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學體會與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W

教學體會與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教學體會與心得體會篇1

作為一名新任命的國小數學老師,我對教育教學有着很大的熱情,並把它作為我一生的使命。我一直關注新教育的改革。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努力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將新的教學理念付諸實踐。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學經驗

1、數學學習需要形成最好的心態

學習心態是學生學習時的心理狀態。數學活動不僅是數學認知活動,也是有情感心態參與的感官活動。成功的數學活動往往伴隨着最好的心態。那麼如何形成學生學習數學的最佳心態呢?在我看來,要在數學學習中形成最好的心態,學生必須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輕鬆、愉快、嚴謹和成功的感覺。

2、關於數學概念的思考——關於學習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説,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學習如何在數學中思考,從數學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世界。至於數學老師,要從“教”的角度看數學,探索數學。他不僅要會“做”和“懂”,還要會教別人“做”和“懂”。因此,教師對教學觀念的反思應從邏輯、歷史、關係和辯證等方面進行。

老師在教學生的時候,不能把他們當成“空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把數學“灌輸”到這些“空容器”裏,這往往會導致誤解,因為老師和學生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經驗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讓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產生了不同的感受。

如果想在課後“製作”更多的數學學習材料進行反思,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地“擠出”學生頭腦中的問題,讓他們暴露出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第三,多媒體進入課堂勢在必行

課程改革是一個創新與繼承並存的過程。課程理念的創新源於實踐,是素質教育的深化。信息技術與新教材的整合更能體現信息技術的工具性。國小數學新教材簡單實用,以前的教材不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重結果輕過程”,對背景知識的重視和應用不足;不注重實踐和應用。在新教材中,選擇與內容密切相關、學生熟悉的典型教材,用生動的語言創造能夠反映數學概念、結論和思維方法發展過程的學習場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自然的,遵循課程,引發學生“看發生了什麼”的衝動,從而產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會有更好的效果。運用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不僅優化了教學效果,拓展了課堂容量,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知識的應用價值和活動理論的新教學理念,呼喚教學理念的更新。而且多媒體的應用還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輕鬆愉快,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改變舊數學教學的辛酸。因此,多媒體進入課堂勢在必行。

不勞無獲。教書伴隨着苦與樂。我將堅持“勤奮學習,善於思考,努力工作”的原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做得更好。

教學體會與心得體會篇2

為不斷深化新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與效益,全面貫徹落實教育局《雲南省現代教育示範學校方案》,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全面和諧發展,落實有效教學的基本要求,實現有效教學、高效課堂、高效教研活動的總目標,我校於20xx年9月15日正式啟動有效教學模式培訓,對上海一師附小、深圳南山實驗學校、武漢常青實驗國小、南京行知實驗國小的四種現代教學模式進行了學習。經過這幾周的學習,我的心靈受到極度的震撼。下面談談本人粗淺的體會:

一、教改不僅是教師對學生教育教學的改革,更是學校對課程的革新

課程包含了教法、教材、教師這三大方面,課堂要高效,離不開對課程的認識,離不開對課程的改革。

一、改革教法

首先,從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轉變。用教材,是指不是教材裏有什麼就教什麼,怎麼説就怎麼教,而是學生需要什麼就教什麼,不是根據教材的結構來選擇教學的結構,而是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結構來選擇教學內容。

其次,從以教定學轉變為以學定教。把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當學生髮生學習需求時,教師是引路者;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時,教師是服務者;當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是欣賞者。

二、改革教材

成功的校園生活是發現人的潛能,讓人的潛能充分燃燒,只有開闢了校本課程,才能讓有差異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才能讓他們的潛能充分燃燒,才能讓他們的潛能充分燃燒。

三、改革教師

除了自身的提高,教師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愛心,一個包容的心對待孩子,既要看到盛開的鮮花,也要善待遲開的花苞,修煉出一個花苞心態。抱怨會導致失敗,賞識能導致成功。

通過學習比較我發現,我們平常的教學工作幾乎都是在教教材,很少考慮到孩子的需求和興趣,大部分時間還是考慮把課本上的知識滴水不漏的教給學生,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了鼓勵的方法,但這樣的教學方法明顯太傳統和死板,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二、南京行知國小的賞識教育教學模式值得借鑑

南京行知國小的教育理念是:學會賞識、走近生命;發現潛能,喚起自信;善待差異,引導自選。

(一)優點分享,讓每個學生成為心靈的主人

讓孩子感覺自己是一個好孩子,不背壞孩子的包袱。教育有一個很大的訣竅在於:你要想把孩子培養成好孩子,你必須讓孩子從你的一言一行中感覺到他就是好孩子,他就會變成好孩子。他們學校有一個做法:給學生寫優點卡。他們設計印製了精美的卡片,讓老師在卡片上寫學生的優點,然後頒發給學生。寫優點卡要抓住幾個要素: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細節、有老師評點。而且教師在一兩句話裏要把這五個要素表達進去,這樣優點卡才算合格。

南京行知國小所推行的優點卡,重點的不在於優點,而在於優點分享。他們會在學校的升旗儀式後面舉行隆重的頒發優點卡儀式,獲得優點卡的學生名單會在廣播裏反覆出現,會在學校黑板報上面表彰出來,優點卡會貼在班級的黑板報欄上,會帶回家給爸爸媽媽欣賞,會作為書籤夾在課本里面。一個孩子的優點通過宣傳成為全校孩子的優點,成為引領全校孩子前進的一個方向,無形中就形成了一個正確的輿論氛圍,形成了一個健康的輿論導向,此時的力量就大了。

(二)全員管理,讓每個學生成為集體的主人

班級全員管理,他們的做法是,讓學生人人當組長、輪流做班委。

每個組的同學有語文組長、數學組長、音樂組長、美術組長、體育組長、值日組長、還有管課外閲讀的組長,有管檢查自選作業的組長,有登記優點卡的組長等等。組長的確定會考慮到學生的長處、愛好。

班長、學習委員這些大官怎麼辦呢,一般是5個人自由組合,當一週班委,班長、學習委員、勞動委員、體育委員、文藝委員這5個職位,大家輪流當。一般每學期,每個孩子可以當兩週班委,當兩天班長。

(三)自主選擇,讓每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要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要讓他在學什麼、怎麼學上有自主選擇的權力。

自主選擇可以在課內進行,也可以在課外體現。特別在課外,應當讓學生有更大的選擇的餘地。他們提倡不佈置或者少佈置固定的家庭作業,取而代之的是自主選擇12多:

好身體多練,好家務多幹;

好書報多讀,好電視多看;

好文章多寫,好消息多傳;

好節目多演,好作品多玩;

好朋友多交,好事情多辦;

大社會多訪,大自然多探。

他們認為國小教育裏面很多東西對錯不重要,好壞不重要,興趣最重要,快樂最重要。你越這樣做,小孩子越放鬆越舒展,水平就越高。

通過對南京行知國小賞識教育的瞭解,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鼓勵對孩子的重要性。雖然我們一直都在教學的方面運用了賞識方法,可起到的效果並不十分明顯。我打算好好的根據班上的實際情況,通過優點分享的方法來激勵更多的孩子。而全員參與管理班集體的方法,更是值得一試。我相信班級管理的工作做好了,當同學們習慣成自然的去參與管理,老師也會輕鬆很多,孩子在日常行為規範和學習方面,應該都會有一個嶄新的變化的。

三、杜郎口教改關注問題學生,有效的促進教學成果值得我們學習

杜郎口教改得以成功的一大突破就是對差生的關注和幫扶,他們以人為本,關注生命為辦學理念,通過兵帶兵兵幫兵兵強兵等幫扶形式,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全體學生尤其是弱勢羣體學生的健康發展,從而達到整體提高的效果。

如何有效的實施幫扶計劃呢?具體措施是對每個班級的管理都體現出對差生的關注如:1、每個班級都有幫扶計劃,都張貼有結對子名單2、對優等生的成績的考核是通過和結對子學生成績的平均分來衡量的,並且進步與否也是看這個幫扶的效果來衡量。3、定期的評選幫扶能手4、教師的教案裏都有對差生的課堂反饋情況及整改措施,尤其對課堂效果監測不達標的學生均有相應的提升措施。5、班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評分細則,有完善的學生管理檔案,有對問題學生違紀的事實的記錄也有整改的措施和效果的檢查記錄。除此之外班級還設有個人量化評比,小組之間也有競爭,班級還對錶現好的進行表彰獎勵,對有進步的差生進行肯定。學生就是在這樣的競爭和互助中得以成長和進步。

我打算學習杜郎口教改對差生的幫扶方法,細化一對一的幫扶計劃並付諸實踐,在充分激發孩子的積極性的同時,幫助差生走出困境,整體提高全班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

綜合四種現代教育模式,有很多成功的共性,他們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於:課堂上是高效的,管理上是創新的,學生的學習是愉快的。作為一名教育者,當我們面對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時,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反思我們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方法了,雖然四個學校的教育改革模式我們不能照搬硬套,但我們也應該從這樣成功的模式中得以啟迪,才能找到適合我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學體會與心得體會篇3

3月30日,暨計算教學課例及講座在真龍鎮中心校舉行。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認真觀摩了一線優秀教師展示以計算教學為重點的優質課。領略了他們精湛的授課藝術、精彩的説課和反思,聆聽了專家們關於計算教學的講座。在“課程改革目標”中明確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其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就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因此,在國小階段學好四則混合運算,並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顯得非常重要,也是終身受益的。國小數學計算教學貫穿於國小數學的始終,學習時間最長,份量也最重,也是提高及格率的措施之一。培養學生正確而迅速的計算能力是國小數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石。所以,在國小階段,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尤為重要。專家們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及科學的教學方法,讓我在教育教學方面受益匪淺,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使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知道了新課程標準下怎樣上好一節計算課,圍繞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收穫和體會。

一、以口算的基本訓練作為計算教學的突破口。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任何筆算四則計算,實際上都是分解成一羣基本口算題進行運算的。如果基本口算熟練的學生,筆算速度就快,正確率也高。因此,計算教學中,口算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堅持每節課1—2分鐘的基本口算訓練。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練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學中長期不懈地訓練,所以我規定了每節數學課必須在開始時安排1—2分鐘地口算基本訓練。口算形式、方法多樣化。在教學中,凡需要計算的,儘量與口算訓練結合,能口算的堅持讓學生口算。不僅如此,我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形式交替進行口算訓練,強化訓練速度、密度,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理解和掌握計算法則是課堂計算教學的重點。

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必要的引導與示範。首先要弄清算理。計算教學最忌諱重結果輕思維、重法則輕算理的做法。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不僅讓學生知道怎樣算,而且讓他們知道為什麼這樣算。這樣,既使學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學知識前後融會貫通。其次,要培養學生科學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學有效的思考方法不僅可以節省時間,而且能提高計算的準確率。訓練時,我讓學生看題目,想算法,選擇正確科學的計算方法;做完後,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思維過程,並給予及時糾正和補充,從而讓學生學會科學的計算方法。同時,我將計算題型進行歸類,讓學生一天練一個類型,隔天鞏固練一題。這樣有的放矢,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有利於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形成計算技能。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前提和保證。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首先,教師要教育學生作業認真、仔細、書寫整潔,對計算的結果自覺檢查。必須注意,課堂計算時,教師絕對不要提“看誰算得快”的要求;否則,學生往往是隻圖快,不求對,久而久之,容易養成不良的習慣。其次,教師要做好表率。平時板書、批改作業時,字跡一定要規範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第三,要提出明確的要求,發動家長做好配合。如在家庭作業中,發現孩子有錯題,可讓家長幫助孩子找到錯誤的原因,再訂正到糾錯本上。

三、保證課堂練習的時間。

在計算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可以充分地讓學生髮揮知識遷移的優勢,進行大膽地嘗試,體現自主學習的特點。例如,學習“3350÷345”,已經有了“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基礎,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試練,暴露計算中的錯誤,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從而引導學生自己來總結規律。改變課堂上翻來覆去説“算理”,擠佔了練習時間,少安排學生的課堂練習,影響了學生基本計算技能的形成。新課程提倡個性化學習,張揚學生的個性,但是計算教學的目標是多元化的,其中重要的是,通過一定量的練習,讓學生學習掌握一定的高效、統一的運算方法和熟練的技能,要求學生算得正確、迅速,同時還應注意計算方法合理、靈活,並在練習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興趣。所以,我們有必要留有足夠的課堂練習時間,如每節課留5—8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計算練習,並隨時隨地反饋練習中的問題,教師進行糾正,還要關注計算練習後的反思。加強練習之後的反思,能提高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有利於總結經驗,提高練習效率。例如,計算125×8÷125×8,常有學生得出等於1的結果。引導學生反思總結,觀察算式時,要從算式的整體着眼,不能受算式的細節(數據的特點)影響,誤認為是兩個“125×8”相除。

四、學生間互幫互助,有利於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目前,每個班中都存在着一部分後進生,都讓教師一一輔導,對於農村教師而言,由於時間和精力有限,難以做到,所以,我選擇班內優秀的學生與後進生結對子,一幫一地輔導,每天做3~5小題,由小老師批改,出現錯誤有小老師講解。這樣既解決後進生畏懼老師的心裏,又讓小老師佔在學生的角度講解,後進生容易接受,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小老師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一學年過去全班的計算能力整體得到了提高。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們善於做計算教學的有心人,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插上騰飛的翅膀。

教學體會與心得體會篇4

在這一節中,張老師説:善於最精細、最靈動地感受語詞,是朗讀者至關重要的能力,是朗讀好一篇作品的必備條件。這句話要表達什麼?是説我們朗讀時要特別重視對語詞的感受。感受的單位不是語句,更不是段落和篇章。而是落實到文章最基本的組成元素——語詞。為什麼強調語詞,是因為只有落實到語詞,才能使感受進入具體而精細的層面。

舉個例子,《春》當中有這樣一句:“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對這段話的初步感受可以用“欣欣向榮”四個字來表達。如果只是這四個字,我們這樣讀就差不多了:孫老師範讀1。但藉助語詞感受律的提示,我們發現,還需要對“園子,田野,對坐、躺、踢球、賽跑、捉迷藏,風、草”各個語詞(意象)進行感受。感受的結果是什麼呢?大概是這樣:孫老師範讀2。顯然,從聽感上來説,上面兩種讀法存在明顯的差異,第二種表達更加靈動,也更加好聽。有人也許會問:將感受落實到這一層面是否過於繁瑣和細緻。我們當然不提倡朗讀過程的字字玩味,詞詞打磨。語詞屬於語句,語句才是表達的基本單位。但是,對於創作者來説,這種精細又是必要的。一旦精細地感受語詞成為習慣,朗讀者的思想感情就會始終處於一種靈動的運動狀態中,由此其氣息狀態也處在一種變化狀態中,從而直接改變了朗誦者的創作狀態,呈現出靈活多變的聲音形式。也是從這個意義上説:“感受是朗讀者至關重要的能力”。有些人天生有一付好嗓子,還有些人聲音彈性特別好,這都是成為一名優秀朗誦者的有利條件。但如果沒有精細的語詞感受能力,那些天賦或者能力有可能成為擺設。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精細感受語詞一定是儘可能貼近文本,所以也不會增加創作者的思想或者情感負擔,相反,朗讀者能從中獲得更大的創作空間和樂趣。

在這一節中,張頌老師用了一多半的篇幅説一件事情:語詞是抽象的,模糊的,間接性的,概念性的,有隔閡的。因此,僅僅“看見”或者“識別”出語詞是遠遠不夠的。所以作為朗讀者,不僅要了解語詞的明確含義,更要精確感受語詞的具體色彩,以便準確表達作品的情理。朗讀者如果只是閲讀文本,充其量只是獲取信息,要想獲得具體感受,還要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將客觀的語詞概念與自己的.生活實踐、情感經歷聯繫起來。從而產生主觀的、明確的感受。

“朗讀者對於作品,對於具體語詞的理解必須有所皈依,拿定自己的主見,並努力從中獲得具體感受。”這句話包含兩重意思:一是理解要有主見,有皈依;二是感受要具體,而且要“努力”獲得。

先看主見的問題。語詞是抽象概念,對它的具體感受總是隨着創作主體與創作情境的差異而千變萬化。而對於一旦主體與情境確定了來説,感受就必須是清晰的,唯一的,不能模糊了事。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説:“你所要説的事物,只有一個詞來表達,只有一個動詞來表示它的行動,只有一個形容詞來形容它。因此就應該去尋找,直到發現這個詞,這個動詞和這個形容詞,而不應滿足於差不多。”可以反覆閲讀、細細揣摩的文字作品尚且如此,那麼線性傳播、稍縱即逝,有賴於人的直覺產生情緒感染的有聲語言則更加強調具體和精準。沒有主見,形成不了對文本、對語詞的精細感受;沒有皈依,我們的表達就容易變得飄忽不定。

再説努力的問題:張老師反覆強調感受的具體性,具體到什麼程度?從外在來説,要具體到意象的大小、遠近、高低;從內在來説具體到身體、肌肉、器官。要想獲得這種具體感受,一目十行的瀏覽是不夠的,要付出足夠的主觀努力。舉例來説,《春天的邀請》中有這樣一句:“我聽見春天在叩擊窗櫺。”在課堂練習中,學生開始的表達是這樣的:“孫老師範讀”,隨後我要求他們用手指去敲打牆壁,去體會叩擊、敲打、砸擂的區別。經過這樣的過程,學生明白了叩擊與敲打、砸擂的區別。有了這種具體感受後,他的表達就變成了這樣:“孫老師範讀”。有了這樣一番體驗,我們就能動的:“朗讀者對文字作品的語詞,在理解上不能模稜兩可,應使語詞符號的代表性及其明確,在感受上更不應含混不清,應克服語詞符號的間接性所極易造成的隔閡。這樣,聽者從朗讀中獲得才是世間事物的真切映像,才是文字作品的精神實質。”

沒有人是天生的朗讀者,感受的能力和習慣要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從小到大,我們習慣了作為文本的“閲讀者”而非“朗讀者”來接受文本。作為“閲讀者”也會有所感受,但是這種感受往往是概念化的,或者是淺表的、零碎的、稍縱即逝的表象碎片。在當下人們被手機所俘虜,更習慣淺閲讀、快閲讀時這種情況就更為普遍。以這種狀態開始朗讀,很容易陷入“見字出聲”的彀中。而當我們以“朗讀者”的角度看待文本,就需要以更加主動的態度面對文本,面對文本中的語詞,在強烈的表達願望驅動下,自覺地、主動地、精細地感受語詞。這也許就是“語詞感受律”的意義之所在。

教學體會與心得體會篇5

繪本教學是當今幼兒園中較為流行與推崇的一種課程。在經歷了多多少少的幾次相關繪本教學的專題培訓,學期初參與了區早期閲讀優質課的評比,再到觀摩園內為期一週的 繪本教學展示課,讓我多少對繪本、繪本教學、早期閲讀等相關概念有了較粗淺的認識。

首先,繪本教學屬於語言教學領域的範疇,是兒童讀物教學的一種,這也剛好對應了繪本教學與故事教學的相似性。但繪本教學與一般意義上的故事教學卻有着本質上的區別。

繪本教學是以繪本為載體,借用課堂,在師幼有效地互動中,共同解讀對畫面的理解,從而在腦海中建構一個完整的故事,它是建立在欣賞畫面的基礎上的。因此,教會孩子會看、會用正確的方法看是繪本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它的長遠目標就是培養幼兒的自主閲讀能力。它與繪本(圖畫書)是相依相存的。而我們一般意義上的故事教學則側重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從中讓幼兒感悟一些簡單的道理。

那麼,真正有效地繪本教學到底該怎麼上?繪本教學中我們更應關注什麼?為什麼我們的繪本教學會像是看圖講述或是故事教學?我們的問題出在哪?通過幼兒園中繪本教學展示課的觀摩,讓我對以上問題有了些粗略的想法與思考。

1.教師的教育理念

執教的教師在上課前應對教學活動有一個清晰地定位,今天我上的是繪本教學,開展的是早期閲讀。早期閲讀的大宗旨在於培養幼兒對閲讀的興趣以及良好閲讀習慣的形成。在這裏興趣、習慣是關鍵詞。因此,在課堂上提供充裕的時間,創設幼兒人手一本小書、自主閲讀的機會,積極營造閲讀的氛圍,並對幼兒的閲讀習慣提供正確的示範,作出相應的要求。

2.提問的設計

繪本教學中教師提問的設計應是引導幼兒去關注畫面,通過仔細觀察每一張畫面,從而去理解繪本所要表達的那個故事內容。簡單一點地説,就是這個故事是孩子自己看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直接講述給幼兒聽的。因此,教師所設計的問題一開始應是開放式的,不應有太強的指向性,不然就會束縛孩子的思維。如:你看到了什麼?你最喜歡畫面裏的哪個部分?你覺得這張畫面上講了什麼意思?你從這張畫面上看懂了什麼?……然後根據幼兒的現場回答,進一步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地追問:你為什麼這樣説?從哪裏看出他很不高興?……引導幼兒關注畫面的細節,深入理解畫面所要表達的意思。

3.教學的模式

學前期的孩子年齡小,自主能力差,需要教師恰時、恰當的正確引領。因此,我覺得繪本教學中的閲讀方式應是集體閲讀與自主閲讀相結合,逐頁閲讀、多頁閲讀、完整閲讀相融合的,這樣才能使孩子在老師的半推半放的教學策略中,逐漸學習自主閲讀。

教學體會與心得體會篇6

安全教育廣泛存在於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我們從事一切活動的基礎。在國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樹立牢固的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和行為,對促進化學教育的發展和個人、社會的發展都有着極其重要地意義。我在這裏僅就在國中化學教學活動中的安全教育談一點自己的認識和觀點。

一、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國中化學教學中的安全教育的關鍵

國中學生首次接觸化學知識,各種神奇的化學現象、各種新奇的實驗用品、各種奇妙的化學實驗,極大地激發了他(她)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她)們求知的慾望,這一切都是國中化學教學的良好開端。但如果此時教師只是一味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那在以後的教學中(特別是在化學實驗的操作中)就極可能出現因為懼怕、麻痺、馬虎等原因出現各種安全問題,使學生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甚至對化學學習產生反感。因此,我個人認為,在進行化學教學之初除加強學習興趣的培養外,還應該着重加強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一方面告知學生在各種化學現象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某些不安全甚至危險的因素,需要我們去謹慎對待;另一方面也要同時告知學生這些不安全的因素是可以預防和消除的。我們只要本着科學的態度,不麻痺大意,正確謹慎地操作處理,就能安全的達到教學目的。在學生學習化學之初就開始逐步培養他(她)們重視安全,細心謹慎的習慣,消除他(她)們在化學學習中的安全麻痺或擔心害怕的思想。

二、充分運用教材內容,結合實際,在國中化學教學中穿插多種生活安全常識的介紹和講解

國中化學教學中除了注重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外,指導學生在生活中認識和運用多種生活安全常識進行自救和他救是國中化學教學安全教育的最終目標。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密切聯繫實際,通過對理論的分析講解,引導學生以理論為指導,針對不同的具體情況,分析找出不同的預防和應對措施,真正做到學以至用,免得萬一在生活中出現了危險而手足無措。例如在 《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的教學中,在學生認識理解了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之後,應充分聯繫實際(如:山區或城市高樓,校園存在老化木質平房,某些電線線路老化、煤氣管路不合理等問題)指導學生分析找出預防火災的基本原則和具體實施措施,開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活動。與此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指導學生展開興趣討論,引導學生針對不同地形,不同情況下的火災消除和逃生措施進行分析,認識掌握正確的火災自救知識,消除他(她)們在生活安全常識中的誤區和盲區。同時,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現象直觀地進行安全知識教育也是化學教學的一個獨特優勢。如通過濃硫酸和氫氧化鈉的腐蝕實驗等都能形象直觀地告訴學生:化學學習和實驗活動中存在着危險,並且還可以推知生活中的相關方面也存在着同樣的危險因素,我們應該提高警惕,不能麻痺大意。但也不能過分小心害怕,只要我們瞭解了其科學道理,採取了正確的應對措施,危險就會被消除。這樣就能通過這些小小的、可以控制的“不安全”的安全小實驗,讓學生由感性的認知逐步深入到理性的思考之中,舉一反三,拓展了知識面,增強了安全意識,也豐富了他(她)們的生活安全常識,提高了他(她)們的安全防範能力。

教學體會與心得體會篇7

國小數學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一邊實踐,一邊成長,不斷地吸收了新的教學理念。體驗了一個學期的數學教學,我頗有感觸。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説數學”,在聯繫生活中體驗“用數學”。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然而在新課程中,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並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一、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教材內容已經改變了知識的呈現形式,這是一大亮點,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積極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變學生從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

二、從新課標看“學生”

在學習和嘗試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越發感受到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把數學放在了生活中,學生的潛能則像空氣一樣,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學生在學習時發揮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好,因為學生在製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如:一張長30釐米,寬20釐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釐米的小正方形後,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鬆解決問題,而且掌握牢固。

總之,體驗學習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思考,鍛鍊思維,在思考中創造,培養、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當然,創設一個愉悦的學習氛圍相當重要,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上思路暢通,熱情高漲,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體驗成功,會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心裏去,和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