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生社會實踐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99W

新生社會實踐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新生代農民工調研報告範文

農民工是改革開放進程中成長起來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是我國現代產業工人的主體和先到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農民工中的新生代羣體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新生代農民工指出生於20世紀80年乃以後,年齡在16歲以上,在異地以非農就業為主的農業户籍人口,目前全國約1億人。他們不再是暫居在城市,而是傾向於長期居住。他們是一羣朝氣蓬勃的追夢,是我國的正要力量源泉,這些年輕人將決定中國未來十幾年,幾十年的發展方向與成果。本文就新生代農民工在當今社會的發展,地位以及面臨的問題做了以下報告。

20xx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着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

新生代農民工指出生於20世紀80年乃以後,年齡在16歲以上,在異地以非農就業為主的農業户籍人口,目前全國約1億人。這些新生代農民工幾乎沒有務農的經歷,對城市的認同超過了對農村的認同。他們在心態和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從而形成了這個新的羣體。與傳統農民工相比,他們更注重自我,更注重權益保護,更注重發展前途嗎„„作為改革開放以後成長起來的新生代農民工,他們既和過去的農民工面臨共同的問題,同時具有自身的新特徵和新訴求。

一、新生代農民工的五個現狀:

1、受教育時間較長,但專業技能較欠缺。

新生代農民工中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比例為67.2%比較傳統農民工高18.2個百分點。擁有中專(中技、職高)、大專(或職高)、大學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經歷的比重分別是過去農民工的1.6倍、2倍、2.3倍。儘管受教育年限普遍更長,但絕大多數仍停留在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階段。

2、過半未婚,生活經歷簡單。

處於30歲一下的新生代農民工59.9%尚未結婚,而傳統的農民工中已婚比例為93%;武功恰那他們的生活經歷更簡單,74.1%外出務工前“在校讀書”。

3、多在東部、沿海地區就業,外出謀求發展動機強烈。

七成新生代農民工外出前往東部就業,高於農民工的整體水平。42.3%的外出務工動機是為了“尋找發展機會”,出來見世面的比重為6%;而傳統的農民工中55.1%的人是為了“掙錢養家”。

4、多聚集在第二、第三產業就業。

81.7%的新生代農民工就業於第二產業。近兩成在第三產業就業。從行業分佈來看,73,9%的新生代農民工聚集在製造業。

5、絕大多數從業於外商投資企業,在國企就業比重近期有所攀升。

新生代農民工在外商投資企業中聚集度最高,為58.2%從發展趨勢來看,20xx年外商投資企業,國有企業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吸納能力較2022年有所增強,分別上升了17.9和3.4個百分點。

和老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在個體價值上,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提升,這種人才素質上的進步,未來將最終決定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競爭的新天地和新成績。這個趨勢國家的主管部門也敏鋭的捕捉到了,在20xx年將有近600萬農民工能得到技能培訓,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農民工也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二、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主要問題

新生代農民工作為農民工的一部分,與傳統農民工面臨着一些共同的問題,比如:工資欠缺、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社會保障水平較低、職業健康安全保障不足等基本勞動權益保障問題。

1、工資收入水平較低,務工地房價居高不下,阻礙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長期穩定的就業和生活。按照自身收入水平,同時對比農民工所能承受的房價與現在農民工流入集中地的房價,新生代農民工中最終能實現在務工地城市購房定局夢想的比例不超過10%。

2、新生代農民工大多剛邁出學校的大門,過多的期盼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美好的夢想,他們的心智發展尚未成熟、思想尚未穩定、身份認同尚未清晰,面對複雜的社會環境,確定具體職業發展目標的能力仍舊不足。

3、新生代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低,欠薪和工傷事故時有發生。共同的經濟社會環境,同樣都是農民工的身份,使新生代農民工的勞動權益上雖然比老一代農民工有所提高,但是總體環境相似,仍舊普遍面臨這些基本問題。

4、新生代農民工正處於交友戀愛的黃金時期,由於剛踏上社會,對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更強,由於上班時間長、接觸較窄、工資較低,使他們普遍面臨交友沒時間,戀愛沒人選,想傾訴沒對象的困境。

可能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才造成了富士康13跳的警示與教訓。年輕的生命還沒來得及享受人生的美好,就這樣早早的結束,我們在惋惜這些年輕的生命的同時,也不得不深深的思考現存的社會現狀。新生代農民工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還沒有完全形成,他們的發展與進步還需要全社會的引導和關注。新生代農民工多為獨生子女,在相對富裕的物質環境中成長,人生經歷比較順利,挫折教育相對缺失,所以要積極培育他們應對挫折和解決困難問題的能力。除了社會制度需要完善外,與此同時用人單位及社會團體也應該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心理健康給予更多的關注,幫助他們形成積極向上健康發展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新生代農民工應繼續發揚吃苦耐勞的傳統美德,不畏困難,不畏艱險,以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繼續生活前進的步伐,兢兢業業完成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相信新一代農民工一定會憑藉自己勤勞的的雙手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隨着時間的推移,第一代農民工逐漸退出城市,返回農村務農,新生代農民工慢慢成為農民工的主力軍,在市場的佔有率比重呈遞增態勢,這意味着幾年以後,新生代農民工將取代第一代農民工,完全貢獻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按照前十年的發展速度,新生代農民工將創造中國三分之一的貢獻值。總之,新生代農民工是未來我國的有生力量源泉。

在這個由鋼筋混凝土構架的中國我們習慣了讓農民工兄弟來給城市蓋高樓大廈,習慣了讓他們來幹苦活幹累活,習慣了讓他們來支撐中國製造的競爭優勢,但現在情況改變了:受計劃生育政策、高等教育普及、更多然選擇創業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剩餘勞動力在數量上存在逐漸遞減的可能。我們的人口還能吃多久?隨着農民工更多的分享社會進步發展的成果,他們在城鎮化過程中轉變了身份,他們在提高社保待遇、增加工資過程中實現了更多的權利訴求,這是一個時代發展的必然。但在 這個過程中,中國也正在告別靠低成本優勢維持中國製造優勢的時代。在去年深圳等沿海地區竟然有勞動人員供不應求的情況,農民工不再是中國可以任意揮霍得到資源。

去年6月份,温家寶總理召開新一代農民工代表座談會,要求“政府以及社會各界都應該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年輕的農民工”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新生代農民工已逐漸成為農民工羣中的中堅力量,他們對社會,對將來的發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新生代農民工調查報告

【第2篇】中國新生代農民工調研報告

關於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研究報告 全國總工會新生代農民工問題課題組 農民工是改革開放進程中成長起來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是我國現代產業工人的主體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農民工中的新生代羣體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xx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着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為認真研究新生代農民工問題,併為解決好他們的實際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全國總工會成立了由中國工運研究所、全國總工會研究室、基層組織建設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門參加的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研究課題組。今年3月至5月,課題組先後赴遼寧、廣東、福建、山東、四川等省的10餘個城市,就新生代農民工問題進行深入調研,並在廣泛收集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形成此研究報告。

在本報告中,新生代農民工係指: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以後,年齡在16歲以上,在異地以非農就業為主的農業户籍人口。本報告所用數據資料,大部分來自國家各部委公佈的統計數據,另有一部分來自當前關於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研究的調查數據。

一、新生代農民工概況與基本特徵

(一)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是傳統農民工問題的延續和發展 農民工問題是我國城鎮化、工業化和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下,政治、經濟、社會體制等多種因素的綜合性產物,是與農民工現象相伴生並不斷凸顯的社會問題。新生代農民工是在改革開放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羣體,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是傳統農民工問題在新階段的延續、體現和發展。隨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他們的就業和生活環境相對傳統農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對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鄉二元社會體制沒有徹底打破之前,在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的就業結構下,他們與傳統農民工有着類似的社會境遇,面臨一些共同的基本社會問題。總之,這個羣體的出現對我們解決農民工問題提出了與時俱進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農民工的概況

1.新生代農民工佔外出農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日益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xx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3億人,外出農民工數量為1.5億人,其中,16歲-30歲的佔61.6%1.據此推算,xx年外出新生代農民工數量在8900萬左右,如果將8445萬就地轉移農民工中的新生代羣體考慮進來,我國現階段新生代農民工總數約在1億人左右。這表明,新生代農民工在我國2.3億(xx年為2.25億)職工中,已經佔將近一半,他們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日益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2.平均年齡23歲左右,初次外出務工歲數基本上為國中剛畢業年齡。

根據當前三項規模相對較大的新生代農民工調查數據(一項為中國人民大學xx年對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1595名新生代農民工的調查,一項為珠三角新生代農民工的調查數據,另一項為全國總工會研究室xx年組織對千家已建工會企業的問卷調查),新生代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為23歲左右,這要求我們在認識新生代農民工時,必須關注與其所處特定年齡階段相關的一系列特徵和問題。 同時,新生代農民工的初次外出務工年齡更低,基本上是一離開中學校門就開始外出務工。一項調查顯示,在珠三角,傳統農民工初次外出務工的平均年齡為26歲,而在新生代農民工中,80後平均為18歲,90後平均只有16歲2.16歲、18歲的年齡,基本上意味着新生代農民工一離開國中或高中校門就走上了外出務工的道路,也意味着與傳統農民工相比,他們普遍缺少離開校門後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經歷。

3.近80%的人未婚。

據全國總工會研究室xx年的調查,新生代農民工中的已婚者僅佔20%左右。國務院研究室xx年發佈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顯示,當時農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數據對比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主要是一個未婚羣體,這意味着,這一羣體要在外出務工期間解決從戀愛、結婚、生育到子女上學等一系列人生問題,這與外出期間80%已成家的傳統農民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別,這是我們考察新生代農民工問題不可忽略的方面。

4.受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水平相對傳統農民工有所提高。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xx年,在新生代外出農民工中接受過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歲以下各年齡組均在26%以上;年齡在21-25歲之間的達到31.1%,高出農民工總體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3 .而xx年進行的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在外出從業勞動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佔10%。同時,新生代農民工中接受過職業培訓的人員比例達到36.9%,高出傳統農民工14個百分點4.數據對比説明,儘管新生代農民工仍以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為主、職業技能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是,相對傳統農民工,他們的文化和職業教育水平已有較大提高。

5.在製造業、服務業中的就業比重有所上升,在建築業中的就業比重有所下降。

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的行業分佈呈現明顯的“兩升一降”特徵,即在製造業、服務業中的比重呈上升趨勢,在建築業中呈下降趨勢。《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顯示,xx年農民工在製造業、服務業和建築業中的比重分別為33.3%、21.7%和22.9%;而國家統計局xx年數據顯示,外出農民工中從事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的比重分別為39.1%、25.5%和17.3%5.數據對比可以發現:5年間,製造業和服務業分別上升了5.8和2.6個百分點,建築業則下降了5.6個百分點。這説明,相對於傳統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顯露出了行業傾向性,開始偏向於勞動環境和就業條件更好的行業。

6.成長經歷開始趨同於城市同齡人。

從成長經歷來看,新生代農民工沒有經歷過父輩那樣從農村到城市的變化過程,與城市同齡人更為趨同。很多新生代農民工自小就跟隨父母移居城市,或是在農村國中(高中)一畢業就到城市“謀出路”,因此他們對城市生活環境比對農村生活環境更熟悉、更適應;即使出生、成長在農村,他們在務工前也同城市裏的同齡人一樣,大多數時間在學校讀書,不熟悉農業生產。據統計,89.4%的新生代農民工基本不會農活,37.9%的新生代農民工從來沒有務工經驗.而且,許多新生代農民工出生在城市,在農村沒有土地等生產資料。據安徽阜陽市統計,該市無地農民工佔外出農民工的26.3%.隨着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這一羣體勢必將越來越大。此外,新生代農民工大多隻有一、兩個兄弟姊妹,“較之父輩,生活是優越的,沒有捱過餓,沒有受過凍,温飽問題在他們頭腦裏沒有什麼概念”,“忍耐力和吃苦精神遠不及父輩”這一點與城市同齡職工也頗為相似。

(三)新生代農民工的四大特徵:時代性、發展性、雙重性和邊緣性 新生代農民工作為農民工中的新生羣體,一方面,因其與傳統農民工同處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中,面臨共同的社會境遇,自然潛移默化了這一羣體共有的一些特徵。另一方面,又因其出生成長於改革開放、社會加速轉型的時代背景下,而明顯帶有不同於傳統農民工的時代烙印,同時,他們所處的特殊人口年齡階段又使其身上呈現出同齡青年共有的人格特徵。概括地説,新生代農民工身上呈現出四大羣體性特徵——時代性、發展性、雙重性和邊緣性。

時代性的體現:新生代農民工處在體制變革和社會轉型的新階段,物質生活的逐漸豐富使他們的需要層次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他們更多地把進城務工看做謀求發展的途徑,不僅注重工資待遇,而且也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權利的實現;大眾傳媒和通信技術的進步使他們能夠更迅捷地接受現代文明的薰陶,形成多元的價值觀與開放式的新思維,成為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的嚮往者、接受者和傳播者。

發展性的體現:新生代農民工年齡大多20歲出頭,其思維、心智正處於不斷髮展、變化的階段,因此外出務工觀念亦處於不斷髮展、變化中,對許多問題的認識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他們絕大多數未婚,即將面臨着結婚、生子和子女教育等問題,也必然要承接許多可以預見及難以預見的人生經歷和變化;他們大多剛從校門走出3-5年,雖然滿腔熱情、滿懷理想,但是,職業經歷剛剛開始,職業道路尚處於起點階段,在職業發展上也存在較大的變數。

雙重性的體現:他們處於由農村人向城市人過渡的過程之中,同時兼有工人和農民的雙重身份。從謀生手段來看,靠務工為生,重視勞動關係、工作環境,看重勞動付出與勞動報酬的對等,關注工作條件的改善和工資水平的提高,具有明顯的工人特徵;但是受二元體制的限制,他們的制度身份仍舊是農民,作為農民的後代,也不可避免地保留着一部分農民的特質。 邊緣性的體現:新生代農民工生活在城市,心理預期高於父輩、耐受能力卻低於父輩,對農業生產活動不熟悉,在傳統鄉土社會中處於邊緣位置;同時,受城鄉二元結構的限制與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約,在城市中難以獲取穩定、高收入的工作,也很難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會,位於城市的底層,因此,在城鄉兩端都處於某種邊緣化狀態。

二、新生代農民工的觀念轉變

新生代農民工與傳統農民工在觀念上存在一些明顯差異,概括起來,集中體現為“六個轉變”。

(一)外出就業動機從“改善生活”向“體驗生活、追求夢想”轉變 傳統農民工外出就業的主要目的是“掙票子、蓋房子、娶妻子、生孩子”,總之,是為了改善比較饑饉的生活狀態。而正值青春年華、職業道路剛剛開始的新生代農民工,外出就業的動機帶有明顯的年齡階段性特徵,用實地調研中一個26歲新生代農民工的話説,就是“體驗生活、實現夢想”。

一項調查也證明了上述觀點。關於外出就業的目的,選擇“出來掙錢”的,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農民工佔76.2%,70年代出生的佔34.9%,80年代出生的只佔18.2%.同時,在80年代出生的農民工中,選擇“剛畢業,出來鍛鍊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學一門技術”,以及“在家鄉沒意思”的人高達71.4%.

(二)對勞動權益的訴求,從單純要求實現基本勞動權益向追求體面勞動和發展機會轉變 上世紀80年代,農民工剛剛在我國大規模出現時,他們外出就業的目的相對單純——掙錢,因而對勞動權益的訴求也相對較低,甚至認為只要能夠按時足額領到勞動報酬,社會保障和職業健康等其他勞動權益可有可無。而對於新生代農民工而言,就業背景、家庭環境和個人文化技能水平的不同,為他們外出就業創造了相對寬鬆的環境,他們對勞動權益的訴求向更高層次發展。用他們的話來説,那種工資不高、吃住不包、合同不籤、保險不上、發展(機會)不大的單位,只有傻瓜才去。他們就業選擇不僅看重硬件——工資,更看中軟件——福利待遇、工廠環境、企業聲望乃至發展機會等。新生代農民工對勞動權益相對較高的主觀訴求,既體現為當所在單位與自己的訴求存在一定差距時“用腳投票”催發的高跳槽率上,又表現為對就業行業、就業崗位和單位正規程度的更高要求上。

(三)對職業角色的認同由農民向工人轉變,對職業發展的定位由亦工亦農向非農就業轉變 新生代農民工所走的從校門到廠門的短暫歷程、從學生到工人的角色轉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在情感上疏離農村,從職業角色上認同實際職業身份而非户籍身份,從職業發展定位上傾向於非農職業。一項調查顯示,對於職業身份,在新生代農民工中,認為自己是“農民”的只有32.3%,比傳統農民工低22.5個百分點,認為自己是“工人/打工者”的佔32.3%,高出傳統農民工10.3個百分點;而在上世紀90年代出生的農民工中,這一差異更加明顯,認為自己是“農民”的僅佔11.3%,這一比例幾乎是傳統農民工的五分之一,認為自己是“工人/打工者”的佔34.5%,這一比例是傳統農民工的2倍多。另據一項調查,關於“未來發展的打算”,選擇“回家鄉務農”的,在新生代農民工中只有1.4%,而在當前仍舊外出就業的傳統農民工中這一比重為11%;打算“做小生意或創辦企業”的,新生代農民工中有27%,幾乎高出傳統農民工10個百分點;打算“繼續打工”的,新老兩代農民工均佔到一半以上。

(四)對務工城市的心態,從過客心理向期盼在務工地長期穩定生活轉變 傳統農民工近似於候鳥的打工方式和亦工亦農經歷造就了他們城市過客心理。據1999年清華大學對農民工家庭的一項調查,89.7%的農民工表示將來一定會回到家鄉定居,只有10.3%的人表示不回到家鄉定居9.其他學者根據歷年來農村外出流動人口數據估算的結果也大致如此,即在傳統農民工中,大約有10%左右的人逐漸在城市沉澱了下來10.然而,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佈的新生代農民工研究報告,在新生代農民工中,有55.9%的人準備將來“在打工的城市買房定居”,遠遠高於17.6%的農業流動人口整體水平。數據對比説明,相對傳統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希望在務工地長期穩定生活的願望更加強烈。

(五)維權意識日益增強,維權方式由被動表達向積極主張轉變 傳統農民工自我維權意識較弱,維權能力不高,權利被侵犯時往往採取忍氣吞聲或被動懇求的方式解決。而新生代農民工比上一代有更強的平等意識和維權意識,對獲得平等的就業權、勞動和社會保障權、教育和發展權、政治參與權、話語表達權,以及基本公共服務權等方面,都比父輩有更高的期待,並表現出維權態度由被動表達向積極主張轉變。據一項調查,當權益受到侵害時,新生代農民工中因為怕被報復而不向有關部門投訴的只有6.5%,僅是傳統農民工的一半;採取投訴行為時,以集體投訴方式進行的(幾個人一起去投訴),新生代農民工為45.5%,高出傳統農民工17.6個百分點11.

(六)對外出生活的追求,從忽略向期盼精神、情感生活需求得到更好地滿足轉變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口有不同的生活及精神需求。傳統農民工外出務工時年齡較大,大多已婚,他們為了實現掙錢的目標,大多不得不對情感精神生活採取忽略或無所謂的態度。而新生代農民工平均年齡為23歲左右,初次務工的年齡不足18歲,正處於婚戀期、思想彷徨期和情感高依賴期,他們更渴望在外出就業的同時,愛情能夠有所收穫,思想可以交流,困擾能夠傾訴。據國家統計局的調研報告,xx年,在租賃房和自有房中居住的農民工只有20.1%;而當前在新生代農民工中,住在租賃房和自買房中的比例已經上升到37.7%,這從另一個方面説明他們對精神、情感和家庭歸宿的更強需求。

三、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主要問題

新生代農民工作為農民工的一部分,與傳統農民工面臨着一些共同的問題,比如:工資拖欠、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社會保障水平較低、職業健康安全保障不足等基本勞動權益保障問題。同時,由於具有不同於傳統農民工的新特徵和新訴求,新生代面臨的問題又有其特殊性。

(一)工資收入水平較低、務工地房價居高不下,是阻礙其在務工地城市長期穩定就業、生活的最大障礙 據公安部xx年的調查,按照自身收入水平,有74.1%的農民工願意承受的購房單價在3000元/平方米以內,有19%願意承受3001-4000元之間的單價,願意承受4000元以上的只有6.9%。然而,據調研,3000元/平方米的房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的縣市及以下城鎮,在農民工集中流入的東部沿海地區,即便是小城鎮的房價也遠遠超過了3000元/平方米。例如,東莞市當前的房價已經接近6000元/平方米,即使房價相對較低的沙田鎮和常平鎮,房價也在3500元/平方米以上,大多數建制鎮的均價在5000元/平方米以上。對比農民工所能承受的房價與現在農民工流入集中地的房價,可以推斷,如果按照當前的新生代農民工收入水平,假定他們的工資增速能夠趕上房價的漲速(目前來看這一假定基本上不成立),按照商品價購房,新生代農民工中最終能夠實現在務工地城市購房定居夢想的比例也不會超過10%。

(二)新生代農民工的教育程度和職業技能水平滯後於城市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是阻礙其在城市長期穩定就業的關鍵性問題 據中國勞動力市場網發佈的信息,xx年城市勞動力市場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動力需求佔總需求的60.2%,對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勞動力的需求僅佔39.8%。然而,據當前已有的調查數據綜合判斷,當前在新生代農民工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三成左右。同時,城市勞動力市場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受過專門職業教育、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中專、職高和技校水平的勞動力,這部分佔總需求的56.6%,而在新生代農民工中這部分人只有二成左右。也就是説,在知識和技能逐漸代替簡單體力勞動作為勞動力市場選擇標準的背景下,如果新生代農民工的教育和技能水平不能獲得比勞動力市場需求更快的發展,按照他們目前的技能水平估算,只有大約三成的人能夠在城市長期穩定就業。

(三)受户籍制度制約,以隨遷子女教育和社會保障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難以滿足,是影響其在城市長期穩定就業和生活的現實性、緊迫性問題 新生代農民工基於自身閲歷和切身體驗,對子女受教育的期望都非常高。他們中越來越多的人正是為了讓子女能夠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選擇在務工地就業和定居。據中國流動人口監測報告,xx年農村流動人口子女中,70.2%隨同父母流動,只有29.8%留守農村。然而,農民工隨遷子女入學難問題仍相當突出,據教育部xx年發佈的一項研究報告: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公辦國小就讀的比例,北京為63%,上海為49%,廣州僅為34.6%。學齡兒童中未上學的比例,北京為3.81%,上海為3.56%,廣州高達7.19%。農民工子女半數以上都有轉學經歷,在轉學3次及以上的比例中,大城市最高,中等城市最少。一些城市公辦學校還存在收取借讀費和贊助費等行為,而大城市最突出。隨着新生代農民工年齡的增長,他們中越來越多的人將步入育齡階段,與此相伴,隨遷子女教育問題,也必將越來越成為他們在務工地穩定就業、生活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性、緊迫性問題。 國際社會的成功經驗表明,社會保障替代土地保障,是農民實現從農村遷移到城市、從農業轉向非農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對於新生代農民工而言,要想實現在務工地城市長期穩定就業、生活的目標,必須至少享有三個層次的社會保障:其一為解決年老和疾病時後顧之憂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其二為解決失業後暫時生活困難的失業保險;其三為防範淪入貧困境地的最後一張保障網——最低生活保障。然而,據調查,目前新生代農民工中,享有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的比例分別為21.3%、34.8%和8.5%,且不説企業的繳費標準大多以各地的繳費下線為準,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對象為當地城市户籍人口,農民工基本上沒有享受該項保障的權利。顯然,目前新生代農民工實際享有的社會保障水平,與他們企盼在務工地城市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訴求之間,距離還相當懸殊。

(四)職業選擇迷茫、職業規劃欠缺、學習培訓的需求難以有效實現,是阻礙其實現職業夢想不可忽視的因素 新生代農民工大多剛邁出中學校門,他們帶着對傳媒中、社會上成功人士的羨慕和崇拜,期盼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美好的夢想。但是,他們的心智發展尚未成熟、思想尚未穩定、身份認同尚不清晰,面對鋪天蓋地、瞬息萬變的信息和複雜的社會環境,確定具體職業發展目標的能力仍舊不足;加上家庭小型化帶來的更低挫折耐受力,他們制定及實施職業規劃的能力更低。同時,他們繼續學習的願望非常強烈,據調查,69.7%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專業技能知識,54.7%的人表示需要學習法律知識,47.8%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文化知識,但是,由於閒暇時間較少、下班時間較晚、學習培訓機構距離較遠等因素,導致他們能夠便捷、安全、有效接受專業學習培訓的渠道嚴重匱乏。在上述因素下,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發展目標、就業單位頻繁變換,學習培訓的專業技能缺少可持續性或者不適應市場需求。這既浪費了他們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又不利於其人力資本的積累和企業用工的穩定。

(五)情感、精神的強烈需求不能很好地滿足,是困擾他們的首要心理問題,也是在現實生活中最少得到關注的深層問題 新生代農民工正處在交友、戀愛、結婚的黃金期。同時,他們剛走出校門,仍處於“半成人”階段,對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更強。由於上班時間長、接觸面較窄、工資收入低、就業行業農民工男女比例失調(建築業和製造業男性多、服務業女性多),這就使他們普遍面臨想交友沒時間、想戀愛沒人選、想傾訴沒對象的困境,再加上企業管理和文化建設的不足,以及社會人文關懷的欠缺,婚戀和精神情感成為困擾他們的首要心理問題。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感情孤獨”已成為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主要困惑,在北京建築業接受調查的農民工,超過七成將“感情孤獨”作為困難的首選。在實地調研中,透過一些新生代農民工略帶羞澀的話語,常讓我們感到其內心閃爍的隱痛和不安。

(六)勞動合同簽訂率低、欠薪時有發生、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發生率高等勞動權益受損問題,是其亟須解決的突出問題 共同的經濟社會環境,同樣的農民工身份,差距不大的人力資本狀況,使新生代農民工在基本勞動權益實現上與傳統農民工相比雖然有所提高,但是總體境況相似,仍舊普遍面臨着一些共同的、亟待解決的基本問題。這些問題突出表現在勞動合同簽訂率低、欠薪時有發生、職業衞生健康保障不夠等方面。據一項在廣東的調查,xx年,新生代農民工的勞動合同簽訂率只有61.6%;遭遇工資拖欠的人所佔比例為7.1%;人均拖欠工資1538.8元,差不多相當於人均1.5個月的工資。另據國家人口計生委發佈的xx年流動人口監測報告,60%的農業流動人口就業於工作條件差、職業病發生率高和工傷事故頻發的低薪、高危行業。同時,據調查,新生代農民工發生工傷事故時,僅有60%的用人單位為其支付醫療費用。其中,服務業最差,這一比例只有47.3%12.

四、對策與建議

黨和政府對農民工問題始終高度重視,近年來出台了《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農民工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隨着我國進入加快城鄉統籌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階段,隨着農民工羣體內部出現明顯的結構性變化——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農民工的主體並必將成為產業工人的主體,該羣體具有一些不同於傳統農民工的新特徵、新訴求和新問題,這些訴求和問題的積累已經開始顯露出對我國政治社會穩定、經濟可持續發展、農民工家庭幸福及其個人發展的負面影響。這就使有針對性地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成為國家發展中事關大局的緊迫問題。

由於我國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的長期性、城鎮化的過程性、市場經濟的趨利性和社會利益結構的凝固性,使得農民工問題十分複雜。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既涉及農民工的共性問題,又有其羣體特殊性。問題的解決既要着眼全局和長遠,着力完善制度和體制、機制,大力提高已有政策、措施的效力和效率,促進問題的根本解決;又要從新生代農民工羣體的特殊性出發,以促進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為目標,以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最關鍵的環節——就業培訓、住房、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為重點,以素質門檻、學歷門檻、技能門檻、人力資本積累門檻、社會保險繳納門檻和穩定居住門檻等為主要標準擴大户籍改革的口子,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力爭儘快取得新進展。

(一)以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為重點,將解決農民工問題納入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之中,納入常住地公共預算之中 要以貫徹中央《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為契機,以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作為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戰略目標,將解決農民工問題納入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各級政府應以常住人口為基礎,把農民工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明確發展目標、細化階段任務、保障資源和措施、落實領導和機構分工、完善人員配備。中央政府各相關部門應重點就新生代農民工最需要的職業教育培訓、子女教育、住房改善、社會保障、户籍改革和城市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等方面,制定專項規劃,並督促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地方專項規劃。力爭到“xx”期末使目前已有及新增的“兩後生”(指國中、高中畢業後未考取大中專院校,又不願意復讀的學生)80%以上能免費接受一次職業教育,已經進入勞動力市場的農民工80%以上接受初、中級職業技能培訓;確保各地90%以上的農民工子女,能夠進入公辦學校和政府委託的普通民辦學校接受免費義務教育。力爭農民工工傷保險實現全覆蓋,醫療保險達到60%以上,養老保險達到50%以上。解決至少20%的外來農民工進城落户問題。力爭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0%以上,所有城市建立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金制度和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所有城鎮建立農民工就業-服務-維權-傳染病預防一體化的公共服務中心。

建立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土地、公共設施、預算等公共資源的制度,將農民工納入常住地公共預算,並逐漸加大對農民工公共預算的存量和增量投入。建立農民工服務和管理工作的經費保障機制,各級財政應將涉及農民工的就業技能培訓、社會保障、子女教育、計劃生育、權益維護、治安管理和信息系統建設等有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提交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審議。並確保用於農民工的預算在存量和增量上逐年科學、合理地增長。將農民工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使之享受與城鎮職工同城化待遇,逐步實現公共服務統一政策、統一制度、統一管理和統一服務。多渠道多形式提供農民工居住場所,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建設農民工公寓,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設置夫妻房,探索建立農民工住房公積金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將有穩定職業並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深入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落實以輸入地為主和以公辦中國小為主的政策,加快將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公共教育體系,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權益的落實。開展做文明新市民活動,引導新生代農民工按照現代城市文明要求規範自身行為,提高文化素質,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二)通過試行新生代農民工城鎮落户制度,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 户籍問題是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的一大瓶頸。中央明確提出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決策,要求把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在城鎮就業和落户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這為我們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問題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指明瞭方向。各地應積極、穩妥地創新和推進户籍制度改革,對在中小城市、小城鎮實現穩定就業創業而又放棄農村責任地的農民工,取消准入門檻;在穩定就業前提下,農民工有條件進行投資或有不低於城市人均住房面積的住房,或單位提供相應面積廉租公寓的,准許轉入城鎮户口;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積極研究放寬新生代農民工進城落户的相關政策,採取積分制落户辦法,將教育、技術資格、工齡、社保繳納年限等作為積分內容,優先考慮將農民工勞模、農民工高級技能人才、農民工人大代表等農民工優秀分子轉變為市民。可考慮通過穩定居住、社會保險交納、學歷和職業技術、突出貢獻、人力資本積累等標準,力爭每年解決3%的外來農民工——即300萬人進城落户問題,以使符合條件的農民工能夠轉入當地城市户口,享有與當地市民平等的待遇。當前的過渡措施是:一是逐步剝離附加在户口上的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社會福利,引導人口有序遷徙流動和就業。二是普遍推廣居住證制度,進一步清理取消歧視性規定。三是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改善縣城和中心鎮的就業創業條件和人居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綜合承載能力,促進農民工及其家屬向小城鎮聚集。通過不懈地努力,力爭到“xx”期末,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0%.

(三)加強對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落實和監管,加大維護新生代農民工勞動經濟權益的力度 進一步完善立法和政策,為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創造法制環境和制度保障。針對新生代農民工文化、職業技能的不足,研究建立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免費教育制度、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免費勞動預備培訓制度,創新農民工培訓機制,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針對性上崗技術培訓;針對惡意欠薪行為,修改《刑法》,設立“惡意欠薪罪”;針對隨遷子女高中階段教育困境,研究制定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方案;針對公共服務享有和傳染病預防的薄弱環節,研究制定農民工城市公共服務中心指導意見等。

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積極指導新生代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規範企業經濟性裁員。以中小勞動密集型企業、城鄉接合部和鄉鎮企業為重點,開展打擊非法用工專項行動,督促企業依法規範用工。促進建立農民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完善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行業人工成本信息指導制度,推動農民工與企業其他職工同工同酬。督促企業改善管理,強化科學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使廣大職工實現體面勞動。以貫徹落實《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轉移接續暫行辦法》為契機,努力提高新生代農民工基本社會保險的參保率。加強農民工職業病防治和職業健康保護,搞好農民工安全生產培訓教育,嚴格執行高危行業農民工持證上崗制度,依法保障農民工職業衞生和生產安全。

(四)大力提高農民工的社會政治地位,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的人文關懷 加大對農民工的輿論宣傳,宣傳黨和國家關於農民工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及農民工所作的重大貢獻,引導用工單位認真履行社會責任,進一步營造關心、尊重和愛護農民工的良好社會氛圍。暢通農民工利益訴求渠道,保障農民工參與管理社會事務的民主政治權利。貫徹落實修改後的《選舉法》有關城鄉居民選舉“同票同權”的規定,制定相關措施切實保障農民工的選舉權。逐步提高農民工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在各級黨代會、人大和工會代表大會及企業職代會中的比例,增加其參政議政、權益表達、參與決策管理的渠道和機會。注重在優秀農民工中發展黨員,逐年增加新生代農民工在勞動模範、高級技工技師以及有其他突出貢獻者中的比例。

積極組織適合新生代農民工特點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其業餘生活。要深入細緻地做好思想教育和培訓工作,幫助新生代農民工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技術技能素質,加強企業文化、職工文化建設,開展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業餘文化活動,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注意加強青年職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的心理疏導和行為矯正服務,加大對他們心理健康的關注和投入,開展社會關懷活動,幫助他們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調適,緩解心理壓力,提高耐挫能力,樹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關心新生代農民工的戀愛婚姻問題,為他們組織開展交友聯誼活動,為解決婚姻問題創造條件。

(五)進一步探索新生代農民工維權工作的新機制、新方法,形成社會化的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黨政主導、工會運作、相關部門協作的社會化維權工作體制,賦予工會更多的資源和手段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探索促進新生代農民工工作的新機制、新方法。按照促進科學發展的要求,建立農民工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和激勵約束機制,把農民工就業培訓、收入增長、居住、就醫、子女入學和社會保障等基本生活條件改善,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鼓勵各地根據實情、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嘗試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培訓教育、住房改善、户籍制度改革、隨遷子女高中階段教育的新機制和新方法。加強農民工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推進農民工工作在相關機構和地方的常規化和規範化。完善農民工信息統計監測調查制度和農民工信息網絡建設,提高農民工就業管理和服務的網絡化程度,實現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地區之間農民工工作機構的協作機制,使之在勞務對接、權益維護、信息溝通等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同時,借鑑國外解決類似“農民工”和移民問題的有益經驗,為創新我國新生代農民工工作提供參考。

(六)各級工會要進一步加大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力度,增強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要以新生代農民工為重點對象,創新農民工組織形式和入會方式,通過源頭入會、勞務市場入會、先入會再組織成建制勞務輸出、加強勞務派遣工入會等措施,推進工會組建和發展會員工作。加強農民工會籍管理,推廣完善農民工“一次入會、持證接轉、全國通用、進出登記”的工會會員會籍管理制度,健全城鄉一體的農民工流動會員管理服務工作制度。加強鄉鎮(街道)、村(社區)工會組織建設,大力推進區域性、行業性基層工會聯合會建設,聘用社會化、職業化工會工作者,充分發揮基層工會聯合會在組織農民工加入工會中的重要作用,擴大對農民工的覆蓋率。進一步推行和探索會員優惠辦法,拓寬優惠渠道,體現會員與非會員的區別,增強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農民工自願入會的積極性。

加強源頭參與機制建設,積極參與《勞務派遣規定》、《企業工資條例》、《企業民主管理條例》等涉及農民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制定,積極反映新生代農民工利益訴求,提出政策主張,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進一步推進《勞動合同法》等相關勞動法律和制度的貫徹落實,督促相關部門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專項檢查。以非公有制企業為重點,開展覆蓋農民工的職代會、工資集體協商和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工作,保障包括新生代農民工在內的廣大職工民主權利、工資分配和獲取勞動報酬的權益。有針對性地做好新生代農民工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其依靠工會組織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推廣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工作模式,積極開展政策諮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小額貸款擔保、跟蹤扶持等農民工就業服務。繼續推動“千萬農民工援助行動”、“家政工程”、法律援助等活動的實施,發揮工會“職工就業培訓基地”、“農民工技能培訓基地”的示範作用,開展有工會特點、符合市場需求和新生代農民工要求的培訓,着力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技能水平。支持企業開展崗位培訓,推動落實企業組織農民工培訓的資金補貼政策。加強輸出地和輸入地工會的信息交流和勞務對接。積極開展建設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努力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造就高素質的現代產業工人。

【第3篇】最新武漢“新生代”企業家調研報告:“高富帥”大多有高學歷

過高等教育,一入職便任職管理崗位,這是不少“新生代”企業家的特徵。他們年輕有活力,性格鮮明。這些自己創業或繼承父業的年輕人,有哪些鮮明的標籤?昨天,記者從市委統戰部獲得一份《關於武漢市非公有制經濟新生代培育的調研報告》,這份報告首次從不同層面刻畫了武漢“新生代”們的特徵。

“高富帥”大多擁有高學歷

據統計,武漢“新生代”羣體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20歲-30歲的羣體中,57%的人大學畢業,約43%的人擁有研究生學歷。在專業選擇上,他們更青睞經濟管理類專業。他們的父輩,也就是“原生代”更加註重對“新生代”在企業經營管理和事業接班上的培養。

“新生代”不僅學歷高,入職後的起點也高。近五成“新生代”在30歲之前便擁有管理經驗,從事基層工作5年以上的“新生代”極為少見。

掌控的資源和資本遠超父輩

父輩辛苦打拼下來的家業該如何延續?90%以上的父輩已經或者打算把企業傳給自己的兒女,但是也有些父輩沒有這樣的打算,主要是覺得辦企業累、責任重。“新生代”傳承家業和發展主要有四種途徑:父子共創夥伴型佔25%,父輩傳帶型佔50%左右,獨立二次創業接班型佔15%,應急接班型佔10%。

與“原生代”相比,“新生代”繼承、掌控的資源和資本遠超其父輩。據統計,武漢市“新生代”中資產過億元的有幾十人,資產過5000萬的近百人,資產過 1000萬的達數百人。

“創二代”更能體會父輩艱辛

武漢市工商聯透露,目前,武漢市“新生代”聯誼會吸納了武漢主要的民營企業一把手的子女,有100多個成員。聯席會中有六成多繼承了家族產業。其餘的一部分人因為“世界很大,想出去看看”,而選擇了與父輩不同的發展軌跡。

武漢市“新生代”聯誼會執行會長、1989年出生的卲勝強就是其中一個與父親“決裂”的“創二代”。xx年大學畢業後,卲勝強進了外地的一家外資企業,做人力資源管理。不久,父親召喚他回家繼承家族的鋼材生意。而他鐘情於自己的創業路子,不願意妥協。最終,他沒拿家裏的一分錢,與合夥人湊了20萬元,白手起家。xx年,他開出了屬於自己的獵頭公司,今年已經擴張到了10家,一年的營業額超過700萬元。

“自己走出來了,才深刻體會到了父輩創業的艱辛,反而更能理解他們,更能體諒他們的良苦用心。”他説。

“新生代”對未來充滿憂慮

在外界看來,“新生代”們風光無限。但報告指出,“新生代”在融入社會中還存在着一些薄弱環節。由於缺乏艱苦生活的鍛鍊,“新生代”們實際工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遠不及“原生代”。而他們的獨立意識強,參與社會活動並不積極,社會責任意識還不強烈,融入社會的能力和信心有所下降。

他們的信心下降同樣表現在對自家企業的發展上。調查表明,有近75%的“新生代”對未來企業發展和個人發展充滿憂慮,主要是對個人能力的信心不足,對企業未來發展的信心不足。

“很多人喊我們‘富二代’,其實,我們也是很努力的一代。”不少“新生代”聯誼會的成員告訴記者,“富二代”的光環也是滿載壓力的。“即使繼承了家族產業,一樣要用最新的理念、創新的思維來武裝企業,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第4篇】對大一新生適應情況及紀檢工作的調研報告

對大一新生適應情況及紀檢工作的調研報告

文學院學生會紀檢部

一、大一同學剛剛入校,對大學生活還不甚瞭解,對學院的規章制度也不太熟悉,須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為以後四年的生活學習打好基礎;高年級同學容易產生懶惰心理,違反學院規定,因此加強對他們的管理工作非常必要。同時,營造一個良好的院風對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在此背景之下,紀檢部對學院學生進行調研。

二、調研的目的及內容

(一)調研的目的:

1、使大一新生迅速融入大學生活,適應學院規章制度,在調研的同時,加強對他們的教育管理;瞭解學生生活中不良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

2、掌握高年級同學心理狀態,制定相應問題的應對辦法,從根本上解決高年級同學管理問題。

(二)調研的內容:

1、新生對學院專業設置滿意程度與否;

2、新生對大學生活的感悟;

3、新生在大學生活、學習中所碰到的的問題;

4、新生對學生會的態度以及對紀檢部工作的看法;

5、高年級同學對學院管理規定的想法與建議

三、調研方法

採用走訪調研,分為兩組,走訪大一新生及高年級老生,對他們所關心的問題進行總結。

四、問題彙總

1、大一新生現階段問題主要集中在學習、生活兩方面。學習上,新生剛從高中走入大學,要完成被動式學習向主動式學習的轉變,一時很難習慣,因此他們普遍反映來大學之後不會學習,不知道怎麼學習。以前都是老師圍着學生轉,現在平時根本見不到任課老師,所以他們在學習上希望學院能提供一個合適的方法,我所走訪的大一新生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在學習上有困惑。在這一方面,學院規定同學們上晚自習就是要給新生一個適應的過程,但在日常檢查中,有一些同學還是無故逃課,這在管理上給紀檢部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的想法是組織一些交流會,讓同學們認識到大一上晚自習的重要性,同時加強日常檢查工作,雙管齊下,為新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日常上課中,我們也會定期檢查各班上課情況,堅決處理逃課、曠課同學。另外,很多同學對大學四年將要走的路不太清楚,主要是對“考證”都要考哪些不太清楚。建議學院可以多組織一些交流會,同時把同學們關心的問題解決方法印製成小冊子發給新生,讓他們對自己的將來有一個較好的規劃。生活上,同學們也有很多疑惑之處,大多數同學是第一次離開家門,多少會有些不適應,他們的為題主要集中在對宿舍管理的不理解上,甚至會產生一些逆反心理。

2、新生對電腦的看法。

很多新生看到高年級很多同學都帶了電腦,所以他們很關心新生是否也能帶。我認為大學生網癮形成的主要一個原因就是宿舍內安裝電腦,因為大部分同學帶電腦並不是為了學習而是打遊戲、看電影。尤其是那些對學生會、班委不熱心的同學更容易因為無聊而逐漸染上網癮。當然,網癮的形成還有其更深層的原因,但宿舍內的電腦佔了很大一部分。經調查大一男生中現在有4人帶了電腦,我認為這個數字,在近兩個月中還會增加,不易形成良好風氣。因此我建議,在以後新生入學時學院應該加一條規定,不允許新生帶電腦。

3、新生對學生會的看法。

很多新生認為學生會很黑暗,而且在納新時各部的幹事也是已經內定的。這主要是他們對學生會的誤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些不負責任的高年級學生故意詆譭學生會讓新生產生失落感,這給學生會造成很不好的影響,我所接觸的一些新生都曾聽到過一些很消極的話。我認為我們應該加強宣傳,通過我們的實際行動讓大一新生認識到學生會的優點,同時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調動大一新生的積極性。

4、新生對紀檢部的看法

通過走訪調查,我發現大一新生普遍對紀檢部的工作有牴觸心理,尤其是對跑操的檢查,很多同學不喜歡跑早操,究其原因還是懶惰。總體來説,跑操有利有弊,但利大於弊。所以我認為還是要加強檢查,同時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同學們在跑操的同時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現在跑操已經取消,紀檢部工作將重點放在課堂檢查上

5、高年級同學

很多高年級同學現在對學員的規章制度不聞不問,經常有夜不歸宿、逃課曠課的現象,給我們的工作開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所以我建議學院還是要從學生幹部開始抓,紀檢、宿管通力合作把學院工作搞上來。

五、工作總結

通過走訪調查,我們制定以下工作計劃

(一)嚴格規範,努力完成紀檢部工作.

加強組織管理,落實責任分工,紀檢部成員將在學院老師及學生會的指導下,落實責任,明確分工,全力為廣大同學創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二)增強內部溝通和了解,強化團隊意識.

紀檢部人員相對較多,為了使工作順利有序,新學期則要求各工作人員加強內部交流和溝通,共同提高。每週召開部內工作會議,相互交流,總結經驗教訓,提高工作效率,提出工作上的困難和問題,並找出解決方案,主要內容是對於紀檢工作的看法,意見和建議。

(三)勇於發現問題.

1、紀檢部在盡職完成本職工作後,也要在平時學習和活動中善於總結敢於提出問題,並及時向學生會和學院老師反映,並在老師的指導下,作出相應的改正,發動每一位幹事的積極性.

會議考勤與紀律維持,認真做好考勤工作,我部將定期進行彙報,向大家公開,以便大家核對,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2、不定期瞭解上課曠課情況。從班委處瞭解,對虛報情況的班委查處並上報,對曠課人員依情節嚴重性處理。

3、定時檢查晚自習出勤情況,每週總結記錄,對無故缺席人員依情節處理。

4、對校、院舉辦的各種活動、會議進行紀律檢查和監督。活動前向有關人員瞭解出勤人員名單,用點名或簽到的方式記錄出勤情況。會間注意整頓紀律,對擾亂秩序的給予警告,並登記上報。

對各種違紀情況做好記錄並及時處理,每週學生會例會前做好總結。

紀檢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相信,在學院老師、學生會的領導之下,我們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文學院學生會紀檢部

XX年11月6日

【第5篇】新生代民工調研報告

xx年的暑假,我到惠州以打工的方式參加了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在此次暑期實踐過程中,我着重調查了新生代民工在當今社會的發展狀況。

當前,在中國2億進城務工的農民中,1980年後出生的約有1.4億人之多,佔務工者的60%多。xx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將他們作為一個新的社會羣體——“新生代農民工”給予重點關注。

一、新生代民工的社會特點

新生代民工是難以定義的一羣社會羣體。儘管現在他們仍被社會歸類於“農民工”,但他們中的很多人從內心裏抗拒這個稱呼:有人稱呼自己為“新產業工人”或“新市民”,有人在竭力推廣“新工人”這個稱號以取代農民工的羣體標籤。但是不管怎麼説,新生代民工“三高一低”的羣體特徵(受教育程度高,職業期望值高,物質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已經使他們與上一代農民工形象有着截然的不同。或許,從他們想要成為的社會角色看,“新市民”才是廣大新生代民工的追求的目標。

總之,他們是時代的新人,轉型期中國湧現出的又一個引人注目的全新的社會羣體。我認為,當今社會對他們的看待,應有全新的視角;對他們的評判,應有積極的態度。那些城市人戴着有色眼鏡的嫌惡和排斥,那些低品位老闆居高臨下的擔憂和憐憫,都無助於我們瞭解這一肩負歷史使命的羣體,更無助於國家正確處理這一羣體的有關事務。唯有在更深更廣的時代層面上,我們才能尋找到這一羣體的準確定位,他們是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新一代承載者,中國未來的又一羣創造者。

自從改革開放將中國推入世界經濟大潮以來,交織了國家富強和個人幸福的新社會主義夢想就成了全體中國人的共同追求。如今,這個夢想被注入一股全新的動力,那就是新生代農民工。

新生代的民工太廣泛了,那些揹着筆記本電腦四處奔波的也是民工,社會需要大量的技術型人才,所以今後的民工應該抽出精力時間提高自己的專項技能,也就是説要有一技之長。過去百萬民工過大江,現在沒有技術的活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難幹了,生活成本的增加帶來的必然是結婚生育後代教育等問題,民工賺錢難,花銷的確因為在城市中而增加,那就迫切需要民工的收入水平提高。但是如何提高呢?唯有走技術工人的路線,同樣的活你能做,別人不能,你做的更好就有飯吃,拿的就多。社會就業是殘酷的,新生代民工更需要加強自己的能力。

二、新生代民工的消費特點

新生代民工的金錢價值觀比起老一屆民工發生明顯的變化:個人消費支出快速增加,不再為攢錢而使自己變成“苦行僧”——這是他們不同於父輩的顯着特點。

據我在暑期實踐期間內的調查,xx年七、八月,森裕鞋材加工廠新生代農民工平均每月掙錢1500元,只交回老家500元,即將近七成的工資收入被自己花掉了,或者自己留着了。他們把超過一成的收入花在了文化娛樂例如:上網、唱k和電話費上。新生代農民工在接受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受到了一些不良風氣和固有陋習的影響,出現了“月光族”等不好的現象。在森裕鞋材加工廠,新生代農民工60%是剛剛從學校畢業就直接進入城市打工,既沒有吃苦耐勞的思想準備,也沒有吃苦耐勞的能力和精神,過分追求較好的生活,勤儉節約的品格逐漸淡化。根據我的調查,有68%的新生代民工收入主要用於自己的吃穿住行,工資很少寄回家,70%的人擁有手機。一些人崇尚享受,注重攀比,非理性的消費觀念和奢侈的男女交往往讓收入較低的新生代農民工生活更加陷入困境。

我國農民工市民化面臨的前沿挑戰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出生的第二代農民工的市民化。隨着第一代農民工年齡的增大和逐步返回農村,新生代農民工陸續進入城市併成為農民工的主體。他們的成長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與其長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他們在文化程度、人格特徵、打工的主要目的、城市認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與農村家庭的經濟聯繫等方面與第一代農民工也迥然不同

2、他們的“城市夢”也比他們的父輩更為執着,他們中間大多數人不願意在結束了若干年的打工生涯後回鄉務農。在森裕鞋材加工廠,大部分新生代民工都是來自河南一帶,鄉下的生活已經不能滿足他們對物質的要求,城市的時尚節奏才是他們所追求的夢想。

3、他們中間絕大多數根本沒有務農的經歷和經驗,回到農村難以立足生存。

三、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面臨的挑戰

新生代農民工及其市民化面臨的前沿而又現實的挑戰突出表現在:

1、他們的勞動供給和就業行為明顯不同於第一代農民工。在不同時代成長的農民工有着不同的閲歷和自身不同特點,導致他們追求目標、偏好等不同,因此,僅僅將農民工視為同質羣體的傳統研究方法不能瞭解當今農民工勞動市場的供求狀況。新生代農民工因為他們的效用和目標與第一代農民工的差異導致了他們的勞動供給及其在勞動力市場的供求均衡點與廠商需求之間存在“間隙”而出現“民工荒”等現象。

2、他們對社會保障的需要勝過第一代農民工。在心態和觀念上,第一代農民工更接近於農民,對城市認同感較低,即使在城市中無法生存時,還有回鄉務農的最後一條退路。第二代農民工更接近於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較高,但與城市勞動力相比,由於缺乏必要的專業技能和進入正規就業市場的本領,心中過高的期望與所面對的非正規就業市場,形成巨大落差,在城市中無法實現真正立足,但也不願甚至沒有能力退回到農村中務農,成為了城市和農村之間真正的“兩棲人”。新生代農民工不僅需要勞動權益的保護,而且需要社會失業救急網絡的保障。

3、他們的市民化問題如不能順利解決,將直接關係到城鄉的社會穩定。與第一代農民工相比,第二代農民工是更需要市民化也是更容易市民化的羣體。他們更加渴望城市的文明,意識和行為已接近於城市人,但因為個人、制度和市場等多方面原因依然滯留在農民工隊伍中。隨着第二代農民工進入城市的規模越來越大,如果長期不能邁過市民化這道“門檻”,累積到一定時期和規模時很有可能引發為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對於第一代農民,人們的印象多是“大包小包、一頭亂髮”,但在森裕鞋材加工廠的招聘上,出現了不少與此大相徑庭的“新生代”農民工:他們年齡普遍在16到25歲,會説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時不時地從包裏掏出名牌手機;基本沒有務農經歷,受教育程度較高(學歷普遍在初、高中甚至大學);他們與上一代農民工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觀和就業觀。“新生代民工”不再老老實實地待在最髒、最累、最“沒出息”的工作崗位上,不再省吃儉用攢錢往家裏寄,更不會掙夠錢回家蓋房娶媳婦。在受到歧視時,他們會摔門離去。

在惠州眾多工廠裏:新生代民工有78%未婚;基本上沒有務農的經歷,很多是從學校畢業後就直接外出的,有的甚至連基本的農業常識都缺乏;從動機上看,他們基本上不是基於“生存理念”外出,而是更多地將流動視為改變生活方式和尋求更好就業發展的機會。

第一代農民工普遍將謀生作為第一目標,建築工地等是他們的聚集地,新生代民工的目光則投向三產服務業、製造業、紡織業、電子業等行業,特別是

廣東的新生代民工,主要把目光集中在第三產業(服務行業)。賺錢只是他們外出打工的部分目的。他們希望在城裏買房,能像城裏人一樣平等地生活。

因為有着更多的社會期盼,他們找工作時也往往更“挑剔”。“雖然我來自農村,但這並不代表我對生活質量沒有要求。我同樣需要娛樂,需要交友,需要上網來了解全國各地的信息。”“我有技術,不愁工作,我要進大企業工作。”這是一個第二代農民工對找工作一直持觀望態度。

許多用工單位很需要這些人,但也對此表現出了相當的擔憂。“現在不少年輕人,在工廠有點不高興,什麼也不想,馬上走人。”我曾經採訪過森裕鞋材加工廠的人事部負責人,他説:“用人單位有一部分認為,第二代農民工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敬業精神差。歧視與城市融入‘民工’是‘農民工’的簡稱。從社會分工角度來看,農民本來是一種職業,然而在中國農民自古以來就帶有身份的色彩。再者,新生代民工由於思想的時代化,在管理方面很多時候都要注重時代隔閡,大多公司都是以‘70後管80後,80後管90後’的模式在運行。”

改革開放以後,農村生產率的迅速提高,使本來就人多地少的農村有了大量剩餘勞動力,當城市工礦產業改革邁開腳步時,大批農民湧入城市務工。城市對農民入城,既歡迎又有些排斥。農民進入城市大多幹的是最苦、最累、最髒、掙錢最少的工作,的確填補城市職業的許多空白,給城市居民帶來許多方便,也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展;然而,農民湧入城市也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使得城市居民對他們產生一種拒斥意識。

入城務工人員所受到的經濟上、政治上的待遇,與有城市户口的工人相比確實也是“二等工人”。他們與有城市户口的工人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權,同工不同福利保障,就業單位的管理人員還把他們當作另類工人管理,甚至有的城市規定限制他們進入某些行業就業。

這些現象,不僅明顯違反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選擇職業、取得勞動報酬等一系列權利;而且背離了現代社會通行的文明準則,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平等規則,傷害了為數眾多的社會成員的尊嚴,妨礙城市發展的正常化進程,甚至對目前的貧富兩極分化也起着推波助瀾的作用。給人們直接的感覺,就是它放大新生代民工與城市市民的距離。

四、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問題

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六大問題是:工資收入水平較低、務工地房價居高不下,是阻礙其在務工地城市長期穩定就業、生活的最大障礙;受教育程度和職業技能水平滯後於城市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是阻礙其在城市長期穩定就業的關鍵性問題;受户籍制度制約,以隨遷子女教育和社會保障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難以滿足,是影響其在城市長期穩定就業和生活的現實性、緊迫性問題;職業選擇迷茫、職業規劃欠缺、學習培訓的需求難以有效實現,是阻礙其實現職業夢想不可忽視的因素;勞動合同簽訂率低、欠薪時有發生、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發生率高等勞動權益受損問題,都是社會亟須解決的突出問題。

五、怎麼樣解決新生代民工所面臨的問題

第一,要真正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自由流動不成問題的今天,户籍制度的本質是依附於其上的種種福利、政策和管理方式,如何改革是一件系統工程,各級政府應着力研究儘快採取行動。在沒有放開“新生代農民工”入户時,城市管理者應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儘量為農民工提供與當地人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最重要的是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除養老保險等外,要格外重視失業保險,以幫助職業不穩定的農民工度過困難期。各地政府應逐步降低農民工入户門檻,爭取儘早取消户籍的城鄉劃分這種不公平的等級劃分。

第二,要為農民工獲得城鎮住房制定相應的政策。新生代農民工要想擺脱流離顛沛的狀態,“居者有其屋”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客觀地説,在户籍制度未取消的前提下,任何城市的住房政策制定者都不敢也不願首先將農民工納入自己的保障住房範圍,若農民工可購買經濟適用房,將吸引過多農民工直至城市不堪重負。目前比較可行的辦法是為農民工提供廉租房,為新生代農民工修建宿舍或單身公寓。長遠看,應綜合考慮集體農村土地制下農民入城后土地權益的變現問題,即將農民工作為集體一員“共同所有”的土地,轉變為其個人的財產性收入,變為購買城市住房的“第一桶金”。

第三,要動員社會力量,提高農民工的文明素質,為農民工融入城市文明創造條件。儘量為新生代農民工提供免費或低學費的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幫助其掌握更多更好的謀生技能。政府、用人單位、公益組織等,應為農民工舉辦更多活動,或者支持農民工自己舉辦,加強農民工與市民的交流,以做到彼此理解、彼此接受。另外,要加強農民工二代的教育和培訓,在基礎教育上保證與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水平,使他們能夠通過接受高等教育等改變命運,有一個正常的通道來完成社會地位的轉變和上升。

總地來説,新生代民工身上富有很多時代的氣息,這些氣息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但是與此同時,他們身上也帶有一些時代的陋習,約束他們的發展。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新生代民工,而新生代民工的發展又要社會來提供保障,兩者相互相乘。

除了社會要改變對新生代民工的看法和待遇之外,新生代民工的崛起還有賴自身知識的增加,中國的崛起靠的還是知識。在學好技術和本領的同時,新生代民工還應抓住工作中的機遇和挑戰,適時的表現自己的能力,搞好與周邊的人的關係,抓住機會往上發展。與此同時,對自己嚴格要求,要有一個遠大的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分步突破也是很重要的。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協調社會與新生代民工的關係,新生代民工必定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過程中留下他們的輝煌足跡!

【第6篇】新生代農民工調研報告

近年來,新生代農民工逐漸成為我國農民工大軍中的主力軍。隨着新生代農民工數量不斷增長,他們面臨的生存困境,及其引發的社會問題與社會衝突,開始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關注。

日前,由清華大學社會學系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合組成的“新生代農民工研究”課題組,發佈了他們最新的調研報告——《困境與行動——新生代農民工與“農民工生產體制”的碰撞》(以下稱報告)。課題組在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中的農民工進行抽樣調查,並對珠三角地區的農民工生存狀況做了深入的田野調查後發現,相比於老一代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的行動取向格外突出,表現為更頻繁地參與維權行動、更為主動地進行勞資博弈。

“新生代農民工頻繁地捲入勞資衝突甚至參與一些集體性事件並非偶然,是新生代農民工的新特徵與一些舊有制度之間發生碰撞後的必然結果。對於我國來説,新生代農民工問題已經擺在眼前,想躲也躲不過去。我們必須正視這個問題,並做出改變。”課題組負責人、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沈原説。

許多新生代農民工樂於將自己看成城市小白領

一般意義上,新生代農民工是指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以後,年齡在16週歲以上,在異地以非農就業為主的農業户籍人口。然而報告認為,新生代農民工不能只是一個簡單的年齡、生理概念,應該從社會、經濟、文化、心理等不同維度來界定他們的羣體特徵。

新生代農民工羣體最大的特徵是什麼?報告給出答案——疏遠農村,親近城市,受教育程度較高,與企業和國家的關係均已不同於老一代。

“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對農村生活較陌生,也較為欠缺認同感。”報告中引用的課題組調查數據顯示,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務農的經歷明顯較少。在老一代農民工中經常務農的比例是31.0%,沒有務農經歷的比例僅26.0%;而在新生代農民工中,44.0%的人完全沒有務農經歷,44.1%的人偶爾務農,經常務農的比例只有11.9%。

調查還發現,新生代農民工與農村的經濟聯繫也在不斷減弱。從將工資結餘寄回農村老家來看,新生代農民工明顯不如老一代積極。老一代農民工2022年平均年度結餘15378元,其中有11063元寄回家,佔結餘的72.0%。而新生代農民工2022年的平均年度結餘僅9684元,其中寄回家的錢為5654元,僅為58.4%。

與疏遠農村相對應,報告分析指出,新生代農民在受教育程度、消費習慣、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社會關係網絡和對外來的期望等5個方面表現出極其強烈的親近城市的傾向。

從受教育年限來看,新生代農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7年,遠高於老一代農民工的8.6年。新生代農民工中接受過高中、中專、技校及大專、自考本科等中高等教育者的比例為53.7%,遠遠高於老一代農民工的25.7%。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年限的增長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提升了他們部分的職業技能,同時也使他們在進入工廠之前有了更豐富的城市生活經歷。

在消費習慣上,收入更低、消費更多、結餘少、出現透支現象等城市年輕人的消費模式,已經成為新生代農民工的整體特徵。

報告對兩代農民工的日常開支進行詳細比較後發現:新生代農民工在消費習慣上逐漸城市化,他們在娛樂、服裝、通訊等項目上的花費都顯著高於老一代農民工。具體而言,除了住宿和伙食之外,老一代農民工月均花費在100元以上的其他開支項目只有兩項:生活日用品和請客送禮;而新生代農民工月均花費在100元以上的開支項目有4項,按花費多少依次是服裝、生活用品、娛樂、通訊。其中新生代在服裝(169元)和娛樂上(115元)的花費分別是老一代農民工的2~3倍。

與消費習慣類似,報告認為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休閒方式上也已明顯具有了城市年輕人的特徵,他們和城裏的年輕人一樣愛玩電腦、玩手機,喜歡上網。而且與只受過初等教育的新生代農民工比,受過中高等教育的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方式更具有城市年輕人的特點。以上網為例,在老一代農民工中,上網的人數僅佔32.2%,而且每天上網的平均時間也不到40分鐘;在新生代農民工中,上網的比例為85.7%,每天平均上網時間為2.7小時;而在受過中高等教育的新生代農民工中,這兩個指標均高達91.3%和3.3小時。

調查顯示,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關係網絡也開始向城市轉移。在遇到問題時會求助的“第一人”中,相比於老一代農民工首選家人親戚(67.0%)與朋友(21.0%),新生代農民工求助家人親戚的比例雖然也排在第一位(54.0%),但是其求助朋友的比例則大大提高(41.0%)。在對外來的期望方面,新生代農民工親近城市的特點則更為明顯,有近六成的新生代農民工對未來的打算是繼續在城市發展,明確表示回鄉村老家發展的不到五分之一。

參與該課題實地調研的清華大學博士生汪建華告訴記者,在與新生代農民工打交道的過程中,他經常忘了自己是在和農民工打交道。因為不論言談舉止還是穿着打扮,一些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小白領幾乎沒有區別,而且許多新生代農民工也樂於將自己看成城市小白領。

短工化使新生代農民工低工資低福利的狀況難以改善

疏遠農村並親近城市的年輕人能否順利融入城市呢?

報告指出,新生代農民工是一個具有新特徵的羣體,但他們面對的卻是與老一代農民工相同的“農民工生產體制”,這個體制包含兩個方面:“工廠權威管理體制”和“拆分型勞動力再生產製度”。正是這兩個制度的存在,使得當前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困難重重。

首先,“工廠權威管理體制”是指以高強度與長時間的簡單勞動、微薄的工資待遇、嚴苛的管理制度、危險的工作環境等為特徵的現代工廠制度。

由於許多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且具有一定城市生活經歷,他們對自己的工作也形成了新的期望。調查發現,新生代農民工相比於老一代農民工更重視工作的發展前景與意義,更看重企業的管理制度。這一特點在受過中高等教育的新生代農民工中表現得更為突出。

新生代農民工懷揣着對工作的新期望,可是他們在現實中又不得不面對殘酷的工作環境。調查顯示,在工資方面,新生代農民工2022年上半年平均月工資為2416.46元,比老一代低約570元;在勞動保護方面,進入勞動力市場時間不長的新生代農民工中有13.0%受過工傷,與工作時間是他們3倍的老一代基本持平(13.3%)。

“低工資、低保障……新生代農民工所處的這種‘工廠權威管理體制’,使得他們在期望與現實間形成強烈反差,也讓他們感覺到,城市並不親近,想要生存下去依然舉步維艱。” 汪建華説。

其次,“拆分型勞動力再生產製度”是指,造成我國的農民工在城市工作卻在農村養家、養病、養老的基本制度安排,最典型的就是當前的城鄉户籍制度。

報告指出,勞動力再生產包括勞動力的“維持”和“更新”兩部分。前者指的是勞動者恢復體力腦力的過程,而後者則包括一系列勞動力代際更替的安排,如贍養老人、撫育子女等。一般而言,勞動力的維持和更新兩部分應緊密結合,在同一制度背景中進行。可是在我國,農民工的勞動力再生產過程卻被拆分開了。農民工個人體力腦力的恢復是在工廠中實現的,儘管這往往只是以擁擠的住所和缺乏營養的食物來“維持”;而勞動力的代際“更新”則是在這些農民工的來源地即鄉村老家中實現的,農民工的父母、子女留在了生活成本較低的村莊,老人贍養和子女撫育也部分需要依靠農業生產來實現。

“拆分型勞動力再生產製度”造成的最直接後果,就是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和農村的雙向依賴。一方面,他們需要以在城市中工作獲得的工資維持生計。在課題組調查的1017名新生代農民工中,57.2%的人在2022年將工資結餘帶回農村的家中,他們每人平均帶回家中9500元;另一方面,他們的家庭生計也同樣離不開農村。調查發現,新生代農民工的家庭收入有大約20%來自農村,在266位有孩子的新生代農民工中,有51.1%的人至少有一個孩子生活在農村。

課題組成員、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郭於華説:“由於新生代農民工與舊的‘農民工生產體制’之間存在着不可調和的矛盾,對於原本渴望離開農村、進入城市的他們來説,農村已然是‘回不去’的舊鄉,城市則成了‘留不下’的異地。他們每年不得不像候鳥一樣遷徙於農村家鄉與城市工作地之間,而每一次遷徙經常伴隨着工作的轉換。於是,‘工作——返鄉——再找工作’的短工化模式在新生代農民工中相當普遍,在這種短工化的困境中,他們低工資、低福利的現實狀況就更難得到改善。”

新生代農民工經常會主動提出利益訴求

調查發現,儘管新生代農民工平均外出務工時間遠低於老一代農民工(4.3年對12.4年),權益受損比例也明顯低於老一代農民工(14.1%對19.5%),可是他們參與羣體維權的經歷卻與老一代農民工沒有明顯差異(4.5%對5.0%)。也就是説,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的行動取向格外突出,更容易捲入勞資集體事件中。

“新生代農民工行動取向突出並非偶然,而是新生代和舊制度遭遇的必然邏輯。”課題組成員、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講師何江穗分析指出,在舊制度下,新生代農民工的不滿主要來自兩方面:首先,新生代農民工嚮往城市,可是“拆分型勞動力再生產製度”卻讓他們既不能融入城市,又不能離開農村,兩邊都有聯繫,實際上卻又漂泊無根;其次,由於新生代農民工教育程度高、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具有城市年輕人的特徵,嚮往能成為活生生的“人”,可是在高強度生產、低工資待遇的“工廠權威管理體制”下,他們經常只被看做是幹活的“手”。

“正常情況下,農民工有了不滿可以通過正常渠道解決。可是在實際中,由於農民工缺乏自己的工會組織、社會組織的支持,而他們唯一能依靠的司法維權這條道路不但時間和金錢成本高,而且實際效力更是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新生代農民工只能將自己的不滿訴諸非正常渠道,比如集體維權行動等。”何江穗説。

報告進一步指出,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不但更具行動傾向,而且他們的行動模式和訴求目標也顯現出新的特點。課題組比較了不同類型農民工參與的集體維權事件後發現,在那些老一代農民工仍佔相當比例的工廠中,集體維權通常只是為了保護自身權益不受損害;而以新生代農民工,特別是受過中高等教育的新生代農民工為主的工廠中,他們集體維權的目的並不止步於法律規定的基本工資,而是進一步要求增加工資,明確提出建立工資調整制度和完善工會制度的要求。

也就是説,新生代農民工不是隻在自身權益受損的時候才被動維權,他們經常會主動地提出利益訴求,而且他們的訴求也不僅僅停留在經濟層面,許多更是深入到制度層面。

沈原認為,未來我國的新生代農民工數量還會繼續增長,而且現在的新生代農民工中,許多人將會面臨娶妻生子、老人贍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問題,這樣一來,他們與舊制度之間的衝突將會更加激烈。“如果舊制度依然‘不為所動’,以新生代農民工為主體的工人集體維權事件必將越來越頻繁、激烈,社會的穩定與發展都將受到嚴重威脅。”

如何才能避免未來這種局面的出現?報告指出,需要將着眼點放在落實新生代農民工的企業公民與社區公民身份上。

報告解釋,“企業公民”是指農民工在工廠中不僅僅是勞動者,而且還享有“公民權利”,有權就自己的工資、工作條件和其他相關問題提出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集體議價機制。而“社區公民”身份主要指農民工有權享受城鎮居民所享有的各種社會福利,這包括農民工及其子女有權在城市中平等地享受包括教育、醫療、住宅等在內的各種公共服務。

“賦予新生代農民工公民身份及集體議價權利並不危險。”汪建華在田野調查中發現,新生代農民工在行動過程中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行動方式有沒有違法,在提出訴求和進行集體談判時,往往也會將物價和生活成本、同行的工資水準、市場用工狀況、企業利潤等指標作為最重要的依據。也就是説,新生代農民工的集體行動會很嚴格地遵守法律與市場的準繩,完全可以保持在和平、理性、可控的狀態。

“如果説在改革初期,市場經濟的原始積累是建立在一部分人的付出和犧牲之上的,那麼,現在改革開放已進入第四個10年,經過兩代農民工的付出,國家經濟水平提高了,城市擴張和繁榮了,社會整體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相對富裕了。如果仍然要靠犧牲農民工來促進經濟繁榮,那不得不説這是整個社會的悲哀。”郭於華説。

報告最後指出,在經濟結構轉型和人口變遷的背景下,統籌解決農民工問題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具備了現實條件。只有徹底改變農民工生產體制,才能使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生力軍的農民工羣體工作有尊嚴、生活更幸福,才能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模式轉變,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新生代農民工調研報告範文

【第7篇】2022年新生兒家庭消費狀況調研報告

xx年,國家開放“單獨二胎”政策,再掀生育熱潮。未來,中國新生兒數量有望上升到每年xx萬。新生兒大軍中,不僅是80後們普遍進入適齡生育期,更多的90後們也陸續加入媽媽行列。這些新生力量家庭,將拉動上萬億元的市場消費!因此,洞察他們獨有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特點,具有深刻的研究意義。

在此背景下,育兒網聚焦中國新生兒家庭,發佈《xx年新生兒家庭消費狀況調研報告》,調研現今新生兒家庭的消費情況,洞察新生兒期的“零歲消費”特徵,結合現狀探尋母嬰產品市場行業的發展商機!

本次調研以育兒網為調研平台,採用網絡在線問卷調研的形式,面向全網孕期、新生兒期到嬰幼兒期的媽媽展開,總計收到有效樣本數15999份。報告反映,80、85、90後成為中國新生兒家庭的主流消費人羣,而家庭中身為女性的媽媽們,具有母嬰消費的主要決策權。因此,把握媽媽們的消費心理、消費行為及習慣等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消費家庭主體調研

1、新生兒家庭主流消費人羣:80、85、90後平分秋色

報告顯示,80、85、90後逐漸成主流消費人羣,並且80後不再是最主要的孕育人羣,更加年輕化的85、90後,陸續步入家庭孕育生活。而70後,僅微弱佔比3.43%。90後雖年紀最輕,但與70、80、85後相比,卻相對較早就踏入了孕育之列,懷孕期達到16.57%,產後人羣更達到79.29%。

2、消費人羣學歷:最具“學識”性當屬80後媽媽

隨着教育的普及,新生兒家庭學歷水平不斷上升,74.25%的媽媽達到大專及以上學歷,知識型媽媽漸成主體。與90、85、70後媽媽相比,80後媽媽沒有過早的進入孕育階段,她們的學歷水平相對較高,本科及以上學歷佔到41.29%。反之由於踏入孕育行列較早,有87.88%的90後媽媽止步本科以下的學海生涯。

3、消費基石:月均高收入家庭,一二線城市更集中

作為衡量消費能力的一大標準,收入水平也呈現出不同的分佈特點。高收入主要集中於一二線城市,但三四線城市收入水平增長迅猛,高收入人羣已有趕超二線城市之勢,消費力量不可小覷。

4、“她”時代:媽媽購買決策者,我的孩子我做主

此外,數據還顯示,無論處於懷孕期,還是在生產後,在母嬰消費這件事情上,“由寶媽決定最終購買”都空前達到81.47%與84.73%。孩子出生後,母嬰消費更是寶媽説了算。媽媽在生產後,“寶媽提出需求並決定最終購買”的佔比上升3.54%,“寶爸提出需求”的選項比例反之降低,可見需求更強烈的寶媽,更傾向型地具有購買決策權。

二、家庭消費行為調研

1、懷孕人羣與產後人羣消費心理趨於一致

在新生兒用品的儲備態度上,懷孕人羣和產後人羣達成了提前儲備的共識,而紙尿褲、奶粉、嬰兒服飾則成為儲備的重點。

當被問及“購買新生兒用品時,誰的意見對你而言最有價值?”時,產前和產後人羣都傾向於參考別人的口碑意見。孩子出生前,認為親友/同事的意見價值最高,達到34.25%,而孩子出生後,網絡上有經驗的寶媽的意見成為產後人羣最重要的參照指標。在互聯網發展迅猛的今天,媽媽們更傾向於從網絡上獲取信息,網絡口碑對消費決策的影響力日益明顯。

2、實體消費成首選,網絡人羣漸崛起

在新生兒用品的購買渠道上,專業化的母嬰店成為孕媽及新媽最傾向的購買方式,在兩大人羣中的佔比分別為29.52%和28.20%,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隨着網購的風靡,傳統的商場和超市渠道正越來越受到電商網站的衝擊。

3、新生兒消費顯著拉高月支出

孩子出生後,82%的媽媽們普遍感受到來自經濟上的壓力,其中63.72%的媽媽認為壓力“可以接受”,而感到“壓力很大”的媽媽佔到18.42%。產前每月平均家庭支出佔比最高的為1000-xx元,達到33.33%,緊隨其後的為xx-3000元,比例為29.25%;產後單單新生兒用品的花費,xx元內的消費佔比已達到43.6%,可見新生兒用品的消費致使產後家庭支出增長明顯。

三、“零歲消費”商機無限

除了對消費者行為進行分析,此次調研報告還針對新生兒用品的選擇和偏好做出了分析,細分各類產品的購買行為,懷孕人羣和產後人羣的消費偏好、消費方式和消費支出,體現出了更多的差異性。

例如在孩子出生前與出生後,花費佔比最高的呈現為兩種不同品類的產品:奶粉和紙尿褲。而通過本次調研還發現,孩子出生前與出生後,在品牌的選擇上呈現出了細微的差異。有的品類前三品牌只是在排名順序上有所波動,而有的品類,第三名開外的品牌在出生後躍入前三。可見,出生的這一關鍵點,不僅帶來新的生命,對媽媽們的品牌偏好也會帶來波動。

在不同產品的消費支出、購買渠道以及關注重點上,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總的來説,媽媽們選購母嬰產品最注重安全,其次是舒適、天然、綠色、環保等,而在購買渠道上,專業的母嬰店、商場、大型超市是媽媽們最傾向的購買方式,其次是電商購買渠道。捕捉新生兒人羣消費習慣的細微差異,品牌才能精準把握消費商機!

【第8篇】暑期關於新生代農民工心理現狀的調研實踐報告

新生代農民工現已逐步成為我國經濟建設中的主力軍,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力量。本報告中,新生代農民工指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出生的。年齡在16歲以上,在異地以非農就業為主的農業户籍人口。

xx區新生代農民工的現狀

1、新生代農民工的隊伍日益壯大,逐步成為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

據xx區相關數據顯示,目前xx區的常住人口有80餘萬,其中外來人口占常住總人口數的四分之一,其中的新生代農民工佔外來務工人員的60%。計算後約為12萬。作為一個工業強區,新生代農民工作為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的特徵越來越凸顯出來。

2、新生代農民工的年齡普遍在20歲剛出頭。

3、新生代農民工中多數都是未婚。

在xx區接受調研的這部分新生代農民工中,高達將近80%的人都是未婚的。而據國務院研究室在xx年發佈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顯示:80%以上的人都是已婚的。這兩組數據的對比可以發:新生代農民工主要是一個未婚羣體。這意味着這一部分人要在他們打工的過程中解決結婚、生子等一系列人生大事。

4、新生代農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上一代農民工要高。但普遍也只有國中學歷

我小組成員在對xx區xx鎮的部分新生代農民工進行調查時,隨機對他們的學歷進行了詢問。在詢問的過程中,我們得知他們大多都只有國中學歷,很多人都在國中畢業以後就外出打工。也有部分是在高中或中專畢業以後外出打工的。甚至也有部分人是在國中還沒有畢業就外出打工的。

5、新生代農民工維權意識普遍增強,但人存在很多缺陷。

【第9篇】關於新生代農民工心理現狀的調研實踐報告

新生代農民工現已逐步成為我國經濟建設中的主力軍,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力量。本報告中,新生代農民工指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出生的。年齡在16歲以上,在異地以非農就業為主的農業户籍人口。

xx區新生代農民工的現狀

1、新生代農民工的隊伍日益壯大,逐步成為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

據xx區相關數據顯示,目前xx區的常住人口有80餘萬,其中外來人口占常住總人口數的四分之一,其中的新生代農民工佔外來務工人員的60%。計算後約為12萬。作為一個工業強區,新生代農民工作為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的特徵越來越凸顯出來。

2、新生代農民工的年齡普遍在20歲剛出頭。

據實際調研時隨機詢問了部分新生代農民工的年齡,他們大多都是20幾歲。在隨機詢問的這部分人羣中年齡最小的為16歲,年齡最大的也只有26歲。多數都是在國中剛畢業就外出,開始他們的打工生活。計算他們在外出打工時的年齡也只在18歲左右。

3、新生代農民工中多數都是未婚。

在xx區接受調研的這部分新生代農民工中,高達將近80%的人都是未婚的。而據國務院研究室在2022年發佈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顯示:80%以上的人都是已婚的。這兩組數據的對比可以發:新生代農民工主要是一個未婚羣體。這意味着這一部分人要在他們打工的過程中解決結婚、生子等一系列人生大事。

4、新生代農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上一代農民工要高。但普遍也只有國中學歷

我小組成員在對xx區xx鎮的部分新生代農民工進行調查時,隨機對他們的學歷進行了詢問。在詢問的過程中,我們得知他們大多都只有國中學歷,很多人都在國中畢業以後就外出打工。也有部分是在高中或中專畢業以後外出打工的。甚至也有部分人是在國中還沒有畢業就外出打工的。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在新生代外出農民工中接受過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歲以下各年齡組均在26%以上;年齡在21-25歲之間的達到31.1%,高出農民工總體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3 .而2022年進行的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在外出從業勞動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佔10%。同時,新生代農民工中接受過職業培訓的人員比例達到36.9%,高出傳統農民工14個百分點4.數據對比説明,儘管新生代農民工仍以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為主、職業技能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是,相對傳統農民工,他們的文化和職業教育水平已有較大提高。

5、新生代農民工維權意識普遍增強,但人存在很多缺陷。

據本次社會實踐的調研數據顯示,在接受調研的這部分人羣中多數都有較高的維權意識。在對與自己的合法利益上,很多人都保持着積極的態度。不允許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我實踐成員對新生代農民工進行了是否希望加入工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請求工會的幫助的調研中。調研數據顯示,有58%的人都是非常希望或者是比較希望加入工會的。只有約20的人不希望加入工會。

但在對新生代農民工進行對維權機構是否瞭解的調研時,很多人都表示他們不知道怎麼樣去尋求維權機構的幫助。即他們在實際條件下並不知道如何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統計數據顯示,比較瞭解和非常瞭解的人只佔到了約14%。有一半以上的人持並不瞭解的態度。

6、新生代農民工對職業未來有更高的期望,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技術培訓。

新生代農民工更期待未來的發展,大多數人有着自己創業的夢想,對未來的渴望超過第一代農民工,對未來的人生軌道也有一定的規劃。與第一代農民工求生存為主不同,學技術成為新生代農民工外出務工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大多希望有一技之長以謀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據我小組調研數據顯示,在接受調研的新生代農民工中有超過一半的人不是為了打工而打工。有將近80%的人希望在打工期間,企業能夠提供更多的技術培訓的機會。

7、新生代農民工的業餘生活狀況十分單調。

杭州某記者曾對在杭的新生代農民工的現狀進行過調研。在他調研手記中有一段話揭示了一類新生代農民工的現狀。他在手記中寫道:沒有電視,每天晚上陪伴他的只有手機。“我每天晚上就上網看看電子小説,5元錢可以包月。看到9點多就差不多睡了。因為早上7點多就得起牀,睡晚了怕起不來。”

我小組成員在實際調研中也發現:有超過60%的人的業餘生活集中為看電視和上網。杭州有很好的旅遊資源,而且很多都是免費開放的。但是儘管如此,他們也很少會去類似於西湖這樣的地方轉轉。問及原因,他們都説沒有時間。在一週一天的休息日裏,他們多半的選擇是在家裏睡覺、看電視或者去上網。平日裏他們也就是玩手機或者就是看電視。

心理壓力現狀的分析

新生代農民工表現出的煩躁現象主要為有時煩躁。

我小組成員對xx區的新生代農民工的煩躁現象進行了調研。調研結果如圖:

由圖中反映的現象可以看出,xx區新生代農民工的心理現象還是存在一定的潛伏性的。據調研過程中的瞭解,這種潛伏性主要還是表現在工作上。

1、在工作時間上,普遍單位的工作實踐都超過了八個小時。超過部分的時間主要表現在晚上加班上。很多單位,早上都在7點半上班,中午的時候基本都在11點半下班;下午在12點半上班,傍晚4點半下半。但在晚上,很多單位都會在5點半左右上班。知道晚上9點以後下班。很大程度上,員工的上班時間都普遍在12個小時左右。

就在我小組調研當天,對工人的上班規律的觀察可以發現,很多都在吃完晚飯就會前往車間,開始晚上的加班。我小組的一成員在對一員工進行問卷調研時,他委婉的謝絕了我們的調研。他的原因是:對不起,我上班要遲到了。

但在我們做調研的問題中有關於是否對加班補貼滿意時有一半的人都表示不滿意,只有14%的人表示滿意。

2、在高温補貼上,普遍單位的員工對本單位的高温補貼不夠滿意。在調研過程中,我小組成員隨機詢問了部分新生代農民工他們所在的企業對於高温補貼的情況,很多都以一種搖頭的態度來回答。有的甚至不知道高温補貼是怎麼一回事。

夏季本身高温炎熱,心情十分容易煩躁不安。企業不完善的高温補貼制度容易導致員工的不愉快,甚至會引發企業內部的不安。難以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和企業的正常發展。同時,不完善的高温補貼制度也可能是導致企業員工情緒不穩定的原因之一。

企業員工對企業的高温補貼滿意程度數據統計如下:

4、上班時間長,導致沒有時間從事娛樂活動。

我小組成員在調研過程中,詢問了員工的業餘時間,他們表示:一般情況下每週的休息時間為一天。在這一天的休息時間裏,他們多半不願意出去玩。他們多半的選擇是在寢室裏睡覺或者是看看電視。最多的也就是去找老鄉一起去聊聊天,或者是去附近的網吧上網。除非要買一些東西,否則他們不會特意去鎮上或者是杭州市區玩。因為,平日的工作太累了。難得有一天的休息,他們也更希望用來好好的休息,而不是出去玩。

在平時上班的日子裏,他們幾乎就沒有什麼休息時間。每天依然只是車間——宿舍——食堂三點一線的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沒有時間來尋找其他的業餘活動。忙碌了一天之後他們也總是洗完澡後拿着手機看看電子小説,或者直接睡覺。

5、外出打工的年齡小,期望高、吃不了苦。

我小組成員在調研瞭解中發現,這些新生代農民工多半都是20歲剛出頭。多數都 是在國中剛畢業就外出打工。有的是輾轉了廣州、深圳之後來到了杭州。在他們來到這個城市的時候是一種躊躇滿志的態度。他們希望過上城市人的生活,希望經過幾年的努力能夠積累一定的資本,人後自己當老闆。但是現實與理想的差距讓他們感覺到了畏懼。

在外出打工的這羣人中,多半都是沒有什麼務農經歷。對於壓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所以,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多數人的選擇是尋找老鄉來傾訴。他們找不到其他科學的方法了宣泄心中的壓力、煩惱。

6、他們多數都是未婚人羣,結婚給了他們很多的壓力。

由於他們外出打工的年齡小,他們在打工的時候要解決找對象、結婚、生子等一系列人生大事。年小的他們在沒有準備好要結婚的時候就要他們去結婚,在他們沒有準備好要生子的時候就要他們去生子。這又是現實與他們的理想形成了一種逆差。然而,現在對結婚的要求越來越高。一個打工者沒有足夠的能力負擔起結婚所需要的費用。更何況,他們嚮往的是城市人的生活。

7、他們嚮往融入城市生活,但是又無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我小組成員在調查中發現:在這部分人羣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希望能夠融入到城市人的生活中的。調查數據顯示,有44%的人正在計劃在杭州長久工作,有10%的人想過在杭州長久工作。

新生代農民工一方面迫切的希望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但是又由於户籍的原因是他們雖然生活在城市,卻享受不到跟城市人一樣的保障。我小組調查數據顯示:有將近一半的人持想加入杭州户籍的態度。我們也對不想加入杭州户籍的人進行了詢問,他們表示,要加入杭州户籍,太難了。户籍、學歷等等,太多的因素限制了他們的“城市化”進程。

【第10篇】新生軍訓調研報告範文

問卷調查結果

在本次調研中,根據調查對象的不同,我們總共設計了

三種不同的問卷,分別針對09級同學,07、08級國防生教官,以及即將參加今年新生軍訓的10級同學。

下面是一些重點問題的調查結果:

① 針對09級的調查結果

第一部分:檢測問卷

從以上數據分析得出,問卷樣本文理科、男女生比例接近1:1,2022級學生軍訓教官是中大國防生和武警教官的比例為48:34=1.42,與軍訓時教官分配情況也是接近的(根據《中山大學2022級暑期軍訓計劃》,教官中帶訓的國防生65人,官兵35人,比例為1.8)。説明本次調研的樣本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反映2022級學生軍訓的總體情況。

第二部分:國防生教官與武警官兵教官具體軍訓情況的比較

從上表可以看出,如果教官是國防生,學生認為他們要求“比較嚴格”和“不怎麼嚴格”佔到了83%,“非常嚴格”是沒有的。如果教官是武警官兵,數據就呈兩級分佈,有接5.9%的同學認為他們的要求“非常嚴格”,3.7%的“一點都不嚴格”。説明中大國防生軍訓總體比較嚴格,帶隊沒有鬆鬆垮垮,也沒有十分嚴厲。

從上表可以看出,國防生訓練時“方法靈活,語言表達;較靈活,表達能力較好”佔到了79.1%,遠遠高於;官訓練方法還是比較得當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比較強;11;通過以上數據可以得出,武警官兵教官的軍訓強度明顯;從此表可以看出,國防生教官相比於武警官兵教官“能;12;從此表的結果可以看出,國防生教官的受歡迎程度要高;13;第三部分:軍訓評價;上圖數據基本呈正態分佈,

從上表可以看出,國防生訓練時“方法靈活,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和“方法

肯靈活,表達能力較好”佔到了79.1%,遠遠高於武警官兵的58.8%。這説明國防生教

官訓練方法還是比較得當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比較強。

11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得出,武警官兵教官的軍訓強度明顯高於國防生教官,而國防生教官組織訓練的強度較為適中。也印證了以上武警官兵教官“要求非常嚴格”的情況。

從此表可以看出,國防生教官相比於武警官兵教官“能很好地組織文體活動”、“氣氛活躍”。

12

從此表的結果可以看出,國防生教官的受歡迎程度要高於現役部隊教官。

13

第三部分:軍訓評價

上圖數據基本呈正態分佈,説明軍訓納入第三學期後,遠沒有舊軍訓意義那麼重大。“軍訓是大學裏的第一堂課”的概念已經非常弱化。

14

居“戰術動作的演練”內容,當然,三成多學生認為“內容已經很多了,不需要再增加什麼東西了”。

82個樣本沒有一個選擇“反對”中,軍訓時教官是國防生的學生有近94%的同學“贊成或非常贊成”這一模式。這説明同學們對國防生教官較為滿意。

15

4、對中大國防生的整體印象;才認得出來;②針對國防生的問卷調查結果;去年我校有130名國防生擔任了新生軍訓的教官;問卷,收回113份,其中有效問卷100份;針對國防生的問卷結果彙總第18/38頁結果説明:;1、由於處在帶軍訓的第一線,大部分國防生對於去年;2、有48%的國防生認為帶軍訓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提;3、超過一半以上的國防生認為新生軍訓的真正意義不;4、

4、對中大國防生的整體印象

才認得出來。其次,雖然不瞭解,同學們對國防生的印象還是挺好的。

② 針對國防生的問卷調查結果

去年我校有130名國防生擔任了新生軍訓的教官。我們共派發120份

問卷,收回113份,其中有效問卷100份。彙總結果如下:

針對國防生的問卷結果彙總

酷果説明:

1、由於處在帶軍訓的第一線,大部分國防生對於去年的新生軍訓不是很滿意,認為非常成功的只佔18%,説明國防生教官對軍訓的期望值很高,去年的新生軍訓還有很多不敬人意的地方。

2、有48%的國防生認為帶軍訓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提高自身的軍事指揮能力,為以後在部隊的第一任職打下堅實基礎;33%的同學認為其意義在於“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更好地問大家服務,為彼此都留下一段難忘的記憶和寶貴的財富”。説明國防生對於帶軍訓的重視程度很高,將之與自己的職業生涯緊密聯繫,但是為學校服務,為同學服務的意識有待提高。

3、超過一半以上的國防生認為新生軍訓的真正意義不在於走好起步,踢好正步,也不在於掌握過硬的軍事技能,而在於通過軍訓,體會到軍人生活的辛苦和精神的堅韌,認識到自己生活的幸福,並用這種堅韌的精神鞭策自己,將這種幸福感轉化為不斷上進的動力。筆者認為這也是國防生教官不會太嚴格地要求大家的原因,他們更注重思想上的交流。所以,有41%的教官對學生的要求是“適可而止,儘量不讓大家有任何的心理負擔”,59%的教官對大家的要求是“不必太嚴,儘量放鬆,讓大家每天都保持愉快積極的心情來面對訓練”。沒有教官願意“紀律嚴明,有板有眼,上綱上線”地要求大家。

4、結果顯示,國防生能夠正確認識和現役戰士在軍事素質上的差距,但

也能積極發揮自己的長處,認為國防生更有親和力,更容易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儘管軍事素質略有欠缺,但由於新生軍訓的內容較為簡單,所有國防生都相信不會影響軍訓的效果。

5、國防生們對於去年新生軍訓中出現的一些重要問題的看法比較平均,22%的同學認為訓練時間安排不合理,訓練時間相對較少,20%的同學覺得最重要的問題在於訓練內容太單一,60%的同學認為太注重最終的彙報表演,只抽調一部分同學集中訓練,大部分同學都“被觀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