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26K

國小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多篇

國小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篇1

傳統的認知理論多認為只有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教學才會用到實驗,實際上任何新知識的學習都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實踐活動來進行。數學知識因其抽象性,更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藉助形象性的描述、實物顯示和現場模擬等方式,讓學生通過形象感知,體悟抽象的概念,進而熟悉和掌握所學內容。所以,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同樣需要確立實驗意識,強調實踐模擬的重要性,藉此變抽象為形象、變深奧為簡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這就要求數學教師更新觀念,深刻認識教學方式變革對於提高學生數學水平所具有的重大意義,自覺參與到教學方法改革的活動中去。同時提高創新積極性,勇於探索,尋找實驗方式,從傳統的單一的講解、演算模式中跳出來,採用包括實驗、實踐在內的多種教學方式,使數學教學更為豐富、生動、形象。

(一)通過實驗幫助理解知識

國小生因其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形象思維比較活躍,抽象思維相對貧乏,對邏輯性強、內部關係複雜的內容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多采取一些實驗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例如,《體積和體積單位》的教學就可以採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把握數學概念。本節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師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體積的概念,使學生理解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概念。再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感知,瞭解常用的體積單位,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最後讓學生知道: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必須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最終掌握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內容。

在導入時可採用故事引入的方式,讓學生講《烏鴉喝水》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對“體積”的概念比較生疏,教師要加強學生對體積概念的認識,可以通過讓學生做兩個實驗強調體積的概念。一是把小石塊放入有水的燒杯中,觀察水面的變化,説明石塊佔據空間。二是把大小不同的2個石塊分別放入水面等高的2個燒杯中,觀察水面的不同變化,來説明石塊大小不同,佔據空間大小也不同。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橡皮、文具盒、書包的大小,來説明物體所佔空間有大小,從而加強 “體積”概念的教學。教師教學 《體積單位》時,可以先讓學生回憶計量長度和麪積用什麼單位,然後説明計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教具、模型、聯繫實際的教學方式,對這些體積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明晰的表象。例如,用一顆蠶豆、一個粉筆盒來近似地表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大約有多大,也可以讓學生用身體的某一部分幫助記憶體積單位的大小,使學生形成表象,有助於以後計算和估算物體的體積。最後,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和實際操作來明確――“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本節課設計的練習,在學生理解體積概念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體積單位的實際認識和怎樣用體積單位計量物體的體積的知識,為下面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作準備。

(二)藉助實踐鞏固數學技能

實踐能使教學回歸生活,使數學與實際緊密結合。所謂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具體地接觸數學問題,在實踐中嘗試解決問題,進而有效地鞏固數學技能。應該説,藉助實踐鞏固學生數學技能,是最具意義的教學方法。例如,講《角的認識》,這是在認識線段的基礎上學習射線和直線,故重點應放在射線知識的構建上。可以先從生活經驗出發,用一根繩子引出線段,再進一步認識線段的特點。教師用學生常玩的激光燈,先投射到牆壁上出現一個亮點,這個亮點與燈泡之間此時是一條什麼線?接着慢慢將亮點移到窗户上,投射到窗外,這時射出的光線還是一條線段嗎?引導學生髮揮想象:那個亮點已經無限向外延長了。學生通過看亮點移動,發現射線的特點是隻有一個端點,無限長。再讓學生找到生活中的射線,畫射線,加深對射線的理解,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角”做好鋪墊。學習直線時,可以直接從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體會直線的特點。由於有了射線做基礎,學生對學習直線自然輕鬆了許多。學完三種線的聯繫與區別後,筆者讓學生在五秒鐘內過一點畫直線,比一比能畫多少條?從一點出發畫射線,看誰畫的多?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並通過畫射線,從無數條中選出其中的兩條組成角,順利引入本課的重點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通過找“角”、畫“角”,不同的學生會提出不同的問題,篩選出其中有價值的兩個問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着問題自覺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活動中去。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並能在實踐中運用知識。引入實驗模式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國小生樂意去學數學,更能在實踐中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多種能力,這才是教育的真諦所在。

參考文獻:

[1]張文貴,王光明.教育實驗與數學教學[j].數學教學研究,1994,(3).

[2]盧高東.數學課堂教學的探討[n].教師報,20xx-5-27.

國小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篇2

一、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肯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説:“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可見,要讓學生會學,得讓學生想學,對學習感興趣,那麼,作為老師就得想辦法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本人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給予高度評價,並作出肯定,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成功感,使學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時激發再學習的慾望。

例如,我讓學生獨立完成“用直尺和量角器畫已知直線的垂線,”而後,我讓畫好的學生説是怎樣畫的。學生説:“先畫一條直線,並在這條直線上找一點,然後用量角器的中心和這個點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和這條直線重合,在量角器90度刻度線的地方上點上一點,把剛點的這一點和直線上的這一點連接起來,這條線就是已知直線的垂線。”我又讓學生説出當時是怎樣想出這種畫法的,學生回答道:“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相交成的角是直角,而直角是90度,我就想着用量角器畫出90度的角。”當時,我立即對這位孩子的想法給予了肯定,並作出高度評價-----丁瑩同學非常聰明,他能把我們剛學過的“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和“垂線相交的角是直角”聯繫起來思考,他不僅開動了腦筋,而且會動腦筋,希望大家在以後的學習中碰到新的問題時,會像這位孩子一樣去思考問題,把我們學過的知識聯繫起來綜合考慮,分析解決新問題。此後,這位同學在課堂上思考問題更積極了,思路也很廣,也很特別,在他的帶動下,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有一定的提高。

二、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愛因斯坦曾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能提出問題,説明學生對事物進行了觀察,分析和思考,深入理解其含義。在教學中,我就是採用啟發式,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致最終解決問題。如:在解答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時,我常常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理解題意,分析已知條件能解答哪些問題,在分析中發現問題,並把問題一一提出來,根據已知條件一一解答再看解答出的這些問題中哪些能幫助解答最後的問題;或者看最後的問題需要什麼條件才能解答,再看看需要的條件中是否給出這些條件,按理往下推,直到題裏有條件能解答新問題為止,最終尋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長期進行這種分析思考的訓練,會逐漸養成勇於探索問題的好習慣,變得思維敏捷,聰明好學。

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説:“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在問題的解決中。老師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時,讓學生自己感悟,最終找出問題的答案,這種方法比老師直接給學生講解,使學生明白問題的打啊要強得多,雖然都是弄懂問題的答案,但是學生明白問題答案的途徑就不同,前者學生的思維是作過激勵鬥爭的,是一種內化過程,後者學生的思維過程是跟在老師後面完成的,是平穩過渡的由眼到手的簡單過程,前者具屬探索性學習,後者是接受性學習。因此,前者的學習會有所發現,價值遠遠超出後者。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當老師的,特別是數學老師,不要嫌學生思維遲緩,耽誤課堂時間,而把自己的分析思路嫁接給學生,取代學生思維,違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試試看,一開始我們給足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當訓練有數後,你的收穫是驚人的,可喜的。

國小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篇3

前幾天,在臨沂九小成功舉辦了國小數學教研員課堂教學研討會。我平時聽的複習課很少,上的也很少,一直都比較愁於上覆習課,對於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複習也比較陌生,有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當然不能錯過。聽了三節複習課,收穫頗多。幾位老師的精彩設計讓人印象深刻,對複習課也有了不一樣的感覺和認識。他們的課堂教學風格各有千秋,都浸潤着濃濃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實、樸實、紮實、生活化的數學課堂都是各位執教教師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現。

縱觀這三節複習課,幾位教師的丰采依然呈現在腦中。

1.課堂返璞歸真,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東西。

課堂上安靜了很多,留給學生安靜思考的時間多了,迴歸數學課堂抽象性或邏輯性。但是教師語言、課堂精彩度都使課堂呈現出了令人難忘的一幕,變成了一個師生共同“享受”知識能量,傳遞信息的空間,讓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紮實。

2.回顧瀏覽課本是複習的好方法。

執教教師都非常注重對學生複習方法的指導,學生最容易接受的就是回顧瀏覽課本,圈畫出知識點,對一單元的知識進行初步梳理,接着老師再引導學生找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知識網絡的建構,從小組合作到交流彙報,再到交流矯正,再次修改知識結構圖,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會浪費一些時間,但對學生複習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有的老師把初次整理的過程放到了課前完成,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只有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課堂上的交流才有的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在複習課上,幾乎每一位老師或多或少的都對學生進行了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比如《比例》這一單元,注重運用轉化的思想。尤其在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中也有所提及,在整理相關加法算式時也滲透了加法交換律的應用,讓學生有成功的數學體驗。讓學生從一年級就接受數學思想的滲透,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會自己學習,感受數學的真諦。

4.能力訓練貫穿始終。

所有參賽老師對複習課的策略都有所創新,沒有按部就班地按策略進行上課,每一節課的設計都有它獨特的地方,各個環節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別,每一環節都互有聯繫,互相補充,尤其是對重點難點的訓練水到渠成,及時的有趣味性的練習學生也非常喜歡,複習效果非常好,從學生的表現可以看得出一節課都有所收穫,對學生的複習能力也是一次提升。

5.注重知識的前後聯繫。

幾乎所有老師都想到了讓學生了解知識的前後聯繫非常重要,都不同程度進行了梳理,有一位老師對方程的複習這方面就做的非常好,從一年級到九年級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都帶領學生做了梳理,學生直觀地縱向瞭解了這一部分知識的重要性,也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所有知識都是有聯繫的,都可以轉化成以前所學過的舊知識,為學生學好數學做好鋪墊。

仔細回想,自己以往的工作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努力探索,在以後的複習課教學的道路上不再迷茫,用更多的時間研究複習的策略,注重複習課對學習的鞏固,培養學生思考、歸納、總結的能力,讓複習課也如同新授課一樣清晰,努力嘗試着去做一定會做到的。

國小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篇4

在《國小數學新課程教學法》一書中,講到了“國小數學教學要重視興趣、應用和過程”,我認為這正是當前每一位數學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的。重視興趣、重視應用、重視過程是數學教學走出困境的法寶。重視興趣,要求我們每節課的導入要生動,教師的思維角度要新,知識面要寬,課堂教學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結構特色、語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視數學的美感、靈感、直覺激發。比如,低年級的數學課,要多給學生創設遊戲的情景,遊戲活動符合低年級孩子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學生在喜聞樂見的遊戲中,既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從中發現了新的知識。重視應用,就要積極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原型,並嘗試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對其他學科中出現的數學問題進行研究,尋求解決的策略,通過運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重視過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知識的發生過程,通過“過程”領悟知識的邏輯關係,體驗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直覺思維等在數學學習和省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重視過程還要重視課堂教學的過程、學期教學的過程、評價的過程,發揮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教育作用。怎樣才能使學生“要我學”到“我要學”

新課程提出了自主學習的概念,即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學生怎樣學習才是自主學習呢?《國小數學新課程教學法》中給出了精準而又通俗的解釋,即“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自主學習是一種能力,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品質。它對學生一生的發展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作為現代人,必須有終生學習的意識和會學習的能力,並且終生都要不斷地學習。我們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做某一件事,如果他是主動自願的,那麼他做事時的心情是愉快的,輕鬆的,而且事情成功的機率也較大;如果他是被動的,那麼他做事時的心情是痛苦的,疲憊的,而且事情成功的機率也較小。學生的學習也如此。所以,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關注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創設一個有利於培養學生健康、和諧個性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優勢領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促進個性和諧發展,由傳統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國小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篇5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最終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要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學以致用。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 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開放式教學。

一、把社會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應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解訣問題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把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試着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既是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

二、創設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主關係,使學主放膽交流,敢於創新。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慾、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2、創設民主開放的課堂,關注每一位學主的發展。新標準的理念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根據這一理念,精心設計教案、內容及練習,確實落實充分地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在課堂上都能生動活潑、健康發展。教材通過發現、探究及認知活動,使學生更多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積極學習數學知識,探求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並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數學。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使學生保持愉快而興奮的心境,自主明確學習目標,大膽設想,積極地通過書本認證或相互認證自己的見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3、組織有趣操作,培養學生語言表述和概括能力。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操作與思維聯繫起來,使新知識在操作中產生,創新意識在操作中萌發。通過動手,學生們發現自己也是一個創造者。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借用直觀演示、操作、組織遊戲。故事導入等形式,營造富有情趣的教學氛圍,儘量給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以及合作的機會。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活動不用揚鞭自奮蹄,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和解決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探索知識過程中,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聽取別人的見解,合理地補充、調整自己的觀點,達到較完美的認知狀態。在教學中教我不僅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同時還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組織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現代教育觀。

4、建立多種評價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取成功的體驗。開放式的教學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觀點,同一個問題,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每個學生的觀點都受尊重。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為成功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獲得了探求新知識的激勵。教師應發揮表揚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於創新。我在課堂中經常運用激勵性言語,撩撥學生創新的慾望。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國小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篇6

數學概念就是現實世界中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及其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在國小數學中所涉及的概念比較多,如:數的概念、運算的概念、量與計量的概念、幾何形體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統計初步知識的有關概念等(隨着年級的升高會越來越多)。這些概念是“雙基”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基礎知識的起點,是邏輯推理的依據,是正確、合理、迅速運算的保證。因此,學生應該正確、清晰、完整地掌握數學概念。那麼如何進行概念教學呢?聽了楊明麗老師的講座後受益匪淺。

一、概念的引入

從實際引入(也可以説是從直觀引入)。國小生認識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和表像進行的。在概念的引入教學中,教師從比較熟悉的實際事物中,提供足夠的直觀感性材料,讓學生通過看、聽、摸、做等,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從而引出概念,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二、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要採取一切手段幫助學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在概念引入的基礎上,以足夠數量的感性材料,組織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通過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邏輯思維活動,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以便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概念。

三、概念的運用

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理解概念,而且還要求學生能夠正確、靈活地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計算、作圖等,能運用概念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1)自舉實例。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所以從具體到抽象又回到具體,符合國小生的認識規律,使學生更準確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老師們經常使用這種練習方法。如,在學習射線、線段和角後,讓學生在自己的身邊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這些圖形?

(2)運用於計算、作圖等。掌握概念對計算有指導作用,反之,通過計算對理解和鞏固概念也起促進作用。例如,在學習了乘法的運算定律後,就可以讓學生簡便計算一些習題。再如,在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後,就要求學生能熟練地進行通分、約分,並説明通分、約分的依據;學習了小數的性質後,就可以讓學生把小數按要求進行化簡或改寫;學習了線段、射線和角後,教師安排了按要求畫一畫:畫一條3釐米長的線段、畫一個30°的角等。

(3)運用於生活實踐。數學就是服務於生活的,只有讓學生把所學習到的數學概念,拿到生活實際中去運用,才會使學到的概念鞏固下來,進而提高學生對數學概念的運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