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開展產業扶貧情況綜述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6W

麥積區狠抓產業扶貧  確保農户穩定脱貧

開展產業扶貧情況綜述

——麥積區開展產業扶貧情況綜述

今年以來,麥積區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攬,以農村“三變”改革為抓手,對接“一户一策”精準脱貧計劃落實,把產業扶貧作為脱貧攻堅重點,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全力支持發展牛、羊、蔬菜、果品、中藥材、馬鈴薯等六大特色產業,積極探索創新產業扶貧新機制、新模式,引導貧困户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配套技術培訓提升種養技能,激發貧困户發展產業內生動力,多渠道促進貧困羣眾持續穩定增收,確保實現“户有增收項目、村有致富產業”,為打好脱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圍繞脱貧增收全力培育發展多元富民增收產業。堅持把培育壯大貧困村支柱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作為脱貧攻堅的重點任務,深入實施“一鎮一業”產業對接和“一村一品”產業培育工程,大力發展果品、畜牧、蔬菜、勞務等特色優勢產業,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輻射帶動貧困户發展富民增收產業,着力實現“村村有主導產業、户户有增收門路、人人有增收技能”的目標。一是做大做強果品產業。按照“林果適宜區全覆蓋、現有果園提質增效”的發展思路,通過“支部+協會+合作組織+農户”的產業發展模式,引導貧困户以帶資入企或轉包土地的方式,重點發展花牛蘋果、花椒、核桃等特色優勢果品產業,今年新發展經濟林果1.53萬畝(其中貧困村9264畝),全區乾鮮果種植面積達65.4萬畝(貧困户果品種植面積5.74萬畝,掛果面積2.8萬畝),農民人均果品收入達3774元,佔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3%(其中貧困羣眾人均果品收入達2780元,佔貧困羣眾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8.5%),果品產業已成為全區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二是做精做細畜牧產業。按照“提質增效抓雞豬,提速擴量抓牛羊”的思路,通過“龍頭企業+農户”“企業+合作社+農户”等產業發展模式,分類、分片開展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基本形成了三新陽雞豬牛養殖以及林區林緣區休閒漁業、中蜂養殖的畜牧產業集中分佈格局,今年在貧困村新建規模化養殖場5個,完成春季紫花苜蓿種植0.35萬畝。新發展土蜂養殖貧困户300多户、發放蜂箱5000多箱,新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5家,全區累計發展中蜂養殖貧困户1300户、發放蜂箱2.5萬箱,創建各類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合作社)248家,畜禽飼養量397萬頭(只)。三是因地制宜發展蔬菜產業。按照“依靠科技、突出特色、加強帶動”的基本思路,全力加快設施蔬菜基地建設,大力開展蔬菜新品種種植、新技術推廣和優勢品牌培育工作,先後建成了天水國家農業高新科技示範園區航天蔬菜基地、天水眾興菌業等在全省有較大影響的示範基地,重點扶持貧困户發展平菇、香菇、黑木耳等蔬菜種植,今年貧困户新發展蔬菜1.1萬畝,新建蔬菜集約化育苗基地1處、設施蔬菜規模化基地2處。7060户貧困户種植馬鈴薯5576.13畝,新建食用菌大棚130座(其中貧困户新建45座),全區蔬菜種植面積達16.1萬畝,總產量35.13萬噸,總產值6.33億元(其中貧困户種植面積7000畝、總產量1.53萬噸、總產值2752萬元)。同時,在林區林緣區和渭北山區通過“龍頭企業+農户”“企業+合作社+農户”發展模式,採取間作套種方式,扶持引導貧困户積極發展豬苓、黃芪、柴胡等中藥材3539.25畝,全區種植總面積3.51萬畝。四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充分發揮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探索形成了“生態+文化”“景區+農家”“農莊+遊購”“企業+農户+產業+旅遊”等模式,精心開發尋根祭祖、生態休閒、石窟文化藝術、養生保健、觀光體驗農業等精品旅遊線路,積極搭建大型賽事、文化交流活動和節會等文化旅遊宣傳平台,我區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今年貧困户新發展農家樂2户,新建成旅遊產業人才實訓基地2個,培訓鄉村旅遊從業人員127人次,全區累計發展農家樂393家。今年前半年,全區鄉村旅遊共計接待遊客262.75萬人次,創旅遊綜合收入1.84億元,同比增長30.85%。五是全力發展勞務輸轉。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原則,不斷鞏固拓展勞務基地,邀請外地用工企業與勞務經紀人進行勞務對接洽談,並加強與天津市西青區的勞務對接,聯合舉辦了大型人才招聘暨勞務洽談會,簽訂意向性勞務用工協議,不斷加強有組織輸轉,今年以來全區累計輸轉勞動力9.97萬人次、創勞務收入12.161億元(輸轉貧困勞動力6706人,創收10924.07萬元),為貧困羣眾穩定增收提供了有力的產業支撐。與眾興菌業、威龍公司、天森藥業、秦嶺蜂業等47家企業對接核實,共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户勞動力2108人,目前已在天水眾興菌業公司創建了“扶貧工廠”,同時正在積極與威龍集團、東岔小紅珠中藥材合作社、秦嶺蜂業、利橋菌業等企業創建“扶貧車間”或“扶貧基地”。

創新完善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户的利益聯結機制。以“三變”改革為契機,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户”生產經營模式,引導鼓勵貧困户通過合作社、協會等組織形式參與規模化生產基地建設,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財政量化到户資金、技術等要素入股合作社。積極引進有實力的龍頭企業通過綠色通道上市融資。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在堅持訂單收購、保護收購、利潤返還等傳統模式的基礎上,引導鼓勵經營主體通過股份、服務、保底分紅等開展合作經營,對有效帶動貧困户達到一定數量的新型經營主體給予適當獎勵。麥積區利橋鎮秦嶺村結合村情和黑木耳產業發展實際,探索出了股權分配、利益分配、基地管理等新模式,貧困户除獲得保底分紅+盈利性分紅收益外,同時通過務工穩定獲得務工收入,拓寬增收渠道。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全區新發展龍頭企業2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51家、家庭農場17家,全區累計發展龍頭企業30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731家(209個貧困村建立823個合作社),家庭農場135家,累計流轉土地16.76萬畝,輻射帶動6000多户貧困户發展富民增收產業,着力實現“村村有主導產業、户户有增收門路、人人有增收技能”和每村至少組建2個以上合作社,使貧困村實現合作社全覆蓋,使合作社覆蓋所有貧困户的目標。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組織部在五龍鎮小窯村、大窯村等5鎮10個深度貧困村每村扶持30萬元,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組織部利用10個深度貧困村300萬元省市下拔學費補助資金統一打包後,委託區國投公司經營,每年每村獲2.1萬元收益。

整合各類培訓資源促產業扶貧技能培訓。進一步加大技能培訓力度,提升貧困户增收致富能力。組織貧困户到龍頭企業、合作社、產業基地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開展大規模的技術培訓,確保培訓效果,有效提升貧困户種養技能。結合貧困村、貧困户產業發展實際和培訓需求,麥積區全方位組織了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户開展果品種植、蔬菜生產、畜禽養殖大規模技能培訓,培育一批愛農業、東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不斷提升貧困農民的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優化培訓模式,充分整合人社、農業、林業、畜牧、扶貧等部門的各類培訓資源,按照產業、層次、崗位分類設置培訓內容,採取集中培訓、現場指導、參觀交流等多種形式,培養了一批“土專家”。目前已組織實施電工電焊、美容美髮、果樹栽培、中蜂養殖、電商等培訓班28期、培訓貧困户1719人,特別針對林區、林緣區貧困户技術短缺、需求較大的實際,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養蜂培訓13期720多人,聘請甘肅省養蜂技術推廣站專家教授進行專業養蜂技術講授,通過理論講座、基地實訓、座談交流、外出觀摩、結業考試等方式,每期培訓10—15天,並建立學員微信羣,由專家實時指導解答問題,幫助學員儘快入門,掌握技能。同時,在培訓結束後為合格學員免費發放蜂箱,充分調動了學員發展產業、努力脱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狠抓產業扶貧產銷對接促進貧困農户增收。採取“公司+基地+農户”發展模式,以提高質量、優化結構為重點,不斷擴大生產基地規模,因地制宜培育和興建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加快農產品商標註冊,打造獨具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品牌。着力增強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帶動貧困户增收能力,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與農户利益鏈接機制,大力開展農產品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強產銷對接,推動農產品享受,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促進貧困農民增收。深入開展以天水花牛蘋果特色農產品為代表的宣傳推介營銷和供需洽談簽約活動,積極組織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各類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多形式多途徑宣傳推介麥積區特色農產品。藉助東西部扶貧協作天津市西青區和中央單位定點中車集團幫扶力量,拓寬農產品對外銷售渠道和窗口。搶抓“三變”改革有利時機,扶持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建立“一對一”或“一對多”產銷定向關係,發展訂單農業,推動特色農產品實現定向簽約採購,有效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深入開展電商扶貧促產品銷售,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協會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和電商服務中心的孵化作用,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種植大户抱團發展,以申報國家級電商示範區為契機,開展農產品加工、包裝和註冊認證,打造網銷品牌。進一步強化電商平台與建檔立卡貧困户之間的連接,帶動貧困户農產品銷售、農民增收,加大電子商務培訓力度,培養實用型人才,提高農村電商培訓轉化和孵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