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師德教育

欄目: 師德師風建設 / 發佈於: / 人氣:1.55W

目錄

師德教育
第一篇:師德教育第二篇:師德教育第三篇:師德教育第四篇:師德教育第五篇:師德教育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師德教育

南鮑疃國小開展師德教育活動

為了進一步弘揚高尚師德,規範教師的職業道德行為,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近期,南鮑疃國小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師德教育活動。

一是與全校教師簽訂了《師德承諾書》。學校領導帶領老師們重温了《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東港區中國小教師日常行為規範》對照規範,自覺維護教師的崇高形象,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二是組織徵文和演講比賽。以區“師德標兵”為榜樣,開展了“愛崗敬業大家談”徵文活動,和“關愛學生成長、樹立良師形象”演講比賽,集中展示了教師中的師德典型,和學校師德建設中取得的成績。

三是開展以“熱愛學生、尊重家長”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開展“幫困扶貧”、“幫差結對”活動,對學習上、經濟上有困難的學生通過結對子,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和生活上的困難;開展“開門評教”活動,採取問、談、訪等形式,敞開校門,接受學生、家長、社會各界的監督與評議。

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師德修養和教書育人的水平,樹立了良好的教風校風,得到了家長及社會的一致好評。

第二篇:師德教育

強化師德教育之我見

泰興市分界國小李青

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肩負着傳承文明、啟迪智慧、塑造靈魂的現實責任和歷史使命上。傳承文明,一是傳承科學文明,二是傳承人文文明。一位學生家長説得好:“我的孩子到學校要學知識,但更重要的是學做人,所以我要選擇一位師德高尚的教師帶我的孩子。“而要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首先我們的教師必須德才兼備。因此,應該以“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要求每一位教師。在當今社會尤其如此。江澤民總書記在《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教師的基本要求。知識經濟時代要求今天的教師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視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更好地貫徹落實《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

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已為古今中外所共識,歷代教育曾經有過精闢的論述。比如,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躬自厚而薄貴於人!”;唐代韓愈,還專門著有《師説》一文,指出教師三大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十七世紀捷克著名教育理論家誇美紐斯強調教師應是道德卓異的優秀人物,要無限熱愛學生,反對學校使人變得呆笨的棍棒紀律;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這些論述體現了對教師職業道德作用的重視。

面向21世紀,中國正在進行着一次全面深刻的改革。時代要求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一代有創新能力,能自主學習,全面發展,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一代新人,而要做到這一點,對於跨世紀教師的素質,特別是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水平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為了全面推進素質的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勝任21世紀教育發展的要求,就必須切實加強師德建設,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看法。

一、學校要高度重視師德教育

首先,學校必須旗幟鮮明地把師德教育納入重要工作日程。根據《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按照江總書記提出的“政治堅定、思想過硬、品格高尚、知識淵博、精於教書、勤於育人”的師德要求,結合本校的實際,提出師德教育的具體要求,做到目標明確,措施具體,結合不同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突出重點,務求實效,使師德教育經常化、制度化、和規範化。其次,要把師德列入教師的崗位責任制,定期檢查和考核。一方面對湧現出來的師德高尚的先進典型,

大力宣傳、弘揚和表彰,例如利用鄭州市二十二中模範老師教育活動,宣揚她在平凡的崗位上,用生命和汗水譜寫了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壯麗詩篇,樹立了德高為範的師德楷模,另一方面對品德有缺陷的教職工,如對本職工作不負責任而熱衷於走穴掙錢,只管教書而忽視育人,言行舉止不文明,體罰和變相罰學生,利用或強迫學生家長為自己辦私事,等等。不僅要加強教育,幫助,還要將師德考核納入老師正常考核項目中,與評優掛起鈎來。促進全體老師更好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把師德教育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積極引導老師學習理解《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以下簡稱《規範》)

通過對《規範》反覆深入地學習,使教師從自身所肩負的歷史重任的高度,認識什麼是教師職業道德,明確《規範》是黨和國家對教師應具有的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其核心是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當然,職業道德的範疇應順應時代的發展,將新的思想理念納入其中,賦予師德新的時代內涵,符合時代精神具有時代特色。要提高教師遵守《規範》的自覺性,使教師聯繫工作、生活的實際,深入瞭解《規範》所包含的具體內容,把《規範》作為指導自己行為的準則,進一步強化師德教育。

三、對師德“滑坡”問題要進行歸因分析

長期以來,廣大教師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辛勤耕耘,為了祖國的未來,點燃自己,照亮別人,湧現了一大批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師德高尚的優秀教師。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師德“滑坡”現象存在於少數教師中,雖屬少數,但對於大面積教師隊伍建設確是一大障礙。師德的形成就其消極因素來看,有市場經濟發中負面影響;有教師物資待遇尚低於其他行業,提職提薪重智輕德,認為師德不屬業務素質等影響;有對教育改革與發展無動於衷,得過且過心理的影響;有對社會上的消極現象缺乏抵制能力,忽視自身師德修養的相互影響,等等。這些都與教師—這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的要求不相宜,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這麼多而雜的消極因素,必須引導、組織老師以鄧小平理論為武器,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提高思想理論水平,幫助他們解開心結,促進他們良好師德的形成。

四、學習師德榜樣,鑄造一代師魂

師德榜樣具有無窮的力量,如魯迅先生對藤野先生的高尚師德,一輩子也忘不了,時時激勵着魯迅先生去英勇戰鬥。教師要將自己的師德水準不斷提高,就要以優秀典型為榜樣,勤於學習,虛心學習,善於學習。可學習的榜樣非常多,首先要注意從教育家那裏汲取思想營養,比如陶行知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

根草去”的精神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要主動了解師德境界;其次,也要學習優秀教師的榜樣,在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中成長起來了一大批優秀老師,他們的教育實踐和先進事蹟,生動地體現新時代教師道德的嶄新特點。如上文提到的鄭州市二十二中模範教師吳玲,她的事蹟就具有時代特點,對廣大教師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號召力和向心力。通過聯繫自己的實際,找出差距,學習他們的先進思想和他們的感人事蹟,提高師德認識,激發師德情感。

五、堅持他律與自律並舉,重在內化

一般地説,師德的形成由外部的他律逐步地轉化為自我內部的自律這,在師德教育中,要有效地運動外部力量—他律形式,強化老師的道德意識,更要依靠教師發自內心的信念。一個教師只有真正懂得了師德要求的重要性,只有發自內心地對人民教師道德義務的真誠信服和具有強烈的責任感,才會在教育實踐中恪守人民教師的道德要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更好地教書育人。當然師德的形成與社會各界,特別是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與支持是分不開的。如果各級部門、各級領導把關心教師生活,理解教師苦衷和為教師專業化成長服務放在首位,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教師的生活有保障,能夠得到理解與尊重,教師就會受到自發動力的驅動,更加主動地做好工作,更加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達到師德更高層次的境界。

“育苗有志閒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只要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增強教書育人,以身立教的使命感,愛崗敬業,開拓進取,就能在教書育人工作中取得可喜的成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指日可待!

第三篇:師德教育

為人師表《弟子規》

《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教育的啟蒙課本。在古代先生給學生們講《弟子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先生們不是單純的説教,必須能夠為人師表,起到典範的作用。

比如《弟子規》裏面講“孝”的時候,要求子女對父母的言語態度有六個字“怡吾色 柔吾聲”。想想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裏,我們有沒有和父母發過脾氣?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沉下臉滿心的不高興呢?父母是我們的至親,對父母尚且如此,對朋友、師長、同事、學生,我們是否有這個修養呢?在人和人的交流中,説話的態度比説的內容更重要,説話得對態度不好,反而會讓人因為對態度的反感而否定正確的內容。特別是對犯錯的中學生,老師的雷霆之怒往往只讓學生知道自己錯了,而沒有讓學生知道為什麼錯了,更沒有讓學生把做過的錯事當成教訓避免再次錯誤。一個班級調皮搗蛋讓老師頭疼的學生、落後的差生往往就是那幾個人,可是往往又全部是屢教不改:前面講道理、做處罰、叫家長、寫檢查,轉眼又犯了。其實改變這些問題學生的祕密武器恰恰就是教師不能帶着問題眼鏡看他們,我們要把他們當做更需要幫助的學生來幫助他們;更需要教化的孩子來關愛他們,給他更多的感化幫助。

每一個孩子都不是一無是處,《弟子規》説: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善於發現學生優點,激發學生更加上進的表揚比批評懲罰更有效果。每一個學生都會有無心之過或者沒有惡意的錯誤,對於這些錯誤,我們往往會走人一個誤區:就是用一個成年人的觀念去否定他們,用一個成年人的高度去要求他們、批評訓斥他們。中國小生正處於形成個人認知的關鍵期,也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時間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過度的否定會讓他們走向反面,《弟子規》説:揚人惡,既是惡;疾之甚,禍且作。老師不是警察,給予問題學生的不是監督執法,而是循循善誘、改善問題。有很多學生告訴我,説自己因為不喜歡某個老師而不喜歡他教的科目,我們教師要成為孩子眼裏眼裏最受歡迎的人方可進入他們的內心,打開他們青春叛逆的節點,逐步叩開他們向善求進的心靈之門。

為人師表,這個“表”字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衣着。《弟子規》第四篇“謹篇”裏説: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潔”就是整潔得體,“分”就是符合教師身份。想想看,如果老師衣着華麗、時尚前衞,站在一色校服的教室裏,教師們爭強鬥豔的衣着往往會成為正處於好奇心、模仿力俱佳的學生們品頭論足的話資。反思我們,有沒有同事間穿着攀比、有沒有愛美之心忽略身份,作為一名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處處展現的都是形象、榜樣。德育是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正能量的滋養,現在中國小,學生都穿校服,而老師是否也應該規範着裝呢?着裝規範統一、衣着大方得體的教師隊伍不正是教師隊伍紀律性的展現嗎?

當代中國承擔我們偉大民族的復興之夢,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是中國人的萬年祖德,是承傳之大根大本,我們中華兒女當知當學。

當代教育事業承擔我們偉大民族的未來,學習傳統道德、傳播傳文化是我們教師隊伍責無旁貸。在德育越來越被重視的今天,作為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弟子規》,是提高我們自身師德修養的範本,是指導我們以德育人的經典,我們教師當學當用。

河北省第五屆中國小教師師德論壇徵文活動要求

教書育人,共築中國夢 為主題,

忠誠黨的教育事業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增加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堅持教書育人 德育為先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

學習貫徹中國小教師專業標準 做專業發展型教師 樹立遠大理想 共築中國夢等方面 結合教育工作實際 抒真情 發實感

第四篇:師德教育

學習師德教育的心得體會

人民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既是一個光榮的稱號,又是一個崇高的使命。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歌頌着這個光榮的稱號,又有多少仁人志士肩負着這個崇高的使命。祖國的後代就這樣交到了教師的手裏,所以説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現身説法、以身示範,培養自己良好的師德,在師德中體現自我價值,實現良好的教育目的。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教師職業活動最基本的要求,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教師隊伍師德師風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直接關係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直接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的實現,直接關係到祖國的未來。首先,要求教師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是人民的教育事業,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每位教師都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甘願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實際工作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圖名利、甘做蠶燭,在崗位上發出光和熱。再則,要求教師熱愛學生。“愛生如愛子”是師德的一個重要體現。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去關心他們的成長,才能去教書育人,才能尊重學生人格、引導學生成才。我曾在報刊上看到這樣一則報道:一節自習課上,一名教師因輔導學生練習,故託堂幾分鐘。這時,外面起了雨,某學生講台放了一張條:“你耽誤了我們放學時間”。教師見後,並無不滿,而是公開向學生道歉,並把自己的傘、雨衣送給同學們。教師的素質體現在生活中的點滴上,如上述教師無愛生之心,恐怕很難讓學生敬服、理解,以至於對以後的上課狀態、心理反應和師生溝通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其次,師德的另一體現是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教師的工作責任重大而又極其艱辛。之所以説責任重大,是由於教師肩負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責任。抽象地説,社會的未來掌握在教師的手中,之所以説艱苦,是由於教師工作條件艱苦,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的社會地位、物質待遇較低,甚至處於相對清貧的地位。在此情況下,教師應當以社會責任為己任,無私奉獻,否則,如果以待遇對待工作,那麼,就可能在知識傳授、教書育人中,難當社會重任。

另外,師德最外在的體現: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師在教書育人中,除了言傳,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範行為來教育學生,這就是為人師表。為人師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強調教師要言行一致。要求學生學習的知識自己應當精通;要求學生崇尚的行為,自己應當行之;要求學生反對的行為,自己應當堅決杜絕。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則,“雖令不從。”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從自身做起,真正為學生樹立一個模範的榜樣,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上述幾點是每一名教師都應該具有的,也是最基本的行為品質。也就是説,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也只有把知識和生活技能、品德修養、為人處世都教給學生,那麼學生才算是一個完整的人。

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們一定要有“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質,要立三尺講台,攜兩袖清風,要甘於寂寞、樂於清貧,要有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強烈的責任意識,無私的奉獻精神。

第五篇:師德教育

師德演講稿——堅守一方淨土 用愛寫好師德

人民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既是一個光榮的稱號,又是一個崇高的使命。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歌頌着這個光榮的稱號,又有多少仁人志士肩負着這個崇高的使命。有的人説教師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有的人説教師像園丁,灑下汗水,澆開花朵;有的人説教師像粉筆,奉獻自我,成就他人;有的人説教師像航燈,指明方向,照亮前程;也有的人説教師像春蠶,吃的是綠葉,吐的是銀絲;還有的人説教師像黃牛,吃的是青草,擠的是甘奶。

平凡之中見偉大,普通之中見崇高,細微之處見真情,危難之時見精神。冰心老人曾説:“教師工作是既光榮又辛苦的職業”。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們一定要有“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質,要立三尺講台,攜兩袖清風,要甘於寂寞、樂於清貧,要有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強烈的責任意識,無私的奉獻精神。

人民教師使命崇高,責任重大。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江澤民同志指出:“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就是傳授知識,傳承民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為祖國和人民培養合格人才。”既然説為人類傳播文明,為社會培養人才是教師的崇高使命,那麼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則是教師職業的本質特徵。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過:“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無才無德,學生厭惡你;有才無德,學生敬畏你;有德無才,學生同情你;德才兼備,學生擁戴你。教師的師德決定了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又決定了教育的質量。弘揚高尚的師德師風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新時期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加強新時期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必然要求。教育與師德是相輔相成的,只有高尚的師德才能打造優質的教育;師德與師風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高尚的師德才能形成良好的師風。我們要正確認識教師所肩負的教書育人的重要責任,把師德師風建設提高到重要位置,強化師德師風教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着學校的校風和學風,教師的形象直接關係着學生的成人和成才。俄羅斯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説:“教師個人對學生影響所產生的力量,無論是什麼樣的教科書、什麼樣的思潮、什麼樣的獎懲都代替不了的。”在學校,教師是學生的表率,是學生的典範,是學生的楷模,其言行舉止,甚至興趣愛好等,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正如杜甫所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原教育部部長賙濟同志提出:“愛與責任”是“師德之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愛是無形的力量,愛是師德的核心,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育的橋樑,是教育的推動力,是教育成功的基礎。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愛只是一個最淺層次的要求,而德則是一個更高層次的要求。沒有公德,社會就會淪落,沒有師德,教育就會沒落——師德是愛,更是一種責任!如果沒有責任,沒有責任意識,就不會明確自己的職守,不會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重任,那就辦不好教育,育不好學生。托爾斯泰説過:“如果教師只有對事業的愛,那麼他是個好教師,如果教師對事業的愛和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他就是一個完善的教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古訓説得好:“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用愛心教會學生負責任,用責任喚起我們的愛心。讓我們銘記愛與責任,在我校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大力弘揚高尚的師德師風的熱潮中釋愛心、講奉獻、比責任、育新人!愛就是責任,愛就是奉獻,讓我們的愛灑滿校園的每個角落,

讓我們的愛温暖更多學生的心靈,讓我們的愛造就社會的有用之材。

師德師風心得體會

師德師風建設的核心應該是提高教師的素質。所謂教師素質,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我院提出的“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的師德師風建設目標,很好地明確了“師德、師風、師能”為教師素質的內涵。

一、立師德

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教師勞動的知識性、專業性、藝術性、複雜性、長期性、示範性與創造性的特點決定了教師素質構成的特殊性。教師素質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培養人所必須具有的身心的相對穩定的潛在的基本品質。其本質特點是指教師自身的質量,即教師身心發展的總水平。其構成要素主要是教師的機體素質、文化知識素質、道德素質與心理素質等。

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我們所認為的教師的道德素質並不是指規範、準則本身,而是教師把這些規範、準則逐步內化,成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準則。作為教師基本上都知道教師道德,但許多教師並沒有把道德規範、準則內化,因此,他們在實際教學中表現出言行不一致性。由於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教師道德是教師的靈魂,簡稱“師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

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

從社會的角度看,一個民族的羣體都是一個一個的個體所組成。每個個體的道德風貌反應出整個民族的發展水平。一個個體的許多道德習慣、道德品質都是從小形成,每一個人從兒童開始所形成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世界觀等教師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儘管社會風氣、家庭環境對兒童的道德品質形成有一定影響,但無法代替教師教育的優秀。因為,教師的教育具有長期性和系統性,無論是德育內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長期而系統地對學生產生影響。其次,教師的教育具有科學性。兒童的許多行為習慣的培養,教師都是根據兒童成長的規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的。最後,人生最初的二十幾年是決定和影響人的一生的發展,是道德觀念、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而教師是影響的關鍵因素。教師的主要職能是培養未來的人才。這些人才畢業後分布在全國各條戰線上,對整個國家的文明建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把教師提到推進社會向前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教師對學生的愛,簡稱為“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

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

師德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教師的心理素質是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它由四大系統構成,即,動力系統,人格特徵系統,操作系統和監控系統。每一大系統既有各自的特點和作用,又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相互制約(版權歸本站:),相互影響。教師的動力系統包括教師職業的興趣、動機、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師動力系統的重要內容。 理想是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是個體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觀形象。教師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層次。有的把個人發展作為奮鬥目標,有的為多培養出優秀人才作為奮鬥目標等。由於理想的層次不同,因此在教學工作中產生的動力也不同。那些具有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而努力奮鬥的教師、具有高尚師德的教師,才具有長遠而高尚的理想,由此產生的動力就巨大。他們不為眼前利益所困惑,嘔心瀝血,對教育事業執着追求,貢獻出自己的全部。 總之,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立師德是師德師風建設首要任務。

二、正師風

所謂師風,即教師從教的道德作風。師德師風建設要堅持以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為核心,以敬業愛崗、為人師表為基本準則,以階段性職業行為禁行規定為底線。我們要以“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精神來要求自己。對教師來説,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學生的真心擁戴。好的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在我看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告誡教師:一是即使只當了一天的教師,對學生也要負責任。既然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過”的古訓。二是當學生有了成績或成了氣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學生的“光”。三是當學生犯了錯,應主動承擔起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之責任。做到了這三條,才是理解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真正的含義。

眼下大學教師有一種浮躁的心態。浮躁實際上是一種對科學、對社會、對學生不負責的態度。這種心態表現在科學研究上,必然不“真”,表現在教學上,必然不“實”,學生得不到真才實學,就會貽害社會,因而也談不上“善”。 在教師職業中,這種心態主要有十種具體表現:

1.頭重腳輕,滿足一知半解

2.華而不實,耽於誇誇其談

3.唯書唯上,缺乏獨立思考

4.譁眾取寵,追求轟動效應

5.好大喜功,不願踏實積累

6.脱離實際,樂於坐而論道

7.沽名釣譽,個人主義膨脹

8.吹拍拉扯,市儈作風橫行

9.敷衍應付,整日得過且過

10、弄虛作假,熱衷歪門邪道

師德不僅是教師個人問題,也是教師羣體問題,即風氣問題。個人師德不好,雖然有時會在小範圍裏造成“一個臭雞蛋毀了一鍋湯”的壞影響,但畢竟還只是小範圍的事。教師羣體如果風氣不好,特別是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沆瀣一氣,其危

害性就大了。這時的師德問題就演變為整個教育行業的道德問題,這時的不良師風就演變為教育行業的不正之風了。

一般説,世風日下,必然行風日下,行風不正,必然師風不正。所以整頓師風必先整頓行風,整頓行風必先整頓世風。而特殊説,由於教育行業對後代的影響超過其他行業,因此,有時師風正,也可帶動行風,行風正,又可影響世風。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所以,任何時候,提倡教師的師風都是必要的。

三、強師能

學高為師,學是師之骨。我們常問:21世紀需要什麼樣的教師?我認為,21世紀的教師應該是高師能的人,具體是:

1.終身學習的楷模。知識社會的顯著特徵就是知識像滾雪球一樣急劇膨脹並快速陳舊。面對“生有涯,而知無涯”的現實,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方能勝任教師工作。終身學習者不是一個盲目的學習者,知識傳播渠道和信息量的劇增,使教師受到來自四面八方信息的“狂轟濫炸”。一個好的學習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選擇力,學習對自己有用的知識。21世紀的教師應該是終身學習的示範者,是學生終身學習的楷模。

2.學習技巧的傳授者和學習障礙的診斷者。在未來的教育中,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指導學生有效地學習方面,不是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學生髮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進而掌握學習技巧,養成自學的習慣。教師必須清楚地知道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斷地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敏鋭地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並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3.令人信任的心理醫生。由於家庭問題、社會問題的共同作用產生了許多問題兒童,表現為行為異常,心理上有障礙。教師需要了解孩子們異常行為背後的原因,運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導解決。

4.課程設計的專家。社會的進步和教育民主化的發展,使教師不僅要參與教育決策和教育管理,而且愈來愈擁有課程設計的自主權。教師要根據國家和學校的教育教學目標,本着有利於學生個性自由發展的原則,瞭解知識產生和更新的狀況以及學生的知識結構基礎,設計切實可行的課程。

5.現代教育技術的行家,信息資源的提供者。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教師提供了許多新的傳授知識的手段,尤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教師要學會應用這些教學技術。教師應是新的料學技術的應用者和推廣者,是這些方面的行家裏手。教師應能幫助學生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並把這些資源吸收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去,變成自己的知識。

6.團體工作和團隊溝通的專家。教師職業的一個特點就是集體性,要求教師彼此協調,相互寬容,發揮集體的教育力量。教師還要面對學生團體,因為這種團體的活動指導可以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但是眾多個性鮮明的孩子組成的團體必然產生摩擦,所以教師必須是團隊工作的專家,必須具備處理團體工作的能力和方法。另外,未來社會的勞動分工將更加細緻,生產過程的技術含量更高,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途徑日趨多樣。教師必須教學生學會寬容,發現別人的長處,學會與別人一起工作。

7.獨立研究、獨立學習的指導者。學生在學校裏的時間相對於人的一生畢竟是短暫的。因此,學生在學校裏學習和掌握現成的知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以

此培養學習的技能,在瞭解知識產生的過程中學會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些方面教師是指導者、領路人、導航員。

8.客觀公正的評價者。學習過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到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多方面。由於學生個體存在很大的差異,在學習的質和量上也就存在差異。教師必須瞭解和評估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對其成績的評估要儘可能運用多元化的評估技術、力求科學、客觀、公正。

9.熟練的社會工作者。21世紀的學校總要和社會發生密切的聯繫,彼此影響,隨着社會的變化而變化。教師有責任告訴學生,學校發生的變化和這種變化的來龍去脈,以及會對學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另外,學校要和社會上的各個機構和組織進行交涉,教師一定要受過良好的社會工作訓練。

10.預知未來社會需要的學者。21世紀教育的功能將主要是為未來社會培養合格人才。教師要根據對未來社會發展前景的預測,通過所設計的教育計劃、教育內容、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價值觀、個性品質、知識、能力等方面的發展符合他們要走向的社會的要求。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教師必須是一個未來學的學者,具有未來設計者的職能,有教育預見能力。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重大的建設工程,是一項需要每一個人民教師長期奮鬥的艱鉅任務。讓我們每一位擁有人民教師稱號的人,懷着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的態度,“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使自己無愧於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使自己能夠擔當起培養21世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歷史重任。

本網推薦相關文章:

師德教育的心得體會

師德——教育的光輝

師德教育論文.5doc

關於師德教育的體會

2014年師德教育月活動總結

Tags:師德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