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區域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6.84K

區域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優化發展環境?增強區域競爭力的調研報告

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必須以“第一要務”為中心,不斷加快我市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就如何堅持不懈地繼續抓好優化發展環境工作,創造優良的發展環境,增強我市區域競爭能力,最近我們根據市紀委安排,進行了專題調研。既要對我市優化發展環境所取得的巨大成績予以充分肯定,同時也要看到發展環境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差距。環境狀況是影響一個地方發展和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優化發展環境既是服務第一要務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以加快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高度重視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並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1999年,“二次創業”工作會議後,市委、市政府對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視提高到一個更高層次,提出“環境是發展的生命線”。進一步加大了優化發展環境工作力度,主要採取措施有:

1、高度重視,形成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全市各級都成立了高規格的領導班子,強化了專門辦事機構。先後多次召開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會議,對優化發展環境工作進行部署和總結調度。召開各種形式的調度會、座談會100多次,組織明查暗訪200多次,走訪園區、企業500多個(次)聘請優化發展環境監督員31人。

2、保持對各種破壞發展環境不法行為的高壓態勢。開展了發展環境集中整治活動。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集中精力、集中時間對發展環境進行集中整頓治理。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龍泉市公職人員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處理辦法》。全市受理影響優化發展環境投訴舉報157起,處結155起,查辦有關案件61件。

3、健全規章制度,構建長效機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促進龍泉市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對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和保證措施。市委、市政府辦公室還下發了《關於建立龍泉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舉報督查中心的通知》。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工作的意見》,並下發了《龍泉市委、市人民政府督查辦公室工作細則》,同時對行政審批進一步進行規範和完善,以改進作風,改善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4、廣泛宣傳,營造濃厚輿論氛圍。通過“工業服務月陽光投訴”活動,大力宣傳優化發展環境政策規定,現場受理羣眾和企業發展環境方面的舉報,以保證市委、市政府和各級黨委政府制定的優化發展環境的政策措施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召開“三亂”案件查處通報會,及時通報和公開案件處理情況。公開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件,並對舉報屬實的人員,按照有獎舉報的辦法公開進行獎勵。新聞媒體對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要活動和典型經驗集中進行了報道。還通過發放宣傳材料、懸掛條幅等方式進行宣傳,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5、深入開展了“民主評議行風”和“人民代表評機關”活動。通過“開門評議”,羣眾廣泛參與,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大促進了發展環境的改善。

目前我市在優化發展環境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差距:

一是效率意識不夠強,與發展需要不協調,與市場經濟要求不相適應。市場經濟是效率經濟,快的發展必須有高的工作辦事效率。從調查的情況看,有的單位有些問題久拖不決,辦事拖拉的現象還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條路挖開了,停停建建,施工進度緩慢,給當地企業生產經營造成諸多困難和不便。有的事項審批繁雜,還有的職能部門辦事環節多,程序煩瑣,導致辦事效率低。行政審批中心在簡化手續、提高效率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一條正確的路子,也是一項治本措施,但是目前也還存在有的職能部門授權不到位、“兩頭辦公”、“體外循環”的現象,服務窗口變成了“領表窗口”、“問事窗口”,不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適得其反。據企業反映,目前辦理一個開工項目,至少要跑10多個部門單位,雖然大廳窗口都承諾5個工作日內辦完,但是總計10個窗口下來,還要50多天,效率還是偏低。

二是服務意識不夠強,亂收費(變相收費)、執法不公仍然是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一些單位和部門受利益驅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觀念淡薄,擺不正管理和服務的關係,本位主義嚴重,重管理輕服務,只管理不服務,甚至把管理等同於收費。還有一些部門對上級的政策,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抵制或推拖,辦事程序繁瑣,工作效率低下,嚴重存在着服務不到位、管理錯位和執法越位等問題。有的部門把本應該提供的行政服務轉變成有償服務,搞變相收費。有的單位對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聞不問,向企業和社會提供相關服務的意識不強,效率不高。有的單位仍然存在“冷、橫、硬”現象和“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

三是政策、法律意識不夠強,有法律不遵守,有政策不遵循。少數行政執法部門及一些工作人員,不能嚴格依法辦事,亂批條子,亂開口子。有的執法人員忽略程序,執法不規範,甚至越權執法。有的憑藉職權,辦不該辦或不允許辦的事,違法行政。有的單位或個人為了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明知故犯,違紀違法。

四是誠信意識不夠強,政府部門公信力差,欺詐行為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部門,只承諾不兑現,或者兑現承諾大打折扣。有的收費標準彈性大、收費方式變數多,部門私自擴大收費範圍,抬高收費標準,但是隻要“酒杯一端”就可“政策放寬”。有的職能部門利用職務之便,以某種名義從商家“套取”高檔商品,據為己有。如某部門工作人員 “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習慣於“託關係、找門子”辦事,反映出政府部門的公信力較差,這種不良印象和局面還沒有得到有力的扭轉。從我市的情況來看,某些行業某些領域的信用匱乏問題依然存在,一些企業和中介機構提供虛假信息;一些人和一些企業還從“失信”中撈取好處失信有所得、守信有所失的怪現象在不少地方還存在,信用危機也是我市引進資金、引進項目、引進人才、對外合作的重大障礙。

五是責任意識不夠強,敷衍塞責嚴重,工作落實不到位。由於職能交叉,一些部門和單位“有利的事情爭着管,沒油水的事情躲着走”,結果是該管的事情沒管住、沒管好,不該管的事情卻亂插手。有的部門和單位對上級政策規定,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拖延,以致出現政策落實不到位、管理錯位和執法越位的現象。一些職能部門對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工作,敷衍塞責,不抓不管,或抓的不徹底,管的不到位,未能在問題出現的萌芽狀態,及時有效整治,使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行為不能得到有效遏止。

六是社會意識不夠強,社會綜合環境問題多。有的地方村霸、街霸、行霸、市霸干擾破壞重點項目建設和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有的強裝強卸,強買強賣,強行攬包工程。有的敲詐勒索,欺外排外。有的地方因為徵用土地和拆遷等問題不能妥善解決,簡單地推向社會,造成上訪多,增加了社會不安定因素。環境污染比較嚴重,衞生“髒、亂、差”比較突出。

七是農業發展環境滯後,為農業和農村發展形成了障礙。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必須把農業發展環境納入優化發展環境工作的範疇,重視農業發展環境的優化,促進和保證城鄉協調發展。

對策和建議:

“環境的河道必須適應市場的水流”。市場經濟是有規則和秩序的經濟,市場經濟是公平競爭的經濟,市場經濟是有信用的經濟,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失去了公平,到處是“壟斷”,是欺行霸市,市場也就失去了優化資源配置的功效,從而影響一個地方的資金、技術、人才、貿易,影響經濟發展質量,並最終影響一個地方的區域競爭力。沒有規則和秩序就沒有效率,任何的“堵塞”與配置的失衡,都會降低效率,影響發展的速度。説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因為法治是而且是最佳的能維護市場的規則與秩序、確保公平與信用的方式。針對存在的問題,根據我市實際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對進一步優化好我市發展環境,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應該對我市的發展環境進行科學的評估和全面的分析論證,對未來發展環境需求進行預測認定,在此基礎上,制定一箇中、長期的目標規劃,使優化發展環境工作走上依法治理、依法規範的軌道,有層次、有目標地持續開展,克服隨意性。使取得的明顯成效得到鞏固和提高,切實樹立“環境品牌”意識,避免發展環境出現反覆。發展環境出現反覆,那麼經濟發展、區域競爭力就會不獲其利,反受其害。

(一)建設高效政府,提高辦事效率。沒有高效率就不可能有高速度,沒有高速度,就不可能有快發展。發展不快,肯定就不會有什麼強大的競爭力。優化發展環境,增強區域競爭力,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必然要求建設高效政府,努力實現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提高行政效率。轉變政府職能的核心是解決政府管理錯位、越位和不到位的問題,使政府從無所不管轉到有限領域,從過度干預轉向適度干預,從公共服務領域缺少干預轉向加強幹預。政府必須致力於改善經濟環境,制訂經濟發展的政策,健全和維護健康、有序的經濟秩序等等。要繼續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要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wto規則的要求,運用市場經濟規律來指導加快我們經濟的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凡是能由市場調節的,能由中介機構提供服務的,能由企業自主決定的,該下放的下放,該移交的移交,該調整的調整,該取消的取消。對那些不屬於政府職能、不應當由政府直接管理的、部門超越權限自定的、雖有上級部門授權但不適應我市經濟發展的審批事項,要堅決予以取消。對經過清理予以保留的審批審核事項,要制定科學規範的操作規程,減少環節,簡化程序,通過政務公開、政府承諾、行政限時服務,形成有效的行政運行約束機制和監管機制,從根本上解決辦事效率低、服務意識弱、服務質量差等問題。

(二)建設服務政府,提高服務水平。要加強行政效能監察,開展執法監察,進行專項治理,繼續開展好民主評議行風,按照《龍泉市公職人員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處理辦法》,加大對各類投訴問題的處理力度,要促進政府部門轉變職能,改進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規範市場秩序,打造區域經濟發展的公平競爭平台,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公平競爭。

(三)、設責任政府,增強責任意識。法律授予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管理職責,行政機關被賦予權力的同時,一旦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就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實現權力與責任的統一。要合理劃分和依法規範行政機關的職能和權限,加強政府對所屬部門職能爭議的協調。要依法界定執法職責,科學設定執法崗位,規範執法程序。要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評議考核機制和執法過錯或者錯案責任追究制,積極探索行政績效評估和獎懲辦法。必須堅持求真務實精神,明確責任,紮實工作,抓好各項承諾的落實,對違諾和失職行為進行嚴格的責任追究。要創新層級監督機制,強化上級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加強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機關的監督作用,要強化社會監督,形成監督合力,共同打造責任政府。

(四)強化法制建設,增強法制觀念。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要按照國務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要求和目標,加強法制建設,提高法制觀念。使依法行政觀念明顯提高,基本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圍,不斷增強依法行政能力,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依法處理各種社會矛盾。要使法律、法規得到全面、正確實施,法制統一,政令暢通。要完善依法行政的財政保障機制,完善和規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工資和津補貼制度,逐步解決不同行政機關同職級工作人員收入差距較大的矛盾。要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減少行政許可項目,規範行政許可行為,改革行政許可方式。努力實現政府部門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改變職能交叉造成重複檢查多的現象。認真解決有的部門和少數執法人員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濫用職權、執法犯法和徇私枉法的問題,及時糾正、制裁違法違紀行為,有效維護經濟社會秩序。要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積極營造全社會遵紀守法、依法維權的良好環境,形成與建設法制政府相適應的良好社會氛圍。

(五)強化誠信建設,鑄牢誠信觀念。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更是信用經濟,建立社會誠信體系是優化開放發展環境的關鍵之舉。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需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加大“誠信龍泉”建設的宣傳教育力度,在全社會進行誠實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廣大羣眾自覺遵守市場經濟規則。要推進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機關公佈的信息應當全面、準確、真實,要堅持從嚴治政,建設信用政府,增強政府公信力。要加快建立健全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信用制度,規範市場交往中的財產關係、信用關係和契約關係,同時要建立失信約束機制,對那些嚴重影響形象的惡性失信案件要嚴懲重處,讓失信者得不償失,承擔失信的風險。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力求使我市的信用環境明顯改善,為優化發展環境、增強區域競爭力,奠定堅實的社會信用基礎。

(六)強化平安建設,不斷優化社會環境。要把“平安龍泉”建設和優化發展環境密切結合起來。優化發展環境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要重拳出擊,採取綜合措施,嚴厲打擊社會不法行為,營造安全文明的社會環境。特別是對強買強賣、強裝強卸、欺行霸市、敲詐勒索、製假售假、侵佔公私財物等不法行為,對擾亂經濟發展環境的路霸、街霸、村霸、市霸、廠霸等黑惡勢力,要依法給予嚴厲打擊;對充當“保護傘”的單位和個人,要從嚴查處,決不遷就姑息。有關部門要繼續組織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對發生的案件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對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司法部門要從快從重處理。各單位、各部門對這方面的案件,要採取措施,加強力量,及時查處,防止推諉扯皮、久拖不決現象發生。要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社會環境有一個根本轉變。

(七)強化生態建設,倡導生態文明。生態環境狀況直接關係到一個地方可持續發展能力。倡導生態文明,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維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增強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內容。發展要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要注重創新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區域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和實現區域協調發展。要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八)強化文化建設,突出文化特色。龍泉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藴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文化是龍泉的一個突出特點和優勢,但對這個優勢的挖掘還是淺層的,還沒有把這項資源優勢轉化為效益,還沒有充分利用這個優勢來造就和增強區域競爭力。強化文化建設,要積極探索和改革改進文化產業綜合管理和市場運作。要提升文化品格,增強文化魅力。文化魅力是增進一個地區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第2篇】培育區域品牌建築企業情況調研報告

一、前言

為研究“發展建築業強企,培育品牌企業”的思路和對策,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發展的質量效益,加快培育我市建築業知名、品牌企業。根據年度工作安排,決定近期對我市建築業以及企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所以我們從建築業的發展情況、建築企業情況以及建議和措施等三方面來進行報告。

二、建築業的發展情況

(一)本地區建築業的基本情況,產業發展的優勢和制約因素及原因

隨着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自身的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建築業方面,不在是簡單的遮風避雨,而是從質量,美觀,環保等多方面來要求。

就山東省來説,德州市屬於三線城市,城市規模小,消費水平低,人們的人均消費有時温飽還打不到,更不要説帶動建築業的發展了,再就是裝修的質量嚴重製約着消費者對於建築行業的看法,這些都是制約建築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二)當前建築企業發展的狀況,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目前建築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產業結構不合理

在建築業中,中小企業佔多數是世界各國尤其是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普遍現象,這一特性是由建築業多層次、專業化分工承包生產的需要所決定的。而我國建築產業結構與發達國家和地區建築產業結構存在較大差異。

中型或中型偏大型企業較多,小型企業數量偏少。雖然我國中小建築企業數量已佔行業從業人數87%,但與美國91%,日本94%,德國99%比較,仍然差距很大,主要是我國人口多,而發達國家平均每十一人就有一個小型企業。

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直接導致行業內大、小企業沒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協作關係,企業規模和實力相似,致使大量企業經營領域趨同,過度集中與相同的綜合承包目標市場。一方面,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龍頭企業,另一方面,中、小、精、專企業發展不充分,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小巨人”企業。

2市場交易行為有待規範

不規範市場交易大量存在。虛假招投標、肢解工程、低價發包、違規分包、轉包掛靠等問題依然突出,部分地方政府或行業主管部門出於地方保護或者行業保護目的,通過資質門檻限制本地區、本行業的建築企業參與公平競爭。

除此之外,由於整個社會的信用機制尚未健全,部門監管力度不夠,加上行業產能過剩,施工能力供大於求,特別市業主行為的不到有效約束,造成工程墊資款拖欠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新建項目工程款拖欠現象依然存在。

建築市場法規制度不夠完善。現行法規對市場主體違法行為界定不清、定型不準、執法效力弱,缺乏有效地制約和處罰機制,不適應監管和執法的需要,不規範的市場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的健康發展,造成優不勝、劣難汰、企業利潤普遍下滑。

3從業人員素質還需提高

勞務用工素質。由於建築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業人員准入門檻相對較低,吸納了大量農村轉移的勞動力。根據相關統計,我國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數量超過行業從業人員的70%,數目巨大。這部分人文化水平低,90%的人沒有經過正規的技能培訓,形不成一個真正的產業工人羣體。

複合型高端管理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在建築業人才隊伍中,管理人員尤其是懂得國際工程承包的項目管理人才、懂得工程索賠的合同管理人才、懂技術善經營的管理人才嚴重缺乏,不利於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第3篇】優化發展環境和增強區域競爭力的調研報告

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必須以“第一要務”為中心,不斷加快我市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就如何堅持不懈地繼續抓好優化發展環境工作,創造優良的發展環境,增強我市區域競爭能力,最近我們根據市紀委安排,進行了專題調研。既要對我市優化發展環境所取得的巨大成績予以充分肯定,同時也要看到發展環境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差距。環境狀況是影響一個地方發展和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優化發展環境既是服務第一要務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以加快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高度重視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並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1999年,“二次創業”工作會議後,市委、市政府對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視提高到一個更高層次,提出“環境是發展的生命線”。進一步加大了優化發展環境工作力度,主要採取措施有:

1、高度重視,形成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全市各級都成立了高規格的領導班子,強化了專門辦事機構。先後多次召開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會議,對優化發展環境工作進行部署和總結調度。召開各種形式的調度會、座談會100多次,組織明查暗訪200多次,走訪園區、企業500多個(次)聘請優化發展環境監督員31人。

2、保持對各種破壞發展環境不法行為的高壓態勢。開展了發展環境集中整治活動。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集中精力、集中時間對發展環境進行集中整頓治理。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龍泉市公職人員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處理辦法》。全市受理影響優化發展環境投訴舉報157起,處結155起,查辦有關案件61件。

3、健全規章制度,構建長效機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促進龍泉市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對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和保證措施。市委、市政府辦公室還下發了《關於建立龍泉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舉報督查中心的通知》。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工作的意見》,並下發了《龍泉市委、市人民政府督查辦公室工作細則》,同時對行政審批進一步進行規範和完善,以改進作風,改善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4、廣泛宣傳,營造濃厚輿論氛圍。通過“工業服務月陽光投訴”活動,大力宣傳優化發展環境政策規定,現場受理羣眾和企業發展環境方面的舉報,以保證市委、市政府和各級黨委政府制定的優化發展環境的政策措施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召開“三亂”案件查處通報會,及時通報和公開案件處理情況。公開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件,並對舉報屬實的人員,按照有獎舉報的辦法公開進行獎勵。新聞媒體對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要活動和典型經驗集中進行了報道。還通過發放宣傳材料、懸掛條幅等方式進行宣傳,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5、深入開展了“民主評議行風”和“人民代表評機關”活動。通過“開門評議”,羣眾廣泛參與,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大促進了發展環境的改善。

目前我市在優化發展環境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差距:

一是效率意識不夠強,與發展需要不協調,與市場經濟要求不相適應。市場經濟是效率經濟,快的發展必須有高的工作辦事效率。從調查的情況看,有的單位有些問題久拖不決,辦事拖拉的現象還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條路挖開了,停停建建,施工進度緩慢,給當地企業生產經營造成諸多困難和不便。有的事項審批繁雜,還有的職能部門辦事環節多,程序煩瑣,導致辦事效率低。行政審批中心在簡化手續、提高效率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一條正確的路子,也是一項治本措施,但是目前也還存在有的職能部門授權不到位、“兩頭辦公”、“體外循環”的現象,服務窗口變成了“領表窗口”、“問事窗口”,不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適得其反。據企業反映,目前辦理一個開工項目,至少要跑10多個部門單位,雖然大廳窗口都承諾5個工作日內辦完,但是總計10個窗口下來,還要50多天,效率還是偏低。

二是服務意識不夠強,亂收費(變相收費)、執法不公仍然是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一些單位和部門受利益驅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觀念淡薄,擺不正管理和服務的關係,本位主義嚴重,重管理輕服務,只管理不服務,甚至把管理等同於收費。還有一些部門對上級的政策,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抵制或推拖,辦事程序繁瑣,工作效率低下,嚴重存在着服務不到位、管理錯位和執法越位等問題。有的部門把本應該提供的行政服務轉變成有償服務,搞變相收費。有的單位對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聞不問,向企業和社會提供相關服務的意識不強,效率不高。有的單位仍然存在“冷、橫、硬”現象和“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

三是政策、法律意識不夠強,有法律不遵守,有政策不遵循。少數行政執法部門及一些工作人員,不能嚴格依法辦事,亂批條子,亂開口子。有的執法人員忽略程序,執法不規範,甚至越權執法。有的憑藉職權,辦不該辦或不允許辦的事,違法行政。有的單位或個人為了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明知故犯,違紀違法。

四是誠信意識不夠強,政府部門公信力差,欺詐行為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部門,只承諾不兑現,或者兑現承諾大打折扣。有的收費標準彈性大、收費方式變數多,部門私自擴大收費範圍,抬高收費標準,但是隻要“酒杯一端”就可“政策放寬”。有的職能部門利用職務之便,以某種名義從商家“套取”高檔商品,據為己有。如某部門工作人員 “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習慣於“託關係、找門子”辦事,反映出政府部門的公信力較差,這種不良印象和局面還沒有得到有力的扭轉。從我市的情況來看,某些行業某些領域的信用匱乏問題依然存在,一些企業和中介機構提供虛假信息;一些人和一些企業還從“失信”中撈取好處失信有所得、守信有所失的怪現象在不少地方還存在,信用危機也是我市引進資金、引進項目、引進人才、對外合作的重大障礙。

五是責任意識不夠強,敷衍塞責嚴重,工作落實不到位。由於職能交叉,一些部門和單位“有利的事情爭着管,沒油水的事情躲着走”,結果是該管的事情沒管住、沒管好,不該管的事情卻亂插手。有的部門和單位對上級政策規定,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拖延,以致出現政策落實不到位、管理錯位和執法越位的現象。一些職能部門對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工作,敷衍塞責,不抓不管,或抓的不徹底,管的不到位,未能在問題出現的萌芽狀態,及時有效整治,使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行為不能得到有效遏止。

六是社會意識不夠強,社會綜合環境問題多。有的地方村霸、街霸、行霸、市霸干擾破壞重點項目建設和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有的強裝強卸,強買強賣,強行攬包工程。有的敲詐勒索,欺外排外。有的地方因為徵用土地和拆遷等問題不能妥善解決,簡單地推向社會,造成上訪多,增加了社會不安定因素。環境污染比較嚴重,衞生“髒、亂、差”比較突出。

七是農業發展環境滯後,為農業和農村發展形成了障礙。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必須把農業發展環境納入優化發展環境工作的範疇,重視農業發展環境的優化,促進和保證城鄉協調發展。

對策和建議:

“環境的河道必須適應市場的水流”。市場經濟是有規則和秩序的經濟,市場經濟是公平競爭的經濟,市場經濟是有信用的經濟,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失去了公平,到處是“壟斷”,是欺行霸市,市場也就失去了優化資源配置的功效,從而影響一個地方的資金、技術、人才、貿易,影響經濟發展質量,並最終影響一個地方的區域競爭力。沒有規則和秩序就沒有效率,任何的“堵塞”與配置的失衡,都會降低效率,影響發展的速度。説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因為法治是而且是最佳的能維護市場的規則與秩序、確保公平與信用的方式。針對存在的問題,根據我市實際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對進一步優化好我市發展環境,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應該對我市的發展環境進行科學的評估和全面的分析論證,對未來發展環境需求進行預測認定,在此基礎上,制定一箇中、長期的目標規劃,使優化發展環境工作走上依法治理、依法規範的軌道,有層次、有目標地持續開展,克服隨意性。使取得的明顯成效得到鞏固和提高,切實樹立“環境品牌”意識,避免發展環境出現反覆。發展環境出現反覆,那麼經濟發展、區域競爭力就會不獲其利,反受其害。

(一)建設高效政府,提高辦事效率。沒有高效率就不可能有高速度,沒有高速度,就不可能有快發展。發展不快,肯定就不會有什麼強大的競爭力。優化發展環境,增強區域競爭力,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必然要求建設高效政府,努力實現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提高行政效率。轉變政府職能的核心是解決政府管理錯位、越位和不到位的問題,使政府從無所不管轉到有限領域,從過度干預轉向適度干預,從公共服務領域缺少干預轉向加強幹預。政府必須致力於改善經濟環境,制訂經濟發展的政策,健全和維護健康、有序的經濟秩序等等。要繼續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要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wto規則的要求,運用市場經濟規律來指導加快我們經濟的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凡是能由市場調節的,能由中介機構提供服務的,能由企業自主決定的,該下放的下放,該移交的移交,該調整的調整,該取消的取消。對那些不屬於政府職能、不應當由政府直接管理的、部門超越權限自定的、雖有上級部門授權但不適應我市經濟發展的審批事項,要堅決予以取消。對經過清理予以保留的審批審核事項,要制定科學規範的操作規程,減少環節,簡化程序,通過政務公開、政府承諾、行政限時服務,形成有效的行政運行約束機制和監管機制,從根本上解決辦事效率低、服務意識弱、服務質量差等問題。

(二)建設服務政府,提高服務水平。要加強行政效能監察,開展執法監察,進行專項治理,繼續開展好民主評議行風,按照《龍泉市公職人員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處理辦法》,加大對各類投訴問題的處理力度,要促進政府部門轉變職能,改進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規範市場秩序,打造區域經濟發展的公平競爭平台,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公平競爭。

(三)、設責任政府,增強責任意識。法律授予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管理職責,行政機關被賦予權力的同時,一旦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就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實現權力與責任的統一。要合理劃分和依法規範行政機關的職能和權限,加強政府對所屬部門職能爭議的協調。要依法界定執法職責,科學設定執法崗位,規範執法程序。要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評議考核機制和執法過錯或者錯案責任追究制,積極探索行政績效評估和獎懲辦法。必須堅持求真務實精神,明確責任,紮實工作,抓好各項承諾的落實,對違諾和失職行為進行嚴格的責任追究。要創新層級監督機制,強化上級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加強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機關的監督作用,要強化社會監督,形成監督合力,共同打造責任政府。

(四)強化法制建設,增強法制觀念。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要按照國務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要求和目標,加強法制建設,提高法制觀念。使依法行政觀念明顯提高,基本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圍,不斷增強依法行政能力,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依法處理各種社會矛盾。要使法律、法規得到全面、正確實施,法制統一,政令暢通。要完善依法行政的財政保障機制,完善和規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工資和津補貼制度,逐步解決不同行政機關同職級工作人員收入差距較大的矛盾。要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減少行政許可項目,規範行政許可行為,改革行政許可方式。努力實現政府部門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改變職能交叉造成重複檢查多的現象。認真解決有的部門和少數執法人員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濫用職權、執法犯法和徇私枉法的問題,及時糾正、制裁違法違紀行為,有效維護經濟社會秩序。要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積極營造全社會遵紀守法、依法維權的良好環境,形成與建設法制政府相適應的良好社會氛圍。

(五)強化誠信建設,鑄牢誠信觀念。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更是信用經濟,建立社會誠信體系是優化開放發展環境的關鍵之舉。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需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加大“誠信龍泉”建設的宣傳教育力度,在全社會進行誠實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廣大羣眾自覺遵守市場經濟規則。要推進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機關公佈的信息應當全面、準確、真實,要堅持從嚴治政,建設信用政府,增強政府公信力。要加快建立健全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信用制度,規範市場交往中的財產關係、信用關係和契約關係,同時要建立失信約束機制,對那些嚴重影響形象的惡性失信案件要嚴懲重處,讓失信者得不償失,承擔失信的風險。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力求使我市的信用環境明顯改善,為優化發展環境、增強區域競爭力,奠定堅實的社會信用基礎。

(六)強化平安建設,不斷優化社會環境。要把“平安龍泉”建設和優化發展環境密切結合起來。優化發展環境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要重拳出擊,採取綜合措施,嚴厲打擊社會不法行為,營造安全文明的社會環境。特別是對強買強賣、強裝強卸、欺行霸市、敲詐勒索、製假售假、侵佔公私財物等不法行為,對擾亂經濟發展環境的路霸、街霸、村霸、市霸、廠霸等黑惡勢力,要依法給予嚴厲打擊;對充當“保護傘”的單位和個人,要從嚴查處,決不遷就姑息。有關部門要繼續組織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對發生的案件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對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司法部門要從快從重處理。各單位、各部門對這方面的案件,要採取措施,加強力量,及時查處,防止推諉扯皮、久拖不決現象發生。要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社會環境有一個根本轉變。

(七)強化生態建設,倡導生態文明。生態環境狀況直接關係到一個地方可持續發展能力。倡導生態文明,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維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增強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內容。發展要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要注重創新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區域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和實現區域協調發展。要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八)強化文化建設,突出文化特色。龍泉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藴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文化是龍泉的一個突出特點和優勢,但對這個優勢的挖掘還是淺層的,還沒有把這項資源優勢轉化為效益,還沒有充分利用這個優勢來造就和增強區域競爭力。強化文化建設,要積極探索和改革改進文化產業綜合管理和市場運作。要提升文化品格,增強文化魅力。文化魅力是增進一個地區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第4篇】區域調研報告

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必須以“第一要務”為中心,不斷加快我市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就如何堅持不懈地繼續抓好優化發展環境工作,創造優良的發展環境,增強我市區域競爭能力,最近我們根據市紀委安排,進行了專題調研。既要對我市優化發展環境所取得的巨大成績予以充分肯定,同時也要看到發展環境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差距。環境狀況是影響一個地方發展和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優化發展環境既是服務第一要務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以加快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高度重視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並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1999年,“二次創業”工作會議後,市委、市政府對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視提高到一個更高層次,提出“環境是發展的生命線”。進一步加大了優化發展環境工作力度,主要採取措施有:

1、高度重視,形成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全市各級都成立了高規格的領導班子,強化了專門辦事機構。先後多次召開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會議,對優化發展環境工作進行部署和總結調度。召開各種形式的調度會、座談會100多次,組織明查暗訪200多次,走訪園區、企業500多個(次)聘請優化發展環境監督員31人。

2、保持對各種破壞發展環境不法行為的高壓態勢。開展了發展環境集中整治活動。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集中精力、集中時間對發展環境進行集中整頓治理。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龍泉市公職人員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處理辦法》。全市受理影響優化發展環境投訴舉報157起,處結155起,查辦有關案件61件。

3、健全規章制度,構建長效機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促進龍泉市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對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和保證措施。市委、市政府辦公室還下發了《關於建立龍泉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舉報督查中心的通知》。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工作的意見》,並下發了《龍泉市委、市人民政府督查辦公室工作細則》,同時對行政審批進一步進行規範和完善,以改進作風,改善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4、廣泛宣傳,營造濃厚輿論氛圍。通過“工業服務月陽光投訴”活動,大力宣傳優化發展環境政策規定,現場受理羣眾和企業發展環境方面的舉報,以保證市委、市政府和各級黨委政府制定的優化發展環境的政策措施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召開“三亂”案件查處通報會,及時通報和公開案件處理情況。公開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件,並對舉報屬實的人員,按照有獎舉報的辦法公開進行獎勵。新聞媒體對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要活動和典型經驗集中進行了報道。還通過發放宣傳材料、懸掛條幅等方式進行宣傳,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5、深入開展了“民主評議行風”和“人民代表評機關”活動。通過“開門評議”,羣眾廣泛參與,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大促進了發展環境的改善。

目前我市在優化發展環境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差距:

一是效率意識不夠強,與發展需要不協調,與市場經濟要求不相適應。市場經濟是效率經濟,快的發展必須有高的工作辦事效率。從調查的情況看,有的單位有些問題久拖不決,辦事拖拉的現象還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條路挖開了,停停建建,施工進度緩慢,給當地企業生產經營造成諸多困難和不便。有的事項審批繁雜,還有的職能部門辦事環節多,程序煩瑣,導致辦事效率低。行政審批中心在簡化手續、提高效率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一條正確的路子,也是一項治本措施,但是目前也還存在有的職能部門授權不到位、“兩頭辦公”、“體外循環”的現象,服務窗口變成了“領表窗口”、“問事窗口”,不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適得其反。據企業反映,目前辦理一個開工項目,至少要跑10多個部門單位,雖然大廳窗口都承諾5個工作日內辦完,但是總計10個窗口下來,還要50多天,效率還是偏低。

二是服務意識不夠強,亂收費(變相收費)、執法不公仍然是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一些單位和部門受利益驅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觀念淡薄,擺不正管理和服務的關係,本位主義嚴重,重管理輕服務,只管理不服務,甚至把管理等同於收費。還有一些部門對上級的政策,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抵制或推拖,辦事程序繁瑣,工作效率低下,嚴重存在着服務不到位、管理錯位和執法越位等問題。有的部門把本應該提供的行政服務轉變成有償服務,搞變相收費。有的單位對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聞不問,向企業和社會提供相關服務的意識不強,效率不高。有的單位仍然存在“冷、橫、硬”現象和“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

三是政策、法律意識不夠強,有法律不遵守,有政策不遵循。少數行政執法部門及一些工作人員,不能嚴格依法辦事,亂批條子,亂開口子。有的執法人員忽略程序,執法不規範,甚至越權執法。有的憑藉職權,辦不該辦或不允許辦的事,違法行政。有的單位或個人為了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明知故犯,違紀違法。

四是誠信意識不夠強,政府部門公信力差,欺詐行為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部門,只承諾不兑現,或者兑現承諾大打折扣。有的收費標準彈性大、收費方式變數多,部門私自擴大收費範圍,抬高收費標準,但是隻要“酒杯一端”就可“政策放寬”。有的職能部門利用職務之便,以某種名義從商家“套取”高檔商品,據為己有。如某部門工作人員 “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習慣於“託關係、找門子”辦事,反映出政府部門的公信力較差,這種不良印象和局面還沒有得到有力的扭轉。從我市的情況來看,某些行業某些領域的信用匱乏問題依然存在,一些企業和中介機構提供虛假信息;一些人和一些企業還從“失信”中撈取好處失信有所得、守信有所失的怪現象在不少地方還存在,信用危機也是我市引進資金、引進項目、引進人才、對外合作的重大障礙。

五是責任意識不夠強,敷衍塞責嚴重,工作落實不到位。由於職能交叉,一些部門和單位“有利的事情爭着管,沒油水的事情躲着走”,結果是該管的事情沒管住、沒管好,不該管的事情卻亂插手。有的部門和單位對上級政策規定,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拖延,以致出現政策落實不到位、管理錯位和執法越位的現象。一些職能部門對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工作,敷衍塞責,不抓不管,或抓的不徹底,管的不到位,未能在問題出現的萌芽狀態,及時有效整治,使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行為不能得到有效遏止。

六是社會意識不夠強,社會綜合環境問題多。有的地方村霸、街霸、行霸、市霸干擾破壞重點項目建設和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有的強裝強卸,強買強賣,強行攬包工程。有的敲詐勒索,欺外排外。有的地方因為徵用土地和拆遷等問題不能妥善解決,簡單地推向社會,造成上訪多,增加了社會不安定因素。環境污染比較嚴重,衞生“髒、亂、差”比較突出。

七是農業發展環境滯後,為農業和農村發展形成了障礙。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必須把農業發展環境納入優化發展環境工作的範疇,重視農業發展環境的優化,促進和保證城鄉協調發展。

對策和建議:

“環境的河道必須適應市場的水流”。市場經濟是有規則和秩序的經濟,市場經濟是公平競爭的經濟,市場經濟是有信用的經濟,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失去了公平,到處是“壟斷”,是欺行霸市,市場也就失去了優化資源配置的功效,從而影響一個地方的資金、技術、人才、貿易,影響經濟發展質量,並最終影響一個地方的區域競爭力。沒有規則和秩序就沒有效率,任何的“堵塞”與配置的失衡,都會降低效率,影響發展的速度。説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因為法治是而且是最佳的能維護市場的規則與秩序、確保公平與信用的方式。針對存在的問題,根據我市實際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對進一步優化好我市發展環境,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應該對我市的發展環境進行科學的評估和全面的分析論證,對未來發展環境需求進行預測認定,在此基礎上,制定一箇中、長期的目標規劃,使優化發展環境工作走上依法治理、依法規範的軌道,有層次、有目標地持續開展,克服隨意性。使取得的明顯成效得到鞏固和提高,切實樹立“環境品牌”意識,避免發展環境出現反覆。發展環境出現反覆,那麼經濟發展、區域競爭力就會不獲其利,反受其害。

(一)建設高效政府,提高辦事效率。沒有高效率就不可能有高速度,沒有高速度,就不可能有快發展。發展不快,肯定就不會有什麼強大的競爭力。優化發展環境,增強區域競爭力,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必然要求建設高效政府,努力實現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提高行政效率。轉變政府職能的核心是解決政府管理錯位、越位和不到位的問題,使政府從無所不管轉到有限領域,從過度干預轉向適度干預,從公共服務領域缺少干預轉向加強幹預。政府必須致力於改善經濟環境,制訂經濟發展的政策,健全和維護健康、有序的經濟秩序等等。要繼續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要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wto規則的要求,運用市場經濟規律來指導加快我們經濟的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凡是能由市場調節的,能由中介機構提供服務的,能由企業自主決定的,該下放的下放,該移交的移交,該調整的調整,該取消的取消。對那些不屬於政府職能、不應當由政府直接管理的、部門超越權限自定的、雖有上級部門授權但不適應我市經濟發展的審批事項,要堅決予以取消。對經過清理予以保留的審批審核事項,要制定科學規範的操作規程,減少環節,簡化程序,通過政務公開、政府承諾、行政限時服務,形成有效的行政運行約束機制和監管機制,從根本上解決辦事效率低、服務意識弱、服務質量差等問題。

(二)建設服務政府,提高服務水平。要加強行政效能監察,開展執法監察,進行專項治理,繼續開展好民主評議行風,按照《龍泉市公職人員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處理辦法》,加大對各類投訴問題的處理力度,要促進政府部門轉變職能,改進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規範市場秩序,打造區域經濟發展的公平競爭平台,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公平競爭。

(三)、設責任政府,增強責任意識。法律授予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管理職責,行政機關被賦予權力的同時,一旦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就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實現權力與責任的統一。要合理劃分和依法規範行政機關的職能和權限,加強政府對所屬部門職能爭議的協調。要依法界定執法職責,科學設定執法崗位,規範執法程序。要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評議考核機制和執法過錯或者錯案責任追究制,積極探索行政績效評估和獎懲辦法。必須堅持求真務實精神,明確責任,紮實工作,抓好各項承諾的落實,對違諾和失職行為進行嚴格的責任追究。要創新層級監督機制,強化上級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加強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機關的監督作用,要強化社會監督,形成監督合力,共同打造責任政府。

(四)強化法制建設,增強法制觀念。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要按照國務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要求和目標,加強法制建設,提高法制觀念。使依法行政觀念明顯提高,基本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圍,不斷增強依法行政能力,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依法處理各種社會矛盾。要使法律、法規得到全面、正確實施,法制統一,政令暢通。要完善依法行政的財政保障機制,完善和規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工資和津補貼制度,逐步解決不同行政機關同職級工作人員收入差距較大的矛盾。要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減少行政許可項目,規範行政許可行為,改革行政許可方式。努力實現政府部門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改變職能交叉造成重複檢查多的現象。認真解決有的部門和少數執法人員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濫用職權、執法犯法和徇私枉法的問題,及時糾正、制裁違法違紀行為,有效維護經濟社會秩序。要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積極營造全社會遵紀守法、依法維權的良好環境,形成與建設法制政府相適應的良好社會氛圍。

(五)強化誠信建設,鑄牢誠信觀念。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更是信用經濟,建立社會誠信體系是優化開放發展環境的關鍵之舉。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需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加大“誠信龍泉”建設的宣傳教育力度,在全社會進行誠實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廣大羣眾自覺遵守市場經濟規則。要推進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機關公佈的信息應當全面、準確、真實,要堅持從嚴治政,建設信用政府,增強政府公信力。要加快建立健全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信用制度,規範市場交往中的財產關係、信用關係和契約關係,同時要建立失信約束機制,對那些嚴重影響形象的惡性失信案件要嚴懲重處,讓失信者得不償失,承擔失信的風險。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力求使我市的信用環境明顯改善,為優化發展環境、增強區域競爭力,奠定堅實的社會信用基礎。

(六)強化平安建設,不斷優化社會環境。要把“平安龍泉”建設和優化發展環境密切結合起來。優化發展環境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要重拳出擊,採取綜合措施,嚴厲打擊社會不法行為,營造安全文明的社會環境。特別是對強買強賣、強裝強卸、欺行霸市、敲詐勒索、製假售假、侵佔公私財物等不法行為,對擾亂經濟發展環境的路霸、街霸、村霸、市霸、廠霸等黑惡勢力,要依法給予嚴厲打擊;對充當“保護傘”的單位和個人,要從嚴查處,決不遷就姑息。有關部門要繼續組織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對發生的案件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對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司法部門要從快從重處理。各單位、各部門對這方面的案件,要採取措施,加強力量,及時查處,防止推諉扯皮、久拖不決現象發生。要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社會環境有一個根本轉變。

(七)強化生態建設,倡導生態文明。生態環境狀況直接關係到一個地方可持續發展能力。倡導生態文明,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維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增強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內容。發展要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要注重創新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區域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和實現區域協調發展。要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八)強化文化建設,突出文化特色。龍泉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藴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文化是龍泉的一個突出特點和優勢,但對這個優勢的挖掘還是淺層的,還沒有把這項資源優勢轉化為效益,還沒有充分利用這個優勢來造就和增強區域競爭力。強化文化建設,要積極探索和改革改進文化產業綜合管理和市場運作。要提升文化品格,增強文化魅力。文化魅力是增進一個地區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區域調研報告(2)

為促進全市教育事業科學、和諧、可持續發展,研究解決我市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尋找破解難題的策略,我對全市教育現代化建設工作進行了調查、研究和分析。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全市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工作取得的成績

區域教育現代化是一個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綜合體現。“十五”以來,我們採取分步實施、“化整為零”的辦法,以實施鄉鎮教育現代化工程為抓手,全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全市農村教育重中之重地位得到鞏固,義務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各學段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保持高位增長。積極扶持特殊教育發展,動員社會各界關愛殘障學生;加快發展高中教育,努力提高國民教育水平;不斷擴大職業教育辦學規模,高職中教育結構更趨合理;學前教育和成人教育發展加速,教育體系不斷完善。

二是辦學條件顯著改善。通過向上爭取、地方配套等多元投入,全市先後實施了危房改造、佈局調整、“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項配套”等建設工程,教育基礎設施不斷完備,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擴大,全市先後建成省命名的窗口學校53所。18個鄉鎮創成揚州市教育現代化先進鄉鎮。

三是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加強師德師能建設,骨幹教師、各類名師隊伍不斷壯大。推進精緻管理,狠抓教學過程,全市中國小教育質態明顯提升。以深化課程和教學改革為動力,進一步加強德育、美育、體育等工作,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提高。以大學聯考為標誌的教育教學質量連年攀升,XX年大學聯考本二以上進線人數達2033人,向全市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四是教育貢獻份額擴大。近年來,全市每年都向高校輸送新生4000多人,有效緩解了地方就業壓力。積極實施“教育富民”工程,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職校畢業生100%實現就業,服務地方經濟建設。近5年,全市有700多人通過自學考試取得專科以上學歷。近3年,20多萬人次接受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萬多人次接受職工崗位培訓,1.2萬勞動力通過培訓實現內轉外輸。

五是發展環境明顯優化。市、鄉黨委和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不斷完善組織領導體制、目標管理體系和考核獎勵機制,教育投入不斷加大,扶貧助學活動廣泛開展,全社會重教、支教氛圍日益濃烈。教育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發展環境明顯優化。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仍面臨不少困難:有的鄉鎮、部門對推進教育現代化認識不到位,等待觀望,進展緩慢;教育投入相對不足,部分學校的辦學條件亟待改善;教育體系和結構還不夠完善,教育佈局有待進一步整合優化;區域教育發展不夠均衡,縮小城鄉教育、學校之間發展差距任重道遠。

二、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所需要做的工作

1.實施科學發展規劃。教育現代化工程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在實施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重規劃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堅持把推進教育現代化與城鎮化戰略結合起來,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結合起來,與推動合格學校建設結合起來,與實施農村教育培訓工程結合起來,從“縣域”和“鎮域”兩個層面雙管齊下,科學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實施步伐。要認真對照省定的教育現代化評估指標,堅持硬件從實、軟件從嚴的要求,強化目標意識,抓住重點,克服難點,倒序時排進度,加快推進速度,確保教育現代化工程進展快、質量高、效果好。

2.優化教育體系結構。要在通盤考慮各類教育發展的基礎上,結合工作實際,堅持分類指導,進一步完善教育體系,優化教育發展結構。一是加快幼教發展。省、市已將學前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我們要加快鄉鎮中心園建設,發揮中心園、優質園示範、輻射作用,提高保教質量。要針對幼兒教育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效解決制約幼兒教育發展的體制障礙,全面實施“農村合格幼兒園”建設工程,加大省、市優質幼兒園創建力度,加快發展以社區為依託,公辦與民辦相結合的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二是調整教育佈局。優化教育佈局,關乎教育發展大局,關乎綜合效益提升,必須因勢利導、科學規劃、有序推進。要採取有效措施,優化全市高中以及城區學校佈局,提高在三星以上高(職)中就讀學生比例。加快“三校聯動”和二中遷建、創星步伐,確保達到現代化教育要求。三是發展職成教育。在大力推進職教中心新校區建設的同時,瞄準我市支柱產業、新興產業,調整專業設置,培養市場急需的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要圍繞服務新農村建設,建好成人教育中心校,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由體力型向智力型轉變,由低層次打工向高層次就業轉變。

3.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教育均衡發展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也是保障廣大人民羣眾利益的重要內容。在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要切實把解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問題擺上突出位置,統籌城鄉、區域教育,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均衡發展總體要按照校園環境一樣美、教學設施一樣全、公用經費一樣多、教師素質一樣好、管理水平一樣高、人民羣眾一樣滿意等“六個一樣”的標準予以推進。要進一步推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按照省統一部署,大力推進農村中國小留守兒童食宿條件改善工程,着力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提高農村中國小標準化、規範化、現代化水平,確保國小和國中全部達到《江蘇省國小和國中基本辦學條件標準》。積極實施“城區反哺農村,高中反哺國中”的互助戰略,實施結對幫扶,促進整體提升,不斷縮小城鎮之間、鎮域之間、學校之間的差距,盡最大可能讓廣大青少年學生享受公平教育。積極開展扶貧助學,確保在郵就讀的學生不因貧失學,將黨和政府的關懷惠及每個家庭、每個學生。同時,進一步加大優質教育資源的培植力度,通過“省頭”名優園、校的創建,實現教育高位均衡,不斷滿足人民羣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實現教育現代化,教師隊伍現代化是關鍵。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採取切實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着力提升教師隊伍的現代化水平。要大力實施“名校長、名教師、名學校”工程,努力建設一支學科配套、業務精湛、師德高尚、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要合理配置人才資源,建立教師能進能出機制;要加強和改進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開展師德建設,教育和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加強師德修養,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要不斷提高教師工作水平,高度重視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提升教師的學歷層次,精心組織開展教師培訓活動,不斷優化教師的知識、能力結構,深入開展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要加快骨幹教師培養,積極選拔骨幹教師、教育管理幹部到境內外高等院校、知名中國小進修深造,發揮名、特、優教師的示範作用,建立一支富有發展潛力的優秀教師梯隊,為教育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要切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通過校本培訓、頂崗培訓等多種形式,提升薄弱學校師資隊伍整體素質;關注教師生存狀態,改善教師工作環境,逐步提高教師待遇,確保農村教師隊伍穩定。

5.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涵,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先導工程。要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信息資源建設、信息人才隊伍建設、信息技術教育等工作,努力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要積極創造條件,儘快使中國小實驗室、圖書館(室)、藝術、體育等裝備條件達到省中國小教育技術裝備二類標準要求,實現規範管理、正常使用;要以“數化校園”建設為抓手,努力使生機比、師機比、多媒體教室等硬件條件達到省信息技術裝備二類標準,實現“數化校園”創建和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的有機整合。堅持從教師備課、課堂教學、學生課餘學習和師生知識拓展等多個層面豐富教育信息資源,推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廣泛應用。

6.豐富教育發展內涵。教育現代化的呈現方式應該是多姿多彩的,不同地區應該有不同的推進路徑。由於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在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可能無法與蘇南地區比硬件,但我們完全有能力與他們比軟實力。如何豐富教育發展內涵,充分展示高質量的辦學業績、高層次的管理水平、高品位的教育文化,這是教育系統應認真思考、精心謀劃的一項重要工作。全市各級各類學校要把迎接省教育現代化評估驗收作為提升學校管理水平、提升校園文化品位、推進現代教育管理的一次契機,藉助這次評估驗收,力爭在校園環境的建設上有新起色,在現代學校制度的建立上有新舉措,在科研興教、特色強校等方面有新亮點。

7.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積極探索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教育投入機制,為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要按照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投入的優先增長機制。特別是在這次創建中,對中國小基本辦學條件改善、省優質幼兒園建設和學校信息技術裝備等經費,堅持政府投入為主導、多元投入為補充、分期付款為方法,予以重點保障。要充分挖掘現有教育資源的潛力,在合理規劃的基礎上,對佈局調整中形成的閒置資產進行置換,收益全部用於學校的建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要積極拓寬教育投入渠道,運用財政、金融和税收政策,引導企事業增加教育投入。鼓勵社會和企業捐資辦學,進一步調動社會力量辦學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資辦學和捐資助學。

三、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工作的具體措施

首先要強化政府的主體責任。加快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黨委、政府是關鍵。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在解放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進一步提高和深化對教育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的認識,真正把思想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決定》上來,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實施意見》上來,不斷增強推動區域教育現代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要求,把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作為當前的主體工程來實施,作為政府的一項重點工作來落實,明確剛性要求,制訂量化目標,落實具體措施。各鄉鎮要儘快成立專門領導小組,認真對照省定指標,儘快研究制訂科學的實施規劃和工作計劃,切實解決教育現代化推進中的矛盾和問題,確保各項工作快起步、高質量。在堅持“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的前提下,鼓勵和支持鄉鎮政府優先發展教育、優先支持教育,充分發揮鄉鎮政府在保障教育用地、校園周邊治安環境整治、義務教育學生控輟和獎勵教師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其次要發揮各級領導的關鍵作用。加快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責無旁貸。各鄉鎮、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是加快區域教育現代化的第一責任人,在教育現代化建設中要當好推動者和實踐者,要負總責、指導督查各項工作的推進、實施。分管負責同志要具體抓、紮實抓,抓出成效。要深入基層、深入學校,調查研究指導工作,協調各方解決問題。教育主管部門要認真對照教育現代化的要求,借鑑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排找差距、梳理問題,狠抓落實、促進發展。

第三要完善督導問責的機制。要強化督導問責工作,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將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納入領導幹部任期目標,納入年度考核指標,與獎懲掛鈎。要加快建立約束機制,把各部門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的情況列入對部門領導政績考核範圍,定期組織專項督查。監察、組織、督導部門要履行監督職能,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各鄉鎮(園、區)、各相關部門履行工作職責情況,包括對各級各類教育的統籌管理、經費保障、設備設施、師資隊伍、教育教學管理等情況進行全面監測、評價、督促和指導,堅持標準,嚴格把關,確保各項措施真正落實到位。

區域調研報告(3)

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必須以“第一要務”為中心,不斷加快我市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就如何堅持不懈地繼續抓好優化發展環境工作,創造優良的發展環境,增強我市區域競爭能力,最近我們根據市紀委安排,進行了專題調研。既要對我市優化發展環境所取得的巨大成績予以充分肯定,同時也要看到發展環境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差距。環境狀況是影響一個地方發展和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優化發展環境既是服務第一要務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以加快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高度重視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並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1999年,“二次創業”工作會議後,市委、市政府對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視提高到一個更高層次,提出“環境是發展的生命線”。進一步加大了優化發展環境工作力度,主要採取措施有:

1、高度重視,形成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全市各級都成立了高規格的領導班子,強化了專門辦事機構。先後多次召開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會議,對優化發展環境工作進行部署和總結調度。召開各種形式的調度會、座談會100多次,組織明查暗訪200多次,走訪園區、企業500多個(次)聘請優化發展環境監督員31人。

2、保持對各種破壞發展環境不法行為的高壓態勢。開展了發展環境集中整治活動。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集中精力、集中時間對發展環境進行集中整頓治理。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龍泉市公職人員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處理辦法》。全市受理影響優化發展環境投訴舉報157起,處結155起,查辦有關案件61件。

3、健全規章制度,構建長效機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促進龍泉市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對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和保證措施。市委、市政府辦公室還下發了《關於建立龍泉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舉報督查中心的通知》。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工作的意見》,並下發了《龍泉市委、市人民政府督查辦公室工作細則》,同時對行政審批進一步進行規範和完善,以改進作風,改善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4、廣泛宣傳,營造濃厚輿論氛圍。通過“工業服務月陽光投訴”活動,大力宣傳優化發展環境政策規定,現場受理羣眾和企業發展環境方面的舉報,以保證市委、市政府和各級黨委政府制定的優化發展環境的政策措施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召開“三亂”案件查處通報會,及時通報和公開案件處理情況。公開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件,並對舉報屬實的人員,按照有獎舉報的辦法公開進行獎勵。新聞媒體對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要活動和典型經驗集中進行了報道。還通過發放宣傳材料、懸掛條幅等方式進行宣傳,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5、深入開展了“民主評議行風”和“人民代表評機關”活動。通過“開門評議”,羣眾廣泛參與,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大促進了發展環境的改善。

目前我市在優化發展環境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差距:

一是效率意識不夠強,與發展需要不協調,與市場經濟要求不相適應。市場經濟是效率經濟,快的發展必須有高的工作辦事效率。從調查的情況看,有的單位有些問題久拖不決,辦事拖拉的現象還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條路挖開了,停停建建,施工進度緩慢,給當地企業生產經營造成諸多困難和不便。有的事項審批繁雜,還有的職能部門辦事環節多,程序煩瑣,導致辦事效率低。行政審批中心在簡化手續、提高效率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一條正確的路子,也是一項治本措施,但是目前也還存在有的職能部門授權不到位、“兩頭辦公”、“體外循環”的現象,服務窗口變成了“領表窗口”、“問事窗口”,不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適得其反。據企業反映,目前辦理一個開工項目,至少要跑10多個部門單位,雖然大廳窗口都承諾5個工作日內辦完,但是總計10個窗口下來,還要50多天,效率還是偏低。

二是服務意識不夠強,亂收費(變相收費)、執法不公仍然是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一些單位和部門受利益驅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觀念淡薄,擺不正管理和服務的關係,本位主義嚴重,重管理輕服務,只管理不服務,甚至把管理等同於收費。還有一些部門對上級的政策,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抵制或推拖,辦事程序繁瑣,工作效率低下,嚴重存在着服務不到位、管理錯位和執法越位等問題。有的部門把本應該提供的行政服務轉變成有償服務,搞變相收費。有的單位對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聞不問,向企業和社會提供相關服務的意識不強,效率不高。有的單位仍然存在“冷、橫、硬”現象和“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

三是政策、法律意識不夠強,有法律不遵守,有政策不遵循。少數行政執法部門及一些工作人員,不能嚴格依法辦事,亂批條子,亂開口子。有的執法人員忽略程序,執法不規範,甚至越權執法。有的憑藉職權,辦不該辦或不允許辦的事,違法行政。有的單位或個人為了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明知故犯,違紀違法。

四是誠信意識不夠強,政府部門公信力差,欺詐行為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部門,只承諾不兑現,或者兑現承諾大打折扣。有的收費標準彈性大、收費方式變數多,部門私自擴大收費範圍,抬高收費標準,但是隻要“酒杯一端”就可“政策放寬”。有的職能部門利用職務之便,以某種名義從商家“套取”高檔商品,據為己有。如某部門工作人員 “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習慣於“託關係、找門子”辦事,反映出政府部門的公信力較差,這種不良印象和局面還沒有得到有力的扭轉。從我市的情況來看,某些行業某些領域的信用匱乏問題依然存在,一些企業和中介機構提供虛假信息;一些人和一些企業還從“失信”中撈取好處失信有所得、守信有所失的怪現象在不少地方還存在,信用危機也是我市引進資金、引進項目、引進人才、對外合作的重大障礙。

五是責任意識不夠強,敷衍塞責嚴重,工作落實不到位。由於職能交叉,一些部門和單位“有利的事情爭着管,沒油水的事情躲着走”,結果是該管的事情沒管住、沒管好,不該管的事情卻亂插手。有的部門和單位對上級政策規定,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拖延,以致出現政策落實不到位、管理錯位和執法越位的現象。一些職能部門對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工作,敷衍塞責,不抓不管,或抓的不徹底,管的不到位,未能在問題出現的萌芽狀態,及時有效整治,使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行為不能得到有效遏止。

六是社會意識不夠強,社會綜合環境問題多。有的地方村霸、街霸、行霸、市霸干擾破壞重點項目建設和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有的強裝強卸,強買強賣,強行攬包工程。有的敲詐勒索,欺外排外。有的地方因為徵用土地和拆遷等問題不能妥善解決,簡單地推向社會,造成上訪多,增加了社會不安定因素。環境污染比較嚴重,衞生“髒、亂、差”比較突出。

七是農業發展環境滯後,為農業和農村發展形成了障礙。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必須把農業發展環境納入優化發展環境工作的範疇,重視農業發展環境的優化,促進和保證城鄉協調發展。

對策和建議:

“環境的河道必須適應市場的水流”。市場經濟是有規則和秩序的經濟,市場經濟是公平競爭的經濟,市場經濟是有信用的經濟,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失去了公平,到處是“壟斷”,是欺行霸市,市場也就失去了優化資源配置的功效,從而影響一個地方的資金、技術、人才、貿易,影響經濟發展質量,並最終影響一個地方的區域競爭力。沒有規則和秩序就沒有效率,任何的“堵塞”與配置的失衡,都會降低效率,影響發展的速度。説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因為法治是而且是最佳的能維護市場的規則與秩序、確保公平與信用的方式。針對存在的問題,根據我市實際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對進一步優化好我市發展環境,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應該對我市的發展環境進行科學的評估和全面的分析論證,對未來發展環境需求進行預測認定,在此基礎上,制定一箇中、長期的目標規劃,使優化發展環境工作走上依法治理、依法規範的軌道,有層次、有目標地持續開展,克服隨意性。使取得的明顯成效得到鞏固和提高,切實樹立“環境品牌”意識,避免發展環境出現反覆。發展環境出現反覆,那麼經濟發展、區域競爭力就會不獲其利,反受其害。

(一)建設高效政府,提高辦事效率。沒有高效率就不可能有高速度,沒有高速度,就不可能有快發展。發展不快,肯定就不會有什麼強大的競爭力。優化發展環境,增強區域競爭力,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必然要求建設高效政府,努力實現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提高行政效率。轉變政府職能的核心是解決政府管理錯位、越位和不到位的問題,使政府從無所不管轉到有限領域,從過度干預轉向適度干預,從公共服務領域缺少干預轉向加強幹預。政府必須致力於改善經濟環境,制訂經濟發展的政策,健全和維護健康、有序的經濟秩序等等。要繼續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要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wto規則的要求,運用市場經濟規律來指導加快我們經濟的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凡是能由市場調節的,能由中介機構提供服務的,能由企業自主決定的,該下放的下放,該移交的移交,該調整的調整,該取消的取消。對那些不屬於政府職能、不應當由政府直接管理的、部門超越權限自定的、雖有上級部門授權但不適應我市經濟發展的審批事項,要堅決予以取消。對經過清理予以保留的審批審核事項,要制定科學規範的操作規程,減少環節,簡化程序,通過政務公開、政府承諾、行政限時服務,形成有效的行政運行約束機制和監管機制,從根本上解決辦事效率低、服務意識弱、服務質量差等問題。

(二)建設服務政府,提高服務水平。要加強行政效能監察,開展執法監察,進行專項治理,繼續開展好民主評議行風,按照《龍泉市公職人員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處理辦法》,加大對各類投訴問題的處理力度,要促進政府部門轉變職能,改進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規範市場秩序,打造區域經濟發展的公平競爭平台,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公平競爭。

(三)、設責任政府,增強責任意識。法律授予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管理職責,行政機關被賦予權力的同時,一旦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就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實現權力與責任的統一。要合理劃分和依法規範行政機關的職能和權限,加強政府對所屬部門職能爭議的協調。要依法界定執法職責,科學設定執法崗位,規範執法程序。要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評議考核機制和執法過錯或者錯案責任追究制,積極探索行政績效評估和獎懲辦法。必須堅持求真務實精神,明確責任,紮實工作,抓好各項承諾的落實,對違諾和失職行為進行嚴格的責任追究。要創新層級監督機制,強化上級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加強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機關的監督作用,要強化社會監督,形成監督合力,共同打造責任政府。

(四)強化法制建設,增強法制觀念。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要按照國務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要求和目標,加強法制建設,提高法制觀念。使依法行政觀念明顯提高,基本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圍,不斷增強依法行政能力,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依法處理各種社會矛盾。要使法律、法規得到全面、正確實施,法制統一,政令暢通。要完善依法行政的財政保障機制,完善和規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工資和津補貼制度,逐步解決不同行政機關同職級工作人員收入差距較大的矛盾。要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減少行政許可項目,規範行政許可行為,改革行政許可方式。努力實現政府部門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改變職能交叉造成重複檢查多的現象。認真解決有的部門和少數執法人員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濫用職權、執法犯法和徇私枉法的問題,及時糾正、制裁違法違紀行為,有效維護經濟社會秩序。要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積極營造全社會遵紀守法、依法維權的良好環境,形成與建設法制政府相適應的良好社會氛圍。

(五)強化誠信建設,鑄牢誠信觀念。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更是信用經濟,建立社會誠信體系是優化開放發展環境的關鍵之舉。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需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加大“誠信龍泉”建設的宣傳教育力度,在全社會進行誠實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廣大羣眾自覺遵守市場經濟規則。要推進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機關公佈的信息應當全面、準確、真實,要堅持從嚴治政,建設信用政府,增強政府公信力。要加快建立健全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信用制度,規範市場交往中的財產關係、信用關係和契約關係,同時要建立失信約束機制,對那些嚴重影響形象的惡性失信案件要嚴懲重處,讓失信者得不償失,承擔失信的風險。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力求使我市的信用環境明顯改善,為優化發展環境、增強區域競爭力,奠定堅實的社會信用基礎。

(六)強化平安建設,不斷優化社會環境。要把“平安龍泉”建設和優化發展環境密切結合起來。優化發展環境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要重拳出擊,採取綜合措施,嚴厲打擊社會不法行為,營造安全文明的社會環境。特別是對強買強賣、強裝強卸、欺行霸市、敲詐勒索、製假售假、侵佔公私財物等不法行為,對擾亂經濟發展環境的路霸、街霸、村霸、市霸、廠霸等黑惡勢力,要依法給予嚴厲打擊;對充當“保護傘”的單位和個人,要從嚴查處,決不遷就姑息。有關部門要繼續組織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對發生的案件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對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司法部門要從快從重處理。各單位、各部門對這方面的案件,要採取措施,加強力量,及時查處,防止推諉扯皮、久拖不決現象發生。要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社會環境有一個根本轉變。

(七)強化生態建設,倡導生態文明。生態環境狀況直接關係到一個地方可持續發展能力。倡導生態文明,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維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增強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內容。發展要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要注重創新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區域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和實現區域協調發展。要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八)強化文化建設,突出文化特色。龍泉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藴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文化是龍泉的一個突出特點和優勢,但對這個優勢的挖掘還是淺層的,還沒有把這項資源優勢轉化為效益,還沒有充分利用這個優勢來造就和增強區域競爭力。強化文化建設,要積極探索和改革改進文化產業綜合管理和市場運作。要提升文化品格,增強文化魅力。文化魅力是增進一個地區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第5篇】優化發展環境 增強區域競爭力的調研報告

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必須以“第一要務”為中心,不斷加快我市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就如何堅持不懈地繼續抓好優化發展環境工作,創造優良的發展環境,增強我市區域競爭能力,最近我們根據市紀委安排,進行了專題調研。既要對我市優化發展環境所取得的巨大成績予以充分肯定,同時也要看到發展環境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差距。環境狀況是影響一個地方發展和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優化發展環境既是服務第一要務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以加快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高度重視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並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1999年,“二次創業”工作會議後,市委、市政府對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視提高到一個更高層次,提出“環境是發展的生命線”。進一步加大了優化發展環境工作力度,主要採取措施有:

1、高度重視,形成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全市各級都成立了高規格的領導班子,強化了專門辦事機構。先後多次召開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會議,對優化發展環境工作進行部署和總結調度。召開各種形式的調度會、座談會100多次,組織明查暗訪200多次,走訪園區、企業500多個(次)聘請優化發展環境監督員31人。

2、保持對各種破壞發展環境不法行為的高壓態勢。開展了發展環境集中整治活動。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集中精力、集中時間對發展環境進行集中整頓治理。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龍泉市公職人員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處理辦法》。全市受理影響優化發展環境投訴舉報157起,處結155起,查辦有關案件61件。

3、健全規章制度,構建長效機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促進龍泉市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對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和保證措施。市委、市政府辦公室還下發了《關於建立龍泉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舉報督查中心的通知》。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工作的意見》,並下發了《龍泉市委、市人民政府督查辦公室工作細則》,同時對行政審批進一步進行規範和完善,以改進作風,改善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4、廣泛宣傳,營造濃厚輿論氛圍。通過“工業服務月陽光投訴”活動,大力宣傳優化發展環境政策規定,現場受理羣眾和企業發展環境方面的舉報,以保證市委、市政府和各級黨委政府制定的優化發展環境的政策措施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召開“三亂”案件查處通報會,及時通報和公開案件處理情況。公開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件,並對舉報屬實的人員,按照有獎舉報的辦法公開進行獎勵。新聞媒體對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要活動和典型經驗集中進行了報道。還通過發放宣傳材料、懸掛條幅等方式進行宣傳,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5、深入開展了“民主評議行風”和“人民代表評機關”活動。通過“開門評議”,羣眾廣泛參與,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大促進了發展環境的改善。

目前我市在優化發展環境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差距:

一是效率意識不夠強,與發展需要不協調,與市場經濟要求不相適應。市場經濟是效率經濟,快的發展必須有高的工作辦事效率。從調查的情況看,有的單位有些問題久拖不決,辦事拖拉的現象還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條路挖開了,停停建建,施工進度緩慢,給當地企業生產經營造成諸多困難和不便。有的事項審批繁雜,還有的職能部門辦事環節多,程序煩瑣,導致辦事效率低。行政審批中心在簡化手續、提高效率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一條正確的路子,也是一項治本措施,但是目前也還存在有的職能部門授權不到位、“兩頭辦公”、“體外循環”的現象,服務窗口變成了“領表窗口”、“問事窗口”,不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適得其反。據企業反映,目前辦理一個開工項目,至少要跑10多個部門單位,雖然大廳窗口都承諾5個工作日內辦完,但是總計10個窗口下來,還要50多天,效率還是偏低。

二是服務意識不夠強,亂收費(變相收費)、執法不公仍然是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一些單位和部門受利益驅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觀念淡薄,擺不正管理和服務的關係,本位主義嚴重,重管理輕服務,只管理不服務,甚至把管理等同於收費。還有一些部門對上級的政策,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抵制或推拖,辦事程序繁瑣,工作效率低下,嚴重存在着服務不到位、管理錯位和執法越位等問題。有的部門把本應該提供的行政服務轉變成有償服務,搞變相收費。有的單位對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聞不問,向企業和社會提供相關服務的意識不強,效率不高。有的單位仍然存在“冷、橫、硬”現象和“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

三是政策、法律意識不夠強,有法律不遵守,有政策不遵循。少數行政執法部門及一些工作人員,不能嚴格依法辦事,亂批條子,亂開口子。有的執法人員忽略程序,執法不規範,甚至越權執法。有的憑藉職權,辦不該辦或不允許辦的事,違法行政。有的單位或個人為了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明知故犯,違紀違法。

四是誠信意識不夠強,政府部門公信力差,欺詐行為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部門,只承諾不兑現,或者兑現承諾大打折扣。有的收費標準彈性大、收費方式變數多,部門私自擴大收費範圍,抬高收費標準,但是隻要“酒杯一端”就可“政策放寬”。有的職能部門利用職務之便,以某種名義從商家“套取”高檔商品,據為己有。如某部門工作人員 “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習慣於“託關係、找門子”辦事,反映出政府部門的公信力較差,這種不良印象和局面還沒有得到有力的扭轉。從我市的情況來看,某些行業某些領域的信用匱乏問題依然存在,一些企業和中介機構提供虛假信息;一些人和一些企業還從“失信”中撈取好處失信有所得、守信有所失的怪現象在不少地方還存在,信用危機也是我市引進資金、引進項目、引進人才、對外合作的重大障礙。

五是責任意識不夠強,敷衍塞責嚴重,工作落實不到位。由於職能交叉,一些部門和單位“有利的事情爭着管,沒油水的事情躲着走”,結果是該管的事情沒管住、沒管好,不該管的事情卻亂插手。有的部門和單位對上級政策規定,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拖延,以致出現政策落實不到位、管理錯位和執法越位的現象。一些職能部門對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工作,敷衍塞責,不抓不管,或抓的不徹底,管的不到位,未能在問題出現的萌芽狀態,及時有效整治,使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行為不能得到有效遏止。

六是社會意識不夠強,社會綜合環境問題多。有的地方村霸、街霸、行霸、市霸干擾破壞重點項目建設和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有的強裝強卸,強買強賣,強行攬包工程。有的敲詐勒索,欺外排外。有的地方因為徵用土地和拆遷等問題不能妥善解決,簡單地推向社會,造成上訪多,增加了社會不安定因素。環境污染比較嚴重,衞生“髒、亂、差”比較突出。

七是農業發展環境滯後,為農業和農村發展形成了障礙。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必須把農業發展環境納入優化發展環境工作的範疇,重視農業發展環境的優化,促進和保證城鄉協調發展。

對策和建議:

“環境的河道必須適應市場的水流”。市場經濟是有規則和秩序的經濟,市場經濟是公平競爭的經濟,市場經濟是有信用的經濟,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失去了公平,到處是“壟斷”,是欺行霸市,市場也就失去了優化資源配置的功效,從而影響一個地方的資金、技術、人才、貿易,影響經濟發展質量,並最終影響一個地方的區域競爭力。沒有規則和秩序就沒有效率,任何的“堵塞”與配置的失衡,都會降低效率,影響發展的速度。説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因為法治是而且是最佳的能維護市場的規則與秩序、確保公平與信用的方式。針對存在的問題,根據我市實際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對進一步優化好我市發展環境,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應該對我市的發展環境進行科學的評估和全面的分析論證,對未來發展環境需求進行預測認定,在此基礎上,制定一箇中、長期的目標規劃,使優化發展環境工作走上依法治理、依法規範的軌道,有層次、有目標地持續開展,克服隨意性。使取得的明顯成效得到鞏固和提高,切實樹立“環境品牌”意識,避免發展環境出現反覆。發展環境出現反覆,那麼經濟發展、區域競爭力就會不獲其利,反受其害。

(一)建設高效政府,提高辦事效率。沒有高效率就不可能有高速度,沒有高速度,就不可能有快發展。發展不快,肯定就不會有什麼強大的競爭力。優化發展環境,增強區域競爭力,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必然要求建設高效政府,努力實現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提高行政效率。轉變政府職能的核心是解決政府管理錯位、越位和不到位的問題,使政府從無所不管轉到有限領域,從過度干預轉向適度干預,從公共服務領域缺少干預轉向加強幹預。政府必須致力於改善經濟環境,制訂經濟發展的政策,健全和維護健康、有序的經濟秩序等等。要繼續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要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wto規則的要求,運用市場經濟規律來指導加快我們經濟的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凡是能由市場調節的,能由中介機構提供服務的,能由企業自主決定的,該下放的下放,該移交的移交,該調整的調整,該取消的取消。對那些不屬於政府職能、不應當由政府直接管理的、部門超越權限自定的、雖有上級部門授權但不適應我市經濟發展的審批事項,要堅決予以取消。對經過清理予以保留的審批審核事項,要制定科學規範的操作規程,減少環節,簡化程序,通過政務公開、政府承諾、行政限時服務,形成有效的行政運行約束機制和監管機制,從根本上解決辦事效率低、服務意識弱、服務質量差等問題。

【第6篇】區域調整優化後運行情況調研報告

2016年關於區域調整優化後運行情況調研報告

2016年關於區域調整優化後運行情況調研報告

2015年,龍裏縣啟動了行政村(居)區域調整優化工作。為進一步瞭解我縣行政村(社區)區域調整優化後的運行情況,根據縣委2016年度調研工作安排,縣政協組成專題調研組,到部分鎮、村,通過座談、走訪、發放問卷調查表等方式,就我縣行政村(社區)區域調整優化後的運行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龍裏縣開展行政村(居)區域調整優化工作後,行政村(居)由原來的167個調整為現在的81個。其中:村委會63個,居委會18個;81個村(居)委會中,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居)委會20個, 2001人4000人的44個, 40016000人的12個,600110000人的3個,10001以上的2個;調整工作中,行政村(居)委會由原來的5個合併的(即:“5並1”,下同)有1個,“4並1”的有4個,“3並1”的有16個,“2並1”的有42個,未調整的村(居)有18個(其中:村委會8個,居委會10個)。2016年2月龍裏縣行政村(居)區域調整優化後,有55個村委會、8個居委會完成了選舉,並組建村(居)務監督委員會。

二、存在問題

目前,我縣行政村(居)區域調整優化後運行正常,初步實現了“規模調大,實力調強,班子調優,佈局調合”的新農村發展格局,在整合資源與項目、化解邊界糾紛、擴大公益項目覆蓋範圍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村(居)撤併後也存在着一些問題。

(一)原村委辦公用房不能滿足並村後村務辦公。並村(居)後,特別是由多村(居)合併的村(居),人口數量突然大增,並村後黨員會、幹部會或羣眾代表會等大型會議人數也相應大增,原有的村辦公會議室(無論是原先哪一個村<居>;的)都容納不下參會人員。同時,村幹部由原來的3人增至現在的5人,日常辦公也因辦公室面積小、設施簡陋、網絡不暢等,不能適應辦公需要。此外,個別村撤併後還未選址辦公,不利於羣眾定點辦事。

(二)管理服務工作量增大,村幹部工作力不從心。並村後,大多數村的區域面積擴展、服務半徑擴大(如草原村最遠的村寨老凹山距村委會駐地21公里),村民人數增多、服務人數增加,加上工作內容增多等因素,整體工作量增大。但村幹部由原來的15人(5並1)或6人(2並1)削減現在的5人,事務增多而人員減少,給服務羣眾工作帶來了不便。同時,並村後,新行政村的黨員人數大幅增加,村級黨組織設置有待優化,對黨員的管理、服務尚需加強。

(三)村級幹部待遇普遍偏低,不利於隊伍穩定。目前,村幹部工作幾乎處於全脱產狀態,幹部工資每人每月1500元(相當於每天50元),外加工作中自付的車輛燃油費、電話費等支出,實際月工資收入約在1300元;村組幹部每人每年460元(相當於每天1.3元),需參與村委安排的臨時工作;這樣的工資待遇水平,與當前村民的勞動收入差距較大,這將影響到幹部隊伍的長期穩定。

(四)村幹部還沒有適應新角色,整體功能發揮欠佳。並村後,村(居)幹部配齊配強,但因村幹部來源於不同的村,相互間沒有共事經歷,缺少相互瞭解和感情基礎,部分村班子溝通協作能力不夠、工作配合不到位,整體功能發揮欠佳。現有的村幹部大多數因文化水平和工作環境等因素,使用電腦打字、運用網絡傳遞信息等辦公操作困難,不能全方位開展工作。少數村幹部思想轉變不夠,還沿用並村前工作方法、工作態度,對新的工作形勢還不適應。

(五)原有的村辦公資產閒置,村集體積累未能產生效益。並村後,新的村(居)辦公地點遷移,原有的辦公樓空閒,資產閒置,將會造成資源浪費。大部分行政村集體經濟除用於民生工作外,幾乎沒有用於經營性投資,不能產生新的經濟效益,成了“死錢一坨”。同時,因使用集體經濟在額度上限和村民議事人數下限設置受限,有的村委寧願讓工作擱置,也不願使用集體經濟來開展工作(如需使用5000元以上的村集體資金時,需召開50人以上的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後方能使用,會議需花費就餐等費用;若討論同意使用,所花的費用值得,若討論後不同意,會議費就白花了)。

(六)優化整合未完全實現,相互認同有待提高。一是並村後,因各種因素,很多工作沒有按照組建後的村為單位進行工作安排或部署,造成工作統籌協調有難度,特別是一分為二的撤併村,工作統籌協調存在困難;在項目申報等工作上還需要用到被撤併村(居)的公章,沒有明確使用的操作規程。二是並村容易並心難,部分幹部羣眾由於受長期的地域、血緣、宗族等關係的影響,對並村後缺乏歸屬感和認同感。三是因歷史原因和調整影響,原行政村之間存在新舊矛盾、調整中小村村民存在被“吞併”想法、富裕村對調整後本村集體資產處置心存憂慮、各村村規民約不統一等,使得調整後羣眾間的思想一時難以融合。

三、建議

(一)加快村級辦公用房建設,改善村級辦公條件。村級辦公用房建設,是村級組織規範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要制定相應的建設規劃,並納入到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中,作為今後幾年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逐年解決村級辦公活動場所,確保各村活動場所能基本滿足辦公會議和公共服務的需要。一是對並村後村級辦公用房使用狀況進行摸底調查,確定辦公用房需要的急緩程度,並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統籌安排、合理規劃、突出重點、分步推進,逐步解決村級辦公用房問題。二是積極協調電信部門,加強對寬帶網絡建設,尤其是對未開通通寬帶網絡的村(居),要優先建設,確保各行政村網絡通暢,一方面可以解決村級辦公問題,更重要的是利於電商進農村,發揮“互聯網+”的作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二)加強村級幹部隊伍建設,發揮村級組織整體功能。一是加強村支兩委建設,進一步發揮村級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村幹部的模範帶頭引領作用。二是加強對村幹部的管理,注重村幹部教育和職業化培訓,增強村幹部服務羣眾能力。三是補充配備具有現代辦公知識和技能的常住村幹部,以彌補村支兩委不能運用現代辦公設施設備的不足。四是統一人員編制,不論是 “5並1”,還是“1並1”的村,村幹部人員編制上應當統一。同時,進一步理順村支兩委與村內各專職人員(如村警)的關係,構建起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協調互補的`良好關係,促進整體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切實提高待遇報酬,解決村幹部的後顧之憂。一是參照我縣居民收入水平和勞動工資水平提高村幹部的工資,並根據經濟發展水平適時調整,確保村幹部的工資收入與當地居民的勞動報酬相一致,避免出現強烈反差,以穩定村級幹部隊伍。二是鼓勵有條件的鎮(街)對村幹部工作開展績效獎勵,激發村幹部的工作熱情。三是積極為村幹部辦理養老保險和補貼交通、通訊等費用,補貼標準可考慮轄區面積、人口數量等因素。

(四)及時處置閒置固定資產,激活村級積累資金。一是做好調查摸底,建立閒置資產檔案。二是依法依規租賃、拍賣閒置的村級辦公用房,所得收入可作為村級建設資金的補充。三是利用閒置的村級辦公用房設置村級便民利民服務站,增設服務窗口,增派服務人員,延伸村居區域調整優化後的服務範圍,方便羣眾辦事。四是將閒置的活動場所利用起來,建設羣眾文化家園,讓羣眾有娛樂、學習場所。五是幫助指導村支兩委盤活村級積累資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五)加強工作宣傳,促進村民融合。我縣行政村(社區)區域調整優化,是為了更好地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充分調研和廣泛徵求羣眾意見的基礎上進行的。在調整後的短時間內,存在一定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一是加強宣傳行政村調整優化後村級組織在加速村級經濟社會發展、便捷服務羣眾、整合各種資源以及化解羣眾糾紛等方面的優勢與作用,進一步打消羣眾的誤解,解除羣眾的憂慮,促使羣眾認知與認可。二是針對並村後村民組成的不同情況,適時制定並完善村規民約,以適應村民的生產、生活以及習俗等,促進村民合作共事。

【第7篇】區域經濟轉型升級調研報告

區域經濟轉型升級調研報告

“加快轉型升級、實現科學發展”是一個區域在各類生產要素趨緊的新形勢下面臨的重要課題。高郵城南經濟新區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重要經濟增長極,在面對區域經濟競爭激烈的形勢下,如何加快轉型升級,着力構建新一輪發展的競爭優勢,是一個十分現實而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為此,筆者深入到城南經濟新區進行了廣泛的調研,對企業轉型升級的認識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

一、城南經濟新區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些年來,高郵城南經濟新區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成為促進高郵經濟發展的強勁助推器。但是,隨着形勢的發展變化,新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體現在:一是產業層次偏低。主導產業仍為傳統產業和一般製造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產業集聚度和關聯度不高,企業間上下游配套、一體化發展的產業鏈條還沒有形成,園區經濟還沒有從企業的空間聚集轉變為真正的產業集羣;二是發展空間受限。新區土地供給困難,土地規劃性質是農業用地的也不能作為工商業用途使用;三是經濟外向度較低,外向型企業不多,利用國外資本、技術的能力不強;四是功能配套不全。新區的定位是“城市新區”、“工商新區”,但城市基礎設施仍然薄弱,城市功能比較單一,偏重工業化,吸引高端產業和高級人才的軟硬環境欠佳,第三產業發展不充分,知識型、科技型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不發達。

二、加快新區轉型升級的對策措施

以科學規劃指導轉型升級。根據高郵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新區發展方向,借鑑外地城市新區提升經驗,堅持工業化與城市化“雙輪驅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兩業並舉”的發展方針,加快推進從“建區”到“造城”的戰略轉型。科學修編符合高郵實際要求“一體兩翼”城市發展空間佈局的總體規劃,立足更大範圍、站在更高起點、着眼更長時限,謀劃更好發展;邀請國內外知名公司對新區產業策劃、空間規劃等方面進行了多方論證,形成商務配套區、商住區、工業區、物流園區等功能區,避免無序布點、無序開發。同時根據發展實際,有計劃地調整規劃,優化配置土地資源,全面優化二產推進三產。

以特色園區培育助推轉型升級。整合資源,引導特色園區建設,充分認識走“錯位發展”、“特色制勝”的.路子是加快新區發展的必由之路,努力構築與開發區錯位發展、互為呼應、齊頭並進的發展新格局。建議打破地域侷限,站在全市統籌發展的高度建設新區特色園區,要繼續重點引導新區向“名、特、優”方向發展。

以科技創新加快轉型升級。通過加快建設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一批科技研發中心、一批創業孵化中心、一批創業風投基金,推進創新型經濟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一是構建科技研發平台。新區要通過政產學合作,建成一批科研機構,共同構築區域創新平台。二是提升創業孵化功能。以加拿大客商投資的科技孵化器為起點,積極構建從孵化到規模化生產的完整科技創新服務鏈條,形成新區的高科技產業集聚區。三是集聚一流科技人才。積極實施省“雙創計劃”、揚州“綠楊金鳳引才計劃”,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帶來一批項目,帶活一個產業的思路。

以招商引資促進轉型升級。充分依託載體創新平台,放大優勢,主動出擊,着力招引一批特色產業項目。一是強化產業招商。按照產業定位,堅持集聚、集羣、集約,積極實施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戰略,強化產業集羣招商和產業鏈招商,重點是消費品工業類項目,牢牢鎖定世界500強、國字頭、中字號大企業。現代服務業方面,研究出台鼓勵政策,大力實施服務外包、創意設計、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等新興業態,通過一批特色產業的輻射帶動,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旅遊文化產業、軟件產業。二是強化專業招商。進一步加強招商、談判、捕捉信息等專業培訓,全面提高招商能力。三是強化企業招商。切實把企業招商作為重要抓手,在引導企業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為招商引資牽線搭橋,全面催生“葡萄串效應”,促使產業鏈高新化、高質化、高產化,努力把新區建設成為科技含量高、產業特色明、集聚效應好、生態環境優的轉型升級示範區,為全省後發地區經濟轉型升級創造經驗,提供樣本。

以功能開發推進轉型升級。按照“環境先行,功能齊全,形象凸顯”的發展思路,進一步放大優勢,整合資源,集聚要素。加快拓展新城區功能,藉助高郵大交通環境的變化,加強規劃引導,促進產業發展、商貿旅遊文化服務、社區建設合理佈局, 大力發展工貿區、濱運河新城區、中心商務區,啟動現代物流園、科技孵化園,通過道路、水電、管網、路燈、綠化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一批大型配套商業、金融機構、信息中心、星級酒店、頂級辦公樓等入駐進區,促使交通、能源、環保等基礎設施配套銜接,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全面提升新區綜合配套能力,更加主動接受揚州輻射帶動,使城南新區成為沿運河區域城市化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以品牌培育拉動轉型升級。實施商標戰略是提升企業乃至一個區域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工商部門服務企業、服務發展、服務基層的重要抓手。作為主管商標工作的工商部門,要當好轉型升級的助推器,通過宣傳和指導,增強入區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深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對推動轉型升級重要性的認識。通過登記聯動、企業聯動、護牌聯動等方式,引導入區企業申請註冊商標、申報知名、著名、馳名商標,以品牌撬動大市場,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以服務創新推動轉型升級。作為工商部門,要把服務項目建設當作促進新區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進一步優化服務環境,優質、高效做好市場主體准入工作,做到主動介入、超前介入、全程介入,確保入區新企業早註冊、早落户、早達產、早見效。鑑於城南經濟新區已經成為外商投資企業的重要載體,工商部門要主動與新區商務、外管、招商等部門和企業聯繫,收集項目信息,爭取服務的主動權。一是事前介入指導,詳細瞭解項目情況,向投資人或引進人介紹國家產業政策、外商投資企業登記管理法律法規,提供相關行業(產業)情況、合作方信用情況、企業名稱預查結果、工商登記註冊要件和登記註冊示範文本。二是事中協助指導,跟蹤項目進展情況,指導投資人或引進人準備書面申報材料,對申報中出現的問題主動幫助解決。加強與上級局溝通,根據企業需要積極負責聯繫或全程陪同辦理。對已辦結登記的企業,提示辦理刻章、銀行開户、税務登記、外匯登記等手續。三是事後跟蹤指導,與重點項目企業建立長期聯繫,綜合運用提醒、建議、規勸、警示、約談、公示和信用約束等多種柔性方式,督促企業依法規範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