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自由落體運動教案(精選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86W

第一篇: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優秀教案--2.5《自由落體運動》精品教案(教師版)

自由落體運動教案(精選多篇)

優秀的教學資源,歡迎下載!!

必修一2.5 自由落體運動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屬於《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必修模一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五節《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內容。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種具體情形。此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也學習了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方法,對本課的學習,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解決生活實際中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既有利於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探求規律的能力,還能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理解是重力加速度,

(2)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3)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輕重不同物體在真空中的下落過程,實際測量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等探究活動,讓學生體會科學推理和科學實驗是揭示自然規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3、情感態度和世界觀

感受前人(亞里士多德)崇尚科學、勇於探索的人格魅力,培養學生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促進學生形成科學思想和正確的世界觀。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不同物體自由下落有共同加速度g、做好實驗

難點:斜面實驗設計的巧妙性、實驗過程中科學猜想、數學推導、合理外推的體現

四、學情分析

在前面的教學中,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對自由落體運動也有過思考,接觸過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和伽利略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但未曾接觸勻變速直線運動和理想實驗的概念。

五、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分析法、實驗歸納法、講授法、討論法。

六、課前準備

1、牛頓管、抽氣機;

2、10套:紙片、鐵架台、鐵螺絲、鐵夾、鐵橫杆、紙帶夾、打點計時器(帶複寫紙片)、紙帶、重錘、海綿墊、接線板;長刻度尺。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1vt?v0+ats?v0t?at22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vt2?v02?2as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看到這種現象:把小石頭和樹葉舉到相同高度,石頭的重量比樹葉重,同時由靜止開始釋放。觀察哪個先落地?

(演示:石頭和樹葉)

觀察結果:石頭先落地

類似的現象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通過觀察大量物體下落的現象,歸納出: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在我們今天看來,他這個説法是否正確呢?

提問:是不是重的物體一定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呢?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研究這個問題,桌上有兩張紙片(同種材料,質量不同)觀察掉落在桌面的情況:

1. 兩張紙平攤,同一高度,同時靜止釋放。

2. 把質量小的紙捏成紙團,同一高度,同時靜止釋放。

可見,重的物體不一定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不一定慢。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受空氣阻力的影響)

正是由於有空氣阻力的影響,物體下落得才有快有慢。同學們想想看,如果沒有空氣阻力的影響,也就是在一個沒有空氣的空間裏,物體只受重力,從靜止開始下落的情況是什麼樣子呢?

(演示牛頓管)看,這是一根玻璃管,管中的空氣已經用抽氣機抽掉了,裏邊有

一個金屬片和羽毛,觀察牛頓管裏的羽毛和金屬片下落的快慢。

(觀察實驗)

定義:物體在只受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要注意理解“自由”這兩個字:只受重力、初速度為零。

結合上面的實驗我們一起總結下,小結:如果沒有了空氣阻力,不同物體從同一高

度做自由落體運動,它們的運動情況是相同的。

這種運動只在沒有空氣的空間裏才能發生。不過,在存在空氣的空間裏,如果空氣阻力的影響很小,物體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體運動。

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的聖人,恩格斯稱他是最博學的人。限於當時科技發展的水平,他在物理方面的論述,今天看來很多是不恰當的。但是,在兩千年前他能夠通過觀察、歸納,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已經很不簡單了。我們應該正確評價他在科學發展史上的地位。

我們知道了什麼是自由落體運動,下面我們繼續深入的分析這種運動。

(學生分組實驗:將點火花計時器呈豎直方向固定在鐵架台上,讓紙帶穿過計時器,

紙帶下方固定在重錘上,先用夾子夾住紙帶上方,使重物靜止在靠近計時器的下方,然後接通電源,待打點穩定後再鬆開紙帶,讓重物自由下落,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小點,那麼這些點記錄了重物的運動情況。)

下面大家結合學案來分析下紙帶。

提問:軌跡為直線還是曲線?

答:軌跡為一條直線,物體作直線運動。

提問:是勻速直線運動嗎?

答:在連續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位移不相等,逐漸的增大,所以是加速直線運動。

提問:是勻加速嗎?是如何判斷出來的?

(提示:回憶前面學過的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連續相等的時間t內,物體通過的位移之差為定值。這是一個判斷公式,?s?at,已知的t=0.02秒,見學案表格。)

答:可以測出連續相等的時間t內,物體通過的位移之差為定值(在誤差允許的範圍內)。則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我們一起總結一下: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

提問:能求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嗎?

(同樣根據上面的公式,我們對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進行計算一下,大家選取不

同的時間間隔來讀取數據,見學案表格)

通過多次測量計算:

(1)我們通常用g來表示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數值近似為9.8s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在實驗中,如果要獲得更精確的數據,還可以用頻閃照相來測量。

(看到課本37面的表格,從表格上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地方,g的取值是不同的,緯度越高數值越大,越靠近赤道數值越小。)

(2)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取值不同。從赤道到兩極,g逐漸增大。同一地點g值相同。

(3)既然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那麼其運動規律與一般規律類似:

不同的物體在同一地點,從相同高度同時自由下落的物體,同時到達地面,根據h?12gt,則它們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2

應用:

1:大家看到課後的測定反應時間小實驗。

2:測量物體從一定高度的樓房掉下,已知落地時的速度,求高度和下落時間。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並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鞏固對自由落體運動特點的掌握、反饋糾正錯誤理解。

(五)發導學案、佈置作業

下一節學習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歷程,體會學習前人的探索精神和科學的探究思想,作業完成課後習題3、4

設計意圖:佈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並對本節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後及時批閲本節的延伸拓展訓練。

九、板書設計 一、物體下落過程的運動情況與物體質量大小無關.

二、物體在只受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三、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vt?gth?

四、自由落體加速度 g=9.8十、教學反思 12gtvt2?2gh 2, s2

本課的設計採用了課前下發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後進行當堂檢測,課後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這節課主要知道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知道自由落體運動就是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推出了運動規律的三個公式,要求學生與以前學過的知識聯繫起來,靈活地運用。

第二篇:自由落體運動習題

物體從離地h 高處下落,它在落地前的1s 內下落35m,求物體下落時的高度及下落時間。

長為l的細杆ab,從靜步開始豎直落下,求它全部通過距下端h處的p點所用時間是多少?

3.甲物體的質量是乙物體質量的2倍,甲從h米高處自由落下,乙從2h米高處與甲同時自由下落,下面説法中正確的是:

a:兩物體下落過程中,同一時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下落過程中,下落1s末時,它們速度相同。

c:下落過程中,各自下落1m時,它們的速度相同。

d:下落過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4.一個自由落體落至地面前最後一秒鐘內通過的路程是全程的一半,求它落到地面所需的時間。

相遇問題

物體a、b同時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運動,a以10m/s的速度勻速前進,b以2m/s的加速度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求a、b再次相遇前兩物體間的最大距離.

甲、乙兩物體相距s,同時同向沿同一直線運動,甲在前面做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a1的勻加速直線運動,乙在後做初速度為υ0,加速度為a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則 ()

a.若a1=a2,則兩物體可能相遇一次

b.若a1>a2,則兩物體可能相遇二次

c.若a1<a2,則兩物體可能相遇二次

d.若a1>a2,則兩物體也可相遇一次或不相遇

經檢測汽車a的制動性能:以標準速度20m/s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時,制動後40s停下來。現a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駛發現前方180m處有一貨車b以6m/s的速度同向勻速行駛,司機立即制動,能否發生撞車事故

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車與同方向行駛的一輛汽車在t=0時同時經過某一個路標,它們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為:汽車x=10t-t2,自行車x=5t,(x的單位為m,t的單位為s),則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a.汽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自行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b.經過路標後的較短時間內自行車在前,汽車在後

c.在t=2.5 s時,自行車和汽車相距最遠

d.當兩者再次同時經過同一位置時,它們距路標12.5 m

5.一物體做直線運動,速度圖象如圖2所示,設向右為正方向,則前4s內()

a.物體始終向右運動

b.物體先向左運動,後2s開始向右運動

c.前2s物體位於出發點左方,後2s位於出發點的右方

d.在t?2s時,物體距出發點最遠 2

第三篇:自由落體運動教學反思

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一章中的第五節課,自由落體運動教學反思。本節課主要學習什麼是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以及自由落體的加速度。本節課是想讓同學們把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應用在自由落體中,所以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及計算既是本節重點也是難點,深入分析自由落體運動也就是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過程。

為了加強學生對自由落體運動運動特點的理解,我是這樣設計這堂課的:用紙片和硬幣是否同時落地的小實驗引起學生對這節課的興趣,同時思考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重量是否有關,其次用牛頓管讓學生對比真空下和空氣中物體的下落與重量是否有關,由這些實驗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重量無關,同時引出本節課的主題,自由落體運動。

對於基本概念的理解,為了培養學生總結規律的能力,我讓學生從以上的實驗中自己歸納總結出自由落體的定義以及判斷的條件,學生在實驗和歸納中加深了對自由落體運動和重力加速度的理解,使教學過程變的不枯燥。

對於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理解和應用,我是這樣處理的:導學案着重放在最簡單公式應用和基本概念的説法上,從我的批改來看,學生對基本概念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如對自由落體運動條件的理解上,所以我把處理導學案基本概念的習題就放在給出基本概念之後,來着重強調,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教學反思《自由落體運動教學反思》。 學生對簡單公式應用掌握還可以,但是個別典型題處理的就很差了,如導學案的例題四,我先糾正學生錯誤的做法,其次和學生一起觀察題目特點,給出解決題目的方法。

課本的做一做小實驗,我也利用起來了,和學生共同探討原理的基礎之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做,自己計算,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物理的樂趣

自己感覺這節課還是比較緊湊的,還有時間處理課後習題,找了一個同學到黑板上規範了一下步驟。

本節課的缺點:1,課本重力加速度的給出應該用實驗的方法,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如果做這個實驗的話,會佔了這節課一半多的時間,根本沒有時間處理導學案和課後習題。會使這節課的容量打了折扣,所以考慮再三,我還是捨棄了這個實驗,雖然我知道這樣做不符合大綱,但符合實際,所以導致最後重力加速度的值給出的不夠合理,這一塊的板書也比較亂。

本節課我還有一個感想:非重點生除了知識上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在計算能力和觀察能力方面也還需要慢慢培養,所以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還要降低起點,放慢速度,認真設計,將課堂落實到實處。

第四篇:《自由落體運動》教學案例及設計思想

《自由落體運動》教學案例及設計思想

一、《自由落體運動》教學案例

(一)教材分析

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種具體情形。此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也學習了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方法,對本課的學習,實際上是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利用已有知識解決生活實際中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既有利於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探求規律的能力,還能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的教育。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於説明不同物體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由於學生受日常經驗的影響,對重的物體下落快,輕的物體下落慢的印象很深,所以本節課做好實驗十分重要。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經驗出發,通過實驗逐步提出問題(設疑),讓學生自己探究(解疑),得出結論。充分體現了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讓學生體會科學推理和科學實驗是揭示自然規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掌握並靈活運用自由落體運動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理解是重力加速度,

(2)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3)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輕重不同物體在真空中的下落過程,實際測量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等探究活動,讓學生體會科學推理和科學實驗是揭示自然規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3、情感態度和世界觀

感受前人(亞里士多德)崇尚科學、勇於探索的人格魅力,培養學生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促進學生形成科學思想和正確的世界觀。

先通過觀察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提出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和設疑“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快嗎?”,讓學生通過分組實驗及演示實驗(牛頓管)解疑,理解什麼是自由落體運動,明確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並得出做自由落體運動的不同物體,在同一地點從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相同的結論。接着引導學生探究“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怎樣的運動呢?”,通過分組實驗對自由落體運動進行研究,得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再提出“你 1

能求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嗎?”,引導學生去研究,從而圓滿解決問題。

(三)教學準備

(1)牛頓管;

(2)紙片、鐵架台、打點計時器(帶複寫紙片)、紙帶、重錘、海綿墊、接線板;刻度尺。

(四)教學過程

回顧學過的知識:

1v?v0+atx?v0t?at222v2?v0?2ax

引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看到這種現象:把小石頭和樹葉舉到相同高度,石頭的重量比樹葉重,同時由靜止開始釋放。觀察哪個先落地?

(演示:石頭和樹葉)

觀察結果:石頭先落地

類似的現象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通過觀察大量物體下落的現象,歸納出: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在我們今天看來,他這個説法是否正確呢?

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是不是重的物體一定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呢? 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實驗方案來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很多實驗方案,教師可以選擇其中一個簡單可行的實驗方案,讓每個學生動手自己做。

1、兩張紙平攤,同一高度,同時靜止釋放。

2、把質量小的紙捏成紙團,同一高度,同時靜止釋放。

(讓學生自己試一試)

我們通過觀察這個現象説明了什麼?

可見,重的物體不一定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不一定慢。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學生:受空氣阻力的影響)

正是由於有空氣阻力的影響,物體下落得才有快有慢。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果沒有空氣阻力會怎樣?

(演示牛頓管)

一根玻璃管,管中的空氣已經用抽氣機抽掉了,裏邊有一個金屬片和羽毛,觀察牛頓管裏的羽毛和金屬片下落的快慢。

(觀察實驗)

定義:物體在只受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要注意理解“自由”這兩個字:只受重力、初速度為零。

結合上面的實驗我們一起總結下,小結:如果沒有了空氣阻力,不同物體從同一高度做自由落體運動,它們的運動情況是相同的。

這種運動只在沒有空氣的空間裏才能發生。不過,在存在空氣的空間裏,如果空氣阻力的影響很小,物體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體運動。

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的聖人,恩格斯稱他是最博學的人。限於當時科技發展的水平,他在物理方面的論述,今天看來很多是不恰當的。但是,在兩千年前他能夠通過觀察、歸納,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已經很不簡單了。我們應該正確評價他在科學發展史上的地位。

我們知道了什麼是自由落體運動,下面我們繼續深入的分析這種運動。

引導學生分析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學生很容易得到自由落體運動是加速直線運動,是不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呢?學生也會很自然的想到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來驗證是不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演示實驗:將打點計時器呈豎直方向固定在鐵架台上,讓紙帶穿過計時器,紙帶下方固定在重錘上,先用夾子夾住紙帶上方,使重物靜止在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下方,然後接通電源,待打點穩定後再鬆開紙帶,讓重物自由下落,打點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小點,那麼這些點記錄了重物的運動情況。)

下面大家結合學案來分析下紙帶。

提問:是勻速直線運動嗎?

答:在連續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位移不相等,逐漸的增大,所以是加速直線運動。 提問:是勻加速嗎?是如何判斷出來的?

(提示:回憶前面學過的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連續相等的時間t內,物體通過的位移之差為定值。這是一個判斷公式,?x?at2,已知的t=0.02s。)

答:可以測出連續相等的時間t內,物體通過的位移之差為定值(在誤差允許的範圍內)。則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我們一起總結一下: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提問:能求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嗎?

(同樣根據上面的公式,我們對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進行計算一下,大家選取不同的時間間隔來讀取數據,見學案表格)

通過多次測量計算:g?9.8m/s2

1、我們通常用g來表示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數值近似為9.8m/s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在實驗中,如果要獲得更精確的數據,還可以用頻閃照相來測量。

(看到課本44頁的表格,從表格上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地方,g的取值是不同的,緯度越高數值越大,越靠近赤道數值越小。)

學生可以猜想g的值可能和緯度有關,然後老師告訴學生這個結論,激發學生對以後學習的興趣。

2、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取值不同。從赤道到兩極,g逐漸增大。同一地點g值相同。

3、既然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那麼其運動規律與一般規律類似:

v?gth?12gtv2?2gh 2

不同的物體在同一地點,從相同高度同時自由下落的物體,同時到達地面,根據h?12gt,則它們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2

應用:

1、做一做測定反應時間小實驗。

2、估測相機曝光時間

3、測量物體從一定高度的樓房掉下,已知落地時的速度,求高度和下落時間。

二、《自由落體運動》設計思想

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教材中的材料、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設計有趣、生動的實驗等途徑,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想問。在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中,課堂中演示了生活中常見的下落的運動,看到重的物體下落快。一些同學可能會發出挑戰,認為並不一定是重的物體下落快,他們可以自己來設計一些實驗來推翻這一觀點。在以前的教學中,都是教師提出問題:是不是重的物體一定下落的快呢?然後拿出自己實現準備好的一些實驗器具——兩張紙片,將質量小的揉成紙團,然後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得到質量小的物體下落快。這裏我們可以大膽的交給學生自己來發現問題。因為學生肯定不會輕易的去得到結論,肯定會發出挑戰,激發學生們的問題意識,然後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喚起學生求知慾望,誘導學生以飽滿熱情投入到探求知識和謀求釋疑的情景中去,使之樂於學,勤於問。

現在的教材也安排了很多探究性的問題,比如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不象以前那樣直接就告訴學生通過實驗和理論都能得到自由落體運動時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運動,而是讓學生先有思考,會是怎樣的運動,學生可能會認為是勻速運動,也可能會認為勻加速運動或者是

變加速運動。有些學生的有些想法也是為了表現和其他同學的不同,帶有很強的主觀性,這些猜想沒有實驗依據的,但是作為老師要認真對待每個同學的猜想,耐心解答,儘量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師不能輕視、不能嘲笑、不應該求全責備。而是要滿腔熱情地接受和喜愛學生提出的問題。對提出問題的學生要想盡辦法進行鼓勵和表揚,對於問題中的“合理”成分要及時給予肯定,哪怕只有一點點閃光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有機的融入物理教學,體驗提問的樂趣,使學生愛問,樂問。然後讓事實説話,設計探究性的實驗,通過實驗自己去發現這一規律——勻加速直線運動。最後還可以根據實驗數據測得重力加速度。教師告訴學生通過後面的學習可以知道地球表面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但是差別不大,一般的計算中取g=9.8m/s2或g=10m/s2 ,這樣也可以使學生心存疑惑,激發學生對後面知識學習的興趣。

對於課本上表格里的一些地點的重力加速度,課本也設計成了探究性的問題,課本也沒有給出結論,可以讓學生大膽的猜想。在物理教學中經常性地通過此類開放性問題的探究,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啟發了學生積極思維,更有效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從而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更深刻地掌握了所學物理知識。

問題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終點,知識是產生問題、解決問題的手段。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通過新知識學習,帶着帶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今天,課堂教學改革應該追求的目標。

第五篇:教師招聘 自由落體運動 和 説課模板

自我介紹: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_____號考生。

説課: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們來進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課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冊第__章第__節。

1、本節課分____個部分內容,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節課貫穿了______以後的整個教學,是學生進一步順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礎,也是形成學生合理知識鏈的重要環節。(這條基本上通用)

3、本節課聯繫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後學習______具有重要意義。

4、本節課是在學習______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___________的關鍵。

(以上4條,靈活運用,不用全部説上就行。可以參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説學習本節課的意義。)接下來説一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

2、

(只要説出本節課要講的知識點,也是重點難點就行)

能力目標;1、通過講練結合,培養學生處理____、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分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與他人溝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過設置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需要選擇能力目標)

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學習態度。

2、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和對學習計算

機的熱情。

(對於教學目標,因為時間短,不一定要分成這三個目標,只要説出3點就行。)

當我們對教材進行了分析並且瞭解了教學目標之後,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難點

重點:

難點:

(對於重點、難點,依然是説出本節課的內容就行,可以參考本節課的題目和各部分的標題)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呢?下面説一下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

1、範例、結合引導探索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3、採用類比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自主學習,從而體驗到獨立獲取知識的喜悦感。

4、通過“教”“學”“放”“收”突破重點和難點。

(根據需要任意選取教法。2-3個就行。根據時間自行安排。)

教學相長,本節課我所採用的學法主要有兩個。

學法:

1、主動學習法:舉出例子,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教師層層深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的綜合能力。

2、反饋補救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優扶差,滿足不同。” 最後我們説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本節課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所需教具是教師機---學生機、投影儀、黑板、等。

我將本節課分為三個部分。

用約5分鐘時間進行導入部分,主要是複習和引入新課。

用約20分鐘時間進行正體部分。主要是通過講練結合的方式完成對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幾部分的學習。

最後,用約5分鐘的時間進行尾聲部分,主要是小結和作業。

或者説是,對本節課進行總結以及佈置作業。

(1、 關於講練結合,如果是理論課,練就表示做習題,如果是操作課,就表示上機實際操作

(2、 我是按一節課40分鐘分配,待考證。

(3、 大概模式是這樣的,你根據時間要求自行取捨吧。

(4、 聲音一定要大,語速不能太快。對於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等表示你説課流程的詞彙要突出。但是,不要板書,浪費時間。

(5、 注意,偶爾要看一下評委,眼神交流。

最後要説“説課完畢”

對於試講,引出這節課,之後順手把本節課的題目寫黑板上。要用力寫清楚。

如果覺得整節課講不完,你可以説我今天主要講____幾部分。因為沒有學生,所以講的不要太散,要有思路.如果能顯出你跟學生交流的過程就顯一次,不然的話,就直接講自己的。

試講完畢

答辯如果是評委直接提問,簡單想想回答即可。

如果是給你紙條自己看,你就不要讀題了,普通話一般,呵呵`思考半分鐘,説首先我來回答第一題。 答辯完畢,請老師多多指導。(鞠躬)

説課的整體思路,按這個,就是記不住,也能順着説出來點東西。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重點難點(有時根據需要也會説上關鍵點)

教法和學法導入(5分鐘)

教學過程 正體(20分鐘)

尾聲(5分鐘 )

各位專家、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五節《自由落體運動》,下面我將從教學分析、教學過程、課堂教學反饋與調整三個環節説明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處理。

一、 教學分析

1、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新課程比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來龍去脈,這也是為實現教學三維目標服務的。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非常重視概念、規律的探究過程,整章緊緊圍繞研究勻變速運動規律而展開。而“自由落體運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勻變速運動,教材的目的顯然是把它作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來處理。由於學生對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教材的主體思想是,經過實驗及分析,學習自由落體運動規律、以及學習伽利略的科學思維方法,以達到培養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維能力提高認識層次的目的。同時通過本節內容的知識探究,也為以後學習較複雜的運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學生情況及學習方法的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勻變速運動的規律和處理方法,可以説理論知識上已經沒有什麼障礙 ,但是暗示學生對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得慢的日常生活經驗印象很深,因此重的物體落的快這個問題既是難點也是教師應該抓住的思維碰撞的關鍵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探索的學習心態。

3、教學三維目標的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學習認識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是在理想條件下的運動。

(2)通過學習能用打點計時器得到相關的運動軌跡,並能自主分析紙帶上記錄的位移與時間等運動信息。

(3)通過學習初步瞭解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打點計時器研究自由下落物體的運動性質,瞭解研究過程與方法。

2)學習運用理想化的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的興趣,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及表述能力。

(2)滲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規律的過程中抽象出一種物理模型——自由落體。

4、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重點:對自由落體運動性質及運動規律的掌握和運用;

難點:自由落體運動性質的認識。

5.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課的知識很重要而且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學設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在以學為中心的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中採用“拋錨式教學法”把教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出,通過多媒體最大程度的呈現物理情景,應用啟發與探究相結合的方式有目的的引領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使課堂中所有的設計與安排都要圍繞學生來展開。接下來我將具體談一談我是如何採用以上教學方法來實施課堂教學的。

二、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創設情景:拿一張新的100元錢,如果誰能按老師的要求抓住下落的錢,老師就把錢給他。讓學生親自觀察和感受下落物體的運動

教師説明這是個騙局,由此激發學生探索,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我們來揭示騙局的本質。目的:創設情景興趣引入激發學生的探索的慾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初探落體運動

創設情景:讓羽毛和小鐵片從同一高度靜止下落。重的物體落得快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曾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得出了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的重量有關,越重的物體下落的越快這個結論。創設情景:小貼片和一團棉花從同一高度靜止下落。輕的物體先落(請你繼續關注本站)地。學生產生疑問並提出疑問:到底是什麼影響物體下落的快慢學生很容易達成共識是空氣阻力的作用。預見:沒有空氣會如何用牛頓管實驗,把管內抽成真空時比較羽毛和鐵塊下落的快慢,播放:美國宇航員斯科特的月球實驗。驗證猜想。

講述小故事:紀伽利略通過抽象思維加科學實驗的方法才否定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目的:形成感性認識為下一步教學打下基礎。

三.深入探索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

問題:重錘的下落能不能看成自由落體運動?可以近似看成

一、提出問題:重錘下落時自由落體運動,它下落有什麼特徵,有什麼運動規律。

二、學生猜想提出假設:可能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三: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制定計劃應用打點計時器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教師要對學生的想法給與鼓勵和肯定學生回顧之前學習的內容,和教師提供的儀器,設計不同的實驗和驗證方法:

1.如果△s=at2為一恆量,則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2.利用,如果s和t2成正比,則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3.利用v=at,如果v和t成正比,則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4.連續相等時間的位移比為1:3:5:(這個方案最開始普遍被學生認可,但實際操作誤差是教大的)但教師開始不要點破

四: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學生根據自己小組的設計,做實驗,收集數據,老師要及時知道學生的實驗操作是否規範。

五:分析與論證合作交流:並分析數據,得到結論,每個小組間交流,補充。老師給與正確的評價。目的:應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去驗證,經歷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從而讓學生印象深刻的突破難點問題。

四、擴展探究:

能不能利用以上的實驗方案求解重力產生的加速度。學生討論,選擇一個可行的方案△s=at2。閲讀課本,教師説明:國際上取北緯45°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值作為標準值,g=9.80665 m/s2。通常的計算中,可以把g取作9.8 m/s2,在粗略的計算中,還可以把g取作10 m/s2。

呼應開頭: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我們開始提到的那個老師的騙局。加深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理解。最後:和同學小結結束課程

在板書上的設計:

儘可能的通過板書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流程和教學思路同時突出重點內容,儘量讓學生在看到板書時能體會到清晰的課堂思路。

設置作業超市(abc)三個難度的試題讓學生自己選擇。同時設計一個趣味性的共同探究題目,給有興趣的同學課後思考鑽研。

三、課堂教學反饋及調整策略;

1、這裏一定要注意提醒學生先開打點計時器後放手,但是可能會有少部分學生如果測量△s=at2,那麼就不涉及這個問題,而這些學生往往不能夠想到原因,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適當的知道,必要時要停下來講解或討論。

2、計算重力加速度時,沒有必要讓學生再做一次實驗,只要採用一組學生的紙帶大家分析一下即可,畢竟結果已經有學生計算出來了。

3、課堂教學由各個環節組成,各環節之間儘量通過一些恰當的語言和問題靈活的串接起來,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而非堆砌的感覺,也會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背後的邏輯關係

以上是我在本節課的課堂教學中的部分環節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來突破自由落體運動重難點的一點嘗試和想法,有不妥當的地方還懇請各位評委多多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