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長巷學校“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方案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57W

山亭區城頭長巷學校“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方案

長巷學校“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更是為了更好地落實棗莊市國小語文“閲讀與寫作銜接育人行動——中華經典誦讀”現場會會議精神,通過開展經典誦讀,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中華人文精神,讓國學經典教育在國小生的心裏生根、開花、結果。現結合我校學生誦讀情況,特在寒假期間制定 “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方案。

二、活動目標

通過誦讀經典,讓學生了解優秀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思。

1、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熱愛,提升人文素養。

2、讓學生誦讀經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培養開朗豁達的性情、自信自強的人格、和善誠信的品質。

3、在誦讀熟背中增大識字量、擴大閲讀量、增加詩文誦讀量,掌握誦讀技巧,培養閲讀習慣和能力。

4、在學校營造濃厚的閲讀氛圍,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營造和諧的、人文的、豐富的書香校園文化。

三、誦讀內容

一二年級:《弟子規》

三四年級:《論語》

四、誦讀要求

1. 全校學生參與,語文老師負責落實。以班級為單位,語文老師告知誦讀內容,寒假前準備好書籍,以便假期誦讀,各個教研組長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統一誦讀進度,每天誦讀內容要適當。萬不可成為學生的負擔,要培養誦讀興趣。

2. 誦讀為主,熟讀成誦。對規定的誦讀內容,僅要求學生先讀,讀熟,能讀出感情、讀出韻味更好,然後順其自然地達到背誦,不要求一字一句地解釋,能有大致瞭解和自己的感悟即可。

3.拓展閲讀,增強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讓學生閲讀和誦讀內容有關的小故事,也可觀看小視頻學唱經典,表演經典。

五、具體措施

    1.寒假前,要求學生準備好書籍,各個教研組統一背誦內容,語文老師建好班級的誦讀交流羣,把誦讀具體章節放到本班羣內,按要求及時讀背,發揮家長的監督作用。

2.寒假期間,師生共讀,語文老師隨時在交流羣交流指導,要求學生把自己背誦視頻上傳,以積極背誦的同學影響落後的同學,互相趕超,比背經典。可下載朗讀視頻,老師也可把自己的範讀視頻發至班級交流羣,以便規範學生的誦讀。

3.寒假開學第二週班級舉辦誦讀交流會、要有活動方案,照片,各個班級推選出“誦讀小明星”參加學校組織的“誦讀大擂台”,舉辦 “經典伴我成長”手抄報活動,激發學生誦讀的積極性。

4.開學後,學校繼續推進“中華經典誦讀”的活動。每天20分鐘,利用早讀和午間時間誦讀經典,充分利用每天語文課前3分鐘時間,開展 “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鼓勵學生不僅要讀經典,唱經典,還要書寫經典,演經典。

六、誦讀週期安排

年級

時間

誦讀內容

要求

一年級

第一週

《弟子規》

總敍、入則孝(父母呼—子道虧)

1.大聲朗讀,讀準字音,初步瞭解意思。

2.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第二週

入則孝(物雖小—柔吾聲)

第三週

入則孝(諫不入—如事生)

第四周

出則悌(兄道友—退恭立)

二年級

第一週

《弟子規》

總敍、入則孝(父母呼—柔吾聲)

第二週

入則孝(諫不入)—出則悌(如事生)

第三週

出則悌(騎下馬)—謹(致污穢)

第四周

謹(衣貴潔—借不難)

三年級

第一週

《論語》

學而篇(學而時習之—民德歸厚矣)

第二週

學而篇(夫子至於是邦也—可謂好學也已)

第三週

學而篇(貧而無諂)—(為政篇)有恥且格

第四周

為政篇(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君子不器)

四年級

第一週

《論語》

學而篇(學而時習之—富而好禮者也)

第二週

學而篇(《詩》雲)—為政篇(唯其疾之憂)

第三週

為政篇(吾與回言終日—何為則民服)

第四周

為政篇(子奚不為政)—(八佾篇)言《詩》已矣

附:各年級寒假誦讀具體章節

一年級《弟子規》背誦具體章節

時間

具體章節(內容)

1月20日(週日)

總敍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1月21日(週一)

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1月22日(週二)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1月23日(週三)

冬則温,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1月24日(週四)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1月25日(週五)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1月28日(週一)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1月29日(週二)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1月30日(週三)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1月31日(週四)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2月1日(週五)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2月7日(週四)

諫不入,悦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2月8日(週五)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

2月9日(週六)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2月11日(週一)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2月12日(週二)

出則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2月13日(週三)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2月14日(週四)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2月15日(週五)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2月18日(週一)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2月19日(週二)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努力從現在開始!

二年級《弟子規》背誦具體章節

時間

具體章節(內容)

1月20日(週日)

總敍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1月21日(週一)

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1月22日(週二)

冬則温,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1月23日(週三)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1月24日(週四)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1月25日(週五)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1月28日(週一)

諫不入,悦復諫,號泣隨,撻無怨。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

1月29日(週二)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1月30日(週三)

出則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1月31日(週四)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2月1日(週五)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2月7日(週四)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2月8日(週五)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2月9日(週六)

【謹】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

2月11日(週一)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2月12日(週二)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2月13日(週三)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2月14日(週四)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稜。

2月15日(週五)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2月18日(週一)

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2月19日(週二)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努力從現在開始!

三年級《論語》背誦具體章節

時間

具體章節(內容)

1月20日(週日)

學而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月21日(週一)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1月22日(週二)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月23日(週三)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1月24日(週四)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1月25日(週五)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月28日(週一)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温、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1月29日(週二)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月30日(週三)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1月31日(週四)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2月1日(週五)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月7日(週四)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2月8日(週五)

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月9日(週六)

為政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月11日(週一)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月12日(週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月13日(週三)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2月14日(週四)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2月15日(週五)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2月18日(週一)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君子不器。”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努力從現在開始!

時間

具體章節(內容)

1月20日(週日)

學而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1月21日(週一)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1月22日(週二)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月23日(週三)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温、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月24日(週四)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1月25日(週五)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1月28日(週一)

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月29日(週二)

為政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月30日(週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月31日(週四)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2月1日(週五)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2月7日(週四)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月8日(週五)

子曰:“君子不器。”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月9日(週六)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2月11日(週一)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2月12日(週二)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2月13日(週三)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2月14日(週四)

八佾篇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闢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2月15日(週五)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2月18日(週一)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年級《論語》背誦具體章節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努力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