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總工會近年來在加強社區(村)工聯會建設方面的主要做法經驗、主要存在問題和意見建議等情況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8.67K

**街道總工會創新工會工作模式,積極探索社區(村)工聯會建設工作。目前,**街道21個社區(村)均已成立社區(村)工聯會,涵蓋329家正常運作基層工會,發展會員職工6萬餘人。

總工會近年來在加強社區(村)工聯會建設方面的主要做法經驗、主要存在問題和意見建議等情況

一、主要做法經驗

(一)強化組織建設,把工聯會“建起來”,打造成為轄區工會組織上下聯動的“樞紐”

進一步規範工會組織的管理,建設高效有序的工會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務基層工會組織,從而服務於企業職工,為和諧經濟建設做好服務職工、服務企業的雙贏工作。準確把握**街道產業結構、職工隊伍結構發生的新變化,理順工會組織體制,“以企業工會為基礎,以轄區工聯會為凝聚,以街道總工會為提升”的三級管理機制得到不斷的完善。在推進三級管理的基礎上,根據工會工作的規範化要求,我們繼續推進有**特色的“十個一”工程,即工聯會做到:1、有一套“兩證一户”;2、有一個辦公室;3、有一個宣傳陣地;4、有一個檔案櫃;5、有一個數據庫;6、年度有一個工作計劃;7、年底有一份工作總結;8、一年有一次對困難職工的幫扶;9、一年有一次全員性的活動;10、有一個職工活動陣地。

大力加強社區(村)工聯會幹部隊伍建設,着力打造一支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高素質基層工會幹部隊伍。藉助社區(村)換屆時機,選優配強一批社區(村)工會幹部兼任社區(村)工聯會主席,為做好社區(村)工聯會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社區(村)工聯會建設堅持黨建帶工建,工建促黨建,努力構建“共建互促、優勢互補、黨工一體化”工作格局,加強了與黨委的交流,取得黨委的重視和支持,注重挑選政治素質高、熱心黨工工作、有一定的羣眾基礎和工作能力的社區(村)黨委委員作為社區(村)工聯會主席、委員,解決了社區(村)工聯會管理不規範、責任不明確,幹部執行力不強,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問題。目前,**街道各社區(村)工聯會主席均由社區(村)“兩委”擔任,其中12名為社區(村)黨委副書記,工聯會委員均由社區“兩委”或企業工會主席擔任,並配備了工聯會工作人員。社區(村)工聯會依託黨組織開展工會的工作,定期向黨組織彙報工作,及時掌握黨羣工會工作開展情況,主動幫助協調解決實際問題,宣傳貫徹落實黨和政府關於工會法律法規工會工作的方針,及時將上級工會的各項信息傳達到基層工會。

(二)優化服務質量,把工聯會“轉起來”,打造成為轄區工會組織發展壯大的“發動機”

推進工聯會建設,旨在強化工會服務載體,拓寬工會組織建設覆蓋面。按照“哪裏有職工,那裏就有工會組織”原則,以黨組織帶動工會組建,做到有組織聯結、有陣地服務,帶動企業建會和職工入會,進一步拓寬工會組建覆蓋面。社區(村)工聯會積極發展轄區企業工會組織,培育引導符合條件的企業組建工會,擴大工會隊伍,提高工會影響力,藉助各種契機,積極主動與轄區企業溝通交流、深入走訪取得企業及職工信任。一方面,整理企業對工會組建的常見疑惑及企業組建工會後的好處,通過規範性地詳細解釋提高企業對組建工會工作的認可度。另一方面,加強對存有疑慮企業的走訪跟進。通過面對面地與企業交流討論,瞭解企業主要的顧慮所在,切實為企業和職工的權益着想,取得企業信任,化解企業工會組建工作的難點。做到企業工會“能建必建”,儘可能實現轄區企業工會組織“全覆蓋”。對已成立工會的企業進行定期走訪,瞭解企業近況,指導其建立完善各項管理制度,使工會組建規範化、管理制度化,服務全面化。

(三)深化活動創新,讓工聯會“活起來”,打造成為開展轄區職工培訓和文娛體育活動的“主陣地”

各社區(村)工聯會結合實際,尋找活動的載體,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圍繞工會會員的需求,組織開展以職工參與為主題的各類趣味文體活動,組織開展“送文藝”“體育節”等工會品牌活動,發揮工會組織在轄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提升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社會影響力。打造“線上線下”聯動職工服務模式。“線上”搭建微信羣等服務平台,充分利用好“線上”平台,及時瞭解職工動態、反映職工訴求、發佈工會信息、提供貼心服務、做好動態宣傳,精準把控服務內容,為線下活動做好預熱和準備工作。“線下”服務不斷根據實際需求升級職工活動場所,加強職工服務站點和職工之家建設。近良社區工聯會結合轄區飲食企業多的特點,創建了“美食文化,傳承到家”烹調活動,讓職工體驗既傳統又創新的美食製作過程,傳承併發揚順德的美食文化;古鑑村工聯會根據轄區園區佈局集中,青年職工較多的特點,打造“青年•職工菁英挑戰賽”,將紅色文化與體育精神相結合,讓青年職工在菁英挑戰賽中增強團隊意識,將頑強拼搏、實幹奉獻、勇往直前的品質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文秀社區所在區域是順德最古老的地理與行政中心,更是順德經濟文化藝術的原點,社區工聯會藉此打造“文脈流芳古城毓秀”——“黨建帶工建”職工文化藝術節文藝晚會,把文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傳播出去,加強文秀社區職工的溝通交流,讓廣大職工凝黨心、跟黨走,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實行“職工上班我上班,職工下班我服務”的“錯峯服務”,將工會提供的活動和服務主要集中安排在下午五點到晚上九點,週六、週日視情況增加服務時間,並將“錯峯服務”內涵逐步豐富和提升。五沙社區雙職工家庭比較多,子女的教育和照顧壓力一直是困擾雙職工的問題,五沙社區工聯會為此開展“城市支教,愛在流動”活動,組織職工志願者建成支教隊伍,利用週末時間在職工子女聚居地開展支教活動,在豐富了小朋友週末節日的同時,提升了職工支教隊伍的價值感和信心;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工作節奏加快,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時間減少,交友難問題日漸突出,新滘、古鑑社區利用週末時間開展了單身男女職工交友聯誼“聚緣會”活動,進一步深化實施職工關愛行動,發揮組織優勢,為單身職工搭建安全的交友平台,拓寬交友渠道,幫助單身男女職工解決婚戀問題。近5年,**街道社區(村)工聯會合計開展各類活動2萬餘場,服務10萬多名會員職工。

(四)承擔社會責任,讓工聯會“幫起來”,打造成為轄區社會組織的“孵化器”

強化社區(村)工聯會對各類社會組織的引導規範,創新人民團體的活動方式,構建樞紐型社會組織體系,以便對同類別、同性質、同領域社會組織聚合引領。藉助職工服務類社會組織的樞紐平台,加強職工維權、幫扶、聯誼、培訓、文體藝術等社會組織的聯繫、協調和引導,注重職工興趣需求,成立並培育孵化貼近職工需求、職工樂於參與的各種協會,為組織開展主題活動提供幫助,增強職工隊伍凝聚力,初步建立工會自己的相關隊伍:如私夥局曲藝隊、足球隊、籃球隊。截至目前,**街道社區(村)工聯會已孵化羽毛球協會、攝影協會、書法協會、徒步協會等12個社會組織。

(五)拓展培訓空間,讓工聯會“教起來”,打造成為員工素質提升的“基地”

以工聯會為依託,通過採取專門辦班、聯合培訓、送教上門形式,組織開展多層次、多類別、多形式的工會職工教育培訓,構建“走出去、請進來、下基層”培訓模式,滿足職工特別是農民工需求的服務。定期或不定期邀請轄區企業代表、工會主席、園區管理處負責人、社區(村)黨委成員等聚在一起交流,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促進企業職工為基層治理和工會服務獻計獻策,並以此為依託,開展企業安全生產培訓、團隊管理培訓、職場禮儀培訓、日常實用急救培訓、民法典訓、勞動法培訓等系列精準服務活動,受到企業和職工的歡迎。“求學圓夢行動”是**街道總工會參考全總“求學圓夢行動”設立的品牌項目,該項目為有需求的會員職工提供“不脱產、不離崗、送補貼、送服務”助學惠學服務。五沙社區企業眾多,已建單獨基層工會企業70家,會員職工2萬餘人,為方便大多數會員職工,街道總工會將“求學圓夢行動”下放到五沙社區工聯會職工服務站承辦,接受全街道會員職工報名。有效解決職工羣體參加學習的工學矛盾,降低學習成本,減輕經濟負擔,幫助職工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增長新本領,增強崗位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實現穩定就業和創新創業。

(六)規範量化責任,讓工聯會“強起來”,打造成為轄區工會工作溝通與提升的“平台”

工會經費和資產是工會聯繫職工、服務職工和凝聚職工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由於社區(村)工聯會沒有經費收入,工聯會活動經費全部由街道總工會下撥,但前提必須是:工聯會要聯合轄區內企業工會共同開展活動,包括有活動計劃、活動預算、有參加活動的企業名單;而且組織開展的活動力求形式新穎、規模較大、影響度要高。為規範社區(村)工聯會運作,街道總工會先後制定了《**街道社區(村)工聯會職責》、《**街道社區(村)工聯會工作制度》,從而使社區(村)工聯會的日常工作趨於正常化、規範化,逐步實現了“穩步推進再規範”的目標。

社區(村)工聯會協助基層工會做好職工服務工作,密切聯繫轄區內基層工會,加強基層工會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及時掌握基層工會工作動態,掌握本區域各單位的基本情況和需求,及時反饋相關信息,協助上級工會提供相關服務。街道總工會負責工聯會建設培訓指導、統籌部署、督促檢查,指導工聯會開展各項業務工作;工聯會作為工會服務職工的端口,負責工會組建、推動集體協商、參與勞動爭議處理、開展職工素質培訓和文化體育活動等基本職責。各社區(村)工聯會每月向街道總工會報送當月創建進展情況,由此形成“落實-彙報-反饋”的工作閉環。

二、主要存在問題

一是有關工會的法律法規和自身的宣傳力度不夠,一些職工特別是靈活就業人員對工會的性質、作用不了解,很多企業和員工還未能正確認識工會,不瞭解工會做什麼的,認為成立工會沒什麼用,更有企業認為工會就是政府監督企業的機構;二是目前勞動關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職工的維權意識和維權要求不斷增強,對工會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三是工會工作領域越來越寬,涉及範圍越來越廣,工作對象也有很大變化,對提高工會幹部的理論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三、意見和建議

(一)“黨建帶工建、工建服務黨建、黨工共建”是開展工作的核心思路。“黨建帶工建、工建服務黨建、黨工共建”必須突出工會政治屬性,堅持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緊緊圍繞地方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工會職能職責,堅持以推動工會組建提升服務能力為目標,以建立和完善“黨工共建”機制和創新工作機制為動力,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工會組織服務引領的重要作用,互相促進、資源共享、互相整合,形成團結引領職工羣眾的有效載體。

(二)做好羣眾工作,化解基層矛盾,協調各方利益,有助工會組織化解基層一線勞動關係領域矛盾糾紛,把矛盾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充實工會維權維穩服務力量,提升工會基層一線維權維穩的實效性。

(三)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在組織建設、隊伍建設、陣地建設、活動開展上實現協同共建需要依靠黨組織的組織優勢和人才優勢,通過與黨組織共建共享,把羣團組織建在基層、紮根基層,集中經費充實基層服務能力,有助羣團組織更好地發揮服務引領功能,也為探索工青婦羣團組織協同共建啟發思路,使羣團組織聯繫社會和基層羣眾的“橋樑紐帶”更加牢固。

(四)堅持“會、站、家”一體化,加強實體化服務陣地建設,並持續深化“互聯網+”工會普惠性服務,讓每一名會員都能感受到工會組織“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