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某縣城鄉就業情況的調查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88W

目錄

關於某縣城鄉就業情況的調查
第一篇:關於我縣城鄉就業情況的調查第二篇:關於西雙版納州城鄉規劃專業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第三篇:對某縣紅十字會發展情況的調查第四篇:某縣教育情況調查報告第五篇:某縣青年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關於我縣城鄉就業情況的調查

xx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要“統籌城鄉勞動就業,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引導農民有序外出就業,鼓勵農民就近轉移就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xx年國發3號文件也明確要求,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就業制度。把統籌解決農民工問題作為重慶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突破口。按照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引導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原則,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打造功能完善、平等競爭、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穩定和增加就業機會”。針對我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村就業不充分和城鎮就業矛盾突出的現狀,堅持城鄉統籌就業才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根本出路。

一、我縣城鄉就業工作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和各鄉鎮、部門始終高度重視城鄉就業工作,將其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思考和謀劃,全力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強化組織引導、完善就業機制、健全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水平,促進了就業規模的擴大和就業結構的改善,同時注重以創業帶動就業,放手開展全民創業活動,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促進了全縣城鄉就業工作紮實開展。特別是從去年四季度以來,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對我縣就業工作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勞動保障部門和就業服務機構統一思想認識、科學判斷形勢、認真履行職責,全面完成了城鎮新增就業、公益性崗位開發、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農村勞動力轉移等各項工作,保持了我縣就業形勢穩定。截止xx年底,全縣從業人員總數為36萬人,占人口總數的43%;城鎮新增就業2.8萬多人,下崗再就業2.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05%以內。今年,我縣新增就業6798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729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就業1231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2014人,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25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6.2億元。“零就業家庭”和“零轉移家庭”保持動態為零。 

(一)初步建立管理城鄉就業的組織體系,統籌規劃和管理城鄉就業工作。

近年來,我縣把做好統籌城鄉就業作為貫徹落實“314”總體部署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一是完善了就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把解決就業問題擺上重要位置,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縣勞動保障、財政、工商、國税、地税、建設、教育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城鄉就業工作領導小組,並明確了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在城鄉就業工作中的責任,形成統一領導、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在做好城鎮就業再就業工作的同時,積極推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二是建立了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體系。將城鄉就業工作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基層和相關部門,並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定期進行督促檢查。特別對城鄉勞動力資源開發利用、擴大城鎮就業和降低失業率、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穩定就業進行統籌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每年初,縣裏把全縣城鄉就業工作目標任務分別下達到28個鄉鎮、街道和15個縣級部門,出台對部門和鄉鎮、街道城鄉就業工作的考核辦法,將城鄉就業工作納入了全縣各鄉鎮、部門年度工作政績目標考核範圍,形成了黨委政府強力推動的工作態勢。

(二)初步建立覆蓋城鄉的職業培訓體系,為城鄉勞動者提升職業技能提供有效服務。

在統籌規劃、整合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重點建設一批骨幹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形成覆蓋城鄉、佈局合理、靈活開放的職業培訓組織體系。我縣現有民辦職業培訓機構10家,有教職工440人。培訓工種主要以電焊工、車工、中式烹調師、中式麪點師、汽車駕駛員、汽車維修工、計算機操作工等為主。近年來,我縣圍繞促進城鎮就業由數量型向素質型、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由體能型向技能型轉變,建立了面向全體勞動者的培訓制度,並結合實際,開展對在崗職工、失業人員再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在崗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以及“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的創業培訓,促進了勞動者就業創業技能水平的全面提高。三年來,全縣共培訓農村勞動力近10萬人,其中技能培訓2.6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培訓3560人,創業培訓250人。今年我縣的陽光工程培訓,採取“政策、師資、設備”進鄉鎮、村社的培訓模式,使2300名學員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培訓服務。

(三)初步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公共就業服務水平得以提升。

進一步完善公共就業服務網絡佈局,建立健全街道社區和鄉鎮公共就業服務網絡,將就業信息、培訓信息、政策諮詢和職業介紹等公共服務延伸到鄉鎮、社區。一是實現鄉鎮、街道社會保障工作機構建設全覆蓋,形成覆蓋全縣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就業服務機構大力開展職業培訓、職業介紹、就業崗位、政策援助、社會保障服務和更新觀念進社區的“六進社區”活動,成功介紹1676名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398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和2243名下崗職工到金龍工業園區企業就業。二是積極創新,構築“用工地、本地政府、農村”三方就業服務體系。如在温州、新疆等用工地成立勞務管理服務站和流動黨總支,在廣東東莞等農民工集中地聘請有豐富社會資源的當地人或本地務工、創業人員作為聯絡員,負責提供用工信息,實現供求對接。同時成立農村勞動力轉移領導小組,積極發揮駐外勞務辦事機構作用,加大與勞務基地用工企業聯繫,組織專項培訓與勞務輸出。三是今年搭建就業信息服務平台,拓展就業服務空間。多方籌集資金80餘萬元,在全縣28個鄉鎮、街道建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共享平台,實現市、縣、鄉三級聯網運行,統一發布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分析和工資指導價位,讓老百姓不出家門就能找到工作。據統計,全年通過信息平台收集發佈用工信息480條,辦理用工登記17500人次、求職登記14000人次,開展職業指導16000人次,通過該平台順利實現就業5238人。

(四)初步完善就業援助政策和措施,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

一是建立“零就業家庭”和“零轉移家庭”動態消除機制。全面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我縣已成功創建44個充分就業社區,佔社區總數的比重達到 77%。對就業困難羣體尤其是“雙零家庭”的就業援助,建立了目標責任制,實現“三及時”,即及時發現、及時援助、及時消除,建立“出現一户、解決一户”的動態管理、動態援助的長效機制。全縣首批367户城鎮“零就業家庭”和 4117 户農村“零轉移家庭”全部消除,並實現動態消零目標。二是大力促進有勞動能力的低保人員實現就業。通過提高就業補貼標準、保留部分專項社會救助、對拒絕培訓和就業的實行分次核減低保金等措施,增強政策吸引力,引導有勞動能力的低保人員放棄低保實現就業。全縣投入45萬元促進620 人次低保人員實現就業。三是落實優惠政策,促進擴大就業。8917名下崗失業人員享受到就業再就業各項優惠政策,其中315户338名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享受税費減免165.5萬元,519人辦理髮放再就業小額貸款2322萬元,1791名下崗失業人員享受行政性收費減免89.3萬元,1641名下崗失業人員享受工商行政性收費減免89.2萬元。特別是加大了社保補貼落實力度。鼓勵用人單位與“4050”等就業困難對象簽訂長期勞動合同,對其中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政策要延長到退休。對靈活就業人員中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4050”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政策也延長到退休。四是特別是針對當前城鄉就業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我縣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切實加大投入力度。三年來,全縣再就業資金使用額為2661萬元;共為11796人發放社會保險補貼1300萬元;523人次享受低保就業補貼36萬元;發放崗位補貼45萬元;職業培訓補貼人數669人,支出資金33.7萬元;4117人享受免費技能鑑定補貼。全縣累計為 921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 4578 萬元,帶動1.2萬人就業。五是繼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工作。我縣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首位,並將xx年確定為“大學生就業服務年”,積極搭建各種就業創業平台。通過舉辦“人才交流會”、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送崗位進校園現場招聘會等方式,促進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面向企業就業。截至目前,我縣已建立11家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為高校畢業生提供見習崗位300餘個,接收見習畢業生199人。

(五)統籌做好城鄉就業工作,大力促進勞務經濟發展。

我縣創新工作方法,狠抓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促進了勞務經濟的大發展。一是加強對外勞務合作,積極拓展縣外就業基地。加強駐外勞務辦事機構建設,增進與縣外勞務輸入地區的勞務協作,及時掌握輸入地區用工需求動態,促進農民工有序外出就業。做大做強季節務工。在搞好以赴新疆摘棉工為重點的季節性務工的同時,拓展季節性務工渠道。xx年以來,全縣 1.2萬人次農民工赴疆拾棉,掙回勞務收入近3500萬元,人均創收近 3000元。今年5月,我縣依託外派勞務輸出居全市第一的發展基礎,成功創建重慶市首個國家級外派勞務基地縣。以此平台,上下聯動,內外協調,成功引導近5000名務工人員赴新加坡、日本、安哥拉、利比亞等國出國務工,外派勞務輸出年增長30%,外派勞務遍及20個國家和地區的10多個行業(工種)。二是掛牌重慶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園。積極依託我縣金龍工業園區a區,首批掛牌成立了重慶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園。截止xx年11月止,我縣農民工返鄉創業入駐園區的企業累計達到了181户,其中,入駐農民工返鄉創業企業數67户,吸納城鄉勞動力就業17550人,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區現已初具規模。我縣利用優惠政策,如將返鄉農民工納入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範圍,由縣級財政安排再就業基金予以80%的貸款貼息,給予農民工社會保險補貼、就業補貼等;對安置返鄉民工的企業實行崗位補貼和再就業税費減免政策,吸納(安置)農民工在80人以上的重點企業提供再就業貸款,並予以貸款貼息支持;在創業用地、税收優惠、金融信貸、就業扶持等方面鼓勵和扶持有創業願望和創業條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今年,通過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化發展解決一批,發動46家骨幹企業提供就業崗位招聘一批,召開懇談會引導返鄉民工與園區企業對接吸納一批,通過“1258266”專用信息平台向民工發佈用工信息引導一批,“四個一批工程”幫助7974名農民工實現再就業。

二、我縣城鄉就業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我縣就業工作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但受各種主客觀條件限制,當前在推進城鄉就業創業方面,還面臨着諸多具體困難和問題。

勞動力素質不夠高,結構性就業矛盾突出。一是就業觀念滯後。城鎮不少求職者期望就業崗位體面輕鬆和待遇優厚;農村部分農民“小富即安”,僅滿足於農閒時做臨工、打短工,有的害怕外出務工上當受騙。二是文化素質偏低。目前,在城鎮登記的失業人員中,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佔近40%;在未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佔近70%。三是職業技能較弱。求職者接受職業技能培訓時間短、專業性不強,技能單一,不少求職者只能找體力崗位就業。隨着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在我縣技能勞動者特別是高技能勞動者供不應求的問題十分突出,難以適應企業用工需求,出現了“有勞動力難就業,有空崗位難招工”的現象。另外,針對市場用工需求和我縣農村勞動力資源特色,打造勞務品牌不夠,致使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競爭力較弱,勞務輸出的規模不夠大。

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就業需求空間有限。一是經濟總量不夠大、發展不夠快,吸納勞動力就業有限。我縣生產總值和增速、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增速,雖在縣內縱比創造了歷史新高,但在重慶“1小時經濟圈”中橫比,其總量和增長速度仍然偏小偏慢,新增就業崗位不夠多,吸納勞動力就業有限。二是能帶動就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欠發達。在現有規模以上的近200户企業中,規模最大的企業,其從業人員也不足xx人;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吸納勞動力就業的空間不足。三是新增勞動力成上升趨勢,就業壓力加大。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雖逐年減少,但隱性失業而未登記人員遠高於登記失業數,加上逐年自然增長的勞動力人員,就業的壓力仍然較大。隨着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在農村還將不斷產生富餘勞動力,需轉移進城務工的人員大量增長,可供就業的空間有限。

市場培育不夠完善,社會保障體制滯後。一是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機制不健全。全縣沒有專門的駐外勞務機構,個別民辦中介組織運作不規範、誠信度差。二是城鄉一體的就業服務機制不完善。城鄉勞動力資源、培訓、輸出網絡一體化建設滯後,勞動者求職與企業用工信息渠道不暢,有效組織化程度低。三是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機制尚未形成。現行户籍制度不利於農村剩餘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制約了城鎮化建設進程。社會保險參保率低,覆蓋面窄。進城務工農民參加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的比例極低。四是農民進城務工的合法權益還不能得到很好維護。隨着金融危機的蔓延,一些企業為保生存,以降低或拖欠工人工資、延長勞動時間等方式減少損失,損害農民工利益,導致農民工就業更加困難。農民到企業務工,但由於就業不穩定,除用工單位不願為其參加社會保險外,務工者參保的積極性也不高,中斷繳費者眾多。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不允許異地轉移,而且大部分農民工認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在短時間內不會受益,因此不願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其他如醫療保險、社會福利設施、教育條件、就業要求等方面的制約,均不同程度對農民具有排他性。

三、新形勢下促進城鄉就業工作的對策建議

加快推動和促進全民就業創業,是應對金融危機、加快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為進一步提升我縣城鄉就業工作水平,不斷滿足城鄉羣眾就業需求,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全力營造促進城鄉就業的濃厚氛圍。我縣在就業文化培育、就業環境改善、就業要素激活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過舉辦就業創業事蹟報告會、討論會等活動,引導城鄉居民樹立新的就業創業觀念,增強就業創業信心,特別要引導高校畢業生轉變求高求穩的就業觀念,倡導大學生在就業時不等不靠、不挑不揀,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通過電台、電視台、報紙、互聯網等各種新聞媒體,搞好有關就業優惠政策的宣傳,真正使各項優惠政策深入人心。要發揮典型示範作用。大力選樹就業創業典型,進一步激發全民就業創業的熱情和積極性。要搞好信息服務。繼續完善政府、專家和創業者“三位一體”的項目謀劃推介機制,篩選、儲備、發佈、宣傳一批投資少、風險小和效益好的創業項目,廣泛與創業者進行對接。要優化創業環境。進一步降低創業門檻,凡是法律沒有明令禁止的行業和領域全部放開,鼓勵各類創業主體領辦和創辦經濟實體。着力完善銀企對接平台,逐步提高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及個人創業的信貸比例,對信譽良好、還款及時的企業及個人,在貸款額度和期限上給予支持,切實解決創業融資難題。

(二)努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帶動就業。加快經濟發展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出路。增加就業崗位,擴大就業空間,提高社會保障能力,最終都要依靠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各鄉鎮、各部門要按照“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要求,堅持促進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並舉,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統籌考慮經濟增長、結構調整、改革開放與擴大就業、健全社會保障的關係,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要堅定不移地實施投資拉動戰略,積極包裝項目、培植產業,以加大項目建設擴大就業總量。繼續加強對企業指導、協調和服務,特別是強化工業生產組織,採取得力措施,儘量使企業不減員、少減員、不停產,對已停產或半停產企業,妥善處理好人員安置問題,確保就業形勢穩定。要充分發揮服務業促進就業增長的“蓄水池”作用,大力發展以金融保險、餐飲娛樂、物流連鎖等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帶動就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着眼於促進城鄉統籌,進一步加快農村改革發展步伐,實現農村勞動力有序合理流轉。

(三)突出抓好重點人羣就業工作。城鄉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把握重點、統籌兼顧、協調推進。當前要結合形勢發展和我縣實際,突出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以推進重點人羣就業工作帶動我縣城鄉就業工作實現全局性突破。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着眼提升大學生就業理念、拓展就業渠道,搭建起大學生、創業導師、用人單位和政府有關部門聯繫的橋樑;抓好村官和到鄉鎮農技、衞生醫療機構服務大學生的管理服務,優化農村鄉鎮人才隊伍結構,推動“農村鄉鎮人才隊伍”建設計劃穩步實施;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建設工程”,加強對已掛牌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的指導和監督,確保為畢業生提高就業競爭能力。在就業困難人員實行重點幫扶方面,要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積極落實税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貼息、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等各項優惠政策,鼓勵失業人員通過多種形式實現就業。在加強對農民工扶持方面,要增加培訓補貼額度,新建項目開發的崗位可優先提供給本地農民工,同時加大對進城農民的政策扶持。

(四)認真組織開展好就業技能培訓。技能培訓是穩定和促進就業的關鍵。當前要進一步整合農業、勞動、教育等有關部門培訓資源,整合公辦、民辦職業技術培訓學校資源,整合社會各類培訓項目,統一規劃,分類實施,突出特色,逐步建立面向城鄉各類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結合市場需求和企業需要,大力開展訂單式、定向式、補貼式培訓,開展實用性強的技能儲備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不斷強化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圍繞提高培訓質量和層次,進一步完善職業培訓體系、改善培訓設施,突出抓好技能能力的提高,使就業者能夠掌握多種職業技能。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將培訓範圍擴大到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以及復轉軍人、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

第二篇:關於西雙版納州城鄉規劃專業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西雙版納州城鄉規劃專業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

內容摘要:目前我國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就業情況不容樂觀,為了讓自己深刻了解到西雙版納的就業情況以便自己畢業後的選擇,我採用實地訪問調查的方法瞭解到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學生在當地的就業情況。西雙版納是一個熱帶旅遊城市,各個旅遊小鎮正在火熱開發建設中,這樣的環境背景對城鄉規劃專業的學生無疑是一個可以大展拳腳的好地方。經過我訪問調查,其結果顯示,該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從事旅遊規劃、土地資源管理、城市規劃等,還有一部分則是公務員,主要在城鄉規劃局 、國土局 、房產局 、環保局等工作。 關鍵詞:就業領域;城市規劃設計院;房地產公司;公務員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如今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全國很多地方出現了“就業難”的現象,作為一個大三的學生,即將面臨就業問題。為了瞭解所在家鄉的就業情況以便選擇畢業後的就業方向,我做了這個關於西雙版納州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近年來,西雙版納州州積極探索後工業經濟跨越發展新路子,把文化旅遊產業作為推動特色城鎮化建設的最有力支撐,打造文化旅遊特色城鎮化,努力構建“1266旅居城鎮經濟圈”,進一步推進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相融合、推進文化旅遊產業大項目、推進傳統旅遊向現代旅遊轉變,鍥而不捨地為把西雙版納建設成為“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的國際生態旅遊州而努力。

一、 調查時間、對象及調查方法

我於2014年7月27日至30日在西雙版納對部分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做了實地訪問和電話訪問調查。

二、 調查經過

2014年7月27日,經同學介紹我訪問了幾個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並從他們那瞭解到了他們同學的就業情況,經過三天的實地調查訪問和電話訪問,先後瞭解到了30位大學主修城鄉規劃的畢業生的就業情況。

三、 調查結果

按照“1266旅居城鎮經濟圈”的構想,西雙版納州正努力構建以景洪為中心,勐海、勐臘為紐帶,勐罕、嘎灑、大渡崗、打洛、勐侖、易武6個旅遊小鎮為支撐,磨憨、普文、勐龍、勐遮、關累、勐捧6個特色中心鎮為基礎的城鎮體系和“旅居城鎮經濟圈”。在這樣的社會背景及政策的支持下,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前景相對好些。

通過這些受訪者,我瞭解到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畢業生在西雙版納州的就業領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 城市規劃設計院

城市規劃設計院主要就是做城市規劃、道路交通規劃、景觀規劃、市政規劃、城市設計等工作的,現在的城規院也很多帶有景觀設計所。在受訪者中,有一部分在城市規劃設計院工作,但對於應屆生來説,進入城規院是很難得,先不説要熟練掌握cad、ps等各種專業相關製圖軟件,重要的是招聘的基本是有經驗的,所以應屆生一開始就進入城規院工作不太現實。鑑於西雙版納正在火熱進行特色旅遊城鎮這一背景,有經驗的城市規劃者可以考慮到此地就業。

(二) 房地產公司所謂房地產公司,是指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和服務活動,並以營利為目的進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房地產公司主要包括銷售部、財務部、開發部、合約部、工程部、策劃設計部和人力資源部等部門。其中的工程部、策劃設計部和人力資源部等部門都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相關,所以該專業的學生到房地產公司就業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房

產公司設計很多都是設計到廣告設計的,比如為他們的樓盤做宣傳和推廣,還有建築設計,做些樓盤平面圖效果圖等。所以想要進入房地產公司工作的應屆畢業生,應該在這些方面做好準備。

(三) 考公務員

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職位按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學生報考公務員可以選擇城鄉規劃局 、國土局 、房產局 、環保局等領域。但對於很多學生來説公務員考試難度很大,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最好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在這些受訪者中,有5個是公務員,主要在城鄉規劃局和環保局。

(四) 自主創業及其他

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喜歡從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所以除了以上三個就業領域外,有的受訪者是自主創業。西雙版納州的主要經濟作物是茶葉和橡膠,所以有的學生便做起了茶葉收購、茶葉加工等的小本生意。還有的受訪者則選擇繼承祖業。

四、 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學生就業面臨的問題

據受訪者反應,在就業中面臨很多問題。

(一) 缺乏社會經驗

大學生由於剛走出校門,缺乏社會經驗,交際能力不行,找工作的時候會出現許多波折。而且許多單位招聘都是有經驗者優先,在這個現實下,大學生無疑是弱勢羣體。

(二) 大學生就業觀

務虛不務實、眼高手低、缺乏實際經驗,這些都是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向研究型教育轉型,素質教育成為一個主要內容;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職業技能成為招聘的主要標準。因此,從學校大門到企業大門,還有一段就業的距離。

(三) 崗位供不應求

各高校急劇擴招,畢業生人數劇增,而社會本身能夠提供的崗位數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畢業生就業的難度。

(四) 大學生本身掌握的技能不完善

在應聘中,經常會遇到證件關卡,如英語四六級證件、計算機等級考試證件、cad、ps等專業相關軟件的熟練程度,這些證件往往淘汰了大部分的求職者。

五、 對就業所面臨的問題提出的建議

(一) 如何在面試中脱穎而出?

1.盡力設法找尋所欲謀求行業的資料,瞭解你要面試單位的大致發展情況,以便先達到知己知彼的地步。

2.檢查自己是否具有必備的條件。有些行業、職業在學歷、能力、年齡、性別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事先查核自己的條件是否符合,不要存在着碰運氣的念頭,這是對己、對人認真負責的態度,於己於人都有利。

3.對你要面試的場所和時間一定要了然於胸,並在約定的時間5至10分鐘前到達,切不可遲到。

4.注意自身形象,衣着乾淨得體,女性化粧不宜太濃。

5.若是見報紙廣告前往應試者,須檢查所攜帶的資料文件等是否齊全。

6.坐姿方面,身體要稍微前傾,顯示神情專注,也顯得較為機敏與精神。不需要正襟危坐,看來太緊張拘束;但也不要放鬆的癱坐在椅子上,畢竟一個人的肢體語言中處處透露着這個人的教養與水準。

7.説話的態度應保持平和,神情專注誠懇,以不疾不徐的説話速度,清晰而沉着的表達意見,展現全然的自信

(二) 調整心態,準備充分

大學生在就業選擇中,要調整心態,切忌眼高手低,端正就業觀。另外,在校期間要把基本的證件考到手,更要掌握與專業相關的軟件,不過與城鄉規劃專業相關的證件考試一般都要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經驗才有資格參加。

六、 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存在的問題及就業前景的展望 社會和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人才提供了多方位的市場需求,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應運而生。該專業是以人口、資源、環境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應用管理為內容的基礎性與應用性相結合的專業,它涉及地球自然科學、資源環境科學、人文科學、經濟學、城鄉建設規劃、信息系統管理等多個領域的內容,是一個新興的專業。其目的是為了適應近來城市建設、房地產業、旅遊業等方面飛速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專門人才。 該專業現存的主要問題主要有:專業定位與社會需要存在偏差,專業跨學科特性明顯,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專業辦學特色不明顯,專業課程泛而不精。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最新發展方向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數字化城市研究

據有關部門預測,我國城市化水平 2014 年將達 40%,2014 年將達50%左右,這些大、中、小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和公眾服務系統必將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出廣泛而又迫切的需求,這些工作都必須依賴於城市數字化工程的研究成果的應用和支撐。

(二)土地復墾及土地利用規劃整理

伴隨着國家經濟的發展,一些工礦企業由於建設和生產及城市化進程大量破壞了各種各樣的土地,土地復墾需要具備綜合素質的高素質綜合人才。而我們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正好符合這種要求。

(三) 新農村建設給資規專業發展帶來了廣闊的前景

鄉村規劃除了傳統規劃涉及的內容外,還涉及農業資源合理開發、生態環境科學 等問題,而這些都是資城專業的特色和優勢所在。

(四) 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迫切需要綠色的城鄉規劃師

我國現在和將來迫切需要的是把環境效益放在首位的注重社會建設、經濟建設和環境建設協調發展的綠色規劃師。而建立在地理學、環境學基礎上以資源可持續開發和環境保護作為其根本規劃理念的資環專業正順應了這種需求。

[參考文獻]

西雙版納日報

中國大學生就業雜誌

《科技風》2014年19期

第三篇:對某縣紅十字會發展情況的調查

大學社會實踐報告

實 踐 課 題對某縣紅十字會發展情況的調查

對某縣紅十字會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2014年5月

調查地點:某縣紅十字會

調查內容:縣級紅十字會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調查方式:走訪座談為主

紅十字會是一個秉着“愛的奉獻”的精神,“將救濟款和物資儘快發放給那些需要的人”的一個慈善組織機構。據調查顯示,紅十字會作為中國的一大慈善機構,在受訪的人當中,高達75%的人對紅十字會有所瞭解。由此可見,紅十字會對中國國人有巨大的影響力,且將“愛的奉獻”精神傳達得很深入,這種無償奉獻的精神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厚的腳印。

一、縣級紅十字事業發展所面臨的新形勢

在十七屆五中全會對“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中,“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表述被放在“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之前。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在發展問題上提到四個“更加註重”,其中兩個與民生直接相關:“更加註重以人為本,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公報最後還對去年以來全國發生的嚴重自然災害表達了關注,這又與民生直接相關:“今年以來,我國連續發生嚴重自然災害,給受災地區羣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當前,安置受災羣眾、開展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很繁重,中央有關部門、受災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一定要幫助受災羣眾重建家園,促進災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這些精神充分表明黨中央對民生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體現了我黨執政的最終目的,也體現了未來五年要着重解決的關鍵問題:滿足人民羣眾各方面需求。民生既是發展的目的,也是發展的重點,一切發展與改革都是為了民生,這也是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

紅十字會作為專業的社會人道救助團體,肩負着政府在人道救助領域助手的重要使命。紅十字會落實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在於如何為人民羣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使他們通過各級紅十字組織的工作得到實惠。

首先,紅十字會必須緊緊圍繞“以人為本”這一核心,瞭解羣眾願望、順應羣眾要求、關心羣眾疾苦,並積極爭取、善於謀劃,順勢而為,才能使紅十字會的各項工作真正成為 “民心工程”、“惠民工程”、“人道工程”。

其次,紅十字會必須牢固樹立創新意識,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根據人民羣

眾特別是困難羣眾的需求,按照現代化、科學化、規範化的要求,在完善體制機制建設,增強實力和活力上下功夫,最終實現紅十字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二、縣級紅十字事業現狀及問題分析

堅持“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努力開展救災備災、博愛進萬家、衞生救護培訓、志願服務、無償獻血及防艾宣傳等公益活動,為災民和特困羣體提供救助服務。開展汶川大地震、抗旱救災、玉樹地震等募捐活動,募集款物;開展“博愛送萬家”活動,發放物資;協助因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或白血病的貧困兒童家庭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申請了醫療資助;組織紅十字志願志願服務活;組織初級衞生救護培訓。可以説,縣級紅十字會作為縣委政府的人道工作助手,縣裏的民生保障、城市文明、社會和諧等方面都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

縣級紅十字工作離現實的需求還有很大差距,主要問題及原因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宣傳不足,社會認知度不高。紅十字會工作面相當廣泛,涉及到社會各個領域各個階層。社會普遍的認知僅僅侷限於募捐救災,其實還涉及到救濟、救助等人道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包括人道主義精神、禁毒防艾、衞生救護等知識技能的傳播,還包括“三救”、青少年健康服務、義務獻血、造血幹細胞捐獻等組織工作以及日常的備災工作。儘管每年縣紅十字會都作了很多宣傳工作,仍有很多羣眾甚至是機關幹部對紅十字會缺乏瞭解。主要原因是缺乏工作經費,縣紅十字會每年的工作經費只有1-2萬元,連正常運轉都難於保證,宣傳力度自然無法加大。

二是備災、救災、救助能力亟待加強。縣紅十字會無力建設自己的辦公地點,更不具備應有的備災救災設施,平日大多隻能靠上級撥付的物資開展部分工作。基礎設施的薄弱也極大地制約了縣紅十字會工作的發展。

三是紅十字基層組織建設力度不夠,效果不明顯。按照要求,紅十字會基層組織應該進入衞生、學校、廠礦、社區,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廣大人民羣眾。但到目前為止,縣僅有紅十字團體會員單位、團體會員較少,且都集中在衞生系統,服務宗旨無法得到保障。

四是專職工作人員嚴重不足、素質有待提高。儘管大家充分發揚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會精神,但縣級紅十字會人員配備較少。加之新進人員對紅十字會工作了解不多,又缺少到上級學習提升的機會和經費,只能靠日常學習提升政治業務素質,往往事倍功半。因此,缺人、缺經費是制約縣級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三、縣級紅十字會工作的發展思路

儘管紅十字事業任重道遠、困難重重,但人道工作意義重大、刻不容緩,縣級紅十字會必須緊密圍繞中心發展思路,克服困難,真抓實幹,切實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

紅十字精神,以“改善最易受損害羣體境況”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做好紅十字會工作。

一是進一步加大紅十字精神的宣傳力度。加強與各相關單位的聯繫協調,開展中國紅十字會法的普法宣傳和執法監督檢查。努力採取多種形式展開紅十字的宣傳工作,積極協調宣傳部門及新聞媒體紅十字工作的宣傳,創新工作方式,充分利用紅十字會的無形資產和社會資源,尋求社會各界的合作,組織策劃有影響的大型主題公益活動,增強紅十字精神的感染力,擴大宣傳效果,以進一步提升紅十字會的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提升社會公眾對紅十字事業的知曉率和參與率。

二是持續抓好紅十字會專職工作人員隊伍建設。除了積極向上級反映,爭取增編增人外,要切實加強現有專職工作人員的宗旨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技能訓練,不斷提高思想素質、理論水平和業務工作技能,努力提升全體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以適應救災備災工作的開展。

三是切實加強紅十字會基層組織建設。積極爭取,多方協調工作經費,認真組織開展會員活動,增強紅十字會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加強紅十字志願者的招募和管理培訓工作,積極組織開展有號召和社會影響力、受羣眾歡迎的紅十字志願服務活動;積極推進紅十字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工作;節省開支,根據《中國紅十字會章程》及有關規定,儘快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四是廣開籌資募捐渠道,繼續增強救助實力。依法加大募捐籌資力度,克服困難,廣開渠道,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温暖、獻愛心活動,堅持以社會募捐籌資為主,爭取政府配套為輔,結合實際,針對羣眾需求的熱點、政府關心的重點、社會關注的焦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救助活動,造福更多的弱勢人羣。(本站)

五是深入開展初級衞生救護培訓工作。嚴格按照中國紅十字總會關於“四統一”的要求,確保培訓質量,繼續深入推進衞生救護培訓工作。力爭每年培訓紅十字救護員3000名以上,救護及防病知識宣傳普及3500人次,“十二五”期間衞生救護培訓1.5萬人以上,救護及避災知識宣傳普及30000人以上。

六是繼續積極參與無償獻血和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宣傳組織工作。大力宣傳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社會意義,積極做好組織和發動工作,積極配合衞生部門,推動無償獻血工作的開展,積極參與“禁毒防艾”工作。

總之,縣級紅十字事業困難重重,但形勢嚴峻,縣級紅十字會必須克服困難、多方協調,使有限的資源利用率達到最大化,才能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羣服務。

第四篇:某縣教育情況調查報告

阜南縣教育與我所熟知地區教育不同的是當地民辦教育發展方興未艾,然而卻又百病纏身。當地民辦學校數量眾多,這為當地減輕學生數量多的負擔以及減輕政府教育負擔的確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民辦學校與政府的利益博弈中,民辦學校卻成了“體胖身虛”的亞健康。政府為了減輕財政負擔曾經一度將教育負擔轉嫁給社會,然而民辦教育投資者的利益最大化而出現違規辦學的現象,截止到2014年,阜南縣共清查出非法辦學機構72個,在校生近1萬人。這些非法學校的開辦者以盈利為目的,法律意識淡薄,教育理念滯後,辦學場所簡陋,在校舍,消防,衞生等方面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危害親少年的身心健康。與公辦學校相比,民辦學校的辦學條件甚為簡陋,我們所考察的一所民辦國小教室裏的桌椅還是木質的,上面的油漆已經剝落,更不要奢談什麼根據人體力學進行桌椅設計了。那處於偏僻農村地區的民辦學校沒有廣闊的操場,沒有齊全的體育設備,沒有明亮而舒適的教室……我們眼中的理所當然,那兒都沒有。政府在民辦教育辦學中是否應當多伸出援手,除了規範民辦學校辦學行為外,是否也應當增加對民辦學校的扶助與支持。當地暑假有兩期教室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很榮幸我們能夠參與到第一期的教學過程中,然而我們遺憾地發現一方面當地教師信息素養亟待提高,另一方面民辦教師無法享受同等培訓機會。

當地的調查印象深刻的還有對國小生率先減負的調查報告,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在減負上公辦學校由於受到政府的監督與管制力度較大,因此工作做得較好。然而民辦學校由於是以營利為目的,在減負上很難落到實處。民辦幼兒園的國小化現象,民辦國小補課及留校完成作業現象都還是很嚴重的。民辦學校校長坦言民辦國小要想生存那麼必須要吸引生源。家長在選擇學校時往往是兩個標準:一是收費,二是升學率,升學率更是家長關心的。民辦學校經費主要是自己承擔,自然在收費上很難產生相對優勢,因此在以學生成績為評價標準的體制下,自然以升學率為重。民辦國小減負之路步履維艱。而在訪談中我們又意外發現,實際上課業負擔真正沉重的是國中。我想國家雖然大談減負,但是屢次增負,實際上要分析什麼養的負擔是要減的,什麼負擔是對學生成長有益的,而且各地區、各學校要根據自身情況來制定減負計劃。如果只是遵守文件,機械地減少上學時間,減少書面作業,實際上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現在有些地方政府在進行教育改革時很教條,根據文件做而不考慮民意,不思考根據當地特殊情況應當如何改革,還有就是現在學生的學習評價制度也制約了減負的實施。課業負擔不是兀自而出現的,課業負擔過重還有與之聯繫的各種事物,課業負擔過重這一現象背後有其病根所在,如果不全方位改革,不去追尋病根,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實際上起不到多好效果的。

自己原先與同學負責的是學生管理,實際上這相對於其他主題算是比較微觀的了。再加上不是什麼熱點問題,調查起來實際上還是有難度的。在這個主題裏,發現兩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一個是“留守生”的管理問題,關注留守兒童的大潮似乎已經被關注進城務工子女的大潮淹沒了。但這並不代表留守兒童就不值得關注了。阜南縣一些民辦國小的留守兒童達80%以上,然而這些民辦國小辦學條件差,教學質量也受質疑,教師又缺乏科學的管理方法,因此對於留守兒童的管理往往感到有心無力。而另一個問題就是素質教育難以實現。這是個老難題了,素質教育提出已經很有一段歲月了,但是時光雖然無聲無息地流淌,大部分地區素質教育依然無法實現。缺少條件,應該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缺少相應的評價機制、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合作、缺少相對應的一系列資金、安全等保障。

校安工程如今在各地有序進行,阜南目前也完成了約60%,不過在校安工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質疑處,比如校安工程質量問題以及效率問題。在這次調查中還有諸如教師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仍有待我們去探索。

這就是我這次調查工作的調查報告,並沒有讓我解決許多問題,反而是看到許多問題。就好像看到滿天星辰的夜空,那些星球有的已經被人踏過,有的還有待開發。所以這些有待開發的就等着我們去解決吧!

閲讀更多好範文調查報告:

第五篇:某縣青年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某縣青年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

姓名:xxx廣播電視大學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 07春屆

一、調查的目的及意義

就業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也是人民羣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之一。為了解某縣青年學生畢業後的就業狀況,我們對某縣城的青年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走訪。

二、調查過程

我們借鑑了國際上的一些方法,主要採用了抽樣的調查方式,在某縣抽取1萬個青年的樣本。樣本的選擇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反映了青年從學校向工作過度,也就是他第一次進入勞動市場的狀況。另外,我們抽取了各類青年的樣本,包括讀書的、就業的、失業的,以及還處於非經濟活動狀態中的青年。在抽取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摸清了青年的總體狀況,然後按比例抽取,所以抽取的樣本基本上能夠反映總體的狀況。

三、調查結果

某縣是一個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的小縣,2014年全縣財政總收入1.369億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5270元。某縣國土面積894平方公里,人口24萬。勞動力約10.968萬人,其中縣城內18—35週歲的青年勞動力13010人,佔勞動力總數的11%,就業人數10928人,就業率達84%,在已就業的青年人羣中,從事農業生產的青年人微乎其微;工業產業等從業的青年人數約為1040人,佔青年總人數8%;從事旅遊服務等相關產業的城鎮青年人員約5400人,具有大中專以上學歷的約1300人;有條件在家自主創業的青年約980人,佔就業青年總數的9%;行政事業單位就業青年約3600人,佔就業青年總數的33%。

由於某縣就業崗位供不應求,很多青年為實現就業,走出家門尋求生計,全縣每年外出城鎮青年勞動力約為3900餘人,佔青年勞動力總數30%。還有部分選擇在家待業、待崗,全縣青年勞動力失業一年以上的約170人,佔青年勞動力總數的1%,其中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約50人,佔失業青年總人數的29%。

四、調查結果分析

近年來,我縣社會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失業人數居高不下,和以下一些因素有關。

(一)就業觀念陳舊

據調查,我縣一些青年就業期望過高,認為工作分三六九等,特別是讀書人就該找一份體面的工作,否則寧願失業在家。

調查中我們瞭解到一位南昌大學英語專業的學生,從2014年學校畢業後就一直在備戰公務員考試,據他所言考上公務員是他唯一的目標。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在對待就業擇業的問題上,很多人依然保留着計劃經濟時代的陳舊觀念,

總想着能端上鐵飯碗,一勞永逸。因此在擇業上首選行政事業單位,不惜一切代價報考行政或事業單位的青年人大有人在。例如,2014年某縣鄉鎮公務員招考比更是達到了1100:17的超高紀錄。對於一些社會比較急需的就業崗位,例如一些臨時性、季節性、髒苦累等工作,則較少被青年人尤其是大中專院校畢業青年所選擇。

(二)職業技能短缺

某縣近兩年工業園引進不少工業企業,為我縣就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在企業用工上,本縣能夠適應工作崗位的青年卻不多,出現了高要求,低素質,高學歷、低水平的尷尬。在企業用工調查問卷中,當問及青年工人欠缺什麼時,企業主回答技能短缺佔被調查人數的58%。還有某縣銀星造船廠和百氏騰育種有限公司等企業,除了普通工人聘用本地人以外,其它高級技術人才90%以上是外地人員。

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因為他們過去大多接受的是應試教育,在校學習的目的並不明確,只為一紙文憑。另一方面是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不夠。共同導致了企業技工崗位空缺,青年勞動力大量閒置,無法就業。

(三)就業信息不暢

對本縣就業的50名青年詢問“你認為最有效的就業途徑是什麼”時,回答依靠父母朋友幫助就業的佔50%,自己到用人單位應聘的佔30%,通過上網等其它方式的佔20%,回答通過人才市場的為0!

就某縣目前情況來看,全縣尚無一家正式的民間職業中介機構。縣內一些小型企業、單位需求人才就只能靠口口相傳或者親友介紹形式進行,因此社會知曉面窄。而縣外的人才需求信息更是難以傳達。另外一些大型企業或單位的用工則多數在省市一級的勞動力市場或在互聯網上發佈用工信息,致使許多外地勞動力進入我縣就業市場,導致了本縣勞動力不知本縣就業信息,勞動力閒置,外地勞動力搶佔了本來就為數不多的就業機會。

(四)就業市場狹窄

我縣是一個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小縣,經濟不發達,就業崗位相對短缺。雖然近年來,温泉的開發,擴展了就業市場,但仍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我縣青年勞動力就業問題。我縣工業企業不發達,缺乏能夠大規模容納勞動力的大型企業。部分青年有志於選擇自主創業,但這種擇業方式受到多種條件制約,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是極其有限的。而要想進入行政事業單位就職門檻較高,同時部門單位招錄考試條件奇高,使得一些有業務專長的人才被拒之門外。

五、思考與建議

(一)引導青年轉變擇業觀

從以上圖示可以看出,我縣青年就業選擇主要集中在行政事業單位。所以政府應加強對青年正確的職業觀念的教育,幫助他們解放思想,克服依賴心理,轉變就業觀念。引導青年樹立職業平等的觀念。就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勞動者本人有一定收入,就算就業。比如大中專畢業生不是以去行政、事業單位作為擇業的首要標準,只要學有所用,能充分發揮特長就能成就事業。引導青年樹立臨時就業、階段性就業和彈性就業也是就業的新觀念。這樣,就業的路子就能夠越走越寬廣。

(二)建設就業信息平台

我縣是九江各縣市區中唯一一個沒就業信息平台的縣,這也是阻礙我縣青年

就業的瓶頸。建設就業信息平台,首先應該初步建立勞動力市場,使大量用工信息得以發佈,同時也為青年提供了大量可以選擇的就業機會和崗位。其次加強就業信息網絡建設,對勞動力和就業情況進行登記,一是便於本縣就業安置,二是可以大量獲取縣外用工信息。再次要相關部門加強與大型工礦企業和大型酒店餐飲業加強溝通,及時獲取流動的用工信息,使勞動力流動不出現斷檔。

(三)加大青年職業技能培訓

在走訪行政、事業、企業各10家單位中,我們可以看出,其中10家事業和企業單位中,就有超過半數的單位反應青工勞動技能短缺。所以政府應幫助需要就業的青年羣體提高職業技能,以適應現代企業要求。這就要求:一是要從我縣實際出發,利用現有的職業技術學校,投入必要的師資力量與之共同經營,形成有較大影響力的培訓基地。二是加強與相關企業,特別是有一定能力的大中型企業的溝通聯繫。讓企業參與青年職業技能培訓,改變以往僵化的培訓模式,讓學有所成的青年技工提前上崗,形成互贏的激勵機制。三是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和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聯繫,在一些高精尖等高新技術培訓領域,可以委託上級主管部門及市甚至省級職業技能學校幫助完成。

(四)保障青年就業機會

2014年都昌縣在網上公佈了265名教師資格考試招考公告。這裏都昌縣附加了一個條件:要求都昌縣本地户口!正是這個限制,該縣摒除外來競爭,為本縣紮紮實實地解決了200餘個就業崗位。廬山區教師招考也緊隨其後,將其它縣市區人員拒之門外。而在我縣,2014年招錄除公安系統外的15名公務員,只有3名本縣人,2014年這個比例就更小了, 2014年招錄的17名鄉鎮公務員中僅有一人是某本地人。所以政府及部門在招聘招考中,除了公開公正,陽光運作,杜絕暗箱操作,同時也應該仿效都昌、廬山區,附加一些保障本地青年就業機會的條件,切實緩解本縣青年就業壓力。如:本縣各事業單位招聘、招考儘量不走公務員招考的途徑,而選擇本縣範圍內招考,並附加限某縣本地户口的條件。

(五)積極擴展就業市場

對就業而言,解決的根本之道最終還是在於就業市場的擴展。如何擴展就業市場我認為:一是要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象銀星造船廠這樣的大型工業企業,同時壯大工業產業,不斷實現分工細化,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二是繼續做強旅遊產業。我縣旅遊業這幾年的發展帶來旅遊從業人員的劇增,2014年我縣旅遊業直接從業人員僅為300-400人,而至2014年年底,旅遊業直接從業人員已達到4800餘人。這其中青年就業人數佔總人數的83%。旅遊業是一項朝陽產業,我縣旅遊業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可以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三是引導青年自主創業,鼓勵青年創辦小型企業和其他各種經營形式的經濟組織,自己創造就業崗位。四是降低部分事業單位準入門檻,支持一些出現人才斷層的事業單位實行開放性聘用,讓許多有業務專長的大中專畢業生有業可就。在2014年我縣水利部門的公務員招考中,因為對專業和學歷要求較高,導致招考計劃落空。與之相反的是縣教育部門招聘教師,由於准入條件放低,報考人數每年都在攀升。據統計,2014年報考我縣國小教師招聘考試人數為79人,2014年97人,至2014年猛增至230餘人。

本站推薦更多精彩範文:

某縣未成年人犯罪情況的調查報告

四川某縣震後水質情況調查

某縣未成年人犯罪情況的調查報告

某縣鑄造行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某縣鐵礦企業情況的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