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詩詞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7W

摘要:在我國浩瀚的文學海洋裏,由許多描述地理景觀、地理規律、地理原理的詩句,在地理教學中,適當的引用古詩詞來輔助教學,不僅可以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而且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在地理教學中滲透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詩詞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古詩詞;激發興趣;形象化;記憶

我國古代的詩詞不僅描繪祖國山河的壯麗,景色的優美,而且也生動地揭示了地理事物的基本規律,在教學中適時引用優美的詩句,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及文學欣賞能力,而且能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學生學習將有情有趣。[1]

一、以古詩詞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有許多描述地理景觀、地理規律、地理原理的名詩佳句,教師上課時用富有地理情趣的詩詞引入新課,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地理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一節中,設計導語唐朝詩人王勃曾有“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的詩句,此句中“星移”的原因是什麼?從而自然地引入地球的運動。[2]這樣運用古詩詞設計引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接受新知識做好心理準備。

二、用古詩詞講解有關知識,使知識形象化

講氣温隨海拔變化的規律時,引用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來講解地形與氣候的關係,正是由於這種地帶性,才造成了山上山下桃花盛開的時期不同。再如,講農業生產的地域性時,可用蘇軾的《詠荔枝》中“羅浮山上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該詩點出荔枝生長的地域性特點。這樣教學與科學相結合,使地理知識形象化,既易於學生理解,又豐富課堂內容,從而使教學效果良好。

三、啟發學生回憶詩詞,加強記憶

老師上課時,根據教學內容需要,啟發學生回憶相關詩詞,可以加強對地理知識的記憶。例如在講冷鋒和暖鋒過境時天氣變化的過程時,為了加強學生對“冷鋒過境時先刮較大的風,再出現降水,暖鋒過境時不刮較大的風,只強調降水”這個不同點的記憶,我啟發學生説“唐朝詩人岑參有一首描寫我國邊疆大莫戈壁惡劣的氣候與環境的詩,其中有兩句被人們傳誦的優美詩句是什麼?”學生很快説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數萬樹梨花開。”然後我與學生共同分析其中所藴含的地理知識,表示冷鋒過境時先颳風後降水的天氣變化特徵,以區別於暖鋒。

再如將自然帶中温帶草原帶的特徵時,我又啟發學生説“有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生動、形象、準確地描繪了陰山腳下的河套平原坦蕩遼闊的地形和牛羊肥壯、牧草茂盛的温帶草原景觀,誰知道這首民歌是什麼?”同學爭着回答是《敕勒歌》。並大聲背誦“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樣既加強了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又促進了對新知識的學習,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四、用詩詞加強教學反饋

講完月相知識後,用投影打出:分析下列詩句中所描寫的是何種月相:“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我提問:詩中描寫的月相是什麼?出現在天空哪個方位?日期?這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學生們通過對“月上”、“黃昏”、“元夜”的分析尋找答案是滿月、東方、十五。

再如講完了大氣對地面的保温作用後我先用投影儀打出《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九年級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然後提問“為什麼在詩中的九月九年級夜,容易出現露的現象?”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尋求答案,由殘陽和月似弓得出的是晴天的夜晚,則大氣逆輻射弱,大氣對地面的保温作用弱,使近地面的水汽凝結形成露。這樣做情趣盎然,既鞏固所學知識,又鍛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3]

五、用古詩詞作小結

在講完地球自轉的週期和速度後,可用“坐地日行八萬裏,巡看遙天一千河”作小結,並要學生分析該句藴含的地理意義,詩中“日”為“太陽日”,“八萬裏”大致點出赤道的周長及赤道的自轉線速度,“巡看遙天一千河”隱含在赤道地區可觀察全天星座。這樣的小結,形式獨特,學生興趣很高。

結束語:總之,平時多蒐集與地理知識相關的詩詞,恰當的運用於課堂教學中,不僅在很大程度能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創設了一個喜聞樂見的教學情景,以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獲得知識,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