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多媒體信息技術下對國小語文教學的感悟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2W

多媒體信息技術下對國小語文教學的感悟

多媒體信息技術下對國小語文教學的感悟

摘要:當前,由於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髮展,其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教學手段的變化,同時它也帶來了教育內容、教學組織形式及課堂教學中師生關係的變化。國小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立足於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因此,如果能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開闢出一些培養其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勢必會帶來國小語文教學的一些新的變化。

關鍵詞:多媒體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課程整合創新

科學技術的進步伴隨着教育均衡持續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平台越來越在廣大的農村教育教學中廣泛地應用。多媒體教學內容廣泛,知識難易多變,師生知識需求信手拈來,它為教育教學發展進步帶來了輝煌燦爛的進步。它那聲情並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創設了優美的課堂情景,有效地提升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使語文教學煥發出奪目的光輝,產生了偉大的藝術魅力。我這幾年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廣泛使用了多媒體信息技術,感悟深刻,收益頗豐,教學技術的創新讓我的教育教學成效顯著。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國小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感悟、薰陶,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重視語文運用能力、語感的培養,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更要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及探究精神的培養……”這一系列目標,如果僅僅依靠傳統教學中的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恐怕是難以達到的,而現代信息技術以其廣博的內容,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的多樣性以及獨特的表現力與感染力,人與人、人與信息技術的互動靈活性,加之多媒體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與國小語文課程需培養孩子聽、説、讀、寫、甚至為人之道等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學特點相結合,這種教學形式正恰如其分凸現語文教學這一特性,這也終將成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新的趨勢。

一、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多媒體信息技術作用巨大。

興趣是一切學生學習的巨大動力,國小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多媒體課件大多由影視圖像或圖片剪輯而成,它可使學生置身於一種五彩斑斕、聲像同步、動靜結合的教學環境中,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和積極的情感時,就會從內心迸發出嚮往和求知的強烈慾望,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動機。學習活動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習效果也會事半功倍。這一點,多媒體教學就有它獨特的一面:採用新穎的方法,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例如我在教學六年級《兩小兒辯日》這篇古文時,面對國小生剛接觸古文學習,我知道他們害怕學習古文--難讀、難釋義的心理,我先教讀課文直到他們熟讀原文後,我便打開多媒體聽分角色朗讀的視頻,學生頓時被有感情且抑揚頓挫的語言所吸引,他們深深知道學古文和學現代文一樣要把握節奏,讀起來一樣這樣優美動聽。於是我讓學生逐句理解含義,讓他們判定兩個小孩對太陽的認識誰對誰錯,可是他們也竟然不知誰對誰錯,他們趣味盎然地問我到底誰對?此時我緊緊抓住學生的趣味帶領他們又進入多媒體,觀看地球太陽月亮的運行軌道視頻,觀後經過我稍加點撥,同學們竟然異口同聲地説兩個小孩都錯了。我順勢讚揚他們説道:“您們太有學問了,竟然超過了學識淵博的孔子,了不起!!!”學生們個個歡呼雀躍,自豪不已。這節讓學生害怕的語文課在我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後,學生就這樣既輕鬆愉快地掌握了書本知識,又探索了浩瀚宇宙的祕密。這節課強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探索大自然奧祕的信心。

二、課堂教學具體、生動,多媒體信息技術勇擔重任。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會遇到許多與我們毫不相關,遙不可及的抽象事物,但又要讓學生理解領會這些事物,特別是我們這一些孤陋寡聞的農村孩子,要達到這一教學目的,多媒體信息技術可謂勇挑重擔功不可沒。在這種教學情境下,巧用多媒體,不但可以使抽象事物具體形象,觸手可及,也可以使我們的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妙趣橫生。如我在教學《石灰吟》一課時,學生根本不知道石灰這一煉製過程,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古詩內容,感悟詩人高尚品質,我特意製作了石灰石被開採、被打碎,放入爐中焚燒,最後被人們用來粉刷牆壁裝飾畫面景點的視頻課件。學生津津有味地看完這一視頻,學生們都不由自主地發出嘖嘖讚歎:“世間竟然還有這種神奇、粗糙、黯黑的石頭會變成如此潔白的東西,工人們好辛苦!”“我們潔白的教室牆壁竟然來源於大山深處的石頭?、、、、”在同學們一番感歎探討之後,我帶領大家理解了古詩意思,輕鬆自如地和學生一起領悟了詩人那種不避千難萬險,勇於自我犧牲,保持清白做人的高貴品質。我順勢深入引導學生要想學有所成,成就自己燦爛宏偉的人生藍圖,必須要像石灰石一樣,歷經千難萬險,坎坷磨難。整堂課在我那段精彩視頻引導下,原本枯燥乏味、艱澀深奧的思想情感頓時如甘泉美酒沁入學生心脾,而這一優良的教學效果源於我對信息技術的靈活應用。

三、學生對文本知識情感的深入交融,多媒體信息技術奮勇爭先。

我們成人當看到自己上心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感人之處往往會觸動我們內心深處,或者與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或者隨故事情節激情四射躊躇滿志·····但學生缺少閲讀感悟積累,沒有人文素養,要讓他們全身心投入閲讀課文內容感悟主人公思想情感,無異於水中撈月,緣木求魚,但是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靈活運用將會彌補學生這一缺陷,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將直接發揮她強大功能帶領學生進入知識情感世界,全方位地感染學生,震撼學生心靈。例如在教學《山中訪友》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山野林間新奇色彩,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分別在文中找出山中的“朋友”,然後再讀課文,劃出描寫各位“朋友”特點的詞語、句子。為了讓學生完全入情入境,感受作者與山中眾朋友互訴心聲,感受如詩如畫的的童話世界,,我運用多媒體,讓學生閉目聆聽描寫山中老橋、山泉、白雲·····等的錄音。錄音中悠揚的音樂,夾雜着山中鳥鳴,流水聲,以及後來的雷電聲。動情的朗讀聲伴隨着跌宕起伏,動人心絃的音樂讓學生眼前展現出了一幅幅山林的優美:時而泉水潺潺奔流,時而白雲從身邊撫過,時而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學生投入地聽了,彷彿身臨其境。聽完同學們在談感受時,有的學生髮自內心的説:“我彷彿置身於那神祕的山林中了。”還有學生動情地説:“我要像作者一樣,認真仔細地去體味感受我身邊平凡細微的事物,這樣才能寫出感人的作文。”至此,學生的感情體驗、心靈交流可謂是水到渠成,課文知識、學生、信息技術融為一體,全方位地提升了學生知識情感的體驗水平。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多媒體信息技術身手大顯。

《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納入語文課程體系結構之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託,注重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學生生活、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繫。其最終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認為,要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效率,必須把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利用網絡環境來進行語文教學,可以體現語文教學的開放性,豐富性。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拓寬教學時空,創設探究性教學情境,並在情境中提出問題,揭示矛盾,引發爭論,打開學生思路,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突破學生的定式思維,有利於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如在教學《驚弓之鳥》一課時,學生對更贏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來感到不理解。於是我設計了一幅抽拉活動片,並錄製了拉弓聲和大雁嘶鳴聲。在學生初讀課文後,演示投影片並播出配音,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學生對雁落的情況進行了合情合理的創造性推測:更贏聽到大雁叫聲悲慘,判斷這是一隻受傷的大雁;於是就拉弓振聲,受傷的大雁聽到拉弓聲後振翅速飛,傷口裂開後摔落在地上。通過聲像並茂的多媒體演示,難點突破了。孩子們創造力培養,多媒體真可謂身手大顯。

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識,而是迅速更新知識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識和利用新知識的過程中體現的創新意識,表現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培養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要能夠做到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採取藉助現代教育技術改變課堂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的方法,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

五、利用網絡,增加學生閲讀量,多媒體信息技術功勛卓著

語文學科是個涉及範圍很廣的特殊學科,天文地理,無不涉及,而單靠教材中所介紹的內容,完全滿足不了學生學習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利用網絡來彌補不足,網絡也恰恰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要。

在課餘,教師可以推薦和課文有關的網站,讓學生利用搜索網站進行網上觀看。如在國小課本中有名家名作,像魯迅的作品,在六年級上學期專門有一單元研究魯迅,領悟魯迅文學藝術特點及人格魅力,至此學生對他有了較深的瞭解,但這都是表面的,要想深入感悟這位偉大文學家的思想,瞭解他在文壇上的重要地位,還需要進一步閲讀他的作品,感受他的人格魅力。此時可以讓學生利用百度等搜索網站查找有關他的生平資料、閲讀他的小説、散文、雜文,及一些人對魯迅的評價等文章。通過了解作家及相關的作品,可以豐富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網上閲讀,既節省了金錢,又節約了時間,而且網絡資源的豐富性是一般書籍所無法與之相比的。

總之,經過我這幾年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我深深領悟到了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產生的巨大作用。但是為了讓信息技術在學習工作中持之以恆地發揮巨大作用,我認為在教學中應遵循以下原則:輔助性原則,教育教學中學生永遠是主體,而教師,多媒體是客體,多媒體僅僅是輔助教育教學高效開展。適宜性原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是在教學活動中該使用的情況下出現的,絕不是隨意使用,課課必用,也更不是追求它音形色裝點課堂、消磨時間,從而教師偷懶消閒。實效性原則,教師在備課設計課堂教學時,首先要考慮教學內容中將要使用的多媒體信息技術在這節課中是否產生預期效應,課前自己要多試驗幾次,及時掌控將來課堂效果,決不能盲目使用而忽略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是教學手段,是學習工具。前幾年,我在“教育教學信息技術推廣培訓會”中,認真聆聽培訓老師這樣強調我們:“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高效整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各個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入每一間教室,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是信息技術教育發展中應特別重視的問題。”這一培訓要求也證明了:當前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目標,是建立在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教與學的改革基礎之上。“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觀點,它要求教師能從自己的學科教學過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幫助自己的教學,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也就是指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能把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對這種“整合”教學方式的研究和實施將會對國小生探究性學習、創造性的發揮、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創設良好的基礎,使國小語文教學朝着特色、個性的教學方向發展。總之,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如何去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需要我們這些從事國小語文教學的工作者,特別是我們這些農村教師將進一步持之以恆地探索和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必將對教育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定會使我國的教育事業特別是我們農村學校更加繁榮富強