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課題工作總結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W

教育課題工作總結多篇

【第1篇】2022年11月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題研究總結

通過課題組一年來的紮實工作,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題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利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資源等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促進個性化學習,培養了學生自主獲取信息,選擇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教會學生探求知識 ,拓展知識,掌握學科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法,培養主動探索精神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能力及創新意識形成等方面明顯好轉,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1.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先進教育理論武裝的能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師資隊伍,一批青年教師逐步成長為全校以及全市教師隊伍中的骨幹。通過開展理論學習、業務培訓、實驗操作、總結評估等課題研究工作,課題組成員的師德修養和敬業精神不斷提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課題組成員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更新,科研能力不斷增強。一年來,課題組全體成員多次面向全校開設電教實驗公開課、多媒體觀摩課。部分骨幹教師初步掌握了多媒體網絡的操作技術並達到一定水平。例獲蘇州市教學設計一等獎。丁鳳秀老師獲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

2.初步構建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整合操作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能力。“教師、學生、教育資料”是構成教育過程的三個簡單要素。教學理念不同,三者的組合方式和教學效果也不同。在實踐中,課題組成員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初步構建了一條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促使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的課堂教學整合操作模式。這一模式的基本特點是:首先,現代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學生自主活動的時空,為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創造了條件;其次,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使用,必須服從於教學目標的需要,要能起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展示知識發生過程的作用;再次,現代信息技術使用的最終落腳點,要有利於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衡量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整合效果,也要以能否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為依據。

3.初步驗證了實驗假設,教學效率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實驗表明,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地、科學地、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具有教學理念新、教學手段新、方法靈活、信息量豐富、密度容量大等特點和優點,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問卷調查表明,“你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態度”一欄,原來有85%的學生認為“可學可不學”,現在有95%的學生認為“很感興趣,很有必要學”;“藝術課上你最希望教師使用哪種電教手段”一欄,有92%的學生希望使用多媒體網絡。在隨堂觀摩活動中我們驚喜地看到,當使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時,學生注意力明顯集中,思維異常活躍,有時圍繞某一問題情境展開激烈的討論、辯論甚至爭論,學生自主學習的氣氛濃郁,雙邊活動形式多樣,學生的辨別判斷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多種能力在活動中得到發展。

4.帶動了其他學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掀起了全校教師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的熱潮。以語文、藝術教師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組率先運用信息技術整合開展教改實驗,在短時期內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全校作了良好的開端,起到了表率示範作用。

【第2篇】學校創新教育課題階段總結

——湖北拾十五”重點課題國中創新教育研究與實踐

階段性總結會彙報材料

--縣---中學課題組

我校“國中創新教育教學研究與實驗'課題,是2002年底申報,2003年1月正式啟動的,至今已走過了兩年半的研究歷程。在市教科院和縣教研室的指導下,回顧這兩年多的研究,應該説,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績。現在向各位作彙報,彙報的題目是《“鏈接”創新教育,“刷新”學校形象》。主要從創新教育的“着眼點”、創新教育的“着力點”、創新教育的“落腳點”,談談怎樣“鏈接”;在教育創新的觀念上、實踐創新的過程中、研究創新的效益裏,説説如何“刷新”。

一、把創新教育的“着眼點”放在教育創新的觀念上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肩負着民族創新的特殊使命,因而,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研究的主體,而能否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首先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單調乏味的義務,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道路上來”。而教師的這種精神、意識與能力又完全取決於學校管理層的教育理念是否創新。

自2002年底接題以來,我校就形成了“向教育科研要質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階”的共識,明確提出了“把課題研究作為提升辦學水平的階梯、把課題研究作為培養教師隊伍的機制、把課題研究作為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手段、把課題研究中的創新作為學校教育的核心目標”的研究口號。把創新教育的“着眼點”放在教育創新的觀念上。

一是理念,學校辦學理念的的創新;二是觀念,教師教學觀念的創新;三是信念,學生求學信念的創新。

1、學校辦學理念的創新:力爭提升一檔品味

在思維上創新

學校能否與時俱進,辦學理念很關鍵。學校如何在新形勢下與時俱進?我們覺得過去的辦學理念缺少特色,於是將辦學理念創新為與教育方針緊密吻合的十六個字。即:修德為先、啟智為要、強體為本、成才為上。德、智、體渾然一體,構成辦學主體行為。'德',要修;'智',要啟;'體',要強,缺一不可,而'成才'是目的,有鑑於此,我們於2002年底就把當時有着32年辦學歷史的長衝中學的辦學理念作了大膽創新,集中為八個字:修德、啟智、強體、成才。

在運行中創新。再好的辦學理念不付諸實踐不行,如何在實踐中應用辦學理念?我們主要採用了'三合一'的辦法來強化師生的理念。

一是'天天看'——將八個大字的辦學理念鑄成兩米見方的大紅烤漆字,高聳在教學樓頂上,醒目、耀眼,師生無時不在關注它、談論它、踐行它。

二是'時時唱'——我們把辦學理念寫進了《民族興旺我擔當》的校歌。通過對兩小節歌詞的反覆吟唱,強化師生的理念行為。如:畢昇故里大道旁,青紗環繞碧羅帳--長衝中學我的嚮往,長衝中學我的希望--清晨的陽光,傍晚的燈光--莘莘學子書聲琅--修德、啟智、強體、成才--民族的興旺,我擔當!國家的富強,我擔當!並把她作為七年級新生進校必學歌曲,五四或十一、元旦歌詠的必唱歌曲,藝術人才選拔必測歌曲。可以説,在----中學近2000師生中,第一會唱的是國歌,第二會唱的就是校歌了。

三是'週週講'——我們規定國旗下講話內容,無論哪個領導講話,必須緊緊圍繞辦學理念的八個字來拓展,結合校本實際去生髮,並收集整理編印成冊,使辦學理念的觀念意識不僅物化為資料、更內化為行為。

此外,我們還在'校園之聲'廣播台開闢了'化理念為行動'的專欄,在《山茶花》文學社刊內設置辦學理念實踐專頁。

總之,近兩年,我校的辦學理念不僅有形可見,有聲可聽,而且有更多的人在用心內化,努力踐行。

2、教師教學觀念的創新,徹底消除三個誤解

一是科研創新“神祕論”。他們雖然嚮往上進,也崇尚創新,羨慕別人的成果,同時又覺得創新神祕莫測,高不可攀,徘徊在創新的門口。

二是創新“冒險論”,他們認為,科研創新是形式,有違常規,是“花拳秀腿”,“好看不好吃”,他們貪圖安逸,墨守陳規,不會用心去思考如何教會學生上課,複習,也不懂得如何用科學,正確的方法去應考,更不會考慮怎樣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種人是抵制創新的。

三是常規與創新“衝突論”,持這種觀點的教師不懂常規與教研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他們認為科研影響日常教學,創新破壞常規秩序,不可否認,科研創新需要花一定時間和精力,創新必然要打破傳統,然而“磨刀不誤砍柴功”,創新會讓教師從新的高度去審視常規,提高效益。

為了從根本上消除教師的誤解,學校不斷藉助外力、挖掘內力,利用外派參觀學習,利用週六舉辦創新論壇、創新實踐、創新反思講座,校長、副校長帶頭講創新理論、教研組長、實驗教師跟班談認識,兩年來,已舉辦講座9期,54人為創新進行了講析,外派學習63人次,印發創新學習資料16期,基本上消除了教師對創新教育的誤解。

3、學生求學信念的創新,必須樹立四種信念。

雖然好奇心是創新的首要成分,自信心也是創新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少研究成果和經驗表明,一個人將來創造力的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學階段創造力發展的狀況,而學生求學過程尤為關鍵的是四種與信念直接相關的內容。一是自信的求學信念,學會説“我會”;二是自愛的求學信念,學會説“我願”;三是自覺的求學信念,學會説“我能”;四是自主的求學信念,學會説“我敢”。既要從本質上培養學生的智力創新能力,讓他們獲取成功的學習經驗;更要從道德層面上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悦,感悟失敗的痛苦,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

二、把創新教育的“着力點”放在實踐創新的過程中

我們認為:創新教育的“着力點”應該是在實踐過程中堅持創新。立項時的“實驗”二字在去年10月的市教科院會議上,改為了“實踐”,這就意味着,國中創新教育應全方位,大面積地投入到實踐之中,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踐行創新,不讓實踐過程的每一個環節落空,針對實踐中的“實”字,我校課題組明確提出了“五不空”,一是在實踐的時空上不留空白;二是在實踐陣地上不放空炮;三是在實踐的機制上不説空話;四是在實踐的關鍵處不掛空檔;五是在實踐的進程中不行空路。

1、在實踐的時空上不留空白

我校實踐創新教育的時段,大至分為四個階段

(1)開題起步階段(2002.12~2003.7)

我們以學科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申報立項,當時確立了六個學科共8個子課題為創新研究項目,並確立了在六個班開展實驗,還成立了科研處,確定雙週六上午為創新教育學習研究固定時間,形成了系統的實驗方案。

(2)實驗運行階段(2003.3~2022.7)

【第3篇】2022年國小教育科研課題檢查彙報總結範文

一、基本情況

鎮鏡山國小有兩項立項課題:市級數學課題“課堂教學中教師指導下有效傾聽與交流的研究”;市級英語課題“四年級英語書寫星級評價研究”。xx年秋季學期以此兩項課題為重點,以點帶面規範學校課題研究,在全校範圍內營出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使教師在研究中享受幸福,享受智慧帶來的快樂。

由於多方面原因,課題研究對於zjs國小來説是比較薄弱的。本學期,學校加強了課題研究力度:行政領導蹲點課題組組,檢查和指導課題研究;間周開展一次研究活動,學科教師全員參與,參與面100﹪;每次研究活動保證時間、地點、人員、主題四落實;嚴格按照課題研究程序,規範操作,進行了課題研究的前測、後測及相關的問卷調查;及時收集、整理階段資料,資料齊全。我們本着求真務實的精神,課題研究工作落實在平時,走實每一步,着實體現課題研究的實效。

二、工作亮點

1、聚焦課堂,關注細節,催生教師新的教育實踐智慧

關注細節的教學,必定是成功的教學;關注細節的教師,必定是成功的教師。本學期,我校課題研究提出了“聚焦課堂,關注細節”的口號,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切入,從常態課做起,夯實課題研討課。通過“備課——課例展示——集體評課、診課——教學效益反思”的一體化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內化教學新理念,提升課堂教學效能。在聚焦課堂、關注細節的教學研討中,課題組立足課堂,以發現問題為切入點,以分析問題為關注點,以解決問題為終極目標,共同探索提練簡潔活力、紮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例如,在數學課題同課異構的“一教”時,三年級林玉珍老師講“什麼是周長”一課,整堂課學生學習氣氛很活躍,但學生始終對什麼是周長這個概念不能準確表述,不能建立實際意義上的認識。在研討這堂時,課題組就抓住問題,分析造成問題的原因。通過研討,大家認為,問題的焦點在教師對概念的表述沒有準確定位,不時變換説法,不能給學生明確的概念信息。通過進一步討論,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一開始進入周長這個概念學習時,教師的語言表述要力求清晰、準確,而且始終要圍繞這個概念學習。“二教”中計江玲老師避免了“一教”中的問題,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事後,課題組的鐘莉莉老師説,課題研究解決了她多年教學中的困惑,使她豁然開朗。聚焦課堂,關注細節,使課題研究真正指導了教師課堂教學,促進了教師專業素質發展。研討活動中,我們力圖營造一種寬鬆、和諧、坦露、開放的人文對話環境,在問題的探討中引發教師內在衝突,在積極的互動中撩撥教師的心智,幫助教師對已有認知、信念的解構,從而催生出新的教育實踐智慧,並努力使教師感受研究帶來的的快樂與職業成就的幸福。

2、“同課異構”“三教三評”研究方式,使教師優勢互補,智慧共享

“同課異構”、“三教三評”是我校本學期語、數、英三科課題研究採取的主要研究方式,共計10人18課次。這種教研方式集智研課,不僅使執教教師和小組成員共享經驗與教訓,利於教師對教材深層的理解與把握,還由於借班上課,培養了教師課堂應變能力,真實地暴露出教學中存在的真正問題,使學科內教師間的教學優勢互補,智慧共享,促進了骨幹作用的發揮與新教師的成長。青年教師康忠平、呂英在關注細節,重塑課堂三教三評活動中脱穎而出,並代表學校參加了區體育、語文優質課競賽,獲得了好評。

3、及時整理研究成果,促進教師科研水平邁上新一台階。課題研究過程中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有效收集和積累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材料是做好課題研究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課題研究中,我校注重材料積累,採用 “課題材料檔案盒”的辦法,對研究過程中的相關材料及時收集、整理。例如,課題研究前期,我們收集和學習與課題相關聯的背景資料,撰寫課題研究方案、階段實驗計劃;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撰寫課題研究體會或心得,收集和整理典型個案、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效憑證並準備了一本課題活動大事記。通過建立“課題材料檔案盒”,使我校課題研究有條不紊地進行,使教師課題研究意識牢固建立,使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更加深入有效,同時也使教師的教科研理論與實踐水平走上了新的台階。

【第4篇】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題研究總結

通過課題組一年來的紮實工作,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題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利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資源等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促進個性化學習,培養了學生自主獲取信息,選擇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教會學生探求知識 ,拓展知識,掌握學科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法,培養主動探索精神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能力及創新意識形成等方面明顯好轉,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1.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先進教育理論武裝的能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師資隊伍,一批青年教師逐步成長為全校以及全市教師隊伍中的骨幹。通過開展理論學習、業務培訓、實驗操作、總結評估等課題研究工作,課題組成員的師德修養和敬業精神不斷提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課題組成員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更新,科研能力不斷增強。一年來,課題組全體成員多次面向全校開設電教實驗公開課、多媒體觀摩課。部分骨幹教師初步掌握了多媒體網絡的操作技術並達到一定水平。例獲蘇州市教學設計一等獎。丁鳳秀老師獲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

2.初步構建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整合操作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能力。“教師、學生、教育資料”是構成教育過程的三個簡單要素。教學理念不同,三者的組合方式和教學效果也不同。在實踐中,課題組成員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初步構建了一條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促使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的課堂教學整合操作模式。這一模式的基本特點是:首先,現代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學生自主活動的時空,為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創造了條件;其次,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使用,必須服從於教學目標的需要,要能起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展示知識發生過程的作用;再次,現代信息技術使用的最終落腳點,要有利於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衡量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整合效果,也要以能否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為依據。

3.初步驗證了實驗假設,教學效率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實驗表明,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地、科學地、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具有教學理念新、教學手段新、方法靈活、信息量豐富、密度容量大等特點和優點,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問卷調查表明,“你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態度”一欄,原來有85%的學生認為“可學可不學”,現在有95%的學生認為“很感興趣,很有必要學”;“藝術課上你最希望教師使用哪種電教手段”一欄,有92%的學生希望使用多媒體網絡。在隨堂觀摩活動中我們驚喜地看到,當使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時,學生注意力明顯集中,思維異常活躍,有時圍繞某一問題情境展開激烈的討論、辯論甚至爭論,學生自主學習的氣氛濃郁,雙邊活動形式多樣,學生的辨別判斷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多種能力在活動中得到發展。

4.帶動了其他學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掀起了全校教師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的熱潮。以語文、藝術教師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組率先運用信息技術整合開展教改實驗,在短時期內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全校作了良好的開端,起到了表率示範作用。

七、認識和思考

通過回顧和自評,我們也發現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改進:

1.教師實驗意識還須進一步加強。有些教師把實驗課與公開課、觀摩課等同起來,認為只有對外公開課才是實驗課。因此,一些教師一學期只開1-2節實驗課,遠遠跟不上課題研究的需要。其實,更多的實驗課應該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進行,這樣既能增加實驗課的數量,又能及時有效地控制一些無關變量,提高實驗的質量。

2.網絡資源建設還有待完善。隨着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我們也遇到不少困難,如網上現成課件不多,要整合資源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和精力。開發具有個性化的教學網站的技術水平與人力跟不上,使得教學環境難以實現虛擬化,師生交流仍受時空的限制。因此,希望各專家和同行本着資源共享、協作發展的原則,努力開發和充實我省基礎教育信息資源,將優秀經驗和實用價值高的課件上傳到資源庫,為我省實現教育的信息化和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3.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還須進一步普及、推廣。信息技術在公開課、觀摩課、實驗課中使用已日趨廣泛和多樣,這是課題研究的必然。但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點帶面,以實驗促實踐,以科研促發展。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同樣要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5篇】養成教育課題 國小教育階段總結

國小教育是奠定一個人全面發展的基礎教育,是從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關鍵階段。養成教育是使兒童具備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教育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其實,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養成教育雖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只有加強養成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質,促進其終生髮展的目的。

2022年是我區“習慣教育年”。因此,本階段的養成教育課題研究工作是緊緊依託於學校整體德育工作而開展的。課題組的全體研究教師,都以積極的態度和飽滿的熱情參與到無處不在的養成教育課題研究工作中,在有的放矢的系列養成教育活動中,在所有實驗教師的共同努力下,養成教育課題研究工作已初建成效。

一、 開展“淨(靜)月杯”評比活動,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工作中,我們將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與養成教育工作有機整合,開展系列活動。組織學生認真學習貫徹《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以及校紀校規,並做到經常引導教育,及時檢測反饋,隨時發現問題,隨時有效解決。通過具體的強化訓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組織活動、管理評價,逐步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要這樣做”,使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自覺地行為,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 開展“讀書伴我成長”系列活動,培養學生良好讀書習慣。

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創設良好的讀書氛圍。讓學生在讀書中明理,在讀書中學會做人、學會生存,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一年來,學校開辦了校園書吧,為全校學生提供了讀書的最佳條件。以4月2日——世界兒童讀書日為契機,對學生進行讀書習慣的教育和培養。確立4月份為“讀書感悟月”。各班開展假期讀書彙報活動,舉行豐富多彩的讀書積累展示活動。如讀書演講活動、讀書卡個人展示活動、讀書感悟文章的評選活動等。每班推薦一名同學參加學校的讀書演講活動,學校進行總結表彰。為了進一步創設“書香校園”,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學校兩次舉行校園書市活動。此項活動不僅大大激發了全校學生的讀書、買書、賣書的熱情,還提高了學生合作意識、商品意識、資源共享意識和勤儉節約意識。真可以説是一舉多得。

三、 開展“做文明事、爭當文明國小生”活動,培養學生講文明的習慣。

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班級進行文明禮儀大討論,明確學校生活、公共場所、家庭生活等文明禮儀具體要求。班

班制定“文明禮儀公約”,達成共識,共同遵守。在全面落實本項活動的同時,三月份開展了“出入有序文明在腳下”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上下樓和課間遊戲等行為習慣。四月份開展了“垃圾不落地 文明在手中”活動,培養學生不隨地亂扔垃圾的習慣。五月份,開展了“學用禮貌語文明在口中”的活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六月份開展了“尊重你我他 文明在心中”活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友愛習慣。

四、 開展 “校園藝術節活動”,培養學生崇尚藝術、熱愛生活的習慣。

以“慶建國60週年”為主題,以“露一手”活動為載體,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藝術修養,讓每個學生成為藝術教育的受益者。如有生活能力露一手:高年級“包餃子比賽”、全員參加的利費手工作品展、“課前一支歌評比”、等。為了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我校規定每週五3:00--4:00一個小時的時間為興趣小組活動的時間,為同學們開設了:銅管樂、書法、剪紙、歌表演、羽毛球、乒乓球等共計37個活動小組。藝術教育專職教師每人輔導一個特色項目,以豐富的內容和形式吸引了同學們踴躍參加,參與面達到學生總數的98.65%。真正使藝術教育起到了開發學生潛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作用。

五、開展“陽光60分活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

“ 陽光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傳統課間操的改革與創新,是一種新型的學校體育組織形式。它不僅能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提高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它作為實施“陽光體育運動工作”的核心內容,既是增強學生綜合體質與健康的有效載體,也是學校體育工作向規範化邁進的重要舉措。

為保證大課間活動有序開展,學校做到了“三個落實”和“三個到位”。“三個落實”為:一是活動時間落實, 二是活動器材落實, 三是活動安全落實。 “三個到位”為: 一是指導到位, 二是組織領導到位, 三是班級管理到位。

為規範提高學生大課間活動質量,我們採取“活動促提高”的方法,經常性地開展各類體育單項活動:如“間操規範班評比“ “小繩比賽”、“大繩比賽”、“小籃球比賽”等,夯實了大課間活動的基礎。為了將活動有效地延伸,但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我們還把大課間活動的相關內容巧妙地穿插進去,進行有目的地訓練。如在準備活動環節中就可以把一些特色操或廣播體操的動作安排進去,有針對性地練習糾正。另外,大課間活動中的一些班級活動內容也可在不影響教學任務的情況下,合理地安排演練,這樣就拓展了大課間活動的練習空

間與時間。

六、 開展“安全進校園”活動,培養學生關愛生命的習慣。

由於甲型h1n1流感病例再我市的出現,傳染病防控工作是開學以來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嚴防疫情在我校出現,維護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確保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學校建立了甲型流感防控工作責任制,從領導到教師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為了更好的做好甲流防控工作,學校進一步強化了對學生的健康教育。學校以節日為切入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動,如“愛眼知識問答”、“拒抽第一支煙”、“食品安全知識測試”等活動,大力宣傳健康知識,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另外,每月定時對學生進行專題講座,如飲食衞生、禁毒、防艾、心理健康等保健知識講座,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常用的保健方法。學校利用網絡、電視、黑板報、宣傳窗、校園廣播、班會等陣地進行健康知識宣傳,讓健康知識深入人心。為了調動學生參加健康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組織了黑板報、手抄報、徵文等比賽活動,把健康教育和學生的實際相結合,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健康意識,逐步養成關愛生命的習慣。

七、在學生中開展“成長日記”活動和“修養隨感”活動。

為了讓養成教育發揮其“潤物無聲”的作用,我們還在全校同學中開展了“用手中的筆,寫下自己成長的歷程。”主題徵文活動。全校學生以極大地熱情參與到活動中來。他們在自己平時的“成長日記”和“修養隨感”中賽選優秀的日記、隨感參賽。篇篇徵文感人肺腑,學生用他們直白的話語道出了自己成長的快樂與煩惱,成功與失敗,付出與收穫。在文章中,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在潛移默化的養成教育下,學生的行為意識有了很大的改變,行為習慣也在悄然間發生變化。他們知情懂禮、文明有禮、自律自強、團結友善。而所有這些改變,都源於全校教師不離不棄的教育與引導,源於學校為學生的習慣養成創設了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在養成教育這個大課題面前,我們的所思所想和所要付諸的行動雖然都還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所有試驗教師仍會以最飽滿的熱情,以最積極的心態,以最嚴謹的實驗研究態度,以最大的努力來完成好我所進行的課題研究工作。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可以的研究必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成績,必將師全校學生受益終生。

【第6篇】養成教育課題階段總結

國小教育是奠定一個人全面發展的基礎教育,是從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關鍵階段。養成教育是使兒童具備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教育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其實,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養成教育雖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只有加強養成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質,促進其終生髮展的目的。

xx年是我區“習慣教育年”。因此,本階段的養成教育課題研究工作是緊緊依託於學校整體德育工作而開展的。課題組的全體研究教師,都以積極的態度和飽滿的熱情參與到無處不在的養成教育課題研究工作中,在有的放矢的系列養成教育活動中,在所有實驗教師的共同努力下,養成教育課題研究工作已初建成效。

一、開展“淨(靜)月杯”評比活動,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工作中,我們將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與養成教育工作有機整合,開展系列活動。組織學生認真學習貫徹《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以及校紀校規,並做到經常引導教育,及時檢測反饋,隨時發現問題,隨時有效解決。通過具體的強化訓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組織活動、管理評價,逐步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要這樣做”,使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自覺地行為,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開展“讀書伴我成長”系列活動,培養學生良好讀書習慣。

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創設良好的讀書氛圍。讓學生在讀書中明理,在讀書中學會做人、學會生存,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一年來,學校開辦了校園書吧,為全校學生提供了讀書的最佳條件。以4月2日——世界兒童讀書日為契機,對學生進行讀書習慣的教育和培養。確立4月份為“讀書感悟月”。各班開展假期讀書彙報活動,舉行豐富多彩的讀書積累展示活動。如讀書演講活動、讀書卡個人展示活動、讀書感悟文章的評選活動等。每班推薦一名同學參加學校的讀書演講活動,學校進行總結表彰。為了進一步創設“書香校園”,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學校兩次舉行校園書市活動。此項活動不僅大大激發了全校學生的讀書、買書、賣書的熱情,還提高了學生合作意識、商品意識、資源共享意識和勤儉節約意識。真可以説是一舉多得。

三、開展“做文明事、爭當文明國小生”活動,培養學生講文明的習慣。

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班級進行文明禮儀大討論,明確學校生活、公共場所、家庭生活等文明禮儀具體要求。班

班制定“文明禮儀公約”,達成共識,共同遵守。在全面落實本項活動的同時,三月份開展了“出入有序文明在腳下”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上下樓和課間遊戲等行為習慣。四月份開展了“垃圾不落地 文明在手中”活動,培養學生不隨地亂扔垃圾的習慣。五月份,開展了“學用禮貌語文明在口中”的活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六月份開展了“尊重你我他 文明在心中”活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友愛習慣。

四、開展 “校園藝術節活動”,培養學生崇尚藝術、熱愛生活的習慣。

以“慶建國60週年”為主題,以“露一手”活動為載體,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藝術修養,讓每個學生成為藝術教育的受益者。如有生活能力露一手:高年級“包餃子比賽”、全員參加的利費手工作品展、“課前一支歌評比”、等。為了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我校規定每週五3:00--4:00一個小時的時間為興趣小組活動的時間,為同學們開設了:銅管樂、書法、剪紙、歌表演、羽毛球、乒乓球等共計37個活動小組。藝術教育專職教師每人輔導一個特色項目,以豐富的內容和形式吸引了同學們踴躍參加,參與面達到學生總數的98.65%。真正使藝術教育起到了開發學生潛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作用。

五、開展“陽光60分活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

“ 陽光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傳統課間操的改革與創新,是一種新型的學校體育組織形式。它不僅能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提高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它作為實施“陽光體育運動工作”的核心內容,既是增強學生綜合體質與健康的有效載體,也是學校體育工作向規範化邁進的重要舉措。

為保證大課間活動有序開展,學校做到了“三個落實”和“三個到位”。“三個落實”為:一是活動時間落實, 二是活動器材落實, 三是活動安全落實。 “三個到位”為: 一是指導到位, 二是組織領導到位, 三是班級管理到位。

為規範提高學生大課間活動質量,我們採取“活動促提高”的方法,經常性地開展各類體育單項活動:如“間操規範班評比“ “小繩比賽”、“大繩比賽”、“小籃球比賽”等,夯實了大課間活動的基礎。為了將活動有效地延伸,但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我們還把大課間活動的相關內容巧妙地穿插進去,進行有目的地訓練。如在準備活動環節中就可以把一些特色操或廣播體操的動作安排進去,有針對性地練習糾正。另外,大課間活動中的一些班級活動內容也可在不影響教學任務的情況下,合理地安排演練,這樣就拓展了大課間活動的練習空間與時間。

六、開展“安全進校園”活動,培養學生關愛生命的習慣。

由於甲型h1n1流感病例再我市的出現,傳染病防控工作是開學以來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嚴防疫情在我校出現,維護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確保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學校建立了甲型流感防控工作責任制,從領導到教師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為了更好的做好甲流防控工作,學校進一步強化了對學生的健康教育。學校以節日為切入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動,如“愛眼知識問答”、“拒抽第一支煙”、“食品安全知識測試”等活動,大力宣傳健康知識,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另外,每月定時對學生進行專題講座,如飲食衞生、禁毒、防艾、心理健康等保健知識講座,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常用的保健方法。學校利用網絡、電視、黑板報、宣傳窗、校園廣播、班會等陣地進行健康知識宣傳,讓健康知識深入人心。為了調動學生參加健康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組織了黑板報、手抄報、徵文等比賽活動,把健康教育和學生的實際相結合,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健康意識,逐步養成關愛生命的習慣。

七、在學生中開展“成長日記”活動和“修養隨感”活動。

為了讓養成教育發揮其“潤物無聲”的作用,我們還在全校同學中開展了“用手中的筆,寫下自己成長的歷程。”主題徵文活動。全校學生以極大地熱情參與到活動中來。他們在自己平時的“成長日記”和“修養隨感”中賽選優秀的日記、隨感參賽。篇篇徵文感人肺腑,學生用他們直白的話語道出了自己成長的快樂與煩惱,成功與失敗,付出與收穫。在文章中,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在潛移默化的養成教育下,學生的行為意識有了很大的改變,行為習慣也在悄然間發生變化。他們知情懂禮、文明有禮、自律自強、團結友善。而所有這些改變,都源於全校教師不離不棄的教育與引導,源於學校為學生的習慣養成創設了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在養成教育這個大課題面前,我們的所思所想和所要付諸的行動雖然都還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所有試驗教師仍會以最飽滿的熱情,以最積極的心態,以最嚴謹的實驗研究態度,以最大的努力來完成好我所進行的課題研究工作。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可以的研究必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成績,必將師全校學生受益終生。

【第7篇】2022年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題研究總結範文

通過課題組一年來的紮實工作,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題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利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資源等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促進個性化學習,培養了學生自主獲取信息,選擇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教會學生探求知識 ,拓展知識,掌握學科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法,培養主動探索精神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能力及創新意識形成等方面明顯好轉,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1.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先進教育理論武裝的能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師資隊伍,一批青年教師逐步成長為全校以及全市教師隊伍中的骨幹。通過開展理論學習、業務培訓、實驗操作、總結評估等課題研究工作,課題組成員的師德修養和敬業精神不斷提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課題組成員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更新,科研能力不斷增強。一年來,課題組全體成員多次面向全校開設電教實驗公開課、多媒體觀摩課。部分骨幹教師初步掌握了多媒體網絡的操作技術並達到一定水平。例獲蘇州市教學設計一等獎。丁鳳秀老師獲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

2.初步構建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整合操作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能力。“教師、學生、教育資料”是構成教育過程的三個簡單要素。教學理念不同,三者的組合方式和教學效果也不同。在實踐中,課題組成員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初步構建了一條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促使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的課堂教學整合操作模式。這一模式的基本特點是:首先,現代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學生自主活動的時空,為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創造了條件;其次,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使用,必須服從於教學目標的需要,要能起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展示知識發生過程的作用;再次,現代信息技術使用的最終落腳點,要有利於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衡量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整合效果,也要以能否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為依據。

3.初步驗證了實驗假設,教學效率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實驗表明,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地、科學地、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具有教學理念新、教學手段新、方法靈活、信息量豐富、密度容量大等特點和優點,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問卷調查表明,“你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態度”一欄,原來有85%的學生認為“可學可不學”,現在有95%的學生認為“很感興趣,很有必要學”;“藝術課上你最希望教師使用哪種電教手段”一欄,有92%的學生希望使用多媒體網絡。在隨堂觀摩活動中我們驚喜地看到,當使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時,學生注意力明顯集中,思維異常活躍,有時圍繞某一問題情境展開激烈的討論、辯論甚至爭論,學生自主學習的氣氛濃郁,雙邊活動形式多樣,學生的辨別判斷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多種能力在活動中得到發展。

4.帶動了其他學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掀起了全校教師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的熱潮。以語文、藝術教師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組率先運用信息技術整合開展教改實驗,在短時期內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全校作了良好的開端,起到了表率示範作用。

【第8篇】xxxx年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題研究工作總結範文

通過課題組一年來的紮實工作,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題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利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資源等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促進個性化學習,培養了學生自主獲取信息,選擇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教會學生探求知識 ,拓展知識,掌握學科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法,培養主動探索精神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能力及創新意識形成等方面明顯好轉,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1.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先進教育理論武裝的能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師資隊伍,一批青年教師逐步成長為全校以及全市教師隊伍中的骨幹。通過開展理論學習、業務培訓、實驗操作、總結評估等課題研究工作,課題組成員的師德修養和敬業精神不斷提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課題組成員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更新,科研能力不斷增強。一年來,課題組全體成員多次面向全校開設電教實驗公開課、多媒體觀摩課。部分骨幹教師初步掌握了多媒體網絡的操作技術並達到一定水平。例獲蘇州市教學設計一等獎。丁鳳秀老師獲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

2.初步構建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整合操作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能力。“教師、學生、教育資料”是構成教育過程的三個簡單要素。教學理念不同,三者的組合方式和教學效果也不同。在實踐中,課題組成員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初步構建了一條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促使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的課堂教學整合操作模式。這一模式的基本特點是:首先,現代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學生自主活動的時空,為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創造了條件;其次,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使用,必須服從於教學目標的需要,要能起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展示知識發生過程的作用;再次,現代信息技術使用的最終落腳點,要有利於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衡量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整合效果,也要以能否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為依據。

3.初步驗證了實驗假設,教學效率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實驗表明,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地、科學地、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具有教學理念新、教學手段新、方法靈活、信息量豐富、密度容量大等特點和優點,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問卷調查表明,“你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態度”一欄,原來有85%的學生認為“可學可不學”,現在有95%的學生認為“很感興趣,很有必要學”;“藝術課上你最希望教師使用哪種電教手段”一欄,有92%的學生希望使用多媒體網絡。在隨堂觀摩活動中我們驚喜地看到,當使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時,學生注意力明顯集中,思維異常活躍,有時圍繞某一問題情境展開激烈的討論、辯論甚至爭論,學生自主學習的氣氛濃郁,雙邊活動形式多樣,學生的辨別判斷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多種能力在活動中得到發展。

4.帶動了其他學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掀起了全校教師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的熱潮。以語文、藝術教師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組率先運用信息技術整合開展教改實驗,在短時期內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全校作了良好的開端,起到了表率示範作用。(1)(2)

【第9篇】養成教育課題?國小教育階段總結

國小教育是奠定一個人全面發展的基礎教育,是從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關鍵階段。養成教育是使兒童具備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教育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其實,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養成教育雖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只有加強養成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質,促進其終生髮展的目的。

2022年是我區“習慣教育年”。因此,本階段的養成教育課題研究工作是緊緊依託於學校整體德育工作而開展的。課題組的全體研究教師,都以積極的態度和飽滿的熱情參與到無處不在的養成教育課題研究工作中,在有的放矢的系列養成教育活動中,在所有實驗教師的共同努力下,養成教育課題研究工作已初建成效。

一、 開展“淨(靜)月杯”評比活動,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工作中,我們將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與養成教育工作有機整合,開展系列活動。組織學生認真學習貫徹《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以及校紀校規,並做到經常引導教育,及時檢測反饋,隨時發現問題,隨時有效解決。通過具體的強化訓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組織活動、管理評價,逐步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要這樣做”,使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自覺地行為,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 開展“讀書伴我成長”系列活動,培養學生良好讀書習慣。

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創設良好的讀書氛圍。讓學生在讀書中明理,在讀書中學會做人、學會生存,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一年來,學校開辦了校園書吧,為全校學生提供了讀書的最佳條件。以4月2日——世界兒童讀書日為契機,對學生進行讀書習慣的教育和培養。確立4月份為“讀書感悟月”。各班開展假期讀書彙報活動,舉行豐富多彩的讀書積累展示活動。如讀書演講活動、讀書卡個人展示活動、讀書感悟文章的評選活動等。每班推薦一名同學參加學校的讀書演講活動,學校進行總結表彰。為了進一步創設“書香校園”,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學校兩次舉行校園書市活動。此項活動不僅大大激發了全校學生的讀書、買書、賣書的熱情,還提高了學生合作意識、商品意識、資源共享意識和勤儉節約意識。真可以説是一舉多得。

三、 開展“做文明事、爭當文明國小生”活動,培養學生講文明的習慣。

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班級進行文明禮儀大討論,明確學校生活、公共場所、家庭生活等文明禮儀具體要求。班

班制定“文明禮儀公約”,達成共識,共同遵守。在全面落實本項活動的同時,三月份開展了“出入有序文明在腳下”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上下樓和課間遊戲等行為習慣。四月份開展了“垃圾不落地 文明在手中”活動,培養學生不隨地亂扔垃圾的習慣。五月份,開展了“學用禮貌語文明在口中”的活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六月份開展了“尊重你我他 文明在心中”活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友愛習慣。

四、 開展 “校園藝術節活動”,培養學生崇尚藝術、熱愛生活的習慣。

以“慶建國60週年”為主題,以“露一手”活動為載體,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藝術修養,讓每個學生成為藝術教育的受益者。如有生活能力露一手:高年級“包餃子比賽”、全員參加的利費手工作品展、“課前一支歌評比”、等。為了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我校規定每週五3:00--4:00一個小時的時間為興趣小組活動的時間,為同學們開設了:銅管樂、書法、剪紙、歌表演、羽毛球、乒乓球等共計37個活動小組。藝術教育專職教師每人輔導一個特色項目,以豐富的內容和形式吸引了同學們踴躍參加,參與面達到學生總數的98.65%。真正使藝術教育起到了開發學生潛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作用。

五、開展“陽光60分活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

“ 陽光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傳統課間操的改革與創新,是一種新型的學校體育組織形式。它不僅能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提高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它作為實施“陽光體育運動工作”的核心內容,既是增強學生綜合體質與健康的有效載體,也是學校體育工作向規範化邁進的重要舉措。

為保證大課間活動有序開展,學校做到了“三個落實”和“三個到位”。“三個落實”為:一是活動時間落實, 二是活動器材落實, 三是活動安全落實。 “三個到位”為: 一是指導到位, 二是組織領導到位, 三是班級管理到位。

為規範提高學生大課間活動質量,我們採取“活動促提高”的方法,經常性地開展各類體育單項活動:如“間操規範班評比“ “小繩比賽”、“大繩比賽”、“小籃球比賽”等,夯實了大課間活動的基礎。為了將活動有效地延伸,但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我們還把大課間活動的相關內容巧妙地穿插進去,進行有目的地訓練。如在準備活動環節中就可以把一些特色操或廣播體操的動作安排進去,有針對性地練習糾正。另外,大課間活動中的一些班級活動內容也可在不影響教學任務的情況下,合理地安排演練,這樣就拓展了大課間活動的練習空

間與時間。

六、 開展“安全進校園”活動,培養學生關愛生命的習慣。

由於甲型h1n1流感病例再我市的出現,傳染病防控工作是開學以來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嚴防疫情在我校出現,維護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確保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學校建立了甲型流感防控工作責任制,從領導到教師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為了更好的做好甲流防控工作,學校進一步強化了對學生的健康教育。學校以節日為切入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動,如“愛眼知識問答”、“拒抽第一支煙”、“食品安全知識測試”等活動,大力宣傳健康知識,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另外,每月定時對學生進行專題講座,如飲食衞生、禁毒、防艾、心理健康等保健知識講座,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常用的保健方法。學校利用網絡、電視、黑板報、宣傳窗、校園廣播、班會等陣地進行健康知識宣傳,讓健康知識深入人心。為了調動學生參加健康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組織了黑板報、手抄報、徵文等比賽活動,把健康教育和學生的實際相結合,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健康意識,逐步養成關愛生命的習慣。

七、在學生中開展“成長日記”活動和“修養隨感”活動。

為了讓養成教育發揮其“潤物無聲”的作用,我們還在全校同學中開展了“用手中的筆,寫下自己成長的歷程。”主題徵文活動。全校學生以極大地熱情參與到活動中來。他們在自己平時的“成長日記”和“修養隨感”中賽選優秀的日記、隨感參賽。篇篇徵文感人肺腑,學生用他們直白的話語道出了自己成長的快樂與煩惱,成功與失敗,付出與收穫。在文章中,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在潛移默化的養成教育下,學生的行為意識有了很大的改變,行為習慣也在悄然間發生變化。他們知情懂禮、文明有禮、自律自強、團結友善。而所有這些改變,都源於全校教師不離不棄的教育與引導,源於學校為學生的習慣養成創設了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在養成教育這個大課題面前,我們的所思所想和所要付諸的行動雖然都還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所有試驗教師仍會以最飽滿的熱情,以最積極的心態,以最嚴謹的實驗研究態度,以最大的努力來完成好我所進行的課題研究工作。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可以的研究必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成績,必將師全校學生受益終生。

【第10篇】國小教育科研課題檢查的總結匯報

國小教育科研課題檢查的總結匯報

一、基本情況

鎮鏡山國小有兩項立項課題:市級數學課題“課堂教學中教師指導下有效傾聽與交流的研究”;市級英語課題“四年級英語書寫星級評價研究”。20xx年秋季學期以此兩項課題為重點,以點帶面規範學校課題研究,在全校範圍內營出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使教師在研究中享受幸福,享受智慧帶來的快樂。

由於多方面原因,課題研究對於zjs國小來説是比較薄弱的。本學期,學校加強了課題研究力度:行政領導蹲點課題組組,檢查和指導課題研究;間周開展一次研究活動,學科教師全員參與,參與面100﹪;每次研究活動保證時間、地點、人員、主題四落實;嚴格按照課題研究程序,規範操作,進行了課題研究的前測、後測及相關的問卷調查;及時收集、整理階段資料,資料齊全。我們本着求真務實的精神,課題研究工作落實在平時,走實每一步,着實體現課題研究的實效。

二、工作亮點

1、聚焦課堂,關注細節,催生教師新的教育實踐智慧

關注細節的教學,必定是成功的教學;關注細節的教師,必定是成功的教師。本學期,我校課題研究提出了“聚焦課堂,關注細節”的口號,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切入,從常態課做起,夯實課題研討課。通過“備課——課例展示——集體評課、診課——教學效益反思”的一體化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內化教學新理念,提升課堂教學效能。在聚焦課堂、關注細節的教學研討中,課題組立足課堂,以發現問題為切入點,以分析問題為關注點,以解決問題為終極目標,共同探索提練簡潔活力、紮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例如,在數學課題同課異構的.“一教”時,三年級林玉珍老師講“什麼是周長”一課,整堂課學生學習氣氛很活躍,但學生始終對什麼是周長這個概念不能準確表述,不能建立實際意義上的認識。在研討這堂時,課題組就抓住問題,分析造成問題的原因。通過研討,大家認為,問題的焦點在教師對概念的表述沒有準確定位,不時變換説法,不能給學生明確的概念信息。通過進一步討論,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一開始進入周長這個概念學習時,教師的語言表述要力求清晰、準確,而且始終要圍繞這個概念學習。“二教”中計江玲老師避免了“一教”中的問題,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事後,課題組的鐘莉莉老師説,課題研究解決了她多年教學中的困惑,使她豁然開朗。聚焦課堂,關注細節,使課題研究真正指導了教師課堂教學,促進了教師專業素質發展。研討活動中,我們力圖營造一種寬鬆、和諧、坦露、開放的人文對話環境,在問題的探討中引發教師內在衝突,在積極的互動中撩撥教師的心智,幫助教師對已有認知、信念的解構,從而催生出新的教育實踐智慧,並努力使教師感受研究帶來的的快樂與職業成就的幸福。

2、“同課異構”“三教三評”研究方式,使教師優勢互補,智慧共享

“同課異構”、“三教三評”是我校本學期語、數、英三科課題研究採取的主要研究方式,共計10人18課次。這種教研方式集智研課,不僅使執教教師和小組成員共享經驗與教訓,利於教師對教材深層的理解與把握,還由於借班上課,培養了教師課堂應變能力,真實地暴露出教學中存在的真正問題,使學科內教師間的教學優勢互補,智慧共享,促進了骨幹作用的發揮與新教師的成長。青年教師康忠平、呂英在關注細節,重塑課堂三教三評活動中脱穎而出,並代表學校參加了區體育、語文優質課競賽,獲得了好評。

3、及時整理研究成果,促進教師科研水平邁上新一台階。課題研究過程中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有效收集和積累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材料是做好課題研究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課題研究中,我校注重材料積累,採用 “課題材料檔案盒”的辦法,對研究過程中的相關材料及時收集、整理。例如,課題研究前期,我們收集和學習與課題相關聯的背景資料,撰寫課題研究方案、階段實驗計劃;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撰寫課題研究體會或心得,收集和整理典型個案、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效憑證並準備了一本課題活動大事記。通過建立“課題材料檔案盒”,使我校課題研究有條不紊地進行,使教師課題研究意識牢固建立,使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更加深入有效,同時也使教師的教科研理論與實踐水平走上了新的台階。

【第11篇】學校創新教育課題階段總結範文

“鏈接”創新教育,“刷新”學校形象

——湖北拾十五”重點課題國中創新教育研究與實踐

階段性總結會彙報材料

--縣---中學課題組

我校“國中創新教育教學研究與實驗'課題,是2006年底申報,2006年1月正式啟動的,至今已走過了兩年半的研究歷程。在市教科院和縣教研室的指導下,回顧這兩年多的研究,應該説,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績。現在向各位作彙報,彙報的題目是《“鏈接”創新教育,“刷新”學校形象》。主要從創新教育的“着眼點”、創新教育的“着力點”、創新教育的“落腳點”,談談怎樣“鏈接”;在教育創新的觀念上、實踐創新的過程中、研究創新的效益裏,説説如何“刷新”。

一、把創新教育的“着眼點”放在教育創新的觀念上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肩負着民族創新的特殊使命,因而,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研究的主體,而能否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首先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單調乏味的義務,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道路上來”。而教師的這種精神、意識與能力又完全取決於學校管理層的教育理念是否創新。

自2006年底接題以來,我校就形成了“向教育科研要質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階”的共識,明確提出了“把課題研究作為提升辦學水平的階梯、把課題研究作為培養教師隊伍的機制、把課題研究作為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手段、把課題研究中的創新作為學校教育的核心目標”的研究口號。把創新教育的“着眼點”放在教育創新的觀念上。

一是理念,學校辦學理念的的創新;二是觀念,教師教學觀念的創新;三是信念,學生求學信念的創新。

1、學校辦學理念的創新:力爭提升一檔品味

在思維上創新

學校能否與時俱進,辦學理念很關鍵。學校如何在新形勢下與時俱進?我們覺得過去的辦學理念缺少特色,於是將辦學理念創新為與教育方針緊密吻合的十六個字。即:修德為先、啟智為要、強體為本、成才為上。德、智、體渾然一體,構成辦學主體行為。'德',要修;'智',要啟;'體',要強,缺一不可,而'成才'是目的,有鑑於此,我們於2006年底就把當時有着32年辦學歷史的長衝中學的辦學理念作了大膽創新,集中為八個字:修德、啟智、強體、成才。

在運行中創新。再好的辦學理念不付諸實踐不行,如何在實踐中應用辦學理念?我們主要採用了'三合一'的辦法來強化師生的理念。

一是'天天看'——將八個大字的辦學理念鑄成兩米見方的大紅烤漆字,高聳在教學樓頂上,醒目、耀眼,師生無時不在關注它、談論它、踐行它。

二是'時時唱'——我們把辦學理念寫進了《民族興旺我擔當》的校歌。通過對兩小節歌詞的反覆吟唱,強化師生的理念行為。如:畢昇故里大道旁,青紗環繞碧羅帳--長衝中學我的嚮往,長衝中學我的希望--清晨的陽光,傍晚的燈光--莘莘學子書聲琅--修德、啟智、強體、成才--民族的興旺,我擔當!國家的富強,我擔當!並把她作為七年級新生進校必學歌曲,五四或

一、元旦歌詠的必唱歌曲,藝術人才選拔必測歌曲。可以説,在----中學近2000師生中,第一會唱的是國歌,第二會唱的就是校歌了。

三是'週週講'——我們規定國旗下講話內容,無論哪個領導講話,必須緊緊圍繞辦學理念的八個字來拓展,結合校本實際去生髮,並收集整理編印成冊,使辦學理念的觀念意識不僅物化為資料、更內化為行為。

此外,我們還在'校園之聲'廣播台開闢了'化理念為行動'的專欄,在《山茶花》文學社刊內設置辦學理念實踐專頁。

總之,近兩年,我校的辦學理念不僅有形可見,有聲可聽,而且有更多的人在用心內化,努力踐行。

2、教師教學觀念的創新,徹底消除三個誤解

一是科研創新“神祕論”。他們雖然嚮往上進,也崇尚創新,羨慕別人的成果,同時又覺得創新神祕莫測,高不可攀,徘徊在創新的門口。

二是創新“冒險論”,他們認為,科研創新是形式,有違常規,是“花拳秀腿”,“好看

不好吃”,他們貪圖安逸,墨守陳規,不會用心去思考如何教會學生上課,複習,也不懂得如何用科學,正確的方法去應考,更不會考慮怎樣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種人是抵制創新的。

三是常規與創新“衝突論”,持這種觀點的教師不懂常規與教研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他們認為科研影響日常教學,創新破壞常規秩序,不可否認,科研創新需要花一定時間和精力,創新必然要打破傳統,然而“磨刀不誤砍柴功”,創新會讓教師從新的高度去審視常規,提高效益。

為了從根本上消除教師的誤解,學校不斷藉助外力、挖掘內力,利用外派參觀學習,利用週六舉辦創新論壇、創新實踐、創新反思講座,校長、副校長帶頭講創新理論、教研組長、實驗教師跟班談認識,兩年來,已舉辦講座9期,54人為創新進行了講析,外派學習63人次,印發創新學習資料16期,基本上消除了教師對創新教育的誤解。

3、學生求學信念的創新,必須樹立四種信念。

雖然好奇心是創新的首要成分,自信心也是創新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少研究成果和經驗表明,一個人將來創造力的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學階段創造力發展的狀況,而學生求學過程尤為關鍵的是四種與信念直接相關的內容。一是自信的求學信念,學會説“我會”;二是自愛的求學信念,學會説“我願”;三是自覺的求學信念,學會説“我能”;四是自主的求學信念,學會説“我敢”。既要從本質上培養學生的智力創新能力,讓他們獲取成功的學習經驗;更要從道德層面上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悦,感悟失敗的痛苦,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

二、把創新教育的“着力點”放在實踐創新的過程中

我們認為:創新教育的“着力點”應該是在實踐過程中堅持創新。立項時的“實驗”二字在去年10月的市教科院會議上,改為了“實踐”,這就意味着,國中創新教育應全方位,大面積地投入到實踐之中,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踐行創新,不讓實踐過程的每一個環節落空,針對實踐中的“實”字,我校課題組明確提出了“五不空”,一是在實踐的時空上不留空白;二是在實踐陣地上不放空炮;三是在實踐的機制上不説空話;四是在實踐的關鍵處不掛空檔;五是在實踐的進程中不行空路。

1、在實踐的時空上不留空白

我校實踐創新教育的時段,大至分為四個階段

(1)開題起步階段(2006.12~2006.7)

我們以學科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申報立項,當時確立了六個學科共8個子課題為創新研究項目,並確立了在六個班開展實驗,還成立了科研處,確定雙週六上午為創新教育學習研究固定時間,形成了系統的實驗方案。

(2)實驗運行階段(2006.3~2007.7)

根據學科與課型的不同,不斷地實踐,反覆地探索,創新了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如語文學科的個性化作文指導:啟發——激趣——引導——動筆——互評,精讀課文教學的“導——悟——創——評”;數學課思維為主線的“準備——發現——探究——質疑——應用——延伸”;物理課的八步教學模式:設疑——操作——觀察——小結——質疑——討論——解疑——歸納;化學課的問(激活思維)——動(多維互動)——探(探索求知)——導(歸納引導)——創(應用遷移);音樂課的興趣感知——模仿感悟——參與體驗——創新展現等。課題實驗涵蓋了大多數學科,涉及到絕大多數教師。

(3)全面實踐階段(2007.9~2006.7)

是全面推行、全員參與,全方位實踐階段。即在全體教師中推廣模式,通過講、説創新研討課,寫創新實踐、創新反思論文,召開學科創新説課聽課研討會,舉辦創新論壇、創新實踐、創新反思講座,不斷調整完善各學科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全面摸索新的創新策略。

(4)攻堅結題階段(2006.8~12),隨着實踐的深入,藉助研討會召開,利用省級新課題立項,我們發現學科創新中的國家級課程、地方性課程和校本課程以及活動性課程、展示型課程、研究性課程之間是有共性的,相對學科型課程內容而言,完全可以打破教材的束縛,最大限度地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性,這三類課程均以活動貫穿始終,並注重學生的探究與嘗試過程,為此,我們一方面加大這三類課程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力度,另一方面以綜合實踐活動課帶動學科課的研究,努力尋找兩者之間的結合點,隨着創新課題深入開展,開放性學習的教學理念給了“自主、合作、發展”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空間,我們相信,到結題時,教學內容的開放性,獲知過程的開放性,教師評價的開放性,師生關係的開放性,會成為創新性課堂教學的評價主體。

我校實踐創新教育的

空間可謂面面俱到:

一是科科有課題。語文有“作文個性化與閲讀個性化”、“生活源泉與個性化發展。”數學有“探究式學習研究與實驗”、“課堂教學中求異思維研究”、“英語課閲讀能力的培養與研究”、“物理合作學習研究”、“政治實踐途徑研究”、“音樂地方特色研究”、“美術鄉土教材研究”等。

二是班班有研究。開題之初,我們只確定在三個年級共六個班中開展實驗;實驗運行階段,就擴大到八個班;到今年初,已發展到全校24個班。

三是人人都實踐。創新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我校107個任課教師都參與其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子課題,個個都有整套的方案計劃、實踐過程記錄、階段總結與反思,呈現在與會者面前雖然難免有些粗糙、簡單,但仍能反映出我校實踐創新教育教學的整體狀況。

2、在實踐的主陣地上不放空炮。

勿庸置疑,創新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讓創新實踐在主陣地上放空炮,我們的主要作法是三條:

(1)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培養創新能力。

如文科教師巧用“三境”培養創新:

一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質疑情境,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去發現問題,大膽提問;二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交流情境,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討論;三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想象情境,變“單一思維”為“多向拓展”思維。

又如理科教師培養創新學生的“三性”:有的採用“一題多解”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有的採用“一題簡解”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有的採用“一題優解”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特性。

(2)以創造性思維為核心培養創新能力

主要是在教學中訓練學生的三類創新性思維:

如理科主要採用“大腦激盪法”、“反問法”、“分散法”訓練學生髮散思維;文科主要採用“圖像法”、“變換法”、“情境法”訓練學生形象思維;綜合學科主要採用“設想法”“追蹤法”“類比法”訓練直覺思維。

(3)以個性化發展為重心開發學生創新能力

如學科課堂教學中的作文個性化,閲讀個性化,理科實驗個性化,信息技術個性化,綜合實踐個性化,體音美特長個性化訓練等都收到了較好效果。

3、在實踐機制上不説空話

(1)增設保障機制。首先是組織保障。自2006年春季起,學校增設了科研處,配備了一名主任,落實一名副校長專門分管;其次是時間保障。常規教學本來就時間緊,要使課題研究紮實有效,必須合理安排時間,為此,我們將週六定為課題研究時間,平時每週一次,忙時間週一次,要麼“充電”:集中學業務,舉辦專題講座;要麼“放電”:説課、評課、寫論文、搞製作。三是資金保障。除了圍繞科研課題增設文本論文、報告,電子課件、演示等獎勵項目外,還對週六參加專業學習的給予補助。

(2)完善管理機制。學校過去對課題研究停留在表面説教狀態,沒有從管理上真正落實,自申請立項創新教育後,我們充實了對教師綜合考核的指標,增設了課題研究項目,分配了過程量化分數。

(3)調整評價機制。一是對教師的評價:由剛性變成彈性,課題內容由缺失到充實,由只以考試成績定論到既有定論又有評論,即每學期在學生中進行一次教師教育教學綜合情況調查,反饋情況分析評價;二是對程序的評價:由輕過程重結果到過程與結果和諧統一,分值上統籌兼顧;三是對學生的評價:由單一走向多元,由只重視顯性到顯性隱性結合,既重視直觀顯性的考試成績,又重視隱性的品德行為的成長過程,設成長記錄袋,填綜合素質卡,上文明進步榜,如胡自琴,吳又紅等一批教師長期重視學生隱性評價,一月一次紅榜表彰,形成了班風好,學風純的班務特色。

4、在實踐的關鍵處不掛空檔

(1)外派學習時不放過每一次機遇。近兩年,我們先後派出86人次赴北京、武漢、黃岡、武穴、羅田、孝感、黃梅、蘄春觀摩學習,參加研討會。

(2)內部培訓時不遺漏每一個環節。從講課、説課、評課到撰寫論文、舉辦講座,環環相扣。

(3)巧借東風時不吝惜每一回投入。創市級示範時,添置了多媒體;申報立項後,購置了攝像機;最近又全部上了網。另外還從北京郵購教學光盤,到省教所購置創新專業書,每年為閲覽室訂圖書近萬元。

(4)説課評時不停留在恭維奉承狀態。

(5)教學反思時不固步自封在經驗成績裏。

5、在實踐的進程中不行空路。

&n

bsp;無論是學校層面、實驗班級還是參與實踐的每一位教師,自開展創新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以來,一路上不斷地從認識——實踐到再認識——再實踐,內化創新認識,外化創新方法,物化創新成果。沿途拾起一串串“創新”果實:方案、報告、論文、案例、記錄、反思、總結、證書。

三、把創新教育的“落腳點”放在研究創新的效益裏。

科研創新教育研究給我校帶來了勃勃生機,學校聲譽不斷提升,學校影響不斷擴大,教師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得到全面培養,會學習,會探究,會創造,會展現自我的優秀學生在不斷湧現。

1、學校創新氛圍越來越濃。

近幾年來學校理念創新,育人環境創新,教師教法創新,學生學法創新,可謂與時俱進。

2、學校影響越來越大。

2006年初立項實驗以來,學校步入快速良性發展軌道,2006年底學校步入黃岡市第23所、英山第一所農村示範國中行列。去年底,學校還被評為黃岡市普通國中先進單位,技術裝備同時還獲得黃岡市人事局、教育局頒發的先進單位。

圖片新聞、《推管理經驗,展示範風采》的辦學事蹟多次上了《黃岡報》、《鄂東晚報》。

3、學校科研成果越來越多。

兩次參加全市創新教育階段總結會並作發言,三月又申報並立項省級“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去年四月接受市教科院專家視導時推出一批階段資料與成果,獲良好評價。去年在縣教研室組織的國中教學檢查中,獲得三項先進單位:一是綜合的教學工作先進單位;二是學科競賽先進單位;三是教研教改先進單位,

4、教師整體素質越來越高。

隨着創新教育的不斷深入,教師的觀念也在不斷更新。觀念的創新帶來了教學方法的創新,方法的創新帶來了水平的提高。校長獲全省優秀教師和全縣“十佳校長”稱號,20多名教師獲省市級骨幹教師稱號,1人獲得全省綜合實踐先進個人,3人奪得黃岡説課一等獎,教師的論文在刊物發表和評獎的3,優質課、課件獲市以上級獎的22節、件。

5、學生創新能力越來越強

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創新能力在新的大環境中得到薰陶和感染,課堂教學氛圍中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潛能得到釋放,聰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學生健康向上,樂觀的天性也得到自由發展。近兩年來,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國家級獎6人次,省級獎54人次,去年全市優秀藝術人才比賽,我校獲獎佔全縣三分之一,學生彭湃等多篇作文發表在《中學生優秀作文遜上,尤其是在最近的第十四屆茶葉節《茶鄉放歌》全市徵文中,一

(8)學生王爽奪得國中組唯一一等獎(獎金500元),學生屢屢在全縣運動會、藝術節、演講賽等多項活動中獲獎。

幾點困惑

困惑之一:創新課題研究與實踐在農村國中受到一定的侷限,它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較為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設施作為後盾支撐,由於財力上的困難,難免受到限制。

困惑之二:現行的教育評價體制和會考壓力對“創新”課題實踐勢必有一定的衝擊和影響,如何合理解決這一矛盾?需要作較深層次的研究。

困惑之三:由於目前正處於學生高峯期,班額過大,也是制約開展課題全方位研究的一大因素,因而如何加強教師的調控能力也是必須面對的一大課題。

“創新決定未來”。在知識經濟迅速崛起的今天,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提高民族創新能力的關鍵是人才,基礎在教育,時代需要創新教育,創新是教育的希望所在。只有打破傳統教育的禁錮,建立全新的教育創新體系,才能為創新教育的發展注人生機和活力,大力實施創新教育又會進一步推動教育創新。從創新教育走向教育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各級教育行政業務部門指導和兄弟學校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創新教育必將開出燦爛之花。

附:

1、課題主要承擔人:詹宇意王萬利胡建議蕭本初嶽伯成舒克章潘峯孫教育餘盛國劉斌楊李程文斌沈立新餘榮新姜文惠王林汪鵬夏運貴鄭倫鬆張長生畢朝暉許鬆華張泉王富林胡自琴方超吳又紅黃偉張梅香姜文惠陳世平

2、參考文獻:葉瑞祥等主編《創新學習能力論》

周慶林著《課題研究》

董奇譯編《有效的學生評價》

李祖超、劉青春等主編湖北省教育科研成果選集》(2006.03)

執筆:520xbc

二oo五年五月

【第12篇】國小教育科研課題檢查彙報總結

一、基本情況

鎮鏡山國小有兩項立項課題:市級數學課題“課堂教學中教師指導下有效傾聽與交流的研究”;市級英語課題“四年級英語書寫星級評價研究”。XX年秋季學期以此兩項課題為重點,以點帶面規範學校課題研究,在全校範圍內營出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使教師在研究中享受幸福,享受智慧帶來的快樂。

由於多方面原因,課題研究對於zjs國小來説是比較薄弱的。本學期,學校加強了課題研究力度:行政領導蹲點課題組組,檢查和指導課題研究;間周開展一次研究活動,學科教師全員參與,參與面100﹪;每次研究活動保證時間、地點、人員、主題四落實;嚴格按照課題研究程序,規範操作,進行了課題研究的前測、後測及相關的問卷調查;及時收集、整理階段資料,資料齊全。我們本着求真務實的精神,課題研究工作落實在平時,走實每一步,着實體現課題研究的實效。

二、工作亮點

1、聚焦課堂,關注細節,催生教師新的教育實踐智慧

關注細節的教學,必定是成功的教學;關注細節的教師,必定是成功的教師。本學期,我校課題研究提出了“聚焦課堂,關注細節”的口號,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切入,從常態課做起,夯實課題研討課。通過“備課——課例展示——集體評課、診課——教學效益反思”的一體化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內化教學新理念,提升課堂教學效能。在聚焦課堂、關注細節的教學研討中,課題組立足課堂,以發現問題為切入點,以分析問題為關注點,以解決問題為終極目標,共同探索提練簡潔活力、紮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例如,在數學課題同課異構的“一教”時,三年級林玉珍老師講“什麼是周長”一課,整堂課學生學習氣氛很活躍,但學生始終對什麼是周長這個概念不能準確表述,不能建立實際意義上的認識。在研討這堂時,課題組就抓住問題,分析造成問題的原因。通過研討,大家認為,問題的焦點在教師對概念的表述沒有準確定位,不時變換説法,不能給學生明確的概念信息。通過進一步討論,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一開始進入周長這個概念學習時,教師的語言表述要力求清晰、準確,而且始終要圍繞這個概念學習。“二教”中計江玲老師避免了“一教”中的問題,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事後,課題組的鐘莉莉老師説,課題研究解決了她多年教學中的困惑,使她豁然開朗。聚焦課堂,關注細節,使課題研究真正指導了教師課堂教學,促進了教師專業素質發展。研討活動中,我們力圖營造一種寬鬆、和諧、坦露、開放的人文對話環境,在問題的探討中引發教師內在衝突,在積極的互動中撩撥教師的心智,幫助教師對已有認知、信念的解構,從而催生出新的教育實踐智慧,並努力使教師感受研究帶來的的快樂與職業成就的幸福。

2、“同課異構”“三教三評”研究方式,使教師優勢互補,智慧共享

“同課異構”、“三教三評”是我校本學期語、數、英三科課題研究採取的主要研究方式,共計10人18課次。這種教研方式集智研課,不僅使執教教師和小組成員共享經驗與教訓,利於教師對教材深層的理解與把握,還由於借班上課,培養了教師課堂應變能力,真實地暴露出教學中存在的真正問題,使學科內教師間的教學優勢互補,智慧共享,促進了骨幹作用的發揮與新教師的成長。青年教師康忠平、呂英在關注細節,重塑課堂三教三評活動中脱穎而出,並代表學校參加了區體育、語文優質課競賽,獲得了好評。

3、及時整理研究成果,促進教師科研水平邁上新一台階。課題研究過程中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有效收集和積累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材料是做好課題研究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課題研究中,我校注重材料積累,採用 “課題材料檔案盒”的辦法,對研究過程中的相關材料及時收集、整理。例如,課題研究前期,我們收集和學習與課題相關聯的背景資料,撰寫課題研究方案、階段實驗計劃;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撰寫課題研究體會或心得,收集和整理典型個案、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效憑證並準備了一本課題活動大事記。通過建立“課題材料檔案盒”,使我校課題研究有條不紊地進行,使教師課題研究意識牢固建立,使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更加深入有效,同時也使教師的教科研理論與實踐水平走上了新的台階。

【第13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課題學期總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課題學期總結

課題研究的春風沐浴着正在飛躍的校園,課題研究的雨露滋潤着每一位師生的心田。在上級領導的關懷指導下,在“科研興教”的敦促下,我們課題組老師在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研究這片沃土中齊心協力,奮戰在教學第一線。辛勤地耕耘,也編織着我們的美好理想。回首在課題組這學期的工作,一曲曲奔跑般的旋律不禁從心底溢出……

一、充分發揮課題組的優勢,集思廣益,眾志成城。

我們的課題組,一個擁有19人的大集體,其中有功力深厚的教導主任,有久經沙場的老戰士,有年輕有為的生力軍。在研究中,我們課題組這個團體,較好地發揮着我們的人文環境優勢,較好地發揮着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一學期以來,我們課題組集思廣益,共同制訂實驗研究計劃。實實在在地開展有助師生髮展、成長的課題研究活動;積極參與各級組織的研討活動,承辦省教學研討活動,並起到率先垂範的作用。廣東省國小生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研究觀摩研討會於 2008年11月24日 在我校隆重召開,來自東莞、廣州、中山等地的全省各地代表參加了會議,省教廳的 楊建國 先生和佛山教研室的 姚淑華 老師、南海區教研室 黨朝亮 先生和各市、區的語文教研員親臨現場作指導。來自全省七個地區的七位老分別作課,我校的 杜小敏 老師為 全省 老師代表展示了語文綜合性學習課例――“樂讀清平樂”, 杜 老師聲情並茂地引領504班的學生遨遊在古色古香、韻味十足的古詞課堂中,該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累豐富,底氣豐厚,受到上級領導 和全體 老師代表的高度讚揚。 11月25日 ,我校圖文並茂的展板,最具特色的學生作品和精彩紛層的經典誦讀彙報表演,讓來賓們大飽眼福。交流研討期間,各地代表紛紛踴躍發言,研討氣氛濃郁。代表們表示收穫甚豐,從我校“師生齊學經典”中,他們找尋到了一條如何更好地開展國小生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道路。我校“學經典,用經典”的濃郁學習氛圍深深地感染着全省的教師代表們。會後,省教廳的 楊建國 先生表示本次活動辦地相當成功,意義深遠,為推動全省國小生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感謝上級為我校創造了這麼多學習的機會,讓我們在自己家就能參與上級的培訓。通過這一系列教學研討活動,錘鍊了教師的新課程教育技能,同時也鍛鍊、培養了我們的學生。

二、以教研促進課題研究,以研究課為突破口,努力提高實驗效果。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重視集體研討,集思廣益,博採眾長,老師們羣策羣力,智慧的火花在充溢。本學期,課題組老師以經典詩文的研讀作為研究之重點來開展研究,老師們的經典詩文研讀指導各有千秋,巧妙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把誦讀、合作、探究作為研究的主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六年級 張菁 老師上了一節文言文研究課――《伯牙絕弦》,課堂上巧妙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把誦讀、合作、探究作為研究的主流, 廖梅 君老師以詩歌單元為切入口,引導學生“走進李白”,“走進杜甫”,師生互動,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五年級 何玉玲 老師上了一節古詞知識課 、以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向學生傳授有關古詞的的知識, 廖素健 老師則帶着學生走進了古詩探究之旅,領略古詩的魅力。一年級 許萍 老師專門上了一節認識象形字的研究課《口耳目》, 潘惠玲 老師也專門上了一節認識會意字的研究課《日月明》,帶動各班結合課本引導學生了解古人造字的智慧,感受漢字的有趣;三年級 樑 老師上《望天門山》一課時,針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反覆品讀,讓學生真正融進古詩中,融進意境中,感受到詩人激越的創作情緒。接着讓學生根據詩中景物的特點,通過小組合作描繪畫中的內容。這樣,學生就輕輕鬆鬆學懂了這首詩。我們就是這樣,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潛移默化,讓中華傳統文化播種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田。

三、以開展綜合性學習為研究特色,強調經典誦讀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本學期,我們繼續把經典詩文的誦讀與生活實踐,與學校德育緊密結合,讓經典誦讀滋潤孩子們的完美人格。各年級實驗班按計劃,繼續以《國小生必背古詩詞》為載體,積累古詩。每個年級的實驗班還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積累經典文化,如:一年級背誦兒歌、二年級背誦成語和歇後語、三年級背誦古詩、四年級背誦繞口令、五年級背誦古詞、六年級背誦文言文等,利用課前、早讀和課外閲讀的時間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誦讀。現在,孩子們的言談、作文中常常無意識地説出的一、兩句古詩,讓我們感到分外高興。我們還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經典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精神生活,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一)一年級 何渭文 老師為學生精心挑選了一本適合一年級孩子讀背的《365夜兒歌精選》,班上孩子已積累背誦了差不多100首。在孩子們的背誦中,實現了識字、閲讀、練口語的.綜合訓練,具有中國特色的兒歌童謠在孩子們的心中植根成長!一年級實驗班12月開展了“經典誦讀實驗班”的交流活動,交流背誦了積累的古詩、兒歌,營造經典誦讀氛圍,增強誦讀祖國傳統文化的意識,活躍了學生的身心。

(二)四年級全體學生開展了題為“經典伴我成長”的讀書活動。同學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活動中。實驗老師會圍繞“古詩詞”組織同學們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漫遊古詩王國》《古詩苑漫步》《古詩擂台賽》常常使同學們留戀忘返,其中“報題背詩 ”、“ 據意説詩”、“ 摸物猜詩”、“ 活用古詩”等生動有趣的活動環節使同學們收益匪淺。

(三)五、六年級緊扣教材,靈活運用教材。分別開展了 “遨遊漢字王國”和“詩海拾貝,與詩同行”綜合性學習,深入地開展文化傳統教育,特別是字謎 歇後語 對聯漢字等知識的教育。活動中,老師們積極指導,學生認真圍繞小主題開展學習,從選定主題――制訂研究計劃――收集整理資料――交流彙報――班級詩歌朗誦會――詩歌知識競賽――創作小詩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同學們獲益良多。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充分地體現其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的特點,並提高學生策劃、規劃自己學習的能力,用多種途徑、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每個班的研究成果各具特色,有609班、613班、605班、610班、606班交上了《研究作品集》,608、607班把計劃的制定、研究成果、收穫體會等進行歸納彙報,其餘各班也把自己班最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上交科組進行交流,在成果的彙報與學習指導的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受到同學們遨遊在經典詩文的學習研究中所表現出來的興致、困惑與驚喜。我們還專門對在這次綜合性學習表現出色的每班五位同學進行表彰獎勵。

(四)課題組編輯了《中華文化傳統教育選編》印發給學生,利用校園廣播傳媒,以歌唱、小品、朗誦等形式,由廣播員帶領孩子們誦讀經典。每當午睡後,校園裏迴盪着朗朗的讀詩誦典的聲音,整個校園都浸染在濃濃的古典文化氛圍中。

(五)在我校剛剛結束的新年小主持人比賽中,我們的26位小主持人都分別為在場的觀眾聲情並茂地朗讀了一首古詩詞,掀起了同學們誦讀經典的熱浪。

生活如一首詩、又如一個童話故事……面對生活的多彩,我們選擇了經典。

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親近經典,熱愛經典,我們將繼續與書為友,與經典同行,讓同學們能在祖國優秀的經典文化中盡情遨遊!

【第14篇】班級子課題小結民間飲食文化在教育活動中的利用-幼兒園教研總結

班級子課題小結民間飲食文化在教育活動中的利用-幼兒園教研總結

我們的子課題研究已經進行了一個學期了,根據我們的研究目標核計劃,我們將研究的內容、重心放在豐富幼兒的遊戲材料,使他們能夠更好的運用各種遊戲材料製作本土食品,併為其提供了廢物箱,讓他們能夠以物代物的進行遊戲,自主的解決遊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在“點心店”的角色區中,我們為其準備了各色的橡皮泥來製作青糰子、桔紅糕、蛋糕等常見的民間小吃,此外,為了使遊戲更加貼近生活,我們還為點心師準備了一次性盤子、叉子供客人在點裏品嚐,一次性的飯盒、塑料薄膜用來封口裝盒供客人帶走用,還有塑料刀、空塑料盒子、模具供點心師製作各色點心。

在“土特產商店”的角色區中,我們為其準備了更多的材料,其中更多的利用了廢舊物品。製作襪底酥我們為其提供了牛奶盒子的硬紙板代替馬糞紙,雖然硬了些,幼兒還是可以進行剪、畫的,剪好後用油畫棒塗色,聰明的他們想到再利用記號筆的點代替了灑在上面的芝麻,再利用我們提供的塑料盒子或袋子裝盒打包,就是一盒與明清街街特產店一樣的本土小吃了。這裏也製作青糰子,可製作方法比小吃店複雜,孩子們利用廢舊箱中的綠色皺紋紙、廢紙來製作。廢紙捏團包在裏面,皺紋紙包外面,再用雙面膠固定,放在塑料盤子中,用保鮮膜封好,一盤好看的`青糰子也完工了。糖藕也是好吃的東西,小朋友們從廢舊箱中找到了破襪子和棉花,就開始動手製作,口頭打結,中間用棉花塞滿。尾巴打結處放上一根筷子,用繩子紮緊,好吃的蓮藕做成了。

“娃娃家”中,我們也提供了他們白布和藍色顏料,鼓勵娃娃家的“媽媽”把白布染成藍印花布做圍裙,媽媽很快在玩具櫃找到了積木作模子進行印製,然後放在外面晾乾,很快的一件漂亮的圍裙完工了,媽媽滿意的笑了。其他角色區域中雖然本土化特色並不明顯,但我們也是與這些本土區域相聯繫、流通的,是主題活動的延伸和滲透。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只要給幼兒充分的遊戲材料,再加上適當的指導,幼兒還是非常喜歡這些有難度的操作活動的,通過活動,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對我們的本土文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交往能力、社會性都有所增強,很好的得到了發展。但是,由於操作活動比較多,幼兒專注於製作,與他人的語言交流少了,下學期,我們將繼續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並注意加強其語言交流,使其得到更好的發展。

【第15篇】國小教育科研課題檢查彙報的總結

國小教育科研課題檢查彙報的總結

一、基本情況

鎮鏡山國小有兩項立項課題:市級數學課題“課堂教學中教師指導下有效傾聽與交流的研究”;市級英語課題“四年級英語書寫星級評價研究”。xx年秋季學期以此兩項課題為重點,以點帶面規範學校課題研究,在全校範圍內營出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使教師在研究中享受幸福,享受智慧帶來的快樂。

由於多方面原因,課題研究對於zjs國小來説是比較薄弱的。本學期,學校加強了課題研究力度:行政領導蹲點課題組組,檢查和指導課題研究;間周開展一次研究活動,學科教師全員參與,參與面100﹪;每次研究活動保證時間、地點、人員、主題四落實;嚴格按照課題研究程序,規範操作,進行了課題研究的前測、後測及相關的問卷調查;及時收集、整理階段資料,資料齊全。我們本着求真務實的精神,課題研究工作落實在平時,走實每一步,着實體現課題研究的實效。

二、工作亮點

1、聚焦課堂,關注細節,催生教師新的教育實踐智慧

關注細節的教學,必定是成功的教學;關注細節的.教師,必定是成功的教師。本學期,我校課題研究提出了“聚焦課堂,關注細節”的口號,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切入,從常態課做起,夯實課題研討課。通過“備課——課例展示——集體評課、診課——教學效益反思”的一體化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內化教學新理念,提升課堂教學效能。在聚焦課堂、關注細節的教學研討中,課題組立足課堂,以發現問題為切入點,以分析問題為關注點,以解決問題為終極目標,共同探索提練簡潔活力、紮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例如,在數學課題同課異構的“一教”時,三年級林玉珍老師講“什麼是周長”一課,整堂課學生學習氣氛很活躍,但學生始終對什麼是周長這個概念不能準確表述,不能建立實際意義上的認識。在研討這堂時,課題組就抓住問題,分析造成問題的原因。通過研討,大家認為,問題的焦點在教師對概念的表述沒有準確定位,不時變換説法,不能給學生明確的概念信息。通過進一步討論,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一開始進入周長這個概念學習時,教師的語言表述要力求清晰、準確,而且始終要圍繞這個概念學習。“二教”中計江玲老師避免了“一教”中的問題,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事後,課題組的鐘莉莉老師説,課題研究解決了她多年教學中的困惑,使她豁然開朗。聚焦課堂,關注細節,使課題研究真正指導了教師課堂教學,促進了教師專業素質發展。研討活動中,我們力圖營造一種寬鬆、和諧、坦露、開放的人文對話環境,在問題的探討中引發教師內在衝突,在積極的互動中撩撥教師的心智,幫助教師對已有認知、信念的解構,從而催生出新的教育實踐智慧,並努力使教師感受研究帶來的的快樂與職業成就的幸福。

2、“同課異構”“三教三評”研究方式,使教師優勢互補,智慧共享

“同課異構”、“三教三評”是我校本學期語、數、英三科課題研究採取的主要研究方式,共計10人18課次。這種教研方式集智研課,不僅使執教教師和小組成員共享經驗與教訓,利於教師對教材深層的理解與把握,還由於借班上課,培養了教師課堂應變能力,真實地暴露出教學中存在的真正問題,使學科內教師間的教學優勢互補,智慧共享,促進了骨幹作用的發揮與新教師的成長。青年教師康忠平、呂英在關注細節,重塑課堂三教三評活動中脱穎而出,並代表學校參加了區體育、語文優質課競賽,獲得了好評。

3、及時整理研究成果,促進教師科研水平邁上新一台階。課題研究過程中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有效收集和積累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材料是做好課題研究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課題研究中,我校注重材料積累,採用 “課題材料檔案盒”的辦法,對研究過程中的相關材料及時收集、整理。例如,課題研究前期,我們收集和學習與課題相關聯的背景資料,撰寫課題研究方案、階段實驗計劃;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撰寫課題研究體會或心得,收集和整理典型個案、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效憑證並準備了一本課題活動大事記。通過建立“課題材料檔案盒”,使我校課題研究有條不紊地進行,使教師課題研究意識牢固建立,使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更加深入有效,同時也使教師的教科研理論與實踐水平走上了新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