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打造傳統文化高地,助力篁墩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82W

【概述】

“打造傳統文化高地,助力篁墩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領先龍龍”為你整理了這篇“打造傳統文化高地,助力篁墩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經區委、區政府、區政協共同商定,將《講好篁墩故事,打響中國文化高地品牌》《關於深化推進篁墩村歷史風貌整治和文化傳承保護的建議》提案辦理協商,確定為2021年度區政協重點協商議題。自5月初調研活動啟動以來,在主席會議的領導下,區政協精心制定了調研方案,成立了由區政協提案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相關界別委員、部分文史作者以及提案承辦單位屯光鎮、區文旅體局等負責同志組成的調研組,在分管副主席傅穎兵的帶領下,通過組織學習、聽取介紹、調研視察、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廣泛徵求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對篁墩村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進行深入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篁墩資源優勢及發展機遇

篁墩村,位於中心城區屯溪的東大門,面積約9平方公里,共6個村民小組,548户1336人。篁墩建村距今近2000年曆史,這裏是徽州宗族聖地,素有“洛閩溯本”、“程朱闕里”、“東南鄒魯”之稱,被譽為“徽州文化第一村”,2016年入選第二批安徽省千年古村落。

(一)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從漢晉唐宋直至元明清,眾多大姓豪族自中原、蘇浙向徽州移民,都先在篁墩落腳,再由篁墩往外遷徙。民諺“尋根尋根,尋到篁墩”正是此意。關於篁墩的地理位置,明萬曆四十年(1612)成書的《程朱闕里志》這樣描述:黃墩之地,“天馬列其前,石壁擁其右,古關輔其左。大河前繞,重山後鎮,居然一隩區也。”這裏山、水、田、園、道路與關隘,天造地設,佈局合理,儼然是一方風水寶地。今天,篁墩居徽州心臟地帶,是黃山市中心城區的東大門和重要水口,是具有重要象徵意義的門户之地、涵養之地。

(二)文化地位十分崇高。“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篁墩是程朱理學的奠基者程顥、程頤和新安理學集大成者朱熹的祖居地,是中國三大“闕里”(“山東曲阜孔聖闕里、婺源蚺城文公闕里、徽州篁墩程朱闕里”)之一,闕里是孔子居住的地方,後人用“程朱闕里”喻指篁墩,可見篁墩在中華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時,篁墩也是宗族移民史中的重要標識地,“北有山西大槐樹,南有福建石壁村,中有徽州古篁墩”,其在在我國諸多宗族移民心中的地位非比尋常。

(三)發展機遇十分難得。受社會變遷、文革破壞、城鎮化浪潮衝擊的影響,篁墩大量歷史文化建築都先後毀壞傾塌,儘管被譽為“徽州文化第一村”,但輝煌難尋、芳華不再。2020年8月,時任安徽省省長李國英對《關於建立程朱闕里歷史文化景區的建議》作出重要批示並批轉黃山市辦理,其後王翠鳳副省長等各級地方領導均前往調研,市、區高度重視篁墩傳承發展,篁墩村迎來重大發展機遇。今年9月份召開的市第七次黨代會,鮮明提出建設“五個之城”,特別是提出“屯溪區要強化集散和服務功能,建設美麗時尚高品質現代都市區”,更是讓篁墩進入發展快車道,迎來門口的機遇。去年以來,我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對篁墩村進行風貌整治和規劃建設,篁墩正以崛起姿態再一次引起世人關注。

二、保護傳承進展情況

長期以來,篁墩的文化挖掘保護工作,大多由熱心村民、鄉賢和社會各界有識之士自發開展,而且重點集中在幾個姓氏文化方面。去年11月,在市區兩級的重視支持下,篁墩村啟動風貌整治工作,主要包括沿街風貌整治、街巷肌理修復、牌坊宗祠恢復、服務設施配套等內容。

(一)高度重視,營造良好氛圍

篁墩村風貌整治是區委區政府確定的重點工作,屬地屯光鎮高度重視,成立項目推進工作專班,黨政主要負責人任組長,鎮人大主席駐點負責,安排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鎮村幹部集中辦公,召開工作推進會,逐户上門走訪,廣泛宣傳開展風貌整治的重要意義,廣泛徵集羣眾意見建議,結合總體要求和羣眾意願及時修訂整治方案。成立“五老”理事工作組,帶動廣大黨員羣眾理解支持風貌整治工作,及時調處工作過程中的矛盾糾紛。

(二)推進整治,助力鄉村振興

完成沿屯光大道、街巷和牌坊周邊54户房屋外立面整治,無償拆除違建、邊棚、偏房等1800餘平方米,新建規整700餘平方米,騰出公共空間和綠地近1000平方米。“洛閩溯本”牌坊恢復重建完工,三夫子祠遺址基本建成,完成遊客中心和東、西廣場停車場建設,打造街口“三鳳樓”木牌坊、沿街木質閣樓長廊、九曲河沿河步道、程氏統宗祠前荷花塘、路邊小公園等節點10餘個,有效提升居住環境和村莊品質。

(三)挖掘內涵,保護文化遺存

一是修建村史館。2017年9月10日,篁墩村史館建成對外開放,成為屯溪區首家村史館,佔地面積180平方米。村史館展陳分為篁墩村史、徽州百姓之根、程朱理學之根、中華太極之根、世界程氏之根、篁墩歷史文物六部分。二是編纂《篁墩村志》。共計4餘萬字,詳細記錄篁墩村歷史變遷、大事紀要、自然物候、民俗文化等,為篁墩徽學、儒學以及姓氏文化傳承增添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三是加強文物古蹟保護。篁墩現有文物點10處,其中市保單位3處:古延壽橋、樂泉橋、六合橋;不可移動文物7處:程氏宗祠遺址、方繼善宅等,所有文物點由鎮建檔記錄,定期巡查。

三、存在的不足

近年來,篁墩村傳統文化保護髮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最主要的是文化遺存沒有得到深入挖掘和傳承,經濟與文化耦合度低,聯動發展不足,產業特色不明顯。

(一)古村落保護利用規劃滯後。當前,村莊旅遊規劃初稿雖形成,還需進一步研究論證與落實性修編。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規劃也相對滯後,對古村落整體空間佈局、產業設置、文化遺存保護等缺乏專業指導,未能做到“一村一規”“多規合一”,古村落保護支持政策和機制也不夠健全完善,保護傳承主題不明晰、重點不突出。

(二)文化遺存挖掘不夠。對古村落所包含的宗族遷徙的脈絡、歷史文化內涵、姓氏文化特色、宗族祭祀文化、特色鄉風民俗等挖掘不夠,對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思考不深,制約了千年古村歷史文化的影響力和聚熱效應。

(三)村民主體意識不強。風貌整治、項目建設中,一些村民傳統文化保護意識淡薄,破壞古民居的院落格局、環境空間、風貌肌理的情況時有發生。羣眾主人翁意識缺乏,參與積極性不高,對環境整治持觀望態度,不願盡投工投勞等義務,在涉及房屋規整、土地徵用等切身利益問題上,部分村民漫天要價,導致項目推進困難。

(四)經濟發展後勁乏力。村裏沒有代表性的特色產業,除一部分村民依託城郊優勢獲取勞務收入外,傳統農業依然是篁墩村的主打產業,依託豐富的文化資源,在文旅融合上大做文章尚未破題,產業轉型依然任重道遠。

(五)保護開發機制不健全。目前,僅以政府牽頭開展了村莊風貌整治工作,側重外觀整治和景觀恢復,主要工作僅以聯村鎮幹部和村裏主要負責人承擔,沒有成立區鎮村三級強力的工作專班,保護開發的氛圍和機制尚未形成,難以帶動社會力量參與進來,保護開發未形成合力。

四、下一步工作對策和建議

鄉村振興,文化為魂,文化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今年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南平武夷山朱熹園考察時,詳細瞭解了朱熹生平及理學研究等情況。他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篁墩作為“程朱闕里”,最大的競爭力、影響力在於文化,新時代推進篁墩煥發生機,核心抓手、關鍵切入點在於文化重塑,讓厚重的篁墩文化走出典籍,走進尋常生活,以人們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方式推廣開來,服務於當今發展。

(一)組建專班,全力投入篁墩建設。定位於打造鄉村振興先行示範村,從區、鎮兩級抽調精幹力量,統一組織,協調推進篁墩村建設。確定一名區級領導作為篁墩村開發建設總牽頭,屯光鎮、文旅體局、住建局、農業農村局、投資促進局、國投集團、規劃編制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等共同參與實施,建立順暢高效的決策機制,及時研究解決篁墩村開發建設中的重大問題,避免目前存在的分兵作戰、信息不暢、責任邊界不清等弊端。要強化組織領導,做好統籌謀劃,匯聚各方力量久久為功,切實凝聚促進篁墩振興的強大合力。

(二)精準規劃,科學保護開發建設。要以崇敬之心對待篁墩歷史,切實增強保護開發意識。一是提高認識。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實施徽州文脈傳承工程,全面整理和系統保護徽州各類文化遺存”;區“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發掘篁墩程朱闕里文化,讓珍貴徽州文化留下來、活起來”。要提高對傳統村落保護開發工作的重視程度,在區文旅專項規劃中予以更明確的細化、實化,為下一步工作明確方向、路徑、方法。二是完善檔案信息。深入開展村落調查,加強傳統建築、文化遺存、典故傳説等調查挖掘,健全保護名錄資料信息,建立專業數據庫。三是編制保護方案。按照“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的原則,編制科學、系統、完善的傳統古村落保護開發方案,突出歷史風貌的真實性、完整性、延續性,做到規範科學、簡明易懂。要在尊重古村原有風貌、歷史肌理的基礎上,充分結合村裏的山丘、空房、文化遺存等資源,合理規劃布點項目,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項目建設能給村集體和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四是修繕恢復實物。通過實地考察、走訪老人和遠離家鄉但有家鄉情懷的宗族親人,收集一些歷史記憶和典故,將一些老地名、老街巷的名稱予以恢復並掛牌明示。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該村其他遺存以及村落風貌、人文景觀等,要逐漸恢復、保護。五是打造標誌性景觀。對篁墩水口周邊土地進行統一規整或集中流轉,建設太極文化公園,沿河布展篁墩名人石像,打造網紅打卡點,將篁墩打造為“徽州水口”,和新安江及兩岸青山、屯溪南溪南古村、屯溪老街、黎陽in巷等一道,形成黃山市核心區域的人文生態旅遊圈。

(三)“三牌同打”,明確文化重塑路徑。篁墩歷史雖然悠久,但現今遺存下來的古蹟不多。如何重塑篁墩的輝煌,我們認為要緊緊圍繞“程朱闕里”、“洛閩溯本”和徽文化,用文化引領產業,重點表現篁墩村獨特的文化張力,讓其具有更強辨識度和不可替代性。一是打好名人牌。篁墩有程顥、程頤、朱熹、江永、戴震、程靈冼、汪華等眾多歷史文化名人,要通過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名人故事,凸顯名人效應。二是打好姓氏牌。姓氏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經濟資源,要充分發揮姓氏文化在解讀中國古代社會結構、標記歷史上人口遷移、反映時代文化特徵、增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作用,通過收集族譜、梳理脈絡、研究整理姓氏源流圖等,讓更多姓氏後裔來到村中後能瞭解自己姓氏脈絡傳承歷史;適時建設姓氏展陳館(或廣場),在此基礎上形成姓氏文創產品,讓遊客看得見、摸得着、帶得走。三是打好尋根牌。篁墩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歷史人文故事,至今每年都有眾多來自國內外的徽州後人回篁墩“尋根問祖”。可在村水口處建設大型樹根根雕門,凸顯尋根主題,做到引人入勝。通過碑林、石刻等形式,展示姓氏宗族文化和家規家訓文化,建設尋根文化體驗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互聯網技術,闡釋篁墩根祖文化,滿足年輕一代對尋根文化的認知。

(四)講好故事,打造傳統文化高地。一是編撰篁墩故事專著。篁墩作為古徽州的宗族聖地和徽文化的發祥地,有着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尤其是其宗族文化可以説是徽州文化的精妙縮影。直至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篁墩還有保存完整的世忠廟、程朱闕里牌坊、程氏統宗祠及眾多名人先祖古墓。歷史上諸多名人也曾在此留下豐富遺蹟,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精心謀劃和編撰出版《中國傳統文化高地——篁墩的故事》。二是豐富宣傳形式。深入挖掘篁墩歷史典故和傳説,在編好故事、講好故事的基礎上,加大主流媒體宣傳力度,同時,要藉助互聯網、微信、抖音等現代科技新媒體展示傳統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做好篁墩文化保護利用宣傳,講好篁墩故事、發出篁墩聲音。三是建設篁墩名人館。要樹立“以村為館,館中有館”的建設理念,建好名人館、程朱理學館、姓氏展陳館等,更新豐富館內展陳,利用聲光電等新科技沉浸式體驗篁墩發展歷程、歷史記憶、變遷過程,打造程朱闕里研學基地。要立足豐厚的徽文化資源,積極推動傳統文化與時代融合,使傳統文化不斷走向現代化和國際化。

(五)創新機制,確立村民主體地位。一是加強政策設計。根據國家四部委《關於切實加強中國傳統村落的保護指導意見》,儘早出台《篁墩傳統古村落保護實施辦法》。二是村“兩委”率先垂範。在風貌整治、項目建設中要始終當好表率,難事急事幹在前頭,引導鼓勵村民投工投勞。在落實重點工作中要態度堅決,在相關政策措施研究制定、重大項目計劃實施的過程中,向村民做好解疑釋惑工作,做到信息公開,廣泛徵詢居民意見,引導村民樹立主人翁意識,讓大家廣泛參與村莊建設發展,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三是調動村民積極性。要強化羣眾引導,建立健全多方協商機制,動員廣大羣眾參與保護開發。引入資金,成立篁墩保護開發投資公司,村民可用古民居、自留地等參股其中,統一分紅,特別是率先吸納支持政府風貌整治和項目建設的村民參股,形成不讓老實人吃虧的利益導向機制;村級成立篁墩村開發保護管理的自治組織,對村中的衞生環境、基礎設施、宗親聯誼活動安排等各個方面加強管理;村民和眾多後裔也可自發組織宗親聯誼會,增強歸屬感,提升吸引力。同時,充分利用鄉規民約,營造村民廣泛關注、社會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四是鼓勵村民增收。鼓勵村民通過提供民宿、餐飲服務,提供編修族譜、宗族祭祀服務,通過開發姓氏文化旅遊紀念品等方式增加收益。

(六)爭取支持,合力助推鄉村振興。一是爭取上級支持。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安徽省委省政府和黃山市委市政府的關心重視下,黃山市擬建國家徽學研究院,要積極爭取研究院落户篁墩。爭取各級財政資金支持,列入黃山市屯溪區示範數字鄉村建設工程項目,用於傳統村落傳統建築改造、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二是依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積極爭取人居環境整治、農村污水治理、農村數字化示範村建設、市百千工程(百村示範千村整治)等各類資金。三是做強文旅產業。爭取納入國家古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錄,並依託宗族文化打造姓氏文化特色小鎮,徵集篁墩旅遊吉祥物和旅遊logo,以文旅融合發展。助推產業振興。發展篁竹產業,將姓氏文化中的家規祖訓、名人畫像、名人故事,乃至詩詞格言等製作成竹雕工藝品等紀念品出售。利用互聯網等現代技術,形成“互聯網+”產業發展模式,線上線下相結合多元化開展旅遊宣傳和營銷。四是爭取民間資本的投入。一方面通過宗族文化影響,充分發揮名人效應,爭取篁墩姓氏後裔為家鄉的發展出力獻策;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引力度,將篁墩宣傳出去,招引具有文化和資金實力的文旅企業來投資。五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村莊環境整治,持續鞏固提升村莊風貌及周邊環境。正確處理好古村落保護與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之間的關係,完善必要的生活服務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區發改委、文旅體局、財政局、住建局、農業農村局、水利局等有關職能部門要樹立大局意識,加強溝通聯繫,共享信息資源,整合項目資金,形成支持合力,助力篁墩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