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全區人才高質量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98W

關於全區人才高質量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國之命脈,重在人才。我區堅持把“人才強區”作為支持“產業強區”的重要抓手,將“創新驅動、產才融合”作為核心路徑,精準落實產業佈局,做大做強企業主體,全力打造“來我區、才無憂”服務品牌,連續3年實施“區域英才”計劃,儲備一大批高層次人才,推動全區以產而興、因才而強。新形勢下,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結合全區發展定位,發揮政府領航引導作用,深化“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精準打造“來我區才無憂”人才服務“強磁場”,對全區城市經濟發展的當下與未來,加快構建生產性服務業和數字經濟“雙輪驅動”新格局,凝聚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工作舉措

(一)優惠政策“聚”人才。一是突出制定重點政策。近年來,全區人才工作緊扣“四個主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秉承把人才資源作為創新創業發展第一資源的理念,制定並深入實施“區域英才”計劃(2021-2025)。此外,全區持續打造“名校高企產才行”活動品牌,更大範圍招引集聚海內外優秀人才,補齊全區專業人才缺口,並全方位支持保障人才就業創業,營造“來我區、才無憂”的服務環境。二是加快完善配套政策。出台《關於實施“區域英才”計劃(2021-2025)的意見》的同時,加快“四個子計劃”完善落地。聚焦智能製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方向,實施“產業強區人才引進計劃”。“十四五”期間,聚焦城市經濟發展需要,實施“行業緊缺型人才引進計劃”,在“民生保障人才引進培養計劃”中注重教育和衞生人才的引進培養。聚焦智能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實施“大學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並在加強互動聯繫、建立綠色通道、促進合作對接、保障權益落實等方面提供“應享盡享”的政策支持。

(二)多措並舉“育”人才。一是整合人才培養項目。全區以產業需求為導向,聚焦智能製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方向,推出產業強區人才“疊加包”“隨心包”“定製包”,以創業孵化、項目資助、跟獎跟補、生活服務等多種形式,推動創業變革、效率變革、服務變革,吸引了一批科技人才項目在聯想星雲創新中心和長江金融產業園落户。二是實施重點人才工程。全區致力完善人才涵養“蓄水池”,整合教育衞生等民生保障領域人才政策,從人才端、供給側發力,獎補並重,進一步將人才優勢轉化為營商環境優勢。區第十四批科技鎮長團配合區科技局密切關注人才及其項目團隊的研發情況,及時解決發展需求,幫助申請研發經費,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對外招引高層次人才,立足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優勢,兼顧其他前瞻技術領域,以重點產業需求和技術缺口為導向,全方位多渠道挖掘高層次人才及團隊,引入“5G邊緣雲河湖巡視監測智能船技術及產業化”等博士團隊(項目)簽約入駐,努力集聚人才高智資源,推動創新發展。三是開展人才素能培訓。我區積極探索“內培+外引”人才工作模式,聚焦本土人才培育。指導星雲創新中心開展“雙百菁英”科技企業家特訓營,覆蓋製造業、信息技術、新零售、生物醫藥等領域,為本土各類雙創主體搭建交流分享創業創新經驗的平台,營造良好的雙創文化氛圍。

(三)因勢利導“用”人才。一是培育企業孵化載體。讓扶持政策落地落細,讓企業發展得到真正實惠。我區積極探索助力培育企業孵化載體新模式。我區去年全年新增市級孵化器1家、眾創空間2家。聯繫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孵化載體,吸引創投公司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在孵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擴大孵化載體金融服務渠道也是區第十四批科技鎮長團助力企業發展的積極探索。在深入貫徹《**區關於加快推進產業發展的政策意見(修訂版)》等惠企政策基礎上,幫助星雲創新中心累計獲得1536萬元資金扶持,並享受場地、租金、物業等方面的優惠。二是搭建校地合作平台。我區持續擦亮“名校高企產才行”活動品牌,圍繞校地融合,舉辦西安招才引智“**日”區域專場活動,赴上海、廣州、深圳等6個城市“雙招雙引”推介人才政策環境,與省政府駐深辦、南航、西安理工等單位簽訂合作協議,搭建校地合作新平台,東大校友經濟產業園人才工作站正式啟用,西理智造園、東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和校友經濟產業園先導區、南航國家技術轉移分中心等平台建設快速平穩推進。與此同時,高校人才工作站建設有條不紊推進,經統計,東大校友經濟產業園先導區目前已經入駐企業15家,吸納高層次人才30餘人,其中數字經濟領域企業6家,初步形成了以智能製造、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產業集羣。三是建設科技示範高地。我區堅持以高層次平台集聚高層次人才,讓引來的“鳳”有枝可棲。近年來,我區持續推動官塘創新社區建設,圍繞“1+2+6”產業體系架構,立足人口導入、人才導入和產業導入“三個導入”一體推進,通過項目導入帶動鏈條延伸、產業集聚,打造集聚人才最多、創新活力最強、科技成果最豐富的科創示範高地。同時以市“歸雁”計劃、“優選生”計劃等各類人才政策為抓手,集聚一批優秀人才,助力創新社區發展。三年內,建成數字經濟專業園區6個60萬方,人才公寓8萬方以上,引進區域總部6個、落户高新技術企業80個、導入各類人才4000人以上。

(四)千方百計“留”人才。一是優化“紅色潤才”服務。我區牢固樹立“人才優先”理念,持續實施“紅色潤才”工程,營造惜才氛圍,建立黨委聯繫服務專家制度,落實領導幹部直接聯繫服務人才機制,及時瞭解解決人才難題。持續推進人才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團結人、凝聚人的向心力,助力企業招引人、留住人、成就人。江蘇南徐中天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持續強化流動黨支部建設,2021年以來,累計從入職的兩百多名新員工中發展了11名預備黨員,不斷充實基層黨組織建設,打造特色“紅色管家”。建工集團實施“五大紅色工程”,黨員技術骨幹帶頭開展技術攻關,累計獲得國家級專利8項,滑膜業務保持全國一流。二是優化生活環境。在我區,“住房優選”更省心、“拎包入住”更便捷。區住建局等相關部門,協調轄區內的樓盤提供購房優選優惠活動。根據企業需求,區分員工實際需求,協調轄區內的星級酒店提供長租、短租優惠,依託專業公寓樓,為人才及企業員工提供租房優惠、水電費、物業費減免等服務。我區還全面提供人才友好樂享服務。金山街道依託街區特色文化,打造“1條精品旅遊線”“2個數字經濟、文創企業集聚區”“6個關鍵點——人才沙、人才驛站、人才鵲橋、人才客廳、人才之家、人才報告廳”“30家聯盟消費商家(企業)”,為人才生活休閒、商務交流、文化體驗提供一條龍樂享服務。三是優化人才服務“生態圈”。我區實施“全鏈條”人才服務模式,各街道和職能部門圍繞企業實際需求,開展“三上門”行動,幫助企業在引才用才留才上的急難愁盼。今年來共走訪人才企業20餘家,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48件。在緊緊圍繞“人才友好型、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建設目標基礎上,立足生活休閒、商務交流、文化體驗、創意孵化“四個好去處”的定位,在西津渡打造市首家“人才友好示範街區”,設計特色人才專線,定期開展人才沙龍、人才交友等各類活動,推動人才互相學習、抱團發展,為企業和人才提供常態化交流平台。另外,依託黨羣服務中心建立人才驛站,配備100餘名“紅色專員”,推行“人才吹哨、專員報到”服務模式,構建起覆蓋全域的“15分鐘人才服務圈”,持續提升人才服務質量。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區在人才集聚、平台搭建、服務保障等各項人才工作都穩步推進,但是對照當前人才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還存在不足和薄弱環節,突出表現為:一是高端人才缺乏,人才結構有待優化。目前,我區高層次人才數量相對較少,且已有的高層次人才羣體主要集中在教育、衞生醫療等領域,新興產業高層次人才數量明顯不足。二是“關鍵小事”保障水平待細化。目前,我區依託鎮合意“人才碼”、12345服務熱線“尚賢”人才服務專線、人才服務專窗、**發佈等平台發佈宣傳人才政策、辦理人才服務工作相關事宜。其影響範圍相對受限,專業化人才服務專員隊伍較為緊缺,相關業務的辦理限制於已有政策,集中於流程化辦理,仍處於有問題了臨時解決,沒有將專業化的人才服務工作做在前面。另外,在人才適齡子女入學、家庭醫療衞生等方面的服務還存在侷限,目前相關政策還處於醖釀和提出階段,政策細化和具體執行存在滯後性。

三、對策與建議

(一)以市場化理念凝聚人才服務合力。一是創新工作機制,形成服務合力。發揮區委組織部人才科牽頭抓總作用,實施人才服務暖心工程,按照“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節點化”工作思路,落實“一事一項”,分類歸檔,並將跟蹤問效做實做細,確保人才服務工作事事有迴響,件件有成果。二是改革審批流程,強化服務效能。深挖細磨審批政策,下放審批權限,執行人才政策“一申一審一核”制度。嚴格落實兩簡事項審批時間控制在5個工作日內全部完結,對於複雜服務事項,前後完成時間不超過10個工作日,力爭通過轉變工作作風,提升工作質效,強化服務型政府公信力建設,實現人才服務政策最優化、效能最大化。

(二)以數字化改革提升人才服務質效。一是打造數字化服務,搭建綜合服務平台。依託“**人才碼”“**發佈”等平台,開通附屬子項目“潤才宜業”“潤才安居”“潤才樂享”“潤才優教”等功能模塊,為人才提供個性化定製服務,實現“一碼在手、服務享有”。比如,“潤才安居”模塊可利用人才碼入口實現標準認定、社保、不動產等相關數據的自動比對。根據人才認定和對應標準和服務範圍,智能匹配並推送符合人才實際需求的房源,實現人才“碼上申請、智能擇房、拎包入住”。“潤才樂享”,可協商我區現有A類景區、網紅景點、商圈酒店等人文經濟類資源,根據人才碼核准對應類別,可享受店家相應折扣、酒店協議價格、三山景區免費、轄區內體育場館場地租賃或辦理會員享受優惠等人才專屬福利。二是繪製“人才地圖”,技能提升“量身定製”。依託真實行政地理地圖,繪製“**人才地圖”。將人才數量、層次、流向等內容進行標註,“地圖縮放”可以精準找到具體人才、具體企業,做到對人才層次、專業領域、職稱等數據清晰掌握,準確把握人才需求、緊缺指數等信息,促進精準服務。針對職業培訓市場信息錯位、“工訓矛盾”等結構性問題,建立人才需求引領職業培訓機制,通過實地走訪調研、企業用工需求、人才培訓意向等途徑,實現精準匹配、按需開班。另外,統籌區民政、區婦聯、區衞健委、區殘聯等特殊羣體培訓需求,精準定製培訓課程表,開展配套培訓方式。

(三)以用户思維辦好人才關鍵小事。一是穩住房落户,解後顧之憂。依託我區轄區內現有的官塘創新社區、商務A、B區、國投商務廣場、長江金融產業園等高標準樓宇,構建人才小鎮、高級人才公寓、青年人才公寓、人才保租房、員工宿舍等五級人才住房保障體系,針對高層次人才、創業就業等不同羣體、不同需求的人才,通過購房、整租、長租、短租等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補貼優惠,滿足人才多元化安居宜業需求,營造宜居宜業、舒心暖心的安居樂業環境。二是重視養生休閒,拓展服務範圍和內容。區婦聯、團區委、區工會等部門可聯合定期舉行聯誼活動,按照年齡、學歷等條件預先進行匹配,擴展人才交友面。對於已婚人才,可以增加配偶旅遊、休閒、養生等服務優惠便利,協調區衞生管理部門嘗試建立個性化線上家庭醫生VIP服務,與市內康復醫院、江濱醫院體檢中心簽署體檢服務項目,為人才及其家屬設置專項體檢服務。通過市場旅遊企業、中介,為人才設計旅遊度假、療養等優惠方案套餐。定期為人才子女提供研學、輔導、夏令營等服務。與轄區內各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進行協商,力爭解決人才在養老服務方面的後顧之憂,全方位提升人才對我區的融入度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