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校創新教育課題階段總結(精選多篇)

欄目: 學校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71W

第一篇:學校創新教育課題階段總結

學校創新教育課題階段總結(精選多篇)

“鏈接”創新教育,“刷新”學校形象

——湖北省“十五”重點課題國中創新教育研究與實踐

階段性總結會彙報材料

--縣---中學課題組

我校“國中創新教育教學研究與實驗 "課題,是xx年底申報,xx年1月正式啟動的,至今已走過了兩年半的研究歷程。在市教科院和縣教研室的指導下,回顧這兩年多的研究,應該説,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績。現在向各位作彙報,彙報的題目是《“鏈接”創新教育,“刷新”學校形象》。主要從創新教育的“着眼點”、創新教育的“着力點”、創新教育的“落腳點”,談談怎樣“鏈接”;在教育創新的觀念上、實踐創新的過程中、研究創新的效益裏,説説如何“刷新”。

一、把創新教育的“着眼點”放在教育創新的觀念上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肩負着民族創新的特殊使命,因而,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研究的主體,而能否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首先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單調乏味的義務,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道路上來”。而教師的這種精神、意識與能力又完全取決於學校管理層的教育理念是否創新。

自xx年底接題以來,我校就形成了“向教育科研要質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階”的共識,明確提出了“把課題研究作為提升辦學水平的階梯、把課題研究作為培養教師隊伍的機制、把課題研究作為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手段、把課題研究中的創新作為學校教育的核心目標”的研究口號。把創新教育的“着眼點”放在教育創新的觀念上。

一是理念,學校辦學理念的的創新;二是觀念,教師教學觀念的創新;三是信念,學生求學信念的創新。

1、學校辦學理念的創新:力爭提升一檔品味

在思維上創新

學校能否與時俱進,辦學理念很關鍵。學校如何在新形勢下與時俱進?我們覺得過去的辦學理念缺少特色,於是將辦學理念創新為與教育方針緊密吻合的十六個字。即:修德為先、啟智為要、強體為本、成才為上。德、智、體渾然一體,構成辦學主體行為。"德",要修;"智",要啟;"體",要強,缺一不可,而"成才"是目的,有鑑於此,我們於xx年底就把當時有着32年辦學歷史的長衝中學的辦學理念作了大膽創新,集中為八個字:修德、啟智、強體、成才。

在運行中創新。再好的辦學理念不付諸實踐不行,如何在實踐中應用辦學理念?我們主要採用了"三合一"的辦法來強化師生的理念。

一是"天天看"——將八個大字的辦學理念鑄成兩米見方的大紅烤漆字,高聳在教學樓頂上,醒目、耀眼,師生無時不在關注它、談論它、踐行它。

二是"時時唱"——我們把辦學理念寫進了《民族興旺我擔當》的校歌。通過對兩小節歌詞的反覆吟唱,強化師生的理念行為。如:畢昇故里大道旁,青紗環繞碧羅帳--長衝中學我的嚮往,長衝中學我的希望--清晨的陽光,傍晚的燈光--莘莘學子書聲琅--修德、啟智、強體、成才--民族的興旺,我擔當!國家的富強,我擔當!並把她作為七年級新生進校必學歌曲,五四或十一、元旦歌詠的必唱歌曲,藝術人才選拔必測歌曲。可以説,在----中學近xx師生中,第一會唱的是國歌,第二會唱的就是校歌了。

三是"週週講"——我們規定國旗下講話內容,無論哪個領導講話,必須緊緊圍繞辦學理念的八個字來拓展,結合校本實際去生髮,並收集整理編印成冊,使辦學理念的觀念意識不僅物化為資料、更內化為行為。

此外,我們還在"校園之聲"廣播台開闢了"化理念為行動"的專欄,在《山茶花》文學社刊內設置辦學理念實踐專頁。

總之,近兩年,我校的辦學理念不僅有形可見,有聲可聽,而且有更多的人在用心內化,努力踐行。

2、教師教學觀念的創新,徹底消除三個誤解

一是科研創新“神祕論”。他們雖然嚮往上進,也崇尚創新,羨慕別人的成果,同時又覺得創新神祕莫測,高不可攀,徘徊在創新的門口。

二是創新“冒險論”,他們認為,科研創新是形式,有違常規,是“花拳秀腿”,“好看不好吃”,他們貪圖安逸,墨守陳規,不會用心去思考如何教會學生上課,複習,也不懂得如何用科學,正確的方法去應考,更不會考慮怎樣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種人是抵制創新的。

三是常規與創新“衝突論”,持這種觀點的教師不懂常規與教研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他們認為科研影響日常教學,創新破壞常規秩序,不可否認,科研創新需要花一定時間和精力,創新必然要打破傳統,然而“磨刀不誤砍柴功”,創新會讓教師從新的高度去審視常規,提高效益。

為了從根本上消除教師的誤解,學校不斷藉助外力、挖掘內力,利用外派參觀學習,利用週六舉辦創新論壇、創新實踐、創新反思講座,校長、副校長帶頭講創新理論、教研組長、實驗教師跟班談認識,兩年來,已舉辦講座9期,54人為創新進行了講析,外派學習63人次,印發創新學習資料16期,基本上消除了教師對創新教育的誤解。

3、學生求學信念的創新,必須樹立四種信念。

雖然好奇心是創新的首要成分,自信心也是創新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少研究成果和經驗表明,一個人將來創造力的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學階段創造力發展的狀況,而學生求學過程尤為關鍵的是四種與信念直接相關的內容。一是自信的求學信念,學會説“我會”;二是自愛的求學信念,學會説“我願”;三是自覺的求學信念,學會説“我能”;四是自主的求學信念,學會説“我敢”。既要從本質上培養學生的智力創新能力,讓他們獲取成功的學習經驗;更要從道德層面上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悦,感悟失敗的痛苦,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

二、把創新教育的“着力點”放在實踐創新的過程中

我們認為:創新教育的“着力點”應該是在實踐過程中堅持創新。立項時的“實驗”二字在去年10月的市教科院會議上,改為了“實踐”,這就意味着,國中創新教育應全方位,大面積地投入到實踐之中,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踐行創新,不讓實踐過程的每一個環節落空,針對實踐中的“實”字,我校課題組明確提出了“五不空”,一是在實踐的時空上不留空白;二是在實踐陣地上不放空炮;三是在實踐的機制上不説空話;四是在實踐的關鍵處不掛空檔;五是在實踐的進程中不行空路。

1、在實踐的時空上不留空白

我校實踐創新教育的時段,大至分為四個階段

(1)開題起步階段(

xx.12~xx.7)

我們以學科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申報立項,當時確立了六個學科共8個子課題為創新研究項目,並確立了在六個班開展實驗,還成立了科研處,確定雙週六上午為創新教育學習研究固定時間,形成了系統的實驗方案。

(2)實驗運行階段(xx.3~xx.7)

根據學科與課型的不同,不斷地實踐,反覆地探索,創新了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如語文學科的個性化作文指導:啟發——激趣——引導——動筆——互評,精讀課文教學的“導——悟——創——評”;數學課思維為主線的“準備——發現——探究——質疑——應用——延伸”;物理課的八步教學模式:設疑——操作——觀察——小結——質疑——討論——解疑——歸納;化學課的問(激活思維)——動(多維互動)——探(探索求知)——導(歸納引導)——創(應用遷移);音樂課的興趣感知——模仿感悟——參與體驗——創新展現等。課題實驗涵蓋了大多數學科,涉及到絕大多數教師。

(3)全面實踐階段 (xx.9~xx.7)

是全面推行、全員參與,全方位實踐階段。即在全體教師中推廣模式,通過講、説創新研討課,寫創新實踐、創新反思論文,召開學科創新説課聽課研討會,舉辦創新論壇、創新實踐、創新反思講座,不斷調整完善各學科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全面摸索新的創新策略。

(4)攻堅結題階段(xx.8~12),隨着實踐的深入,藉助研討會召開,利用省級新課題立項,我們發現學科創新中的國家級課程、地方性課程和校本課程以及活動性課程、展示型課程、研究性課程之間是有共性的,相對學科型課程內容而言,完全可以打破教材的束縛,最大限度地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性,這三類課程均以活動貫穿始終,並注重學生的探究與嘗試過程,為此,我們一方面加大這三類課程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力度,另一方面以綜合實踐活動課帶動學科課的研究,努力尋找兩者之間的結合點,隨着創新課題深入開展,開放性學習的教學理念給了“自主、合作、發展”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空間,我們相信,到結題時,教學內容的開放性,獲知過程的開放性,教師評價的開放性,師生關係的開放性,會成為創新性課堂教學的評價主體。

我校實踐創新教育的空間可謂面面俱到:

一是科科有課題。語文有“作文個性化與閲讀個性化”、“生活源泉與個性化發展。”數學有“探究式學習研究與實驗”、“課堂教學中求異思維研究”、“英語課閲讀能力的培養與研究”、“物理合作學習研究”、“政治實踐途徑研究”、“音樂地方特色研究”、“美術鄉土教材研究”等。

二是班班有研究。開題之初,我們只確定在三個年級共六個班中開展實驗;實驗運行階段,就擴大到八個班;到今年初,已發展到全校24個班。

三是人人都實踐。創新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我校107個任課教師都參與其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子課題,個個都有整套的方案計劃、實踐過程記錄、階段總結與反思,呈現在與會者面前雖然難免有些粗糙、簡單,但仍能反映出我校實踐創新教育教學的整體狀況。

2、在實踐的主陣地上不放空炮。

勿庸置疑,創新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讓創新實踐在主陣地上放空炮,我們的主要作法是三條:

(1)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培養創新能力。

如文科教師巧用“三境”培養創新:

一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質疑情境,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去發現問題,大膽提問;二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交流情境,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討論;三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想象情境,變“單一思維”為“多向拓展”思維。

又如理科教師培養創新學生的“三性”:有的採用“一題多解”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有的採用“一題簡解”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有的採用“一題優解”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特性。

(2)以創造性思維為核心培養創新能力

主要是在教學中訓練學生的三類創新性思維:

如理科主要採用“大腦激盪法”、“反問法”、“分散法”訓練學生髮散思維;文科主要採用“圖像法”、“變換法”、“情境法”訓練學生形象思維;綜合學科主要採用“設想法”“追蹤法”“類比法”訓練直覺思維。

(3)以個性化發展為重心開發學生創新能力

如學科課堂教學中的作文個性化,閲讀個性化,理科實驗個性化,信息技術個性化,綜合實踐個性化,體音美特長個性化訓練等都收到了較好效果。

3、在實踐機制上不説空話

(1)增設保障機制。首先是組織保障。自xx年春季起,學校增設了科研處,配備了一名主任,落實一名副校長專門分管;其次是時間保障。常規教學本來就時間緊,要使課題研究紮實有效,必須合理安排時間,為此,我們將週六定為課題研究時間,平時每週一次,忙時間週一次,要麼“充電”:集中學業務,舉辦專題講座;要麼“放電”:説課、評課、寫論文、搞製作。三是資金保障。除了圍繞科研課題增設文本論文、報告,電子課件、演示等獎勵項目外,還對週六參加專業學習的給予補助。

(2)完善管理機制。學校過去對課題 研究停留在表面説教狀態,沒有從管理上真正落實,自申請立項創新教育後,我們充實了對教師綜合考核的指標,增設了課題研究項目,分配了過程量化分數。

(3)調整評價機制。一是對教師的評價:由剛性變成彈性,課題內容由缺失到充實,由只以考試成績定論到既有定論又有評論,即每學期在學生中進行一次教師教育教學綜合情況調查,反饋情況分析評價;二是對程序的評價:由輕過程重結果到過程與結果和諧統一,分值上統籌兼顧;三是對學生的評價:由單一走向多元,由只重視顯性到顯性隱性結合,既重視直觀顯性的考試成績,又重視隱性的品德行為的成長過程,設成長記錄袋,填綜合素質卡,上文明進步榜,如胡自琴,吳又紅等一批教師長期重視學生隱性評價,一月一次紅榜表彰,形成了班風好,學風純的班務特色。

4、在實踐的關鍵處不掛空檔

(1)外派學習時不放過每一次機遇。近兩年,我們先後派出86人次赴北京、武漢、黃岡、武穴、羅田、孝感、黃梅、蘄春觀摩學習,參加研討會。

(2)內部培訓時不遺漏每一個環節。從講課、説課、評課到撰寫論文、舉辦講座,環環相扣。

(3)巧借東風時不吝惜每一回投入。創市級示範時,添置了多媒體;申報立項後,購置了攝像機;最近又全部上了網。另外還從北京郵購教學光盤,到省教所購置創新專業書,每年為閲覽室訂圖書近萬元。

(4)説課評時不停留在恭維奉承狀態。

(5)教學反思時不固步自封在經

驗成績裏。

5、在實踐的進程中不行空路。

無論是學校層面、實驗班級還是參與實踐的每一位教師,自開展創新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以來,一路上不斷地從認識——實踐到再認識——再實踐,內化創新認識,外化創新方法,物化創新成果。沿途拾起一串串“創新”果實:方案、報告、論文、案例、記錄、反思、總結、證書。

三、把創新教育的“落腳點”放在研究創新的效益裏。

科研創新教育研究給我校帶來了勃勃生機,學校聲譽不斷提升,學校影響不斷擴大,教師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得到全面培養,會學習,會探究,會創造,會展現自我的優秀 學生在不斷湧現。

1、學校創新氛圍越來越濃。

近幾年來學校理念創新,育人環境創新,教師教法創新,學生學法創新,可謂與時俱進。

2、學校影響越來越大。

xx年初立項實驗以來,學校步入快速良性發展軌道,xx年底學校步入黃岡市第23所、英山第一所農村示範國中行列。去年底,學校還被評為黃岡市普通國中先進單位,技術裝備同時還獲得黃岡市人事局、教育局頒發的先進單位。

圖片新聞、《推管理經驗,展示範風采》的辦學事蹟多次上了《黃岡報》、《鄂東晚報》。

3、學校科研成果越來越多。

兩次參加全市創新教育階段總結會並作發言,三月又申報並立項省級“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去年四月接受市教科院專家視導時推出一批階段資料與成果,獲良好評價。去年在縣教研室組織的國中教學檢查中,獲得三項先進單位:一是綜合的教學工作先進單位;二是學科競賽先進單位;三是教研教改先進單位,

4、教師整體素質越來越高。

隨着創新教育的不斷深入,教師的觀念也在不斷更新。觀念的創新帶來了教學方法的創新,方法的創新帶來了水平的提高。校長獲全省優秀教師和全縣“十佳校長”稱號,20多名教師獲省市級骨幹教師稱號,1人獲得全省綜合實踐先進個人,3人奪得黃岡説課一等獎,教師的論文在刊物發表和評獎的36篇,優質課、課件獲市以上級獎的22節、件。

5、學生創新能力越來越強

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創新能力在新的大環境中得到薰陶和感染,課堂教學氛圍中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潛能得到釋放,聰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學生健康向上,樂觀的天性也得到自由發展。近兩年來,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國家級獎6人次,省級獎54人次,去年全市優秀藝術人才比賽,我校獲獎佔全縣三分之一,學生彭湃等多篇作文發表在《中學生優秀作文選》上,尤其是在最近的第十四屆茶葉節《茶鄉放歌》全市徵文中,一(8)學生王爽奪得國中組唯一一等獎(獎金500元),學生屢屢在全縣運動會、藝術節、演講賽等多項活動中獲獎。

幾點困惑

困惑之一:創新課題研究與實踐在農村國中受到一定的侷限,它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較為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設施作為後盾支撐,由於財力上的困難,難免受到限制。

困惑之二:現行的教育評價體制和會考壓力對“創新”課題實踐勢(好範 文站推薦:)必有一定的衝擊和影響,如何合理解決這一矛盾?需要作較深層次的研究。

困惑之三:由於目前正處於學生高峯期,班額過大,也是制約開展課題全方位研究的一大因素,因而如何加強教師的調控能力也是必須面對的一大課題。

“創新決定未來” 。在知識經濟迅速崛起的今天,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提高民族創新能力的關鍵是人才,基礎在教育,時代需要創新教育,創新是教育的希望所在。只有打破傳統教育的禁錮 , 建立全新的教育創新體系 , 才能為創新教育的發展注人生機 和活力 , 大力實施創新教育又會進一步推動教育創新。從創 新教育走向教育創新 , 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們有理由相信 , 在各級教育行政業務部門指導和兄弟學校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創新教育必將開出燦爛之花。

附:

1、課題主要承擔人:詹宇意 王萬利 胡建議 蕭本初 嶽伯成 舒克章 潘 峯 孫教育 餘盛國 劉 斌 楊 李 程文斌 沈立新 餘榮新 姜文惠 王 林 汪 鵬 夏運貴 鄭倫鬆 張長生 畢朝暉 許鬆華 張 泉 王富林 胡自琴 方 超 吳又紅 黃 偉 張梅香 姜文惠 陳世平

2、參考文獻:葉瑞祥等主編《創新學習能力論》

周慶林著《課題研究》

董奇譯編《有效的學生評價》

李祖超、劉青春等主編湖北省教育科研成果選集》(xx.03)

執筆:520xbc

二oo五年五月

第二篇:學校創新教育課題階段總結

“鏈接”創新教育,“刷新”學校形象——湖北省“十五”重點課題國中創新教育研究與實踐階段性總結會彙報材料--縣---中學課題組我校“國中創新教育教學研究與實驗課題,是2014年底申報,2014年1月正式啟動的,至今已走過了兩年半的研究歷程。在市教科院和縣教研室的指導下,回顧這兩年多的研究,應該説,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績。現在向各位作匯

報,彙報的題目是《“鏈接”創新教育,“刷新”學校形象》。主要從創新教育的“着眼點”、創新教育的“着力點”、創新教育的“落腳點”,談談怎樣“鏈接”;在教育創新的觀念上、實踐創新的過程中、研究創新的效益裏,説説如何“刷新”。一、把創新教育的“着眼點”放在教育創新的觀念上“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肩負着民族創新的特殊使命,因而,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研究的主體,而能否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首先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單調乏味的義務,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道路上來”。而教師的這種精神、意識與能力又完全取決於學校管理層的教育理念是否創新。自2014年底接題以來,我校就形成了“向教育科研要質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階”的共識,明確提出了“把課題研究作為提升辦學水平的階梯、把課題研究作為培養教師隊伍的機制、把課題研究作為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手段、把課題研究中的創新作為學校教育的核心目標”的研究口號。把創新教育的“着眼點”放在教育創新的觀念上。一是理念,學校辦學理念的的創新;二是觀念,教師教學觀念的創新;三是信念,學生求學信念的創新。1、學校辦學理念的創新:力爭提升一檔品味在思維上創新學校能否與時俱進,辦學理念很關鍵。學校如何在新形勢下與時俱進?我們覺得過去的辦學理念缺少特色,於是將辦學理念創新為與教育方針緊密吻合的十六個字。即:修德為先、啟智為要、強體為本、成才為上。德、智、體渾然一體,構成辦學主體行為。德,要修;智,要啟;體,要強,缺一不可,而成才是目的,有鑑於此,我們於2014年底就把當時有着32年辦學歷史的長衝中學的辦學理念作了大膽創新,集中為八個字:修德、啟智、強體、成才。在運行中創新。再好的辦學理念不付諸實踐不行,如何在實踐中應用辦學理念?我們主要採用了三合一的辦法來強化師生的理念。一是天天看——將八個大字的辦學理念鑄成兩米見方的大紅烤漆字,高聳在教學樓頂上,醒目、耀眼,師生無時不在關注它、談論它、踐行它。二是時時唱——我們把辦學理念寫進了《民族興旺我擔當》的校歌。通過對兩小節歌詞的反覆吟唱,強化師生的理念行為。如:畢昇故里大道旁,青紗環繞碧羅帳--長衝中學我的嚮往,長衝中學我的希望--清晨的陽光,傍晚的燈光--莘莘學子書聲琅--修德、啟智、強體、成才--民族的興旺,我擔當!國家的富強,我擔當!並把她作為七年級新生進校必學歌曲,五四或十一、元旦歌詠的必唱歌曲,藝術人才選拔必測歌曲。可以説,在----中學近2014師生中,第一會唱的是國歌,第二會唱的就是校歌了。三是週週講——我們規定國旗下講話內容,無論哪個領導講話,必須緊緊圍繞辦學理念的八個字來拓展,結合校本實際去生髮,並收集整理編印成冊,使辦學理念的觀念意識不僅物化為資料、更內化為行為。此外,我們還在校園之聲廣播台開闢了化理念為行動的專欄,在《山茶花》文學社刊內設置辦學理念實踐專頁。總之,近兩年,我校的辦學理念不僅有形可見,有聲可聽,而且有更多的人在用心內化,努力踐行。2、教師教學觀念的創新,徹底消除三個誤解一是科研創新“神祕論”。他們雖然嚮往上進,也崇尚創新,羨慕別人的成果,同時又覺得創新神祕莫測,高不可攀,徘徊在創新的門口。二是創新“冒險論”,他們認為,科研創新是形式,有違常規,是“花拳秀腿”,“好看不好吃”,他們貪圖安逸,墨守陳規,不會用心去思考如何教會學生上課,複習,也不懂得如何用科學,正確的方法去應考,更不會考慮怎樣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種人是抵制創新的。三是常規與創新“衝突論”,持這種觀點的教師不懂常規與教研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他們認為科研影響日常教學,創新破壞常規秩序,不可否認,科研創新需要花一定時間和精力,創新必然要打破傳統,然而“磨刀不誤砍柴功”,創新會讓教師從新的高度去審視常規,提高效益。為了從根本上消除教師的誤解,學校不斷藉助外力、挖掘內力,利用外派參觀學習,利用週六舉辦創新論壇、創新實踐、創新反思講座,校長、副校長帶頭講創新理論、教研組長、實驗教師跟班談認識,兩年來,已舉辦講座9期,54人為創新進行了講析,外派學習63人次,印發創新學習資料16期,基本上消除了教師對創新教育的誤解。3、學生求學信念的創新,必須樹立四種信念。雖然好奇心是創新的首要成分,自

第三篇:學校創新教育課題階段總結

“鏈接”創新教育,“刷新”學校形象

——湖北拾十五”重點課題國中創新教育研究與實踐

階段性總結會彙報材料

--縣---中學課題組

我校“國中創新教育教學研究與實驗"課題,是2014年底申報,2014年1月正式啟動的,至今已走過了兩年半的研究歷程。在市教科院和縣教研室的指導下,回顧這兩年多的研究,應該説,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績。現在向各位作彙報,彙報的題目是《“鏈接”創新教育,“刷新”學校形象》。主要從創新教育的“着眼點”、創新教育的“着力點”、創新教育的“落腳點”,談談怎樣“鏈接”;在教育創新的觀念上、實踐創新的過程中、研究創新的效益裏,説説如何“刷新”。

一、把創新教育的“着眼點”放在教育創新的觀念上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肩負着民族創新的特殊使命,因而,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研究的主體,而能否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首先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單調乏味的義務,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道路上來”。而教師的這種精神、意識與能力又完全取決於學校管理層的教育理念是否創新。

自2014年底接題以來,我校就形成了“向教育科研要質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階”的共識,明確提出了“把課題研究作為提升辦學水平的階梯、把課題研究作為培養教師隊伍的機制、把課題研究作為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手段、把課題研究中的創新作為學校教育的核心目標”的研究口號。把創新教育的“着眼點”放在教育創新的觀念上。

一是理念,學校辦學理念的的創新;二是觀念,教師教學觀念的創新;三是信念,學生求學信念的創新。

1、學校辦學理念的創新:力爭提升一檔品味

在思維上創新

學校能否與時俱進,辦學理念很關鍵。學校如何在新形勢下與時俱進?我們覺得過去的辦學理念缺少特色,於是將辦學理念創新為與教育方針緊密吻合的十六個字。即:修德為先、啟智為要、強體為本、成才為上。德、智、體渾然一體,構成辦學主體行為。"德",要修;"智",要啟;"體",要強,缺一不可,而"成才"是目的,有鑑於此,我們於2014年底就把當時有着32年辦學歷史的長衝中學的辦學理念作了大膽創新,集中為八個字:修德、啟智、強體、成才。

在運行中創新。再好的辦學理念不付諸實踐不行,如何在實踐中應用辦學理念?我們主要採用了"三合一"的辦法來強化師生的理念。

一是"天天看"——將八個大字的辦學理念鑄成兩米見方的大紅烤漆字,高聳在教學樓頂上,醒目、耀眼,師生無時不在關注它、談論它、踐行它。

二是"時時唱"——我們把辦學理念寫進了《民族興旺我擔當》的校歌。通過對兩小節歌詞的反覆吟唱,強化師生的理念行為。如:畢昇故里大道旁,青紗環繞碧羅帳--長衝中學我的嚮往,長衝中學我的希望--清晨的陽光,傍晚的燈光--莘莘學子書聲琅--修德、啟智、強體、成才--民族的興旺,我擔當!國家的富強,我擔當!並把她作為七年級新生進校必學歌曲,五四或十一、元旦歌詠的必唱歌曲,藝術人才選拔必測歌曲。可以説,在----中學近2014師生中,第一會唱的是國歌,第二會唱的就是校歌了。

三是"週週講"——我們規定國旗下講話內容,無論哪個領導講話,必須緊緊圍繞辦學理念的八個字來拓展,結合校本實際去生髮,並收集整理編印成冊,使辦學理念的觀念意識不僅物化為資料、更內化為行為。

此外,我們還在"校園之聲"廣播台開闢了"化理念為行動"的專欄,在《山茶花》文學社刊內設置辦學理念實踐專頁。

總之,近兩年,我校的辦學理念不僅有形可見,有聲可聽,而且有更多的人在用心內化,努力踐行。

2、教師教學觀念的創新,徹底消除三個誤解

一是科研創新“神祕論”。他們雖然嚮往上進,也崇尚創新,羨慕別人的成果,同時又覺得創新神祕莫測,高不可攀,徘徊在創新的門口。

二是創新“冒險論”,他們認為,科研創新是形式,有違常規,是“花拳秀腿”,“好看不好吃”,他們貪圖安逸,墨守陳規,不會用心去思考如何教會學生上課,複習,也不懂得如何用科學,正確的方法去應考,更不會考慮怎樣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種人是抵制創新的。

&nb

sp;三是常規與創新“衝突論”,持這種觀點的教師不懂常規與教研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他們認為科研影響日常教學,創新破壞常規秩序,不可否認,科研創新需要花一定時間和精力,創新必然要打破傳統,然而“磨刀不誤砍柴功”,創新會讓教師從新的高度去審視常規,提高效益。

為了從根本上消除教師的誤解,學校不斷藉助外力、挖掘內力,利用外派參觀學習,利用週六舉辦創新論壇、創新實踐、創新反思講座,校長、副校長帶頭講創新理論、教研組長、實驗教師跟班談認識,兩年來,已舉辦講座9期,54人為創新進行了講析,外派學習63人次,印發創新學習資料16期,基本上消除了教師對創新教育的誤解。

3、學生求學信念的創新,必須樹立四種信念。

雖然好奇心是創新的首要成分,自信心也是創新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少研究成果和經驗表明,一個人將來創造力的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學階段創造力發展的狀況,而學生求學過程尤為關鍵的是四種與信念直接相關的內容。一是自信的求學信念,學會説“我會”;二是自愛的求學信念,學會説“我願”;三是自覺的求學信念,學會説“我能”;四是自主的求學信念,學會説“我敢”。既要從本質上培養學生的智力創新能力,讓他們獲取成功的學習經驗;更要從道德層面上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悦,感悟失敗的痛苦,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

二、把創新教育的“着力點”放在實踐創新的過程中

我們認為:創新教育的“着力點”應該是在實踐過程中堅持創新。立項時的“實驗”二字在去年10月的市教科院會議上,改為了“實踐”,這就意味着,國中創新教育應全方位,大面積地投入到實踐之中,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踐行創新,不讓實踐過程的每一個環節落空,針對實踐中的“實”字,我校課題組明確提出了“五不空”,一是在實踐的時空上不留空白;二是在實踐陣地上不放空炮;三是在實踐的機制上不説空話;四是在實踐的關鍵處不掛空檔;五是在實踐的進程中不行空路。

1、在實踐的時空上不留空白

我校實踐創新教育的時段,大至分為四個階段

(1)開題起步階段(2014.12~2014.7)

我們以學科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申報立項,當時確立了六個學科共8個子課題為創新研究項目,並確立了在六個班開展實驗,還成立了科研處,確定雙週六上午為創新教育學習研究固定時間,形成了系統的實驗方案。

(2)實驗運行階段(2014.3~2014.7)

根據學科與課型的不同,不斷地實踐,反覆地探索,創新了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如語文學科的個性化作文指導:啟發——激趣——引導——動筆——互評,精讀課文教學的“導——悟——創——評”;數學課思維為主線的“準備——發現——探究——質疑——應用——延伸”;物理課的八步教學模式:設疑——操作——觀察——小結——質疑——討論——解疑——歸納;化學課的問(激活思維)——動(多維互動)——探(探索求知)——導(歸納引導)——創(應用遷移);音樂課的興趣感知——模仿感悟——參與體驗——創新展現等。課題實驗涵蓋了大多數學科,涉及到絕大多數教師。

(3)全面實踐階段(2014.9~2014.7)

是全面推行、全員參與,全方位實踐階段。即在全體教師中推廣模式,通過講、説創新研討課,寫創新實踐、創新反思論文,召開學科創新説課聽課研討會,舉辦創新論壇、創新實踐、創新反思講座,不斷調整完善各學科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全面摸索新的創新策略。

(4)攻堅結題階段(2014.8~12),隨着實踐的深入,藉助研討會召開,利用省級新課題立項,我們發現學科創新中的國家級課程、地方性課程和校本課程以及活動性課程、展示型課程、研究性課程之間是有共性的,相對學科型課程內容而言,完全可以打破教材的束縛,最大限度地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性,這三類課程均以活動貫穿始終,並注重學生的探究與嘗試過程,為此,我們一方面加大這三類課程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力度,另一方面以綜合實踐活動課帶動學科課的研究,努力尋找兩者之間的結合點,隨着創新課題深入開展,開放性學習的教學理念給了“自主、合作、發展”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空間,我們相信,到結題時,教學內容的開放性,獲知過程的開放性,教師評價的開放性,師生關係的開放性,會成為創新性課堂教學的評價主體。

我校實踐創新教育的空間可謂面面俱到:

一是科科有課題。語文有“作文個性化與閲讀個性化”、“生活源泉與個性化發展。”數學有“探究式學習研究與實驗”、“課堂教學中求異思維研究”、“英語課閲讀能力的培養與研究”、“物理合作學習研究”、“政治實踐途徑研究”、“音樂地方特色研究”、“美術鄉土教材研究”等。

二是班班有研究。開題之初,我們只確定在三個年級共六個班中開展實驗;實驗運行階段,就擴大到八個班;到今年初,已發展到全校24個班。

三是人人都實踐。創新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我校107個任課教師都參與其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子課題,個個都有整套的方案計劃、實踐過程記錄、階

段總結與反思,呈現在與會者面前雖然難免有些粗糙、簡單,但仍能反映出我校實踐創新教育教學的整體狀況。

2、在實踐的主陣地上不放空炮。

勿庸置疑,創新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讓創新實踐在主陣地上放空炮,我們的主要作法是三條:

(1)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培養創新能力。

如文科教師巧用“三境”培養創新:

一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質疑情境,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去發現問題,大膽提問;二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交流情境,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討論;三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想象情境,變“單一思維”為“多向拓展”思維。

又如理科教師培養創新學生的“三性”:有的採用“一題多解”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有的採用“一題簡解”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有的採用“一題優解”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特性。

(2)以創造性思維為核心培養創新能力

主要是在教學中訓練學生的三類創新性思維:

如理科主要採用“大腦激盪法”、“反問法”、“分散法”訓練學生髮散思維;文科主要採用“圖像法”、“變換法”、“情境法”訓練學生形象思維;綜合學科主要採用“設想法”“追蹤法”“類比法”訓練直覺思維。

(3)以個性化發展為重心開發學生創新能力

如學科課堂教學中的作文個性化,閲讀個性化,理科實驗個性化,信息技術個性化,綜合實踐個性化,體音美特長個性化訓練等都收到了較好效果。

3、在實踐機制上不説空話

(1)增設保障機制。首先是組織保障。自2014年春季起,學校增設了科研處,配備了一名主任,落實一名副校長專門分管;其次是時間保障。常規教學本來就時間緊,要使課題研究紮實有效,必須合理安排時間,為此,我們將週六定為課題研究時間,平時每週一次,忙時間週一次,要麼“充電”:集中學業務,舉辦專題講座;要麼“放電”:説課、評課、寫論文、搞製作。三是資金保障。除了圍繞科研課題增設文本論文、報告,電子課件、演示等獎勵項目外,還對週六參加專業學習的給予補助。

(2)完善管理機制。學校過去對課題研究停留在表面説教狀態,沒有從管理上真正落實,自申請立項創新教育後,我們充實了對教師綜合考核的指標,增設了課題研究項目,分配了過程量化分數。

(3)調整評價機制。一是對教師的評價:由剛性變成彈性,課題內容由缺失到充實,由只以考試成績定論到既有定論又有評論,即每學期在學生中進行一次教師教育教學綜合情況調查,反饋情況分析評價;二是對程序的評價:由輕過程重結果到過程與結果和諧統一,分值上統籌兼顧;三是對學生的評價:由單一走向多元,由只重視顯性到顯性隱性結合,既重視直觀顯性的考試成績,又重視隱性的品德行為的成長過程,設成長記錄袋,填綜合素質卡,上文明進步榜,如胡自琴,吳又紅等一批教師長期重視學生隱性評價,一月一次紅榜表彰,形成了班風好,學風純的班務特色。

4、在實踐的關鍵處不掛空檔

(1)外派學習時不放過每一次機遇。近兩年,我們先後派出86人次赴北京、武漢、黃岡、武穴、羅田、孝感、黃梅、蘄春觀摩學習,參加研討會。

(2)內部培訓時不遺漏每一個環節。從講課、説課、評課到撰寫論文、舉辦講座,環環相扣。

(3)巧借東風時不吝惜每一回投入。創市級示範時,添置了多媒體;申報立項後,購置了攝像機;最近又全部上了網。另外還從北京郵購教學光盤,到省教所購置創新專業書,每年為閲覽室訂圖書近萬元。

(4)説課評時不停留在恭維奉承狀態。

(5)教學反思時不固步自封在經驗成績裏。

5、在實踐的進程中不行空路。

無論是學校層面、實驗班級還是參與實踐的每一位教師,自開展創新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以來,一路上不斷地從認識——實踐到再認識——再實踐,內化創新認識,外化創新方法,物化創新成果。沿途拾起一串串“創新”果實:方案、報告、論文、案例、記錄、反思、總結、證書。

三、把創新教育的“落腳點”放在研究創新的效益裏。

科研創新教育研究給我校帶來了勃勃生機,學校聲譽不斷提升,學校影響不斷擴大,教師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得到全面培養,會學習,會探究,會創造,會展現自我的優秀學生在不斷湧現。

1、學校創新氛圍越來越濃。

第四篇:創新老師階段總結課題

創新老師階段總結課題

綠園區正陽國小 2014年12月

創新教師課題階段總結

第五篇:養成教育課題階段總結

國小教育是奠定一個人全面發展的基礎教育,是從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關鍵階段。養成教育是使兒童具備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教育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其實,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養成教育雖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只有加強養成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質,促進其終生髮展的目的。

xx年是我區“習慣教育年”。因此,本階段的養成教育課題研究工作是緊緊依託於學校整體德育工作而開展的。課題組的全體研究教師,都以積極的態度和飽滿的熱情參與到無處不在的養成教育課題研究工作中,在有的放矢的系列養成教育活動中,在所有實驗教師的共同努力下,養成教育課題研究工作已初建成效。

一、開展“淨(靜)月杯”評比活動,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工作中,我們將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與養成教育工作有機整合,開展系列活動。組織學生認真學習貫徹《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以及校紀校規,並做到經常引導教育,及時檢測反饋,隨時發現問題,隨時有效解決。通過具體的強化訓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組織活動、管理評價,逐步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要這樣做”,使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自覺地行為,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開展“讀書伴我成長”系列活動,培養學生良好讀書習慣。

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創設良好的讀書氛圍。讓學生在讀書中明理,在讀書中學會做人、學會生存,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一年來,學校開辦了校園書吧,為全校學生提供了讀書的最佳條件。以4月2日——世界兒童讀書日為契機,對學生進行讀書習慣的教育和培養。確立4月份為“讀書感悟月”。各班開展假期讀書彙報活動,舉行豐富多彩的讀書積累展示活動。如讀書演講活動、讀書卡個人展示活動、讀書感悟文章的評選活動等。每班推薦一名同學參加學校的讀書演講活動,學校進行總結表彰。為了進一步創設“書香校園”,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學校兩次舉行校園書市活動。此項活動不僅大大激發了全校學生的讀書、買書、賣書的熱情,還提高了學生合作意識、商品意識、資源共享意識和勤儉節約意識。真可以説是一舉多得。

三、開展“做文明事、爭當文明國小生”活動,培養學生講文明的習慣。

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班級進行文明禮儀大討論,明確學校生活、公共場所、家庭生活等文明禮儀具體要求。班

班制定“文明禮儀公約”,達成共識,共同遵守。在全面落實本項活動的同時,三月份開展了“出入有序文明在腳下”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上下樓和課間遊戲等行為習慣。四月份開展了“垃圾不落地 文明在手中”活動,培養學生不隨地亂扔垃圾的習慣。五月份,開展了“學用禮貌語文明在口中”的活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六月份開展了“尊重你我他 文明在心中”活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友愛習慣。

四、開展 “校園藝術節活動”,培養學生崇尚藝術、熱愛生活的習慣。

以“慶建國60週年”為主題,以“露一手”活動為載體,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藝術修養,讓每個學生成為藝術教育的受益者。如有生活能力露一手:高年級“包餃子比賽”、全員參加的利費手工作品展、 “課前一支歌評比”、等。為了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我校規定每週五3:00--4:00一個小時的時間為興趣小組活動的時間,為同學們開設了:銅管樂、書法、剪紙、歌表演、羽毛球、乒乓球等共計37個活動小組。藝術教育專職教師每人輔導一個特色項目,以豐富的內容和形式吸引了同學們踴躍參加,參與面達到學生總數的98.65%。真正使藝術教育起到了開發學生潛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作用。

五、開展“陽光60分活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

“ 陽光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傳統課間操的改革與創新,是一種新型的學校體育組織形式。它不僅能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提高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它作為實施“陽光體育運動工作”的核心內容,既是增強學生綜合體質與健康的有效載體,也是學校體育工作向規範化邁進的重要舉措。

為保證大課間活動有序開展,學校做到了“三個落實”和“三個到位”。“三個落實”為:一是活動時間落實, 二是活動器材落實,三是活動安全落實。 “三個到位”為: 一是指導到位, 二是組織領導到位, 三是班級管理到位。

為規範提高學生大課間活動質量,我們採取“活動促提高”的方法,經常性地開展各類體育單項活動:如“間操規範班評比“ “小繩比賽”、“大繩比賽”、 “小籃球比賽”等,夯實了大課間活動的基礎。為了將活動有效地延伸,但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我們還把大課間活動的相關內容巧妙地穿插進去,進行有目的地訓練。如在準備活動環節中就可以把一些特色操或廣播體操的動作安排進去,有針對性地練習糾正。另外,大課間活動中的一些班級活動內容也可在不影響教學任務的情況下,合理地安排演練,這樣就拓展了大課間活動的練習空間與時間。

六、開展“安全進校園”活動,培養學生關愛生命的習慣。

由於甲型h1n1流感病例再我市的出現,傳染病防控工作是開學以來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嚴防疫情在我校出現,維護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確保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學校建立了甲型流感防控工作責任制,從領導到教師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為了更好的做好甲流防控工作,學校進一步強化了對學生的健康教育。學校以節日為切入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動,如“愛眼知識問答”、“拒抽第一支煙”、“食品安全知識測試”等活動,大力宣傳健康知識,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另外,每月定時對學生進行專題講座,如飲食衞生、禁毒、防艾、心理健康等保健知識講座,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常用的保健方法。學校利用網絡、電視、黑板報、宣傳窗、校園廣播、班會等陣地進行健康知識宣傳,讓健康知識深入人心。為了調動學生參加健康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組織了黑板報、手抄報、徵文等比賽活動,把健康教育和學生的實際相結合,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健康意識,逐步養成關愛生命的習慣。

七、在學生中開展“成長日記”活動和“修養隨感”活動。

為了讓養成教育發揮其“潤物無聲”的作用,我們還在全校同學中開展了“用手中的筆,寫下自己成長的歷程。”主題徵文活動。全校學生以極大地熱情參與到活動中來。他們在自己平時的“成長日記”和“修養隨感”中賽選優秀的日記、隨感參賽。篇篇徵文感人肺腑,學生用他們直白的話語道出了自己成長的快樂與煩惱,成功與失敗,付出與收穫。在文章中,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在潛移默化的養成教育下,學生的行為意識有了很大的改變,行為習慣也在悄然間發生變化。他們知情懂禮、文明有禮、自律自強、團結友善。而所有這些改變,都源於全校教師不離不棄的教育與引導,源於學校為學生的習慣養成創設了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在養成教育這個大課題面前,我們的所思所想和所要付諸的行動雖然都還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所有試驗教師仍會以最飽滿的熱情,以最積極的心態,以最嚴謹的實驗研究態度,以最大的努力來完成好我所進行的課題研究工作。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可以的研究必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成績,必將師全校學生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