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編碼教學反思(共3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2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篇《編碼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編碼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編碼教學反思(共3篇)

篇一:編碼教學反思

編碼教學反思

自我評價:

教學本課,教師注意了以下幾點: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編碼的興趣 。

課的開始通過編碼在生活中的應用現象引入新課,使學生很自然很愉快的進入到了學習狀態。從而很順利地引出身份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廣泛使用性,起到了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通過提問:在收集身份證號碼中你碰到了什麼困難?有學生回答:媽媽開始不肯給我。她説這是天機不可泄露。孩子真實而富有童真的話語很自然地讓學生明白身份證是私密性很強的個人證件,不能隨意泄露。通過以上環節很順利解決了身份證除編碼知識外的重要知識點,那就是它的適用性和私密性。二、自主學習,主動探究身份證編碼中的`知識。運用自主學習方式(課前收集資料、課中交流彙報和課後運用知識)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廣闊空間。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學習任務,讓學生蒐集自己和父母的身份證,瞭解身份證編碼的編排方法,體會編碼編排的特點,初步學會編碼,從中又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觀察比較的能力。因而課堂上彙報氣氛活躍,學生學到了許多與編碼有關的知識,感受到知識的趣味性和無限性。通過讓課前學生收集身份證號碼,自己探究身份證號碼中的“小祕密”使這些廣泛存在於生活、為學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數學”一下子展現在學生的眼前,使“編碼”這一看似很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有趣。當學生了解身份證號碼的含義和結構後,讓學生通過猜一猜、試一試、進一步鞏固身份證編碼的規律。

問題反思: 1.在身份證為什麼要從15位上升到18位的教學中,在此浪費了較多多的時間。 2.在學生設計學號後應組織學生互相交流,説説各自的編排特點。3.最後一個環節運用編碼,設計學號是本節課的重點,但因為時間比較緊張,有點走過場的感覺,特別是第二層次的編寫,學生沒出來,不知該如何引導?

教學重建: 本課是一節數學課,而不是一節身份證知識的普及課,在有關身份證的知識上不應過多花費筆墨。本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學生根據所學自主設計借書卡號碼。但是因為時間把握不恰當,導致這個環節沒有時間進行,這是本課的遺憾。如果能讓學生通過設計方案進一步運用所學的知識,同時通過集體修改等方式,進一步完善方案,從而使所設計的編碼更趨於簡潔、科學、唯一。這樣的教學更有效。

篇二:編碼教學反思

編碼教學反思

數字與編碼教學反思

《數字與編碼》這節課我原來一點也不熟悉,從沒教過,聽過一次也是在很久以前的事了。本學期我剛好任教四年級,所以就有了接觸 《數字與編碼》的機會,在這次教學後,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儘量體現教材意圖

《數字與編碼》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里內容,教材編排是從點名引入的,於是我巧妙的設計了同名同姓的情況來點名,故意設計此名非此人也。課堂上我的話就是“逗你玩”,使公開課嚴肅的氣氛變得輕鬆、有趣,同時為數字編碼的唯一性的優點埋下伏筆,輕鬆、自然地引入新知的探究。

教材把這部分的內容分三節課教學,第一節課教學例1例2,主要是對一些編碼如郵政編碼和身份證號碼的認識,第二課時教學如何進行編碼,第三課時進行綜合練習。所以我就根據教材的安排,把這節課着重的放在對身份證號碼編碼的認識上,讓學生初步去嘗試,充分體現教材意圖。

二、儘量體現“數學味”

數學味或者説數學化是現在數學課堂提倡的理念,是我們所追求的,編碼的很多知識都是已定知識,如果純粹讓學生了解這些編碼的話,那麼一味講解學生可能更容易獲得知識,但這樣很容易上成是常識課或者生活指導課,怎樣體現出數學味呢,怎樣用數學的眼光觀察與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數字編碼呢?我認為主要讓學生多次經歷觀察、比較、分析這些編碼,然後發現規律與特點。在師生之間的交

流與互動中,加強橫向與縱向數學化的過程,使學生能從身份證號碼的具體實例中初步瞭解藴含其中的一些簡單信息和編碼的含義,探索出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

三、儘量體現方法滲透

本節課中我還力圖滲透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如觀察,比較,分析、猜測等方法始終貫穿着整節課。我覺得,如果單單讓學生獲得一些有關編碼的知識似乎意義不大,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編碼也不可能在一節課中一一認識,只有具備了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一顆樂於探索的心,才能更多更好的認識編碼乃至認識更多更廣的生活世界,這也是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經常要體現地重要思想。

四、儘量吊起學生的胃口,激發探究新知的慾望

學生的胃口吊住了,那麼課就成功了。本節課中我兩次問學生“想不想”(一是想不想擁有一個全國獨一無二的學號,二是想不想看看小明爸爸的身份證號碼),其實有教學經驗的老師都知道,不管在什麼時候,只要老師問:想不想,學生都會説想,但今天這節課,我能感受到學生是真的想,而不是在敷衍、迎合我的課堂。因為他們的“想”是發自內心的。

還有幾點思考,願與大家一起討論:

1、一節課就讓學生接觸身份證號碼,單薄嗎?

2、在這樣的課中怎樣進行更有效的探究與學習?

篇三:《編碼》教學反思

“數字與編碼”這節課是國小數學第九冊教材“數學廣角”的一節實踐活動課。教材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通過調查郵政編碼的編排使學生了解編碼的編排方法。我選擇調查學生比較常見、而且將來使用頻率也比較高的身份證號碼,目的是使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通過了解身份證號碼的含義,引導學生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基於以上理念,我合理的利用了豐富的生活資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討論、交流探究,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本課我分四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層次用故事為激趣導入新課,激發起了學生探究的慾望,併為新課展開埋下了伏筆,但從實際的情況看學生不是很有興趣,我感到在這裏可以適當的讓學生去猜猜營業員為什麼能很快識破?讓學生一開始就能很好的投入到學習中去,讓學生有説的慾望,緩解開公開課的緊張情緒。

第二次層次為小組合作學習、探究身份證號碼的含義、編碼規律,通過合作交流、探索識別身份證號碼、設計身份證號碼引導學生掌握數字編排的規律與方法,還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編碼,學生列舉了很多,如身份證、門牌號、汽車牌照等等,接着教師又出示了一些圖片做了補充,使這些廣泛存在與生活、為學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數學”一下子展現在學生的眼前,使“數字與編碼”這一看似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有趣。這裏學生表現的較為積極,但在老師問出還有什麼疑問時,學生反映不大,我感到可以讓學生在上課前除收集一些身份證號碼以外,還可以讓學生先去預習一下這個知識,把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然後在上課時一起研究。

第三層次利用一個小偵探的遊戲鞏固所學的編碼知識,學生被這個破案的故事一直吸引着注意力,保持着高度的興趣,並能將所學的編碼知識在破案故事中靈活運用,使學生感受到編碼即有趣又有用,和生活緊密聯繫。

第四層次,進一步拓展練習,讓學生自己編寫學號,使學生深刻感悟到數學來源與生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並學會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的整體性,並體會了編碼成功的樂趣。在小結環節我讓學生回顧今天所學知識,“你有什麼收穫?”我感到效果不好,如果改成讓學生用數學日記的形式寫一寫“假如生活中沒有了編碼,……”深入挖掘編碼的重要性。估計效果會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