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財政支持和推進縣域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對策思考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96W

加快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是事關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問題。當前,我縣經濟社會轉型進入了戰略關鍵期,在縣委十三屆六次全會上,縣委對“XXX”工作思路進行了微調,目的就是要推動我縣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走在全市前列。為了探索充分發揮財政部門在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關鍵作用,近期,縣政府辦、縣財政局組成聯合調研組,對近年來財政部門在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中所做的工作進行了認真的梳理、總結和分析,形成了如下調研報告。

關於財政支持和推進縣域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對策思考

一、近年來財政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主要作法

近年來,為了當好、管好、用好政府“錢袋子”,我縣財政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縣委“231”工作思路,一直把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貫穿於財政工作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在發展中促轉型、在轉型中謀發展,並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南漳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具體特色體現為三個“轉變”上:

㈠收入態勢逐漸由高增長向提質效轉變。近年來,在組織財政收入方面,由追求高增長向追求質量轉變,做到一手抓“量”,圓滿完成財政收入任務;一手抓“質”,努力增加本級可用財力。財政收入由2012年的55763萬元增長到2013年的79747萬元,增長43%。税收收入佔財政收入比重由2012年的77.93%增長到2013年的78%,提升0.07個百分點。財政收入質量連續四年保持全市第一的位次。

㈡財源結構逐漸由擴總量向優結構轉變。近年來,我們發揮財政職能,增加財政投入,支持轉方式、調結構,注重速度、結構、質量與效益的協調發展。一是加快傳統工業轉型和新興產業發展,支持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培植壯大支柱財源;二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培植壯大優質高效財源;三是實施重點帶動和協調發展戰略,拓展空間和招商引資,培育壯大骨幹羣體財源。

㈢財政支出逐漸由保基本向惠民生轉變。近年來,我們堅持新增財力向民生項目傾斜,重點保障了農業農村、教育文化、社保就業、醫療衞生體制改革等政策的落實。財政用於重點民生項目的支出由2012年的18.1億元增加到2013年21.76億元,增長20.2%,民生支出佔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總量由2012年的75%增加到2013年的76.5%,高於財政支出總量的增長。

二、財政支持經濟社會轉型面臨的困難和壓力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既是經濟體制轉軌與社會結構轉型同步並行的特殊時期;同時,也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推進和深化各項改革的關鍵時期,這也給財政工作帶來新的、更大的挑戰。概括起來,財政工作主要面臨“三大壓力”:

一是推動轉型任務繁重。當前,我縣仍處於奮力趕超的關鍵階段,加快發展,推動轉型是當前最重要的中心任務,我們擔負着“既趕又轉”的雙重歷史重任,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必然影響縣域經濟跨越發展,進而帶來財政工作的不確定性增加。

二是收入增長難以持續。我縣財税收入結構面臨產業結構不優、對個別產業的依賴較大等諸多困難,尤其是國家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税政策,“營改增”範圍進一步擴大、個體工商户税收起徵點逐步提高等,都將會影響財政收入的增長。同時,中央要求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和行政事業收費,同樣會給非税收入增長帶來影響。這樣一來,我縣財政收入在連續幾年高位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高位增長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三是財政支出壓力增大。隨着國家政策的調整和全面改革的推進,民生投入、發展投入已成為剛性支出,教育、醫療衞生、農業、水利、科技、社會保障、節能減排等方面對財政投入的需求越來越大;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建設以及支持小微型企業發展、科技創新等各項政策等,都需要增加財政投入,供求矛盾將更加突出。

三、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財政對策與建議

推進南漳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以新的“231”工作思路為抓手,着力推進產業創新、技術創新、體制創新,不斷提升縣域經濟競爭能力、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以經濟的發展轉型和財政的發展壯大來推動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同時也以社會事業的健康發展來為經濟快速發展創造條件和提供動力。結合財政部門實際,我們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㈠狠抓增收節支,推動公共財政轉型。組織財政收入是財政工作的重心,必須牢牢抓在手上,時刻不能放鬆。要切實抓好組織協調,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財税政策變化和產業發展趨勢,增強組織收入的主動性和預見性,着力培育重點財源。要充分發揮財税工作定期聯繫協調機制的平台作用,加強税源分析與監控,確保應收盡收,不斷做大收入總量。要強化協税護税工作機制,支持税務部門依法徵管,促進收入規模和收入質量同步提升。要推動非税收入税式化管理改革,保持非税收入穩定合理的增長。在抓好財政收入的同時,要認真貫徹中央、省和市委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政策規定和要求,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格控制行政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強化財政預算的嚴格執行和全過程的預算績效管理,降低行政成本,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㈡巧用財政槓桿,推動經濟發展轉型。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配置作用”。所以,要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切實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槓桿作用,放大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關鍵是實現“三個轉變”,即變財政資金由“魚食”式投入為“魚餌”式引導,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激活放大功能;變財政資金由分散使用為集中使用,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焊接功能;變“資金”硬投入為“政策”軟投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今後,要通過投放財政調度資金、集中使用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全面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等方式,把推動經濟轉型與培植壯大財源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激活現有企業的內生動力,促進全縣經濟轉型升級。在服務和保障全縣經濟社會重大項目上,要密切跟蹤國家投資政策走向,加強項目策劃和包裝,更大力度地爭取上級扶持,按照“盤活存量、統籌增量、整合專項”的要求,集中資金支持“四大平台”建設,即以“兩大園區”為重點的工業發展平台,以山水園林城市定位的城鎮化發展平台,以“中國有機谷”建設為引擎的現代農業發展平台,以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安全平台。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在現階段土地求平衡的基礎上,加快投融資平台的搭建,要通過採取存款扶持的方式,吸引新的金融機構來漳開展業務,促進縣域金融活躍度不斷增強;通過對擔保公司注入資金的方式,參與擔保公司的經營,引導擔保公司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擔保;通過制定財政優惠政策,放寬准入條件,積極引導民間資金進入更多基礎設施投資領域。在區域經濟合作方面,要依託我縣產業基礎和區位條件,發揮資源、勞動力優勢,主動參與襄宜南一體化發展,承接市區產業和資本轉移,引進資金和技術進入南漳,使產業發展在更高層次上形成互對互補形勢。

優化支出結構,推動民生保障轉型。要堅持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的工作思路。一方面,要堅持民生優先,讓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確保民生重點項目資金需求,確保全縣“十件實事”重大民生工程的財政投入,穩步提高民生支出在公共財政支出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立足實際,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切忌大包大攬,要雪中送炭,按照“保基本、補短板、兜底限”原則,促進社會公正。一是要積極探索轉變公共服務的提供方式。要按照國務院、省政府關於公共服務向社會力量購買的要求,對於事務性管理服務原則上都要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合同、委託等方式向社會購買。二是要注重民生制度建設,要把加大民生投入與完善公共財政體制結合起來,實現花錢建制度、建機制,而不是簡單的花錢買穩定,增強民生政策的公平性、可持續性。三是要強化民生資金管理,既要確保民生資金安全,又要把錢花在羣眾最迫切、最需要的地方。

㈣把握改革方向,推動改革創新轉型。按照上級要求,今年要着力推進7項重點改革與創新工作。一是着力推進“全口徑”財政預算編制體系建設。按照中央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不斷推進地方公共財政預算與政府性基金預算、社保基金預算等“全口徑”預算體系建設,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加快預算執行進度,並將“全口徑”預決算納入人大審議,接受人大監督。二是着力推進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將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覆蓋到所有部門和所有財政性資金,真正把績效評價結果納入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三是着力推進專項資金整合使用工作。進一步加大專項資金的整合力度,更大力度地聚集資金,保證縣委、縣政府確定的重點支出需要。四是繼續深化競爭性分配改革。對於納入競爭性分配改革的專項資金要達到縣級專項資金總額的30%以上。五是研究建立規範合理的政府債務管理和債務風險預警機制,進一步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六是完善縣鎮財政體制。圍繞調動鎮(區)理財積極性,保障基層落實基本支出責任,進一步完善縣鎮財政體制,建立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預算管理制度。七是着力推進財政預決算、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的上網公開工作。要將全縣公共財政的預算決算、所有行政單位的部門預算決算和全縣“三公經費”實行全面上網公開。總之,針對重點改革與創新工作,要組建財政改革與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做到一項改革、一個專班,列出時間表和“路徑圖”,堅持掛圖作戰,確保重點改革與創新工作加快推進並取得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