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小課程總結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3W

中國小課程總結多篇

【第1篇】2022年7月中國小教師課程標準培訓工作總結

很榮幸能夠參加這期黨校的培訓與輔導。通過這五次的課程內容學習,讓我進一步對黨的思想和黨的理論以及黨的新理念進行學習和部分研究。使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了新的人生和社會座標。

緊張而又忙碌的研修學習在今天即將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6天的學習即將和我們揮手作別。6天雖然短暫,但一路走來,內心幾多感慨。因為所學的都是新知識,我總是感覺有點力不從心,所以在研修的日子裏,惶惶不可終日。

【第2篇】國小《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總結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年來,我校按照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要求,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具體佈署下,貫徹實施了我校的《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實施方案》,紮實地做好我校的教師培訓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培訓收益

[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

伴隨新世紀的到來,人類正在邁向一個嶄新的知識經濟時代。可以預言,人類經濟發展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於知識的生產、傳播和應用,知識將成為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科學技術尤其是高新技術將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這一深刻的社會變革對當今基礎教育的課程發展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要求教育尤其是課程及時做出敏鋭的反應。為了培養適應新世紀社會政治、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新人才,保證新世紀教育質量的提高,就必須根據新世紀社會的變革來探索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基礎教育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必須對課程進行根本性的改革,進一步改革並完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體系。培訓老師認為: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制約,過分偏重學科類課程,忽視活動類課程,偏重語文、數學課程,其它課程,從而導致教學內過分關注學科體系的完整,忽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受“標準化”“規範化”的制約,過分要求所有學生達到同等標準,從而導致過高的統一要求,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等等。

[二]、新課改的趨勢

培訓老師總結出,新課改要向以下幾方面發展:

1.轉向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方向,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

2.在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態度的培養。

3.加強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環保教育,加大人文學科課程的比例。

4.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現實社會的聯繫,實現課程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

5.重視課程體系三級管理,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6.強調課程個性化和多樣化,滿足不同區域和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需要,課程個性化問題實際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問題,課程多樣化尤其是課程內容的載體即教材的多樣化,是我國各地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客觀需要。

7.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實現新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

8、課程設計要以課程目標為依據,體現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目標的精神:改革過分注重課程的知識傳承價值,強調課程對於學生身心發展和適應終身學習的價值;改革課程結構門類過多、整齊劃一,缺乏統整的偏向,加強課程結構的綜合性與多樣性;改革過分注重經典內容、學科體系的嚴密性和系統性的偏向,加強課程內容與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的聯繫;改革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接受、記憶、模仿學習的偏向,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與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改革考試過分注重學生的知識記憶,並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評價標準的偏向,建立評價主體多元,標準多樣的評價體系。這些目、課程評價如何進行,必須明確的是,課程評價總是具體的,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並重。改變以往考試結果定終身的弊端。

二、具體做法:

(一)教學是學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教學質量又是教育的生命線。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是教師。適應新課程改革,迅速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面對我校教學質量提高緩慢的教育現狀,我們做了全面的分析。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缺乏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缺乏積極向上的精神。

2、缺乏提高教學質量的學習資源與教學設備。尤為重要,為此,學校組織教師學習上級有關文件和有關課程改革的理論,同時通過學習、討論,在教師中普遍樹立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3、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做到研中有訓。

抓常規促質量,靠教研上水平,教研工作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基本途徑,也是促進新課程實施的有效方式,我校充分發揮教研組作用,開展教研活動,以點帶面,把課程改革中要探索的教材、教法、學法、評價機制、教學模式等與學科緊密結合,使課程改革理念由通識轉入學科這個更深入的層面,使廣大教師能將新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教學過程中,體現出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

4、我校為了能瞭解每位教師在新課程培訓中的成長情況,為每位教師建立了個人學習檔案,認真記錄教師學習、工作、成長情況,不斷充實“個人成長記錄袋”中的內容,進一步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讓教師在實踐中反思,在學習中進步,在工作中創新,在合作中發展。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新教材的面世,給廣大教師帶來了諸多困惑。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儘快轉變教師陳舊的思想觀念,使教師樹立新的教學思想。

(二)教學研究活動管理方面:以嚴格的管理,大幅度提高教研活動的質量。

新課程實施以來,學校以“新課程實施中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研究”為龍頭課題,紮紮實實地進行了教學改革,嚴格管理學校各項教學研究活動。做到目標明確,實施步驟體系化。

三、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對新教材沒有全新的認識,家長不理解新課改,對學校的教育持懷疑態度;家長素質低,沒法開展適應新課改的家庭教育,致使學校教育的效果不明顯,有時還不得不用陳舊的教學方法。

[二]、信息化程度低,教育資源缺乏,難以適應新課改的全面推開。 [三]、新教材反映農村生活情景的內容並不是太多,教材中的有些內容雖然來源於生活實際,但對農村孩子來説仍然很抽象,學生一時沒法接受。

【第3篇】國小2022年度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茅竹鎮中心國小XX年度新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洶湧澎湃,盪漾着祖國大地的每個角落。自去年暑假新課程改革通知培訓以來,我校按照縣教育局及中心校的統一部署,同鎮各校一樣,掀起了課改的新高潮,全體師生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投置於課改的熱潮之中。在課改中,我們採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和問題。現將我校一年來課改實施情況向各位彙報於後

一. 主要做法

1. 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分層實施。學年初,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改領導小組,形成了“學校—教導處—教研組—教師”課程改革工作網絡,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保證了課改工作順利進行。

2. 根據課改要求和學校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及相關的計劃制度,使之有章可循,不偏離方向。例如我們制定的計劃有:新課改《教師考核方案》、〈〈獎懲制度〉〉、《班主任條例》、《教研方案》等等。

3. 選派年輕有為、勤於苦鑽、有責任感的骨幹教師擔任課改實驗科任教師(他們分別是:柏潤平、曾慧、雷偉、柏豔芳、彭小娟、劉華麗、於美華、陳滿香等教師。)

4. 組織教師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組織的課改培訓,使他們及時得到充電和洗腦。本學年共派出大約140多人次參加省、市、縣的課改培訓和觀摩課。其中省級5人次,市級37人次,縣級100多人次(含寒暑假培訓),例如縣每次教研及比武活動,我校都選派最低不少於10人以上的相關人員觀摩學習,去年下學期組織全體教師到東安參加課改教研觀摩活動,借他山之石攻其玉,避免少走彎路。

5. 為保障課程改革順利進行,課改教研有聲有色,學校慷慨大方,從不吝嗇,一年來課改教研費共一萬多元。(其中:①市縣培訓費12人次×200元=2400元;②市級參觀摩費5人次×350元元;③去東安觀摩費1300元;④去省城學習費3人次1200多元;⑤王校長去邵陽參省觀摩費600多元;⑥每次參加縣觀摩費100人次×10元=1000多元;⑦參加縣各種比武購買教具及製作課件1000元。)

6. 為了使廣大家長充分了解、支持和參與課改工作,我校利用開家長會的形式,向家長介紹了課改的有關情況,同時也向家長們展示他們的孩子在課改中進步的成果,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7. 堅持以校本培訓為主,教導處制定了有效持續的課改培訓計劃,從而實行了專題培訓和分科培訓。特別是教導主任柏潤平為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使教師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專題講座兩次,還對實驗教師和骨幹教師個別輔導,手把手地傳授經驗,而且還經常引導他們共同探討新課改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8. 抓點帶面,創設學校新課改的新格局。我們學校抓住一年級新課改這個龍頭,以點帶面來推動其他各年級各學科的教育教學的改革。現在其他各年級各學科的教學都呈現出了新的教育觀念和新的教育方法,都有一點課改氣氛。

9. 圍繞課改計劃,認真組織落實。

(1) 學校行政領導加強了對教師隨堂課、獻優課、嘗試課的視導工作。學校領導隨堂課的聽課從不事先通知,事後一起評價探討,這樣以來一可督促老師們上課時時認真,二來可促使教師自覺地事先備好每節課;對於公開課、優質課、學校領導親自參與,採用先聽再議,接着組織骨幹教師專題研討,之後嘗試,再研討,最後出爐的方法。

(2) 本學年每學期都組織了各學科優質課評比活動,特別是今年上期參加的7節優質評比課,含蓋面廣,有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體育、音樂、勞技、科技、活動等學科。上課的老師大膽拋棄了過去的傳統教法,用“新課標新觀念”武裝了自己,課堂上呈現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圍,學生的所獲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心靈的感悟,而不是教師硬灌給學生的。

(3) 堅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一年來主要領導每人聽課都有100多節,每位教師聽課都有30多節,大大超

出規定要求。而且堅持客觀、公正的對所教者所上的課進行“2+2”的點評,形成了探索與爭鳴的良好局面

(4) 注重課改教學過程和環節的指導。經常組織教師學習教材。比較新老教材的聯繫與區別,研究探討適合教材的各種方法。這裏,我們教導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常抓不懈,善使善終

(5) 認真組織我校教師參觀中心校的課改研究課,學年初我校雷偉的數學課《 鐘的認識 》作為全鎮的新課改嘗試課,受到與會人員的一致好評。去年下學期新課改優質課評比中,我校曾慧榮獲語文組第一名,雷偉榮獲數學組2名。今年上期新課改説課比武中,我校柏豔芳榮獲語文組第一名,曾慧榮獲第二名,陳滿香榮獲數學組第一名。新課改論文評比中我校王行東的《新課改質量思考與對策》榮獲一等獎,曾雲的《 樂中學 》、於美華的《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四性運用》、王行東的《環、做、學》榮獲二等獎,柏潤萍的《趣教拼音》,鄧六一的《愛、細、勤、耐》榮獲三等獎。

二、課改見成效,師生共發展。課程改革的實施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各項活動都取得了可喜成績。一年來,師生參加各級競賽獲市級5人次,縣級15人次,鎮級25人次,學校團體獲縣級2次,鎮級4次,在課改精神的指引下,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師生參加各項活動的積極性高漲,學校的教學活動充滿了勃勃生機。

三、一年來,經過一番的努力,我校的課程改革已露出明芽,初見端祥,用老師的話説,已經有點課改的氣氛了,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反思和探討。

1、由於我校課改尚處於起步階段,新的教育觀念沒在真正的轉變,新課程理念不明確,全新的教育觀念尚未形成。特別是今後的考試製度,評價機制如何建立,如何評價不明確,用現在的改法能否適應今後的考試心存疑慮。

2、部分教師教育觀念有所轉變,但教學行為卻大大滯後,他們邁不開大步,沒能跳出過去傳統教學的框架,還是老模式,舊方法。

3、教學模式還不能打破舊框框,舊方法的束縛,基本上沿用老一套。教師在教學中仍受教材的約束,不能真正用教材,而是教教材。

4、教師的引導作用與指導作用不夠:問題過於寬泛,學習目標不集中;對於偏題學習方向的課堂發言不能及時指導;對學生正確意見的肯定過於簡單;缺少歸納總結,缺少更深一層的認識。

5、討論的有效性不高:問題指向不明,不集中或不恰當,發言散、偏、長;缺少評價與辯論,不能深化認識;學生主動接受的信息不多,真正的參與不夠;雖然輪流發言,但實際仍然是獨立學習,沒能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溝通、合作、互動和交流。

6、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任務不適,沒有分工,時間不足;有的學生成為“常駐代表”,組內外一言堂;後進生缺乏學習積極性;不能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分工合作的關係;目的與作用並不明確,為方式而方式導致形式。

四、就如何面對本校的實際,實事求是地構建切實可行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方案,談談本人的一點看法

當前課改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掌握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接受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如何面對本校的實際,實事求是地構建切實可行又符合新課程改革方案是一所學校重要課題。大家從聽專題的講座,看光盤中典型課例,都清楚地知道,這些講座課題,都帶有一定的普遍性,示範性和客觀的指導性,因此都是精心的組織、演練、加工篩選、編輯而成的,聽起來很動聽,看起來很好看,做起來卻是難上難。更何況他們的辦學條件,教學用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素質與我們實際距離相差甚遠。課改的前一段時間,我們的教師也曾刻意模仿光盤中典型課例上課,不斷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恢復他們作為課堂主人的地位,儘量用親切的語氣,平等的姿態,和悦的容顏甚至於廉價的褒獎來喚醒、保持、強化所謂主人意識,課堂上儘量引導學生多講話,用分組討論等方式倡導學生合作學習,注意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但這一切在實踐中做得多麼吃力,多麼形式化和表面化,而且收穫甚微。原因所在是沒有根據本校實際,刻意呆板的模仿所置。

就如何看待課堂氣氛活躍與否的問題上,也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從報紙上媒體宣傳上和專家的講座中,基本上認為課堂上學生可以隨心所欲提問題,老師

在講課中“誰想到什麼”,“誰靈感來了”,“不用舉手就可以説”,可以與前後左右的同學討論,也可以離開自己的座位找合適的同學交換意見,如需要演示也可以隨意到黑板上板書,這樣才能把“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變為現實。這樣課堂氣氛才活躍,這樣師生關係才是新型的師生關係。是不是這樣,值得大家共同探討。俗話説,沒在規律不成方圓,飯得一口一口吃,話得一句一旬講,如果大家都隨意打斷別人的講話,隨意中斷老師講課,如果課堂沒有 中心,沒有主題,那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我個人認為,在課改中,我們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舊的教學模式,要用全新的新課程理念,根據本校實際和現有條件,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構建符合課程改革理念的實施方案,在課堂教學中,該分組討論就分組討論,該集中學習就集中學習,教師該講的要講明、講深、講透,該學生講的,就要用足時間,引導學生積極發言,不要呆板地規定一節課中教師講幾分鐘,學生講幾分鐘才算課改。要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也不能忽視“知識、技能”的學習。要使課改落到實處,附於具體內容,取得最大的實效,千萬不要留於形式化、表面化、花樣化。

【第4篇】*國小度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洶湧澎湃,盪漾着祖國大地的每個角落。自去年暑假新課程改革通知培訓以來,我校按照縣教育局及中心校的統一部署,同鎮各校一樣,掀起了課改的新高潮,全體師生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投置於課改的熱潮之中。在課改中,我們採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和問題。現將我校一年來課改實施情況向各位彙報於後:

一.主要做法:

1.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分層實施。學年初,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改領導小組,形成了“學校—教導處—教研組—教師”課程改革工作網絡,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保證了課改工作順利進行。

2.根據課改要求和學校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及相關的計劃制度,使之有章可循,不偏離方向。例如我們制定的計劃有:新課改《教師考核方案》、〈〈獎懲制度〉〉、《班主任條例》、《教研方案》等等。

3.選派年輕有為、勤於苦鑽、有責任感的骨幹教師擔任課改實驗科任教師(他們分別是:柏潤平、曾慧、雷偉、柏豔芳、彭小娟、劉華麗、於美華、陳滿香等教師。)

4.組織教師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組織的課改培訓,使他們及時得到充電和洗腦。本學年共派出大約140多人次參加盛市、縣的課改培訓和觀摩課。其中省級5人次,市級37人次,縣級100多人次(含寒暑假培訓),例如縣每次教研及比武活動,我校都選派最低不少於10人以上的相關人員觀摩學習,去年下學期組織全體教師到東安參加課改教研觀摩活動,借他山之石攻其玉,避免少走彎路。

5.為保障課程改革順利進行,課改教研有聲有色,學校慷慨大方,從不吝嗇,一年來課改教研費共一萬多元。(其中:①市縣培訓費12人次×200元=2400元;②市級參觀摩費5人次×350元元;③去東安觀摩費1300元;④去省城學習費3人次1200多元;⑤王校長去邵陽參省觀摩費600多元;⑥每次參加縣觀摩費100人次×10元=1000多元;⑦參加縣各種比武購買教具及製作課件1000元。)

6.為了使廣大家長充分了解、支持和參與課改工作,我校利用開家長會的形式,向家長介紹了課改的有關情況,同時也向家長們展示他們的孩子在課改中進步的成果,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7.堅持以校本培訓為主,教導處制定了有效持續的課改培訓計劃,從而實行了專題培訓和分科培訓。特別是教導主任柏潤平為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使教師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專題講座兩次,還對實驗教師和骨幹教師個別輔導,手把手地傳授經驗,而且還經常引導他們共同探討新課改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8.抓點帶面,創設學校新課改的新格局。我們學校抓住一年級新課改這個龍頭,以點帶面來推動其他各年級各學科的教育教學的改革。現在其他各年級各學科的教學都呈現出了新的教育觀念和新的教育方法,都有一點課改氣氛。

9.圍繞課改計劃,認真組織落實。

(1)學校行政領導加強了對教師隨堂課、獻優課、嘗試課的視導工作。學校領導隨堂課的聽課從不事先通知,事後一起評價探討,這樣以來一可督促老師們上課時時認真,二來可促使教師自覺地事先備好每節課;對於公開課、優質課、學校領導親自參與,採用先聽再議,接着組織骨幹教師專題研討,之後嘗試,再研討,最後出爐的方法。

(2)本學年每學期都組織了各學科優質課評比活動,特別是今年上期參加的7節優質評比課,含蓋面廣,有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體育、音樂、勞技、科技、活動等學科。上課的老師大膽拋棄了過去的傳統教法,用“新課標新觀念”武裝了自己,課堂上呈現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圍,學生的所獲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心靈的感悟,而不是教師硬灌給學生的。

(3)堅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一年來主要領導每人聽課都有100多節,每位教師聽課都有30多節,大大超出規定要求。而且堅持客觀、公正的對所教者所上的課進行“2+2”的點評,形成了探索與爭鳴的良好局面

(4)注重課改教學過程和環節的指導。經常組織教師學習教材。比較新老教材的聯繫與區別,研究探討適合教材的各種方法。這裏,我們教導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常抓不懈,善使善終

(5)認真組織我校教師參觀中心校的課改研究課,學年初我校雷偉的數學課《鐘的認識》作為全鎮的新課改嘗試課,受到與會人員的一致好評。去年下學期新課改優質課評比中,我校曾慧榮獲語文組第一名,雷偉榮獲數學組2名。今年上期新課改説課比武中,我校柏豔芳榮獲語文組第一名,曾慧榮獲第二名,陳滿香榮獲數學組第一名。新課改論文評比中我校王行東的《新課改質量思考與對策》榮獲一等獎,曾雲的《樂中學》、於美華的《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四性運用》、王行東的《環、做、學》榮獲二等獎,柏潤萍的《趣教拼音》,鄧六一的《愛、細、勤、耐》榮獲三等獎。

二、課改見成效,師生共發展。課程改革的實施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各項活動都取得了可喜成績。一年來,師生參加各級競賽獲市級5人次,縣級15人次,鎮級25人次,學校團體獲縣級2次,鎮級4次,在課改精神的指引下,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師生參加各項活動的積極性高漲,學校的教學活動充滿了勃勃生機。

三、一年來,經過一番的`努力,我校的課程改革已露出明芽,初見端祥,用老師的話説,已經有點課改的氣氛了,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反思和探討。

1、由於我校課改尚處於起步階段,新的教育觀念沒在真正的轉變,新課程理念不明確,全新的教育觀念尚未形成。特別是今後的考試製度,評價機制如何建立,如何評價不明確,用現在的改法能否適應今後的考試心存疑慮。

2、部分教師教育觀念有所轉變,但教學行為卻大大滯後,他們邁不開大步,沒能跳出過去傳統教學的框架,還是老模式,舊方法。

3、教學模式還不能打破舊框框,舊方法的束縛,基本上沿用老一套。教師在教學中仍受教材的約束,不能真正用教材,而是教教材。

4、教師的引導作用與指導作用不夠:問題過於寬泛,學習目標不集中;對於偏題學習方向的課堂發言不能及時指導;對學生正確意見的肯定過於簡單;缺少歸納總結,缺少更深一層的認識。

5、討論的有效性不高:問題指向不明,不集中或不恰當,發言散、偏、長;缺少評價與辯論,不能深化認識;學生主動接受的信息不多,真正的參與不夠;雖然輪流發言,但實際仍然是獨立學習,沒能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溝通、合作、互動和交流。

6、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任務不適,沒有分工,時間不足;有的學生成為“常駐代表”,組內外一言堂;後進生缺乏學習積極性;不能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分工合作的關係;目的與作用並不明確,為方式而方式導致形式。

四、就如何面對本校的實際,實事求是地構建切實可行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方案,談談本人的一點看法:

當前課改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掌握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接受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如何面對本校的實際,實事求是地構建切實可行又符合新課程改革方案是一所學校重要課題。大家從聽專題的講座,看光盤中典型課例,都清楚地知道,這些講座課題,都帶有一定的普遍性,示範性和客觀的指導性,因此都是精心的組織、演練、加工篩癬編輯而成的,聽起來很動聽,看起來很好看,做起來卻是難上難。更何況他們的辦學條件,教學用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素質與我們實際距離相差甚遠。課改的前一段時間,我們的教師也曾刻意模仿光盤中典型課例上課,不斷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恢復他們作為課堂主人的地位,儘量用親切的語氣,平等的姿態,和悦的容顏甚至於廉價的褒獎來喚醒、保持、強化所謂主人意識,課堂上儘量引導學生多講話,用分組討論等方式倡導學生合作學習,注意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但這一切在實踐中做得多麼吃力,多麼形式化和表面化,而且收穫甚微。原因所在是沒有根據本校實際,刻意呆板的模仿所置。

就如何看待課堂氣氛活躍與否的問題上,也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從報紙上媒體宣傳上和專家的講座中,基本上認為課堂上學生可以隨心所欲提問題,老師在講課中“誰想到什麼”,“誰靈感來了”,“不用舉手就可以説”,可以與前後左右的同學討論,也可以離開自己的座位找合適的同學交換意見,如需要演示也可以隨意到黑板上板書,這樣才能把“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變為現實。這樣課堂氣氛才活躍,這樣師生關係才是新型的師生關係。是不是這樣,值得大家共同探討。俗話説,沒在規律不成方圓,飯得一口一口吃,話得一句一旬講,如果大家都隨意打斷別人的講話,隨意中斷老師講課,如果課堂沒有中心,沒有主題,那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我個人認為,在課改中,我們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舊的教學模式,要用全新的新課程理念,根據本校實際和現有條件,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構建符合課程改革理念的實施方案,在課堂教學中,該分組討論就分組討論,該集中學習就集中學習,教師該講的要講明、講深、講透,該學生講的,就要用足時間,引導學生積極發言,不要呆板地規定一節課中教師講幾分鐘,學生講幾分鐘才算課改。要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也不能忽視“知識、技能”的學習。要使課改落到實處,附於具體內容,取得最大的實效,千萬不要留於形式化、表面化、花樣化。

【第5篇】中國小教師新課程國家級遠程培訓總結

暑期中我有幸參加了教育部組織的為期十五天的“中國小教師新課程國家級遠程培訓”。在此期間通過計算機視頻系統,認真收看了曾琦教授的《學生學習》、劉良華教授的《教師成長》、余文森教授的《課堂教學》三個方面的講座。雖然培訓時間只有短短的十五天,但收穫是巨大的,也是自走出大學校門以來,在教師如何成長、工作、學習方面最深刻、最全面的學習。

在收看曾琦教授的《學生學習》講座後我認識到了學生有意義的學習必須是有趣、有效和有用的,是相互促進、三位一體的良性循環過程。它們共同構成了有意義的學習的穩定結構。教學中要注意到低年級的學生更易被學習過程的趣味性所吸引;國中年級的學生的抽象思維不斷髮展,開始注重方法,追求學習的成效;高年級學生由於理性思維與批判思維的快速發展,開始喜歡向內求索,關注學習的意義與價值,以意義指導學習行為。在此認識的基礎上我將在今後的實際教學中力求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有意義學習的不同特點分別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對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找出正確的歸因,使他們在學習上也能體驗自豪與滿意、對後續學習的期望是“下次我努力學習一定還會取得成功”。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不能抱有幻想,以為:掌握了學習方法後,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學好。使學生正確認識到再好的學習方法都不可能取代學習中的“努力”,學習方法可以使我們付出的努力更有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但是世上絕沒有一種學習方法可以讓我們不付出任何努力就無中生有地產生成效。在教學中從自己教學方法、學生自身成長的規律兩方面正確認識學生學習上的錯誤,讓“錯誤”轉化為學生成長的鍥機。

聽完劉良華教授的《教師成長》講座卻總感覺意猶未盡。耳畔還回響着劉老師哪鏗鏘有力、充滿激情的聲音。五天裏劉老師給我們講了教師的課程智慧、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的管理智慧、教師的人格魅力、促進教師成長的行動研究五個方面的內容。在教師的課程智慧學習中我進一步認識到“吃透教材”對於教學的重要性。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超越教材,只有超越了教材,教師師才能引導學生快樂的學習。在教師的“教學智慧”這一部分的學習中我感覺自己受到的震動最大,“當了教師,不必因為那些有一官半職的人在你面前頤指氣使而生氣,進而也想方設法謀個小官做做。據説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兵,但是想做官的教師肯定不是好教師,業務上肯定不會有什麼大出息。”人只有大徹大悟才能獲得大的成功,取得非凡的成就。我是一名平凡的老師還沒有大徹大悟,只要有機會我就會向專家們學習,為了使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好老師而努力。在教師的“管理智慧”學習中,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直感汗顏,感覺自己的工作和案例中的老師差的真是太遠了,笨鳥先飛,我將時刻不停的揮動我的翅膀朝着專家們、明師們指引的方向飛翔。在教師的“人格魅力”的學習中,我重新審視了過去的行為,自己失敗的地方太多了,只能用“人無完人”這句話了做慰濟。在失敗中成長講鼓勵我、提醒我做一名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師”。在“促進教師成長”的行動研究學習中感覺自己的思想鬥爭是最激烈的,有研究表明當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之間時社會矛盾是最突出的,是社會的轉型期,這樣那樣的問題是最多的。既然這樣就用“寬容”或“賞識”來面對這些問題,以教授、專家們為榜樣致力於新課程教育改革。

余文森教授的《課堂教學》使我進一步認識到用新課程理念教學,要讓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種外在壓力,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體驗,使學生從“受逼”學習的狀態中解脱出來,讓學生變得愛讀書、愛學習。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可憐的解釋者,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在今後的教學中牢記“再也不以本為本”,把教材作為“聖經”解讀,而要注重書本知識向生活的迴歸,向經驗的迴歸,十分注意對書本意義的多樣化解讀。充分認識到教師的角色與新課改以前徹底的改變了。新課程把“教師即研究者”這一理念擺上了議事日程,促進了這一理念向現實的轉化。教師自己就應該是一個研究者,通過這次培訓本人教學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了。在今後教學中將積極開展研究,促使教學與研究“共生互補”。在課堂教學目標上要改變過去重知識輕技能的特點,注重追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充分認識預設和生成是矛盾統一體,課堂教學既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的兩翼,缺一不可。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而沒有生成的課堂是不精彩的課堂,使兩者不在課堂上的產生衝突現象,為此要牢固確立三維目標的意識,為每一節課制訂切合實際的課程目標,並準確地加以描述,使每一節課都有明確清晰的教學方向,這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前提;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精選教學內容,突出學科特色,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每一節課都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穫和學科感悟。真正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認真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即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維和有深度的交流討論;最近發展區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責任感,加強教學的針對性,不斷提升教學的層次和水平,使教學走在發展的前面;把生成和預設和諧統一起來,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預設又要注重動態的生成,從而既提升知識教學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養的效果以克服無效和低效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第6篇】國小新課程學習總結

今天,我們市教育界的同志迎來了教育改革的春風,市全體教師在局長劉曉朝的帶領下,步入了教育的殿堂,共享這一盛世盛宴。局長在這次發言中,語重心長地説:'今天教育者教出的人最缺什麼?'人們説:現代的人們最缺的是'缺德',他在外國參觀時親身體會到別的國家的'德',有國家的門是不上鎖的,如果一個做了一件錯事,那麼他將一輩子抬不起頭來。這樣,它們做了互相監督,養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成為一個文明的國都。這樣,體現了他們國家教育的成功之事例之一。這次培訓對於我來説是一次難忘的提供氧料的機會,在這步入知識爆炸的時代,稍不留意,就會被當今的世界所拋棄、唾棄。所以,面對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及管理水平,提高教學教研能力,是擺在我們每個教育者面前的最現實的問題。這次新當選的局長給了我們學習的一個得以昇華的平台,我們得以好好珍惜這短短的黃金十天,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劉局長這次大手筆來自他大思考,大決心就是本着21世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為,任何一場偉大的社會變革往往都起步於教育的重大改革。誰擁有了21世紀最先進的教育,誰就擁有了21世紀。從某種意義上説,基礎教育改革事關中華民族的未來,黨和國家要把一個民主、科學、充滿生機活力的新課程獻給新世紀中國的億萬青少年兒童,目的是讓他們擁有一個獨立自主,健康幸福的明天。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的特點,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折射出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追求。這次全市教師的大會師,也是體現課程理念的落實,能否把國家的意志,專家的思想變為千百萬教師的行為,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從各國課程改革的歷史看,一些重大的課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問題基礎上都出在課程理念與教師行為的轉化上。從理念到實踐之間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尤其是對廣大農村教師來講,更要經過一個艱難的轉化歷程。前不久,《中國教育報》記者在報道中所反映的'課程標準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課堂教學還是濤聲依舊'的現象,就從一個側面説明了這個問題。所以,師資培訓的通識培訓和課程標準學習中最重要的任務是讓教師接受新的課程理念,然而接受只是一種認同,還沒有成為教師的一種素質。要把一種理念變成人的素質,光有對這種理念的認同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這種理念的進一步的感悟,而這種感悟只有在實踐中才是最有效的。我們的理念輔導不僅要説清如何做,把功夫下在理念的行為的轉化上。這次培訓是讓教師在轉化中進一步認識理論,在轉化中感受理論的魅力,品味理論指導教學帶來的甘甜。這次培訓的宗旨是本着'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讓課堂教學充滿創新的活力'、'學是為了更好地教'、'發展是硬的道理'。

這次來自全市國小一線特級教師、優秀教師,每個課都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某一理念或理念的某一方面。因此,都具有深刻的內涵,同時又鮮明地體現了師生之間的生命互動,洋溢着生命的靈性,展現了孩子的成長的軌跡。向我們昭示了這些優秀教師是如何把課程的理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教學行為。聽了這些課,讓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上課理念的魅力和優秀教師的教育智慧。給我們最深刻的啟示就是真正懂得必須深入研究鮮活的課堂教學,在實踐中去感悟新理念,實踐之樹才能夠常綠。

全市國小教師的繼續教育,是體現了把根深深地紮在基礎教育的沃土中,與一線教師建立了一種親密的合作伙伴關係,把實行理念的策略與方法落實到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實踐來檢驗策略與方法,在鮮活的實踐中汲取營養,在實施中一起成長,是我們實施這樣教研的期盼與最終目標的理想實現。

【第7篇】*國小2022年度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茅竹鎮中心國小2022年度新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洶湧澎湃,盪漾着祖國大地的每個角落。自去年暑假新課程改革通知培訓以來,我校按照縣教育局及中心校的統一部署,同鎮各校一樣,掀起了課改的新高潮,全體師生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投置於課改的熱潮之中。在課改中,我們採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和問題。現將我校一年來課改實施情況向各位彙報於後

一. 主要做法

1. 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分層實施。學年初,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改領導小組,形成了“學校—教導處—教研組—教師”課程改革工作網絡,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保證了課改工作順利進行。

2. 根據課改要求和學校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及相關的計劃制度,使之有章可循,不偏離方向。例如我們制定的計劃有:新課改《教師考核方案》、〈〈獎懲制度〉〉、《班主任條例》、《教研方案》等等。

3. 選派年輕有為、勤於苦鑽、有責任感的骨幹教師擔任課改實驗科任教師(他們分別是:柏潤平、曾慧、雷偉、柏豔芳、彭小娟、劉華麗、於美華、陳滿香等教師。)

4. 組織教師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組織的課改培訓,使他們及時得到充電和洗腦。本學年共派出大約140多人次參加省、市、縣的課改培訓和觀摩課。其中省級5人次,市級37人次,縣級100多人次(含寒暑假培訓),例如縣每次教研及比武活動,我校都選派最低不少於10人以上的相關人員觀摩學習,去年下學期組織全體教師到東安參加課改教研觀摩活動,借他山之石攻其玉,避免少走彎路。

5. 為保障課程改革順利進行,課改教研有聲有色,學校慷慨大方,從不吝嗇,一年來課改教研費共一萬多元。(其中:①市縣培訓費12人次×200元=2400元;②市級參觀摩費5人次×350元元;③去東安觀摩費1300元;④去省城學習費3人次1200多元;⑤王校長去邵陽參省觀摩費600多元;⑥每次參加縣觀摩費100人次×10元=1000多元;⑦參加縣各種比武購買教具及製作課件1000元。)

6. 為了使廣大家長充分了解、支持和參與課改工作,我校利用開家長會的形式,向家長介紹了課改的有關情況,同時也向家長們展示他們的孩子在課改中進步的成果,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7. 堅持以校本培訓為主,教導處制定了有效持續的課改培訓計劃,從而實行了專題培訓和分科培訓。特別是教導主任柏潤平為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使教師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專題講座兩次,還對實驗教師和骨幹教師個別輔導,手把手地傳授經驗,而且還經常引導他們共同探討新課改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8. 抓點帶面,創設學校新課改的新格局。我們學校抓住一年級新課改這個龍頭,以點帶面來推動其他各年級各學科的教育教學的改革。現在其他各年級各學科的教學都呈現出了新的教育觀念和新的教育方法,都有一點課改氣氛。

9. 圍繞課改計劃,認真組織落實。

(1) 學校行政領導加強了對教師隨堂課、獻優課、嘗試課的視導工作。學校領導隨堂課的聽課從不事先通知,事後一起評價探討,這樣以來一可督促老師們上課時時認真,二來可促使教師自覺地事先備好每節課;對於公開課、優質課、學校領導親自參與,採用先聽再議,接着組織骨幹教師專題研討,之後嘗試,再研討,最後出爐的方法。

(2) 本學年每學期都組織了各學科優質課評比活動,特別是今年上期參加的7節優質評比課,含蓋面廣,有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體育、音樂、勞技、科技、活動等學科。上課的老師大膽拋棄了過去的傳統教法,用“新課標新觀念”武裝了自己,課堂上呈現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圍,學生的所獲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心靈的感悟,而不是教師硬灌給學生的。

(3) 堅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一年來主要領導每人聽課都有100多節,每位教師聽課都有30多節,大大超

【第8篇】國小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國小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國小校本課程工作總結一

這學期我們把《三字經》、《弟子規》作為校本課程,培養學生深厚的民族底藴,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優良的民族傳統。以《三字經》《弟子規》為主經典在我校傳唱,在學生中耳熟能詳,對學生“三觀”的形成以及行為習慣的養成起到了潛移漠化的作用。在家長中也產生了較好反響。下面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尋找機會,加強教育

我們近年來父母出打工逐年增多,往往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在孩子的習慣養成、道德素質、民族精神等方面更是顯得缺失,學生的德育難抓,紀律難管,一直是困擾學校的一個難題。從背誦《三字經》開始,學校大隊部跟蹤指導,並安排專任教師負責經典解析,探索德育教育的良好途徑。爭取對學生起到了較好的引導和示範作用。

二、安照計劃有序進行

為了在校園中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夯實教育基礎,我們重點從三個方面教育。

一是誦讀三字經。我校把三字經納入教學計劃中,列入課表,每週保證一節專授課。每天早自習重學背,課上重講解。充分利用課間操,升旗時間誦讀。並開展了誦讀比賽。

二是潛移默化品經句。我校通過網絡搜索三字經作為學習資料。學生在誦讀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書法的神韻帶來的'美的享受;經典名曲飄入耳鼓,樓內盪漾着千年古韻之美。三是講述三字經故事。我校開展了《三字經》故事比賽。我們的成績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我們的資料分別掛到了歡喜中心校、和豐潤教育信息網站上。

三、三字經教育與養成教育相結合

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學生把古代聖賢的經典思想內化於心,外化於形,為此,我們重點是把國學教育寓於養成教育之中,致力於使國學的精華成為支配學生行動的一種文化內涵。一是生動直觀,見賢思齊抓養成。我們集中培訓教師,把一些經典國學內容以故事的形式加以敍述,把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滲透於各科的教學中,如孟母三遷,孔融讓梨等經典故事都深深的吸引了孩子們。班會課上學生們動情地説:“聽到這些故事,我想到了我自己。我們要保持良好的習慣,改掉壞毛病,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成長,做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一定要在家孝敬父母,友愛姐妹。在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

二是互學互動,你追我趕抓養成。自國學推廣以來,我們一直注重依靠學生們的互相影響,互相幫助產生良性互動機制來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感悟昇華,總結實踐抓養成。我們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的《三字經》版手抄報,談自己得感受。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誦讀經典可以昇華人生的境界,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準,淨化社會風氣,以利於把二十一世紀中國變成一個真正的禮義之邦。家長們普遍感到孩子們更懂得了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孝敬父母。

實踐證明,“三字經”豐富文化內涵、經典的篇章語句、深刻的哲理思想,使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不斷的增長曆史文化知識,增強了口語表達能力。開闊了思維、胸懷和眼界。使學生受到教育。

國小校本課程工作總結二

在全省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推進與培訓工作會議上,李永成校長作了題為《積極進行課程建設,促進課改深入開展》的典型發言。發言的中心就是校本課程開發問題。

為了切實搞好校本課程開發工作,我校制定了《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並及時付諸實施、實驗。現將這一工作的進展情況做以簡要總結。

一.開發《髮色證書》教育課程。

《綠色證書》教育課程是寧安市的特色課程。我校從提高學生技術素質和創業能力出發,在“綠證”教育中突出了勞動教育和農業技術教育、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了勞動觀念,磨鍊了意志品質,樹立了艱苦創業的精神,達到了以勞樹德,以勞增智的目的。

在“綠證”教育教材的使用上,我們除選學國家、省、市教材外,校綠證教育領導小組還結合本地實際自編了《甜葫蘆栽培技術》《西爪栽技術》、《蛋雞飼養管理》等教材,供學生選學。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了“教、學、做”合一。學校科研組把“綠證”教育研究作為“十五”科研課題,目前正在實驗研究之中。

二、開發傳統項目教育課程。

我校的傳統教育項目較多,並形成系列。如:清明節祭烈士墓,宣講當地英雄事蹟,並以《編懷先烈,立志成材》為內容進行演講比賽,五四青年節舉辦以“發奮讀書,報效祖國”為主題的朗誦會;“七一”以黨的偉大曆程為主題進行歌詠比賽;國慶節以“鉅變的祖國”為主題舉辦徵文比賽等等。通過這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受到了極好的愛國主義教育,並從中到了一定的知識。

三、開發特長教育課程。

我校從藝術、體育、技能三方面入手,開辦了13個特長班,4個專業班,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選學,每週三下午統一時間開課。在安排上做到了有教師、有教材、有場地、有課時、有作業。在管理上做到了有專人負責,有統一考核。這些特長課較好地激發了學生情趣,展示了學生個性,發揮了學生特長,培養了學生能力,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通過一個階段的校本開發與實施,使教師的觀念行為發生了變化,新課改的理念,全新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在教師中形成共識並能轉變為自覺的教學行為,湧現出了一批新課改實施和課程建設創新型教師。

學生學習方式發生變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社會調查能力,知識整合能力,審美能力,社會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課程開發使學校有了活力。校本課程開發給教師提供了開發創造課程的空間,給學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各方面的基礎。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現代教育,有利於學生髮展,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必要補充,我們有決心,有能力充分利用廣闊的農村資源和當地,本校的有效資源進行課程建設,化資源優勢為課程優勢,把校本課程建設,開發、實施推向一個新高度。

【第9篇】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階段總結

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階段總結

我校進行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驗是在啟動新課程實驗的背景下開始進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本次課程改革新設置的一門必修課,一本教材,沒有教參,課程資源要靠師生共同去開發,如何實施要靠教師去探索。我們邊學邊做邊研究,摸着石頭過河,在艱難中起步。現在回想期間艱難探索的歷程,酸甜苦辣盡在其中。如果説我校綜合實踐活動已經初見成效的話,我覺得主要得益於以下幾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一、專題講座,學科網站——理論先行

如何使教師們很快地熟悉綜合實踐活動,這門新課程中的“新”課程,瞭解它與傳統的語文、數學學科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要求教師認真學習理論,從思想上提高認識,瞭解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性質、特點、目標、內容、原則、評價及管理。鑑於此,上學期初,我們對全校教師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學生成長的綠洲》專題學習講座,並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實施做了周密部署,使教師對本課程有了系統的認識和了解,同時還組織任課老師認真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為此項工作奠定了理論基礎。學校還組織教師登陸“中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站”,及時捕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發展的新理論、新動態,學習其中的優秀案例,借鑑成功經驗,為學生自主活動、教師學習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提供幫助。

二、結合校本,整合創新——積極行動

(一)整合學校特色,創新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課要有生命力,要凸顯特色,就得與校本課程、學校特色結合起來,所以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又一大特色是:制定凸顯學校特色的活動設計方案。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我校教學特色。我們學校投入大量資金,創建了兩個標準化的多媒體教室,並開通了校園網,電腦進教室,實現了“班班通”。教師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時,有意識地將計算機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有機地整合,使課堂小天地連接着網絡大世界。如

——在多媒體網絡教室裏,五年級學生正在教師引導下點擊鼠標,進入《音樂之都維也納》專題學習網站——走進維也納”。隨着舒緩輕柔的音樂,配着優美清晰的多媒體畫面,教師引領着學生走進“音樂之都維也納”,瞭解奧地利風景如畫的地理環境,欣賞連綿不絕的維也納森林,風姿卓越的藍色多瑙河;瞻仰造型逼真的音樂家雕像;聆聽着巴赫、莫扎特、肖邦等音樂家的曠世傑作天籟之音;流連於金碧輝煌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陶醉於氣勢磅礴高雅熱烈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隨後讓學生們交流對這座音樂之都的總體印象。

——四年級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網上搜索,《走進菊的世界》綜合實踐活動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欣賞中國名菊的風姿綽約,品評菊花美名的詩情畫意,感受給菊花命名的喜悦興奮……

思維在點擊中跳躍,情感在欣賞中昇華,個性在交流中飛揚,無拘無束,跨越中外的網絡課堂成了學生們綜合實踐活動的樂園,放飛個性馳騁想象的天堂。

【第10篇】國小新課程課堂教學達標活動的總結

國小新課程課堂教學達標活動的總結範文

根據縣教研室國小部的工作要求和zz鎮教委的計劃安排,在中心國小和柳莊完小舉行了語文、數學、英語教師的新課程課堂教學達標活動。數學講課地點設在柳莊完小,分了兩個小組,一組的評委是教研室z和中心國小骨幹教師z,二組的評委是z主任和中心國小骨幹教師z。現就活動的過程總結如下:

一、參加講課的教師。

有36位數學教師參加本次數學課堂教學達標活動,這36位教師是經過學校選拔推薦的,為參加本次活動做了精心的準備,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課件、學具的準備,都細緻認真,各自發揮了較好的水平。

附:數學教師名單:zz

二、組織嚴密

本次活動組織嚴密,活動前教研室和各學校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從通知宣傳發動,到教師的教案准備、報送課題,教研室統一安排教師的講課班級,確保活動有序進行。柳莊完小為本次活動做了大量的工作,為講課教師服務,周密考慮,準備了兩口多媒體教室,確保教師能用上現代化的教學設備。

z主任在10月13日召開了評委專題會議,強調了本次活動的注意事項。會議主要內容如下:

一是要明確本次活動的重要性,既是給參加講課的教師教學水平定級;又涉及到教師的量化評估;還涉及到迎接好縣教研室的達標評級活動。任何評委都不能大意和輕視。

二是對等級劃分和等級比率作了説明。本次評級分為四個等級,優秀(85分以上,含85分)、良好(75分以上,含75分)、合格(65分以上,含65分)、不合格(65分以下);各等級的比率也作了大體規定,優秀率在15%左右、良好率在30%左右、合格率在50%左右、不合格率在5%左右。

三是在提高評委素質方面做了要求。要求評委要認真學習學科課程標準、教學策略和課堂教學達標評級評價標準,吃透精神,把握尺度,打好分數,定準等級。

四是明確要求評委要避開任何無關因素干擾,從活動的本質出發,提高抗干擾的能力,用課標、策略、標準三個要素把握自己的大腦,給被評教師一個客觀的、公正的評價。

五是要有強烈的時間觀念,按時到達講點,提前做好活動準備,特別要求是不能讓講課教師等評委。

六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評委要給講課教師提供熱情服務,幫助講課教師解決講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特別是不能袖手旁觀。

七是要求評委要注意飲食和休息,養足精神,克服疲勞,堅持到底。

八是要做好聽課記錄,填好課堂教學評價操作表,以備查詢。

九是要把本次評級活動當做一次重要的學習機會,瞭解全鎮教師的課堂教學狀況,並把自己與之比較,看出優劣、看出長短、看出門道。

十是在兩人對同一個教師賦分相差較大時,可再次共同商榷確定。

十一是對教師的課不進行當面評價,特別是不能當面給該教師定級(這並不是不敢公開,而是考慮到組與組之間會有較大偏差,必須找到平衡以後才能確定)。如果個別教師想與評委交流,也可對該教師的課進行點評,但也不能直接確定等級。

三、本次活動中出現很多大的亮點:

活動中各位教師在三尺舞台,盡情展示,看到了讓我們欣喜、讓我們感動的。

1、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年輕教師能熟練的使用多媒體、實物投影、學具等,很多老教師也不甘落後,努力用多媒體、實物投影等現代化教學設備。

2、教學設計緊靠策略,聯繫學生生活、社會實際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3、教學中注重了運用數學思想,幫助解決數學問題。使數學課變得厚重起來。

4、注重了學生的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有效地學習活動中。

在看到我們取的了很多成績的時候,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我們存在的缺點,不斷的改進,縮小差距,應該是我們永不停歇的追求。

【第11篇】國小校本課程總結

1、加強學習,轉變觀念,與時俱進。

校本課程的開發順應了當今時代民主決策的潮流。校本課程開發的場所是學校,關注學校的課程自主,體現出民主參與課程決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時間,以多種形式開展學習和培訓,切實改變教師課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並界定角色職能,由課程規範的複製者變為新課程的創造者。使我對校本課程有了深入的瞭解,進一步樹立教學民主的思想,調動了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為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關注學生的發展。

通過學習新的課程理念,我更加明確了教育者的責任,那就是盡最大可能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條件。而學生的發展也應是多方面的。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關注個體差異,提供發展的可能。因此,在確定校本課程開發項目及內容時,印製了教師、學生、家長調查表,瞭解學生和家長的要求,根據調查結果,確定了安全、健康、古詩詞誦讀、大閲讀、大棚西瓜技術等校本課程體系。真正實現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3、實施內容及要求:

(1)確定校本課程結構。我們根據以下幾方面來確立學校校本課程。

①學生髮展的需求,尊重學生意願,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轉載請著②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規律。

③學校的實際情況,包括學校辦學特色目標,師資和設施條件等。

具體作法

1、嚴格按新課程計劃開課設節,不佔用及挪用校本課程的時間,保證開足課時。

2、校本課程科任教師應加強學習、刻苦鑽研、勇於探索,盡心盡力搞好校本課程的教育工作。校本課程教研組及時對科任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進行檢查督促,保證校本課程教學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3、校本課程教研組按時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不斷探索開發校本課程規律,努力提高校本課程科任教師的理論與教學水平,在搞好教研活動的同時,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學習、外出參觀考察等活動,下大力氣創建一支素質高、信心足、熱心參與校本課程開發的教師隊伍。

4、搞好校本課程的評估工作,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講求實效,不流於形式,搞好評估工作是開發校本課程的重要一環。為此,擬在本期內完善好評估細則,每期末認真進行評估、獎優罰劣,並將評估結果進入教師年終目標管理評估中。

5、建立校本課程開發工作制度,使課程開發工作逐步走向正軌,做出成效。

6、在實施校本課程活動中,及時進行總結,不斷吸取經驗教訓,在總結中不斷開拓、提高、更新。一是校本課程教研組每期進行一次全面的總結,總結前段取得的成績,改進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後的工作任務;二是科任教師進行總結、反思,改進教學中的失誤,充實、開發校本課程內容。每期末,無論是教研組,還是教師個人,都要認真收集好有關資料,進行整理歸檔。

【第12篇】國小課程情況自查彙報總結

國小課程情況自查彙報總結

我校是一所鎮所在地三軌制寄宿國小。近年來,我校認真落實國家課程標準,規範辦學行為,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和計劃開全課程,開足課時。現就我校課程開設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校現有18個教學班,582名學生,編制教職工總數47人(其中民辦教師3人,正式公辦教師44人),編制專任教師總數46人(其中品社教師3人、語文教師18人、數學教師15人、英語教師4人、科學教師2人、音樂教師1人、體育教師2人、美術教師1人),承擔着我校所有課程的教育教學工作,除此之外,還承擔着學生每天鍛鍊1小時的課外體育活動任務,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和《山西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開全了課程,開足了課時,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發展。

二、課程開設情況

1.開齊開足學科課程

在市、縣教育局相關文件精神指引下,我校認真貫徹落實學科課程方案,具體做法是:每學期開學前由教導處根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文件精神擬定課程計劃、制定學校課程總表、班級課表和教師課表,為學期開學工作做好準備。

在學科課程的開設中,我校嚴格執行《山西省中國小課程設置及標準表》中的'相關規定,本着既要開足課時,又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原則,科學地安排各學科課程,對於一些薄弱學科,特別是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雖然沒有專職教師任教,但每個教師都能夠邊學邊教,盡職盡責,遇到問題共同研究,每個學期都能圓滿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2.嚴格控制課時量和教學進度

在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中,我校嚴格按照《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的要求落實工作,嚴格執行學生在校時間不超過7小時的統一作息時間,確保一、二年級周課時26節,三至六年級周課時30節落實到位。堅持不增加課時,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不增加學生在校時間,不增加學生課後作業量的原則,做到執行規定不打折扣,課時標準不增不減,同時教導處統一把握教學進度,定時不定時地深入教室抽查上課和課表是否一致,做好教學過程的全程管理。

3.確保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

陽光體育是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鼓勵學生到陽光下、到操場上、到大自然中去鍛鍊身體,陶冶情操。它既能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形成健康體魄,又能更好地學習和生活,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我校根據上級教育部門的要求,每學期一、二年級每週開設體育課4節,三至六年級每週開設體育課3節,同時每天上午安排30分鐘固定時間進行兩操訓練,每天下午三節課後安排30分鐘課外活動時間進行花樣跳繩、健身操、呼啦圈等項目的訓練,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

三、存在問題

儘管我們以嚴肅、認真、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對待《國家課程標準》,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

1.專任教師體弱多病、身體欠佳,不能正常到崗上班,導致部分年級的部分班級不能正常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教育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2.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在專任教師中,老教師佔80%以上,嚴重影響着課改工作的順利開展,也無法大面積、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3.專任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缺編專職的英語教師和音、體、美教師,英語課的教學質量無法保障,音、體、美教師全為兼職教師,無法保證教學效果。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力求教師參加所任學科的各種學習、培訓,全面提高教師整體素質,進一步細化教師考核方案,完善教師評價機制,加大教科研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們將以更加嚴格、規範、科學的管理方式,進一步落實《國家課程標準》,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努力使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台階。

【第13篇】國小新課程學習總結範文

今天,我們市教育界的同志迎來了教育改革的春風,市全體教師在局長劉曉朝的帶領下,步入了教育的殿堂,共享這一盛世盛宴。局長在這次發言中,語重心長地説:'今天教育者教出的人最缺什麼?'人們説:現代的人們最缺的是'缺德',他在外國參觀時親身體會到別的國家的'德',有國家的門是不上鎖的,如果一個做了一件錯事,那麼他將一輩子抬不起頭來。這樣,它們做了互相監督,養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成為一個文明的國都。這樣,體現了他們國家教育的成功之事例之一。這次培訓對於我來説是一次難忘的提供氧料的機會,在這步入知識爆炸的時代,稍不留意,就會被當今的世界所拋棄、唾棄。所以,面對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及管理水平,提高教學教研能力,是擺在我們每個教育者面前的最現實的問題。這次新當選的局長給了我們學習的一個得以昇華的平台,我們得以好好珍惜這短短的黃金十天,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劉局長這次大手筆來自他大思考,大決心就是本着21世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為,任何一場偉大的社會變革往往都起步於教育的重大改革。誰擁有了21世紀最先進的教育,誰就擁有了21世紀。從某種意義上説,基礎教育改革事關中華民族的未來,黨和國家要把一個民主、科學、充滿生機活力的新課程獻給新世紀中國的億萬青少年兒童,目的是讓他們擁有一個獨立自主,健康幸福的明天。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的特點,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折射出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追求。這次全市教師的大會師,也是體現課程理念的落實,能否把國家的意志,專家的思想變為千百萬教師的行為,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從各國課程改革的歷史看,一些重大的課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問題基礎上都出在課程理念與教師行為的轉化上。從理念到實踐之間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尤其是對廣大農村教師來講,更要經過一個艱難的轉化歷程。前不久,《中國教育報》記者在報道中所反映的'課程標準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課堂教學還是濤聲依舊'的現象,就從一個側面説明了這個問題。所以,師資培訓的通識培訓和課程標準學習中最重要的任務是讓教師接受新的課程理念,然而接受只是一種認同,還沒有成為教師的一種素質。要把一種理念變成人的素質,光有對這種理念的認同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這種理念的進一步的感悟,而這種感悟只有在實踐中才是最有效的。我們的理念輔導不僅要説清如何做,把功夫下在理念的行為的轉化上。這次培訓是讓教師在轉化中進一步認識理論,在轉化中感受理論的魅力,品味理論指導教學帶來的甘甜。這次培訓的宗旨是本着'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讓課堂教學充滿創新的活力'、'學是為了更好地教'、'發展是硬的道理'。

這次來自全市國小一線特級教師、優秀教師,每個課都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某一理念或理念的某一方面。因此,都具有深刻的內涵,同時又鮮明地體現了師生之間的生命互動,洋溢着生命的靈性,展現了孩子的成長的軌跡。向我們昭示了這些優秀教師是如何把課程的理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教學行為。聽了這些課,讓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上課理念的魅力和優秀教師的教育智慧。給我們最深刻的啟示就是真正懂得必須深入研究鮮活的課堂教學,在實踐中去感悟新理念,實踐之樹才能夠常綠。

全市國小教師的繼續教育,是體現了把根深深地紮在基礎教育的沃土中,與一線教師建立了一種親密的合作伙伴關係,把實行理念的策略與方法落實到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實踐來檢驗策略與方法,在鮮活的實踐中汲取營養,在實施中一起成長,是我們實施這樣教研的期盼與最終目標的理想實現。

【第14篇】關於國小課程實施水平督察情況總結

為進一步規範我鄉各國小辦學行為,提升學校課程實施水平,迎接省、市對國小課程實施水平評估驗收,鄉教育辦公室組織國小支部、教研室、督導室有關人員,於2022年11月13、14日,對全鄉8處國小進行了課程實施水平專題督察評估。本次督察嚴格按照《山東省普通中國小課程實施水平評估方案(試行)》的意見,圍繞課程理念、課程開設、課程資源、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學校特色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檢查。通過本次督察,我們發現大部分學校的辦學行為正逐步趨於規範,課程實施水平正逐步得到提升,但也存在不少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了使各學校正視存在的問題,明確整改方向,特將具體情況通報如下:

一、主要成績

1、課程理念學習更有實效

各單位都制訂了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制度,且有具體要求和落實措施;各學校教師都建立了業務學習筆記,內容比較豐富,有學習體會,有剪貼,並且有學校檢查的記錄,一滕國小、栲山國小設立了教師讀書筆記鼓勵教師讀書,槐樹國小有業務學習記錄,一滕國小將教師學習資料彙編成冊;從檔案資料上看,中心國小、一滕國小、石塢國小和柱子國小都有教師理論測試卷和教師成績,中心國小、下莊國小和槐樹國小定期組織“新課程理念學習交流會”。各單位在宣傳欄、教室內張貼了“實施實施教育規範40條”和“黨的教育方針”,中心國小、一滕、槐樹、柱子、下莊等學校還通過校會、班會、家長會等形式向師生和社會宣傳新課程理念,中心國小還創辦了校刊《思想的空間》,為教師和學生搭建了交流思想的平台;各單位都注意了將關於校園文化建設的上級文件整理歸檔,中心和一滕國小還制訂了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方案,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柱子、石塢、中心、一滕四個單位在校園文化建設上,能夠緊緊圍繞先進的教學理念,使校園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盡最大努力地體現教育理念;各學校辦學理念都能夠較好的體現新課程理念,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大部分學校的發展規劃、工作計劃以及工作總結都能夠較好的體現先進的教學思想。

2、課程開設日趨規範

各學校都能嚴格按《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設置課程。開齊了國家課程科目,沒有隨意增減課時數的現象,教師個人課程表與學校總課程表、班級課程表、學生課程表安全一致;地方課程的開設嚴格按照《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設置指導意見》,各學校教師均有課時備課且符合要求;部分學校都制定了學校課程開發總體規劃,成立了校本課程開發委員會,並開發了一定數量的校本課程,內容有特色,符合學校與學生實際,中心國小開發了《安全你我他》《我們都是一家人》《走近中國戲曲》三套校本教材,柱子國小開發了《安全你我他》《我們都是一家人》《飲食與健康》《根雕藝術的研究》《吉祥剪紙》五套校本教材,栲山國小開發了《栲山採風》系列校本教材,且都能夠按照教材備課、上課。

3、課程資源建設逐步合理

各學校都能按照課程方案要求配齊、配足各門課程專兼職教師,且學歷均能達標;大部分學校都能建立教師任用制度,中心國小、柱子國小制定了符合學校實際的,比較科學、合理的教師考核細則,能夠按要求裝檔;各學校都能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施,如:圖書室、實驗器材室、體育器械室等功能室,有相應的使用制度、措施及相關記錄;大部分學校都能夠根據自身實際制定家庭資源、校外資源開發計劃,有具體的落實措施(或活動方案)及相關的活動記錄、總結材料,柱子國小校外資源開發計劃得當,資料詳實而全面。

4、課程實施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各學校在教導處下分別成立了學科教研組,組織日常教研活動,並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教研製度,中心國小、柱子國小、石塢國小、下莊國小制定了教師聽評課制度、教學反思制度、教師培訓制度、專題研究制度、經驗交流制度、同步研討制度等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比較系統和完善的校本教研製度,保證了日常教研的有效、有序進行;各學校學科教研組都能制定學期教研計劃,且針對性、可操作性強;各學校都能定期開展教研活動,並有比較詳實的教研記錄及相關活動材料,有一定的教研成果,下莊國小、一滕國小、柱子國小教研活動形式多樣,既有基於教師課堂教學的課例研討、備課研討、課堂觀察、教師培訓,還有基於學生的演講比賽、讀書交流、聽説讀寫比賽等活動,柱子國小、中心國小分學科教研組制訂了學期教研活動安排表,使教研活動的組織有條不紊;各學校任課教師都能按課時備課、上課、佈置與批改作業,且作業正確率較高,大部分學校都設立了作業批改記錄;常規教育活動有效開展,中心國小、栲山國小、柱子國小、槐樹國小、一滕國小等學校充分利用班會、校會與升國旗等常規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範教育;主題教育豐富多彩,各學校都能利用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老人節等重大節慶日、傳統節日開展主題教育,柱子國小還利用“九一八”“世界臭氧日”,王南陽國小利用“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日”等有特殊意義的紀念日開展主題教育;大部分學校都能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興趣小組活動,下莊國小開展了“快樂數學”“快樂閲讀”等學科興趣小組活動,一滕國小、中心國小、石塢國小等學校分別開展了音樂、體育、美術等藝術興趣小組活動;各學校學生在校時間、睡眠時間、節假日安排等均嚴格按照上級有關規定執行;大部分學校的學生作業量符合要求,即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三至五年級作業總量不超過一小時,中心國小、柱子國小和一滕國小分別針對作業的佈置及批改制定了比較詳細、務實的規定,要求各任課教師一週至少佈置兩次側重探究性和實踐性的作業,班主任要協調各任課教師佈置家庭作業的總量;教輔資料的選用,各學校嚴格執行省教育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沒有發現集體強行購買教輔資料的現象;各學校均按要求安排學生在校體育活動,柱子國小、中心國小和一滕國小分別制定了陽光體育活動制度、活動計劃以及檢察評價的相關措施,提高了各項活動的實效性。

5、課程評價更加科學和完善

各級課程的評價正逐漸趨於科學和完善。在學科課程評價中,學校考試及命題、學科成績的組成、反饋及使用均達到省有關要求,學校考試由教師自主命題,重視綜合能力的考察,使用等級制評價,考試成績不向學生公佈,只是作為教師反思、調整教學的主要依據,柱子國小、中心國小和一滕國小各年級各學科注重了試卷的命制與學生測試,增強了日行評價與期末考試評價相結合的效能;各學校均制定了科學、具體、可操作性強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地方與學校課程評價方案,為學生分小組建立了評價檔案,柱子國小、中心國小和下莊國小,分小組為學生建立了“研究足跡”成長檔案袋,記錄學生探索的足跡。

6、學校課程實施工作凸現特色

各學校在課程開發、主題教育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校本教研、師生讀書活動等方面凸現各自特色,有效推動了學校的特色發展。中心國小加強教師生讀書活動,開展了教師讀書沙龍、學生“我讀書我快樂”演講比賽等活動;同時,積極組織開展校本研究活動,以“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市級課題為突破開展系列研究活動,目前形成了《教師隨筆集—跨越》《教師優秀教案集》兩冊成果。下莊國小圍繞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及學生全面發展召開了以“減負與提高教學質量”為主題的民主生活會、班主任座談會、家長會等,有效推動了學校的發展。槐樹國小積極開展“基於教學問題”的校本研究,編輯了兩期校本教研專刊,加強了教師間的合作與交流。石塢國小立足實際組織骨幹教師開發了校本教材《中草藥的研究》,獲泰安市優秀校本課程一等獎。柱子國小將促進教師成長和學生培養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編輯了《校園童謠》教師篇和學生篇,對學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重視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建設,共開發了五套校本教材,其中《根雕藝術》獲泰安市優秀校本課程評選一等獎。一滕國小創建書香校園成效顯著,開展了以“同沐四季風共享讀書樂”為主題的系列讀書活動;學校出資購買一部分課外讀物,同時讓學生湊一部分,解決了學生無書可讀的困難;積極構建教師讀書指導教學模式,有效促進學生讀書的有效化發展,並且創建了“天天讀、天天背、天天講、天天評”的讀書評價新思路;為使學生的讀書生活化,組織了“師生共讀”“親子讀書”系列活動,形成了“學生、教師、家長”三位一體的讀書模式。栲山國小立足鄉土資源圍繞課程開發作文章,形成了桃文化專題系列研究,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王南陽國小積極開展主題教育,創辦了以“迎奧運促和諧”及學生安全教育為主題的手抄報。除此之外,各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面,立足學校實際選擇恰當的研究主題開展綜合化、系列化的小課題研究,立足行動指導,聚焦課堂教學,基本達到常態化運行。

二、存在問題及整改意見

1、檔案整理不規範

(1)檔案分類與組建不清晰。有不少單位檔案分卷凌亂,沒有按要求組建,例如: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學生評價表混在一起裝訂成卷;教研製度、教研機構和教研計劃一起裝卷;各種上級文件裝在一起為一卷,這樣組檔與相應門類不符,且不利於方便查找。

整改意見:按《山東省普通中國小課程實施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評價標準及要求組卷,按三級(或二級)指標裝檔;檔案皮封面第二行著名卷內文件名稱全稱(打印條),第三行內寫明卷內材料名稱,封皮反面寫清卷內文件目錄;組檔後為每一個檔案盒建立總索引。另外,教研活動的檔案整理可以按教研組整檔。

(2)系列資料前後不統一。這一問題在督察中表現最為突出,如:有的單位校會記錄時間與相關材料時間不統一;教研活動中,教研活動安排、教研記錄、教師聽評課、説課以及其他相關材料內容、時間拒不統一;有的單位功能室上牆的材料與檔案中的相關材料不一致;家庭資源、校外資源開發計劃、方案、活動記錄與相關活動材料不一致;作業批改記錄與學生的實際作業內容不一致;興趣小組活動記錄與活動安排時間、內容不一致。

整改意見:各單位認真針對問題對號入座,進行自查;在整理各類材料時應做到各類材料前後相互統一。

(3)部分資料太虛。有的單位學校各類工作計劃(方案)、各項制度、國旗下講話在網上下載或抄襲以前的,不符合自己學校的實際;部分教師理論學習筆記、班會記錄、作業批改記錄等字體太潦草,內容太少,且缺少具體的學習日期,純粹是為了湊次數、湊字數;學生的手抄報沒有突出主題(理念宣傳、日常行為規範教育、重大節慶日及重要紀念日等);學校舉行的家長會、校會等有的只有記錄沒有相關材料,有的只有一份發言稿,而沒有其他資料;各功能室的使用記錄不全,只記到9月份,還有的用筆記本作記錄且內容太簡;各種資源的開發只有計劃或總結,沒有相關的活動材料。

整改意見:學校各類工作實施計劃(或方案)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並體現新課改理念,一律打印;教師各種學習筆記、活動記錄、批改記錄在達到規定數量的同時要注意書寫儘量規範,記錄儘量詳實;學生手抄報等活動材料要由教師指導完成,必須突出活動的主題;一般情況下,學校舉行的各種校會、家長會等會議要具備會議通知、議程安排、主講人講話稿、會議總結以及其他代表發言材料等,有條件的可以有相應的照片資料;主題的班會形式可以靈活,比如:辯論會、討論會等;各功能室相關記錄及其他活動要保證常態運行,隨活動,隨記錄、總結、整理。

2、校本課程開發沒有引起學校的重視

(1)沒有開發形成校本教材。大部分學校沒有形成系列校本教材,致使教師備課無據可依,教師備課、上課不成系統,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使校本課程的實施落實不到位;學校組織的校本課程開發委員會沒有起到應有的指導、引領作用;部分學校領導沒有充分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建設。

(2)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可操作性不強。有的學校校本課程實施方案都是網上直接下載,與學校的校本教材、教師的備課不相符;有的學校校本課程實施方案沒有結合實際制定,千篇一律。

(3)校本課程管理不到位。大部分學校的教學常規管理基本忽視了校本課程的存在,在常規檢查中沒有涉及校本課程備課、上課的監控,致使教師備以“造假”為主。

整改意見:各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建設,認真、積極組織學校的骨幹教師團隊,(可以和其他學校相互結合)成立高水平的校本課程開發委員會,制定學校課程開發總體規劃,同時指導、引領教師開發校本課程,形成體現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然後依據校本教材制定出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教學計劃);學校教導處、教研組要將學校課程的備課、上課情況納入教學常規檢查並落實到位。

3、教學研究落實不到位

(1)教研製度不健全。大部分學校只有一項學校教研總制度,而缺少相關的以校為本教研製度系列;各學科教研組教研計劃針對性不強,且有些計劃於新課程理念相違背,不符合素質教育的有關規定。

整改意見:各學校要依據學校的教研製度,制定有關的校本教研製度,例如:教學反思制度、聽評課制度、課題研究制度、課例研討制度等,從而形成教研製度體系;各學科教研計劃要力求務實,適應素質教育要求,並且必須根據教研計劃分學科教研組制定出教研活動安排表。

(2)教研活動形式單一且沒有明確的主題。目前,大部分學校的教研活動大致有兩種形式:一是聽評課或課例研討、課堂觀察,一是教學常規檢查,而後一種活動不能算作是教研活動,這樣一來,就無從談主題明確的教研;教研記錄不詳實。

整改意見:各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除了聽評課之外,至少還要有這樣幾種形式:一是校本培訓,也就是教研室安排的每學期、每學科至少要組織兩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講座;二是基於學生教學研究活動,例如:組織學生開展的課本劇表演、英語情境劇表演等;三是課堂教學比武活動;四是基於教學中的真問題、實問題開展的問題式聽課等。這樣,每次教研活動就有了明確的主題。

(3)教研組檔案整理混亂。有的學校教研組只有活動記錄而沒有相關的資料,有的連教研記錄也沒有;教研記錄與相關的資料時間、內容都不相符;教研活動資料太單,資料顯得不真實。

整改意見:按教研組整理檔案;每次教研活動與相關資料要統一;每次教研活動至少要有活動的具體安排(程序)、活動記錄、總結(或反思)以及其他相關材料(如:講座稿、教師教案、説課稿、反思或體會等)。

(4)課題研究沒有行動。承擔市級(或以上)課題研究的學校,基本沒有看到相關的研究資料,也就是説沒有開展課題研究活動。

整改意見:有關學校要加強科研工作的力度,也可以結合課題研究的實際情況歸教研組管理;課題的相關資料如:課題立項書、課題評審書、研究方案以及相關計劃、資料要統一裝檔整理;課題負責人要每學期進行階段性總結,並有材料及相關總結活動記錄;課題研究資料單獨裝檔,不要和其他教研資料混淆。

4、教學行為有違背規定的現象

有的學校一二年級有佈置書面家庭作業的現象;學校沒有對各學科作業總量的監管措施,沒有對作業設置內容(探究性、實踐性作業)的要求及落實措施;有的學校沒有作業批改記錄,作業批改記錄不真實,且沒有作業分析、講評及矯正方案;有的學校陽光體育活動的記錄與安排內容不相符,有的沒有活動記錄,沒有具體的檢查落實方案和記錄。

整改意見:學校要組織教師、學生認真學習各種教學規範,並認真自查整改。

5、課程評價方案不科學

有的學校制定的《教師考核細則》或其他相關的教師評價方案不符合素質教育的有關要求;大部分學校對於學科課程的日常評價沒體現多元化;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方案、地方與學校課程評價方案只是把鄉教研室下發的方案改頭換面,而不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學生成長檔案袋中,沒有按要求裝入學生的資料,大部分是手抄報、作文、繪畫之類的材料,缺少探究性、實踐性活動材料。

整改意見:各學校要認真學習《山東省普通中國小教師工作評價指導意見》,並根據《指導意見》修改本學校教師考核方案;學校要完善學科課程的日常評級辦法,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的掌握、作業情況等內容的評價;各種評價方案要結合學校自身實際制定本校具體的評價標準和辦法;學生各種成長檔案袋要有相關的研究性學習、實踐性的足跡。

【第15篇】國小生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總結

國小生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總結

綜合實踐講的是什麼的呢,又是指什麼意思的。國小生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總結,通過下文來了解一下。

國小生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總結一

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工作總結 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工作,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中心,以“創新、實踐、發展”為主線,採取“點上深化、面上拓展、縱深推進”的措施,深化課程研究,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化和有效化實施,全面提高課程實施水平。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觀察、體驗與思考,從發現中提出問題,然後積極主動地去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下面對我校綜合實踐課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給學生提供自由學習的空間

對教師來説,綜合實踐活動課最好不用“上課”或“教”這樣的字眼,而是用“做”“實施”或“開展”更合適。因為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是“上出來”的,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在活動期間,我們讓學生盡情地觀賞一切,分析一切,這一切原本對他們來説,確實是陌生的,但正因為陌生,恰恰給了他們以新奇的感覺,學生透過疑雲看本質,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活動,開展廣泛的交流,並對獲得的種種信息和現象進行充分的,毫無拘束的爭辯,在爭論中認識,在爭辯中深化。這對於我們也提出了一個嚴厲的挑戰,因為綜合實踐活動可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探究性,學生帶着問題來研究,帶着準備來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這樣一來,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於拓展文化結構和自身素質。在五年級的綜合實踐主題活動中,一些學習並不是很好的學生,卻對染紙的研究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讓人欣喜而欣慰。他們那種敏鋭的洞察力,那種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種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動給了他們欣然求知的樂趣,活動教會了他們做人的道理。

二、給學生搭建主動學習的舞台

我校綜合實踐活動在具體的實施中,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交流階段。對於所設計的這些活動內

容,一節課完成是不現實的,為此我們用兩週的時間圍繞一個內容展開,讓學生有足夠時間、空間,深度參與實踐過程,獲得豐富體驗。

在準備階段,在學生對身邊的社會、自然現象有了初步觀察的基礎上,在教室裏討論,由教師來指導學生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做出活動方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孩子將模糊的問題有效合理地表述出來,並幫助與指導學生準備工具與材料。

在實施階段,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去經歷與體驗。因為學生的能力有限,還有安全問題,活動是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我們在實施過程中進行一些指導,對一些必要的專題講解和方法的介紹,並對學生活動的整個過程進行觀察,善於發現學生的特點,對學生做出恰當的評價。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組織活動小組,確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題及內容,確定研究的目標體系。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教師精心設計過程,並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及學習過程進行嚴格的調控。在綜合實踐中,研究方式的選擇,學習小組的組成,活動過程中的.計劃、活動成果的構想,都完全在學生自己手上。

三、讓學生加強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分享成果

綜合實踐活動這一門課程以“實踐”為主,為了更好地對學生的活動成果進行評價和反思。教師指導學生要注意收集、整理各種相關的活動資料,如照片、錄像、日記、採訪和調查記錄、小報等,並在每次活動結束後,讓學生撰寫活動日記和心得體會,將活動的一刻永遠記錄下來,並與同學、家長老師分享活動的成果。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探索過程,是一種實踐過程,也是一種開放性思維過程,在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結果,而重過程,只要我們的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鍛鍊,成長起來了,這就是我們的成功。

國小生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總結二

本學期,我校認真貫徹市教育局教研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的有關精神,結合“xx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學領域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試點學校工作方案”,以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為目標,以科組建設為重點,以“廣州中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學科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試點學校階段檢查”和“綜合實踐科組巾幗文明崗的創建”為契機,加強對科組建設成果的總結和梳理,同時抓好省、區“十二五規劃課題”的研究實施工作,使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繼續在規範中不斷向前發展。現將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研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本學期,隨着學校班級的增多,科組團隊老師也有所壯大,在保證整體隊伍穩定的情況下加入了5位新成員,不同學科背景的11位教師分別指導12個不同的班級。儘管科組中大多數老師都有多年執教綜合實踐活動的經歷,專業素養較強,但是也有相當部分是第一次接觸綜合實踐活動,或者對本課程理解不深,通過各種形式的校本研訓,特別是新加入教師的培訓,使他們的教學水平在專家以及科組老師的幫助下迅速提高。

1、開展形式多樣的校本教研活動

本學期圍繞 “提高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指導的有效性” 研究專題,繼續加強指導教師業務學習,努力探討校本研訓的多種形式,除了傳統的專家開設講座外,還有提供書籍讓指導教師“閲讀”的自我培訓,讓學科骨幹率先“研讀”組織交流的培訓;指導教師根據研究專題輪流擔任科組活動學習的主講人;組織科組老師圍繞學校徵訂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指導用書》進行深入的研讀和交流,進一步理清課程的課型及實施的策略。圍繞主題,推薦科組四位新手老師上校內研討課,通過課例的展示,課後集體的研討反思,進一步的改進課例並在市試點學校檢查中把改進後的課例進行展示。上課的教師在實踐、探究、反思、積累中快速的成長起來。同時,還多次邀請市、區專家到校指導,開設講座,參加科組的集備,科組的研討和座談,通過不同形式的理論培訓和實踐研討,使指導老師的課程指導和實施水平不斷提升。

2、選派老師外出參加各級研訓活動

本學期,積極選派教師參加全國、省、市、區各級教研活動,並把學習、培訓及觀摩活動內容及時向科組老師傳達,共同學習,實現“互動互強”培訓目的。科組2位老師參加了9月份在黑龍江哈爾濱舉行的第九屆全國綜合實踐年會;2位老師參加了10月份在佛山南海舉行的“廣東省綜合實踐活動食品教育研討會”;2位老師參加了11月份在深圳市水庫國小舉行的“廣東省綜合實踐活動現場會”;全科組的老師參加了在增城市荔江國小的廣州市現場會;科組老師還積極參加區組織的每次區教研活動和網絡教研。

3、科組內結對幫扶,共同提高

按照新舊配對,同年級互幫,同主題共享的原則,把科組教師組成一個個學習的共同體,充分發揮科組骨幹老師的帶頭、引領作用,讓新加入的老師儘快進入角色並逐漸成長、成熟,“熟手”老師的專業素養也在結對幫扶中得到穩步提高。在迎接市試點學校檢查課例展

示的籌備過程中,各集備小組從課前集體備、試教、課後的反思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規範課程資源開發,推進課程建設

積極挖掘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已有資源和成功經驗並加以提煉,逐步形成我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面的特色教育。

1、規範博客組羣等網絡建設

2、全方位把握,多層次開發校本課程資源

儘管老師們課程開發的意識增強了,主題開發的範圍也從單純的xx社區延伸到珠江新城,但是老師和同學們興致勃勃開發出來的活動主題由於涉足的範圍擴大,卻面臨着調查困難,難以深入開展研究的問題,導致有些主題活動研究深度不足,甚至半途而廢。本學期,科組加強研究活動領域的規劃,從學校現有的資源及學生的實際出發,整體佈局,多層次開放校本課程資源。以“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的鄰居”、“我愛cbd現代建築”三大活動領域為主導,細化各研究領域的活動範圍,加強對各班級研究過程的進展情況及相應的指導,確保主題的順利開展及主題的深入研究。同時,考慮到起始年級的年齡特點、原有知識水平、能力、興趣與愛好等,可以彈性選擇活動主題,除了學校開發的三大領域主題外,還可以根據“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等領域選擇活動的主題。

三、規範課題建設,推動學校科研上新台階

教育科研引領學科教研,教育科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我校堅持以綜合實踐課題研究為抓手,紮實開展各項教科研工作。

1、規範課題成果管理

本學期,我校以“廣州中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學科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試點學校的中期檢查”和“綜合實踐科組巾幗文明崗的創建”為契機,加強對科研成果的總結和梳理。不僅重視研究階段性的總結、科組以及課題資料的梳理,還對課題組成員撰寫的教學案例、教學研究過程中學生的一些成果資料做好規範的整理和管理;同時,教師要根據每一階段的活動情況,經常進行反思,並上傳天河部落,在整理的過程中不斷反思、提高。本學期,區級“十一五”課題研究成果——《校本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成果集》由東南大學出版社集正式出版。

2、有效落實各項課題研究實施工作

本學期,我校綜合實踐活動學科6項課題:潘國洪校長承擔的廣東省中國小教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基於綜合實踐活動的特色校本課程開發研究”以及市特約教研員課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與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研究”; 池瑞香副校長承擔的天河區“十二五”規劃課題面上一般課題“國小綜合實踐活動科組研究”;以及2項市子課題以及1項區級小課題有序開展研究,同時,本學期還積極申報了廣州市十二五規劃課題:“基於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的實踐研究”。我校參與課題研究的覆蓋面不斷擴大,參與人數達到60%以上,本學期,在課題的帶動下,教師的研究能力不斷得到提高,我校的科研工作正行走

在規範化化發展的道路上,並向有效化道路邁進。

3、規範獎評制度,調動科研熱情

為了增強全體教師的教科研意識,提高教科研水平,也為了加強學校教育科研的過程管理,本學期我校根據學校“科研獎勵制度”以及“課題管理”規定,對課題組成員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撰寫的結題報告、課題研究階段性小結、課題研究過程資料、案例、論文等成果資料進行獎勵。同時每學期都進行教科研積極分子評比,評選出 “教科研標兵”以及 “教科研積極分子”,充分發揮科研骨幹的帶動作用以及促進教師的研究積極性和參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