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作業設計與實施”階段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34K

自我校成為市級作業成果推廣應用實驗校後,基於學校作業現狀,將“優化作業設計,提升作業質量”確立為項目推廣的總目標。一年來,我們形成了“作業設計研究”師訓課程,建立了題目研究制度,引領教師運用成果工具進行現有作業質量分析,調整作業結構,打磨常規學科作業,優化內容,改“狂轟濫炸型”作業為“精確打擊型”作業,突破常規作業的被動與枯燥。

“作業設計與實施”階段總結

雙減背景下,如何通過課堂教學研究,設計探究任務,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力,實現“課堂教學與作業設計一體化”,力爭減量增值,2022年我們在做好作業常規管理的同時,將重點放在三學作業單的研究與制定上,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作業管理且思且行

我們已經建立了相關作業管理制度,今年繼續建立、完善學校作業管理過程性評價機制,對學校總體作業管理方案統籌下的語文數學學科作業設計、實施情況進行跟蹤調研、抽樣檢查,保證作業制度與作業實施不是兩張皮。

1.日報告

語文數學學科每天在作業羣上報年級作業,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

2.日抽查

備課中有詳細的課中作業設計,每天隨堂作業隨堂檢,作業分層,晚輔導時間保證後進生錯題要訂正,指導中上水平的學生建立作業“錯題集”,有針對性地加深鞏固,從而達到提質減負的效果。個性的作業評語與評價符號成為學生與老師的“私信對話”,教學部巡課時,進行日抽查,將好的做法在羣裏分享。

3.周交流

每週三的教研時間,老師把自己班的作業完成情況,批改記錄進行交流學習,總結經驗。學生普遍對語數作業比較重視,為實現五育並舉的作業目標,班主任老師把班級學生完成體育作業、長週期作業、家務勞動作業情況通過美篇的形式在年級羣和家長羣中進行展示交流。

4.月總結

每月教學部組織教研組長對學生的課堂作業本、練習冊、單元檢測進行組內自查。每次檢查後分學科結合作業案例,從作業的佈置、設計、輔導、批改、評價等方面,梳理在作業管理中的亮點與不足。學科分管領導對本學科的各個教研組的作業管理進行了點評,並給出進一步的指導意見。

通過以上規範日常管理,提升了老師們的作業設計與實施的規範意識,做到每個環節都不鬆懈,環環相扣,形成一個系統的流程,讓所有一線老師明確每一步該幹什麼,“按步走棋”。

二、作業設計,融入教學

課程視域下的作業觀,讓作業逐步擺脱了傳統的教學附屬的標籤,為了將作業和課堂結合起來,相互兼容,發揮各自優勢,共同促進學生成長,本年度,我們把“三學”作業單設計融入教學,形成基於學科特點的“三學”作業單與教學活動一體化應用基本範式。

1. 課前預學單——承前啟後

前置預學作業的設計立足於承前啟後,發現問題,主要從以下兩個方向進行:一是以激活舊知為導向。作業問題設計要找準新舊知識的銜接點,為探究新知做好鋪墊。二是以感知新知為導向。在課堂環節的講解中,將一些教學的關鍵點,特別是需要耗費時間進行探討的環節作為作業的設計點,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探究,主動建構知識體系,從而為課堂節省時間,做到作業與課堂的兼容互補。

以語文學科為例:設置基礎型,提高型和研究型課前作業單,下面這是三下第二單元第7課課前作業單設計範例:基礎型作業單,側重於讀、寫部分,對於超出他們水平的“悟”和“問”提供話術支架,“扶”着去完成;提高型課前作業單在去掉“悟”的支架,獨立嘗試概括主要內容;研究型課前作業單側重於“悟”和“問”的質量,在“感知概括”一欄內寫出自己的“讀文體會”,並增加“我有疑問”的一欄。

這樣一份預學單的設計,不但引導學生如何自學,而且引導學生會學。差異化的作業設計,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作業內容,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

而數學學科課前作業單的設計,主要是圍繞“以舊啟新”,將單元核心概念在每一節中以一貫之,體現單元教學的整體性。課前問題的解釋,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習慣。

2.課中導學單——深度學習

課中作業的設計立足於體驗領悟,引領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這裏的課中作業是廣義的”課中作業”,包括課堂教學活動中所有學習任務。它的作業問題設計重在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情境,設計開放的問題、引發學生的質疑、激起思維的碰撞。

以數學學科為例,課中導學單將探究的過程落實到筆尖下,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關聯、辨析、練習等評價形式,學會和問題、測試進行對話,將練習中的關聯點挖掘出來,舉一反三,促使深度學習的發生。

3.課後精學單——靶向施策

課後作業的設計立足於基礎鞏固,能力提升。課後作業的問題設計重在通過教師的精選、精改、精創,讓問題設計既直指目標,又可測量;既有信度,又有效度。通過學生的精練、精研、精學,達成對學習過程的檢查、診斷、糾正,促使學生在異步達標的基礎上再次發現新問題,並解決問題,提升素養。

(1) 精心打磨常規作業

本年度我們繼續着眼於學生最近發展區,圍繞作業量和作業難度進行差異化作業設計,將作業分為“整體作業、基礎作業、‘素養’作業”三類,為降低分層作業中易引發的“標籤”效應,在常規作業的分層設計與佈置時,我們採用作業內容顯性分層,學生隱性分層,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作業,且對學生的劃分實行動態管理。

★整體作業:以中等生的接受能力為基礎,設計整體作業。

★基礎作業:在此基礎上,去掉難題和綜合性強的題目,增加基礎知識的舉一反三1-2題練習。

★‘素養’作業: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命題學習中,啟示我們從深化理解、發展能力的角度思考作業設計,不僅僅是為了鞏固基礎知識與技能,而是將作業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成為課堂學習的延伸和拓展,這些命題素材源於現實生活,體現數學思考,關注對學生認知過程的考查,設計提出問題、問題解決、設計方案等開放性題目。又如:三年級《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一單元:

上學期我們形成了每個單元的素養命題,每天推出1-2題,供學有餘力的

學生選擇。選擇“素養”作業的學生,可自主篩選整體作業中的練習內容,一看就會的不用寫,面對這樣的信任與自主,學生的自主篩選作業會很嚴謹。

(2)研製推送自主學習資源包

在保證常規作業完成質量的基礎上,各教研組研製開發課後自主學習資源包,每週發佈。語文學科以單元為單位,對本單元所涉及到的語文知識內容和以及語文要素,進行蒐集和製作,立足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進行分類,讓學生自主學習有抓手,比如:考慮到課時有限的情況下,不允許教師引入額外的文章並進行講解,所以這時教師可以將關聯文章作為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後自行理解,同時為了兼顧課程知識點,可讓學生在閲讀完關聯文章之後再回到課文內容,記錄自己對於課文的新理解,這達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教學效果。這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課堂和作業的兼容方式。

數學學科的資源包涵蓋錯題分享類,知識梳理類,數學文化類,智趣拓展類,讓學生各取所需,為自主探究指明方向,變單一模式為分層組合,變被動作業為主動探究;引導學生合作互助,增進每個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主性。

三、案例積累,資源共享

不斷積累,審視反思,是項目推進的基礎和保障。我們引進了希沃信鴿資源平台,及時進行項目資料的積累;開展多種活動,分享研討成果。

一是,注重日常作業資源的整理。語文、數學學科在作業應用實踐後,及時進行修改完善,上傳資源平台的同時,形成各自的作業手冊,方便了資源積累和應用。

二是,開展“三學”作業單展評活動。本學期,語文數學兩科進行了典型教研組的作業設計與實施管理經驗交流,各年級教研組長和科任組長現場參加,老師們掃碼線上分享,輻射帶動了全校全學科組深入到作業設計與實施研究活動,促進減負增效落到實處。

三是進行基於作業設計的課堂研討。我們將常態課達標與之結合,在常態課和區裏的8節典型課例研討中,修改完善三學作業的內容與模式。從中我們總結了經驗:

1.課前作業反饋問題,便於舊知與新知的關聯。由預習作業發現問題了解學情,便於課堂教學突破重點。2.課中作業單,學生自覺從導學單中自主選擇、重組信息、發現規律,舉一反三,形成結構化系統的認知。有了充分的自學,老師的課堂語言乾脆利落,直擊學生的難點3.課後作業注重延伸拓展,微課引領延伸,閲讀指導的引領。課後資源發送時也體現了差異性。

我們也看到待改進的地方:

1. 作業單的內容設計過多,課堂進行不完,抓住學科核心概念進行設計,且步驟不宜細碎,提升學生與“作業單”對話的能力,豐富生生互動、師生對話,促使深度學習的發生。

2. 課後作業單類型有些單調,反饋與評價的還要在“落地”上下功夫。我們的“三學“作業設計還是探索階段,觀念已經更新,富有智慧和創造力的實踐仍會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