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校食品安全周活動方案通用多篇

欄目: 學校管理公文 / 發佈於: / 人氣:1.62W

學校食品安全周活動方案通用多篇

烹調加工管理制度 篇一

為規範餐飲服務烹調加工管理,保障公眾餐飲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烹調前應認真檢查待加工食品,發現有腐敗變質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不得進行烹調加工。用水水質應符合GB 5749《生活飲用水衞生標準》規定。

二、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應當燒熟煮透,其加工時食品中心温度應不低於70℃。油炸食品要防止外焦裏生,油炸食品時避免温度過高、時間過長;隨時清除煎炸油中漂浮的食物碎屑和底部殘渣,煎炸食用油不得連續反覆煎炸使用。

三、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必須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衞生標準》,應嚴格按照標識上標註的使用範圍、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使用食品添加劑,禁止超範圍、超劑量濫用食品添加劑。使用完後,由專人專櫃保存。

四、烹調後至食用前需要較長時間(超過2小時)存放的食品,應當在高於60℃或低於10℃的條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製品,應在清潔操作區涼透後及時冷藏,並標註加工時間等。

五、隔餐隔夜熟製品、外購熟食品必須在食用前充分加熱煮透。不得將回收後的食品經加工後再次銷售。

六、用於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各種工具、容器標識明顯,分開使用,定位存放,保持清潔。加工後的直接入口食品要盛放在消毒後的容器或餐具內,不得使用未經消毒的餐具和容器。

七、灶台、抹布要隨時清洗,保持乾淨。不用抹布擦拭已消毒的碗碟,滴在碟邊的湯汁用消毒布擦淨。按規定處理廢棄油脂,及時清理抽油煙機罩。

八、工作結束後,調料品加蓋,工具、用具洗刷乾淨,定位存放;灶上、灶下地面清洗沖刷乾淨,不留殘渣、油污,不留衞生死角,及時清除垃圾。

食品安全衞生知識培訓資料 篇二

1、食品貯藏衞生

1、貯藏食品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即常温貯存和低温貯存。

2、貯藏食品應做到“四防”即做到防塵,防蠅,防鼠,防潮。

3、食品庫房在門上安置防鼠鐵皮的高度至少應達60釐米。

4、食品貯藏庫房要專人進行管理,建立入庫,出庫食品登記制度,並按入庫時間做到分類存放,先進先出。

5、存放食品應與牆壁,地面保持離地,離牆均應要求在10釐米以上距離。

6、保存新鮮水果,蔬菜類食品最適宜的温度是2-8度

8、冷卻肉或凍肉應置於-20度低温冷庫中貯存。

9、食品貯存庫房分主,副食品庫房設置隔牆離地存放,各類食品應分類分架,分區存放。不能與清潔殺蟲物品同庫存放。

10、冰櫃不能塞滿食品,食品之間應有空隙,剩餘熟食存入冰櫃內必須徹底加熱才可再次食用,冰櫃不能長期保存食物,冰櫃內的食品不能反覆解凍復凍。

11、貯存食品,若及時熱藏,温度應保持在大於等於60度,若及時冷藏,温度應控制在8度以下。

食品安全衞生知識培訓內容節選 篇三

食品安全衞生知識培訓內容節選

1、食品安全:食品在按照預期用途進行製備和(或)食用時,不會對消費者造成傷害的概念。

2、對生產、製造、處理或供應食品的所有組織而言,食品安全要求是首要的。

3、食品中的危害從性質上來分,可分為生物性危害、化學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

4、導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

① 不當的時間和温度

② 不良的個人衞生習慣

③ 交叉污染。

5、細菌增殖的條件

 FATTOM:

• ⑴ 食物(Food)

• ⑵ 酸度(Acid)

• ⑶ 温度(Temperature)

• ⑷ 時間(Time)

• ⑸ 氧氣(Oxygen)

• ⑹ 濕度(Moisture)

6、温度和時間是影響食物中細菌生長的最關鍵因素。

• 危險温度帶:

大多數致病菌能在5℃到57 ℃的範圍內生長,這就是通常所指的食物-危險温度帶。

• 冷供食品保持低温(≤5℃),熱供食品保持高温(≥57 ℃),否則就不要保留食品。

7、在適宜條件下細菌大約經過4小時的增長就可達到足以致病的數量。

8、潛在危險性食物(PHF)

• 有些食物特別適合於傳染性和產毒微生物的迅速繁殖,這類食物被稱為具有“潛在危險性的食物”。潛在危險性食物(PHF)通常含有較高的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PH大於4.6並且水分活度高於0.85。

• 常見的潛在危險性食物有:瘦肉、禽肉、帶殼生雞蛋、魚、甲殼貝類和奶製品。另外,一些植物性食物如熟的土豆、切開的哈密瓜之類的水果等也是潛在危險性食物。

9、消毒(disinfection):殺死物體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並不一定能殺死含芽胞的細菌或非病原微生物。用以消毒的藥品稱為消毒劑(disinfectant)。

大多數化學消毒劑溶液推薦的水温範圍是24℃到49℃。

10、食品接觸面的清洗消毒步驟

 清洗消毒一般分5-6個步驟:

清除污物→預沖洗→使用清潔劑→再衝洗→消毒(250~300ppm,5min以上)→最後沖洗(如果使用化學方法消毒)

11、食品接觸面的清洗消毒

a)消毒方法

 首選82℃以上熱水

 消毒劑如: 次氯酸鈉250-300ppm

 物理方法:臭氧、電子滅菌燈、紫外線等

b)清洗消毒頻率

 大型設備:每班加工結束之後

 清潔區工器具、枱面:工作前、工作中每1-2小時

 加工設備、器具被污染之後應立即進行清洗消毒

12、影響消毒劑消毒效果的因素

 ①接觸

 ②濃度

 ③時間

 ④温度

 ⑤溶液PH值:含氯消毒劑PH值越大效果越差

 ⑥消毒劑品種

13、手和手套的清洗消毒與管理

 每次進車間前和加工過程中手被污染時必須洗手消毒

 必須在車間的入口處、車間流水線和操作枱附近設有足夠的洗手消毒設施(一般10-15人一個出水口)

 在清潔區的車間入口處還應派專人檢查手的清洗消毒情況,檢查是否戴首飾、是否留過長的指甲等

 手套比手更容易清洗和消毒,在變換操作和受到污染時要及時更換  手套不得使用線手套,所用材料應不易破損和脱落

 工人出車間、去衞生間,必須脱下工作服、帽和鞋靴

 工作服是用來保護產品的,而不是用來保護加工人員自己的衣服的14、手的清洗消毒

• 何時:進入車間前、加工過程中、接觸未消毒接觸面

• 方法:清水洗手→取皂液→搓洗→用水衝淨洗手液→將手浸入消毒液(50~100ppm)中進行消毒並保持20秒時間(如洗手液有殺菌功能可省略此步驟)→用清水沖洗→幹手

15、個人衞生

• 應做到“四勤”,即勤洗澡、勤理髮、勤換衣、勤剪指甲,不得留長指甲,男員工不得留長髮、鬍鬚,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

• 員工工作服、帽、手套等穿戴整齊、保持整潔,頭髮不得外露。

• 生產車間不得帶入或存放個人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煙酒、藥品、化粧品等。

• 進入車間前不濃粧豔抹、塗抹指甲油、噴灑香水,以免沾污食品。

• 工人應克服不良的衞生習慣,工作服帽應清潔整齊,在車間內不能吃東西、嚼口香糖或其它不良行為。

• 接觸了未消毒的接觸面應及時洗手和消毒或更換手套。

• 操作人員手部受到外傷,不得接觸食品或原料,經過包紮治療戴上防護手套後,方可參加不直接接觸食品的工作。

16、更衣和洗手消毒程序:

• a)進入車間

• 換戴帽→穿工作服→戴口罩→着裝整理→穿工作鞋→手沖水→洗手液洗手→消毒水中浸泡消毒(如用殺菌洗滌液可省此步驟)→手沖水→手烘乾或擦乾→側身打開門簾→進入車間→戴手套等→開始工作;需要注意的是:頭髮必須全部包進工作帽中。

• b)上廁所、休息等離開加工車間,必須按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的程序更換,更換的衣、帽須掛在衣架(或放工作服入回收桶中),工作鞋擺在鞋櫃中。

• c)在操作熟食、消毒過的直接接觸工具容器或成品時,員工必須佩戴口罩,且口罩必須蓋住口鼻;

17、車間內沒有產品時才能沖洗枱面、地面;車間內的洗手消毒池旁應沒有產品;

18、有毒有害化合物的儲存

 食品級化學品與非食品級化學品分開存放

 清洗劑、消毒劑與殺蟲劑分開存放

 一般化學品與劇毒化學品分開存放

 儲存區域應遠離食品加工區域

 化學品倉庫應上鎖,並有專人保管;

 車間使用現場的暫存應配備帶鎖的櫃子或房間, 儲存庫內通風良好,化學藥品離地離牆存放

19、健康檢查

 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新參加工作和臨時參加工作的食品生產經營人員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參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包括病原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食品衞生的疾病的,不得參加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 制定疾病彙報制度,員工一旦患有以上疾病應及時彙報,並安排其休息,將相關信息記錄在《健康調查表》

 對外來人員實行

20、控制温度和時間對食品安全是很重要的,也是常用的預防措施

21、水流氣流均從高清潔度區域流向低清潔度區域

22、產品和盛放產品的容器不能落地,不同區域使用的工器具、容器應有明顯的區別,並保證不隨意流動

23、進出車間和冷庫應隨手關門,以免交叉污染和温度波動。

23、餐食生產過程温度時間控制

(1)原料驗收

• 冷凍品表面温度T≤-1℃無解凍成硬狀;冷藏品T≤5℃,最高不超過8℃

(2)儲藏

• 冷凍庫T≤-18℃最高不超過-16℃;

• 冷藏庫T≤5℃最高不超過8℃

(3)解凍

• 表面温度T≤8℃(冰箱解凍),解凍時間t≤48hr

• 處於解凍狀態的原料應在3天內用完

• 解凍方式:

• 1)在温度小於8℃的冰箱或冷庫內解凍

• 2)冷自來水解凍,包裝袋解凍時不得除掉

(4)烹調

• 扒肉類:表面温度≥63℃,每個表面都應煮熟。

• 海鮮:T≥66℃;禽類:T≥74℃

• 其他:T≥72℃,中心温度達到温度至少15秒。

(5)快速冷卻

• 6hr內温度降至5℃,且2hr內温度降至20℃;或4hr內温度降至10℃ ;

(6)擺盤

• 室温T≤15℃,時間t≤90min;

• 室温15℃≤T≤22℃,時間t≤45min,餐食温度T≤15℃

(7)過渡冷藏

• 温度T≤5℃,最高不超過8℃,• 時間t≤24hr;

(8)發送

• T≤8℃

最高不超過10℃,運輸途中温度上升不得超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