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春江花月夜》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9.18K

《春江花月夜》教案精品多篇

語文《春江花月夜》教案 篇一

展示課件:作者簡介。 找學生讀。

展示全詩課件,讓學生自讀幾分鐘。

走進課文:

《一》課件展示前四節 生齊讀

問:開頭兩句點出了題目中的哪幾個景物? 春江,月

最突出的寫了哪個景物? (板書)月

這是怎樣的一輪月啊?板書(潮生月)

賞析“生”字 寫出了明月與海潮活潑的生命。

曾有詩云: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可以説一個“生”字寫出了明月伴隨着海浪相生相依的狀態。

還有呢?(隨波月)

春江帶月,月隨波轉,一望無垠,極其開闊而博大。 下面還有什麼月? 似霰月 如霜月

這是個比喻句,寫出了月光的什麼特點? 細,輕,柔。

概括一下這兩輪月的特點(遼闊 朦朧)該怎麼讀? 讀出它的舒緩,陶醉來。

找學生讀 指導 師範讀

<二>展示課件白雲五句 生齊讀

這輪明月它緩緩升起了,它照在春江水上,春水渙渙,它照在花叢中,繁花豔豔,它照在人的心上,又能引發人的什麼思緒呢?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同學們找找看,這輪明月讓哪些人心生感慨! 思婦 遊子

扁舟子是指——飄蕩江湖的遊子 明月樓是指——思婦的閣樓

它照在思婦憑欄遠眺的身影裏,它照在遊子起身回首的雙眸裏,可謂是“一種相思,兩處閒愁”,這分隔萬里的思婦和遊子,他們的情意“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在分隔萬里的思婦和遊子,他們“不思量,自難忘”。詩人又是如何具體的描寫他們的呢?

賞析其中的“卷”和“拂”擬人手法,明寫月光的揮之不去,實寫思婦思念遠方遊子的苦惱和懊惱。 這是個(相思月)

這段應該怎麼讀?(低迴) 生示範,指導,師示範

《三》展示課件此時相望不相聞到復西斜 “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鴻雁和魚龍本是傳遞感情的信物,可上有廣袤的天空,善於長途飛翔的鴻雁不能隨月光飛到你身邊,下有悠長的流水,潛躍的魚龍也只能躍起一層層波紋而難以游到你眼前,在現實中無法實現願望的遊子,只能沉沉的睡了,在夢中,他夢到了什麼? 落花

(展示落花意象課件)生讀

落花是衰敗的象徵,在詩歌裏象徵着遊子的還鄉夢碎。

遊子在夢中神遊故鄉,花落月潭,春光將盡,身在天涯,山高水長,不能乘月歸家,情何以堪?

板書(歸家月) 這段怎麼讀?

(孤寂)生讀,指導,師範讀

《四》展示課件江天一色 生齊讀

在這樣孤寂的環境中,天空的月亮也成了一輪孤月,古代士人,都有一顆敏感的心,所謂“臨風落淚,對月傷心”,自從孔夫子有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之後,流水就成了年華流逝的象徵,似水流年,光陰和生命都是彌足珍貴的,而望月,則更是古人闡發人生哲理的難得契機。

板書(孤輪月)他想到了什麼?這是一種怎樣的哲思? 自然宇宙永恆—人生短暫易逝 月的圓滿和人的孤獨

可以説這是一句深沉的天問,有着曠世的孤寂,陳子昂曾説: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陳子昂是哭了,可他哭了嗎? 他沒有繼續哀傷,而是寫出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一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可人生代代永恆相延續,還會孤獨嗎? (待人月)

這段該怎麼讀?(平緩)生讀 指導 師範讀

《五》展示課件 最後兩句

遊子帶着這樣的欣慰,再去看這輪斜月,可它卻開始斜斜的沉入海中。最後應該讀出它的悠長,綿延來。 生齊讀 師示範

這種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思念之情,哲思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令人心馳神往。

總結:一曲《春江花月夜》為我們描繪出一幅輕彩淡痕,澄明恬靜,神韻飛動的水墨丹青。月是其吟詠的母體,在詩中成了詩人生命情懷,情感寄託,從中我們感受到了“明月鬆間照”的空靈寂靜,“一夜飛度鏡湖月”的夢幻神奇,感受到“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相思,“波心蕩,冷月無聲”寂靜淒涼,“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清苦憂愁,也有“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空曠靜寂。

帶着這個理解,我們再來讀出你心中的《春江花月夜》!

作業:會背這首詩

【春江花月夜原文賞析】

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1)隨波千萬裏,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2), 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裏流霜(4)不覺飛, 汀(5)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6), 皎皎空中孤月輪(7)。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8), 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9)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10), 青楓浦(11)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12)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13)?

可憐樓上月徘徊(14), 應照離人(15)粧鏡台(16)。

玉户(17)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18)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19), 願(20)逐月華(21)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22)。

昨夜閒潭(23)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古音xiá)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 (24)無限路(25)。

不知乘月(26)幾人歸, 落月搖情(27)滿江樹。

賞析

這首詩以寫月作起,以寫月落結,把從天上到地下這樣寥廓的空間,從明月、江流、青楓、白雲到水紋、落花、海霧等等眾多的景物,以及客子、思婦種。種細膩的感情,通過環環緊扣、連綿不斷的結構方式組織起來。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轉情換意,前後呼應,若斷若續,使詩歌既完美嚴密,又有反覆詠歎的藝術效果。

前半部重在寫景,是寫實,但如“何處春江無月明”、“空裏流霜不覺飛”等句子,同時也體現了人物的想象和感覺。後半部重在抒情,這情是在景的基礎上產生的,如長江流水、青楓白雲、簾卷不去、拂砧還來等句,景中亦自有情,結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織成有機整體。

詩歌寫了許多色彩鮮明的形象,如皎月、白沙、白雲、青楓等等,這些景物共同造成了柔和靜謐的詩境,這種意境與所抒發的綿邈深摯的情感,十分和諧統一。

詩歌每四句一換韻,平仄相間,韻律婉轉悠揚。為了與纏綿的感情相適應,語言採用了一些頂針連環句式,如“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一唱三歎,情味無窮。對偶句的使用如“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等等。句中平仄的講求如“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婉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平仄變換與律詩相同,使詩歌語言既抑揚頓挫,又清新流暢。

《春江花月夜》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感受和體驗詩歌的意境和形象。

2、理解詩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體會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以及由此引起的對人生、對宇宙的聯想與感慨,體會詩中表現的遊子與思婦相思相愛之情。

教學重點

1、展開聯想與想象,體味詩歌意境

2、把握水乳交融、優美深邃的景、情、理教學難點

1、把握水乳交融、優美深邃的景、情、理

2、置身詩境,理解詩中的畫面及由此產生的人生感慨

教學方法

情境設置法、學案導學法、點撥法學法指導

1、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梳理詩歌中的意象

2、通過誦讀,合作探究,讓學生掌握詩歌內容,領會詩歌中的情感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PPT)

教與學互動設計

(課間利用多媒體播放民樂《春江花月夜》,展示春江月夜的圖片暖場)

一、情境導入

我們中國自古便是詩的國度,唐詩更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在我國浩瀚的詩海中,有無數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寫下吟誦月亮的美麗詩句,同學們讀過哪些關於月亮的詩句?

現在我們展示、交流一下課前分組蒐集到的古典詩詞中的詠月佳句,看看月亮承載了人類哪些豐富的思想感情。

1、自然美景:“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2、宇宙意識:“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3、望月懷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人情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

4、思家戀國:“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月在詩歌中似乎成了詩人生命情懷的寄託,而月也因此成就了不少詩人的千秋美名。唐代的張若虛就是如此。現在,我們就一起去領略他筆下那輪光照千古的明月吧。

二、板書課題

光照千古的明月,江流不息的情思——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誦讀賞析

三、知人論世

小組代表根據課前蒐集的信息發言,介紹張若虛及《春江花月夜》教師補充(出示powerpoint):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樂府詩,作者吸取了南朝樂府民歌的內容和形式,採用優美的抒情旋律,細緻地描繪了江南水鄉春江花月夜清幽靜謐的自然景色,發出宇宙無窮、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寫遊子思婦離恨閨怨之情。全詩格調清麗婉轉,抒情纏綿幽怨,意境高遠闊大,是一首寫景、敍事、抒情完美結合的詩歌極品,讀來如痴如醉,如飲瓊漿玉液,沁人心脾。

此詩自明代後頗受評論家的重視和推崇。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稱:“那是更敻絕的宇宙意識!一個更深沉,更寥廓,更寧靜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恆前面,作者只有錯愕;沒有憧憬,沒有悲傷。這裏有一番神祕而又親切的,如夢境的晤談,有的是強烈的宇宙意識,被宇宙意識昇華過的純潔的愛情,又由愛情輻射出來的同情心,這是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

四、置身詩境

1、播放音樂,誦讀詩歌。播放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控制音量,不宜大)。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誦讀詩歌。

2、設置問題,交流感受。設問:讀後覺得這首詩美嗎?美在哪些方面?學生髮言。師生共同歸納。教師板書: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

五、緣景明情

(對照導學案預設的思考題,分組推選代表發言;學生互評,補充完善;教師相機點撥)

1、作者在前八句中集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第一組代表回答;其它小組評價補充)

明確:作者依題摹寫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景物,它們構成一幅美妙的花月圖。景物的特點是:空明澄澈,幽美恬靜。這部分寫出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絢麗景觀(意境美)。

2、面對良辰美景,作者產生了怎樣的遐想?(第二組代表回答;其它小組評價補充)明確:

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此,“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共存。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應是“哀而不傷”的。以短語概括本詩節的意境:清明潔淨,奧妙無窮。

第二部分,由寫景轉向觀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係,以明月長照對照人生短暫,抒寫心中的感歎。(哲理美)

第三部分內容(白雲一片去悠悠------結尾)重點寫什麼?遊子、思婦的相思情景如何?(第三組代表回答;其它小組評價補充)

提示:可以找到這一部分詩句所描寫的意象,結合相應的修辭手法和人物的動作、心理來談。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意象:白雲、高樓、粧鏡台、簾、搗衣砧板、鴻雁、江樹,表現的是思婦與遊子純真的愛情美與人性美。

修辭手法:例如,“月徘徊”,就是擬人的手法,表現了月的人性化,從而襯托出思婦的孤獨與寂寞。

思婦的動作,如捲簾,拂砧,這些細微動作恰好表現思婦因見不到心上人而寂寞難耐的心情,從而進一步刻畫了她的相思之苦悶。

對遊子的分析,重點引導學生找出其心理獨白的有關詞語,讓學生更好地體味。

第三部分,抒寫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謳歌人們對愛情的嚮往和對幸福的憧憬。(情感美)

六、昇華情感

1、配樂朗誦。

教師選擇詩句示範誦讀;

同學相互推薦誦讀(放《春江花月夜》背景音樂伴誦);師生點評。

2、設問昇華。

設問:誦讀和欣賞這首詩,我們收穫了很多美感享受。其中哪些句子令你印象最深、感觸最多?請從景、情、理三方面任選一例,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作形象化的解讀。

學生髮言;師生點評。教師擇要點撥:

①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首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月共潮生,一個“共”字,強調了春江與明月天然的詩意聯繫;一個“生”字,則又賦予了明月和潮水活潑潑的生命熱情。)

②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和在一起,看不分明,真是月光如水水如天。)

③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叩問人類本源、明月長存、宇宙永恆的宇宙意識。)

④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從“水”的意象聯想到人的個體生命是有限的,人類的生命代代相傳是無限的,與明月共存於天地之間。)

⑤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遊子想念思婦,愛情永恆。)

⑥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兩地相思,望月懷人,遊子思婦遙寄相思,親情永恆。)

⑦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從“落花”的意象聯想到花開花落,遊子思鄉。)

⑧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由己及人,兩地相思永 恆。)

七、拓展延伸

教師導引:為何古人看到這樣的景色就會生髮這樣的情感與思考,這種景和情有必然的聯繫嗎?為何又能引起我們的情感共鳴,這種文化是否已積澱為一種民族的審美情感?要得到答案我們就必須自己從歷代詩文中去尋找。下面我們就來分析探討這首詩的“明月”、“落花”兩個意象的寓意。

1、分組比賽,列舉詩句;

2、分析意象,體會情感;

3、綜合概括,明確寓意;

a、明月:

1、思念——月可以跨越時空;

2、時間流逝、人生短暫——升落、圓缺

3、愁緒——陰晴圓缺、悲歡離合

4、愛情——花前月下

b、落花:

傷春核心意象——年光流轉、紅顏易老、生命無常

參考詩句

a、明月: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唐李白)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唐王昌齡)

明月何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宋蘇軾)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唐劉禹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唐張九齡《望月遠懷》)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b、落花

欲向相思處,花開花落時。(唐薛濤《春望詞》四首之一)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紗》)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宋晏幾道《臨江仙》)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清《紅樓夢》)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八、佈置作業

結合《春江花月夜》,從“春”、“江”、“夜”三個意象中任選一個,分析其寄寓的情感。

九、誦讀作結

欣賞春江花月夜書法作品,同聲誦讀。

語文《春江花月夜》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感受和體驗詩歌的意境和形象。

2、理解詩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體會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以及由此引起的對人生、對宇宙的聯想與感慨,體會詩中表現的遊

子與思婦相思相愛之情。

教學重點

1、展開聯想與想象,體味詩歌意境

2、把握水乳交融、優美深邃的景、情、理 教學難點

1、把握水乳交融、優美深邃的景、情、理

2、置身詩境,理解詩中的畫面及由此產生的人生感慨

教學方法

情境設置法、學案導學法、點撥法 學法指導

1、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梳理詩歌中的意象

2、通過誦讀,合作探究,讓學生掌握詩歌內容,領會詩歌中的情感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PPT)

教與學互動設計

(課間利用多媒體播放民樂《春江花月夜》,展示春江月夜的圖片暖場)

一、情境導入

我們中國自古便是詩的國度,唐詩更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在我國浩瀚的詩海中,有無數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寫下吟誦月亮的美麗詩句,同學們讀過哪些關於月亮的詩句?

現在我們展示、交流一下課前分組蒐集到的古典詩詞中的詠月佳句,看看月亮承載了人類哪些豐富的思想感情。

(小組展示。出示powerpoint) 1.自然美景:“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2.宇宙意識:“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3.望月懷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人情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

4、思家戀國:“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月在詩歌中似乎成了詩人生命情懷的寄託,而月也因此成就了不少詩人的千秋美名。唐代的張若虛就是如此。現在,我們就一起去領略他筆下那輪光照千古的明月吧。

二、板書課題

光照千古的明月,江流不息的情思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誦讀賞析

三、知人論世

小組代表根據課前蒐集的信息發言,介紹張若虛及《春江花月夜》 教師補充(出示powerpoint):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樂府詩,作者吸取了南朝樂府民歌的內容和形式,採用優美的抒情旋律,細緻地描繪了江南水鄉春江花月夜清幽靜謐的自然景色,發出宇宙無窮、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寫遊子思婦離恨閨怨之情。全詩格調清麗婉轉,抒情纏綿幽怨,意境高遠闊大,是一首寫景、敍事、抒情完美結合的詩歌極品,讀來如痴如醉,如飲瓊漿玉液,沁人心脾。

此詩自明代後頗受評論家的重視和推崇。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稱:“那是更敻絕的宇宙意識!一個更深沉,更寥廓,更寧靜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恆前面,作者只有錯愕;沒有憧憬,沒有悲傷。„„這裏有一番神祕而又親切的,如夢境的晤談,有的是強烈的宇宙意識,被宇宙意識昇華過的純潔的愛情,又由愛情輻射出來的同情心,這是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

四、置身詩境

1、播放音樂,誦讀詩歌。播放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控制音量,不宜大)。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誦讀詩歌。

2、設置問題,交流感受。設問:讀後覺得這首詩美嗎?美在哪些方面? 學生髮言。師生共同歸納。教師板書: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

五、緣景明情

(對照導學案預設的思考題,分組推選代表發言;學生互評,補充完善;教師相機點撥)

1、作者在前八句中集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第一組代表回答;其它小組評價補充)

明確:

作者依題摹寫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景物,它們構成一幅美妙的花月圖。景物的特點是:空明澄澈,幽美恬靜。這部分寫出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絢麗景觀(意境美)。

2、面對良辰美景,作者產生了怎樣的遐想?(第二組代表回答;其它小組評價補充) 明確:

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此,“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共存。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應是“哀而不傷”的。以短語概括本詩節的意境:清明潔淨,奧妙無窮。

第二部分,由寫景轉向觀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係,以明月長照對照人生短暫,抒寫心中的感歎。(哲理美)

第三部分內容(白雲一片去悠悠------結尾)重點寫什麼?遊子、思婦的相思情景如何?(第三組代表回答;其它小組評價補充)

提示:可以找到這一部分詩句所描寫的意象,結合相應的修辭手法和人物的動作、心理來談。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意象:白雲、高樓、粧鏡台、簾、搗衣砧板、鴻雁、江樹,表現的是思婦與遊子純真的愛情美與人性美。

修辭手法:例如,“月徘徊”,就是擬人的手法,表現了月的人性化,從而襯托出思婦的孤獨與寂寞。

思婦的動作,如捲簾,拂砧,這些細微動作恰好表現思婦因見不到心上人而寂寞難耐的心情,從而進一步刻畫了她的相思之苦悶。

對遊子的分析,重點引導學生找出其心理獨白的有關詞語,讓學生更好地體味。 明確:

第三部分,抒寫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謳歌人們對愛情的嚮往和對幸福的憧憬。(情感美)

六、昇華情感

1、配樂朗誦。

教師選擇詩句示範誦讀;

同學相互推薦誦讀(放《春江花月夜》背景音樂伴誦); 師生點評。

2、設問昇華。

設問:誦讀和欣賞這首詩,我們收穫了很多美感享受。其中哪些句子令你印象最深、感觸最多?請從景、情、理三方面任選一例,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作形象化的解讀。

學生髮言;師生點評。 教師擇要點撥:

①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首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月共

潮生,一個“共”字,強調了春江與明月天然的詩意聯繫;一個“生”字,則又賦予了明月和潮水活潑潑的生命熱情。)

②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

和月色融和在一起,看不分明,真是月光如水水如天。)

③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叩問人類本源、明月長存、宇宙永恆的宇

宙意識。)

④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從“水”

的意象聯想到人的個體生命是有限的,人類的生命代代相傳是無限的,與明月共存於天地之間。)

⑤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遊子想念思婦,愛情永恆。)

⑥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兩地相思,望月懷人,遊子思婦遙寄相思,

親情永恆。)

⑦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從“落花”的意象聯想到花開花落,遊子思

鄉。)

⑧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由己及人,兩地相思永恆。)

七、拓展延伸

教師導引:為何古人看到這樣的景色就會生髮這樣的情感與思考,這種景和情有必然的聯繫嗎?為何又能引起我們的情感共鳴,這種文化是否已積澱為一種民族的審美情感?要得到答案我們就必須自己從歷代詩文中去尋找。下面我們就來分析探討這首詩的“明月”、“落花”兩個意象的寓意。

1、分組比賽,列舉詩句;

2、分析意象,體會情感; 3、綜合概括,明確寓意;

a、明月:

1、思念——月可以跨越時空; 2、時間流逝、人生短暫——升落、圓缺

3、愁緒——陰晴圓缺、悲歡離合 4、愛情——花前月下

b、落花:

傷春核心意象——年光流轉、紅顏易老、生命無常

參考詩句

a、明月: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唐 李白)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唐 王昌齡)

明月何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宋 蘇軾)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唐 劉禹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唐 張九齡《望月遠懷》)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 李白《靜夜思》) b、落花

欲向相思處,花開花落時。(唐 薛濤《春望詞》四首之一)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 晏殊《浣溪紗》)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宋 晏幾道《臨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清《紅樓夢》) 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八、佈置作業

結合《春江花月夜》,從 “春”、“江”、“夜”三個意象中任選一個,分析其寄寓的情感。

九、誦讀作結

欣賞春江花月夜書法作品,同聲誦讀。

《春江花月夜》教案 篇四

一、説教材:

《春江花月夜》是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第一篇。這門選修課既是對學生以前詩歌學習的繼續,也是對學生詩歌學習的深化。作為選修內容,本教材更是一個專題,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積累古詩文鑑賞的方法。第二單元是“置身詩境、緣景明情”,重在通過對古典詩歌意象的把握,發揮審美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作為單元首篇,最能體現詩歌意境美的特點。本詩是流傳千年的經典,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是本單元的重點賞析篇目。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本詩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挖掘和把握詩歌的主要意象;

能力目標:

⑴、賞析本詩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

⑵、提高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意境。

⑶、培養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反覆朗讀中啟發閲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

重點和難點解析:詩歌鑑賞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如何在反覆吟誦中通過聯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立體的、生動的畫面從而把握隱藏在文本背後的詩人的內在情思。這是欣賞詩歌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我把提高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意境作為本節課的重點。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中專學生,他們對古文學方面的知識不是很深,但他們卻需要從總體上提高自己的文學水平、文化修養和人格素質,因此我把賞析詩歌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作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説教法

適當的教學方法儘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誦讀教學法

詩歌中藴含着詩人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有着和諧的韻律,最適合出聲朗讀。通過教師和多媒體音像資料反覆的聲情並茂的吟誦,能使學生感受古典詩歌的格律美、音韻美。同時通過反覆吟誦,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的情境。

2、討論法。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針對文本這個平台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説:“每一個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詩人。但是要讓他們心靈的琴絃響起來。”語文課應該成為他們發表個人見解的舞台。只有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參與討論,平等對話,才能有助於培養和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和靈感,才有利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3、講析法和點撥法。具體到詩歌《春江花月夜》的鑑賞中,由於學生接觸文本的時間有限,知識積澱和人生經歷有限,很難理解詩歌中作者所發出的深沉的宇宙人生的思索,因此在教學中進行簡要的點撥很必要。

4、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啟發學生去想象春江花月夜的美、理解春江花月夜的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才能。

三、説學法

教學的過程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向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勾通,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

1、聯想、想象教學法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用語言塑造的文學形象是間接的形象,但它卻能比其它藝術給人更多的審美感受,這是因為它給人提供的想像空間更大,回味餘地更多。因此要感受這些形象,欣賞它們,就要通過想像把語言還原成可視可聽的畫面,進而走進這畫面中去。

2、粗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法。

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説:“好讀書,不求甚解。”其實就是採取粗讀的方法,整體感知。但《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意藴極深,還應通過仔細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讀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

3、意象分析法。

分析詩歌意象是學習詩歌的基本方法。本詩就包含有許多經典意象,如“明月、江水、落花”等,學生要多品味,要將意象連綴,揣摩、感悟詩情,方能體會詩境之雋永、高妙。

四、説教學程序:

課前準備:課前讓學生蒐集關於“月亮”的詩句,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和情感體驗。

1、新課導入。

好的導入,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學生學過的有關明月的詩句切入,從明月意象導入全篇。這樣導入親切自然,學生不感到陌生,還能引發學生探究熱情——即將學習的詩是如何寫月的呢?

2、整體感知。

這一部分我承接導入語首先介紹了作者和對詩歌進行簡單的介紹,其中把古今對《春江花月夜》的評價介紹多一點,這也是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從而使學生對這首詩有一個整體的、全面的認識,然後播放配樂詩朗誦,使學整體感受詩歌的美妙意境時能夠有的放矢。

3、賞析詩歌。

首先給學生介紹了一點欣賞詩歌的方法和理念,中專一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欣賞詩歌的方法,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這一部分我分三個層次,也是三個步驟來賞析這首詩歌,一是欣賞詩的景物美,二是領悟詩的哲理美,三是鑑賞詩的情感美、其中在欣賞詩的景物美的過程中,我讓學生根據詩歌內容展開聯想想象,描繪畫面意境,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在領悟詩的哲理美的教學過程中,我在同學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拓展了古人對人生探索的內容,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鑑賞詩的情感美是本首詩的主要部分,我把“思婦懷遠”這一片段作為重點賞析部分,基於此,我讓學生以思婦的口吻,用第一人稱改寫這一片段,寫出思婦的情感和心理。學生交流所寫的內容,感受詩歌的情感美。收到很好的效果。

4、景情理相融的手法。

藉助教材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人文主義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點,在這一課中張若虛描述了動人心絃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探索了宇宙的神奇奧妙,抒寫了遊子思婦的離恨閨怨之情。使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統一,這是這首詩的主要特點也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因此我把分析情景理相融的手法作為教學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在這裏,我用“月”這一意象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以月為紐帶,貫通了情景理這一寫法的,提高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5、總結。

小結是教學的必要環節,學生自主總結本課內容及學習心得。讓學生髮揮主體作用,感受到課堂學習的樂趣和意義,為進一步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6、佈置作業:

作業部分我是把它作為課堂的延伸比較部分來設計的。把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比較,分析兩首詩的異同。

張若虛的詩顯然遠遠超過了前者,特別是它反映的宇宙意識和人生哲理,更是前者所沒有的。讓學生試着從意象的組合、意境的創造、題材的選擇、主題的提煉加以比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