴水反應褪色的有機物有:烯烴、炔烴、苯酚、醛、含不飽和碳碳鍵(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有機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態烷烴等。

5、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有機物:烯烴、炔烴、苯的同系物、醇類、醛類、含不飽和碳碳鍵的有機物、酚類(苯酚)。

6、碳原子個數相同時互為同分異構體的不同類物質:烯烴和環烷烴、炔烴和二烯烴、飽和一元醇和醚、飽和一元醛和酮、飽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無同分異構體的有機物是:烷烴:CH4、C2H6、C3H8;烯烴:C2H4;炔烴:C2H2;氯代烴: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屬於取代反應範疇的有:滷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間脱水(如:乙醇分子間脱水)等。

9、能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的物質:烯烴、炔烴、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飽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發生水解的物質:金屬碳化物(CaC2)、鹵代烴(CH3CH2Br)、醇鈉(CH3CH2ONa)、酚鈉(C6H5ONa)、羧酸鹽(CH3COONa)、酯類(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麥芽糖、纖維二糖、乳糖)、多糖(澱粉、纖維素)((C6H10O5)n)、蛋白質(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與活潑金金屬反應置換出氫氣的物質:醇、酚、羧酸。

112、能發生縮聚反應的物質:苯酚(C6H5OH)與醛(RCHO)、

二元羧酸(COOH—COOH)與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與二元胺(H2NCH2CH2NH2)、羥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熱的實驗: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

(—SO3H,80℃)制酚醛樹脂(沸水浴)、銀鏡反應、醛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熱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澱粉水解(沸水浴)。

14、光照條件下能發生反應的:烷烴與鹵素的取代反應、苯與氯氣加成反應(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鐵催化下取代到苯環上)。

15、常用有機鑑別試劑: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銀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簡式為CH的有機物:乙炔、苯、苯乙烯(—CH=CH2);最簡式為CH2O的有機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發生銀鏡反應的物質(或與新制的Cu(OH)2共熱產生紅色沉澱的):醛類(RCHO)、葡萄糖、麥芽糖、甲酸(HCOOH)、甲酸鹽(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見的官能團及名稱:—X(滷原子:氯原子等)、—OH(羥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鍵)、C=C(碳碳雙鍵)、—C≡C—(碳碳叁鍵)、—NH2(氨基)、

—NH—CO—(肽鍵)、—NO2(硝基)

19、常見有機物的通式:烷烴:CnH2n+2;烯烴與環烷烴:CnH2n;炔烴與二烯烴:CnH2n-2;苯的同系物:CnH2n-6;飽和一元滷代

烴:CnH2n+1X;飽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醛:CnH2nO或

CnH2n+1CHO;酸:CnH2nO2或CnH2n+1COOH;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20、檢驗酒精中是否含水:用無水CuSO4——變藍

21、發生加聚反應的:含C=C雙鍵的有機物(如烯)

21、能發生消去反應的是:乙醇(濃硫酸,170℃);鹵代烴(如CH3CH2Br)

醇發生消去反應的條件:C—C—OH、鹵代烴發生消去的條件:C—C—XHH

23、能發生酯化反應的是:醇和酸

24、燃燒產生大量黑煙的是:C2H2、C6H6

25、屬於天然高分子的是:澱粉、纖維素、蛋白質、天然橡膠(油脂、麥芽糖、蔗糖不是)

26、屬於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

27、常用來造紙的原料:纖維素

28、常用來制葡萄糖的是:澱粉

29、能發生皂化反應的是:油脂

3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質

31、水解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的是:澱粉、纖維素、麥芽糖

32、能與Na2CO3或NaHCO3溶液反應的有機物是:含有—COOH:如乙酸

33、能與Na2CO3反應而不能跟NaHCO3反應的有機物是:苯酚

34、有毒的物質是:甲醇(含在工業酒精中);NaNO2(亞硝酸鈉,工業用鹽)

35、能與Na反應產生H2的是:含羥基的物質(如乙醇、苯酚)、與含羧基的物質(如乙酸)

36、能還原成醇的是:醛或酮

37、能氧化成醛的醇是:R—CH2OH

38、能作植物生長調節劑、水果催熟劑的是:乙烯

39、能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標誌的是:乙烯的產量

40、通入過量的CO2溶液變渾濁的是:C6H5ONa溶液

41、不能水解的糖:單糖(如葡萄糖)

42、可用於環境消毒的:苯酚

43、皮膚上沾上苯酚用什麼清洗:酒精;沾有油脂是試管用熱鹼液清洗;沾有銀鏡的試管用稀硝酸洗滌

44、醫用酒精的濃度是:75%

45、寫出下列有機反應類型:(1)甲烷與氯氣光照反應(2)從乙烯制聚乙烯(3)乙烯使溴水褪色(4)從乙醇制乙烯(5)從乙醛制乙醇(6)從乙酸制乙酸乙酯(7)乙酸乙酯與NaOH溶液共熱(8)油脂的硬化(9)從乙烯制乙醇(10)從乙醛制乙酸

46、加入濃溴水產生白色沉澱的是:苯酚

47、加入FeCl3溶液顯紫色的:苯酚

48、能使蛋白質發生鹽析的兩種鹽:Na2SO4、(NH4)2SO4

49、寫出下列通式:(1)烷;(2)烯;(3)炔

俗名總結:

序號物質俗名序號物質俗名

1甲烷:沼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11Na2CO3純鹼、蘇打

2乙炔:電石氣12NaHCO3小蘇打

3乙醇:酒精13CuSO4?5H2O膽礬、藍礬

4丙三醇:甘油14SiO2石英、硅石

5苯酚:石炭酸15CaO生石灰

6甲醛:蟻醛16Ca(OH)2熟石灰、消石灰

7乙酸:醋酸17CaCO3石灰石、大理石

8三氯甲烷:氯仿18Na2SiO3水溶液水玻璃

9NaCl:食鹽19KAl(SO4)2?12H2O明礬

10NaOH:燒鹼、火鹼、苛性鈉20CO2固體乾冰

實驗部分:

1、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

(1)銀鏡反應(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樹脂的製取(6)固體溶解度的測定

凡是在不高於100℃的條件下反應,均可用水浴加熱,其優點:温度變化平穩,不會大起大落,有利於反應的進行。

2、需用温度計的實驗有:

(1)實驗室制乙烯(170℃)

(2)蒸餾

(3)固體溶解度的。測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熱的測定

(6)制硝基苯(50-60℃)

〔説明〕:(1)凡需要準確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計。(2)注意温度計水銀球的位置。

3、能與Na反應的有機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羥基的化合物。

4、能發生銀鏡反應的物質有:

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質。

5、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質有:

(1)含有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羥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類物質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還原性的無機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質有:

(1)含有碳碳雙鍵和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類物質(取代)

(3)含醛基物質(氧化)

(4)鹼性物質(如NaOH、Na2CO3)(氧化還原――歧化反應)

(5)較強的無機還原劑(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機溶劑(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屬於萃取,使水層褪色而有機層呈橙紅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體有機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體有機物有:烴、大多數酯、一氯烷烴。

9、能發生水解反應的物質有

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肽)、鹽。

10、不溶於水的有機物有:

烴、鹵代烴、酯、澱粉、纖維素

11、常温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小於或等於4的烴(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濃硫酸、加熱條件下發生的反應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應、酯化反應、纖維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質有:

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叁鍵的不飽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數有機物都可以燃燒,燃燒都是被氧氣氧化。

14、顯酸性的有機物有:含有酚羥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質變性的物質有:強酸、強鹼、重金屬鹽、甲醛、苯酚、強氧化劑、濃的酒精、雙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與酸又能與鹼反應的有機物:具有酸、鹼雙官能團的有機物(氨基酸、蛋白質等)

17、能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的有機物:

(1)酚:

(2)羧酸:

(3)鹵代烴(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熱反應慢,加熱反應快)

(5)蛋白質(水解)

18、有明顯顏色變化的有機反應:

1、苯酚與三氯化鐵溶液反應呈紫色;

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澱粉遇碘單質變藍色。

5、蛋白質遇濃硝酸呈黃色(顏色反應)

分享高中化學知識點 篇五

一、有機代表物質的物理性質

1. 狀態

固態:飽和高級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麥芽糖、澱粉、

纖維素、醋(16.6℃以下)

氣態:C4以下的烷烴、烯烴、炔烴、甲醛、一氯甲烷

液態:油 狀: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狀: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 氣味

無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帶有臭味))

稍有氣味:乙烯特殊氣味:苯及苯的同系物、萘、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甘醇)、丙三醇(甘油)、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級酯 苦杏仁味:硝基苯

3. 顏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淡黃色:TNT、不純的硝基苯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 密度

比水輕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烴、乙醇、低級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烴、碘代烴

5. 揮發性:乙醇、乙醛、乙酸

6. 昇華性:萘、蒽

7. 水溶性: 不溶:高級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烴、烯烴、炔烴、苯及苯的同系物、萘、蒽、石油、鹵代烴、TNT、氯仿、CCl4 能溶:苯酚(0℃時是微溶)微溶:乙炔、苯甲酸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與水混溶:乙醇、苯酚(65℃以上)、乙醛、甲酸、丙三醇

二、有機物之間的類別異構關係

1. 分子組成符合CnH2n(n≥3)的類別異構體:烯烴和環烷烴

2. 分子組成符合CnH2n-2(n≥4)的類別異構體:炔烴和二烯烴

3. 分子組成符合CnH2n+2O(n≥3)的類別異構體:飽和一元醇和飽和醚

4. 分子組成符合CnH2nO(n≥3)的類別異構體:飽和一元醛和飽和一元酮

5. 分子組成符合CnH2nO2(n≥2)的類別異構體:飽和一元羧酸和飽和一元酯

6. 分子組成符合CnH2n-6O(n≥7)的類別異構體: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

如n=7,有以下五種:鄰甲苯酚、間甲苯酚、對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

7. 分子組成符合CnH2n+2O2N(n≥2)的類別異構體: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三、能發生取代反應的物質

1. 烷烴與鹵素單質:鹵素單質蒸汽(如不能為溴水)。條件: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與(1)鹵素單質(不能為水溶液):條件:Fe作催化劑

(2)硝化:濃硝酸、50℃—60℃水浴 (3)磺化:濃硫酸,70℃—80℃水浴

3. 鹵代烴的水解: NaOH的水溶液4. 醇與氫鹵酸的反應:新制氫鹵酸

5. 乙醇與濃硫酸在140℃時的脱水反應 7. 酸與醇的酯化反應:濃硫酸、加熱

8. 酯類的水解:無機酸或鹼催化9. 酚與 1)濃溴水2)濃硝酸

四、能發生加成反應的物質

1. 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的加成:H2、鹵化氫、水、鹵素單質

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

3. 不飽和烴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滷代烯烴、滷代炔烴、烯醇、烯醛、烯酸、

烯酸酯、烯酸鹽等)

4.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

5. 酮類、油酸、油酸鹽、油酸某酯、油(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等物質的加成:H2

注意:凡是有機物與H2的加成反應條件均為:催化劑(Ni)、加熱

五、六種方法得乙醇(醇)

1. 乙醛(醛)還原法:

2. 鹵代烴水解法:

3. 某酸乙(某)酯水解法:

4. 乙醇鈉水解法:

5. 乙烯水化法:

6. 葡萄糖發酵法:

六、能發生銀鏡反應的物質(含-CHO)

1. 所有的醛(RCHO) 2. 甲酸、甲酸鹽、甲酸某酯

3. 葡萄糖、麥芽糖、葡萄糖酯、(果糖)

能和新制Cu(OH)2反應的除以上物質外,還與酸性較強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鹽酸、硫酸等)發生中和反應。

七、分子中引入羥基的有機反應類型

1. 取代(水解)反應:鹵代烴、酯、酚鈉、醇鈉、羧酸鈉

2. 加成反應:烯烴水化、醛+ H2 3. 氧化:醛氧化4. 還原:醛+ H2

八、能跟鈉反應放出H2的物質

(一)、有機物

1. 醇(也可和K、Mg、Al反應))2. 有機羧酸 3. 酚(苯酚及苯酚的同系物) 4. 苯磺酸 5. 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 6. 葡萄糖(熔融) 7. 氨基酸

(二)、無機物

1. 水及水溶液2. 無機酸(弱氧化性酸) 3. NaHSO4

九、能與溴水反應而使溴水褪色或變色的物質

(一)、有機物

1. 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苯乙炔),不飽和烴的衍生物(包

括滷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鹽、油酸某酯、油等)。即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叁鍵的有機物。

2. 石油產品(裂化氣、裂解氣、裂化汽油等)

3. 苯酚及其同系物(因為能和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類沉澱)

4. 含醛基的化合物 (醛基被氧化)5. 天然橡膠(聚異戊二烯)

(二)、無機物

1.S(-2):硫化氫及硫化物2. S(+4):SO2、H2SO3及亞硫酸鹽

3. Fe2+ 例: 6FeSO4 + 3Br2 = 2Fe2(SO4)3 + 2FeBr2

6FeCl2 + 3Br2 = 4FeCl3 + 2FeBr32FeI2 + 3Br2 = 2FeBr3 + 2I2

4. Zn、Mg、Fe等單質如 Mg + Br2 = MgBr2

(此外,其中亦有Mg與H+、Mg與HBrO的反應)

5. I-:氫碘酸及碘化物 變色

6. NaOH等強鹼:因為Br2 +H2O = HBr + HBrO 加入NaOH後平衡向右移動

7. Na2CO3等鹽:因為 Br2 +H2O = HBr + HBrO

2HBr + Na2CO3 = 2NaBr + CO2 + H2OHBrO + Na2CO3 = NaBrO + NaHCO3

8. AgNO3

十、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質

上層變無色的(ρ>1):鹵代烴(CCl4、氯仿、溴苯等)、CS2等

下層變無色的(ρ<1):低級酯、液態飽和烴(如己烷等)、苯及苯的同系物、汽油

十一、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 CH:C2H2、C6H6和C8H8(苯乙烯或環辛四烯)2. CH2:烯烴和環烷烴

3. CH2O: 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 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於其碳原子數的飽和一元 羧酸或酯。 例: 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

5. 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於其碳原子數的苯及苯的同系物

例: 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十二、有毒的物質

(一)、毒氣

F2、Cl2、HF、H2S、SO2、CO、NO、NO2等,其中CO和NO使人中毒的原因相同,均是與血紅蛋白迅速結合而喪失輸送氧的能力。

(二)、毒物

液溴、白磷、偏磷酸(HPO3)、水銀、亞硝酸鹽、除BaSO4外的大多數鋇鹽、氰化物(如KCN)、重金屬鹽(如銅鹽、鉛鹽、汞鹽、銀鹽等)、苯酚、硝基苯、六六六(六氯環己烷)、甲醇、砒霜等

十三、能爆炸的物質

1. 黑火藥成分有:一硫、二硝(KNO3)三木炭 2. NH4NO3 3. 火棉

4. 紅磷與KClO3 5. TNT(雷汞作引爆劑) 6. 油7. 氮化銀

此外,某些混合氣點燃或光照也會爆炸,其中應掌握:H2和O2 、“點爆”的 CO和O2、“光爆”的H2和Cl2、CH4和O2 、CH4和Cl2 、C2H2和O2。 無需點燃或光照,一經混合即會爆炸,所謂“混爆”的是H2和F2。

另外,工廠與實驗室中,麪粉、鎂粉等散佈於空氣中,也是危險源。

十四、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物質

(一)、有機物

1. 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等) 2. 苯的同系物

3. 不飽和烴的衍生物(包括滷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鹽、油酸酯等)

4. 含醛基的有機物(醛、甲酸、甲酸鹽、甲酸某酯等)

5. 還原性糖(葡萄糖、麥芽糖) 6. 酚類

7. 石油產品(裂解氣、裂化氣、裂化汽油等) 8. 煤產品(煤焦油)

9. 天然橡膠(聚異戊二烯)

(二)、無機物

1. 氫鹵酸及鹵化物(氫溴酸、氫碘酸、濃鹽酸、溴化物、碘化物)

2. 亞鐵鹽及氫氧化亞鐵 3. S(-2)的化合物:硫化氫、氫硫酸及硫化物

4. S(-4)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亞硫酸鹽 5. 雙氧水(H2O2)

十五、既能發生氧化反應,又能發生還原反應的物質

(一)、有機物

1. 含醛基的化合物:所有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 葡萄糖。

2. 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

3. 不飽和烴的衍生物:包括滷代烯、滷代炔烴、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鹽、

烯酸酯、油酸、油酸鹽、油酸酯、油。

(二)、無機物

1. 含中間價態元素的物質:① S(+4):SO2、H2SO3及亞硫酸鹽

② Fe2+ 亞鐵鹽③ N:(+4)NONO2

2. N2、S、Cl2等非金屬單質。 3. HCl、H2O2等

十六、檢驗澱粉水解的程度

1.“未水解”加新制Cu(OH)2煮沸,若無紅色沉澱,則可證明。

2.“完全水解”加碘水,不顯藍色。

3.“部分水解”取溶液再加新制Cu(OH)2煮沸,有紅色沉澱,另取溶液加碘水,顯藍色。

十七、能使蛋白質發生凝結而變性的物質

1. 加熱2. 紫外線3. 酸、鹼 4. 重金屬鹽(如Cu2+、Pb2+、Hg2+、Ag+ 等)

5. 部分有機物(如苯酚、乙醇、甲醛等)。

十八、關於纖維素和酯類的總結

(一)、以下物質屬於“纖維素”

1. 粘膠纖維 2.紙3.人造絲 4.人造棉 5.玻璃紙 6.無灰濾紙 7. 脱脂棉

(二)、以下物質屬於“酯”

1. 硝酸纖維 2. 油 3. 膠棉 4. 珂珞酊5. 無煙火藥 6. 火棉

易錯:TNT、酚醛樹脂、賽璐珞既不是“纖維素”,也不是“酯”。

十九、既能和強酸溶液反應,又能和強鹼溶液反應的物質

1. 有機物:蛋白質、氨基酸

2. 無機物:兩性元素的單質 Al、(Zn) 兩性氧化物 Al2O3、(ZnO)

兩性氫氧化物 Al(OH)3、Zn(OH)2弱酸的酸式鹽 NaHCO3、NaH2PO4、NaHS 弱酸的銨鹽 (NH4)2CO3、NH4HCO3、(NH4)2SO3、(NH4)2S 等

屬於“兩性物質”的是:Al2O3、ZnO、Al(OH)3、Zn(OH)2、氨基酸、蛋白質 屬於“表現兩性的物質”是: Al、Zn、弱酸的酸式鹽、弱酸的銨鹽

二十、有機實驗問題

(一)、甲烷的製取和性質

1. 反應方程式:

2. 為什麼必須用無水醋酸鈉?

若有水,電解質CH3COONa和NaOH將電離,使鍵的斷裂位置發生改變而不

生成CH4。

3. 必須用鹼石灰而不能用純NaOH固體,這是為何?鹼石灰中的CaO的作用如何?

高温時,NaOH固體腐蝕玻璃;CaO作用:1)能稀釋反應混合物的濃度,減少NaOH跟試管的接觸,防止腐蝕玻璃。 2)CaO能吸水,保持NaOH的乾燥。

4. 製取甲烷採取哪套裝置?反應裝置中,大試管略微向下傾斜的原因何在?此裝置還可以製取哪些氣體?

採用加熱略微向下傾斜的大試管的裝置,原因是便於固體藥品的鋪開,同時防止產生的濕水倒流而使試管炸裂。還可製取O2、NH3等。

5. 點燃甲烷時的火焰為何會略帶黃色?點燃純淨的甲烷呈什麼色?

1)玻璃中鈉元素的影響;反應中副產物丙酮蒸汽燃燒使火焰略帶黃色。

2)點燃純淨的甲烷火焰呈淡藍色。

(二)、乙烯的製取和性質

1. 化學方程式:

2. 製取乙烯採用哪套裝置?此裝置還可以製備哪些氣體?

分液漏斗、圓底燒瓶(加熱)一套裝置;此裝置還可以制Cl2、HCl、SO2等。

3. 預先向燒瓶中加幾片碎玻璃片(碎瓷片),是何目的?

防止暴沸(防止混合液在受熱時劇烈跳動)

4. 乙醇和濃硫酸混合,有時得不到乙烯,這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這主要是因為未使温度迅速升高到170℃所致,因為在140℃乙醇將發生分子間脱水得乙醚,方程式:

5. 温度計的水銀球位置和作用如何?

混合液液麪下,用於測混合液的温度(控制温度)。

6. 濃H2SO4的作用?催化劑、脱水劑。

7. 反應後期,反應液有時會變黑,且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為何?

濃硫酸將乙醇炭化和氧化了,產生的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SO2。

(三)、乙炔的製取和性質

1. 反應方程式:

2. 此實驗能否用啟普發生器,為何?

不能, 因為 1)CaC2吸水性強,與水反應劇烈,若用啟普發生器,不易控制它與水的反應; 2)反應放熱,而啟普發生器是不能承受熱量的;3)反應生成的Ca(OH)2 微溶於水,會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 能否用長頸漏斗?不能。用它不易控制CaC2與水的反應。

4. 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這是為何?

用以得到平穩的乙炔氣流(食鹽與CaC2不反應)

5. 簡易裝置中在試管口附近放一團棉花,其作用如何?

分享高中化學知識點 篇六

一、物理性質

1、有色氣體:F2(淡黃綠色)、Cl2(黃綠色)、Br2蒸氣(紅棕色)、I2蒸氣(紫紅色)、NO2(紅棕色)、O3(淡藍色),其餘均為無色氣體。

2、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HX(如HCl、HBr)、NH3、SO2、NO2、X2(如Cl2、Br2)、H2S。

3、熔沸點、狀態:

① 同族金屬單質從上到下熔沸點減小,同族非金屬單質從上到下熔沸點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屬元素的氫化物熔沸點從上到下增大,但含氫鍵的NH3、H2O、HF沸點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氣態的有機物:碳原子數小於等於4的烴、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點比較規律: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金屬晶體不一定。

⑤ 原子晶體熔化只破壞共價鍵,離子晶體熔化只破壞離子鍵,分子晶體熔化只破壞分子間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態的單質有Br2、Hg;呈氣態的單質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態的無機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類有機物一般碳原子數越大,熔沸點越高,支鏈越多,熔沸點越低。

同分異構體之間的熔沸點:正>異>新,鄰>間>對。

⑧ 比較熔沸點注意常温下狀態,固態>液態>氣態。如:白磷>二硫化碳>乾冰。

⑨ 易昇華的物質:碘單質、乾冰,紅磷也能昇華(隔絕空氣情況下),但冷卻後變成白磷。

⑩ 易液化的氣體: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劑。

4、溶解性

① 常見氣體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

極易溶於水(能做噴泉實驗)的氣體:NH3、HX(如HCl、HBr);能溶於水的氣體:CO2、SO2、Cl2、Br2(g)、H2S、NO2。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尾氣吸收時要用防倒吸裝置。

② 溶於水的有機物:低級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澱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鹵素單質在有機溶劑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與白磷皆易溶於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於水(大於65℃易溶),易溶於酒精等有機溶劑。

⑥ 硫酸鹽三種不溶(鈣銀鋇),氯化物一種不溶(銀),碳酸鹽只溶鉀鈉銨。

⑦ 固體溶解度大多數隨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數受温度影響不大,如NaCl;極少數隨温度升高而變小,如Ca(OH)2。氣體溶解度隨温度升高而變小,隨壓強增大而變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單質一般密度從上到下增大。

② 氣體密度大小由相對分子質量大小決定。

③ 含C、H、O的有機物一般密度小於水(苯酚大於水),含溴、碘、硝基、多個氯的有機物密度大於水。

④ 鈉的密度小於水,大於酒精、苯。

6、具有金屬光澤並能導電的單質不一定是金屬 ,如石墨有此性質,但它卻是非金屬。

二、結構

1、半徑

① 週期表中原子半徑從左下方到右上方減小(稀有氣體除外)。

② 離子半徑從上到下增大,同週期從左到右金屬離子及非金屬離子均減小,但非金屬離子半徑大於金屬離子半徑。

③ 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核電荷數(即質子數)越大,離子半徑越小。

2、化合價

① 一般金屬元素無負價,但存在金屬形成的陰離子。如AlO2-

② 非金屬元素除O、F外均有最高正價。且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絕對值之和為8。

③ 變價金屬一般是鐵、銅,變價非金屬一般是C、Cl、S、N、O。

④ 任一物質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能根據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並能根據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3、分子結構表示方法

① 是否是8電子穩定結構,主要看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共價鍵數目對不對。鹵素單鍵、氧族雙鍵、氮族叁鍵、碳族四鍵。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電子穩定結構。

② 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間結構: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鍵的極性與分子的極性

① 掌握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極性共價鍵、非極性共價鍵、分子間作用力、氫鍵的概念。

② 掌握四種晶體與化學鍵、範德華力的關係。

③ 掌握分子極性與共價鍵的極性關係。

④不同元素形成的雙原子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

⑤ 常見的非極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數非金屬單質。

三、基本概念

1.區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離子、原子團、取代基的概念。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氣體元素、1~20號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變化中分子不變;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變,但分子要改變。

常見的物理變化:蒸餾、分餾、焰色反應、膠體的性質(丁達爾現象、電泳、膠體的凝聚、滲析、布朗運動)、吸附、蛋白質的鹽析、蒸發、分離、萃取分液、溶解除雜(酒精溶解碘)等。

常見的化學變化:化合、分解、電解質溶液導電、蛋白質變性、乾餾、電解、金屬的腐蝕、風化、硫化、鈍化、裂化、裂解、顯色反應、同素異形體相互轉化、鹼去油污、明礬淨水、結晶水合物失水、濃硫酸脱水等。(注:濃硫酸使膽礬失水是化學變化,乾燥氣體為物理變化)

3.理解原子量(相對原子量)、分子量(相對分子量)、摩爾質量、質量數的涵義及關係。

4.純淨物有固定熔沸點,冰水混和、H2與D2混和、水與重水混和、結晶水合物均為純淨物。

混合物沒有固定熔沸點,如玻璃、石油、鋁熱劑、溶液、懸濁液、乳濁液、膠體、高分子化合物、漂、漂粉精、天然油脂、鹼石灰、王水、同素異形體組成的物質(O2與O3) 、同分異構體組成的物質C5H12等。

5.掌握化學反應分類的'特徵及常見反應:

a.從物質的組成形式: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複分解反應。

b.從有無電子轉移:氧化還原反應或非氧化還原反應

c.從反應的微粒:離子反應或分子反應

d.從反應進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應或不可逆反應

e.從反應的熱效應:吸熱反應或放熱反應

6.同素異形體一定是單質,同素異形體之間的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基本相同。紅磷和白磷、O2和O3、金剛石和石墨及C60等為同素異形體,H2和D2不是同素異形體,H2O和D2O也不是同素異形體。同素異形體相互轉化為化學變化,但不屬於氧化還原反應。

7.同位素一定是同種元素,不同種原子,同位素之間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異構是指由分子構成的化合物之間的關係。

9.強氧化性酸(濃H2SO4、濃HNO3、稀HNO3、HClO)、還原性酸(H2S、H2SO3)、兩性氧化物(Al2O3)、兩性氫氧化物[Al(OH)3]、過氧化物(Na2O2)、酸式鹽(NaHCO3、NaHSO4)

10.酸的強弱關係:(強)HClO4 、HCl(HBr、HI)、H2SO4、HNO3>(中強):H2SO3、H3PO4>(弱): CH3COOH >H2CO3 >H2S >HClO >C6H5OH >H2SiO3

11.與水反應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義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鹼反應的物質有兩性氧化物或兩性氫氧化物,還有弱酸的酸式鹽和弱酸的銨鹽、鋁、鋅等。SiO2能同時與HF/NaOH反應,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離子應為HCOO- 而不是COOH-

14.離子晶體都是離子化合物,分子晶體不一定都是共價化合物,分子晶體許多是單質

15.同温同壓,同質量的兩種氣體體積之比等於兩種氣體密度的反比

16.納米材料中超細粉末粒子的直徑與膠體微粒的直徑在同一數量級,均為10-100nm

17.油脂、澱粉、蛋白質、油、苯酚鈉、明礬、Al2S3、Mg3N2、CaC2等一定條件下皆能發生水解反應

18.過氧化鈉中存在Na+與O-為2: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不存在分子。

19. 溶液的pH值越小,則其中所含的氫離子濃度就越大,但數目不一定越多。

20. 單質如Cu、Cl2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1.氯化鈉晶體中,每個鈉離子周圍距離最近且相等的氯離子有6個

22.失電子多的金屬元素,不一定比失電子少的金屬元素活潑性強,如Na和Al。

23.在室温(20C)時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於1克的——可溶;小於1克的——微溶;小於0.01克的——難溶。

24.膠體的帶電:一般説來,金屬氫氧化物、金屬氧化物的膠體粒子帶正電,非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的膠體粒子帶負電。

25.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

26.能形成氫鍵的物質:H2O 、NH3 、HF、CH3CH2OH 。

27.雨水的PH值小於5.6時就成為了酸雨。

28.取代反應包括:滷代、硝化、鹵代烴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應等

29.膠體的聚沉方法:(1)加入電解質;(2)加入電性相反的膠體;(3)加熱。

30.常見的膠體:液溶膠:Fe(OH)3、AgI、牛奶、豆漿、粥等;氣溶膠:霧、雲、煙等;固溶膠:有色玻璃、煙水晶等。

31.氨水的密度小於1,硫酸的密度大於1,98%的濃硫酸的密度為:1.84g/cm3, 濃度為18.4mol/L。

32.碳水化合物不一定是糖類,如甲醛。

四、基本理論

1、掌握一圖(原子結構示意圖)、五式(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電子式、最簡式)、六方程(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水解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的正確書寫。

2、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① CH:C2H2和C6H6② CH2:烯烴和環烷烴③ 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 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於其碳原子數和飽和一元羧酸或酯;舉一例:乙醛(C2H4O)與丁酸及其異構體(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但氕原子(1H)中無中子。

4、元素週期表中的每個週期不一定從金屬元素開始,如第一週期是從氫元素開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種類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種類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組成的晶體常常屬於原子晶體,如金剛石、晶體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質量數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屬於同種元素的原子,如18O與18F、40K與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沒有同素異形體,且其單質不能與氧氣直接化合。

8、活潑金屬與活潑非金屬一般形成離子化合物,但AlCl3卻是共價化合物(熔沸點很低,易昇華,為雙聚分子,所有原子都達到了最外層為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

9、一般元素性質越活潑,其單質的性質也活潑,但N和P相反,因為N2形成叁鍵。

10、非金屬元素之間一般形成共價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銨鹽卻是離子化合物。

11、離子化合物在一般條件下不存在單個分子,但在氣態時卻是以單個分子存在。 如NaCl。

12、含有非極性鍵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價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離子化合物。

13、單質分子不一定是非極性分子,如O3是極性分子。

14、一般氫化物中氫為+1價,但在金屬氫化物中氫為-1價,如NaH、CaH2等。

15、非金屬單質一般不導電,但石墨可以導電,硅是半導體。

16、非金屬氧化物一般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屬於不成鹽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與水反應:如SiO2。

18、金屬氧化物一般為鹼性氧化物,但一些高價金屬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屬於酸性氧物,2KOH + Mn2O7 == 2KMnO4 + H2O。

19、非金屬元素的最高正價和它的負價絕對值之和等於8,但氟無正價,氧在OF2中為+2價。

20、含有陽離子的晶體不一定都含有陰離子,如金屬晶體中有金屬陽離子而無陰離子。

21、離子晶體不一定只含有離子鍵,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還含有共價鍵。

22. 稀有氣體原子的電子層結構一定是穩定結構, 其餘原子的電子層結構一定不是穩定結構。

23. 離子的電子層結構一定是穩定結構。

24. 陽離子的半徑一定小於對應原子的半徑,陰離子的半徑一定大於對應原子的半徑。

25. 一種原子形成的高價陽離子的半徑一定小於它的低價陽離子的半徑。如Fe3+ < Fe2+ 。

26. 同種元素原子間的共價鍵一定是非極性鍵,不同元素原子間的共價鍵一定是極性鍵。

27. 分子內一定不含有離子鍵。題目中有“分子”一詞,該物質必為分子晶體。 28 單質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極性鍵。

29 .共價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離子鍵。

30. 含有離子鍵的化合物一定是離子化合物,形成的晶體一定是離子晶體。

31. 含有分子的晶體一定是分子晶體,其餘晶體中一定無分子。

32. 單質晶體一定不會是離子晶體。

33. 化合物形成的晶體一定不是金屬晶體。

34. 分子間力一定含在分子晶體內,其餘晶體一定不存在分子間力(除石墨外)。

35. 對於雙原子分子,鍵有極性,分子一定有極性(極性分子);鍵無極性,分子一定無極性(非極性分子)。

36、氫鍵也屬於分子間的一種相互作用,它隻影響分子晶體的熔沸點,對分子穩定性無影響。

37. 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還可能是分子,陰、陽離子、基團(如羥基、硝基等) 。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38. 失電子難的原子獲得電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強,如碳,稀有氣體等。

39. 原子的最外電子層有2個電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 原子的最外電子層有1個電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 族元素等。

41. 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鹼金屬元素,還有氫元素。

42. 由長、短週期元素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還有0族。

43. 分子內不一定都有化學鍵,如稀有氣體為單原子分子,無化學鍵。

44. 共價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極性鍵,如過氧化氫、乙炔等。

45. 含有非極性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價化合物,如過氧化鈉、二硫化亞鐵、乙酸鈉、CaC2等是離子化合物。

46. 對於多原子分子,鍵有極性,分子不一定有極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極性分子。

47. 含有陽離子的晶體不一定是離子晶體,如金屬晶體。

48. 離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鹽,如Mg3N2、金屬碳化物(CaC2) 等是離子化合物,但不是鹽。

49. 鹽不一定都是離子化合物,如氯化鋁、溴化鋁等是共價化合物。

50. 固體不一定都是晶體,如玻璃是非晶態物質,再如塑料、橡膠等。

51.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小於或等於2的一定是金屬原子不一定:氫原子核外只有一個電子

52. 原子核內一般是中子數≥質子數,但普通氫原子核內是質子數≥中子數。

53. 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較少,一般≤3,但ⅣA、ⅤA族的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有4個、5個電子。

54. 非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較多,一般≥4,但H原子只有1個電子,B原子只有3個電子。

55. 稀有氣體原子的最外層一般都是8個電子,但He原子為2個電子。

56. 一般離子的電子層結構為8電子的穩定結構,但也有2電子,18電子,8─18電子,18+2電子等穩定結構。“10電子”、“18電子”的微粒查閲筆記。

57.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價一般等於族序數,但F、O例外。

58. 同週期元素中,從左到右,元素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一般是逐漸增強,但第二週期中CH4很穩定,1000℃以上才分解。

59. 非金屬元素的氫化物一般為氣態,但水是液態;ⅥA、ⅦA族元素的氫化物的水溶液顯酸性,但水卻是中性的。

60.同週期的主族元素從左到右金屬性一定減弱,非金屬性一定增強不一定:第一週期不存在上述變化規律

61.第五六七主族的非金屬元素氣態氫化物的水溶液都一定顯酸性不一定:H2O呈中性,NH3的水溶液顯鹼性ⅥA、ⅦA族元素的氫化物化學式氫寫左邊,其它的氫寫右邊。

62.甲烷、四氯化碳均為5原子構成的正四面體,但白磷為4個原子構成分子。

化學基礎知識歸納 篇七

高中化學反應知識重點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煙同時生成一種白色物質。

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3、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5、加熱試管中碳酸氫銨: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試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7、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的熱。

8、在試管中用氫氣還原氧化銅:黑色氧化銅變為紅色物質,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還原氧化銅粉末,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銅變為有光澤的金屬顆粒,石灰水變渾濁。

10、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鉀固體的試管中滴加鹽酸:有氣體生成。

12、加熱試管中的硫酸銅晶體:藍色晶體逐漸變為白色粉末,且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鈉在氯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體。

14、點燃純淨的氯氣,用乾冷燒杯罩在火焰上:發出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17、一帶鏽鐵釘投入盛稀硫酸的試管中並加熱:鐵鏽逐漸溶解,溶液呈淺黃色,並有氣體生成。

18、在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藍色絮狀沉澱生成。

19、將Cl2通入無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質產生。

20、在三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紅褐色沉澱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試管里加少量水:反應劇烈,發出大量熱。

22、將一潔淨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附着,溶液顏色逐漸變淺。

23、將銅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銅片表面有銀白色物質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試管裏,注入濃的碳酸鈉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25、細銅絲在氯氣中燃燒後加入水:有棕色的煙生成,加水後生成綠色的溶液。

26、強光照射氫氣、氯氣的混合氣體:迅速反應發生爆炸。

27、紅磷在氯氣中燃燒:有白色煙霧生成。

28、氯氣遇到濕的有色布條:有色布條的顏色退去。

29、加熱濃鹽酸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有黃綠色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

30、給氯化鈉(固)與硫酸(濃)的混合物加熱:有霧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氣味生成。

高中化學考點知識

1、掌握一圖(原子結構示意圖)、五式(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電子式、最簡式)、六方程(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水解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的正確書寫。

2、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烴和環烷烴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於其碳原子數和飽和一元羧酸或酯;舉一例:乙醛(C2H4O)與丁酸及其異構體(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但氕原子(1H)中無中子。

4、元素週期表中的每個週期不一定從金屬元素開始,如第一週期是從氫元素開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種類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種類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組成的晶體常常屬於原子晶體,如金剛石、晶體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質量數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屬於同種元素的原子,如18O與18F、40K與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沒有同素異形體,且其單質不能與氧氣直接化合。

8、活潑金屬與活潑非金屬一般形成離子化合物,但AlCl3卻是共價化合物(熔沸點很低,易昇華,為雙聚分子,所有原子都達到了最外層為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

9、一般元素性質越活潑,其單質的性質也活潑,但N和P相反,因為N2形成叁鍵。

10、非金屬元素之間一般形成共價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銨鹽卻是離子化合物。

11、離子化合物在一般條件下不存在單個分子,但在氣態時卻是以單個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極性鍵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價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離子化合物。

13、單質分子不一定是非極性分子,如O3是極性分子。

14、一般氫化物中氫為+1價,但在金屬氫化物中氫為-1價,如NaH、CaH2等。

15、非金屬單質一般不導電,但石墨可以導電,硅是半導體。

16、非金屬氧化物一般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屬於不成鹽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與水反應:如SiO2。

18、金屬氧化物一般為鹼性氧化物,但一些高價金屬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屬於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

19、非金屬元素的最高正價和它的負價絕對值之和等於8,但氟無正價,氧在OF2中為+2價。

20、含有陽離子的晶體不一定都含有陰離子,如金屬晶體中有金屬陽離子而無陰離子。

21、離子晶體不一定只含有離子鍵,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還含有共價鍵。

22、稀有氣體原子的電子層結構一定是穩定結構,其餘原子的電子層結構一定不是穩定結構。

23、離子的電子層結構一定是穩定結構。

24、陽離子的半徑一定小於對應原子的半徑,陰離子的半徑一定大於對應原子的半徑。

25、一種原子形成的高價陽離子的半徑一定小於它的低價陽離子的半徑。如Fe3+<>

26、同種原子間的共價鍵一定是非極性鍵,不同原子間的共價鍵一定是極性鍵。

27、分子內一定不含有離子鍵。題目中有“分子”一詞,該物質必為分子晶體。

28單質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極性鍵。

29共價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離子鍵。

30含有離子鍵的化合物一定是離子化合物,形成的晶體一定是離子晶體。

高中化學知識重點

一、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一)濃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1)影響規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或減少生成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動;增大生成物的濃度或減小反應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動

(2)增加固體或純液體的量,由於濃度不變,所以平衡不移動

(3)在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果稀釋溶液,反應物濃度減小,生成物濃度也減小,V正減小,V逆也減小,但是減小的程度不同,總的結果是化學平衡向反應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之和大的方向移動。

(二)温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影響規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温度升高會使化學平衡向着吸熱反應方向移動,温度降低會使化學平衡向着放熱反應方向移動。

(三)壓強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影響規律: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會使平衡向着體積縮小方向移動;減小壓強,會使平衡向着體積增大方向移動。

注意:

(1)改變壓強不能使無氣態物質存在的化學平衡發生移動

(2)氣體減壓或增壓與溶液稀釋或濃縮的化學平衡移動規律相似

(四)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由於使用催化劑對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影響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動。但是使用催化劑可以影響可逆反應達到平衡所需的_時間_。

(五)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動原理):

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條件之一(如温度,壓強,濃度),平衡向着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二、化學平衡常數

(一)定義:

在一定温度下,當一個反應達到化學平衡時,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值是一個常數比值。符號:K

(二)使用化學平衡常數K應注意的問題:

1、表達式中各物質的濃度是變化的濃度,不是起始濃度也不是物質的量。

2、K只與温度(T)關,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濃度無關。

3、反應物或生產物中有固體或純液體存在時,由於其濃度是固定不變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有水參加,水的濃度不必寫在平衡關係式中。

(三)化學平衡常數K的應用:

1、化學平衡常數值的大小是可逆反應進行程度的標誌。K值越大,説明平衡時生成物的濃度越大,它的正向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即該反應進行得越完全,反應物轉化率越高。反之,則相反。

2、可以利用K值做標準,判斷正在進行的可逆反應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時向何方進行建立平衡。(Q:濃度積)Q〈K: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Q=K:反應處於平衡狀態;Q〉K: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

3、利用K值可判斷反應的熱效應

分享高中化學知識點 篇八

1、Na2CO3:純鹼、蘇打、天然鹼 、口鹼

2、NaHCO3:小蘇打 Na2S2O3 :大蘇打

3、CaSO4.2H2O:石膏(生石膏) 2CaSO4·.H2O :熟石膏

4、CaF2:瑩石 BaSO4:(無毒)重晶石

5、NH4HCO3:碳銨

6、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CaO:生石灰 Ca(OH)2:熟石灰、消石灰

7、NaOH:燒鹼、火鹼、苛性鈉

8、FaSO4·7H2O:綠礬 KAl (SO4)2·12H2O:明礬 CuSO4·5H2O:膽礬、藍礬

9、漂:Ca (ClO)2 、CaCl2(混和物)

10、硅石、石英:SiO2

11、剛玉:Al2O3

12、水玻璃、泡花鹼、礦物膠:Na2SiO3

13、鐵紅、鐵礦:Fe2O3磁鐵礦:Fe3O4 黃鐵礦、硫鐵礦:FeS2

14、天然氣、沼氣、坑氣(主要成分):CH4

15、水煤氣:CO和H2

16、硫酸亞鐵銨(淡藍綠色):Fe (NH4)2 (SO4)2 溶於水後呈淡綠色

17、光化學煙霧:NO2在光照下產生的一種有毒氣體

18、王水:濃HNO3與濃HCl按體積比1:3混合而成。

分享高中化學知識點 篇九

離子共存問題

所謂離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離子之間不發生任何反應;若離子之間能發生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

A、結合生成難溶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結合生成氣體或易揮發性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結合生成難電離物質(水)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水解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學)

注意:題幹中的條件:如無色溶液應排除有色離子:Fe2+、Fe3+、Cu2+、MnO4-等離子,酸性(或鹼性)則應考慮所給離子組外,還有大量的H+(或OH-)。

(4)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