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列夫托爾斯泰》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78W

《列夫托爾斯泰》教案(多篇)

《列夫·托爾斯泰》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進行肖像描寫,並體味其作用。

2.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

3.閲讀感受託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對托爾斯泰的讚美和崇敬之情。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難點】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學過程】

一、作家導入

同學們,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位文學大師。這對我們理解課文非常必要,所以同學們一定要仔細地聽。

托爾斯泰,一位文學巨匠,在俄國文壇馳騁近60年,創作了大量的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其中以《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最為。他是世襲貴族,卻一生致力於地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他多次在自己的莊園進行改革,致力於尋求和諧的社會秩序,尤其到了晚年,他堅決站到農民的立場上來,強烈反對土地私有制,主張博愛,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後,遵照他的遺囑,遺體安葬在一個小森林中,沒有墓碑,沒有十字架,茨威格卻稱之為“世間最美的墳墓”。

俄國有兩個沙皇,一個是俄國當政的統治者,另一個就是他。真沙皇對他無可奈何,而他卻在動搖着他的統治。

他是俄羅斯的世襲貴族,卻一直致力於平民化,身體力行向貴族階層反叛和宣戰。

他在民眾心中是一座豐碑,但在統治者眼中卻是一把鋒利的匕首。

他聲名顯赫,擁有莊園,卻甘願放棄一切、散盡錢財,去做一個一無所有的農民。

他擁有無數的文學信徒,卻不容於家庭,晚年離家出走辭世於車站。

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享譽世界,死後卻安靜而樸素,連一塊墓碑都不要求。

他的遺言不是留給妻兒的,而是留給這個世界的,他説:“我愛真理。”

82歲,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留給我們的是90卷的文集,是藝術傑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他就是在俄國文壇馳騁了近六十年的文學巨匠,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列夫·托爾斯泰。

二、初讀——初識託翁

1、真正的托爾斯泰我們已經無緣得見,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文字描繪去拜訪這位世界文學巨匠。本文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為託翁創作的一幅“肖像畫”。在茨威格筆下,託翁長相如何?請你瀏覽文章,勾畫描寫託翁形貌特徵的語句,並概括回答:

托爾斯泰長得,因為他。(用原文語句回答)

師:總結同學們的發現,我發現在茨威格筆下,託翁有着鮮明的外貌特徵:

他鬚髮濃密(醜)——亂蓬蓬的頭髮,多毛的臉龐,濃密的鬍髭,長髯覆蓋了兩頰,遮住了嘴脣,遮住了皺似樹皮的黝黑臉膛,天父般的猶如捲起的滔滔白浪的大鬍子,一綹綹灰白的鬈髮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植被多於空地

他臉孔平庸(醜)——:總的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一張田野村夫的臉孔長相粗劣,像粗製濫造的小屋;皮膚藏污納垢,缺少光澤,像用枝條紮成的村舍外牆那樣粗糙;難看的招風耳;額頭像是用刀胡亂劈成的樹柴;眉毛寬約一指,朝上倒豎,像糾纏不清的樹根;小眼睛;獅子鼻寬寬的、兩孔朝天,像被人拳頭打塌了的樣子;凹陷的臉頰中間生着兩片厚厚的嘴脣;

他臉色平淡無奇(醜):沒有一點光彩可言。

憂鬱面孔上籠罩着消沉的陰影。滯留着愚鈍和壓抑,找不到一點奮發向上的靈氣,找不到精神光彩,沒有一點光彩可言。這張臉平淡無奇,障礙重重,像禁錮思想的囚牢;矇昧陰沉,鬱鬱寡歡,醜陋可憎。

他氣質醜:長相平平,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

擁有一張俄圍普通大眾的臉,沒有自己獨特的面相,缺乏詩人、幻想者和創造者的氣質。

他身材醜:矮小敦實,像個侏儒。

總體印象:託翁長相平平,卻有一雙鋭利異常、能洞察世事的眼睛。外貌醜——眼睛美

思考:俗話説,瑕不掩瑜,作者為什麼要花那麼多筆墨着重描寫托爾斯泰平庸、普通的外貌?

明確:寫托爾斯泰外貌平庸、普通,既是對托爾斯泰肖像的真實刻畫,同時又揭示出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普通一員;寫他面容粗鄙、醜陋的一面,實際上是反襯了他眼睛的無比精美。——這種寫法就是先抑後揚。

三、精讀——眼睛

作者為什麼重點寫託翁的眼睛?他從託翁的眼睛中讀出了什麼?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認真閲讀描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句子,説一説,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托爾斯泰?

補充材料一: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説

《戰爭與和平》以戰爭問題為中心,以庫拉金、保爾庫斯基、羅斯托夫、別竺豪夫四家貴族的生活為線索,展示了19世紀最初15年的俄國曆史,描繪了各個階級的生活,提出了許多重大問題。小説的中心思想在於表現人民是推動歷史的決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國人民反拿破崙入侵戰爭的正義性質。

近千個人物,無數的場景,國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領域,歷史,戰爭,人間一切慘劇,各種情慾,人生各個階段,從嬰兒降臨人間的啼聲到氣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後迸發,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歡樂和痛苦,各種可能的內心思緒,竊取自己同伴的錢幣的小偷的感覺,到英雄主義的最崇高的衝動和領悟透徹的沉思──在這幅畫裏都應有盡有。”(斯特拉霍夫對一直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説”《戰爭與和平》的評論。)

補充材料二:對俄羅斯上層社會的吶喊

《安娜·卡列尼娜》交織着安娜追求愛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會出路這兩條平行發展的線索,通過這兩條情節線索,小説不僅形象地反映了俄國社會的變動,同時也鮮明地暴露了托爾斯泰世界觀的尖鋭矛盾。

這裏全是虛偽,全是謊言,全是欺騙,全是罪惡!(安娜·卡列尼娜卧軌時對上流社會的詛咒實際是托爾斯泰內心深處對俄羅斯上層社會的吶喊。)

補充材料三:托爾斯泰的憂鬱

托爾斯泰決定放棄自己的利益,放棄自己的家產和版税,統統分給窮人,以求得良心上的安穩。托爾斯泰還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用在燒茶、劈柴、生爐子上,為學生編寫識字課本,為農民編寫俄語讀本……但這一切,在外人看來幾乎就是一種巨大的浪費,高爾基就從來不認為一個偉大的作家“去種地、修爐灶、做皮靴”有什麼必要。但托爾斯泰就這麼幹了幾十年,他穿着寬大的農夫的上衣、一部蓬鬆的大鬍子、滿臉愁苦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

1910年11月7日,托爾斯泰死在他的出走途中,死前他説:“其實……我愛很多……他們怎麼……”這是他最後的話。

補充材料四:托爾斯泰的愛心

19世紀的俄國還很貧窮落後,而且等級森嚴,農民的孩子幾乎沒有受教育的權利。托爾斯泰就在自己的莊園裏創辦了貧民學校——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學校。他收的學生都是當地的農民子弟,甚至還有四五名女生,這在當時可真是破天荒。托爾斯泰的教育模式極為自由開明,迥然不同於當時傳統的墨守成規的貴族教育方式。他對學生不約束,不體罰,完全由着他們的興趣選課並自由發展,同時注重在日常行為中自然而然地灌輸民主平等的意識。學生中有人在多年後回憶説:“我們早晨到校上學不受時間的限制。學校裏沒有傳統的功課表,也不用打鈴的形式來區分課時。每門課都很有意思,每個人都可以上他想上的課程,有人學地理,有人學歷史,有人學寫作或繪畫,有人只想看書。如果學累了,可以隨便倚靠着睡覺。我們感到非常自由,經常一整天呆在學校裏,到很晚才回家。”

還有一個故事也許更能説明托爾斯泰的愛心。

一次,當托爾斯泰行走在莫斯科的廣場時,一個乞丐向他乞討。托爾斯泰立刻就要掏錢,旁邊一個朋友告訴他,這個乞丐不值得施捨,因為其品行之惡劣,全莫斯科都聞名。托爾斯泰回答:“我不是施捨給他那個人,我是施捨給人道。”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托爾斯泰的愛已經不是灑向某個特定的階級,某些不幸的個人或人羣,甚至也不僅僅侷限於對宇宙間的一切生靈的關愛與憐憫,而是已經昇華為一種境界,如同一面柔軟卻又鋒利的劍,直麪人類的靈魂。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托爾斯泰的眼睛充滿智慧,鋭利、鋒利,讓人感受到他精神世界的豐富,是一位品格高尚的偉人,他是茨威格心中的偶像。

四、品讀——修辭

很高興我們對托爾斯泰的認識已經從外表逐漸走向內心,這讓我們明白了人的高貴不在於相貌而在於靈魂。在閲讀文章時,我們除為托爾斯泰的人格所折服,還深深折服於茨威格妙趣橫生的文筆。

找出你印象最深的語句,説説你欣賞的理由。

五、結束語

茨威格用他力透紙背而又妙趣橫生的文筆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揭示出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學習這篇課文,我們猶如與兩位大師對話交談,悉心品味,自然能體會到文中豐富而深厚的人文內涵。雖然我們對托爾斯泰的認識只是冰山一角,但卻是個很好的開始,老師有個建議,讓我們閲讀大師,走進經典:

(多媒體展示:《名人傳》《懺悔錄》《復活》《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爾斯泰教案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瞭解托爾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2、通過文本的閲讀,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誇張、排比的修辭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預設】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請學生介紹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的偉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課文中還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的偉大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階梯旁的聖母》、雕塑《大衞》、壁畫《亞當與夏娃》等。

二、整體感知

給學生五分鐘通讀全文,思考:

1、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大體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可參看前面的彩色插圖)

大體分為兩個部分:(1~5)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6~9)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2、讀完全文後,你有什麼疑問?

3、精讀文本:

集體朗讀第一部分(1~5):

⑴ 第1段主要寫了什麼?請你找出文中比喻和誇張的句子:

寫列夫·托爾斯泰鬚髮的特點。

面部輪廓的總體特徵:多毛,濃密的鬍鬚(反覆描寫)。

比喻和誇張鋪排兼用:

植被多於空地──喻“臉龐多毛”;

皺似樹皮──喻黝黑的臉膛;

糾纏不清的樹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髮;

像熱帶森林般濃密──鬚髮;

捲起的滔滔白浪──大鬍子。

作用:濃墨重彩的描繪,使人產生美的遐想。(比較插圖)

⑵ 第2段的主要內容?託翁給人的印象是什麼?寫法上有什麼特色?

大量的排比:

整個面部像粗製濫造的小屋;額頭像樹柴;皮膚像村舍外牆那樣粗糙。

“給人的印象:

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⑶ 第3段重點寫了什麼?作者細緻刻畫樂面部特徵,那麼託翁美嗎?

面部特徵──重點寫面容表情,毫無避諱地展示了託翁外貌醜陋的一面。

⑷ 第4段突出托爾斯泰“長相平平,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穿戴方面、職業方面、社會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爾斯泰屬於俄國普通大眾。

關鍵句: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揭示這一點,也就是揭示出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歷程。

⑸ 第5段的分析:寫托爾斯泰的外貌令拜訪者感到失望。

寫心目中的托爾斯泰與親眼所見托爾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寫了拜見時哪些方面?(身材特點、言行特徵、待客的方式)

4、佈置作業:

你覺得茨威格在對托爾斯泰的外貌刻畫中,那些地方描寫得最精彩?為什麼?

假如請你來對托爾斯泰進行刻畫,面對他的圖片(或者課文前的插圖),你還會怎樣描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你覺得茨威格在對托爾斯泰的外貌刻畫中,那些地方描寫得最精彩?為什麼?

假如請你來對托爾斯泰進行刻畫,面對他的圖片(或者課文前的插圖),你還會怎樣描寫?

前半部分對托爾斯泰的描寫,突出了哪兩個特點?

1、是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醜陋;

2、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堆裏分辨不出來。

二、感悟文本

精讀6~9段:(都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1、第6段:寫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麼修辭?找出相關的句子:

(神奇的誇張和連珠的比喻)

寫出了托爾斯泰眼睛深刻、準確的洞察力。

2、第7段:寫托爾斯泰的眼睛藴藏着豐富的感情。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托爾斯泰豐富的內心世界,通過眼睛充分表示出來。)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誇張外,還用了什麼修辭?

(連續用兩組排比句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可以抒發各種各樣的感情。)

引用高爾基地話作結,有什麼作用?

(運用誇張,乾脆有力,耐人尋味,很好地表現了托爾斯泰眼睛的觀察力、敏鋭性和豐富性,寫出了托爾斯泰那種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觀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課文中有一句話可作對比的註釋:再小的事物藉助這副透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對眼睛連最微不足道的細節都不放過,同樣還能揭示廣袤無垠的宇宙。

3、第8段: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威力。

思考:犀利與威力是否重複?

為什麼不描寫眼睛的其他特點?

A、“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鬍子、眉毛、頭髮,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先抑後仰

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眼睛)

B、“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後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電波……”

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對托爾斯泰眼睛的描寫,已經不再限於肖像描寫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爾斯泰作為偉大的現實主義藝術家,對他所處的時代作出準確、深入、全面的描繪,成為時代的代言人。因為他的文學創作,既來自對社會生活、人間世態的觀察、研究,同時又用他的藝術巨筆把它們準確地表現出來,展示了時代的本職和要求。

C、“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這句話寫出了托爾斯泰作為“清醒的現實主義作家”,對現實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準確的。作為19世紀俄羅斯現實主義頂峯的代表,托爾斯泰的筆鋒幾乎指向了社會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對沙皇的專制、法律的虛偽、貴族的腐朽、農民的貧困原因,無不給予深刻的揭示。這在他晚年的長篇鉅著《復活》裏表現得尤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圖將他監禁或流放,但懾於他的聲望和社會輿論而中止。

4、第9段:讚美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時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結合課後練習四,理解“幸福”的含義)

介紹托爾斯泰世界觀的轉變和晚年的經歷。

“具有這種犀利眼光,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這樣的人可以成為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這就是我們常説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爾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麼他的痛苦將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醜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並盡其畢生努力去改變它。但事實總是事與願違,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爾斯泰厭棄貴族生活,決然放棄財產,以至和妻子家人產生矛盾,最後毅然離家出走,而客死於途中。

第三課時

1、課後習題和作業的講評。

2、托爾斯泰生平介紹補充。

3、課外拓展:

托爾斯泰代表作品《復活》、《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介紹。

《列夫托爾斯泰》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析

本文是用文字給人畫肖像畫。作者運用極其巧妙的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把人們帶進無窮的想象空間,似乎在精雕細刻一座永恆的雕塑,給讀者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二)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四篇課文。本單元所選的名家之作,體裁是回憶錄和傳記,讓學生感悟到人生奮鬥的意義,感受的人間的關愛與温情。學習本文,是要讓學生們受到人文主義的薰陶。

(三)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能力,我確立一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作者,明背景,掃清字詞障礙。

2.賞句子,品語言,瞭解人物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標

1.懂手法,明主旨,體會作者的崇敬讚美之情。

2.學技巧,會合作,體會欲揚先抑手法的藝術效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薰陶。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對人物外貌細膩而誇張的刻畫所運用的獨特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們的`知識面比較窄,對托爾斯泰的瞭解可以説是空白,所以課前應指導學生蒐集有關托爾斯泰的材料,增加對這位大文豪的認識。

三、説教法和學法

(一)説教法

根據本課學習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結合我校十二五市級科研課題“課堂師生互動有效策略研究”之“情感互動”和“認知互動”的有效策略,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以“有效提問”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把課堂交給學生。課堂環節採用我校的“六環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我的課堂環節如下:

1.學生藉助學習用具設計自學筆記。(學生課前完成)

1)知作者 明背景 掃障礙

2)賞句子 品語言 悟情感

3)解文題 明主旨 懂結構

2.教師導入並出示自學提綱。(3分鐘)

【創設情境】

3.教師分配各組學習任務。(2分鐘)

【以學定教】

4.小組合作,問題探究。(14分鐘)

【質疑探究】

5.學生彙報展示。(教師參與其中)(15分鐘)

【精講點撥】

1)板書提綱,突出重點 2)學生講解,生生互動

3)提出質疑,教師補充 4)學生評價,小組評比

6.學生鞏固反饋。(與上一環節交叉進行)(5分鐘)

【鞏固內化】

7.隨堂測試(5分鐘)

8.佈置作業(1分鐘)

【總結作業】

(二)説學法

結合我校“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兩段六環”的構建工作,學生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我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教師精心設計導學案,把教學任務分配給每一個小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問題探究。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學筆記的內容,進行自我彙報展示。

我設計的自學提綱如下:

(把研討提綱分配給5個小組,組長進行組內任務分配,根據學生層次進行難易組合。)

1.感知課文 讀懂人物:

(1)你想象中貴族出身的大文豪托爾斯泰是什麼樣子?

(2)在課文中你求證到的答案是怎樣的?

(3)茨威格筆下的托爾斯泰是什麼樣子?

此3個小題目的設計意在讓學生在想象中進入文本,有效地激起了學生的閲讀期待,使他們變被動閲讀為主動閲讀。這個設計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任何以教師個人的閲讀體驗為切入點的教學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在雙邊或多邊對話中,話語權不是僅僅掌握在教師手中的。

(4)作者用哪四個詞來形容託翁的肖像,有什麼作用?

(5)描寫時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段和什麼描寫方法呢?

(6)作者是如何刻畫托爾斯泰的眼睛的?

(7)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此4個小題的設計是讓學生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品讀人物,學習用細節描寫來體現人物的個性,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學習通過人物的肖像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意識,更是讓學生品味文章語言的生動感人。

2.探究課文 讀懂作者

(8)作者為什麼要不遺餘力、濃墨重彩地描寫託翁的眼睛?

(9)讓我們看到了托爾斯泰怎樣的內心世界?

此2個小題的設計意在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的情感,藴涵於作品深處的意藴就迎刃而解了。

3.情感昇華 讀出自己

(10)你是注重一個人的外在表現還是內在修養?為什麼?

(11)你是怎樣

努力成為這樣人的?

此2小題設計目的在於情感延伸,使學生的視線投射到自己身上,思考自己的人生,達到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這一目標。

4.知識遷移 讀出問題

(12)作者描寫眼睛和前面的肖像在感情色彩上有什麼不同?

(13)這種先醜化後美化的寫法叫什麼呢?

《列夫·托爾斯泰》教案 篇四

4.列夫﹒托爾斯泰

[基礎與積累]

1、列夫·托爾斯泰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世匠,作為中學生應當有所瞭解,請利用圖書館或網絡,自主查找資料,完成下列填空。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      作家,出身於        的家庭,讀過大學,辦過學校,當過軍官,他

農民,       土地私有制,1881年前後完成了世界觀的轉變,堅決站在      的立場上來,但      暴力革命,宣傳基督教

的博愛和自我修身,要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

2、列夫﹒托爾斯在文壇馳騁60多年,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中有《      》、《         》、《

》三部長篇小説代表了他藝術高峯。

1、  給下列加點漢字注音。

黝(   )黑    滯(   )留    禁錮(   )    熾(   )熱    甲胄(   )

廣袤(   )    長髯(   )    鋥(   )亮    一綹(   )    粲(   )然

4、為下面各句選擇恰當的詞語。

(1)從青年時代起,托爾斯泰就深深      (意識、認識、注意)到自己這副嘴臉是不討人喜歡的。

(2)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鋥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令你無法動彈,無

法         (躲藏、閃避、躲避)。

(3)這種穿透心靈的審視僅僅持續了一鈔鍾,接着便刀劍入鞘,代之以          的目光和

的笑容。(和善、柔和、温和、和藹)

(4)它們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虛假的偽裝      ,把淺薄的信條     。(扯掉、撕碎、扯下、撕爛)

[探究與體驗]

1、本文是一幅托爾斯泰的肖像畫,請閲讀前半部分(1-5節),找出托爾斯泰外貌特徵的詞語填寫在下面相應分類處。

臉龐        ,鬍髭        ,眉毛        ,皮膚        ,鼻子        ,

頭髮         ,耳朵        ,面容        ,長相        。

2、閲讀本文後半部分(6-8節),找出描寫托爾斯泰眼睛的精彩描寫,細細加以品味。

描寫目光犀利的語句:

描寫眼睛富有感情的語句:

描寫眼睛的威力的語句:

3、文章前半部分寫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普通,後半部分又竭力讚美他眼睛,這樣是否前後不一致,為什麼?

4、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外貌的描寫,除運用誇張外,還運用了大量想象豐富的比喻,有的句子是誇張和比喻聯用,將托爾斯泰的形貌和深邃的內心世界極為形象地展示在讀者面前。試從文中找出幾處比喻和誇張聯用的句子,並説説其表達效果。

描寫眉毛:

描寫鬚髮:

描寫額頭:

描寫目光:

表達效果:

[拓展與欣賞]

他的臉上,沒有他所有作品裏、肖像、照片上流露出來的那種令人生畏的表情,沒有因五官線條分明而使人感到的那種生硬的感覺,沒有像塊塊壘起的花崗巖似的那種剛強然而呆板的神情,沒有一生中使所有的人都服從於他的那種無畏的威勢,這些特徵都沒有了。而這些特徵過去是有過的,而且曾經是托爾斯泰的基本特徵。但是隨着歲月的消逝和他本人的努力,卻消失了。他以接近數學般的正確性在走完生命歷程時,性格變得非常柔和,感情變得非常純潔,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

這種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尋常的,不僅可望,而且“可即”。他那似乎並非由物質構成的,富有光華的白髮是柔和的,老人的嗓子是柔和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他走起路來,步子也是那麼的柔和,簡直聽不到腳步聲,他上聲穿的那一件法蘭絨短衫的料子也顯得特別柔和,他的帽子也使人感到柔和的……

我發現許多原來在他的肖像和照片上沒有的東西,使我特別感到驚歎的是他那很美的額頭:他的額頭在燈光之下顯得像塑像一般的線條清晰。使我感到最為驚歎的是,他的兩道眉毛似乎是凹進去的,而在這兩道眉毛之上的額頭就好像很突出,他的圓圓的頭頂就顯得寬闊而有亮光。

(摘自《同時代人回憶托爾斯泰》,上海譯文出版社)

1、“而這些特徵過去是有過的,而且曾經是托爾斯泰的基本特徵。”這些特徵是指哪些特徵,請你用簡潔的話概括。

2、托爾斯泰在晚年完成了世界觀的轉變後給人的最大的感覺是什麼?

3、文中對晚年的托爾斯泰充滿着讚美之情,試分析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怎樣的效果?

4、分析第2節的句式,以其它形容詞代替“柔和”(如剛毅、倔強、懦弱……),寫一個人的性格。

[綜合與創新]

1、課外閲讀一些托爾斯泰的作品。

2、學習課文中運用比喻、誇張、聯想、想象等手法,重點刻畫人物的眼睛,使人物形神兼備的方法,寫一段話,描寫你印象最深的一雙眼睛。

《列夫·托爾斯泰》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閲讀感受託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對托爾斯泰的讚美和崇敬之情。

2、訓練學生結合語境理解語句含義的能力,學習運用比喻、誇張描寫人物肖像的方法。

【教學方法】朗讀感悟,聯想想象,啟發思考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有一個人,他活着的時候,擁有財富、地位、名譽,最後卻孤獨淒涼地病死在一個無名的小火車站;生前被譽為俄國文學大師,死後的墳墓卻是最不起眼的小土丘;他是俄羅斯的世襲貴族,卻放棄一切,心甘情願去做一個一無所有的農民。這樣一個充滿着矛盾的人,讓許多人產生了好奇心,他就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恰恰抓住了托爾斯泰的一生充滿矛盾這一特點,用他獨到的文筆為我們勾勒出托爾斯泰的獨特形象。

也許同學們對這個人物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請同學們想象一下這樣一個世界級的大文豪,模樣兒長得如何?生活應該過得怎樣?

生:他可能長得高大英俊,很斯文,言談舉止,文質彬彬的;衣着很時髦,身邊有許多僕人,出門有豪華馬車(相當於今天的寶馬),總之生活過得很滋潤……

師:下面就帶着我們的想象,快速閲讀全文,看看托爾斯泰的形象和生活是否與我們的想象是一致的。

二、把握內容,學習比喻誇張

(一)學生快速朗讀全文,並思考。

師:你認為文章主要刻畫了托爾斯泰的什麼?(分別指出文中相關的段落)

生:外貌特徵(1-5)(整體)

眼睛(6-9)(側重)

(二)精讀前五段,理解人物外貌特徵(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閲讀,養成勾畫、旁註的習慣)

教師範讀1—2段,學生朗讀3—5段

師:你認為文中的托爾斯泰的長相與我們想象中的托爾斯泰有什麼不同?

學生閲讀後明確——這些文段依次寫了托爾斯泰的鬚髮——面部——面容表情——長相平平(普通)——其貌不揚:令拜訪者失望(側面描寫)

1、學生概括其外貌特徵

師:作者認為托爾斯泰給人的總體印象是什麼?(請用原文的詞語回答)

生:失調、崎嶇、平庸而粗鄙(“醜陋”、大眾化)。

教師引導學生細化,要求在文本中找依據,勾畫出相關句子、詞語,側重品味“崎嶇”的含義,然後依據這些描寫加以聯想、想象,在頭腦裏形成一幅托爾斯泰的肖像畫。

教師應用多媒體課件將托爾斯泰的“鬍髭、鬢髮、眉毛、鬈髮、鬍鬚、臉頰、額頭、鼻子、耳朵、眼睛”逐一展示出來,形成一幅托爾斯泰的肖像畫,讓學生與自己的想象畫進行比較。

2、怎麼刻畫出來的?(方法)

作者對托爾斯泰外貌的描寫,運用了比喻誇張的修辭手法。

學生齊讀練習三,瞭解其定義和作用——誇張是在描寫人或事物時,故意言過其實,儘量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這種擴大、誇張的描寫,能把人或事物表現得生動形象,引起讀者豐富的想象和聯想。

師:作者對托爾斯泰的鬍子、眉毛、鬚髮、皮膚作了哪些描寫?有什麼作用?

生:a.“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

b.“長髯覆蓋了兩頰,遮住了嘴脣,遮住了皺似樹皮的黝黑臉膛。一根根迎風飄動,頗有長者風度。”

c.“一綹綹灰白的鬈髮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鬚髮。”

d.“……他那天父般的猶如捲起的滔滔白浪的大鬍子。”

e.“我們見到的是一隻寬寬的、兩孔朝天的獅子鼻,彷彿被人一拳頭打塌了的樣子。”

這些誇張性的描寫,不僅使托爾斯泰“平庸而醜陋”的外貌特徵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讓人產生無盡的聯想,同時也暗示了托爾斯泰的不平凡。

(三)、精讀後四段,感受託爾斯泰精神世界的豐富和人格的高尚。

引導學生重點理解文中描寫托爾斯泰非同尋常的眼睛的句子,進而感受託爾斯泰精神世界的豐富和人格的高尚。

學生默讀後四段,邊讀邊勾畫描寫托爾斯泰非同尋常的眼睛的句子。

示例第8語段:

作者説:“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鬍子、眉毛、頭髮,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

教師應用多媒體課件再次將托爾斯泰的肖像圖按“鬍髭、鬢髮、眉毛、鬈髮、鬍鬚、臉頰、額頭、鼻子、耳朵、眼睛”逐一展示出來,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用粗鄙的外表反襯出他眼睛的精美、獨特。

1、教師範讀6-9段;學生勾畫直接描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句子:

(1)托爾斯泰這對眼睛裏有一百隻眼珠。

(2)……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後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

(3)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討論:從這些句子中你發現作者對托爾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樣的評價?

明確:“眼睛敏鋭、目光犀利、藴藏有豐富的情感,很有威力”等評價,由此可見作者茨威格對托爾斯泰的讚美和崇敬之情。

2、重點理解文中描寫其眼睛的句子的含義(引導學生結合托爾斯泰的身份、生平來理解)

示例:托爾斯泰的目光“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中,突出了托爾斯泰目光的敏鋭、犀利。

學生賞析(生生互動):

(1)托爾斯泰這對眼睛裏有一百隻眼珠。(誇張描寫,突出作為作家的托爾斯泰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觀察力,作為一個世界文豪,他的作品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突出了他眼睛觀察的敏鋭性和豐富性)

(2)……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後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運用比喻,突出了托爾斯泰的文學創作,既來自對社會生活人間百態的觀察、研究,同時又通過他的作品準確地表現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3)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這裏的比喻,告訴人們托爾斯泰是一個作家,作家的良知使他敢於對現實進行無情的批判,批判沙皇的專制、法律的虛偽、貴族的腐朽,揭示出農民貧困的原因。作為一個偉大作家的良知又使他敢於批判自己,解剖自己,毅然與貴族家庭決裂——這是偉大作家的共性,例如魯迅,他也敢於無情地解剖自己)

明確:“眼睛是心靈的窗户”,托爾斯泰的眼睛充滿智慧,鋭利、鋒利,讓人感受到他精神世界的豐富,是一位品格高尚的偉人,他是茨威格心中的偶像。

三、進一步感受託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問題探究(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

1、如何理解“直到年紀大了以後鬍子才變成白色,因而顯出幾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後十年,他臉上籠罩的厚厚的一層陰雲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這塊悲涼之地解凍”這段話的含義?

思考討論後明確:托爾斯泰到晚年實現了他世界觀的轉變,堅決站到農民的立場上來,對富裕而有教養的階級的生活及其基礎——土地私有制表示強烈否定,對國家和教會進行猛烈的抨擊。然而,他反對暴力革命,宣揚基督教的博愛和自我修身,要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

2、課文一方面説托爾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可見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説他得不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這是否矛盾?你怎樣理解作者所説的“幸福”的含義?聯繫托爾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變化——人生追求),與同學討論:托爾斯泰究竟幸福還是不幸?

思考討論後明確:這並不矛盾。因為,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這樣的人可以成為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的主宰和主人。但他又是痛苦的,它看透了暴政、虛偽、醜惡和苦難,也看清了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並盡其自己的畢生努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願違,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爾斯泰厭棄貴族生活,決然放棄財產,以致與家人產生矛盾,最後毅然離家出走,而客死於途中。

四、探討全文寫法,進而理解托爾斯泰的偉大(矛盾統一體)

對比

外貌醜——眼睛美(心靈美,境界高,精神偉大)

襯托

提示學生思考:為什麼作者要着力寫托爾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

思考後明確:寫托爾斯泰外貌平庸、普通,既是對托爾斯泰肖像的真實刻畫,同時又揭示出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普通一員;寫他面容粗鄙、醜陋的一面,實際上是反襯了他眼睛的無比精美(他是時代的透視鏡和多稜鏡)。突出了他是一個矛盾體:他形貌和思想精神的矛盾,也是他的人生追求、態度與他的貴族身份的矛盾。所以他的一生都處於矛盾和痛苦之中,到晚年他終於放棄了自己的權利、財產和貴族身份,甘願做一個農民,最後病死在一個小站上。

過渡:逝世後,他被埋葬在一個荒郊野外的“小小的長方形土丘”中,這個土堆無人守護,也沒有十字架、墓碑、墓誌銘,甚至連名字也沒有。卻被茨威格稱為“世間最美的墳墓”。

問:聯繫這篇課文,請談談為什麼?

思考後明確:因為他是一位既普通又不平凡的人,是一個給人類創造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

五、沒有結束的話

作家餘華説:“我對那些偉大作品的每一次閲讀都會被它們帶走,我就像是一個膽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們的衣角,模仿着它們的步伐,在時間的長河裏緩緩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同學們,其實對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來説,一節課的閲讀是遠遠不夠的,作品的內涵需要我們在反覆的閲讀中去品味、挖掘。就像本文,我們只是開啟了一條縫,托爾斯泰還有更多、更廣闊的精神世界等待我們去探尋……願同學們親近文學,走進名家,願文學雛鷹從這裏起飛!

劉少鸞,中學語文教師,現居重慶。

《列夫托爾斯泰》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托爾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2、通過文本的閲讀,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誇張、排比的修辭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三、教學課時:

3課時

四、教學預設

第一課時

1、導入

請學生介紹列夫·托爾斯泰(你對托爾斯泰瞭解多少?)

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的偉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課文中還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的偉大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階梯旁的聖母》、雕塑《大衞》、壁畫《亞當與夏娃》等。

2、整體感知

給學生五分鐘通讀全文,思考:

1)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大體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可參看前面的彩色插圖)大體分為兩個部分:(1-5)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6-9)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2)讀完全文後,你有什麼疑問?

3、精讀文本

集體朗讀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從那些方面來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1-鬚髮、2-面部輪廓結構、3-面部特徵4-長相5-拜訪者的態度。)

1)第1段主要寫了什麼?請你找出文中比喻和誇張的句子。寫列夫·托爾斯泰鬚髮的特點。

面部輪廓的總體特徵:多毛,濃密的鬍鬚(反覆描寫)比喻和誇張鋪排兼用:

植被多於空地——喻“臉龐多毛”;皺似樹皮——喻黝黑的臉膛;糾纏不清的樹根——喻眉毛;泡沫——喻鬈髮;

像熱帶森林般濃密——鬚髮;捲起的滔滔白浪——大鬍子。

作用:濃墨重彩的描繪,使人產生美的遐想。(比較插圖)

2)第2段的主要內容?託翁給人的印象是什麼?寫法上有什麼特色?

(大量的排比:整個面部像粗製濫造的小屋;額頭像樹柴;皮膚像村舍外牆那樣粗糙。“給人的印象: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3)第3段重點寫了什麼?作者細緻刻畫樂面部特徵,那麼託翁美嗎?)面部特徵——重點寫面容表情,毫無避諱地展示了託翁外貌醜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爾斯泰“長相平平,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穿戴方面、職業方面、社會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爾斯泰屬於俄國普通大眾。關鍵句: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揭示這一點,也就是揭示出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歷程。

5)第5段的分析:寫托爾斯泰的外貌令拜訪者感到失望。

寫心目中的托爾斯泰與親眼所見托爾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寫了拜見時哪些方面?(身材特點、言行特徵、待客的方式)

4、佈置作業:

你覺得茨威格在對托爾斯泰的外貌刻畫中,那些地方描寫得最精彩?為什麼?假如請你來對托爾斯泰進行刻畫,面對他的圖片(或者課文前的插圖),你還會怎樣描寫?

第二課時

1、複習舊課

你覺得茨威格在對托爾斯泰的外貌刻畫中,那些地方描寫得最精彩?為什麼?假如請你來對托爾斯泰進行刻畫,面對他的圖片(或者課文前的插圖),你還會怎樣描寫?

前半部分對托爾斯泰的描寫,突出了哪兩個特點?

(一是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醜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堆裏分辨不出來。)

2、感悟文本

精讀6-9段:(都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1)第6段:寫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麼修辭?找出相關的句子(神奇的誇張和連珠的比喻)寫出了托爾斯泰眼睛深刻、準確的洞察力。

2)第7段:寫托爾斯泰的眼睛藴藏着豐富的感情。(眼睛是心靈的窗户,托爾斯泰豐富的內心世界,通過眼睛充分表示出來。)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誇張外,還用了什麼修辭?

(連續用兩組排比句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可以抒發各種各樣的感情。)引用高爾基地話作結,有什麼作用?

(運用誇張,乾脆有力,耐人尋味,很好地表現了托爾斯泰眼睛的觀察力、敏鋭性和豐富性,寫出了托爾斯泰那種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觀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課文中有一句話可作對比的註釋:再小的事物藉助這副透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對眼睛連最微不足道的細節都不放過,同樣還能揭示廣袤無垠的宇宙。

3)第8段: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威力。(關鍵語句的分析)

思考:犀利與威力是否重複?為什麼不描寫眼睛的其他特點?

A、“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鬍子、眉毛、頭髮,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先抑後仰。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眼睛)

B、“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後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電波?”

對托爾斯泰眼睛的描寫,已經不再限於肖像描寫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爾斯泰作為偉大的現實主義藝術家,對他所處的時代作出準確、深入、全面的描繪,成為時代的代言人。因為他的文學創作,既來自對社會生活、人間世態的觀察、研究,同時又用他的藝術巨筆把它們準確地表現出來,展示了時代的本職和要求。

C、“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這句話寫出了托爾斯泰作為“清醒的現實主義作家”,對現實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準確的。作為19世紀俄羅斯現實主義頂峯的代表,托爾斯泰的筆鋒幾乎指向了社會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對沙皇的專制、法律的虛偽、貴族的腐朽、農民的貧困原因,無不給予深刻的揭示。這在他晚年的長篇鉅著《復活》裏表現得尤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圖將他監禁或流放,但懾於他的聲望和社會輿論而中止。

4)第9段:讚美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時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結合課後練習四,理解“幸福”的含義)

介紹托爾斯泰世界觀的轉變和晚年的經歷。

“具有這種犀利眼光,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這樣的人可以成為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這就是我們常説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爾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麼他的痛苦將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醜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並盡其畢生努力去改變它。但事實總是事與願違,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爾斯泰厭棄貴族生活,決然放棄財產,以至和妻子家人產生矛盾,最後毅然離家出走,而客死於途中。

《列夫托爾斯泰》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進行肖像描寫,並體味其作用

2、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

3、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

1、文中的肖像描寫及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視心靈的手法,感悟托爾斯泰的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佈置學生查閲托爾斯泰生平傳記和作品,以及有關資料,通過媒體,查閲茨威格描寫托爾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間最美的墳墓》,尤其是對托爾斯泰的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瞭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19世紀下半葉的俄國,階級矛盾空前尖鋭,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許多進步作家被陷害、監禁或流放而列夫·托爾斯泰以他犀利的筆鋒解剖和批判了那個病態的社會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這樣評價説:“俄國有兩個沙皇,一個是俄國當政的統治者,另一個就是托爾斯泰,真沙皇對托爾斯泰無可奈何,而托爾斯泰卻在動搖着他的統治”一個作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影響?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尋找這個答案吧。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讓學生介紹列夫。托爾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補充、歸納:

列夫·托爾斯泰是十九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長篇小説《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復活》使托爾斯泰達到了藝術高峯,是他實踐了“最清醒的現實主義標誌”。

2、放映幻燈片,檢查預習生字詞情況,正音、鞏固,重點詞語列舉如下:

(1)給加線字注音

鬍髭 長髯 鬈髮 禁錮 頷首低眉 鋥亮 廣袤無垠

(2)解釋下列詞語

器宇 禁錮 鶴立雞羣 正襟危坐

軒昂 頷首低眉 誠惶誠恐 廣袤無垠

三、整體感知

生自行朗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主要可分幾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在描寫過程中,為什麼重點描寫他的眼睛?

要求:朗讀課文時,要在書上作出必要的標記,並思考問題,然後小組討論,之後互相交流

放映托爾斯泰的肖像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用心體會(沒有條件的地方,可結合前面的彩色插圖加以體會)

閲讀、觀賞和討論後明確:

可分兩部分:

(1~5)段主要刻畫列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6~9)段描寫列夫。托爾斯泰的那雙非同尋常的眼睛

2、因為眼睛是心靈之窗,托爾斯泰豐富的精神世界,通過眼睛充分的表現出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眼睛的描寫,已經不再限於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爾斯泰作為偉大的文學家,對他所處的時代作出準確、深入、全面地描繪,成為時代的代言人。

四、精研第一部分

指讀:找五名學生每人讀一段,思考:

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的?

討論明確:可用課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話概括,擇要如下:

(1)鬚髮:多毛、鬍鬚濃密

(2)面部輪廓結構: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3)面部特徵:憂鬱、愚鈍、壓抑

(4)長相:長相平平、普通

(5)拜訪者失望之情

2、刻畫這些特徵時,作者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找出來並説説作用

(此處要明確誇張的含義以及作用,並從課文中找出運用誇張、比喻等手法來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句子,並仔細體會其表達效果)

作用是:比喻和誇張聯袂運用,不僅使“畫面”氣韻生動,而且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使人物形象生動可感

3、讀了這一部分,再次觀看肖像圖片(或彩色插圖)思考:你如何評價托爾斯泰的相貌?交流討論,總結如下:

長相粗鄙:多毛、濃鬍鬚、矮身材,普通、平凡

五、教師總結

本部分前幾段細緻入微地描繪了托爾斯泰的外貌,生動描述了拜訪者心目中的托爾斯泰與親眼所見的托爾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時通過閲讀,我們又全方位的瞭解了托爾斯泰的身材特點、言行特徵以及待客方式,因而對托爾斯泰的形象的認識又加深了一層這樣描寫非但沒有損害托爾斯泰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藝術效果,相互襯托,使托爾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給讀者留下強烈的印象

六、佈置作業

1、你覺得作者在對托爾斯泰的外貌刻畫中,最精彩、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麼?為什麼?

2、熟讀課文,找出表明代表作者思想傾向的語句,並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課前檢測

1、前一部分主要描寫的內容是什麼?突出的特點是什麼?

前一部分主要描寫的是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突出的特點是:

(1)托爾斯泰的外貌平庸醜陋;

(2)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羣裏分辨不出來

2、找出表明代表作者傾向的語句,並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舉例如下:

(1)“有長者風度,天父般地如捲起滔滔白浪的大鬍子”

(2)“長相平平,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等

擇要概括:慈祥、善良,並揭示出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歷程

二、感悟研讀文本

學生推薦朗讀能力強的同學朗讀第二部分,其他同學聽讀思考:

1、本部分是從哪幾方面來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的?

2、課文通過描寫眼睛,還寫出了什麼?(標畫原文回答)

3、在寫法上,與第一部分異同點是什麼?

學生結組討論、交流,並確立中心發言人在全班討論、明確:

1、都寫了托爾斯泰非同尋常的眼睛,擇要概括:

(1)寫犀利目光;

(2)寫目光藴情豐富;

(3)眼睛有威力;

(4)讚美目光犀利,同時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鋥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目光犀利,有準確的洞察力

“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後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寫出托爾斯泰觀察社會、人生、時代的廣度和深度,展現了時代的本質和要求

“托爾斯泰這對眼睛裏有一百隻眼珠”——引用高爾基的話,誇張地道出了托爾斯泰那種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觀察力

(相關的語句還有很多,要求學生細加體會,討論交流)

3、這個問題要做重點研讀:

(1)相同點是比喻和誇張聯袂運用

(2)對不同點的研讀,結合課下學生查閲茨威格的描寫托爾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間最美的墳墓》討論進行:

讓學生討論:最美的墳墓到底是怎樣的?為什麼説是最美的?

明確:

因為托爾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於“平民化”:持齋吃素、從事體力勞動、耕地、挑水澆菜、製鞋;並希望放棄私有財產和貴族特權,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見衝突,家庭關係變得緊張起來,後來他終於祕密離家出走,途中感冒,於1910年11月20日(俄歷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車站遵照他的遺囑,遺體安葬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的森林中加上在《復活》中反對上帝,不信來世,被官方教會革除了教籍,墳上沒有豎立墓碑和十字架,但托爾斯泰以他深邃而豐富的思想,給人類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因而最簡陋的墳墓被稱為“世間最美的墳墓”由此和課文進行比較,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擇要概括為:

不同點是前者寫粗鄙、平庸甚至醜陋的外表,後者寫眼睛是珠寶、精美絕倫,正是寫他靈魂的高貴,前後構成對比,是欲揚先抑的手法,因此取得了鮮明的藝術效果

三、教師總結

托爾斯泰是一位文學巨匠,創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僅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徵,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讚美之情只有當我們閲讀了他的有關作品,才會理解茨威格為什麼會對托爾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評價。

《列夫托爾斯泰》教案 篇八

第 1課時

課題 《列夫托爾斯泰》

課型: 周次:第二週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1.識記重點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體會肖像描寫的作用

3.瞭解托爾斯泰豐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體會肖像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體會肖像描寫的作用

課前準備熟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佈置學生查閲作者、托爾斯泰生平傳記和作品,以及有關資料,尤其是對托爾斯泰的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瞭解

教學媒體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安排

導入新課:

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贏得了世界廣大讀者的廣泛關注。對於他,我們一直只聞其名,未見其人。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嗎?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樣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橫生的文筆描繪出一幅世界級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的,請你跟隨作者的筆端,來解讀托爾斯泰的那雙智慧的眼睛,進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學生交流資料:

介紹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著名小説家、傳記作家,出身於富裕的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後去世界各地遊歷,結識羅曼曼蘭和羅丹等人,並受到他們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從事反戰工作,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二十年代赴蘇聯,認識了高爾基。1934 年遭納粹驅逐,先後流亡英國、巴西。1942年在孤寂與感覺理想破滅中與妻子雙雙自殺。 教師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所查資料並做簡要概括

交流資料 1分鐘

5分鐘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安排

介紹列夫托爾斯泰:

19世俄國最偉大的作家。出生於貴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1840年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1847 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幾年軍旅生活不僅使他看到上流社會的腐化,而且為以後在其鉅著《戰爭與和平》中能夠逼真地描繪戰爭場面打下基礎。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其成名作:自傳體小説《童年》(1855)、《少年》(1857),這些作品反映了他對貴族生活的批判態度,“道德自我修養”主張和擅長心理分析的特色。從中篇小説《一個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義貴族立場主張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莊園試驗失敗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