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國家發展林下經濟 發展林下經濟工作總結新版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9W

新版國家發展林下經濟 發展林下經濟工作總結新版多篇

國家發展林下經濟 發展林下經濟工作總結 篇一

林下經濟的現狀與發展對策

摘要:林下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生態循環經濟,能夠將森林與土地資源進行充分的發揮,並在此基礎上大力興辦種植業、養殖業和旅遊業,最終實現,投資少、回報快、潛力大的生態資源平衡與共享。但是在真正實現林下經濟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現實性困境,發展現狀也不盡如人意,本文基於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林下經濟進行闡釋。

關鍵詞:林下經濟 發展意義 制約因素 發展對策 正文:

一、發展林下經濟的意義

1、使林場的得到最大化的綜合效益

森林中的林下空間是非常豐富的,用其發展種植業與養殖業,可以在最低成本下實現最大程度的森林產出,使林場從傳統的單一經營實現資源綜合化的轉變,從而幫助林場得到最大化的經濟效益。

2、極大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單純依靠農作物的產量來提高林區農民的收入,其程度是非常有限的,發展林下經濟,將從前閒置浪費的空間利用起來,不需要額外的投入,就可以為農民打造多一條的創收之路。

3、加快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了當地農業產業的轉化

發展林下經濟,能夠將周邊各個行業納入到統一的產業鏈當中進行管理,最終實現各個行業的實效推動。農產品的加工、運輸、物流、服務、開發等等吸納了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實現了人力資源向經濟資源最大效益的轉化。而當地的居民在工作中也會提升素質,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二、常見的林下經濟模式

1、林菌模式

當地森林的空氣濕度比較大、氧氣量充足、晝夜温差小、光照時間短強度低的話,則適宜發展這種模式。森林的下部空間可以種植各種食用菌,從而實現種植、供給、包裝、運輸、銷售一體化。

2、林禽模式

森林面積較小,植物年齡尚幼,空氣流通性好、光照足、温度適宜的條件下,可以大力發展針對家禽的養殖業,這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低害蟲對於幼林的侵害,而家禽的糞便可以直接成為林木的肥料,二者互相促進,將養殖業和種植業的成本都控制在了最低,實實在在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3、林草模式

人工干預森林種植,使森林形成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能夠提高森林地表温度,降低森林水土流失,改善土壤土質,提高林木產出。

4、林花模式

針對鮮花市場的巨大潛力,選擇森林中的有效空間,進行花卉種植,既可以滿足市場要求,增加農民收入,還可以形成風景資源,開展林花旅遊觀光。

5、林藥模式

同樣是要選擇適宜的森林,進行藥材種植,相對來説,中藥的種植效益較高,使用的土地資源環境限制較少,林木和藥材的協調與平衡更容易達到,農民收入的提高更加明顯。

除了上述五種模式之外,林下空間種植其他的農作物或觀賞性植物也是可以的,有些地區還因為大力發展種植業,最後走上了綠色工業的道路——旅遊業。

三、發展林下經濟的現實困境

1、農民的土地生產意識低下,思想包袱比較重

我們常説小農意識,這在當代的農村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幾千年來,農民已經習慣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只要有自己的一塊土地,就滿足於自給自足的狀態。這種沒有約束、不需協作的生產方式在意識上給予農民安全感。小農意識的形成不單單是農民個體的原因,和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實行的農民政策也有着很大的關係。但是隨着農村勞動力的流失,傳統的耕種意識也在遭受着巨大的衝擊。再加上,無法形成規模的種植、交通不便利、農作物成本與收益的負相關,新興的經濟模式使得農民在保守的意識下,又增加了對未來的諸多恐慌,思想包袱愈加沉重而不敢前行。

2、林地換手率低,無法實現規模化經營

林地換手率就是我們所説的林地流轉,指的是林地承包經營權人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其他方式流轉。林地流轉的前提是林地確權,但是大部分的農民都將土地視作生存的根本,只有在自己手裏經營才實在。因此,這就造成了實際上的缺乏統一管理,土地的規範化與合法化使用基本上難以實現,規模化經營也就變得無從談起,無法實現規模效益,嚴重阻礙了農户投資林下經濟的積極性。

3、林權缺乏資金支持、政策扶持

林下經濟要想發展,僅僅依靠單打獨鬥是不行的。政策和資金的保障必須緊跟到位。但是和林權經濟體系相適應的資金扶持政策幾乎沒有。林木的使用權、所有權、抵押權等等,都沒有明確的規定政策去實施,盤活這些林木資源,從而無法從根本上有效解決林農貸款的難題。有一些農民並是不對林下經濟不感興趣,但是申請的手續繁瑣,成本較高,經常會出現抵押貸款不到位或是到位的額度非常小的情況,久而久之,熱情與積極性被打壓,被動放棄了林下經濟。

2、生產銷售兩張皮,市場動態與農民受益不相適應

發展林下經濟,對自然條件的依賴就比較高,而自然條件又直接決定着產品產量,產品產量有關係到當年甚至未來兩三年的市場價格,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穀賤傷農”是一個必然會發生的經濟規律。農民對於生產種植是行家裏手,但是對於市場經濟規律的把握顯然是門外漢,如果沒有統一的管理、統一的指導、政府又沒有相對傾斜的保護性政策的話,讓農民在未來市場收益不可預期的情況下,先期投入鉅額資金,幾乎直接就會造成農民的信心不足,而將林下經濟擱置不前。

四、發展林下經濟的對策

1、政府提高宣傳力度,林改配套政策落到實處

林下經濟要想大力發展,首要完成的是林改工作,作為先期工作,林改工作第一步是林地確權,而完善有力的配套政策會將林業產能激活。為此,政府相關組織機構,特別是林業部門要結合當地特點儘快制定林改配套政策,並將政策宣傳到位,讓羣眾認識到政策的實際內涵,大膽解放思想、開拓眼界,從有積極意向的農户開始,逐步做好林下經濟開展的工作。

2、簡化申請手續,提高融資效率

各級各地銀行應該嚴格積極地履行國家政策,在嚴格執行貸款標準和程序的前提下,簡化審批手續,提高審批效率,一方面放寬貸款的用途,另一方面在額度和期限上都作出相對寬鬆的調整,採取財政貼息和降低利率等多種優惠方式,通過農户小額信貸、農户聯保貸款和林權抵押貸款的自由組合,採取靈活信貸的管理模式,逐步拓寬融資渠道,滿足林企、林農的多元化融資需求。

3、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做好科學指導工作 各地的林業站聯合下屬科技部門,整合農業、林業、水利、醫藥等部門的技術力量,成立專業的技術服務隊,深入林地農家開展技術服務,進行技術培訓,實地解決羣眾發展林下經濟隨時可能遇到的技術難題,不斷提高農民技術,選出技術骨幹和示範大户,帶領農户集體創業、集體提高。

4、培養林下經濟示範户,實現規模化經營

政府部門要將成功的、優秀的案例宣傳到農户身邊,同時劃撥專項資金扶持培育林下經濟示範户,政府要大力宣傳“企業+基地+農户”的產業化發展模式,鼓勵種植户、養殖户進行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儘早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格局。

5、成立多種形式的林業合作經濟組織,增強市場競爭力

林業合作經濟組織是林農和相關利益體根據自願的原則,把取得經營權的林地和擁有的資金、技術、信息等資源,按照各個生產經營環節組織起來,從而提高集約化的經營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增加成員的實際收入,通過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服務實現創收增收。我國林業民間合作組織主也要幫助林下經濟實現規模化經營。

6、強化服務意識,共同推進發展

就像上文所説,林下經濟要想發展起來,需要所有相關部門一起努力,通力合作。在這一過程中要進行資源的整合、技術的創新,由當地的科學技術部門組織有關部門成立專業的種植養殖技術服務隊,深入實地開展技術服務。縣政府要加快林地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派專員進行市場調研,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做好市場服務,規避市場風險,提高林下經濟的產業化進程,促使林下經濟不斷髮展壯大。

結語:林下經濟作為一項新型的生態經濟,是實現平面林業向立體林業跨越式發展的原動力,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因此,各個相關部門一定要因地制宜,解放思想,大膽創新,靈活組織,力求使林下經濟成為農民們實實在在的“金元寶”。參考文獻:

[1]丁國龍,譚著明,申愛榮。林下經濟的主要模式及優劣分析[j].湖南林業科技。2013(02)[2]另青豔,何亮,周志翔,蔡紹平。林下經濟模式及其產業發展對策[j].湖北林業科技。2013(01)[3]李婭,陳波。我國林下經濟發展主要模式探析[j].中國林業經濟。2013(03)[4]曹玉昆,雷禮綱,張瑾瑾。我國林下經濟集約經營現狀及建議[j].世界林業研究。2014(06)[5]扈婕。林下經濟的發展策略探討[j].綠色科技。2016(13)

國家發展林下經濟 發展林下經濟工作總結 篇二

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夯實農民增收基礎

寧陝縣地處秦嶺南麓,國土面積3678平方公里,全縣轄12個鎮98各村,總人口7.4萬人,其中農工業人口6.1萬人,地貌特徵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寧陝縣是全國林業重點縣,寧陝有林地48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0.2%。其中集體林地306萬畝。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結束後,全縣農民人均擁有林地超過50畝,個別農户有林地近千畝,從人均佔有資源方面,寧陝農民是非常“富有的”。但從收入來看,寧陝農民還很“貧窮”。2010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3812元,比全省的4105平均低293元,僅為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5919元的64%。

怎樣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讓農民“不砍樹能致富”?始終是擺在寧陝各級幹部和羣眾面前的一大課題。國家林業局長賈治邦認為,林下經濟主要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託,發展起來的林下種植業、養殖業、採集業和森林旅遊業,既包括林下產業,也包括林中產業,還包括林上產業。

一、寧陝縣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一)乾果產業。全縣板栗園有21萬畝,核桃園有10.7萬畝。全縣農民人均佔有乾果經濟林達5畝多,覆蓋了90%的村組和70%以上農户。2011年全縣乾果產量達4416噸,其中板慄3311噸、核桃1105噸,綜合收入4500多萬元。

(二)藥菌產業。全縣豬苓、天麻地存總量分別達到90萬窩和60萬窩,預期產值超過3億元。食用菌產業覆蓋全縣12個鎮70%的行政村,共有4560餘農户、12500餘人從事食用菌產業,2011年發展食用菌1680萬袋,產量達到3355噸,其中黑木耳、白靈菇、杏鮑菇等珍稀食用菌類約200萬袋。食用菌綜合產值達到1.2個億,僅此一項為全縣農民人均提供純收入1200元以上。

(三)養殖業。全縣林下養羊4.3萬隻,林下養禽48萬羽。大鯢養殖存量達到6.3萬尾,具有繁育能力的養殖場30家,冷水魚養殖水面達1.46萬平方米,漁業產值達9500萬元。年產優質蜂蜜22.3噸。

(四)生態旅遊。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十一五期間,寧陝成功引進西安海榮集團、陝西華鑫公司等21家旅遊投資企業,建成了上壩河國家森林公園、上壩河國際狩獵場、秦嶺峽谷漂流、汶水河漂流、蒼灣溯溪探險和海榮皇冠大酒店等一批景區景點和星級酒店,初步形成了“兩線六區二十點”的旅遊格局。發展農家樂120多户,打造了一批旅遊特色村鎮。2011年全縣接待遊客超過2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億元。

二、發展林下經濟是寧陝實現農民增收的必然選擇

縱向比較,林下經濟已成為寧陝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基本實現了資源開發與保護並重,林下經濟發展形勢喜人。橫向比較,寧陝的林下經濟發展存在質量不高、規模不大、經營粗放、效益偏低等問題。福建永安市(縣級市)與寧陝地貌特徵相似,總面積2941平方公里,全市人口36.5萬人,森林面積382.5萬畝,森林覆蓋率86.2%,農民人均擁有林地15.5畝。2010年該市林業總產值達75.7億元,是寧陝縣的31倍,人均林業收入達3842元,比寧陝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還多。

林下經濟作為一種嶄新的林業生產方式和經濟現象,具有發展模式多、就業容量大、從業門檻低的優勢,是林地承包到户後農民發展林業的首要選擇和重要內容。寧陝的優勢在林、潛力在林,如果能提高林下經濟發展質量,使每畝林子為農民增收貢獻100元,就可使農民人均增收5000元。此外,林改結束後,如果不能通過利益導向,讓農民既有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又有保護森林的主動性,林改就會功虧一簣。林下經濟發展了,羣眾收入增加了,就會主動去保護森林,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是寧陝實現農村經濟加快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必然選擇。

二、加強服務引導,全面推進全縣林下經濟發展

(一)深化改革,強化服務。繼續推進林權制度改革,認真貫徹落實已經出台的林業產業發展、林權流轉管理、資產評估、抵押貸款、森林火災保險、服務體系建設等一系列配套改革辦法,進一步激活林業經營機制。對現有的11個林業專業協會、16個專業合作社要加強扶持和指導,使協會在技術指導、對接市場方面發揮更有效的組織作用。縣林業、農業、科技等部門應認真做好調查研究,全面掌握農民對適用技術的需求情況,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技術培訓,破解林下經濟發展中的技術難題,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加大招商,培育龍頭。寧陝縣經濟基礎差、財政底子薄,無論從現代農業發展的角度,還是從寧陝產業發展的實踐來看,招商引資都將是推動林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方面,應努力引進市場型、資本型企業進入,藉助外來資金和先進管理經驗推動林下經濟發展。產業發展要嚴格按照市場化模式運作,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不搞一刀切和行政強迫。要堅持“因地制宜、政府引導、羣眾自願、項目支撐”的原則,以示範基地建設為抓手,逐步擴大豬苓、天麻標準化種植規模,努力建成陝西豬苓種源繁育基地和商品天麻供應地。

(三)推進升級,提高效益。寧陝食用菌產業已基本具備產業化發展的基礎,當前關鍵是要推進產業的全面升級。一是堅持“木腐菌為主,草腐菌為輔,多菌並舉,園區推進”的方針,大力推廣草腐菌類,加強食用菌用材監管力度,嚴厲懲處超限採伐等毀林案件發生,保護資源永續利用;二是鼓勵食用菌企業不斷優化品種結構,積極開展實驗、示範,引導羣眾發展珍稀菌類;投資建設食用菌冷藏保鮮、綜合開發等項目,延伸產業鏈條。三是依託龍頭企,大力推行設施化、標準化種植,積極申報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打造特色品牌,增加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食用菌產業綜合效益。

(四)加強管理,增加收入。搶抓植樹造林大好時機,繼續鼓勵農户因地制宜栽植核桃、板栗、花椒,擴大幹果園的種植規模;積極調運優良接穗和苗木,嫁接改造現有核桃、板栗園,並組織農民開展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管護活動,努力提高現有乾果園的單位產量。

(五)因勢利導,加強管理。按照“旅遊富民、文化興縣”發展戰略,一是加快景區景點建設。吸引招徠更多遊客來寧陝旅遊,為鄉村旅遊發展提供充足客源,帶動景區景點周邊農家樂發展。二是完善配套優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全縣農家樂升級改造;加強對農家樂業主的培訓,更新農家樂經營理念,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三是定期開展服務行業執法檢查,嚴厲打擊欺客宰客現象,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樹立寧陝旅遊良好形象。

國家發展林下經濟 發展林下經濟工作總結 篇三

羊寨鎮人民政府

我們羊寨鎮位於蘇北灌溉總渠與古黃河之間,古黃河灘地有30華里長2萬多畝堆堤,地面增高在10米以上,平均堆寬1.5-5.5km。經過歷任黨委、政府努力,初步構築了30華里長“南果北林”綠色通道,其中果品面積5000畝、意楊林7000多畝。近年來,圍繞“打生態牌、走生態路、發生態財”的發展思路,積極引導羣眾充分利用堆灘林地資源,加快林、種、養立體複合生產經營,實施多元投入,全力打造林下三大基地,發展林下經濟,提升林業綜合發展水平。

一是全力打造特經基地,做活林經複合文章。近年來,我們堅持把搞活林下經濟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頭戲來抓,充分挖掘和利用堆堤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深厚疏鬆質地的沙壤土資源,對王山、外口等村的堆堤林地實行公開招標,吸引了射陽縣洋馬鎮沈洪俊等4户藥農承包了千畝林地,開發種植了杭白菊、玄蔘、丹蔘、白朮、瓜簍等中藥材,帶動本地農户20多户,發展林下套種中藥材面積達到2000畝,產值達900多萬元,藥農年均增收10萬多元。通過大户的示範帶動,羣眾看到林下經濟的效益,他們跑周邊,學經驗,傳技術,先後發展了林下長紫花生、林下種植紫薯、林下種植生薑等10多個特經作物,總面積達到500畝。

二是全力打造生態基地,做活林下養殖文章。在古黃河 1 流域建設畜禽產業帶,是我鎮堆堤羣眾又一致富途徑。通過引導羣眾推動林地流轉,鼓勵大户重點發展雞禽、肉羊、生豬等規模養殖,逐步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羣眾走以林養牧、以牧促林的致富路子。外口村利用連片林地,堅持農户林木所有權不變,有償流轉林地使用權,先後成立了“外口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翔羽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林下養殖,存欄規模達到30萬隻,在全市叫響了林間養禽品牌,我們總結推廣了外口林下養禽的成功經驗,引導帶動羣眾走出“公司+基地+農户”的發展模式,示範帶動周邊60多户羣眾發展林下家禽養殖,全鎮年出欄草雞45萬隻,“金沙灘”林下草雞蛋倍受周邊四縣十鄉顧客親睞。針對發酵牀生態養豬夏季牀體温度過高的缺點,選擇了地勢較高的單家港林地,新建了桃花源生態豬養殖園區;在於集、蘇水、永昌、阜羊、福海等村沿調度河林地建起禽舍,一方面充分利用豐富的水資源放養水禽,另一方面在林下間種牧草和低杆農作物進行餵養,以養殖四季鵝、鸚桃谷鴨、麻鴨為主。目前,全鎮共發展林間養殖大户110多户,年飼養畜禽達70萬隻,直接增加農民收入1000多萬元。

三是全力打造旅遊基地,做活林下觀光文章。圍繞爭創aaa級旅遊示範點目標,我們按照高起點規劃集“農家遊園、生態觀光”為一體的生態旅遊藍圖,進一步挖掘黃河故道深厚的文化底藴和人文景觀,側重加快設施葡萄園、桃花源生態園、果林果品自摘園、單家港桃園、單家港現代農業生態園等林下生態觀光景點建設。通過認真規劃,將鎮域黃河故 道景區、林下養殖、高效農業、紅色旅遊等景區串聯起來,初步形成規模效應,果林300畝設施連棟大棚葡萄園、500畝果品自摘園和外口30萬羽林下養禽基地,每逢節假日,本地及周邊遊客紛至踏來,人們摘了蘋果、買了林間草雞蛋、欣賞了垂釣樂趣,收到了遊客和旅遊經營者之間相得益彰的效果。近期,我們又招引了本地客商[]投資3000多萬元,利用黃河故道自然資源新建外口生態休閒中心和蔬菜生態園,力爭進一步做活林下生態觀光旅遊文章。

在全力打造林下特經、林下養殖、林下觀光的過程中,我們主要突出了“三個強化”:一是強化宣傳,有力啟動。根據我鎮林地資源豐富的實際,着重從沿線的果林、單家港、外口、流泉、孟灘等村,組織沿線相關村的專業種養大户到外地參觀學習。通過產品的熱銷和養殖户的現身説法,大大提高了參觀者的信心和決心,為林下養殖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好的發展基礎。二是強化措施,全力保障。積極宣傳縣委、縣政府關於林下產業發展的相關激勵扶持政策,鎮拿出專項扶持資金,專門用於相關林間養殖基地的水、電、路、安全等多方面的配套扶持。同時針對林地所有權羣眾,通過補貼承包金的方式,既保證了羣眾的利益,又保證了養殖户能利用到所需的林地。三是強化服務,合力推動。鎮成立專門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農副業、財政、農電、水務、經管、獸醫站等部門以及各相關村(居)書記參與,堅持服務為主導,全面解決種養户從林地流轉、項目實施等各環節 3 遇到的問題與矛盾,實現服務無空隙,要求鎮獸醫站與各養殖户簽訂協議,強化養殖户的圈舍建設的指導與各階段的防疫、監控,確保林下養殖健康、快速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緊乘這次大會的東風,在不折不扣完成縣下達我鎮2012年造林綠化任務的同時,進一步造濃髮展林下經濟,提升林業綜合發展水平的氛圍,通過擴大規模、提升檔次、創新模式,釋放潛能,為盤強壯大我鎮林下經濟大蛋糕,不斷擴展農民增收致富新空間作出我們新的貢獻!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國家發展林下經濟 發展林下經濟工作總結 篇四

河南省林業廳關於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的意見

豫林發„2012‟153號

各省轄市、省直管試點縣(市)林業(農林)局: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發„2008‟10號)和《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32號),引導農民在落實林地承包經營權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拓寬農村發展空間,促進農民增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就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發展林下經濟的重要意義

(一)發展林下經濟是轉變林業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林下經濟是指利用森林資源和林蔭空間,以科學技術作支撐,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產品採集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等產業的經營活動。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可以提高林地綜合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延長林業產業鏈,實現近期得利,長期得林,以短養長,長短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是轉變林業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二)發展林下經濟是鞏固林改成果的重要措施。我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把全省6788萬畝集體林地均分到户,極大地激發了農民務林致富的積極性。但是林業生產週期長,投入大,見效慢,農民亟待尋找務林增收的生產門路。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能使林地在短時間內產生效益,儘快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有利於調動農民經營林地的積極性,有利於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更好地促進林業生態建設。

(三)發展林下經濟是實現綠色增長的有效途徑。我省人多地少,節約和高效利用土地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充分利用林下和林間各種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可有效協調解決多種矛盾,是發展立體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客觀要求。同時發展林下經濟,做到不砍樹也能致富,既保護了生態又豐富了社會物質財富,是實現綠色增長的有效途徑。

(四)發展林下經濟是促進貧困地區增收的重要手段。我省林地面積7500多萬畝,大多處於邊遠和經濟欠發達地區,不少林農和國有林場職工生活處於新的貧困線以下。發展林下經濟,具有發展模式多、就業容量大、從業門檻低、見效快等優勢,廣大林農和林場職工易於接受,是山區、林區新的致富門路,是促進貧困地區增收的重要手段。

二、發展林下經濟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動力,以維護生態安全為前提,以促進林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為宗旨,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緊緊圍繞中原經濟區林業建設目標,充分發揮森林和林蔭空間資源優勢,突出特色,科學規劃,創新機制,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實現“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的目標,為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基本原則。堅持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協同推進,確保農民得實惠;堅持生態優先,合理利用,確保生態資源得保護;堅持科學規劃,分類實施,確保符合當地實際;堅持科技支撐,示範引導,確保提高綜合效益;堅持龍頭帶動,合作共贏,確保農民廣泛參與。

(三)總體目標。“十二五”期間着力建設一批規模大、潛力大、影響大、帶動能力強的林下經濟基地,扶持一批林業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形成一縣一業,一村一品,大幅度提高林地的綜合利用率和產出率,為農民提供大量就業崗位,不斷滿足社會的綠色消費需求。力爭“十二五”期間,全省林下經濟規模發展達到2000萬畝以上,形成年產值200億元以上。到2020年,全省林下經濟發展到3000萬畝,產值達到300億元以上。

三、發展林下經濟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科學規劃,統籌協調安排。各地要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林地資源狀況、市場需求等實際,編制縣級林下經濟發展規劃。林下經濟發展規劃要與林業產業化建設、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扶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明確目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統籌安排,合理確定發展項目和規模。

(二)強化合作,實現適度規模。大力支持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建設,發展一批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協會,提高農民發展林下經濟的組織化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户”運作模式,解決農民在資金、技術、生產、銷售中的問題,形成專業合作社組織、龍頭企業帶動,千家萬户共同參與的林下經濟發展局面。

(三)示範帶動,實施品牌戰略。各地要結合當地自然條件,積極創建“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示範基地,帶動農民致富,推動縣域經濟發展。要牢固樹立品牌意識,主抓一批不同類型的林下經濟示範園區,培育特色產業基地,創建優勢品牌。要樹立林下經濟產品綠色、健康、環保的理念,加大產品營銷和品牌的宣傳推介力度,做大做強林下經濟產品市場,形成種養加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體系。

(四)發揮職能,加強服務指導。各地實施的林業工程建設項目,應與發展林下經濟緊密結合;各地應將發展林下經濟所涉及的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林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林業專項規劃;林木豐產栽培技術、森林經營技術、野生動物馴養繁育技術、森林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等林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項目應優先支持發展林下經濟;林業規劃設計、森林資產評估、林權流轉、林產品信息發佈、政策指導和技術諮詢等方面要為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便捷服務。

(五)搞好協調,形成發展合力。各地林業部門要積極向地方黨委、政府彙報林下經濟工作,爭取支持。要協調發展改革、財政部門加大對林下經濟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落實《林業貸款中央財政貼息管理辦法》規定的林下經濟貸款貼息扶持政策;協調科技、農業、水產畜牧獸醫部門加強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推廣應用及政策、信息、市場等方面的服務,扶持發展林下經濟重點項目;協調水利、交通運輸、電力等部門支持發展林下經濟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扶貧部門將發展林下經濟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協調金融、保險部門,積極開辦林權抵押貸款、林農小額信用貸款和林農聯保貸款以及林業保險業務;協調税務部門認真落實税收優惠政策,對農民生產銷售的林下經濟產品,視同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業產品免徵增值税,對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與本社成員簽訂的農業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購銷合同,免徵印花税等;協調宣傳部門充分利用當地的報紙、電台、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發展林下經濟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營造發展林下經濟的氛圍。

(六)加強對發展林下經濟的組織領導

林下經濟發展事關千家萬户農民的切身利益,事關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的鞏固,事關林業的科學發展。林下經濟工作涉及面廣、協調任務重、工作難度大。各級林業部門要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為促進農民增收、林業增效、林區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認真研究,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紮實推進;要實行主要領導負責制,明確林下經濟工作的主管部門和專職工作人員,制定年度目標,落實責任,嚴格考核;要建立激勵機制,定期檢查通報,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與表彰和獎勵。

國家發展林下經濟 發展林下經濟工作總結 篇五

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助推農户萬元增收

開縣農綜辦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助農增收的重要手段,以農業綜合開發標準化柑橘果園為依託,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空間,從事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複合生產經營模式,從而實現果、菜、禽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截至6月底,已發展血橙基地1000畝,錦橙基地5000畝,林下種植大豆2000畝,花生2000畝,蔬菜1000畝,林下養雞500畝,林下覆土栽培食用菌100 畝,發展鄉村旅遊建“林家樂”3家。

一、合理引導、科學謀劃。

通過深入宣傳,營造氛圍,充分利用多種方式,對發展林下經濟的重要意義、技術、模式及成功典型進行宣傳,通過技術收入對比,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羣眾發展“林下經濟”的熱情。同時,縣農綜辦多次深入基層入户調研,結合農業綜合開發“十二五”規劃,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區域特色,以農户的意願為先,引導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特色產業,不盲目發展,一哄而上。在長沙鎮大力發展林下養雞和林下種植花生、大豆,在厚壩鎮厚壩村大力發展林下覆土栽培食用菌和“林家樂”。

二、扶持龍頭、示範帶動。

縣農綜辦把充分發揮產業龍頭的示範帶頭作用作為推

進林下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户”和“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户”產業化發展模式,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鼓勵種養大户搞深加工,拉長產業鏈,實施品牌戰略,不斷做大做強。在每個農綜項目區選擇了2-3個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户作為重點扶持對象,進行重點培育,使其上檔次、成規模,帶動更多的羣眾投身於“林下經濟”發展。

三、加強培訓、科技配套。

充分利用農業綜合開發科技示範項目作用,加大柑橘、肉兔、菌種等繁育體系建設,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提升科技含量,幫助農民增收。按照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組織鎮村幹部、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户、生產經營骨幹和普通農户到江西、安徽和巫山、奉節等地學習考察56人次,邀請相關單位和科研院校的專家教授進村入户開展技術培訓3次,培訓852人次,幫助引進優質晚熟柑橘品種2個,同時農綜辦出資3萬元購買了10噸肥料以及種子、種苗、農機具,提供技術物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