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數學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2W

國小數學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國小數學學習心得體會篇1

在傳統的國小數學教學中,學生認知的建構與知識的獲取之間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學生認知過程與知識結構不能協同發展。這學期,聽了我校幾位數學教師的課,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境之中,去體驗數學知識形成過程,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讓我記憶猶新。

一、“做”數學——在探索中發現

“做數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理念。它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認為學生的實踐、探索與思考數學是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條件。“做數學”不僅是指簡單的數學操作活動,而且是學習者自我探索、自我構建、自我發現、自我創造的一種動態過程。如《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設計非常新穎,鍾老師讓學生用紙、吸管、用毛線折角,這樣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引出角,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出角的概念,讓學生很快從生活中找到角。

在學生掌握角的組成,會判斷角的基礎上,鍾老師又讓學生用説一説、畫一畫、做一做、折一折、擺一擺等方法讓學生創造角,進一步昇華了角的概念。在鞏固練習設計上,鍾老師也是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最後讓學生用三根小棒創造角,看誰創造得多。這一設計,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一下子沸騰了。這樣,把教材內容變靜為動,變單一為多項,變封閉為開放,有效的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熱情,讓“做數學”成為促進學生髮展的原動力。當學生髮現有的題目無法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時,學生強烈的認知衝突被激活,就在學生處於“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激憤狀態時,教師又提出:“看誰的方法多?”學生個個情緒高漲,躍躍欲試,沉浸在操作探究的興奮之中,終於探索出各種的擺法。

這樣,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生不僅獲取了知識、發展了能力,而且還體驗算法多樣化,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強了自主學習和自主創新的意識。課末,設計一些開放性題目或非常規題目,讓學生進行練習,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實現了認識上的飛躍、思維上的深化。這樣,使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真正發揮主體作用,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議”數學——在合作中交流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過程,教師的作用僅僅在於給學生提供有效的活動機會,在討論交流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

因此,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學生主動地去構建。如楊老師在講《用字母表示數》的課中,讓學生用小組內交流,怎樣用字母表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面積公式,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自主的學習知識。這樣安排,使每個學生都有説的機會,在合作交流、思維碰撞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字母表示的多樣化,感受與同學交流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交流能力與思維能力。

三、“用”數學——在應用中拓展

?課標》指出:要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價值所在。在知識的運用過程中,促使學生把所學知識掌握得更熟練、更透徹,也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

總之,在這幾堂課中,讓我最佩服的是面對一堂學生已上過的課,面對一羣從未見過的學生,幾位老師仍舊應付自如,上的如此成功,讓很多老師都為之歡呼,這正是我平時教學中所欠缺的應變能力。

國小數學學習心得體會篇2

為期五週的國小數學培訓結束了,如果要説學習體會的話,那就是學習到了許多教學的方法,解決了一些在教學中的困惑,受到了較大的啟發。學習到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同時也是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課,感覺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一、要懂得欣賞與愛的藝術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會欣賞孩子、愛孩子,才會贏得孩子們的愛與尊敬,“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輕鬆、活潑的課堂氣氛,生動、幽默的講解,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孩子們那發自內心的笑聲,亮晶晶閃爍着求知慾的眼睛,下課後意猶未盡、戀戀不捨的表情,就是對教學最好的評價。要讓孩子們真正的喜歡,真正地想要學習,真正的想要跟隨老師進入那奇妙的知識殿堂。

二、營造具有吸引力的學習背景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數學教學情景的創設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力形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學數學的“情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求知慾望,促使他們的思維進入最佳狀態,並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使他們的數學學習變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三、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

這樣才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利於學習能力的提高。每節課的教學力求做到:先嚐試後講解,先猜想後驗證,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用數學的眼光去思考、去傾聽、交流、歸納,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動力,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數學老師應着眼於方法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等各方面的訓練,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學中關注了、注重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性,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培訓結束了,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因為國小數學教師應具備數學思想、數學意識、數學精神和數學美感等品質,才能將數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傳授給學生,以達到教學的高效率。而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並勇於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穫,有所感悟的。

國小數學學習心得體會篇3

通過培訓,使我明白肩上的責任有多重。作為一位數學教師,我深知要教好這門課,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瞭解。也通過學習,使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單單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完全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因此,這次培訓留給我深入的體會與感悟是:

一、教材整體分析

1、內容的調整:由於我們所使用的教材是從三年前就開始的新一輪的教材,不同在內容上的調整,只是在使用中例題有所增加,鋪墊,降低了難度,學生易於接受。應用題的提法上也有了一定的改變,從形式上的改變到思路上的引導,重新指點學生理清思路,解答問題。內容同老教材有一定的改變,排版上的調整,安排上的調整,都讓我們切實感覺到編者們對我們一線教師的理解。

2、兩整合:將聯繫緊密可以整體呈現的部分課節進行了整合。將零星散亂的倍的問題提了出來,系統的設計為一個單元,更好的使學生體會倍這種數量關係。

3、新增內容:新增加了一些內容,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常見的現實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二、教材特色

1、新教材由情境圖引出問題串為基本的呈現方式,而且情境設計更加註重題材的多樣性,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教學情境,倡導學習課堂的生活化,將課本數學變為生活數學,使課堂成為生活化的數學,營造濃郁的課堂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課程標準的修訂的背景下,更加重視學習目標的整體實現,教材力求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體現“從頭到尾”思考問題的過程,最終達到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並重;發現和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共發展,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利用相關內容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入,教材也在不斷地整編。新教材編寫特點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精心設計了教材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重新研究知識之間的整合;加強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的聯繫;注重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培養。

總之,通過新課標新教材的培訓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想構建高效課堂,必須改變教師的教育方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特級教師吳正憲曾説過:數學教師要帶着思想走進課堂,給孩子們留出思想的空間,孩子們的思想才更開放,孩子們的思路才更開闊。一個好老師要專業地讀懂教材,要用心地讀懂學生,要智慧地讀懂課堂,這樣的課堂一定會充滿活力。

國小數學學習心得體會篇4

一下午的培訓學習使我對國小數學教學規範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此結合本次學習談點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嚴格要求,培養良好習慣。

一年級知識講授內容不太多,關鍵是養成習慣的培養。課堂上應重點抓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磨刀不誤砍柴工,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課堂教學就會得心應手。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國小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於分散。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如杜曉夏老師的《垂直和平衡》就創設一個學生非常直觀的情境引入教學內容,這一直觀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的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三、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小數除以整數》時,老師以自己逛商店買蛋糕入手,引導學生去找解決問題,這樣使學生對學習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四、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杜老師的《垂直和平衡》中安排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折一折、畫一畫、擺一擺中認識感知平行四邊形的形狀。

2、重視遊戲活動。愛做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國小生通過遊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

3、關心學生,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國小數學學習心得體會篇5

通過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等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感觸最深的是新課標課程目標的變化,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雙基”的基礎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二、動手實驗操作

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教師要從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並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還要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採取邊説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並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對概念、規律等進行抽象概括。

三、注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因為運用信息技術,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輕鬆愉快的學數學。

四、最後,通過對“十大核概念:

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解讀,使我進一步瞭解學習了新課標。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通過學習,使我瞭解新課標數學教學的特點,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流,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要更多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

國小數學學習心得體會篇6

這次教學技能培訓內容豐富:有專家的理論講座;課堂的互動合作;課堂聽課觀摩;課題研討;課堂實踐授課等等,這麼豐盛的大餐,我們要以空杯的心態來學習。通過這十天的學習,我受益匪淺,收穫很多,也更進一步瞭解了數學教學技能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下面就説説我這些天學習的一點點收穫吧。

一、培訓活動讓我的思想意識得以提高

開班的第一節課勞文格副主任就跟我們講:“要以空杯的心態來學習。”是的,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想進步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就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補充新的知識,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並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研究、在研究中教學。這樣我們才能做到與時俱進,才能不僅僅是一個教書匠,更是一個真正的教師。

二、培訓活動加深了我對課前備課環節的理解與掌握

平時教學中,我知道了國小數學備課都應該備什麼,都應該關注哪些方面。但具體在實際操作中該怎樣去落實,還是很模糊的。通過這次培訓活動,聽李嶽山老師和張國紅老師的講座後,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學準備活動的流程是:課標的解讀與教材分析——學生特徵分析——確定教學目標——-最近發展區分析——-教學處理及策略選擇——展示教學預案。先説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單單是就教材去談教材。還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確編者意圖,從中挖掘教材中藴含豐富的資源、數學方法,還有把握相關知識的內在聯繫。例如:9加幾的教學內容,既是複習了前面所學的知識“數的組成”通過複習得出新知“用奏10法學習9加幾”,又為後面要學的“連加”作鋪墊。所以我們備課時一定要弄清知識點前後的內在聯繫,才能備好課,因為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同時,我們可以藉此落實哪些階段目標?我們應該在怎樣的總目標的指引下具體落實到課堂上的目標?我們的教學到底要使學生形成怎樣的能力?另外,從其他幾塊的準備中,我還知道了我們的教學還要關注學生的特徵,關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怎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真正使他們受益,形成他們的一種能力,這才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我們的教學才會更加有效。

三、培訓活動讓我知道互動與合作在課堂中的重要性

聽了朱鹹晟校長的課及他的講座,讓我真正理解了教學活動中讓課堂真正地“動”起來。這個“動”不是教師或學生單方面的“動”,而是一種“互動”,既有教師的“動”,更有學生的“動”,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所有教育資源之間的一種互動。“師生互動,共同發展”是新課程對課堂教學的定位,也是教師課堂教學新的價值取向。教學過程的互動、合作,核心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創新。例如,在教學“分數的認識”時,在練習中出示幾幅分數圖,問:你看這幾幅圖能聯想到幾分之幾?生説時,可讓學生用手勢來表示這些分數,強調錶示分子的手要放在上面,表示分母的手要放在下面。這樣一來就把整個課堂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也開心。同時,這樣的互動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及意義的記憶也很深刻。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在參加這次教學技能培訓後,我的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接受了一次洗禮,同時,也應該點燃我思想的火花。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一定盡我所能,學以致用。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不斷地站在不同的高度上審視自己,要求自己,完善自己。從而讓孩子們喜歡我的數學課堂,做一名學生喜愛的數學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