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必修一化學知識點總結新版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6W

必修一化學知識點總結新版多篇

高一必修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篇一

化學必修一知識點提綱

1、化學變化: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

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顏色、狀態、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鹼性、穩定性等)

5、純淨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6、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淨物組成,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

7、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8、原子:是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10、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12、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14、相對原子質量: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比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因為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

16、離子:帶有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注:在離子裏,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17、四種化學反應基本類型:

①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如:A+B=AB

②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

如:AB=A+B

③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如:A+BC=AC+B

④複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如:AB+CD=AD+CB

18、還原反應:在反應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奪去的反應(不屬於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

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化學反應(不屬於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

緩慢氧化:進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覺的氧化反應

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

19、催化劑:在化學變化裏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在化學變化前後都沒有變化的物質(注:2H2O2===2H2O+O2↑此反應MnO2是催化劑)

20、質量守恆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物質的質量總和。

(反應的前後,原子的數目、種類、質量都不變;元素的種類也不變)

21、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裏,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組成:溶劑和溶質。(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固、氣溶於液體時,固、氣是溶質,液體是溶劑;兩種液體互相溶解時,量多的一種是溶劑,量少的是溶質;當溶液中有水存在時,不論水的量有多少,我們習慣上都把水當成溶劑,其它為溶質。)

22、固體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裏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就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裏的溶解度

23、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

如:HCl==H++Cl-

HNO3==H++NO3-

H2SO4==2H++SO42-

鹼: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

如:KOH==K++OH-

NaOH==Na++OH-

Ba(OH)2==Ba2++2OH-

鹽: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如:KNO3==K++NO3-

Na2SO4==2Na++SO42-

BaCl2==Ba2++2Cl-

24、酸性氧化物(屬於非金屬氧化物):凡能跟鹼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鹼性氧化物(屬於金屬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25、結晶水合物:含有結晶水的物質(如:Na2CO3.10H2O、CuSO4.5H2O)

26、潮解:某物質能吸收空氣裏的水分而變潮的現象

風化:結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乾燥的空氣裏,能逐漸失去結晶水而成為粉末的現象

27、燃燒:可燃物跟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燃燒的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可燃物的温度要達到着火點。

高中生學化學的方法

1、堅持課前預習積極主動學習

課前預習的方法:閲讀新課、找出難點、温習基礎

2、講究課內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課內學習的方法:認真聽課;記好筆記,課內學習是搞好學習的關鍵。對於學生來説,最主要的時間來自於課堂,只要把握好課內的學習時間,才能學好化學。有些學生在上課不認真聽課,沒有找到好的學習方法,從而導致化學成績一直不好,因此建議此類學生選擇高中化學一對一輔導,才能迎頭趕上。

3、落實課後複習鞏固課堂所學

課後複習是對課內知識的鞏固和消化,由於上課的時間有限,上課老師所講解的內容較多,學生對知識的內涵和外延還沒有真正或全部理解,這就需要在課後可以進一步的鞏固和消化,才能徹底理解。也是課後複習的意義所在。

快速學好化學的訣竅

(一)觀

觀即觀察。著名生理學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實驗室的牆壁上寫着六個發人深思的大字:觀察、觀察、觀察!瓦特由於敏鋭的觀察看到水蒸氣衝動壺蓋而受到有益的啟發後,發明了蒸汽機,這些都説明了觀察的重要性。我們在化學實驗中,培養自己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的觀察方法是學好化學的重要條件之一。那麼怎樣去觀察實驗呢?首先應注意克服把觀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興趣中,要明確觀察什麼、為什麼觀察,在老師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去觀察實驗現象。觀察一般應遵循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後的順序進行,具體步驟是:(1)反應物的顏色、狀態、氣味;(2)反應條件;(3)反應過程中的各種現象;(4)反應生成物的顏色、狀態、氣味。最後對觀察到的各種現象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概括,得出科學結論,形成準確的概念,達到理解、掌握知識的目的。例如緒言部分的第四個實驗,在試管中加熱鹼式碳酸銅,觀察目的是鹼式碳酸銅受熱變化後是否生成了新物質;觀察內容和方法是(1)反應前:鹼式碳酸銅是綠色粉末狀固體;(2)反應中:條件是加熱,變化過程中的現象是綠色粉末逐漸變黑,試管壁逐漸有水霧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漸變渾濁;(3)反應後:試管裏的綠色粉末全部變黑,試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渾濁。經分析得知鹼式碳酸銅受熱後生成了新物質黑色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最後與前面三個實驗現象比較、概括出變化時生成了其他物質,這種變化叫化學變化的概念。

(二)動

動即積極動手實驗。這也是教學大綱明確規定的、同學們必須形成的一種能力。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驗,親自動手實驗不僅能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們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鞏固,成倍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實驗室製氧氣的原理和操作步驟,動手實驗比只憑看老師做和自己硬記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們要在老師的安排下積極動手實驗,努力達到各次實驗的目的。

(三)記

記即記憶。與數學、物理相比較,記憶對化學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學化學的最基本方法,離開了記憶談其他就成為一句空話。這是由於:(l)化學本身有着獨特語言系統──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對這些化學用語的熟練掌握是化學入門的首要任務,而其中大多數必須記憶;(2)一些物質的性質、製取、用途等也必須記憶才能掌握它們的規律。怎樣去記呢?本人認為:(1)要因材施記,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找出不同的記憶方法。概念、定律、性質等要認真聽老師講,仔細觀察老師演示實驗,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元素符號、化合價和一些物質俗名及某些特性則要進行機械記憶(死記硬背);(2)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特點的記憶方式,這樣才能花時少,效果好。

(四)思

思指勤於動腦,即多分析、思考。要善於從個別想到一般,從現象想到本質、從特殊想到規律,上課要動口、動手,主要是動腦,想為什麼想怎麼辦?碰到疑難,不可知難而退,要深鑽細研,直到豁然開朗;對似是而非的問題,不可朦朧而過,應深入思考,弄個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獨立想,就是會想,只有會想,才能想會了。

(五)練

練即保證做一定的課內練習和課外練習題,它是應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書面形式,只有通過應用才能更好地鞏固知識、掌握知識,並能檢驗出自己學習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績。

化學是一門記憶加實驗的科學”,這也許不太符合一些同學的思維習慣。特別是我們很多同學在國中化學學得還算可以的情況下,是覺着沒有花多少時間去記憶的。其實不然,説句武斷一點的話,化學學得好的同學主要是因為掌握了化學的記憶方法,高效而又輕鬆地記憶化學知識。

化學課本是依據教學大綱系統地闡述教材內容的教學用書,抓住課本,也就抓住了基礎知識,應該對課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結論和規律着重去看、去記憶。同時還應注意學習化學中研究問題的方法,掌握學習的科學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因為它能提高學習的思維能力。

必修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篇二

物質的量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1.物質的量濃度。

(1)定義:以單位體積溶液裏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濃度。(2)單位:mol/L(3)物質的量濃度=溶質的物質的量/溶液的體積CB=nB/V

2.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製

(1)基本原理:根據欲配製溶液的體積和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用有關物質的量濃度計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質的質量或體積,在容器內將溶質用溶劑稀釋為規定的體積,就得欲配製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檢驗是否漏水。b.配製溶液1計算。2稱量。3溶解。4轉移。5洗滌。6定容。7搖勻8貯存溶液。注意事項:A選用與欲配製溶液體積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須檢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內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卻至室温時再轉移。E定容時,當液麪離刻度線1―2cm時改用滴管,以平視法觀察加水至液麪最低處與刻度相切為止。

3.溶液稀釋:C(濃溶液)?V(濃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必修一 篇三

1,含義:分子或晶體內相鄰原子(或離子)間強烈的相互作用。

2,類型 ,即離子鍵、共價鍵和金屬鍵。

離子鍵是由異性電荷產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鈉以離子鍵結合成NaCl.

1,使陰、陽離子結合的靜電作用

2,成鍵微粒:陰、陽離子

3,形成離子鍵:a活潑金屬和活潑非金屬

b部分鹽(Nacl、NH4cl、BaCo3等)

c強鹼(NaOH、KOH)

d活潑金屬氧化物、過氧化物

4,證明離子化合物:熔融狀態下能導電

共價鍵是兩個或幾個原子通過共用電子(1,共用電子對對數=元素化合價的絕對值

2,有共價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對產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價鍵是兩個原子借吸引一對成鍵電子而形成的。例如,兩個氫核同時吸引一對電子,形成穩定的氫分子。

1,共價分子電子式的表示,P13

2,共價分子結構式的表示

3,共價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現型、NH3—三角錐形、CH4—正四面體)

4,共價分子比例模型

補充:碳原子通常與其他原子以共價鍵結合

乙烷(C—C單鍵)

乙烯(C—C雙鍵)

乙炔(C—C三鍵)

金屬鍵則是使金屬原子結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離域的共價鍵。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必修一 篇四

第一單元

1——原子半徑

(1)除第1週期外,其他週期元素(惰性氣體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減小;

(2)同一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

2——元素化合價

(1)除第1週期外,同週期從左到右,元素最高正價由鹼金屬+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負價由碳族-4遞增到-1(氟無正價,氧無+6價,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價、負價均相同

(3) 所有單質都顯零價

3——單質的熔點

(1)同一週期元素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

(2)同一族元素從上到下,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

4——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 (及其判斷)

(1)同一週期的元素電子層數相同。因此隨着核電荷數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電子,從左到右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因此隨着電子層數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電子,從上到下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

判斷金屬性強弱

金屬性(還原性) 1,單質從水或酸中置換出氫氣越容易越強

2,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鹼性越強(1—20號,K最強;總體Cs最強 最

非金屬性(氧化性)1,單質越容易與氫氣反應形成氣態氫化物

2,氫化物越穩定

3,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1—20號,F最強;最體一樣)

5——單質的氧化性、還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還原性越強,其氧化物的陽離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氧化性越強,其簡單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弱。

推斷元素位置的規律

判斷元素在週期表中位置應牢記的規律:

(1)元素週期數等於核外電子層數;

(2)主族元素的序數等於最外層電子數。

陰陽離子的半徑大小辨別規律

由於陰離子是電子最外層得到了電子 而陽離子是失去了電子

6——週期與主族

週期:短週期(1—3);長週期(4—6,6週期中存在鑭系);不完全週期(7).

主族:ⅠA—ⅦA為主族元素;ⅠB—ⅦB為副族元素(中間包括Ⅷ);0族(即惰性氣體)

所以, 總的説來

(1) 陽離子半徑原子半徑

(3) 陰離子半徑>陽離子半徑

(4 對於具有相同核外電子排布的離子,原子序數越大,其離子半徑越小。

以上不適合用於稀有氣體!

專題一 :第二單元

高中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物質 篇五

一、物質的分類

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質稱作分散質(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起容納分散質作用的物質稱作分散劑(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溶液、膠體、濁液三種分散系的比較

分散質粒子大小/nm外觀特徵能否通過濾紙有否丁達爾效應實例

溶液小於1均勻、透明、穩定能沒有NaCl、蔗糖溶液

膠體在1—100之間均勻、有的透明、較穩定能有Fe(OH)3膠體

濁液大於100不均勻、不透明、不穩定不能沒有泥水

二、物質的化學變化

1、物質之間可以發生各種各樣的化學變化,依據一定的標準可以對化學變化進行分類。

(1)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後物質種類的多少可以分為:

A、化合反應(A+B=AB)B、分解反應(AB=A+B)

C、置換反應(A+BC=AC+B)

D、複分解反應(AB+CD=AD+CB)

(2)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可將反應分為:

A、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一類反應。主要包括複分解反應和有離子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

B、分子反應(非離子反應)

(3)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可將反應分為:

A、氧化還原反應:反應中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

實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

特徵:反應前後元素的化合價有變化

B、非氧化還原反應

2、離子反應

(1)、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酸、鹼、鹽都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

注意: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不同之處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狀態下能否導電。②電解質的導電是有條件的:電解質必須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才能導電。③能導電的物質並不全部是電解質:如銅、鋁、石墨等。④非金屬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機物為非電解質。

(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它不僅表示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表示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複分解反應這類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生成沉澱、氣體或水。書寫方法:

寫: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拆:把易溶於水、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形式

刪:將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從方程式兩端刪去

查:查方程式兩端原子個數和電荷數是否相等

(3)、離子共存問題

所謂離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離子之間不發生任何反應;若離子之間能發生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

A、結合生成難溶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結合生成氣體或易揮發性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C、結合生成難電離物質(水)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水解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學)

注意:題幹中的條件:如無色溶液應排除有色離子:Fe2+、Fe3+、Cu2+、MnO4-等離子,酸性(或鹼性)則應考慮所給離子組外,還有大量的H+(或OH-)。(4)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六看)

(一)看反應是否符合事實:主要看反應能否進行或反應產物是否正確

(二)看能否寫出離子方程式:純固體之間的反應不能寫離子方程式

(三)看化學用語是否正確:化學式、離子符號、沉澱、氣體符號、等號等的書寫是否符合事實

(四)看離子配比是否正確

(五)看原子個數、電荷數是否守恆

(六)看與量有關的反應表達式是否正確(過量、適量)

3、氧化還原反應中概念及其相互關係如下:

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是還原劑(有還原性)

得到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是氧化劑(有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