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例文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82W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例文多篇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例文 篇一

《關注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綜合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小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着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各種競爭的壓力、社會生活的延伸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各種心理問題。因此,國小生的健康長,不僅需要有一個和諧寬鬆的良好環境,而且需要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展自我的方法與能力。

【關鍵詞】國小生心理素質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綜合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小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着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各種競爭的壓力、社會生活的延伸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得到化解,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消極的影響,甚至會使學生的行為產生障礙或導致人格缺陷。因此中國小生的健康長,不僅需要有一個和諧寬鬆的良好環境,而且需要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展自我的方法與能力。在某種意義上説,健康的心理品質是現代人的重要素質,是新世紀的呼喚,也是創新人才的通行證。因此,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1.當前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現狀

1.1性格孤僻,不適應集體生活。當前很多國小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不是看電視就是面對家長,而家長往往忙於工作無暇與孩子交流,或因缺乏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瞭解,不能與孩子很好交流,導致孩子心理需求得不到解決,造成小孩性格孤僻、不善言談,不願與人交往或不善於與人交往,對集體生活出現嚴重排斥心理。

1.2獨立能力差,依賴心理嚴重。現在的孩子一方面由於受到父母過度保護、過分照料,容易形成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的性格,另一方面學校又處於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期,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及時跟上,導致許多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時時處處依賴別人,自理能力差,經不起挫折。

1.3逆反心理嚴重。有的孩子過高地估計自己的一切,自傲心理嚴重,聽不進老師及家長的意見,對老師及家長採取敵意態度。有的孩子不能夠正視別人好的成績或優越的家庭狀況,即使是好朋友,他也會想方設法攻擊他們,挑撥同學之間的關係。

2.心理健康教途徑

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必須加以預防和糾正。預防和糾正不健康的心理,有效的辦法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那麼應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達到提高國小生的心理素質,健全國小生的人格目的。

2.1與家長溝通交流,取得家長支持幫助。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對子女的態度和要求,對子女的心理素質的影響,行為習慣的養成有着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影響。指引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打破家長那種認為只要學習好就是發展得好的舊觀念,取得家長的理解、支持,形成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與氛圍。

2.2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貫穿於學校教育中。學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心理健康教育除與教材相關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進行外,還可以藉助活動課、班隊活動、專題講座、具有健康教育內容的遊戲、娛樂等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應貫穿在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

2.3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諮詢和心理疏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根據國小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的進行,實施個別教育,幫助他們走出心裏困境。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全面、準確地瞭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開展針對性的工作和研究,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的教育管理提供服務。缺少了心理諮詢、心理疏導,也就談不上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

2.4引導學生悦納自我。心理學研究表明,灰心喪氣和鬱鬱不樂這類情感嚴重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校應為學生創設傾訴的環境和條件,定期開展學生心理諮詢活動,並針對各種不健康心理適時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及時消除各種心理障礙,讓學生們不斷髮現自己的長處,悦納自我,堅定意志,增強信心,擺脱壓力,保持平和、愉悦、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快樂地學習與成長。

2.5引導學生髮展自我。發展自我就是讓學生主動發展個人的潛能以爭取個性的最佳發展水平。學生們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接受着不同的教育影響,造成自我意識發展水平和個性品質的差異。

2.6建設良好的人際關係,引導學生學會情緒自控。交往使人多知。學生生活在集體之中,不可避免的要與人共處,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適時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在社會和集體中友善地和他人交往,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教師要經常向學生髮出各種正面信息,抵制各種負面信息對學生的影響,努力提高學生鑑別美醜、善惡、真偽的能力,並在班集體中開展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活動中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人格受到尊重的喜悦。

2.7發展學生的情商。情商指的是人的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內容,如意志、興趣、情感、性格、人生觀、世界觀等等。情商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因此重視學生的學習心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用情感驅動學習活動是現代課堂教育發展的必然。把心理素質的培養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學的需要。學校應積極引導教師努力找到心理訓練的對應點,並巧妙地應用到各個教學環境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優秀的心理品質。

2.8實施挫折教育,提高學生耐挫力。良好的挫折承受能力、受到挫折後的恢復能力是人成功不可缺少的素質。學校應開展各種實踐性的挫折教育活動,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面對挫折,在受到挫折後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如何去適應新環境,戰勝困境,走向成功。

看過“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例文”的人還看了: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二

一、當代國小生常見心理問題

根據世界心理衞生協會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結合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可將國小生心理健康的標準簡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1)樂於學習、工作;

(2)情緒樂觀、穩定;

(3)人際關係和諧、融洽;

(4)能面對現實,適應環境;

(5)能認識自我、悦納自我;

(6)智力正常;

(7)人格完整;

(8)心理和行為符合年齡特徵。根據這個標準,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和有關資料,本人發現國小生常見心理問題有以下幾種:

1、自我中心主義,缺乏合作精神。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使相當一部分國小生、特別是作為獨生子女的國小生在家中都有一種獨特的優越感,致使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徵得到強化,“自我中心主義”逐漸形成,“一切為我”,從而持有過度的“自尊感”。但同時他們也承載着父母更多的期望,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與之相應的就是缺乏與家長的溝通,缺乏和同伴的交流。

2、關懷品質下降,缺乏感恩精神和責任意識。在現實生活中,部分國小生不懂得感激,認為父母、教師對自己的愛是理所當然的。同時對他人、社會和自然缺乏責任意識,認為社會的不良風氣、環境的惡化、他人的不幸是別人的事情,根本沒有認識到“我”的發展和他人、社會、自然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

3、自私狹隘,虛榮心強。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書,造成國小生思想認識上的封閉與狹隘。一些國小生,虛榮心強,只能聽恭維,不能聽批評,只能比別人強,不能讓別人超過自己,對強於自己的人,常常犯紅眼病。

4、自卑。部分國小生由於學習成績差、家庭經濟條件差等原因對自己缺乏信心,感到低人一等,自己的能力過低評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二、國小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國小生出現這些心理問題,既有自身成長的因素,也有外部環境的因素,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誤區。

過度溺愛和期望值過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視品德發展、人格教育和社會責任感等社會性教育的傾向。許多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成績,卻忽視了孩子的品德發展、交往能力、個性培養等。家長的期望與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時,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使孩子感到壓抑和不滿,給孩子造成疑慮、國小生相關論文例文憂鬱等心理疾患,導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2)學校教育的誤區。

一些學校和教師迫於壓力追求升學率、打造名牌效應,成績成為評價學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標準,學生情感上的苦惱不能及時向老師和家長訴説,就會造成心理壓力,形成心理障礙;

(3)社會方面的原因。

社會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成年人不健康的行為,不健康的書刊和影視作品對少年兒童的不良影響。

三、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思考

1、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必須從自身心理健康做起。教師的工作是雕塑學生心靈的工作。雕塑師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響着孩子,教師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作用,因此新時期的教師要注意培養自己健康的心理,努力使自己總是處於一種良好的心態下開展工作,從而對學生心理產生最佳的影響。情感豐富的教師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還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

2、構建和諧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境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你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可見,學科教學中心理教育的成功與否,關鍵還在於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構建和諧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境就顯得非常重要。國小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他們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所以課堂上要創設寬鬆、民主的氣氛,允許學生有不同意見,允許學生對老師提出批評。

3、注意發揮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合力作用。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實現這一項重要的使命,必須要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方面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家長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就教育而言,它具有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等特點。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少年兒童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素質,必須切實加強和改進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和管理。

總之,在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應以建設和營造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為主,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個別指導,尊重與理解學生,力求學生人格的整體性發展。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以人為本,強調學生心理能力的提高。通過開展訓練活動和課內外文體活動,指導學生“以人為鏡”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使他們養成自尊、自愛、自信、自制等心理品質。

關於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篇三

《淺談國小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本文總結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最後提出了有效開展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據統計,我國有國小生1億多名,他們的健康成長,關係着我國的未來。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我國就對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做了大量研究,研究結果令人擔憂。提高國小生心理健康狀況,既是家長期望國小生心理能夠健康成長的迫切需求,也是我國時代發展的要求。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國小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現代教育的內涵之一。

一、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國小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國小生的特殊生理變化能夠引發其心理變化,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國小生隨着知識的增多,內心變得趨於複雜,由於國小生的羞澀或內向,不會輕易表達自己的內心活動;雖然國小生隨着年齡增長,獨立意識也在增強,但是畢竟還是沒有成熟,顯得比較幼稚。所以,教師就有必要針對國小生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採用得當的方式方法,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唯有這樣,才能保證國小生的心理處於健康狀態,以促進國小生全面、健康成長。

(二)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國小生的心理比較敏感、脆弱,抗挫能力比較差,近幾年,國小生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的事件偶有發生,除去其外部原因外,與國小生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差也有很大關係。所以,要加強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會學生能夠自我心理調節,以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將來走向社會,能夠適應社會環境,因此説,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是國小生將來適應時代要求的有力措施

現實與未來的發展要求我們要從小適應社會,學會看待事物,學會辦事,學會生存。心理品質關係着其自身未來的發展。如果心理素質不強,就難以適應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此外,社會的不斷髮展和進步,所帶來的各種誘惑也影響着國小生的心理健康。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對學校畢業的學生也提出了相對比較高的要求,不但身體要健康,同時還要求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以適應社會壓力的需要,同時還要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研究相對脱離實際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性、實踐性和技術性都比較強,如果偏離理論作心理健康指導,就會缺乏科學性;如果在對每一個學生不同時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因為問題的千差萬別,就很難做統一教育。在教育實踐中,理論與實際脱離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些心理健康教育者僅限於理論講授,變成了學科教學,有些輕體驗、有些輕活動,使理論脱離了實際。這種情況不但沒有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反而加重心理其他方面的負擔。同時,人們也常常忽略如何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進行評價。在國小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應將其教學內容涵蓋到方方面面,教師應注重過程的慢慢積累。

(二)教學目標過於德育化

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是自我教育,而所謂的德育是超我的教育,二者具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學生心態平和,在此基礎上通過其他教育以超越自我。有很多德育工作者進行着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將學生的心理問題看成是德育問題,用德育的目標對學生作要求,這就混淆了二者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單單注重知識教育,更注重教學的實踐與實效。依據新的教學改革要求,要設計教學目標,以適應當前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三)系統性不強

雖然有的學校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於教育的開展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導致心理健康教育遊離於整體教育之外。同時,有的學校由於沒有對心理健康教育統一規劃,導致心理健康教育過於隨意,有的因為沒有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開展,導致學生缺少積極主動性,有的教育設計過於形式化,雖然在教育過程中場面熱烈,但因沒有解決實際問題,導致過後依然如故。

三、開展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藴涵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心理輔導來指導學生避免心理問題和障礙的產生。家庭、社會等方面能夠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教師一定要杜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產生心理問題,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渠道,心理素質等綜合素質的形成取決於學生在校的時間和教師課堂教學的情況。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有所作為,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在師生交往過程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當今的社會,人們面臨着方方面面的壓力與挑戰,要適應社會的發展,要取得自身的發展,不僅要求人們具有很高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還要有良好的文化素養、職業能力等,當前的國小生是我國的未來,未來要參與到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所以,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途徑之一就是師生交往,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以引導學生健康的心理,學會合作與競爭。在師生交往過程中,教師要始終牢記,為了每一個學生。作為當今社會的教師,要注重自身心理學理論的學習,要應用交往策略開展國小教育工作,唯有這樣,才能拉近師生關係,變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三)將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主任工作中

在學校,國小生接觸最多的人是自己的班主任,班主任不但熟悉學生的學習情況,還熟悉學生的思想、品行等情況。所以班主任最容易和學生建立關係,及時指導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幫助解決生活或學習中存在的困惑。班主任熱情高、責任心強、辦法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具備了很大的優勢,班主任工作的實踐性和針對性較強。班主任對國小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原則和技巧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將日常工作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會。

四、結束語

我國的國小心理健康教育雖然已經起步,但發展卻方興未艾,很多理論問題與實踐問題亟待解決。在當前教學改革新的形勢下,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在將來會有新的發展。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例文 篇四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國小生生理、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國小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課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撲面而來,它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人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更關注學生的尊嚴。這意味着,今後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關鍵字:心理健康 讚揚

隨着社會經濟和文化的迅速變革,成長中的兒童、青少年將面臨日益增長的社會心理壓力,他們在學校學習、生活和社會適應方面必然會遇到種種困難和挫折,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如何幫助今天的兒童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各種心理壓力和處理心理危機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的社會嚴峻挑戰等這些問題,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也在中國小校中得到廣泛的重視和開展。但是,在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中,有一些我們值得反思的現象。

一、重治療,輕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有兩大方面的功能:一是矯治,即防治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二是發展,即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其全面發展。在實踐中,有些老師僅僅着眼於矯治的層面,只為少數有問題或適應有困難的學生提供服務,注重補救性工作,忽視了對正常學生的輔導。如,發現某某同學情緒不穩定、某某同學愛説謊、某某同學有自卑感教師才開始矯正、補救。有時,教師只把學生的心理狀態分為正常狀態(常態)和不健康狀態或病態(變態),而忽視了當中的灰色區域——不平衡狀態(偏態),以至於籠統分類,“一刀切”。

其實,從效果來看,如果到了學生心理偏常或心理有障礙的時候才來補救,矯正和治療,工作的難度就大,花的時間和精力也多,效果還不一定顯著。因此,我們必須明確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標在於使學生正常健康地發展、成長、成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是發展學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心理健康,而不是重點放在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的矯正和治療方面。總而言之,在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有防重於治的新理念。

二、重個別,輕團體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學校經常會投放相當多的人力物力資源去設立“知心姐姐信箱”、“心聲信箱”、“聊天室”等形式的項目。這些都屬於個別輔導形式,其優點是針對性強,但對於整體來説,效率還不算很高,也無法滿足眾多學生的需求。因此,團體教育應受到重視。

從進行方式分,心理教育可以分為團體教育和個別教育兩類。團體教育,是指團體為學生提供一個現實社會生活的縮影,以學生班組為單位實施系列的教育方案。通過團體人際交互作用的方式,使學生能在團體中獲得正確的觀念,獲得更多的學習和生活經驗,並在安全、信任的氣氛中去嘗試學習或進行自我調整,改變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態,以促使學生形成適應社會、適應生活的心理素質。團體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社會發展造成激烈的競爭,日益加深人們之間的疏離,由此而產生的各種心理疾病通過團體的支持和温暖可得到較好的消除。因此,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不是隻注重個別教育去消除每個學生的個別差異,相反地,應該是更普遍地使用團體教育進一步促使每個學生獨特的個性與才能的最充分顯示和最完美髮揮。

三、重説教,輕疏源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經常會出現較為被動狀態:往往是出現了嚴重問題,再去做“亡羊補牢”之舉。只詢問症狀,就事論事,做泛泛的説服教育工作,只在具體問題上做表面文章,不去追求問題的來龍去脈。“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此,只能受到表面的“症狀緩解”效果,很難根治。

為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以科學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另外,還應把心理教育滲透、貫穿於各育和各科教學中。學校各育、各科教學均應當以素質教育的總目標為依據,結合各自教育、教學的內容與要求特點,建立相應的心理素質培養目標,充分把握其中富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使各育、各科教學過程和心理教育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做好有關方面的工作:1、普及心理衞生知識,提高家長的心理素質。2、注重教師的心理保健,讓每一位教師都擔當起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的重任,加大心理健康的力度,真正把學生從“心理不健康”的狀態中解救出來。3、重視心理健康課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免疫力。

四、重差生,輕優生

差生出現的“自卑、人際關係緊張、人格偏差、學習障礙”等是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由於“光暈效應”,優秀生往往因為學習優秀而“一優遮百醜。”老師們如果細心地觀察一下,在勞動過程中,最敢於做最髒最累活的學生中,學習優秀生所佔的比例是極少數的。其實這裏可以隱性地顯示出:知識素質與良好的人格品質不一定成正比的。

在“羣星捧月”的獨特條件下,要知道優秀生在讚揚中成長,在崇拜中學習,很容易形成“自大”、“脆弱”、“嫉妒”、“任性”、“虛榮”等不良心理。一旦離開那些優厚的條件,就極容易出現心理障礙。因此對優等生心理健康教育忽視不得。

隨着社會的重視,目前學校教育已慢慢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場。這不僅僅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員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師結合本學科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方法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兩者有機結合,確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和諧發展,為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準備。使他們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2400字 篇五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進行了分析,並提出相應的策略建議,以提升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關鍵詞: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國小生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羣體,正處於生理、心理迅速發育的關鍵時期,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近年來,大量的研究和調查表明,心理問題的“低齡化”趨勢明顯,國小生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擔憂。國小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嚴峻現實,反映了在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與緊迫性。為了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我們必須關注影響國小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瞭解了這些影響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這些因素,開展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國小生心理健康發展。

一、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一)國小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被過分誇大

當代國小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其身心發展處於人生的特殊時期。在這種複雜的社會環境影響下,他們容易形成某些不健康的心態。國小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無可厚非的,但因此誇大國小生的心理問題,認為國小生的心理問題似乎己經到了聳人聽聞的嚴重地步,也是值得懷疑的。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董奇教授認為,目前我國國小生身上確實存在養某些心理與行為問題,但其中的許多問題是一些發展性的問題,是社會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川。同時,由於人們對國小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把握不一,使用的檢測工具不一,加之統一取樣不當,評價者的主觀隨意性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得出的統計結果有許多是相互矛盾的,這不利於體現學術研究的科學性,也不利於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甚至形成消極影響,誤導人們對國小生身心全而發展的評價。

(二)缺乏相關輔導教材

在教材建設方面,到目前為止,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仍處在摸索階段,沒有現成的教材和輔導內容。市場上和網上各種教材和讀物良芬不齊,內容過於隨愈,往往不符合國小生的年齡特點,而國小老師要在短時間內編寫教材難度又很大,且科學性存在着很大的疑問。這些都不利於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化和專業化水平提高,有時候會帶來副作用。

(三)缺少必要的活動場所

心理健康教育課是一門不同於其它學科的課程它沒有固定的教學模,也沒有規定的教學方法。但它的教學方法特別強調學生的參與、體驗、感受和領悟。常用的教學方法如情景體驗法、討淪分析法、遊戲活動法等。這需要有一個與平時上其它科目不一樣的環境。比如,桌椅板凳的擺放、一些必要的設備等。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課就在本班教室進標一些活動很難順利成功地進行開展,受到一定空間上的限制,也不能保證侮個學生都參加到活動中去。在活動課中,教師和學生的充分參與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體驗是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沒有體驗活動中藴含的教育目標就無法內化到學生的心理結構中去,活動的設計就將流於形二屯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目標就七法達到。在組織活動時應給學生的體驗過程留有充分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並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達和交流在體驗中獲得的感受。

二、提升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國小生心理活動的調查

加強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從其心理調查工作做起,只有全面,細緻的對國小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知道他們想的是什麼,最關心的是什麼,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採取心理教育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部分的學生處於心理叛逆時期,對於家長以及教師的教誨,牴觸心理非常強,如果無法從其心理特點入手,很難達到教育的目的,甚至是會造成與其相反的不良結果。一般情況下,為了更好的瞭解學生們關心的問題,教師會選擇用問卷調查這種方式,在總結了調查結果之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其生活以及學習的各個方面入手,進行引導與幫助,進而達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二)轉變觀念提高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方法和技術層面的問題,還是一種先進而科學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教育部頒佈了《關於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措施。其後,國家又成立了全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諮詢委員會,教育部又頒佈了《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加強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己經成為當前教育界的共識。儘管如止匕仍然有一些傳統的教育觀念或錯誤的認識還在嚴重地影響甚至阻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開展。有些學校在應試教育的左右下,視心理健康教育為無關緊要的事,或將學生的心理問題視為是心理專家和醫生的事,或簡單地以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正是這種認識導致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無法開展或不能向縱深推進。

(三)利用童話、寓言等故事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童話、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動話潑,富有童趣,深受兒童喜愛。另外,童話、寓言故事能把現實生話中發生的事和社會所倡導的主流價值觀,用肯有代表意義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線寶寶等)傳遞給兒童,可以使兒童開闊視野,豐富情感,因此,教師叫一以根據小同年齡價段學生的特點,選編培養學生同情心、毅力、樂觀向上、誠實、獨立等心理品質的國內外優秀童話、寓言故事,推薦給學生閲讀。

(四)心理健康教育面向整體,珍視個別

學校的心理健康不能像傳統的心理諮詢和治療那樣,只是為個別少數心理有問題或心理有疾病的學生服務而忽視絕大多數止常學生的發展,只是等待問題的發生然後再去補救,而應該主動地預防問題的發生,有目標、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心理品質進行全而的培養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一種而向全體學生的、協助所有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的“服務”。所有學生不分性別、年齡和年級,不分問題類型均在“服務”之列。每一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都有一個如何認識自己、認識環境和調整自己、適應環境的問題,因此,每一個學生在校期間都必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且應該是越早越好。同時,在而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之上,還應該重視學生的個性心理髮展,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逐個解決他們成長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